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协同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容摘要: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的京津冀地区其经济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体制、机制、观念等方面的障碍。本文从地区一体化发展规划、相互接轨的政策法规体系、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及可持续发展优势建立、区域整体联合协同优势发挥等方面,探讨京津冀联合的模式及域内资源整合方法。力图在政策法规、经济体制、要素利用结构、社会文化与技术等方面寻找能保障京津冀地区多方合作、促进共赢的区域合作发展模式。
关键词:打破恶性循环机制 多梯度蛛网式发展 梯度衔接
作为我国正在成长的经济增长第三极,环渤海地区的发展近来受到广泛关注。而处在这一地区经济核心地位的京津冀地区,其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颇具代表性。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才能和长三角、珠三角一样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京津冀区域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京津冀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及其负面影响
将北京或天津和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城市来比较,人均GDP均居前列,但是从整个京津冀区域来计算,人均GDP则远落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北京、天津与河北的经济存在过高落差,这使得三地的企业、产业在人才利用、技术、金融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态也存在较大差异,产业对接存在断带。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北京市长期以来在城市发展规划上以自身城区内的循环规划为核心,不大考虑与周边城市及省份的匹配关系。而北京市的发展却需要外部周边省份和城市提供大量的资源,在从外部获取各种资源的同时,其城市的发展和规模扩张仍然以城内循环为指导方针。这就致使周边资源被吸收,但周边省份却没有从北京的发展获得辐射效益,相反却造就了北京周边大量的贫困区域。
从长期来看,被贫困区包围的富裕地区其可持续发展已经给北京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障碍。一方面,专注自己区域的封闭策略导致周边省份技术、产业发展落后于北京太多,产业对接无法实现。比如很多高科技含量的研发成果在周边省份根本无企业可以承接,不是浪费掉,就是舍近求远到南方找制造商加工。另一方面,北京的发展没有注意为自身培养周边辅助力量,孤立单干,后劲就小。目前京津冀经济圈整体发展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这和北京、天津对周边的经济辐射作用比吸收小有很大关系。
实践证明任何城市的长足发展都不可能孤立的实现,只有实现核心城市对周边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共同发展,才能使自身有充足的发展后盾。即核心城市经济发展要考虑改善周边经济环境,周边经济发展水平不佳一定会制约核心城市自身经济发展。所以,联合经济圈核心城市功能定位应将眼光放远一些,眼界放宽一些。京津冀区域内各省市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更要考虑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和自身发展的互相影响,考虑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和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考虑自身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优势定位问题。这样制定出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才可能使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各种环境越来越有利于自己。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解释就是:核心城市发展战略会影响周边环境,这个环境反过来又成了核心城市发展的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在技术、人才、文化、环境、资源等方面都是适用的。北京周边的沙漠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二)协同规划使三地共同发展
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只顾自己发展的做法。以统一、有序、互利、共赢的原则规范区域内各省市发展规划的关系,减少区域内各省市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域内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形成核心城市和区域的互相支持的发展关系,保持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三)既定区域经济环境可能加剧不平衡的恶性循环倾向
1.产业发展差距加大与产业对接困难相伴而生。目前,京津冀区域内河北与京津两市的发展差距已经很突出,产业对接的断带已经出现,这种状况可能会形成加剧不平衡的恶性循环。比如,北京的某科研院所开发出颇具市场价值的科研成果,想要在河北寻找制造企业作为合作对象,但结果可能发现在资金、技术、信誉、市场条件上不切实际,仍然只能在京津或其他两个经济圈内找合作伙伴。河北得不到加工制造高科技成果的机会,其加工制造的技术、人力资源、经验、投资等各方面运作就得不到提升,水平差距会进一步凸显,和北京实现产业对接的机会也就进一步减少。 2.落后区域被动的研发、制造和地方保护加剧了恶性竞争。为了减少与北京的差距,河北自己发展高科技产业,自主研发、自己制造,很有可能在研发力量上造成和北京水平重复建设。当产业制造技术成熟时,结果却在研发上形成与北京的竞争,产业对接还是无法实现,产业竞争倒是形成了。为了保护已开发的力量,地方壁垒可能相继出现,条块分割变成保护手段,区域内的经济合作被竞争取代,条块分割进一步造成发展差距。
3.对已有重复建设整合的矛盾促使域内竞争加剧。为避免区域内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各地积极商讨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划。在规划当中,必然涉及到各方的产业分工问题,涉及到重复建设的部分如何整合的问题。在都希望联合,都有相同产业的情况下,都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实现最大效益,为此争论不休。联合协作会议经常召开,重复建设的项目不停上马,恶性竞争不断加剧。
