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能力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能力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能力的培养范文第1篇

一、把好口算关

1、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它同音乐的“乐感”、美术的“美感”一样,学数学就得有“数感”。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2、强化口算。

我的具体做法是:

(1)每天利用3-5分钟时间训练口算。在教学中,我每天在课堂上利用3-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视算或听算,或在作业中抄一、两道脱式计算题,每天批阅并及时反馈,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记忆一些常用数据和巧算方法。像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1-20的平方数等,都要求学生熟记,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同时,经常教学生一些巧算的方法,也可使其计算速度大大提高。如:一个数与“11”相乘,“两边一拉,中间一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一个数与5、25、125相乘,都可以运用巧算方法:

24×5=24÷2×10

324×25=324÷4×100

409×125=408×125+125

=408÷8×1000+125

还有一些除法试商法:差数试商法、同头无除商八九法(当被除数和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俗称“同头”,被除数的前几位比除数小,且除数与被除数次高位上的数的差不超过最高位时,可直接用八与九试商)、中数试商法、折半试商法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快算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二、理解算理,提倡算法多样化

要使学生会算,必须要使其明确算理,这就要求教师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正确,因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第一次讲错以后就很难改掉。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首次感知新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有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备课,选择最优方案,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明确算理的基础上,要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有能力的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没有这种需求的学生只用一种即可。提倡算法多样化,也要注意方法的优化,对于学生想出的每一种正确方法都给予肯定,说服学生放弃自己的落后繁琐观点,去遵循优秀、简洁的方法,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特别要对中、高年级提出的每一种算法,可让其自己说明算理,以防止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时起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作用。

三、重视估算,教给方法

1、近似估算法。在实际计算中,根据情况把两个数同时估大或同时估小,或一个估大一个估小,以便口算为宜。估算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估算结果也不一定一样,因此,允许估算结果与准确值之间有一定范围的误差,正负误差均可。如:

783+945≈800+900=1700

3927÷35≈4000÷40=1000

2、联系实际估算法。如计算人数、租车数量、铺地买砖等,都必须是整数,且得采用“进一法”;用铁皮做铁盒,铁盒必须是整数,且得使用“去尾法”。

除了课堂上传授方法之外,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锻炼,在处理具体问题中提高。

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1、呈现方式生活化。《新课标》中指出:要通过现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运算的意义,要呈现给学生大量的现实背景,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教学36×4时,我以如下方式导入:一件上衣36元钱,买4件这样的上衣需要多少钱?这种赋计算式题予生活的方法,学生非常乐于接受。

2、日常生活数学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街购买衣物,大约需要带多少钱,需要估算;准备购买多少件物品,也需要统计和计算,所以,要教育学生留意身边数学。在随家长买菜时,要特别留心售货员是如何快速算出结果的。同时,也要用所学过的估算、巧算等方法帮着大人算一算,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五、养成教育不容忽视

1、规范书写。由于书写不规范而造成计算错误的现象屡见不鲜,如由于把“5”连笔写,计算下一步时就误看成了“8”;把“7”潦草地写成了“1”,而造成计算结果错误。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格式,并以身作则,当好榜样。

2、认真审题。这是快速、准确计算的关键。做每一道计算题,千万不要急于下手,首先要仔细观察,明确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后计算哪一步,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应用巧算的方法,做到心里有数,然后再认真计算,这就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给学生改成了审题不误计算功。

3、勤于验算。验算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不论题目是否要求验算,都要求学生必须做到,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计算能力的培养范文第2篇

一、掌握算理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基础

小学生是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的,计算法则就是算法,是计算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算理一般由数学概念、运算规律、运算性质等构成。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应有机结合,不能分割。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处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二、培养计算能力的手段是有效练习

技能的形成必须靠反复练习。心理学家杰普洛夫说过:"书法很坏的人,写了一生,但是他的书法也不能由此而变好,只有经常的重复,而没有练习。"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知道的教学活动。

1、练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典型性、科学性。练习要在学生认识的转折点上下功夫。如小数乘除法的实质是整数乘除法则的延伸,关键在于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如何处理除数中的小数。

2、合理设计练习,使练习题有坡度、有层次。智力技能的形成,有一个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巧的过程。练习的安排也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单项后综合,先基本后变式,先尝试后独立,有坡度有层次地进行练习。

3、要注意练习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切记在同一平台进行机械训练。处理好练习的质与量的辩证关系是提高练习效率的重要保证。联系成功的条件之一是练习的经常化,而且每一次联系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要求,防止"以多取胜"盲目加大练习的量,必须在保证一定练习量的前提下,着重于质的提高。

4、练习要及时反馈,并有效的进行调控。成功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还取决于高效率的练习。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公开地予以纠正,使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把反馈作为刚性的要求,作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一个重要手段,坚持全面反馈,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坚持准确反馈,所有的反馈要真实、准确,尽量避免使用齐答的反馈方式掩盖学生的真实情况;坚持及时矫正,发现错误,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及错误背后的思维。如果是共性的问题集体解决,如果是个性的问题,个别解决。

三、培养计算能力的途径是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除此之外,还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也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地进行计算,从而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

"一看,二想,三计算",这是学生在做计算题时的基本要求。计算是严谨的,不允许半点马虎,却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没有看清楚数字,没弄清楚运算顺序,这样肯定出错。例如大多数学生在计算7×5÷7×5这样一道简单的计算题,因为没有认真审题,结果计算成1。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做题习惯,并且要明确审题的方法,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2、教给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培养检查、验算的习惯

