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图像教学;读图技巧

地理教学是学生了解世界地形、人文景观的有效途径,图像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丰富多样的地理知识,形形、色彩鲜明的图片为学生叩开地理学门提供了宝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一剂良药。借助于图像,学生能够从繁琐的文字中解脱出来。在刺激视觉感官,带给学生眼前一亮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图像的引导下,化繁为简,更好地寻找到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之间的关联,对加深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成效大有裨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需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笔者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像教学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提高图像教学的重视程度

图像与文字相比,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对比鲜明等优势,能够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起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地理学习必须依托于图形,以图像为载体获取知识。特别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以后,新教材在与旧教材的对比之下,其文字表述部分更为精简,图像内容大幅度增多,许多文字叙述表达的知识点都转换为图片。而且图像的类型更为丰富多样,包括地图、统计图、景观图、示意图和漫画等,且黑白式图片均换为色彩斑斓的彩图。这种知识点负载于图像上的教材改革下,如果不提升图像教学的重视程度,教授给学生运用地理图像的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绘制图像的能力,是不可能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水平的。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图像教学的意识,提高图像教学的重视程度。

二、强化读图技巧的教学

初中地理的新教材中有丰富的图像,包括景观图、示意图、地图、统计图和分布图等等。这些图像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优点。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应该具备使用地理图表和地图的技能。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好教材中的图像,提高地理图像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地理图像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教材中的插图,教授给学生基础性的识图技巧、读图方法,让学生会读图、读懂图。考虑到初中生逻辑思维不强,认知视野有限,在读图过程中容易被表面图像牵引而忽略图像实质内容,导致学生识图只停留在感性层面。在图像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有所侧重。如对于地图而言,由于其在地理图像中的比重较大,几乎都会出现在教材中每一个角落,在图像教学时,就应当以此为重点。且地图教学要从最基本的三要素入手向学生讲解如何在地图中识别方向、看懂不同的图例和注记之后,再向学生讲解比例尺的换算方法。又如,读图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读图的要求,在图像上找到明确的目标,其次是定位,对目标事物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位置及其他相关位置进行定位。再者是分析,根据目标事物和图像中的有关地理事物、现象,基于所获取到的地理信息,分析内在的联系。

三、培养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

学生在读图、识图环节中,提取相关联的地理信息之后,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方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培养学生对图像的分析能力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可以巧用数据结合图形,从图形上的直观数据,让学生尝试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如根据不同的降水量、光照和气温数据,分析会产生何种类型的天气气候,会形成何种自然景观。又如,在识别冷暖气团之后,分析冷锋、暖锋形成的缘由,并预设天气气候的变化。再如,在地形图像中,可以根据地形的特点,让学生分析河流、城市分布状态。根据海拔高度和范围,分析地势类型和走向,进而推测河流走向和分布形态。而根据河流上下游的高低,解释该区域水利资源状况及其河谷平原的成因,推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总之,图像是地理学习的有效资源,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必备工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图像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分析图像能力,还可以引入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绘制图像,或者选取学校附近街道的地图,让学生找出地图上的指定位置,或是引导学生观赏喀斯特地形地貌影片,领略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等,引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图像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地理课程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盛开友.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 2016(35).

[2]袁会林.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

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第2篇

一、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对班级实行有效分组

先与任教班级的班主任接触交流,以便更多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性别、性格、地理成绩、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然后,根据所了解的学生情况分出四个大组。在此基础上,每大组又分成三个学习合作小组,即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这样可以保证在上课时学生不需要调整自己的位置就能很方便地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样全班大概可分出十六组,每组四人。在各小组人员确定下来后,组织学生投票,选出本小组的学习带头人。这样,合作学习小组才正式成立。然后告诉学生,我们分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能更方便地交流,更深入地思考,更有效地合作,也更大程度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充分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对于学习小组人数的确定一定要做到合理,人数一般控制在4―6人最为合适。