4.落后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力差与吸纳产业的落后状态循环。“新北京功能定位”以后,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将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出现重大转变。天津和河北都面临着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机会。相比较而言,有实力、技术好的企业大多更看重市场和发展机会,对核心城市周边落后地区的招商引资政策积极性不高,转移出来的可能性不大,而实力较弱、技术落后、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转移出来的积极性却是很高的。
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河北如不对转移过来的企业进行有效审核监督,很可能使产业结构趋向高污染、高能耗、低技术、低实力状态发展,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另外,天津和北京两市距离太近,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天津的吸引力比河北大,且滨海新区享有非常好的招商引资政策,这可能会使好的企业首先以向天津转移为目标。目前,京津两市的合作欲望很强,因相互之间很容易找到产业对接的突破口。而发展差距相对较大的河北在参与合作过程中,往往优势不突出,进一步加剧河北吸纳产业的落后状态。
综上所述,这些恶性循环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加剧京津冀区域内各地方的进一步孤立发展和差距,造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路径拥塞。必须打破这些循环延续下去的基础,然后建立一个新的良性循环机制来取代这种状况,才能彻底解决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才能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成功范例
在域内各城市关系方面,可以借鉴西欧各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总结和提出的许多有价值的区域开发理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增长极理论”和“增长区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期,法国政府首先提出了“增长极”发展战略通过8个“增长极点”的规划,促进边缘地区城市的发展,建立起依托多个增长极点的新的区域经济格局。 然而,这一战略也有不足,使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更注重“增长区”的规划战略,即在大区中进一步规划出小区或发展中心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区”。20世纪70年代后,“增长区”战略特别强调发挥小城镇的作用,以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荷兰的发展模式―城市圈发展模式:其基本格局包括94个城市和乡镇体系,主要大中城市分布于沿海和南北两侧,中间是集约化农业区及游览区,其中散布着众多小城镇。合理和切合实际的城市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了荷兰的地区优势,扬弃了其资源贫乏等发展的限制条件,利用国际市场,发挥农工贸一体化的经济结构,使之成为荷兰经济的心脏区。
京津冀区域内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应借鉴这些成功经验,注重小城镇发展,注重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的同步提升与梯度衔接。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理想模式构建
(一)在城市发展关系方面
从目前的京津冀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有了作为“增长极点”的中心城市,但“增长区”的规划不够,所以,应在中心城市多极化发展的同时,促进周边城镇的共同发展,建立梯度发展的多层次的多个极点,加快每一层次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的经济往来,增加往来项目与频率。如以北京和天津为第一个层次中心城市,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为第二个层次中心城市,多层次中心城市呈梯度发展,以点连面,形成多梯度蛛网式发展,解决中心城市孤立发展的境地。国家在政策上应对河北与京津给予同等优惠政策,使资源配置趋向在政策因素上处于同等地位,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扫除行政和地区壁垒,真正形成一体化的经济格局,加快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
(二)在市场方面
必须建立统一市场,减少行政干预对区域内要素流动的各种阻碍。可以考虑在区域内省市交界的地方建立由双方共同管理的、共享收益、对各方统一政策、统一价格的各种要素交换市场,一方面规范交换行为,一方面使要素流动更加自由。
(三)在产业引导方面
各方应以互利共赢的合作规划为突破口,引导区域内产业集聚,最终形成多个产业集群,发展外向型经济合作。在这方面,三地已经在港口建设、汽车、电子、高科技研发等方面形成内部竞争,应考虑将有竞争的产业在地域范围上进行合理转移、集聚,促进各地方的产业合理分工,实现产业分工和产业集聚同时进行,互相促进的局面。
(四)在基础设施方面
加快建设京津冀域内多层面、多样化立体交通网,实现域内快速便捷交通,加快域内经济流动。密切各城市和省份经济关系。现在京津与河北之间交通网建设仍较山东及东南沿海落后,交通方便程度不佳,这成为阻碍经济交流的重要障碍之一。
(五)在文化、教育和培训方面
目前,京津冀经济圈内,科研和文化实力最为明显,但所发挥的优势却略弱,这也是缘于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北京有20多所211工程高校,科研院所比任何一个城市都多,但所培养的人力资源绝大多数都是配置在北京,河北很难吸引到高科技领域的专业人才,即便是高级技工也都是类似的配置方式。因此,加强域内教育与科研培训的交流至关重要。
京津冀三地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导致三地联合经济优势发挥不畅的潜在因素,虽然文化差异在短期内不能消除,但在教育以及科技、培训资源利用上,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上是可以先行一步的。而且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伴随着专业人员就业及培训的地域转移调整,没有配套的人力资源,产业转移和调整就无法实现。
在这方面,河北已提出了“但为所用,不求所有”的人才利用模式。在未来如果能将这种模式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实现京津高级人才对河北人才的传帮带上,在促进京津人才更广泛范围利用的同时,不断缩小河北与京津人才状况的差距,最终才能实现人才及技术的自由流动。
(六)在行政及法规体系方面
首先,要建立多方协调机构,确立协调的组织保障。同时,在域内一体化发展政策,建立统一经济惯例、规范,建立各方参与的有效的、合理的、权威的经济争端解决机制,破除地方保护,减少行政干预,保障合理有序的竞争机制。统一协商地方法规、政策制定、实施和监督,为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大市场建立行政体系基础。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减贫;环首都贫困带
