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发展林业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森林旅游;旅游资源开发;林业经济;国民经济
林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旅游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林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能够转变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旅游资源开发理念,促进林业旅游业的发展。
1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林业经济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目前,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经济发展理念落后。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回收周期较长,因此,很多人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第二,林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影响较为严重,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制约着林业经济的发展。第三,对林业的管理粗放。近些年来,在具体工作中,对林业资源的管理仍然过于粗放,造成了林业资源的浪费。第四,未能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理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地区的林业经济仍然以放牧、伐树这种破坏环境的方式为主。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已经下降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综上所述,通过对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林业经济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事实上,要实现林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就不仅要从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入手,更重要的是要调整林业的经济结构,改变林业经济结构单一的现状,促进林业经济向着第三产业方向发展。
2我国林业旅游资源开发展现状
2.1我国林业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林业旅游业逐步发展起来,三十多年来,青海地区林业旅游经济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06—2009年,青海森林公园总共接待了10.66亿人次,门票收入高达690亿,有效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林业旅游资源在旅游行业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占据了我国旅游行业五分之一。
2.2林业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①政策保障。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生态需求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对林业的首要需求。因此,各地政府针对林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制定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有效促进了我国林业旅游资源开发工作。②技术支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为林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便捷的交通有效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方便了林业旅游资源的管理。
2.3林业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
我国青海林业旅游资源丰富,但受到各方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之间存在的矛盾。目前,我国林业旅游景区的结构单一,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我国丰富林业旅游资源的一种浪费。单一的形式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之间产生了矛盾;第二,林业旅游规模相对较小。相对而言,景点的规模较小,阻碍了青海林业旅游行业的发展;第三,林业旅游机制不健全。目前,青海林业旅游产品大多数以观光产品为主。国外的林业旅游主要以特色鲜明的主题公园为主,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性。相对而言,青海林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就相对单一,导致林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影响。通过对林业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林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确实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其发展面临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林业旅游资源开发事业的发展,就必须要积极探索林业旅游资源开发的新路径。
3加强林业旅游资源开发的方法
3.1开发和保护并重
森林景观是林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因此,在林业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要强调开发和保护并重。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的理念,确保林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1]。实现对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挖掘。同时也实现林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2实现对林业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
林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应该强调整体性,用发展的眼光,实现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旅游事业的统筹发展。比如,在某地林业旅游资源开发中,首先对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景点建设中,融入文化名人和历史典故。另外,还可以根据自然环境状况引入一些能够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珍稀植被,实现对景区内植被配置的优化。在充分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再对大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状况进行分析。这不仅是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也是为了促进区域旅游事业的发展。
3.3依靠先进技术
为了提高林业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要加强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使用。实现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在保护现有文物古迹的基础上,加强对古迹的修复工作。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中,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由此可见,在林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也要加强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使用,让林业旅游事业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4开发林业旅游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在林业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要考虑规划工作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内容。这两项内容是林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部分,是确保林业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和前提。
4.1做好规划工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调查人员应该要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实现对林业资源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具体的内容包括了明确旅游资源的数量、地理分布、质量等方面因素。在充分了解林业旅游资源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为林业旅游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4.2注重环境保护
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在开发的过程中也要做好保护工作,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规划和发展旅游业[2]。另外,还要保障林农的利益,实现林业资源开发的市场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妍,卓丽环,许大为,等.生态学相关原理在哈尔滨都市圈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7):94-98.
