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危重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79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及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的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1]。而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提高临床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我院自2007年5月建立了三级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安全监控网络等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管理方法
组建危重病人三级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监控网络:健全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护理质量管理执行度及时、执行力到位、可操作性强的质控组织模式,有利于护理部对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各个环节分层次实施全面监控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纠纷的发生。危重病人三级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监控网络,一级由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及骨干护士长组成,是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其职责是研究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控制的相关事宜,定期检查危重病人质控情况,并对质量难点进行指导。二级由8名护士长组成危重病人质控小组,是质量管理的关键;其职责主要对各护理病区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及时指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收集各护理病区的建议,然后进行整理汇总,并完善危重病人护理管理规范。三级由各病区护理骨干指控员组成,负责本病区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不断提高病区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
建立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考评机制:全程监控是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前提;环节质控则是重中之重。护理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查找护理质量缺陷并予以修改。定期对照质控标准检点部位,如ICU、CCU、RICU、NICU等应认真排查护理安全隐患,将危重症、严重并发症、有护理纠纷趋势等作为质控的主要对象,建立有效的危重病人登记报告制度和危重病人护理会诊制度,严防护理差错发生。护理部要结合实际,细化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让具有正确导向的通用标准在护理质控督查中有章可循,并实施连续、动态、全程的共性管理[2],达到放大管理功能倍率的目的。我院完善了护理部、总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岗位管理体制,并对护理质量进行了追踪检查。
制定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护理人员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护理纠纷。为此护理部制订了具有可行性的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并且每项预案都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如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重大抢救应及时通知医务处和护理部,做好病情及抢救记录。若接到停电通知后,要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和手电等。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平时应在机旁备有简单呼吸器备用,如突然停电要立即将呼吸机脱开,使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并及时与电工联系查询停电原因。
整合资源,创建优势:护理部创新护理服务理念和模式,成立了以总护士长为核心的护理专项技术支持中心[3],形成了我院护理人才群,确保了临床所遇到各种问题的处理都能及时有效,尤其对危重特殊病人、突发病情变化的病人等,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护理部制定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实施方案,使护理人员都能自觉落实好各项制度。据统计,2009年度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达99.88%。
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人员理论与操作考核,开展“三基三严”能力培训活动,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结 果
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控制及评价体系,着力培养护士长“大质量观”意识,重视患者全方位的护理质量要求,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现代质量教育,探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和持续推动的长效机制[4],从而有效地防范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部针对性的健全了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完善了三级质控机制,为病人提供了技术和服务多层面的支持,并着重加强了危重病人的护理管理,使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从“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向“质量改进及质量持续改进”过渡,取得了较好的安全管理成效。
讨 论
【关键词】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228-01
做好各种危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工作,对病人的治疗、预后和康复都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1]。我院 2011 年 1 月以来,加强了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减少了不良事件和意外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重症医学科每年院内安全转运的危重病人600人,期中: 男 346例,女 254 例; 年龄 16 ~90 岁,平均45 岁; 内科病人80例,外科重大手术病人520 例,病情稳定后转回病房594例,死亡6例,.