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当中只有15%左右的能够在做完计算题后主动进行验算,而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地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正确。现在的学生做作业就像完成任务,写完就行,不管正确与否,这就导致了计算错误率高。如在教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帮助学生明确检查的步骤。一查:数字和符号是否抄错。二查:数位是否对齐。三查:进位点是否忘掉。四查:是否口算错误。学生知道怎样检查,也就更愿意检查了。

3、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

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计算能力的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 能力 培养

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准确、迅速、灵活的基本要求。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现将二十年的教学心得与大家分享。

1.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还可用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

2.严要求

2.1 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是平时养成的,在教学中,我能做到严格要求学生。在学生做题时提醒他们要认真仔细,看清题目以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准确性。在书写格式方面,也同样要求学生们一丝不苟、工工整整地完成。

2.2 认真审题、分析。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盲目地进行计算,影响正确率。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

2.3 要求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 验算能够有效地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正确。因此,我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有效地使计算的正确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练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3.1 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 ,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来,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2 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3 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 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象250×300、120×60。又如103与68相乘积是多少?可引导学生探究:103×68=(100+3)×68=6800+204 =7004。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强训练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4.1 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乘法的重点是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是小数点位置的处理,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

4.2 打好基础。口算是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也不应忽略。

4.3 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4.4 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 ,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5.成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5.1 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5.2 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

5.3 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计算能力的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教学情境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而“枯燥、乏味、学生没精打采”是计算课上小学生经常出现的症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设置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陶醉于数学情境之中,从而在兴趣盎然的环境中,锻炼并提高了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境的创设主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新奇形象化的寓言故事或根据教学内容自编的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计算充满兴趣。再让学生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内容上,那么学生就会乐于学,乐于做了,学生学得高兴,教师教得也轻松。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注意力的持久性差,缺乏耐心、细心的计算品质,所以,计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一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二想:确定运算步骤。三算:低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四检: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和验算过程,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计算能力的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095-02

Abstract To foster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creasing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it’s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innovative ability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in computer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a strategy of how to foster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bility; computer-based teach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1 引言

计算思维,笼统地讲,指计算机工作者面对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思维方法。它与逻辑思维、实证思维并列,都是具备完善表达系统的思维模式。2006年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在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上指出: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求解问题、设计系统以及理解人类行为等一系列涵盖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维活动。它通过转化、约简、仿真和嵌入等有效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对复杂系统的相关方面进行建模,从而实现问题最有效的求解。计算思维强调求解问题过程中人为操作与机器实现的结合,是一种人机共存的思维方式。

为了保持在计算机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优势,国内外一些著名高校都在尝试基于计算思维的课程改革,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长期的、重要的、复杂的核心任务,并将运用计算思维作为新一轮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作为教育部规定的必须首先开设的文化基础课程,兼具基础性和通识性的特点,教学目标定位在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该课程实践性强、关联面广泛,对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过分强调“实用主义”,视野狭隘,观念保守,将教学内容局限为让学生学会常用的几种办公软件的操作和简单编程,片面强调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1]。虽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课程内容,只是侧重于课程本身的操作性,却往往忽视计算机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同时,与计算机专业相比,非计算机专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中忽视“计算思维的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很多教学内容与中学计算机技术课程内容重复,使学生学习热情降低。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理念滞后,与专业课程相比,计算机基础课程无论是理念上还是内容上,都不能及时反映计算机技术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个性化教学、开源课程以及社会化学习等新兴教育技术的发展,没能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教学内容强调广而多,内容深而不透,定位不准,强调“是什么”,忽视“为什么”,导致学生不能掌握教学知识点真正蕴含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思维[2]。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脱离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只是单纯传授计算机知识和基本理论,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来解决自己专业上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环节大多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教学方法。在实践课上,教师根据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教程上的内容,系统讲解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然后学生比照教师的演示,按照操作步骤上机操作,直到完成上机实验任务。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碰到问题时,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这种“被动”的“操练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单纯模仿,动手不动脑,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3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完善教学内容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改革重组,重新梳理知识点,设计以“计算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适当增删,在教学内容上向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向引导。这方面共设计计算机技术概述、计算机基本原理、基本电路和硬件知识、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基本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以及计算机新技术选讲九个教学模块,教学内容涵盖了计算机技术的大部分领域。不仅包括计算机基本原理和技术,还包括计算机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既有理论讲解,也有实践操作环节,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应用的有效结合。这些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块的内容可以根据计算机技术最新的发展实施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学时、学生层次以及班级规模等多种方式形成最优组合方案。

教学方法推动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从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出发,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3],如案例教学法、辐射教学法、开放式自主实验教学法、目标驱动式教学法等。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专业知识相联系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规律性。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信息技术的大部分领域,有限的教学时间决定了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可以采用辐射教学法,授课内容选择典型的核心知识,以点带面辐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在具体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开放式自主实验教学法,指导学生在现有实验条件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指导教师,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自主完成整个实验任务。也可以运用目标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验目标自主完成实验的各个环节,如资料的查阅、方案的设计、上机调试与操作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学生不同的学科背景,组建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并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新兴师资队伍。根据不同的学科内容,设计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学生所学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真正服务于专业学习中的应用,将专业学习与计算机学习紧密结合,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在专业应用中的认识,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同时,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自主研制实验教学设备工作和编写实验教学的教材;逐步优化教师队伍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及年龄结构等方面配置;鼓励教师将科研经验与基础实验教学相结合,在自身科研水平上,开发高水平的综合性实验项目,从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完善教师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混合管理模式,实现人才资源的交融与补充。

4 结论

计算思维是现代信息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应重视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外,更应该将计算思维能力贯穿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推动、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信息化社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建磊.关于我国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