关键词:林业经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投入要素;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对于如何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在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中,促进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其研究主线,通过实证分析等方法证明科技进步、要素投入和林业制度等因素的变化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影响。其中,近年来林业产权制度正不断变革逐步完善,集体林改为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一轮动力。高岚,张自强(2012)以广东省为例验证了林业产权管制的放松是广东省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林业产权制度仍有放松和完善的空间。冯达,郑云玉等(2010)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研究证实了各投入要素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还有部分投入要素转化为了生态资产,未计入林业经济效益。崔海兴,温铁军等(2009)通过研究我国林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认为林业政策的引导对林业建设作用重大。魏远竹,任恒祺(2000)认为劳动力要素是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劳动力配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孔凡斌,廖文梅(2013)利用我国各省市的林业市场化指数研究得出除劳动力要素外,其他投入要素都对林业经济的发展起着正向作用,同时指出政府应减少对林业经济活动的过分干预。刘璨,张永亮等(2015)在研究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的过程中发现,林业制度改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后续制度不完善、林地细碎化、劳动力缺乏等原因阻碍了林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对林业经济投入和产出的研究大多将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投入要素与制度原因区别开来,研究上述因素对发展林业经济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或者是效率不理想的影响。但是,林业产权制度的变革不单单直接影响林业经济产出,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投入要素的变化也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介于如上考虑,笔者将生产投入要素与林业产权结合在一起,旨在研究二者共同作用下对内蒙古林业经济产出的影响。
1理论模型概述
1.1理论基础概述资源通过市场方式和计划方式两种方式同时作用才能达到最优配置。自然与环境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失灵,在林业市场也是如此。首先,林业具有显著的外部效应,而人又存在机会主义倾向,私人效益和社会效益失衡,使整体效益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林业市场尚不完善,属于不完全市场。生态经济学认为林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的资源供给不能满足经济无限发展的需求。以上均需要诸如产权管制等制度进行调节和平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如何推动林业产出的增长仍然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产权不断变革,逐步放松。并于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林业确权,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1.2理论模型设定林业经济的增长实质上是林业要素投入基础上产出的增长。但是,由于林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性,既是经济产业又是公益事业,因此林业经济与国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密切相关。本文从新古典增长理论出发,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内蕴线性模型(双Ln)。模型中具体引入的被解释变量是林业总产出,解释变量是年末从业人数、造林面积和林业投资额。为了检验我国林业经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联性,笔者利用计量经济学原理作为研究方法,采用内蕴线性模型(双Ln)及OLS的估计方法进行分析。之后根据所得数据针对各种问题对模型进行调整。本文所有的实证分析使用的都是Stata12.0软件的运行结果LnOPt=β0+β1LnInt+β2LnArt+β3LnEPt+μt(1)之后,笔者在初步模型的基础上以2009年为界引入虚拟变量,因为没有证据表明虚拟变量具体对哪一个变量产生影响,因此,建立如下模型(2):LnOPt=β0+β1LnInt+β2LnArt+β3LnEPt+β4SytLnInt+βtSytLnArt+β6SytLnEPt+β7Syt+μt(2)其中,t代表时间;Op代表林业总产值;Ep代表年末从业人数;Ar代表造林面积;In代表林业投资额;Sy代表虚拟变量;SyLnIn代表虚拟变量与林业投资额取对数后的交叉项;SyLnAr代表虚拟变量与造林面积取对数后的的交叉项;SyLnEp代表虚拟变量与年末从业人数取对数后的交叉项;待估计参数β0代表技术水平,β1、β2、β3、β4、β5、β6、β7分别代表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μ代表随机误差项。
2变量选取与实证分析
本文以内蒙古林业经济发展为例,选取1995~2014年内蒙古林业经济投入产出的相关数据,数据均摘自全国林业统计年鉴。此外对于将虚拟变量设定为以2008年为界的原因之一是内蒙古于2009年开始在范围内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原因之二是通过分析内蒙古1995年~2014年林业总产值趋势发现,自2008年开始内蒙古林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从回归结果看,模型整体的拟合优度为0.93,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各变量的P值接近0,说明变量显著水平较高。其中,林业投资额、虚拟变量每增加1%个单位都会提高林业总产值的水平,造林面积每增加1%个单位都会降低林业总产值的水平。此外模型还剔除了虚拟变量与各投入要素的交叉项和劳动力投入变量。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劳动生产率低、林业规模化经营受阻、对林业的投资部分转化为生态资产、后续制度保障不完善等原因。
3政策建议