一、引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在宏观层面,自党的十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地区由于其拥有的特殊中心位置,其毫无疑问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而在区域经济层面,作为同时拥有两个超级大城市的京津冀经济圈,其经济现状与发展潜力无疑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意义。正因为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近些年得到了实质性的推进,逐渐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示范和表率,然而同步同期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与矛盾,例如地区内三地发展落差过大,区域内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京津逐渐突出的“大城市病”,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恶化等问题,直接制约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的形成以及目标实现。本文将集中探讨如何在京津冀区域内通过资源共享、共同帮扶、协同推进等机制原则,进一步推动环首都贫困带脱贫难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区域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破除障碍、疏通渠道。
本文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要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第二部分则分别通过历史战略、区域经济以及生态安全三个角度对环首都贫困带之于京津冀经济圈的影响予以分析;基于环首都贫困对于京津冀经济圈的发展存在如此重要之地位后,第三部分即对环首都贫困带的现状、所存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描述;最后,基于整个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并结合前一部分的原因分析,本文第四部分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环首都贫困带减贫对策,文章最后一部分即为结语。
二、环首都贫困带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系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至今,在区域增长极(京津地区)的扩散效应下,京津地区经济、社会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落后地区的迅速发展,进而缩小了区域经济中的发展落差,然而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的回波效应也十分显著,一方面,环首都贫困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问题(见图1),其在区域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资源补给角色。由于紧邻快速发展的京津大都市,作为首都北大门,在两大都市的“虹吸作用”下,环首都贫困带中各县市的大量资源(资金、人力)等要素流向京津地区。同时由于地缘原因,长久以来,京津地区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建筑装饰材料等工业用品主要由河北省输入,而首钢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铁矿石,也主要由贫困带所供给。且由于京津享有比周边地区高的多的净财政获益,因而对周边的人才、企业、资金技术等优质资源表现出更高的吸引力,可见环首都地区对于京津增长极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支持作用。除此之外,环首都贫困带由于地处区域内的上水位置,也为京津地区不断提供充足、清洁的水资源。据《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2006)统计,北京百分之八十一的用水、天津百分之九十三的用水都来自河北。
另一方面,环首都贫困带也是区域发展中一道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主要表现在生态涵养以及生态屏障两个方面。其生态涵养功能主要体现在优先保障京津两市的水源涵养和用水安全,其中“21世纪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工程”就落地于环首都贫困带的下属县市域,京津诸多水库,如官厅、潘家口、大黑河等大型水库及上游地区都已被列入京津主要水源地,而为了源源不断的向京津地区保证安全、洁净的水资源,贫困带地区内也相应不断提高对以上相关水库所处上游地区的水资源保护标准和要求,并且严格控制贫困带内耗水量大或者对现有水资源存在污染倾向的企业。例如,张家口市由于位于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的上游,为了改善和保证官厅水库的水质,张家口先后关停的相关企业多达500余家,地方税收损失达10亿元之多;然而与此构成突兀对比的是,贫困带内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而且年降水量少、旱灾发生频率较高,在如此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还要优先保障京津两地的水源涵养功能,无疑进一步加剧该地区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而在生态屏障方面,环首都贫困带作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区的主要集中区域,为保护京津大气环境,其先后承接了国家的“退耕还林(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同时也是京津防洪、泄洪的主要地区。然而,由于自然、历史等因素,贫困带内大面积土地已然沙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风沙危害形势日趋严峻,这又反向直接影响着京津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由此可见,京津的生态建设离不开环首都贫困带的支持与协助,但同时,环首都贫困带内现存的诸多问题也离不开京津地区的协同与帮扶。京津冀地区的生态营造以及经济协同发展必须在整个大区域背景之下统筹规划,统筹协调。而在此过程中,基于贫困区域、生态脆弱区、生态涵养区、生态屏障区四大耦合区域,环首都贫困带内贫困与生态问题的解决对于区域协同发展目标与机制的推进与实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三、环首都贫困带问题及原因分析
作为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塌陷地带,环首都贫困带已经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长期、大量利好政策的扶持与倾斜,但是尽管如此,近些年的顽固性贫困问题仍然存在,并且由于贫困带主要集中于河北地区,进而导致河北部分县区与京津冀其他地区呈现出“断崖式”落差,除此之外,由于自然条件、区域定位等原因,贫困带内部近些年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他社会、生态问题,而@些问题又进一步牵制、阻挠了贫困带脱贫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整体经济发展缓慢,与其他地区差距显著