对于小组内的成员组合也要做到科学,学习小组成员不同的性别、性格、心理、学习特点等正是分组时必须考虑的。分好了小组,可以让他们取长补短,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并且还可以给每位学生提供发展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时甚至可以优化学生的性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努力营造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要研究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还要认真钻研教材,并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小组活动内容,努力营造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情境,制定好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所有学习程序,并当堂督促各小组按时完成。例如,我在讲授《中国地形》时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各小组共同完成一幅可以拼起来的中国地形图。具体要求如下:先用简笔画画出我国的轮廓图并描出北回归线、30°N、40°N、50°N四条纬线和90°E、100°E、110°E、120°E四条经线,然后用纸片剪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轮廓并写上地形区名称,再由小组合作把剪下的地形轮廓贴在中国轮廓图中。各小组的任务由小组长分工,于是,学生们画图的画图,描线的描线,剪纸的剪纸,填名称的填名称,忙得不亦乐乎。我边在下面巡视边观察各组学生的动向,偶尔还提一两个问题:30°N这条纬线经过哪些地形区?90°E这条经线又经过哪些地形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各地形区的位置。下课前,我将各小组共同完成的学习成果一一展示出来,并让其他小组的成员作简要评价,指出各组的优点与不足。地理新教材中每一章均可以设计出两到三个适合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

三、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多肯定成绩,多找机会激励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能顺利且持久开展,及时有效的评价是其保障。教师在课堂上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对每个小组及其成员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开展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小组长以及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教师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夸奖的动作都可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由合作成功带来的愉快与喜悦。

此外,对于小组,可根据各小组的课堂表现由全班学生集体投票评出“最具活力小组”、“团体金牌奖”等;对于小组里的成员,也可由小组内部成员根据其表现推荐出本组的“表现最佳奖”、“最佳合作能手”等,这样既能增进学生的彼此了解,也能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同时,还能引进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第3篇

一、对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认识

中学各科在教学过程中都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就地理这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说,开展课外活动尤其重要。

1.地理科学发展的需要

当今地理科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发展十分迅速,地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也愈来愈密切,而且互相渗透。各种建设事业对地理知识的运用愈来愈广泛。例如,国土整治这项伟大的战略任务,涉及的问题和领域是多方面的,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协同作战,其中地理学的知识往往在许多方面被运用。但在中学有限的时间内,只能把地理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教给学生,而通过地理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发展他们的智能,使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

2.改变当前教学现状的需要

目前,安于课堂教学的状况,在各学校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不少学校的地理课外活动开展得相当活跃。他们通过形成多样、内容丰富的地理课外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大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搞好课堂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两个不同方面的措施,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获得各种基础知识,智能也得到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也有其特殊的意义,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活动局限性的弥补,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和认识大自然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1.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能更加丰富学生的知识

地理课外活动的课堂主要是大自然和社会环境,学生所学的知识,主要是从课堂获得,但这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还要拿到实践中去验证和补充。如笔者上了《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一课后,曾组织部分学生用日影杆法测定本地的太阳高度和地理纬度;学习了《 水资源的利用 》后,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水库区参观和调查,找水文站的同志了解水库基本的水文特征,调查水库的综合利用状况和坝址的位置。这样做,既补充了地理课堂知识的不足,又把书本知识变成了真知。

2.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

智力是人的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并表现为一定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智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笔者在讲《 地球在宇宙中 》时,就组织学生观察“九月的星空”,指导他们观察“银河”与常见的星座、恒星、行星和卫星,并通过大熊星座、仙后星座和北极星的关系找出北极星准确的地理方位。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怎样用肉眼辨别恒星、行星、人造卫星?神话中的牛郎织女星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晚相会可能吗?通过科学的解释,学生会懂得许多天文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知识学得生动活泼、印象深刻、记忆牢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空间想象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地达到开启学生智力的目的。

