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工作;护理干预;患者满意度;问题调查;手术护理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手术室护理医学实验所选取的对象为2011年03月份至2012年03月份期间,在我院手术过程中的患者,共计400例,以这400例患者的原始手术资料以及术后满意度调查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数据。利用资料回顾分析法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法对这400例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问题、干预措施以及满意度情况展开分析和研究。在这400例手术患者中,男性患者239例,女性患者161例;患者年龄在29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2.12岁;患者身体体重在46公斤至91公斤之间,平均身体体重为73公斤±6.28公斤。

1.2 病症观察

我们对抽选出的400例手术患者的病症进行分析和观察,其中属于普通外科损失手术患者193例,占48.25%,外科手术患者151例,占37.75%,骨科手术患者32例,占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手术患者24例,占6%。全麻患者103例,占25.75%;局部麻醉患者297例,占74.25。

1.3 手术室护理人员组成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基本组成为:护士长1人,护理人员6人,护师3人,护士3人。文化层次:.文化2人,大本文化3人,大专文化2人。

1.4 手术室护理干预调查过程

本次手术室护理干预实验活动分为两个分析阶段,自2011年03月份至2011年09月份确定为问题调查阶段,随机抽选200例实施手术的患者,对此时期手术室存在的护理方面问题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汇总,并对患者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自2011年09月份至2012年03月份确定为护理干预阶段,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护理干预,并随机抽选200例实施手术的患者,对其手术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满意度情况进行重新调查,并将两个阶段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5 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问题汇总

通过对问题调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汇总、分析,主要问题表现为:(1)手术室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违规操作时有发生。(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核对信息错误,出现未作过敏调查,配错药、输错液体等等现象,引发患者出现术中护理不良事件。(3)护理人员短缺,造成工作压力大,使得部分护理人员力不从心,带来一定的手术安全隐患。(4)手术室消毒措施不严格,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现象。(5)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护理不积极,导致医患纠纷的出现。

1.6 手术室加强护理干预措施

在护理干预阶段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护理干预:

1.6.1 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明确手术室护理人员职责和各个岗位工作要求及标准,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加强监督管理,做到责任到人。

1.6.2 做好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核对工作,主要检查核对项目有:患者的病症、手术部位、身体体征、过敏原检测统计、患者所属病区、床号、手术方式等等工作。对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并要求患者按照要求做好起居安排,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解释。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的开展。此外,要注意手术转运工作的安全性,防治以外坠落事件的出现。最后,严格按照手术规程,做好术前消毒工作,防止出现对医源感染。

1.6.3 手术中的护理干预: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手术位置正确放置,并重新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相关信息,对手术用具进行再次检查。如果手术时间长,护理人员应当注意对患者进行压疮处理,进行局部按摩。按照手术的要求,做好患者的液体护理工作,加强对患者实时体征监控,确保患者在术中的平稳。

1.6.4 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手术器具的清点工作,防范出现手术器具无意掉入患者体内现象的发生。对患者手术中切除的标本,按照要求进行保管,并且迅速转移,进行病理分析。做好术后转送护理,防治出现对患者的术后伤害,对术后患者体征情况进行实施监测,做好记录,并按要求进行换药。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手术患者手术情况分析及满意度调查,得出以下结果:问题调查阶段:调查患者200例,其中发生手术护理不良事件3例,发生率1.5%,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意152例,占76%;护理干预阶段:调查患者200例,其中手术护理不良事件0例,发生率0%;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意180例,占90%。通过上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医学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手术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帮助患者缩短临床恢复的时间,减轻患者的术中、术后痛苦,大大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手术护理中加大护理干预的力度。

参考文献

[1] 王霞,李爱群,孟慧.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J].实用医药杂志,2010,20(12):959.

[2] 杨婧,张莉,张金艳.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11,4(13):978-979.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安全文化 手术室 护理管理

手术室是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和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它的内容已由单纯完成手术配合扩展到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为确保手术病人安全,防止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我们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管理模式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手术床4张,护理人员10人,年龄20-45岁,学历:本科4名,大专5名,中专1名。职称: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5名。