在改革开放初期,早期环首都贫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于同期北京远郊区县,甚至部分贫困县的发展状况超越了北京同期远郊区县。然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再结合之后10余年的扶贫开发与区域合作,环首都贫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京津地区形成巨大的反差(详情见表1)。例如2014年,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与环首都贫困带的人均生产总值比例为1.9:4.7:4.9:1。
然而,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务必要坚持生态保护和实现减贫双重目标原则,例如在农业转型方面,应该大力发展,如林果、花卉等生态价值高的农作物种植产业;另外,尽管环首都贫困带多处生态功能区、承接着修复区域生态环境的外部功能,但是在第二产业调整过程中,仍然要根据当地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开发能力,杜绝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落地,防止生态环境超载运作以及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而在第三产业方面,可加大旅游休闲、康体养生等生态特色产业比重,大力引进京津地区的先进技术和金融资源,加快推动贫困带地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发展转型。
2.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完善配套扶持政策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即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然而,由表2可知,环首都贫困带中绝大多数贫困县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规划与其所在省域--河北省的整体资源配套情况相相差甚远,故其与京津地区的社会公共资源配备情况的差距更是可想而知。而依据阿马蒂亚.森的观点--中国农民的贫困不仅仅表现为收入低下,更表现为因收入的相对剥夺而导致的能力的绝对剥夺。因此,在中央及地方政府加大贫困带内财政支出力度以及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例的同时程中,尤其要注重增强扶贫对象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关注和培养。
一方面,中央及地方政府当为当地贫困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建立正向、长效的激励机制。例如,首先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促进当地农产品输出和农业现代化,同时改善贫困带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以吸引人才,尤其是青年人口到本地发展,培育并留住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环首都贫困带脱贫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还需要关注对贫困人群的职业教育与创业扶持,通过建立劳务输出机构,增强贫困县域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和融入务工地的能力,以实现贫困人群收入来源多向促进,推动农民脱贫增收。
最后,在扶贫配套资金来源问题上,考虑到贫困带县域地方财政薄弱,很难满足配套要求,因此,可考虑取消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自筹资金要求,所需资金缺口可通过整合财政资金、政策性金融资金、社会资金等途径加以弥补。
3.以生态扶贫进一步促进精准扶贫
在环首都贫困带的减贫扶贫工作中,两大困境摆在我们面前:生态环境退化以及经济贫困恶化,经济发展的两难局面致使环首都贫困带呈现出典型的“生态抑制性贫困”,其中直接性抑制表现在贫困区自身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而由于环境恶化所导致的自身经济发展条件退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持续拉大,而间接性贫困则主要表现在贫困带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被赋予的生态功能性定位,该定位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其自身发展所必要的自我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而构成贫困带内的累积性贫困问题。对于该问题的解决,中国科学院赵其国院士、滕应研究员提出,若以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或能成为实现减贫脱贫和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目标的有效途径。
鉴于环首都贫困地带所处的保、承、张三市均已列入了“极重要生态功能区”,使得京津地区在更为有利的生态空间下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而环首都贫困带的生态牺牲不应不得到补偿,而应该通过跨区域合作为贫困带注入充足的行政、经济、人力、生态、科技等资源,以增强贫困带县域政府的再造能力。例如,首先需要健全中央对环首都贫困带县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承接生态涵养功能的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具体操作可参照北京市周边县区标准,扩大生态补助范围,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延长生态补偿时间,同时逐步推行贫困村“护林员”制度,并将其覆盖到环首都贫困带。其次,在京津冀区域之间需要健全生态公平补偿机制。由此,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服务转换为市场价值的度量体系,加大京津生态受益方对环首都贫困带等生态贡献方的跨区域补偿力度,秉承“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思路,真正做到生态扶贫,协同发展,实现贫困县的绿福结合。
五、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分析,环首都贫困带减贫工作当前急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高效、可行的协调机制和完善的技术体系,引导多渠道资金诸如。通过区域协同发展、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综合区域特色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尽快加快贫困带内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发展。如此以来,环首都贫困带内2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刘娟.协同推进环首都贫困县发展问题研究[J].领导之友,2016年1月(上).