2护理方法
2.1. 转运前的护理
2.1.1 转运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自我介绍,解释转运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他们最大的配合。其取得配合。
2.1.2. 转运前病情评估 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转运途中可能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及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护士在运送病人前准确地综合评估病人病情是安全转送的关键[2]。所有病人转运前当班护士必须对病情充分地了解和评估。根据评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
2.1.3对于有潜在危险性的病人,如重症颅脑外伤、大面积脑出血等病人,应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包括转运前吸净痰液、控制躁动,转运中抬高头部、妥善约束等,并带上便携式吸痰器;对于昏迷病人应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用物,对于有气管切开者,应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固,防插管脱落或移位。
2.1.4.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确保转送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
2.1.5转运时所需物品、药品、仪器的准备 根据病人的病情准备不同的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盐酸利多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地西泮、乳酸钠林格液等。同时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袋、简易呼吸气囊、吸痰器等,必要时准备便携式呼吸机。
2. 1.6 加强与ICU的有效沟通及协调 转运前应电话通知ICU做好相应的准备,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病人初步诊断、目前生命体征、需要准备的药物及仪器,以减少等候时间,为病人诊断、治疗争取时间。
2. 1.7转运过程的护理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2.1.8 接收科室准备。接收科室的准备也很重要。转运前应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如病人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应提早通知,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出发前,再次确认接收方已做好相关准备,通知病人到达的时间或与检查科室联系确切时间,以保证随到随做。
2.2转运途中护理:
2.2 转运中的护理。
2.2.1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各种管道的情况。查看各管道是否在位,并妥善固定。按从头到脚的顺序逐一检查管道固定是否稳妥,并要求接头、三通管连接处拧紧。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防止扭曲、受压、滑脱。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抢救时用药。对于可暂时关闭的引流管道如尿管、部分腹部伤口引流管等进行夹闭,并将夹闭的管道及引流袋固定于患者腹部。
2.2.2 转运时保持平车车速平稳,防止颠簸,保持头部在大轮端,可因大轮转速慢、稳而减轻震动。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始终在高处端,以免引起患者不适。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雨天为病人遮挡,盖好被子。对烦躁不安的病人,予以镇静、约束,以防病人发生坠落受伤。
2.2.3转运途中出现并发症的处理。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就地抢救,同时与有关科室联系,以便得到专科的救治。
2.2.4 转运途中监测与记录,转运中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与呼吸形态,同时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
2.2.5认真做好交接班 到达接收科室后,与相关人员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病人的诊断、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氧流量、各种管道名称及植入深度、引流液的情况、特殊用药及皮肤情况等。
3 讨论
3.1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危重病人的转运在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操作得当, 既能融洽病人救治过程中的医患关系,还可以减少法律纠纷.作为护理管理,要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有 11. 6%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通过预见性护理程序可以明显减少坠床、脱管、病情恶化、心跳停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我们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时及时抽吸,防止痰堵引起窒息.颅脑外伤病人转运时要有安全合适的,例如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有颈椎损伤的病人带颈托固定.搬动血气胸患者时,须将胸腔闭式引流管钳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注意检查胃癌、肠癌术后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打折、扭曲.病人回到科室后由高级责任护士或护理组长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
