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多见于各种创伤和战伤,如锈钉、木刺伤和污秽的擦伤,也可发生于烧伤、冻伤、新生儿脐带残端感染、产后感染、动物咬伤等。我院于2011年10月26日收治了1例重型破伤风患者,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最终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因"黑色素瘤术后1年,复发8月,喉紧4天"于2011年10月26日入住我院普外科,诊断为:1、黑色素瘤转移?2、破伤风?入院后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及行黑色素瘤切除术, 10月28日,患者诉咽喉部疼痛,说话及吞咽困难,不能张口经我科会诊后以“破伤风”转入我科。转入时患者神志清楚,精神较差,频繁发作阵发性抽搐,痰多。查体:生命体征尚平稳,苦笑面容,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肌张力增高。立即予以一级护理、吸氧、吸痰,并予以抗感染(青霉素等)、镇静(安定等)、化痰及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10月30日,患者频繁发作全身阵发性抽搐,心率快,痰多,喉头痉挛,双肺闻及较多啰音,并出现高热,T在39.1-39.6℃之间波动。遵医嘱立即行气管切开术和持续心电监护、冰袋冰帽物理降温、导尿等处理,同时继续以吸氧、吸痰、镇静、抗感染、化痰、补液等对症治疗。11月8日患者抽搐逐渐缓解,停用镇静药物治疗。11月16日,患者未再抽搐、肺部感染好转,拔除气管插管。11月22日患者一般情况可,可起床活动,偶有咳嗽,痰量少,大小便正常,予以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2.1.1 患者应安置一室,专人护理。病室温度15~20℃,相对湿度60%左右,床旁配备抢救车、气管切开包、吸痰器、氧气、呼吸机等抢救药品、物品。
2.1.2 病室内保持安静,室内光线均匀、柔和,避免强光、噪声等不良因素刺激。护士一定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使用器具无噪音。减少家属探视,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使用镇静药物30分钟之后,避免不必要的操作。
2.2 用药护理:按医嘱准确、及时使用TAT、镇静解痉药、肌松剂、抗生素(如:常应用青霉素,可抑制破伤风杆菌,又能控制其他需氧菌感染。)、降温药等,观察并记录用药后的效果[1]。为控制和解除痉挛,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的轻重使用镇静药物,如:安定、力月西等。这类药物有抑制呼吸作用,需注意观察神志、瞳孔、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密切观察病人抽搐情况。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的护理
破伤风患者抽搐频繁发作时,可发生喉肌、呼吸肌痉挛,痰液堵塞气道,而致窒息死亡,应尽早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是预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重症破伤风成功关键之一。其护理如下:
2.3.1 切口换药 在应用镇静药物控制抽搐后换药1~2次/日,换药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加重痉挛、抽搐。
2.3.2 气道湿化 气管切口处敷盖庆大盐水浸湿的无菌纱布,并保持其湿润。气道内每间隔1~2小时滴入湿化液(庆大+糜蛋白酶+生理盐水)3~5ml,每天总量不超过250ml。雾化吸入每4小时一次。以防止分泌物粘稠,痰不能被吸出,造成堵管。
2.3.3 吸痰 吸痰时吸痰管应在无负压状态下插入气管内(10~12cm),应边提边吸边旋转退管,切忌动作粗暴,以免引起抽搐。吸痰时动作轻柔,按需吸痰,如痰液粘稠,可先往气道内滴入湿化液3~5ml,待病人吸数次后或雾化后再吸。如果一次吸痰不净,应先退管,吸氧后再吸,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防造成低氧血症。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根据痰液药敏结果遵医嘱用药,防止肺部感染。
2.3.4 严格无菌操作 吸痰管使用应一次一根,用无菌镊子夹取,吸痰管口腔气道要分开,若合用应先气道后口腔,储痰罐每班更换浸泡液,气管套管先用1%过氧乙酸浸泡10分钟,再高压灭菌消毒,每日更换一次。注意观察气管套管是否固定,管腔是否被分泌物或结痂阻塞,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2.4 加强营养 重症破伤风患者由于反复抽搐、出汗,能量消耗大,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和吞咽困难,易导致营养不良和体液不足,在抽搐间歇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发生呛咳、误吸。对症状严重不能进食者,可在镇静药物控制痉挛下或气管切开术后,置胃管进行鼻饲或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2.5 发热的护理 破伤风患者易引起伤口混合感染和肺部感染,从而引起发热甚至高热,在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同时,配合物理降温,如头戴冰帽,颈部、大血管处冰敷或使用降温毯,尽量避免酒精浴、温水浴,以免引起或加重抽搐。