3.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能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大自然的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理性知识,而课外活动则是引导学生到研究对象的所在地点进行直接知觉,这对揭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存在、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规律,以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校附近的一块地(大约50平方米)下陷了10多米,由于文化水平的局限,部分群众认为这是我们的圩镇建设征去了风水宝地,触犯了土地神而引起的,并且传得神乎其神,部分学生听后信以为真,当时刚好已上到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有关知识,笔者抓住这个契机,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亲临现场进行考察,当他们知道那里地下是由石灰岩组成的时候,通过结合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和过量抽取地下水会造成地陷的等相关知识去科学地分析、解释,懂得了产生如此地陷的真正原因,从而学以致用,破除了迷信思想,培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后来一位学生说:“想不到这次小小的地理考察,使我真正地懂得了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周围出现的自然现象,懂得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其实就在我们的脚下,对我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一次绝好的教育。”

4.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实,教师只要能充分地利用我们周围地理事物进行讲学,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一次我带学生到北流市勾漏洞进行地理考察,当到达目的地后,吸引学生的并不是那些游人穿梭的神话传说点、风景点,而是那些看似普通的花岗岩。他们一面听教师讲述花岗岩的成因和成分,一面不停仔细地观察,那股认真劲与在课堂上的学习状况简直无法比较。有位学生还创造性地采集制作了一套花岗岩风化过程的标本。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学习兴趣的提高与进行地理课外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第二教育 资源开发与利用

高校图书馆在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育人作用。很多名牌大学都十分重视图书馆硬件投入,并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标志性建筑,都高度重视和发挥图书馆在教学、科研、育人等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在大教育观影响下,高校的办馏理念与服务理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以纸质为主要载体和文献资源也开始转向数字化,电子图书、视频资源也逐渐成为大学图书馆的主要文献资源,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大教育观视野下第二教育资源的价值

大教育观是一个开放的教育观,要求高校的办学者、教育者、学习者要拓展办学视野,跳出学校看教育和办教育,要把挂会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都纳入教育资源统筹规划与没用,既要发挥好高饺内部十分珍贵而有限的第一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又要利用好发挥好高校以外的无形的第二教育资源。第二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潜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蕴藏着众多的育人元素;第二教育资源对大学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具有开拓价值。现代大教育观的教学目标更强润素质教育,更强调刨新精神培养,更强调新能力的培养。而高校面对的第二教育资源广阔,所在地域的新农村建设、城市发艉状况、工业产业结构升级、行业发展变化、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城市管理状况、城乡商贸流通状况、地方科技发鼹状况、地方文化发展状况等都是可以开拓的第二教育资源。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有很多很大的局限性。其一,文献资源种类的局限。重点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由于历史悠久,文献资源种类还较为丰富,更多地方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种类偏少。还有较多学科,较多专业的支献资源奇缺,给高校教学、科研带来诸多不便。其二,文献资源信息内容使用的局限。高校纸质文献资源信息来源缓慢,纸质文献从采集、撰写、出版、发行需要一个过程,其周期较长,较多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么一个过程传到读者手中,其实用价值已不高。其三,反映地方特色资源偏少。当前高校图书馆存在纸质文献资源反映高校地力特色的资源奇缺,不利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地方资源的使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杜会建设输送人才。而地方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地方丰富的第二教育资源脱节。教师不了解所在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了解所在地域社会发展状况,更难有的放矢的去研究自己的学习途径,更难学到有用的知识。