3.2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前及转运中预处理 对高风险的危重病人进行转运前和转运中预处理是降低风险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转运前对气道内分泌物及误吸物的清除,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应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出血部位的有效包扎止血及输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扩容,心衰病人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微泵调整,颅内高压病人的脱水剂的使用,血气胸状态下的胸腔闭式引流,骨折部位的固定等;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气道分泌物,调整呼吸机模式,稳定血压(如加快输液、血管活性药滴数),纠正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等)以及各种管道、夹板的稳固。通过这些预见性的处理,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系数。
4 小结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疗和护理。院内转运可能导致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甚至加重病情,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转运病人必须采用合适、安全的护理方式,确保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全有效。成功地运送对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妇产科;危、急、重;医德。
l 妇产科危重病人的特点
(1)病人心理准备不足,发病急,诊治中急于了解病情的发展、疗效及愈后状况等,
(2)病人出现并发症及难以预料的意外而出现垂危状态,病情重,预后难以估计。有时甚至是无法避免要产生严重后果,如妊高征,胎盘早剥、脑血管意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如抢救不及时,方法不得当,极大危险,有时就会出现死亡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3)危重病人常常有多个系统同时病变,致使病情复杂,变化多端,来势迅猛。器官组织在原发病因作用下遭受创伤,如妊羊水栓塞、娠合并心脏病伴心衰,妊高征合并视网膜脱落、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等。病情错综复杂,就需要多科合作,才能使病人转危为安。
(4)危重病人病情演变快,在短时间作到准确诊断难度大抢救工作难度高,涉及面广。如妇产科出血多就是产程中发生,产后出现,后果严重。由于出血量多,来势迅猛,偶发在正常分娩后,原因一时不易查清,这样就可能危及母亲生命,如当时可以预料,才能赢得的抢救时机,如医务人员稍有疏忽或医疗措施不当,严重后果很快出现,就可能给抢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5) 危重病人的诊治风险性强。因病人的病情都较危重,抢救难度大,风险大;时间性强。危重病人症状急。在一定的时间内病情变化快,如,某产妇胎盘娩出后,突发大出血,瞬间意识不清、甚至昏迷呈休克状态;随机性强,不分日夜,危重病人之可能发病。妇产科危重病人的上述特点,给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医术和医德素质要求。
2 妇产科危重病人诊治过程中的医德要求
(1)一切要以抢救危重病人生命为中心原则,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广博的知识及高超的急救技术,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医院的人道主义精神。牢固树立时间价值的伦理观,同时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养成准确、敏捷、果断、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对于妇产科危重病人来说,时间非常宝贵,医生、护士及医技人员都要争分夺秒、紧密配合,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全力以赴迅速投入到抢救治疗中去赢得主动。要充分了解急救殊的医患关系,清醒地认识到急救就表现在急、快、准上,患者病情急,心情急,要求急。医生应反应快,抢救急,治疗准确。以娴熟的技术沉着镇定,忙而不乱的态度来平稳杂乱的气氛。有高度的同情心,爱岗敬业,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病人实施医疗服务。
(2) 树立极端负责、无私忘我的工作精神。医生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精心细致,会使患者付出最小的代价;而疏忽大意,草率从事,会给产妇及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付出生命。如在抢救危重病人过程中,从接触患者的那一刻起,患者就把全部的信任,全部的希望都交到了医生的手中。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就应该对患者负责到底,不将患者随便推给其他医生,并且勇于承担医疗风险,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在诊疗过程中要认真观察病人的症状及病情的发展,并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有忘我工作、自我牺牲及密切配合的精神。
(3) 树立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危重病人的抢救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如2010年某产妇足月妊娠,因妊高征行剖宫产术,由于护理人员在手术后,做到勤巡视、细观察、准确记录,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在手术后约40分钟,护士巡视时发现患者切口处渗血并且血液不凝,立即报告医生,医生检查病人后诊断是DIC。由于发现、处理及时,使患者没有经受更大的痛苦。经手术治疗,患者病情趋于平稳,脱离了危险。上述病例显示,医护人员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细致周密地安排整个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行事,使疾病得以及时地发现和治疗,使患者得以及时地抢救。
(4) 树立密切配合的协作精神。妇产科危重病人在抢救中,往往需要多科室,多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及密切配合。如一乡镇院产妇足月妊娠,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助产人员技术操作不熟练,动作粗暴,造成严重会阴撕裂伤,出现失血性休克至DIC,患者转我院进行抢救。在参加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把自己看作是抢救集体中的一员,相互协作,团结一致,恪尽职守,共同努力,与同仁们交流经验,讨论问题,克服困难,以确保抢救的成功。在渡过了几个不眠之夜后,把已濒临死亡线上的患者挽救回来,使抢救工作获得最大的效果,切实为危重病人开辟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