3.1加大对林业经济的投资力度从政府角度出发,深入开展和落实生态林业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大对林业建设的资金和制度保障,同时建设社会资金注入林业发展的通道,为切实做到金山银山和青山绿水两手抓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因为林业资源及其生产活动具有极为普遍的外部性,上述政府支持对生态林业的建设尤为重要。从社会角度来看,林业生产活动在政策支持下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各社会主体应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开拓林业投融资渠道,使得各项资源能够在林业建设中实现合理配置。更重要的是在制度保障下发展林权贷款与担保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林业保险,使林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相辅相成,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当然,积极引入国外资金和技术也是发展林业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个人角度出发,培养农户的林业经济意识和积极性,聚集每个人的力量发展林业市场及其民间投资。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的模式已渗入到各行各业中,林业经济也不应该例外。3.2深入开展林权改革,完善林业确权制度林业确权制度虽在早年间就已经开始实施,但是尚未覆盖到家家户户,完善林业确权制度仍然任重道远。在中央和地方的既定方针指导下,坚持做到在实践中检验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根据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和措施,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3加强林业领域的科研投入科技从古至今都是毋庸置疑的第一生产力,发展林业也离不开技术支持。农林院校和林业科研机构是提高林业生产技术的重要组织,加大对该类机构的资金支持力度就成为了提高林业生产技术的不二选择。同时注重对科研成果的保护,使得林业科研成果能够源源不断地涌入社会生产力建设的齿轮中。在这些过程中当然也离不开林业科技工作站和推广站等林业经营管理机构的协调和管理。
4结束语
本文基于对林业总产出以及林业确权制度的认识,回顾了国内学者关于林业经济投入和产出的研究方向和结论。之后文章通过对内蒙古1995年~2014年20年包括林业总产值、年末从业人数、造林面积、林业投资额等指标及其引入虚拟变量后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剔除了有关林业投资的变量,而从业人数、造林面积和制度变量则对林业总产值有着消极的降低作用。最后针对如何提高林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4点建议,包括加大对林业经济的投资力度、深入开展林权改革,完善林业确权制度和加强林业领域的科研投入和提高,旨在克服劳动生产率低、制度不完善等造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崔海兴,温铁军,郑风田,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演变探析[J].林业经济,2009,(2):38~43.
[2]冯达,郑云玉,温亚利.要素投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0,(3):1~7.
[3]高岚,张自强.产权管制、要素投入与林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77~85.
[4]孔凡斌,廖文梅.中国林业市场化进程的林业经济增长效应[J].中国农村经济,2013,(9):87~96.
[5]刘璨,张永亮,刘浩.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J].林业经济,2015,(4):3~11.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形式;措施
1林业经济发展形式的含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经济发展形式指的是某一时期内的经济发展计划及各生产要素如何实现运行、增长的具体策略,经济发展形式的内容主要有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发展步骤、发展重点、发展总目标等几方面。本文研究的林业经济发展形式,主要指的是充分依赖当地的自然资源,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气候、地理条件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林产品具体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当地的林业职能部门负责拟定林业发展的具体规划,主要包括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等内容。在制定黑龙江林业经济的发展形式以及具体内容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深入考察林业资源的具体数量,了解当地林业的发展状况;第二,综合考虑林业资源的具体生长状况、生长周期,依据这些对林业资源进行分类,在制定发展模式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三,综合考虑当地的林业发展实情,有针对性地确定林业发展模式的重点。
2黑龙江林业经济发展适宜形式
2.1产业发展组织形式要积极创新
积极利用农业金融相关政策以及相关的惠农政策,扶持林业企业,工作的重点是进行供销社改革,积极发挥供销社在林业生产、经营、服务、销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发放林业补助、安排贴息项目等形式,主要扶持林业龙头企业以及合作社,建议使用“公司(合作组织)+基地+林农”的基本模式,大力培育森林、林下经济等产业,例如仿野生中草药的种植、加工业,合作社或是龙头企业负责组织林副产品的加工生产、拟定林副产品的质量标准、创建林副产品的品牌以及做好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为林农提供种植和养殖产品种类的参考,如何种养以及销售林副产品等这些关键环节,彻底改变盲目经营的现状,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经营,切实提升林业实际效益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2重视林业机械互助组织的创建
黑龙江各地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在某些地区,机械缺乏现象十分严重,在这些区域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林业机械化水平上。针对这一方面,黑龙江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建立林业机械互助组织,这一组织不仅可以为内部成员提供优质服务,还能向社会输送优质服务。该组织可以优先享受农机补贴、油价补贴等惠民政策,从政策上向林业机械互助组织倾斜。林业机械互助组织建立后可以依托国有林场、种植大户,切实解决林业机械购入成本高、使用频率低、易损坏等实际问题,并提高林业机械的使用效能和范围。此外,还可以成立与林业生产相关的劳务公司,可以解决在林业产业生产中遇到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用工难等实际问题,尽可能地降低林业产业的生产总成本,提升林业产业的实际效益,从技术层面推动林业产业新模式的发展。
2.3林业服务方式要持续优化,实现林业发展的多样化
2.3.1深入改革、勇于创新森林资源的采伐管理制度
进一步简化采伐许可证办理、指标安排等流程,切实做好木材运输监管工作,改变木材运输证办理流程,在乡镇林业工作站实现“一站式”服务方式,为林农提供种苗咨询、林业发展规划、产品价格等信息,为林农代办与林业相关的各类证件。
2.3.2结合每个林区的森林资源状况,规划林副产品加工专业园区