2 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手术室护士安全培训,树立护理安全意识 严格加强“三基三严”培训,每月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对新入科护士制定严格的专科护士培训计划,使新护士很快熟悉手术室工作。同时,护士长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制定的制度与职责,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把“安全第一”作为护理活动的首要目标,通过教育培训,将安全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护士的心中,使全科人员树立安全护理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2加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制定周密的术前和术后访视制度,术前一天责任护士凭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与患者亲切交谈,向患者说明来意,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和麻醉方式,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使患者放松心情坦然面对手术。次日凭手术通知单、病历、患者腕带与病房护士、患者(或家属)三方共同核对病人科室、床号、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体表标识。病人进入手术间再由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及患者四方再次核对上述内容,这样就能彻底避免了手术部位错误。通过术前和术后访视可以发现许多潜在的护理问题,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医生和病房护士沟通,使手术前的准备更加充分,也促进了手术室护士专科理论和技能的提高,同时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对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也起到重要作用。

2.3建立完善的质控组织,加强风险监察 护士长和质量控制组成员加强术中巡查,掌握护士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与运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大家注意并纠正。设立护理缺陷自愿报告系统,使护士明白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以此作为预防不良事件的机会。护士长每周征求病房护士、手术医生及患者的意见,并将征求到的意见反馈给相关的护士,帮助分析意见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以督促工作质量的提高。

2.4建立健全手术室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

2.4.1建立健全手术室与病房、急诊科之间的交接流程 内容包括:病人用物交接,病情交接,术前准备情况交接,所有手术病人佩戴手腕带作为识别标志,并建立完善的识别和交接记录。

2.4.2建立严格的查对制度 为避免手术部位错误我们建立了严格的患者身份查对制度: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麻醉前、摆放前、手术开始前等多方面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避免手术部位错误。对术中用药和用血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为避免物品遗漏患者体内,术前、术中、术后严格实行物品清点制度,并详细记录在《手术物品清点单》上。

2.4.3制定严格的《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手术人员术中应严格实行无菌技术操作,参观者应固定手术间参观,严格限制参观人数,减少走动和开关手术门,禁止从污染手术间进入无菌手术间参观。每月对手术间物表、空气、手术人员手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无菌物品与一次性灭菌物品设专室存放,专人保管,每天值班护士检查灭菌日期,发现有失效或包布潮湿、破损需要重新灭菌,避免了由于使用了灭菌不合格的物品而造成的感染。

3 效果及体会

3.1增强了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

3.2提高了手术室护士主动服务意识。

3.3提高了手术室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 考 文 献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剖宫产;临床应用效果

基于剖宫产患者的临床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2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2例剖宫产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27.51±1.03岁;84例为初产,68例为经产;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参考组和对照组,各为76例,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依据参考组患者特点及心理状况,对其成立相应的循证护理小组。该护理小组在责任组长的带领下,通过搜集富含权威的资料,为患者制定较为科学的护理流程,进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①饮食护理:护理人员给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告知其饮食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避免出现精神差、低血糖及产后体质恢复慢等现象。且在患者实施手术分娩后6小时,指引其饮用少于平常一半的水,观察患者饮食后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②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疼痛状况,并对其进行评价、治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如护理人员指引患者保持正确姿势,有效减少腹部肌肉紧张状况,在其咳嗽时,双手轻压切口,进而可有效减轻振动带来的疼痛。同时在拔除镇痛泵时,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特征;鼓励患者活动,进而可早排气、排尿,促进子宫收缩,降低腹部切口张力;③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减轻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手术成功率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出血、伤口感染、伤口液化及肺炎状况[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96%,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8.96%,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参考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疼痛状况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疼痛状况,参考组患者疼痛难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术逐渐应用在产科临床上,可有效解决难产及产科合并症等问题,挽救产妇及婴儿的生命[2]。但在对患者实施剖宫产时,患者及其家属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在对患者实施剖宫产手术时,护理人员应给以患者相应的护理,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3],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主要是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护理,如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母乳喂养及饮食营养等,该种护理措施没有充分考虑患者心理状况,进而不能有效减轻患者在实施剖宫产术前、术中及术后出现的不良情绪,不能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影响手术效果[4]。同时,传统的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没有对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认真、科学的研究分析,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不能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等。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常规临床护理措施不能很好满足患者的需求。

循证护理措施可很好避免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出现的弊端,该种护理措施为一种依据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精心制定出的护理计划。循证护理在临床上主要是以出现的护理问题为线索,寻找同该问题相关的研究结果及研究文献,将其作为制定护理措施的主要依据,进而为患者制定出有效、可靠及实用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5]。实用循证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在剖宫产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采用循证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参考组患者,其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96%,疼痛难忍率为15.79%;但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8.96%,疼痛难忍率为72.37%。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难忍率,存在显著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蒋中俊.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循证护理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1,6(6):520-521.