(5) 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要有过硬的急救技术。危重病人的病情特点是:病情急,来势猛,复杂多变,无规律,难判断,风险大。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一定要掌握过硬的急救技术。一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二是具备娴熟的操作本领。在抢救过程中注意学习他人长处,积累急救经验。掌握过硬的急救技术,并非一日之功。作为医务人员,平时就应该刻苦钻研,虚心好学,努力掌握多专业学科的知识,练就急救本领,以便自己在急救工作中得心应手,使危重病人尽快转危为安。
(6) 全面了解危重病人的病情、病史、及时准确的作出诊断。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由于没有详细的询问危重病人的症状及病史而导致误诊,或由于医生诊断的不及时,使危重病人的病情被延误甚至加重。在抢救危重病人的时候,要避免一切可能出现的人为的失误,牢记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古训:“生命短暂,医术常青,机遇难逢,经验常谬,确诊实难。”
关键词:老年危重病人 ICU 深静脉置管 感染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071-02
深静脉置管在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不但可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并可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化疗、快速扩容、营养支持及血液净化,但是,随之伴发的导管相关性感染也增加。11%~37%的院内感染与留置静脉导管有关[1]。其发生的病死率高,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可高达25%以上。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2 年4 月~2007 年7月老年危重病人深静脉置管,发生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21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61~88岁,平均76.6岁。原发病:颅脑外伤6例,呼吸衰竭8 例,恶性肿瘤晚期5例,MODS2例。置管时间为7~51天,平均19天。
1.2 诊断标准[2]
①有静脉置管史;②临床上有发热(或不伴)寒战,体温>38.0℃;③临床上除外其他部位的感染;④导管细菌培养阳性;⑤拔除导管后,体温恢复正常。
1.3 方法
我院使用北京天地和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单腔导管,16Ga,长20厘米。均为股静脉置管,以碘伏为皮肤消毒剂。患者出现寒战或高热18例;局部出现红肿、压痛、有渗出3例。立即先抽血培养,做细菌培养再在无菌操作下拔除导管(18 例)或更换新导管(3 例),将换下的导管均取尖端5厘米置无菌培养皿送培养。
2 结果
2.1 微生物学检查
导管培养阳性总有16例,其中导管尖端培养阳性11例,外周血培养阳性5例。导管尖端培养阳性同时外周血培养阳性4例。
3 讨论
ICU内老年危重病人多见,大多数不能进食,免疫力差,需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外周静脉穿刺留置难度大,深静脉置管常被较多采用。本组21 例老年危重病人均采用深静脉置管,平均置管时间长,而且老年危重病人平均年龄大,器官功能减退,机体免疫力低下,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导管感染的关键。
3.1 本组深静脉导管感染致病菌分析见表1,可能与以下主要因素有关:①置管时局部消毒、无菌技术操作不严。②对置管病人,置管局部及时消毒更换敷料的护理工作没跟上,造成伤口污染。③输液、静脉注药存在一管多用现象,每天多次开启接头,使污染的机会增加。④没有做到定期更换导管,置管时间过长导致感染见表2。⑤老年病人免疫力差易感性高,加之ICU内导致二重感染的病原菌多。⑥高渗营养液使真菌感染率较高[3]。⑦病房中致病菌的流行病学有关。
3.2 本组有5 例导管培养阴性,但还是出现了符合深静脉置管感染诊断标准的症状、体征,而且拔管后均恢复正常。故我们认为除培养失败外,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寒战高热,在不能以肺部感染等解释时,应高度怀疑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微生物学检查并非是诊断的必要条件。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对于发病机理有二种不同观点[4]:一种认为置管处皮肤细菌移行并定植于导管末端而发生感染;另一种认为导管连接处污染是主要原因。导管材料及微生物的战粘附性也是导管相关感染的重要发病机理。
3.3 本组21 例深静脉导管感染的患者均为老年危重病人,平均年龄偏大,平均置管时间长,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导管感染的关键。
3.3.1 我们认为在治疗上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及时拔除导管。我们认为符合深静脉置管感染诊断标准的均应及时拔除导管。对可疑导管感染的如有下列情况者建议也拔除导管,如出现:感染性休克、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超过2厘米的皮下隧道感染等。②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强机体免疫力。本组真菌感染4例,占19%,可能与近年来大量使用抗生素,抑制体内正常菌群,发生菌群失调,促进真菌生长有关。因此,必须合理、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据文献报道,适当应用免疫增强剂,避免滥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显著减低导管感染率。③加强营养。本组患者大部分病情严重,病程长,消耗大,免疫功能低下,直接影响到机体的抗感染功能。因此,应及时观察,早期营养支持,根据情况选择肠内或肠外营养,应尽可能地采取肠内营养。
3.3.2 预防是治疗深静脉置管感染的重点,采取以下几个措施可大大减少导管感染的发生机率。