[2]罗俊,马燕坤.基于城镇化视角的环首都贫困带减贫研究[J].经济师,2015年第2期.
[3]于佳任.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研究[J].北京经济,2016年第08期.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推动京津冀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的变化,高职英语教育处于京津冀区域内,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不断变化,使得河北省高职英语教育对于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要求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文章通过在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对河北高职英语教育重要性、存在不足以及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协同发展;高职教育;重要意义;发展策略
高职英语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京津冀区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河北省对此做出很大的贡献,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的供给和输送。京津冀区域迅速发展,使得大量优秀人才被吸引,积极涌入该地区,但是落后地区却渐渐缺少人才,河北省高职院校正处于这种风险中。因此河北省高职院校应当正确看待优势和机遇,立足于经济发展的优势,重点发展学校教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京津冀区域输送人才,推动和服务于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
一、京津冀区域对河北省高职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1、经济支持
京津冀区域对河北省高职英语教育提供了经济支持。现今,当地财政拨款是河北省高职学校的大部分办学经费来源。当地越高的财政收入,就会对于教育办学经费投资越高。
2、生源市场
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大部分家庭已经达到小康社会,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外,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视,不断加大教育费用。许多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进入高等院校,进行职业教育。少部分人出境务工、到外国留学,提高自身再培训、再教育的需求,高职英语教育为其提供了广泛、准确的生源市场。
3、就业市场
京津冀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区域内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传统的、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淘汰,被技术密集型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所代替,导致就业结构变化。英语应用型的人才被外向型的经济发展发达地区所需要,且逐渐扩大需求。使得毕业生就业率提高,就业市场得到扩大,进而造成河北省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招生数量得到逐渐扩大。所以,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河北省高职教育迅速发展,高职英语教育迅速发展。
二、河北省高职英语教育存在问题
1、高职院校受到河北省社会不公正对待
河北省属于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重点区域,但是河北省高职院校的发展却没有能够发展到预期既定的目标。其中除了政府财政拨款、院校竞争等等原因,还有一个较为隐蔽的社会原因,即河北省区域内仍然存在对于高职院校的不正确对待。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学生毕业之后找工作,学生提及学校以及所学英语专业都觉得没有竞争力。所以高职院校应当抓住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遇,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英语教育水平、质量,积极参与英语教学评估,重视英语教育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创办有特色、有实力的学校,建设有特色、有实力的英语教育专业。
2、高职院校政府财政投入少
河北省政府对于河北高等院校的财政投入少,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小的比重,而高职院校在政府教育经费中所占比重也很少,造成各级财政对于高职院校经费投入少的问题。从社会投入实际情况中得出,现今大多是企业不再对高职院校进行指导和投资,因此企业对于参与高等院校办学的热情度不高,这是由于河北省高等院校对于社会投资企业的奖励机制缺乏造成的。从家长和学生方面来看,高职院校学生里有一部分学生属于贫困家庭,家里经济负担重,无法承担高职院校高额的学费,并且学校对其无法提供健全的助学贷款,使得高职院校办学所用资金压力也日益增大。河北省在校生人数多,而教育财政基数小,造成高职院校投入增长的速度与学校规模无法成正比,加之学费标准不高、中央财政拨款不多等等因素,河北高职院校教育经费长期处于全国最低的平均水平。因此,河北省高职院校投入财政经费、构建稳定有效机制,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3、京津冀区域高职院校竞争大
高职院校竞争的内在矛盾主要源自中等职教、国外院校、民办高校和自学考试、普通高等教育、短期培训的矛盾。而高职院校竞争的外部矛盾主要源自学生和家长、社会各种用人单位、国内外其他高职院校以及各个竞争对手的矛盾。两者在不同的范围和程度,对当地高职院校的发展造成冲击。我国现今的教育体制下,高职院校受到多样的教学模式和办学主体的影响,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资源的竞争,且竞争激烈。我国部分生源首先是由于普通本科学校的扩展占据。另一部分生源被本科学校二级院校的知名度和教学资源所吸引。因此,河北省高职院校在发展初期处在生源市场弱势的境地,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推动各个高职院校的融合和交流,同类高职院校之间竞争激烈。中职教育事业的占有率也对河北省高职院校的生源市场有一定的冲击,且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高职院校教育资金周转不灵、优质师资短缺的问题。此外,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时,注重学校的就业率、社会美誉度、综合力量、师资团队等等,而河北省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和特色。用人单位重视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进而对学校进行投资,选择优质的毕业生。地方的高职院校如果缺少资源、毫无特色,就会在当地的市场规律下被其他更加强大的院校所合并。河北省高职院校处于京津冀区域虽然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加快学校的发展,创办有特色、有实力的院校,才能在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得自身竞争力得到增强。
4、河北省高职院校就业率偏低
河北省经济迅速发展,导致“用工荒”、“用工难”的问题,河北省高职院校由于高等教育的逐步扩招,导致部分院校学生毕业出现就业难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推算河北省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将会更低,更何况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特色和实力,会造成学生毕业后,学习的知识没有实际用处,因此待业人数将会更多。随着河北省高等院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而学校设置的专业仍然无法适用于当今经济文化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也就持续偏低。这也是社会、政府、高校以及市场需要重视,共同探讨的问题。