[2]刘月梅.300例剖宫产术的循证护理及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1324-1325.

[3]黄俐杰.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妊高征剖宫产产妇不良情绪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17):674-675.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整体护理在手术室运用的相关因素,寻找相应措施以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从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 发现护理人员素质偏低,健康教育力度不够,手术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管理缺陷等因素制约了整体护理在手术室运用。结论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加强在职人员培训,转变护理观念,加强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减轻工作压力,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以确保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 整体护理;现状;问题;对策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需要,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1]。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整体护理从病房逐渐深入到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开展整体护理,确保了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

1 手术室整体护理的现状

1.1 术前护理

1.1.1 术前访视 安排在手术前一天的下午进行,时间一般为10~15min。目的是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谈,取得患者信任,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介绍手术室情况,如手术间的布置、先进设备等,了解麻醉方式、手术的摆放等,以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1.1.2 术前评估 (1)患者的一般生理、心理和发育情况;(2)患者事先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接受手术的态度、对医疗的配合程度。

1.1.3 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 访视护士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手术种类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2 术中配合 (1)手术当天早会,由访视护士汇报病历,列出护理问题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然后由护士长和其他护士加以补充,使计划更趋完善。(2)准备常用物品、药品,严格检查手术间的设备是否齐全、功能是否良好;调节适宜的手术间温、湿度,根据手术类型准备特殊的器械及辅助设备等。(3)热情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严格核对患者及术前准备情况,清点随患者带入手术间的物品,再次向患者讲明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4)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术中输液、输血通畅。安置手术,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以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和减少体液的丢失。全程陪护患者,同时整理护理记录。(5)器械护士准备手术器械,熟悉手术步骤,力求做到稳、准、快。术中不谈论无关话题、不议论患者病情,以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或加重其疑虑心理。手术结束前,认真清点纱布、缝针、器械,保管手术切除标本等。

1.3 术后随访 (1)术后48~72h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切口疼痛及感染情况。征询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不满意之处,填术室整体护理反馈表。(2)收集有关手术操作、麻醉、手术、术中护理带来的后续效果的资料,从而对手术期护理做出客观评估。(3)术后随访后,通过手术护士自评、护士长对手术护士工作及术后有无并发症的评审、患者的评价、麻醉师和手术医生对手术护士配合质量的评价以确认整体护理计划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 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人员素质偏低,护理观念陈旧 开展整体护理,手术室的护士不但需要具备传统的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的能力,还要求具备“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具备在生理上及社会心理健康方面评估患者的能力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而目前护士的培养以中专为主,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另外,整体护理虽然已在我国临床实践中推行和应用,但目前大多数手术室仍以传统的护理观念和模式服务于患者,即医生—护士—仪器—患者的服务模式[2]。 转贴于

2.2 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内容片面、肤浅,缺乏自我保健、疾病预防和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识教育;(2)教育方式单一,健康教育多停留于口头宣教,影响了患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3)教育时机把握不当,对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同一对象在不同的阶段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及方式。

2.3 手术室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环境限制了整体护理的开展 (1)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间性强,工作量大,抢救任务多、要求高;(2)手术室护士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医生和患者,手术室护士既要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手术配合;(3)患者在手术室停留时间短暂,使护士难以按照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4)手术室长期的传统护理模式影响护士的价值观、短程更新和才能发挥。

2.4 管理缺陷 整体护理要求护理管理实行分层、能级化、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对护士的管理仍然是简单的,即所有护士不论学历、职称、职务都值同样的班,做同样的工作,承担同样的责任。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开展整体护理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一部分手术室护士长缺乏有关整体护理的管理技巧,缺乏与下属沟通,限制了护士参与计划和决策的权利,导致整体护理在手术室难以实施和开展。

3 对策

3.1 转变护理观念 组织大家学习整体护理理论知识,接受模式训练,使大家认识到,手术室护士从术前访视到术中给予患者的关心、支持是其他科室护士所无法代替的。

3.2 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鼓励护士参加各类专科、本科的学习,提高知识层次;加强在职培训,拓宽知识面;强调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功能,即:顾问指导角色、安全卫士角色、体贴的亲人角色、协调管理角色等,使手术护理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拓展[3]。

3.3 加强健康教育 (1)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讲解相关知识和护理技巧;(3)选择健康教育的恰当时机。