吸引林业龙头企业入住,并从各个方面扶持企业发展,提升林副产品档次,增加林副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健全完善林业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制度,将产品运输储藏、初加工用地视为林地或林业辅助生产用地,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监管,提升林副产品的就近加工效率以及产品附加值。
2.3.3进一步健全林业法治建设工作
森林公安要严厉打击放火烧林、霸占领地等恶性犯罪现象,在林业资源的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上,要在基层成立相关的管护组织,积极创新管护制度,夯实工作基础。同时,要积极落实森林保险工作,协助解决护林、造林资金不足等问题。
1.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面临的问题
1.1理论体系建设滞后
当前,学科边界更加模糊,涵盖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与林业相关的大多数命题。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更为鲜明。不仅如此,针对宏观和政策层面问题的关注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的要求也更高。具体而言,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主导下,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上的林业经济模型存在严重缺陷,而需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经济理论对理论体系进行重构。相对于学科领域中的林业经济实践,学科体系理论体系构建工作存在滞后,导致相关研究工作开展和人才培养缺乏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
1.2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当前,受到理论界关注的林业经济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碳汇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而言。多数研究忽视了改革的目的与本质,从而忽略了改革对集体林经营方式和效率的影响等关键命题,使得研究成果难以成为政策优化和决策选择的科学依据。
1.3人才培养工作与实践脱节
事实表明,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同学对专业认同度低,不愿意在学科领域中进行就业。如果学不致用,导致学科建设耗费的人力和财力等资源配置低效,也使得学科长期发展缺乏持续动力。上述问题的存在表明现行的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与实践存在脱节。在林业实践中,学科毕业生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与以往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要求教学活动应与时俱进。诸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当前林业实践中较为活跃的一项经济活动,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不仅应需要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更需要通过参与林业实践来固化理论学习的成果。
2.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面临的机遇
2.1森林资源多种效益共同实现的发展机遇
森林资源既是经济资源,又是生态资源,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双重功能,决定了林业在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地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我国森林经营将延续分类经营模式,将森林继续按用途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体系。就此,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比重应如何设定,商品林经营收益如何分配,公益林管理权、责、利如何对应,都为学科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2.2森林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创造的发展机遇森林资源经营理论与模式是林业经济学
发展早期就关注的问题,也是研究和积累最多的领域,但森林资源经营具有较大的动态发展性,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条件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需求变化,在限定资源及生态环境下经营理论及模式都应作出适当调整。我国森林资源相对贫乏,单位森林质量不高。森林面积的增加而言,需在明确土地边际替代率的基础上,理顺现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经济关系。就森林蓄积量的增加而言,则需在明确不同经营模式效率的基础上,需求最佳的森林资源经营模式。
2.3森林资源权属结构优化创造的发展机遇森林资源等是林业经济研究的基本范畴。
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森林资源价值属性、产权结构、产权制度安排以及基于产权的生产组织和经济活动资源配置是林业经济重要基础理论。我国林业经济改革与发展涉及越来越多资源产权制度层面的问题。有待学科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以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林业改革需要。在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集体林地、林木权属得到了进一步清晰。与此同时,森林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加,而单位主体生产经营规模快速下降,与林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规模经济不相符。不仅如此,此次改革后,集体林资源经营产生的经济收益是否增长,经济收益的分配是否更为合理,尚缺乏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也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契机。
2.4林业行业弱质性创造的发展机遇
由于林业兼具产业和公益双重属性,林业经济发展受非市场因素影响和制约较多,导致林业经济活动具有特殊性。此外,林业还具有生产的长周期性,效益及收益实现的多样性,自然力与经济力共同起作用,外部性普遍存在,林木资源多元所有制结构,森林资源既是生产经营对象又是林业基本生产资料等特点,使得林业行业具有弱质性。在林业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投入、要素配置、生产者经营行为、产品价格、不同类型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均衡、贸易及贸易壁垒,以及林业经济宏观发展政策有别于其他行业。