三、河北省高职英语教育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
1、教学方法的合理准确
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必须要和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保持一致,教学的重心和目标必须放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译几个部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应用性学生,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应用英语,并且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社会发展迅速,日益国际化,社会要求人才的技能也更加提高。而许多外籍人士到我国参观、考察、投资、工作,所以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应用型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教会学生练习口语,使得其口语能力得到培养。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词汇量得到增加,让其能够和外籍人士在生活中、工作中具备基本交流的能力。英语考试时,不仅仅凭借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评,还应当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察。
2、英语教学阶段的有效衔接
英语教学阶段存在很大的问题,即教学脱节。大多数学生认为,中学的知识在上大学时候就没有用了,因此不进行巩固和学习;英语等级考试已经在大二进行考试,因此大三以后学生对英语课的学习也就怠慢了,甚至不再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这导致学生在工作时,已经忘记了学校所学习的英语知识。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每个学习阶段的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将初中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重新设置和更新,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效衔接初中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3、建设雄厚的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决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师资力量是学校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所以,河北省高职院校必须建设雄厚的师资力量,使得师资结构得到优化,为保证教师的稳定性和教师利益,制定相关的政策和鼓励机制。但是也应该对高职英语教育的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教师必须对自身的英语能力进行强化,听、说、读、写、译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教师必须对于各个西方国家的习俗、英语特色、禁忌、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些知识对于学生以后工作中,跟外籍人士交流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4、有效改革教材
大部分高职英语教育的教材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都没有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高职英语教育的相关教育部门,必须对相关教材进行有效合理的改革,使得教材能够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避免教材仅仅存在应试教育的模式。教材中可以多设置实践和活动的板块,培养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口说英语,学会说英语。也可以在改革的教材中,添加相关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如果有一定的资源和条件,还可以自行编写适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教材,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有利于毕业之后的知识,为学生奠定工作的优势,在京津冀区域找寻自身的用武之地。
5、形成英语专业特色
河北省高职院校在发展中设置的专业太过重复,专业重复的比率超过其他院校的80%,而英语教育专业却缺少过于的重视。因此,学校应当立足于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的背景下,重视人才的实用型和应用型。英语教育在此背景下,就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重视教学课程内容的标准、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案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工程。在教学过程中,寻找与英语专业相关的产业,积极开拓和发展,争当该专业的重点专业,使得自身英语教育专业的竞争力得到增强,为京津冀区域输送英语应用型的人才。
6、提高英语教育层次
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服务层次的提升,另一方面其实是重视学生就业,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其中包括示范、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所以河北省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应当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传统观念进行改革和摒弃,积极的寻找适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英语教育的层次,校内对教师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进行奖励,鼓励教师对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教师实行聘任制,对英语教师实际口语能力进行定期考核,强化教师的英语素质和技能;对学校实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实行奖励制度,进行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引导学生、教师进行传统观念的改变,重视口语、重视实践、重视交流,在实际活动中,提高学校英语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京津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河北省高职英语教育发展相统一,高职英语教育能够在京津冀区域获得自身的认可,展现自身价值。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河北省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京津冀区域也为河北省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就业的方向。文章通过对京津冀区域内河北省高职院校英语教育重要性、存在问题以及发展策略的探讨,强调两者的统一和密切联系。
作者:冯莉 褚爱平 史岩 刘天真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保定学院
本论文为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河北省高职英语教育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结题,课题编号:2016194
参考文献
[1]张丽媛,李岩.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秦皇岛市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05:174+176.