3.3.2.1 严格无菌操作。无菌操作包括:①穿刺时的无菌。置管前彻底清洁穿刺处皮肤,用碘伏或洗必泰三遍皮肤消毒,范围一般10 厘米×10 厘米以上,扩大铺巾的范围,穿刺者着手术衣,操作稳准且轻柔快速,尽量缩短穿刺时间,减少暴露时间。②及时更换穿刺部位敷料,消毒严格,敷料一般用3M 的,一般每天二次,如有出血随时更换,每次更换要有床边记录更换的日期时间及更换者姓名。③严格消毒三通及导管各接口处,尽量减少接口处脱开或开启的机率,三通及延长管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减少与各种污染因素接触。④每天更换输液系统各三同及输液导管,危重患者置管最好使用双腔或三腔导管,将测压、输液与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分开,一管多用可增加感染的机会。本组感染者多存在一管多用现象,每天多次开启接头,使污染的机会增加。⑤高渗营养液使真菌感染率较高,静脉高营养配置是每一个环节均须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3.2.2 定期更换导管。本组深静脉导管培养结果显示,置管时间越长导管的感染机率越高。因此,我们认为一般以5~6 天更换导管比较适宜,最长不超过10 天。相反,有人推荐48~72小时更换一次导管,这样非但不能减少深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反而增加继发感染的机会,应该避免之。
3.3.2.3 皮下隧道。有研究发现,皮下隧道不能减少深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但经5厘米长度的皮下隧道后深静脉置管在减少深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对已发生皮下隧道感染,但无全身症状的我们采用抗生素皮肤油膏覆盖插入点取得很好效果。
3.3.2.4 在临床工作中,避免不必要的长期留置静脉导管,操作前后及每次更换敷料前应认真洗手,可以有效防止深静脉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申捷,何岱昆,唐耀东.危重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6~8.
[2] 刘振卢,金大鹏.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738.
【关键词】专业护士;危重病人;干预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008年末美国Nursinglink通过对各专业领域护士的工作发展、薪资待遇、人数状况等预测了2009年的十大热门专业护士[1]中重症护理护士为十大之一。然而直观反映我国对专科护理重视不够,护士的继续教育未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直接影响了专业化护理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强烈的反差,具备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专业护士却十分稀缺。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当病人治疗效果不佳时往往将矛盾转嫁于护士身上,对护理工作不配合,吹毛求疵;当病人要求转院时,医生把责任推到护士身上,认为是护士护理工作没到位,专业护士的应用避免了医患、医护矛盾,增加了信任度,提高的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3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男10例,女3例,7岁~20岁4例,21岁~50岁5例,50岁以上3例,均为车祸、高处坠落伤所致重型颅脑操伤,入院时均处于昏迷状,手术9例,保守3例。
1.2 方法。我科有病床40张,分为骨科、神经外科、烧伤三个专业组,对护士的培养我们在医生进修时,选派护士和医生在同一医院进修学习,这样医护配合将会更对口、默切,当有相应专业的危重病人时我们安排受过相应专业训练的护士在白班进行专业护理。本组病人以神经外科专业护士为例。
2.作用
2.1 进一步提高了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危重病人白天的治疗和护理工作相对较大较多,在白天各项治疗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则夜间工作相对较平稳,如白天翻身、叩背到位则夜间病人痰将不会太多,血氧饱和度将会很好,病人病情会很平稳。
2.2 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专业护士白天与病人及家属接触,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多,可以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社会、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从而改善了护患关系,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据医院每月的护理质量调查,病人满意度有所提高,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2.3 提高了护患沟通的能力: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利增进病人及家属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也可避免一些医疗纠纷的发生。
2.4 增强了护理管理意识:专业护士对危重病人进行护理时必先订出护理计划,并具体实施,还要监督检查,中、夜班护士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护理记录是否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改正。同时,专业护士还要协助护士长做好重症病房管理工作,保持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2.5 提高了护理业务水平:专业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比一般的护士大,必须不断学习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提高护理质量及业务水平。
2.6 体现了护士的价值:专业护士凭借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优质的服务态度和真诚的心,取得了病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经常受到病人及家属的表扬,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体现了护士的价值,从而感到了当护士的光荣和自豪。如我科于5月收治一名大校治疗护理效果非常好,受到部队首长赞扬。
3.讨论
3.1 国外专业护士,又称为临床护理专家,简称为CNS,是指在某一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
3.2 卫生部郭燕红处长提出:专科护士是方向,专业护士是过程,清晰地指明了培养专业护士是今后护理发展工作的重点指向。
3.3 专业护士的素质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