2.6 加强基础护理
2.6.1 为防止病人口腔感染,及时为病人做好口腔护理,2次/d,动作轻柔避免伤及患者口腔黏膜,擦洗完毕后在口唇涂液状石蜡。
2.6.2 患者频繁的肌肉抽搐,产生大量的汗液和分泌物,加之长时间卧床,易发生褥疮,因此严格执行每2 h翻身、拍背一次,按摩骨骼隆突处。密切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保持床整干燥,如有污渍及时更换。
2.6.3 患者使用大量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切开、导尿、静脉输液等,易并发感染。因此,要严格各项无菌操作。保持气管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切口敷料污染后及时更换。会用0.5%碘伏擦拭2次/d,用呋喃西林溶液膀胱冲洗1次/d,定期夹管排尿,遵医嘱留取尿标本检查,预防感染。
2.7 管道护理 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避免打折或脱落。如保持输液通畅,在每次抽搐发作后应检查静脉管道,防止因抽搐引起的输液管堵塞或脱落而影响治疗。
2.8 加强观察:①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生命体征、尿量等变化,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护,警惕并发症发生。②详细记录抽搐发作的症状、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等,注意痉挛发作前的征兆,以便及时调整药量,控制痉挛发作。③准确记录患者每天液体出入量,保证水电解质平衡。
2.9 局部伤口的护理:对局部的伤口,在控制痉挛的情况下进行彻底的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局部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完全敞开,并充分引流。
3 保护病人,防止意外损伤
①病人发生抽搐时,应用合适的牙垫防止舌咬伤。②使用带护栏的病床,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固定病人,防止痉挛发作时坠床或自我伤害。③关节部位放置软垫保护,防止肌腱断裂或骨折。
3.1 严格消毒程序[2]:破伤风杆菌具有传染性,应严格执行接触隔离措施,防止播散。护理人员接触病人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和手套,身体有伤口者不能参与护理。所有器械及敷料均须专用,最好使用一次性物品,用后的敷料及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室内用移动式空气消毒器消毒每2次/日,每次30-60分钟,床头柜、床、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拖洗,每日1次。病人衣物、生活用品等经消毒液浸泡后使用,排泄物消毒处理后排放。
3.2 重视心理护理
破伤风发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人大多数不了解此病,且本病引起的肌肉痉挛使病人极为痛苦,加之气管切开后的不适和监护病房的孤独与寂寞,患者非常焦虑和恐惧,我们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重视心理护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破伤风的发病原因、治疗要求,使其对本病有所了解,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安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树立完全康复的信心。同时要积极与家属沟通,使其为患者提供更高的社会支持。
3.3 健康教育及预防方法
避免创伤;普及新法接生;正确而及时地处理伤口。未受伤时可预防性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自动免疫)。受伤后预防性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1500U(1ml ,被动免疫),注射前要先做过敏试验;或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它也是一种破伤风抗毒素,无血清反应,不需要做过敏试验。
4 小结
由于患者病情凶险,预后难以预测,因此入院后医护人员及时与患者的家属沟通,使其对疾病预后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对该病人认真、细致、恰当的护理,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1本组病例中,男8例,女4例,最小年龄7天,最大年龄64岁,农村11例,城镇1例,
1.2临床分型按轻、中、重分型;轻型2例,中型4例,重型6例。
1.3临床表现发热10例、占83.3%,张口困难12例、占100%,苦笑面容12例,占100%,吞咽困难11例,占91.6%,窒息3例,占25%。
1.4并发症并发肺部感染4例,占33.3%,并发尿路感染1例,占8.3%.