[2]刘雪梅.河北省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秦皇岛高职高专院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5:242-244.
[3]刘艳平.高职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必然性研究[J].企业导报,2015,23:81-82.
[4]刘双喜,高向杰.京津冀高等教育与区域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4:108-113.
【关键词】外资;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043-01
一、循环经济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是根据物质循环经济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而建立能量流,使经济系统能够纳入自然生态中,形成一个经济循环模式。立足可持续发展角度,循环经济是根据清洁生产方式,综合利用废弃物、能源的生产工艺,主要为经济活动反馈、资源再生到产品生产,具有低开采和高利用特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闭环流动性经济,是资源生产、科学技术、自然资源、人类系统的全过程,产品浪费与资源消耗,是依据经济线性增长,进入到一个周期后,与生态资源经济相互依赖。
按照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根据能量梯次、闭路循环特点,实现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根据经济模型、物质循环的能量进行流动。立足生态学角度,有效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污染排放率,达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目的。循环经济是COM的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浪费经济属于生态经济,按照生态学指导人类经济活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循环经济是为降低废物排放率,实现废物无害化,促进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有机协同,促使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高效利用。
二、我国对外贸易和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
首先,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较为滞后,无法超过绿色壁垒。在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以来,一直采取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在外贸出口方面,一味重视数量扩张,不注重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对资源过度依赖,使得资源利用率明显下降。可以说,高污染产品、高能耗产品及资源型产品的只增不减,使得出口商品结构呈显著资源环境输出特点。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外贸壁垒逐渐发展,新时期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外国家十分注重循环经济理论,实现原材料出口,而我国出口包装,在我国建立一定限量指标,在生产时,限制原材料实施,限制了我国产品包装。
其次,发达国家通过外贸方式,将污染转移至中国。现阶段,在经济发展方面,我国不注重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保准不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注重贸易污染、生产污染。处于投资全球化、贸易世界化趋势下,或直接投资,或优势商品贸易,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发达国家工业污染,严重影响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
三、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分析
首先,强化循环经济发展。处于循环经济发展趋势下,我国需依靠科技手段,强化经济管理,依靠循环经济哲学理念,提高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最终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笔者认为,主要从如下方面抵抗外资和循环经济发展。对产品设计和材料选择科学化,对工艺技术和材料能源严格化,对生产使用和设备运输修复,对资源管理和产品浪费控制化,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合理组织生产,全面考虑自然生态因素,按照模型保护自然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立足工业生产要求,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环境保护,科学处理生产发展、资源环境、经济人口三者的关系。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与行业协会建立协调机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外贸企业的发展思想。同时,选择先进生态生产模式。对于生产组织和清洁生产方面,必须强化环境建设,提供绿色服务,不断加大生态文化建设力度。
其次,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相关法规。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必须完善循环经济的配套法律,明确可再生资源和废气物管理条例,制定重点行业的清洁评价体系,提倡绿色消费,促使外贸企业朝着循环经济方向发展。同时,政府完善相关法规,制定具体、科学的循环经济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利用法律明确双方义务、权利,实现循环经济和外资的协同发展。
第三,提高循环经济发展力度。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必须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境建设力度,以绿色服务为重点,积极打造生态文化环境。对于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必须深入企业建设工作计划和协调机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为外贸企业法功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想要转化我国粗放型出口方式,必须认识到绿色贸易的正反面影响,根据国家环境标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不断提升我国环境标准,在环境质量、企业管理标准方面,促使外贸企业和国际标准接轨,促进我国外贸进出口的长远性、协同性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是新时期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必然趋势,是正确处理贸易管理,优化我国商品进出口结构,纺织出现绿色壁垒的重要保障。为实现外资和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需立足产业、财政角度,必须完善循环经济法规,强化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循环经济发展力度,转换我国出口、进口资源的依赖度,促进外资与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优势;固安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为寻找更多的工作机会、医疗以及教育而流入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而城市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带来城市问题。因此,为缓解北京和天津的城市压力,促进北京、天津、河北城市群的构建,2013年主席提出构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并于2014年2月正式实施。固安县属于河北省廊坊市,位于华北北部地区,东与廊坊市永清县相邻,西临保定涿州、高碑店,南临廊坊霸州、雄县,北部隔永定河,与北京市大兴区相望。距北京天安门50公里,东南距天津市120公里,西南距保定市120公里。固安是距离北京市区比较近的河北廊坊的县城,是首都经济圈南部地区重要的县域,被列为首都新机场的重点发展区域,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占有重要的角色。