2地方高校图书馆对第二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理

图书馆是大学的教辅机构,理应为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图书馆也应转变传统的办馆理念和服务理念,开拓适合大教育观背景下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服务新途径。在文献采购思路上要转变传统采购思路,以订购纸质文献资源为主渠道;在文献订购内容上,以国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期刊为基准内容;在服务方式上,以坐等读者力式提供被动服务大教育观要求高校图书馆要更新服务理念、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增多文献资源和来源渠道。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要紧密结合地方社会发展实际,深入挖掘第二教育资源,并对第二教育资源潜藏的育人价值进行深度分析,整理,加工,敞好做实第二教育资源文献资料的深加工,建立地方资源特色数据库,为地方高校教育与科研提供服务。在四川的高校,图书馆可广泛收集与整理川菜系列资源,建立“川菜数据库”;广泛收集与整理川猪生产与销售,建立“川猪库数库”;广泛收集与整理张大千艺术资源,建立“大干文化数据库”;广泛收集与整理范长江新闻思想研究,建立“范长江研究数据库”。这些地方资源既能为地方高校兴办新专业、开设新课程提供依据;又能为学校制定发展类型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定位提供参考;还能为学校规划与建设实习基地、实堋基地、实施校企联合提供思路;也能为高校教师科研立项、沦证提供依据。第二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对地方高校的教学与科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尤其是地级城市的地方高校,在教育竞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更要认识到地域内第二教育资源存在的价值;更要充分发挥好第二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育人功能;更要结合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紧密结合地方第二教育资源的实际,组织研究团队、大学的教辅第二资源的研究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第二教育资源的课题研究。并对收集的研究资料再进行深度开发,实施文献的多次整理与加工,建立具有地方资源特色的数据库,并利用这些特色数据库为地方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具体分析

1 目前高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思维和主动性

地理学科的内容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对地理事物的形成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与人类的联系密切的一门课程。地理知识涵盖面广并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没有正确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会使高中地理学习的难度加大。高中地理的知识比较复杂,需要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课后巩固复习,才能学得扎实。许多学生依赖于教师进行学习,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单纯知识听课上讲解,无法完全吸收理解知识,因此极大的影响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1.2 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落后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应试教育,导致许多教师及学生对地理的关注程度小,在教学方法上不寻求突破,不进行更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是采用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体进行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方法死板、课堂气氛枯燥,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思想陈旧,教学内容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忽略了对学生地理思维的训练和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2 造成问题出现的原因

2.1 依赖多媒体教学,学习主动性降低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许多地方的教学开始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多媒体教学进入高中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师写板书上课的传统,教师只需要将课堂知识整理成课件即可上课使用,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课堂的知识量,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但是一味的依赖多媒体教学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障碍。过多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上课只需看课件,缺乏了思考的过程,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应用都受到一定的阻碍,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减少,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建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2 部分教师的职业素质偏低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目前影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和教学方法不合理。许多教师对自身专业的研究水平还不够便开始授课,因为专业知识的匮乏,无法针对学科知识进行合理的教学,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差。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能与时俱进的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课堂模式仍是传统枯燥的填鸭式教学,师生的互动较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无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课堂效率不高。

3 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

3.1 转换教育观念,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教育部门加大了对科学教育的研究,许多教师也已经注意到要转换教学观念进行教学,以达到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高中地理教师应明确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自身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独立的进行思考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习惯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提高在地理上的科研水平,及时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应用到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2 备课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备课的精心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备课是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分析,研究教材的内涵,再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备课。教师平时应多于学生进行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学习的基础水平,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当的结合课堂气氛进行运用,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都需要在上课前教师进行充分的准备才可以做到。

3.3 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死板枯燥,不能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需采用先进的教学观念和多种教学模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板图教学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地理老师对地理知识进行绘图教学,不仅能将地理知识生动形象化,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多媒体教学也是课堂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可以将知识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提高课堂的效率,但要注意不能过多的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思维习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4 结合其他学科对地理进行教学

4.1 与语文融合,提高地理课堂的文学性

气氛活跃的课堂,会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收获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若将语文知识结合地理知识应用到课堂当中,用语文生动、幽默、轻松的语言文字来进行授课,会使课堂的艺术性增强,将地理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例如讲解地理中横断山区的地形特点和气候变化时,应用到语文“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诗句,生动的再现了气候因地理条件变化而产生的差异。因此,学科的结合教学不仅能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2 与计算机融合,强化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关于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方位的一些知识十分抽象,比较复杂,即使课本中有配图或者教师进行板图教学,学生依然不能对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此时,应用计算机技术,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能将教材中死板的图片变成动态图,动态的演示地理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过程,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理解,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生的记忆深度,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5 结论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是一门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自然和社会科学等学科具有一定的的相关性,在学习时应结合其他科目一起学习,有利于知识的融合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育改革的推进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增强教育教学的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高中地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素质及地理学科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约开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2]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