1.5治疗结果治愈11例,治愈率占91.6%,窒息死亡1例,占8.3%。
2.护理体会在抢救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预后,所以本组患者除一般常规护理外,还应重点做好以下护理工作。
2.1病室环境设置专门病房,实行床边隔离。破伤风杆菌是一种芽胞厌氧菌,存活能力较强,因此,要防止其播散,医务人员出入须更衣、洗手,所用的器械、器具、物品等须作特殊处理(消一洗一消的原则)或尽量应用一次性器具。废弃物须作焚烧处理。破伤风病人受轻微刺缴而发生抽搐,故须安排住单间,病室需避光、安静、清洁、温度与湿度适宜。合理集中安排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并轻柔准确。
2.2按轻、中、重三型进行护理,中重型患者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抽搐发作时,必须专人守护,防止发生意外。轻型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顾虑情绪,使其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抽搐及人工冬眠的护理
2.3.1痉挛和抽搐是破伤风患者的主要症状。控制抽搐发作和缓解肌肉僵硬是治疗破伤风的中心环节,迅速有效地制止全身性痉挛对于防止喉痉挛引起的窒息,脑缺氧、脑水肿甚至呼吸衰竭均属重要,为此为控制和解除痉挛,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的轻重使用镇静药物和冬眠药物,如:安定、苯巴比妥钠、冬非合剂、冬眠Ⅰ号等。这类药物有抑制呼吸作用,所以我们严格遵医嘱,准确应用镇静止痉药物,每次用药后要观察记录实际效果,以便调整用药间隔时间或更换药物种类,并且加强患者的各项监护,注意观察呼吸、脉搏、瞳孔、神志、血压、血氧饱和度等,重症患者应详细记录抽搐持续时间、抽搐程度、间歇时间,并及时调整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浅睡状态。
2.3.2病人抽搐发作时,应用合适的牙垫防止舌咬伤,舌后坠时,立即将下颌向前向上托起,以防窒息。使用带护栏的病床,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固定病人,防止痉挛发作时坠床或自我伤害。
2.4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
破伤风患者抽搐频繁发作时,可发生喉肌、呼吸肌痉挛,痰液堵塞气道,而致窒息死亡,应尽早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是预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重症破伤风成功关键之一。本组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2例,我们的护理措施是:2.4.1一般护理要求环境安静、清洁、温度适宜15-20℃,相对温度60—70%,故每日用消毒灵液拖布擦地板4次,用1:1000消毒灵液擦病床,桌、椅及墙壁等,病室每日定时通风2次。
2.4.2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若有发热适当给予物理降温,注意翻身防止压疮。
2.4.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口腔和套管的吸痰管应绝对分开,用于套管的吸痰管必须一用一换。
2.4.4患者术后1—3日呼吸道分泌物多,要随时吸引,避免结成干痂堵塞套管,吸痰时注意导管插入感觉稍有阻力即可,最深可插入15厘米,不可太深,而且吸痰动作迅速,每次时间不应超过15秒,避免在一处抽吸不动,以免损伤气管粘膜。如果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可每2小时从套管内滴入药液(庆大霉素8万单位+糜蛋白酶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毫升),最好用500ml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32单位,用输液器排好气,把头皮针针头剪掉,末端插入气管内管约2—3cm,每分钟3—5滴。这样即湿润了气管又降低了感染率。[1]
2.4.5内套管的护理,保持内套管通畅,清洗消毒内套管4小时一次,分泌物多时2小时一次,小儿一小时一次,注意内套管不能离外套管时间过长,以免外管阻塞,取内套管时,必须将外套管固定好,以防将套管全部拨出。
2.4.6切口的护理,每次清洁消毒内套管时,更换切口敷料,切口周围及外套管周围用75%酒精或爱尔碘消毒,再盖无菌纱布。发现切口分秘物多有感染时,在纱布上滴敏感抗生素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7注意观察术后并发症,注意套管内有无血性分泌物,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等,如有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5加强营养重症破伤风患者由于反复抽搐、出汗,能量消耗大,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和吞咽困难,易导致营养不良和体液不足,在抽搐间歇时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流食,少量多餐,以免发生呛咳、误吸,对症状严重不能进食者,可在镇静药物控制痉挛下或气管切开术后,置胃管进行鼻饲,或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2.6发热的护理破伤风患者易引起伤口混合感染和肺部感染,从而引起发热甚至高热,在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同时,配合物理降温,如头戴冰帽,颈部、大血管处冰敷或使用降温毯,尽量避免酒精浴、温水浴,以免引起或加重抽搐。
2.7局部伤口的处理对于伤口尚未愈合者,在使用镇静剂控制痉挛、抽搐下,常规消毒,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3%双氧水彻底冲洗伤口,必要时TAT局部封闭。
2.8排尿和导尿管的护理对有尿潴留的病人及时导尿并留置尿管,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同时做尿道口和会的护理,防止感染。