京津冀一体化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立以京津冀为中心的大城市群,必将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相关产业起到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建立适合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机制,逐步缩小京津冀三者之间的差距。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一体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为“更新”,一直到17世纪初,一体化才被用来表示“将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样一种现象。但是在经济领域,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产业组织研究中,人们称那些通过卡特尔、康采恩、托拉斯等形式结合起来形成的经济联合体为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则是为特定区域中的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资源等优势,通过签订某种条约或是协定,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在全区域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提高区域经济总体效益的动态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容则是:制定区域发展的整体目标,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并分工实行,创建统一的市场,区域间开展自由贸易,建立相互依赖的经济发展机制,实现共同发展。
2.京津冀一w化对固安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具有“京南第一城”称号的廊坊固安,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
2.1 农业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固安县不断加大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截至2016年年底,固安县农业合作社达40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30家,约6万户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示范标准园区达到100%,为其他地区的大战树立了榜样。
2.2 固安工业园区的建设
自建立之日起,固安工业园的企业就做每一个项目时,都做到对未来项目的科学定位、详细发展部署做了细致的规划,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固安县作为北京向南扩展的第一站已经获得累计3000多万元的投资,三年内固安政府和企业先后聘请了美国的DPZ公司、英国的阿特金斯事务所等国外大型企业的尖端人才指导固安工业园发展,为固安工业园区以及城市发展研究做出合理的规划,
2017年固安工业园区建立十周年,十年发展之路,有荆棘丛生,固安人披荆斩棘;十年奋斗历程,有风雨如磐,固安人风雨兼程。十年来,固安县委县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在奋斗中求索,在砥砺中坚持。十年来,固安的建设者们集聚全球智慧,运用世界先进理念打造园区规划,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采用专业化产业链招商,提供全程无忧管家式投资服务,将开发区品牌上升到城市品牌的高度,以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以核心区建设带动城市建设,走出一条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发展之路。固安工业园区十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史,是一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史,一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瓶颈的奋斗史,一部开发区开拓创新的创造史,一部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众志成城创辉煌的成功史。今天的固安工业园区,已成为固安改革的缩影、开放的窗口、产业的平台和发展的引擎。以固安工业园区为代表的产业新城,已成为固安人民就业与安居的乐土、城乡连接与过渡的桥梁,初步具备了未来城市的雏形
2.3 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加上人口的众多,这必然会导致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固安县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拓展了新的服务领域与服务模式,适应了现代城市与第三产业的发展需求,形成了新的生产业。现代服务业是要重点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促进固安服务业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省委部署的“百千万”助力计划,帮助更多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的实力和经济效益。重点抓好固安工业园区平台建设,引导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靠拢,促进固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由于固安临近北京第二国际机场,那么它自身的地理位置就跟物流业有着密不可分关系,固安临近北京和天津,而且在固安建仓的成本较北京、天津低,所以,像京东、唯品会等在固安建仓。在固安建仓的同时也促进了固安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固安的就业。
参考文献:
[1]李景元.对接高端城市于都市区集群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2]冀丰渊.京津冀协同发展介绍[M];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M].
[3]李来.王玉江廊坊区位经济优势与京津廊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4]臧秀清.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机.河北学刊,2015(01):192-196.
[5]张安静.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廊坊如何实现高端城市梦[M].中国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