3.4 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减轻护士压力 如多配备工人,加强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使手术室护士从一些非护理技术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有医院从上到下在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都真正形成护理与医疗平等、互助、配合的格局,才能使手术室护士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发挥自主行为,提高护理水平和整体护理的效果[2]。

3.5 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护理管理者加强自身修养。其次,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学知识、方法,发挥领导者的非权利因素和特殊魅力(知识、才能、品格的情感),加强管理中的计划职能和沟通联络,成立各种质量管理小组和贵重物资管理小组等,使管理职能下放,从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和开展。

参考文献

1 沈志萍.浅谈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铁道医学,2001,29(3):173.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常见问题;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56-01

临床上,手术室是治疗患者疾病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这里,医护人员需要实施手术治疗并抢救危重症患者生命。由于手术室的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手术室内的护理人员与病房护士相比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1]。手术室内工作劳动强度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并且需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等特点直接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影响到护理工作的效率[2]。因此及时的发现手术室内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本次研究总结2010年1月起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探讨有效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

1.1 管理问题

手术室中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因素之一就是管理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略有不当。

1.1.1 人员管理

(1)管理制度不够合理:由于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有些不合理,使手术室内的护理人员不能各自充分发挥各自特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2)管理力度不够强大:由于医院有关领导的不够重视,使手术室内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同时缺少相应专业人员的管理,使护理人员容易忽视管理制度,从而未能完全按要求落实制度。

(3)监督制度不够完善:虽然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但由于监管的力度不够,使建立的管理制度未能有效的实施,从而使护理人员未能完全遵循护理工作中的有关操作规范,并忽略建立的管理制度,从而影响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1.1.2 机械设备管理

(1)手术器械准备不完善:由于忽略手术仪器设备的准备,手术器械准备不全,从而使医生不能顺利地开展手术,在耽误时间的同时可能会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2)手术器械消毒不合格:手术室内可能出现由于手术器械的消毒不合格,使患者容易并发各种感染,从而使患者出现可以避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3)手术器械保管错误:护理人员未能正确的保管手术器械,使手术器械发生老化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手术器械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延误病人的救治。

1.2 护理人员问题

总结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问题发现,护理人员主要存在技术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以及医患沟通障碍单个方面的问题。

1.2.1 技术水平

(1)护理知识缺乏:一些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专科护理知识缺乏,使护理过程中犯一些低级错误如:仪器使用不当、操作失误等问题,从而引发护理安全。

(2)护理经验不足:一些护理人员虽然理论知识牢固,但缺少相应的工作经验,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预见性相对较差,遇见紧急情况时不能迅速采取措施,从而延误患者的救治。

1.2.2 责任心

有些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责任心不强,因此在工作中容易忽略一些细节问题,不够重视患者的生命安全,致使出现一些器械、物品遗留在病人体内等严重危害病人健康的情况。

1.2.3 沟通配合

(1)医护人员沟通配合:医护人员由于平时缺乏沟通,容易在手术过程中配合不够密切,一旦出现紧急状况,不能顺利的与医生进行配合,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健康。

(2)医患人员沟通配合: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耐心与技巧,使患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从而延误病情治疗,影响治疗效果。

2 防范措施

2.1 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管力度

医院根据手术室的工作情况,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一个标准的制度可以规范工作人员的各项操作。除此之外,加大监管力度可以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

2.2 加强器械的管理

手术器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手术的成败,因此要严格按照说明对器械进行保管与使用。除了正确的保管外,在使用前要对器械进行有效的消毒,避免患者感染,并在术后及时的对器械进行清点,避免遗漏器械于患者体内。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3.1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培训与技术考核,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因业务能力不强导致的护理安全问题。

2.3.2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让护理人员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对每一个患者的生命给予高度的重视。

2.3.3 提高沟通配合能力

提高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给患者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让患者积极地与病魔进行抗争,并严格执行医嘱。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配合,增强默契感,提高工作效率。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以及先进化仪器的应用,进入现代化的手术室除了需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外,还需要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管理制度[3]。护理工作是需要护理人员集中脑力的同时又需要付出体力的工作,尤其是对护理服务和护士素质都有着高要求的今天,使护理人员处在了一个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在这种医疗环境下,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随之体现。因此,积极的发现并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时的探讨并实施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保证病人护理安全、改善手术室内护理环境,为病人的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美慧,毛静馥,柯云楠.哈尔滨市综合医院手术室病人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46-48.

[2] 林桦,廖志玲.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