2.9尽早使用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抗毒血清以减少毒素与神经组织的结合。
2.10终末消毒
病人解除隔离,出院时沐浴更衣,进行消毒处理。病人死亡后病时用40%甲醛(12ml/m3)加热熏蒸,密闭24小时后通风,室内各种用物1%过氧乙酸擦抹,被服暴晒4~6小时,死亡病人尸体应用0.1~0.2%过氧乙酸喷洒或擦拭全身,进行彻底终末消毒处理。3健康教育
3.1宣传破伤风的发病原因和预防知识,指导公众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创伤,普及科学接生,按期接受破伤风主动免疫的预防注射。
3.2伤后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及时就诊。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198-01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临床预防外伤后感染破伤风的重要手段,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经胃酶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含有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1]。但临床TAT皮试出现阳性反应后多数通过脱敏注射可以解决,也有脱敏注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现就我科收治的一名TAT过敏反应护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6岁,因头皮裂伤于2008年12月20日来院急诊。伤后无昏迷,无恶心呕吐。既往身体健康,无明显过敏史。查体:神志清晰,一般情况可,头顶部见3cm×0.5cm头皮裂伤,伤口少量渗血。经清创缝合后给予左前臂屈面皮内作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吸取1500IU破伤风抗毒素针剂0.1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然后于皮内注射0.1ml。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为阳性(皮丘大小为1.5cm,色红,有伪足无痒感,无全身不造)。因病情需要又必须注射,遵医嘱,给病人进行脱敏注射,脱敏注射第二针10min后,患者感觉不适,见患者双眼上下眼睑潮红,面色发红,自觉面部肿胀、手指、脚趾发麻发痒,嘴唇发木,诉头晕、胸闷、心悸,血压100/60mmHg、脉搏106次/min。随即全身出现大片荨麻疹,局部肌注点肿大,皮肤发白有刺痒感。立即将患者放平,吸氧,1%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mg,im,10%葡萄糖10ml+10%葡萄糖酸钙10ml,iv,10%葡萄糖500ml+氢化可的松300mg,ivgtt。半小时后患者出现寒战、声音嘶哑,并逐渐出现左前臂肿胀,继续观察,保暖,皮疹局部使用冰敷,两小时后患者寒战逐渐缓解,声音嘶哑仍存在,面色由苍白转为红润,各处皮疹明显较前消退,痒感减轻。继续吸氧,并用维生素C 3g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ivgtt,同时为治疗外伤遵医嘱给予抗炎、止血药物。10h后患者再次出现全身痒感加重,多处出现皮疹。遵医嘱给予非那根25mg im,10%葡萄糖10ml+10%葡萄糖酸钙10ml iv,10%葡萄糖500ml+氢化可的松400mg ivgtt,10%葡萄糖500ml+维生素C 3g ivgtt后缓解,皮疹未再继续扩散,声音嘶哑逐渐缓解,皮疹处用炉甘石洗剂外搽以止痒,以后再反复使用10%葡萄糖酸钙10ml iv,三次,维生素C 3g+10%葡萄糖500ml ivgtt两次,治疗3d,患者各处皮疹基本消退,声音恢复正常。
2 护理
2.1 患者发病后立即采取平卧、吸氧、保暖等措施:有利于脑部供血,减轻了脑细胞缺氧。抢救及时有序是挽回患者生命的关键;肾上腺素与地塞米松同时应用,是抢救成功的基本保证。肾上腺素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从而缓解过敏性休克引起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是过敏性休克抢救的首选药物;及时开通静脉输液,有利于补充血容量,有利于抢救药物的随时应用。
2.2 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发生过敏反应时组织液渗出增加,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脉搏的监测可提供补充血容量的依据;过敏反应时出现喉头水肿,声带水肿导致声音嘶哑,故必须监测呼吸的变化。
2.3 遵医嘱立即使用抗过敏药物: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为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性渗出,具有抗过敏、抗休克的作用。钙剂能增加毛细血管壁的致密性,降低其通透性,使渗出减少,有消炎、消肿和抗过敏的作用。非那根对组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水肿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也能对抗组胺收缩支气管和其他平滑肌的作用。
2.4 皮疹局部冰敷:冰敷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渗出减少,减轻肿胀。本例患者使用冰袋置于皮疹部位,间断冰敷5h,效果明显。冰敷既可防止皮疹扩散,还可达到止痒的目的。停冰敷后用炉甘石洗剂外搽以止痒。
2.5 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稳定病人情绪,关心安慰病人,减轻病人的紧张和焦虑。教育病人不要搔抓皮疹部位,以防皮肤破溃发生感染。告知患者以后有外伤时不可再使用TAT,可选用高效安全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代替。
3 讨论