3.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3.1加强教学和人才培养。根据实践需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本科人才培养主要为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对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和模式重新进行确定。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应更加注重经济学及方法性知识的传授,并注重学生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3.2加强理论研究方面。注重将现代经济学、管理学与政策等学科的理论与林业进行关联和结合,构建起以林业经济学为基础,林业管理学、林业政策学、森林资源经济学、林区社会学、林业区域经济学、森林生态经济学等为分支的学科理论体系,并积极引入和导入经济学方法在林业经济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性研究案例,为今后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3.3加强实证研究方面。结合国家现代林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并注意研究的持续性和系统性,与此同时,可根据不同院校的优势和地域特点,形成各有特色和整体协调的格局。
3.4加强队伍建设。增加经济学类人才引入,并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注重现有学科人才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以产生一些在国家和国际层面有影响力的林业经济学家。
3.5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层面,应加强与农业经济及生态环境领域等相关学科的交流,寻求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在国际层面,应加强导入国际林业经济前沿理论知识,并与国外同领域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国内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林业 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国情
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逐渐走上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是,因为我国地理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太平衡,林区分布不均匀,森林多在经济上最为贫困的山区,所以,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少人铤而走险,对林业的破坏性掠夺式的采伐也经常发生。先天不足与后天的不良发展,造成了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森林质量下降、低产量、低效益的状态。林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必然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溯源
可持续发展是为了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各个发展领域,我国也把可持续发展定为国家发展的核心理念,林业作为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都一直在研讨和制定林业可持续经营发展标准的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专家通过结合自己本国国情和深入研究,提出了标准和六十六项指标。
三、如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根据本人在林业基层的多年工作经验以及结合最新林业发展理论知识,我认为,要践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的助推力就是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用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是最有利的佐证。所以,我们应该结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局,深入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大力支持扶持基层林业工作人员进行林业科技创新、更新,并与上级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体系,真真切切的把科学技术接到林业的“地气”中。
(二)更新观念,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加快林业经济转型
传统的林业发展囿于其单一发展的牢笼不得而出,在林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显现出其先天不足的局限性。在经济领域方面,单一经济侧重于森林开采和木材的运输与生产,还停留在最低级的资源使用链条上。随着森林资源的大范围开采而暴露出来的森林资源危机,会将林业的整体经济推向覆灭的边缘;在社会领域方面,由于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造成了林区林农经济利益的捉襟见肘与基础设施每况愈下的窘境,林区林农的经济收入就医、子女入学等社会保障体系严重滞后,造成了一直生活需要向国家伸手要钱的局面;在生态上,传统的林业发展因为粗放式的开采与利用,更是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完全破坏了森林资源的平衡链条,造成了人类与环境的冲突加剧。
所以,只有更新观念,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加快林业经济转型,才是我国林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才是造福子孙后代的良方妙药。如何优化林业经济结构需要做以下几点:首先,不能固守以前的传统观念,要主动走出去,充分调研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较短的工业原料林、速生用材林、林业产品以及名优产品的林业建设。其次,加大对林业新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依托上级林业机构先进的科研技术,大力开发综合精深产品的开发,逐渐淘汰那些粗放式低层次的林业产品的开发。再次,开拓林业的景观旅游资源,同时还可以开发一些适合林业种植的花卉类产品。最后,适度的壮大林业产业,大力发展以经济林、特色林、林下资源为主的林业产业。
(三) 法律护航,才能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其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执行机制,也是需要不断地完善与更新。政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十分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林业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效果。但是,在现存法律中仍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制约和妨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森林资源的林权结构模式受到公有产权的制约,增加了维护成本。所以,笔者认为,应对林业产权进行优化和选择,可以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生态公益林适合公有产权,商品林则以私有产权更有利于提高商品林管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