3.1 破伤风是与创伤相关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可以发生在各种创伤之后,尤其是开放性外伤(创口深,污染严重者)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时,及时做被动免疫,它是从动物(牛或马)血清中精制所得的破伤风抗毒素,一种异体蛋白有抗原性,可导致过敏反应,用之前必须做皮肤试验,即使TAT阳性也需考虑使用,但要采用脱敏注射。临床较多见:皮试发生过敏者和TAT脱敏注射第1针后过敏者,此反应属I型变态反应,是由于抗原进入机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特异性结合,启动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信号,释放生物活性递质,作用于靶器官,从而出现症状[2]。药物的过敏反应因人而异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有时对某些抗过敏药物也发生过敏反应,造成反复发作的过敏表现,因此在抢救治疗过敏患者,用药应谨慎小心,密切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及时有效的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临床上一旦确定是TAT过敏,就应立即按过敏反应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及时使用抗过敏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该患者在第一次使用抗过敏药物后,皮疹逐渐消退,痒感减轻,各种症状均趋于好转,但10h后又再次出现前述症状,因此提醒我们在治疗类似患者时要注意巩固疗效,动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抢救与护理
1.
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改善脑灌流。
2.
迅速扩充血容量
常取大静脉,如上肢的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用套管针建立两条静脉,快速地输血输液。在紧急情况下可加压输入,同时开管。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大于90/60
mm
Hg,心率减慢到100次/min以下时,可减慢输液速度。因严重创伤者不但丢失全血,而且使血液浓缩,此时先输晶体液比输全血或胶体液更为适宜。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合理给氧
失血性休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吸氧后要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肌体的危害,同时在吸氧过程中可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分泌物、呕吐物,以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
纠正酸中毒
由于组织缺氧,体内的乳酸、丙酮酸蓄积、休克常伴有不同程度酸中毒,视病情而定,选择补给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或11.2%的乳酸钠。
5.
改善心功能
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心脏排血量减少,动脉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心率加快、心音无力,可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等,增加心肌收缩力。
6.
应用血管药物
辅助升高血压,但必须首先补充血容量,可用小剂量血管收缩剂,使血压升高,同时也收缩微血管,使组织缺氧加重,因此常合用血管扩张剂,如山莨菪碱等,以改善微循环。
7.
去除休克病因
如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不止者,休克症状稍有缓解,应及早手术治疗,重症患者应采取边抗休克边手术止血。
8.
一般护理
8.1
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神志、尿量变化,测T、P、R、BP,每15~30
min一次,并详细记录各项抢救措施,另外还应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情况,皮肤的温度、色泽、湿度、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同时应观察周围静脉及甲床的情况,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8.2
观察尿量
尿量的变化常反应肾灌流的情况,尿量减少一半是休克的早期表现之一,休克患者需留置尿管,观察尿量,休克是肾血液量减少及肾血液十分明显的异常分布,当尿量少于20
ml/h,提示肾血流灌注不足,需加速补液,休克好转时尿量可恢复,如每小时尿量达30
ml以上,表示循环状态良好。
8.3
注意观察微循环的改变
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压进一步缩小,是休克加重的征象,如果患者皮下黏膜有瘀斑或骨折开放部位渗血不止,应向医生提示考虑有DIC可能并准备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工作。
8.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感染,并保证患者输液、输血、导管等各装置管的通畅。
8.5
其他护理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
1 临床资料
本组310例,男性196例,女性ll4例,平均年龄23.7(4~50)岁;受伤原因:车祸135例,压砸伤61例,机器绞伤94例,其它20例;就诊时间:8h内293例,8h以上17例;受伤部位,皮肤撕脱伤107例,指甲损伤68例,严重挤压伤39例,手指离断伤96例;伤口污染程度:伤口轻度污染69例,重度污染241例;就诊时合并休克5例,意识清醒305例。
2 急诊抢救及护理
2.1 确定伤情,纠正休克根据“一看、二问、三检查”的原则,及时查明受伤情况。合并休克者应立即抢救,包括迅速止血、扩容、输血、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待全身情况好转时再行清创处理。
2.2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