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企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性能呈几何级数地增长。整合服务器通过将大部分物理服务器变成虚拟服务器,可以大量减少物理服务器的数量,并且在电力、机房空间等资源做到有效地节约。当前,气象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业务信息系统不断增加,再加上业务软件的多层架构的应用,业务系统的高可用要求,一套业务应用系统都需要配置1台或者多台服务器,中心机房的服务器数量愈来愈多,对机房的空间和电源保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每年的用电费巨大,而部分服务器的利用率一般就在30~40%左右,造成大量的浪费。所以,业务服务器基础架构的虚拟化是当前气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向。
1 存在问题
(1)机房服务器、PC机老化严重,部分服务器已经超过6年,故障率偏高,服务器硬件平台已不能很好的满足现有业务处理能力的需求,更不能保证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
(2)机房空间有限,新增服务器上架困难。
(3)机房用电紧张,UPS负载量有限,服务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存储设备等比较集中,导致电力耗能较大。
(4)布局复杂,服务器各自运行了不同的业务系统和数据存储,在连接网线及用电线缆较多,物理连接复杂。
(5)兼容性较差,有部分应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系统老版本,缺乏备份手段,如果服务器突然崩溃,因驱动及系统兼容性较差等原因,系统及部分应用无法迁移到新的硬件上。
(6)系统可用性差,很多数据传输的应用本身的性能要求很低,而目前都是单一应用部署在独立服务器上,浪费了大量资源,并且服务器不能进行集中化管理。
2 建设目标
(1)整合现有服务器和存储资源,重新分配和部署资源。
(2)节约用电、服务器的成本,提升运作效率。
(3)改进服务器的管理灵活性。
(4)通过零当机维护改善服务等级。
(5)完成重要服务器备份,故障状态下,及时恢复业务。
(6)更少冗余的情况下,确保高可用性。
(7)更有效的适应业务需求。
(8)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降低运维方面成本。
3 虚拟化方案描述
为了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以及充分利用虚拟架构中虚拟机可动态在线从一台物理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特性(VMotion)等,实现虚拟化业务系统的和高可用(HA)。
配置2台高性能光纤通道磁盘阵列,做虚拟化主机服务器(ESX服务器)之间的SAN共享存储。由物理服务器迁移过来的虚拟架构的主机文件都存放在SAN存储阵列上。通过共享的SAN存储可以最大化的发挥虚拟架构的优势,通过VMotion可以在线迁移正在运行的虚拟机。通过DRS实现VMWare分布式资源调度,保证所有虚拟机应用需要的资源在两台物理底层服务器之间实现动态负载均衡和连续智能优化,实现即插即用的数据中心功能,并为以后的容灾提供了扩展性和打下基础。
4 虚拟化部署方法
作为虚拟化主机的服务器系统上部署VMWare ESX Server vSphere,通过VMWare的P2V(Converter)转换功能将原来老服务器上的系统逐步迁移到vSphere虚拟机当中。
在服务器上安装和配置VMWare vSphere ESX服务器软件,并配置对集中存储的访问和存储之间的存储镜像,通过P2V的方式,采用系统映像备份异构恢复软件或VMWare的Converter,进行业务系统的虚拟化迁移。
建议采用分批迁移的方式,先将非核心业务的系统,迁移到虚拟化平台中,在保留原业务系统硬件平台的情况下,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完成后,接着迁移下一批服务器,直到整个虚拟化完成。
等全部系统迁移完毕后,再通过VMWare的HA及VMotion功能实现两台虚拟主机底层间的双机高可用和负载均衡。这样以前的每个物理服务器就变身成为虚拟主机架构服务器上的虚拟机,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强了系统的可用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完美的实现了服务器虚拟架构的整合。
5 虚拟化整合方法
将部分机架式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存储等资源整合到虚拟化平台资源池中,整合完毕后将拥有CPU 256核,800G内存,按40%的资源占用率,每个业务系统虚拟化后能平均分配2个CPU,8G的内存,而且每台虚拟主机还拥有30%硬件资源冗余,可以满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业务发展需求。
6 结语
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若干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因此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让所有服务器上的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资源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基础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简化业务和操作系统的管理,真正实现服务器整合,虚拟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支撑气象业务的变化。另外,通过动态资源配置,能够更好支持异构操作系统的整合和老应用的持续运行,能够快速转移和复制虚拟服务器,以较小的迁移成本,提供了一种简单便捷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总体上能够满足浙江省气象信息日益增加的业务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景观、绿化、设计
公路景观绿化空间主要由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组成。
景观廊道由三个空间层次组成,第一层次为道路空间,其组成有行车道、路肩、边坡等;第二空间层次为道路两侧的带状绿化空间,其组成有乔灌木、花草等;第三空间层次为公路两侧的视域空间,其组成有田野、村庄、山、水土等。景观廊道的设计时需考虑车辆快速通过时的整体效果
景观节点一般位于道路的相交处,是视线的交汇点,是公路景观空间的重点和突出点。此处车速减缓,相对景观廊道来说感受时间增长。其景观构图可以地形、绿化、建筑小品等元素为主,图案以自然式布局为主,体现较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
一、公路景观的绿化设计的方法
公路作为一种线形构造物,其周边环境千变万化,山岭、坡地、河流和四季更替的植被,构成公路的一种自然美。公路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充分利用大自然,通过景观设计达到满足公路景观内涵的要求,同时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和谐统一的目的。公路景观设计的方法主要是“借景”和“造景”。
“借景”是将公路外、车辆不能到达的地方的风景借用到公路景观之中,将优美的远景、近景有效的纳入人们的视野范围,是公路景观设计重要的构图手法。因公路的空间有限,因地制宜的借景至关重要。“造景”是利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传统园林要素人工制造景点,以期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二、景观廊道的绿化设计
两侧带状景观、边坡地被景观等。两侧带状景观又分为主线部分和与城区接壤部分景观。
―― 主线部分景观。主线部分景观是公路连续景观“线”的主要表现形式,构成了公路景观的基础。主线部分景观设计需根据地区、地形、地貌、公路沿线结构的特点,划分典型绿化设计断面,明确绿化起讫点的位置。绿化断面设计主要是确定公路全线植物品种的基调树种、搭配树种以及功能性隔离树种。对于隧洞道、桥梁等处,应单独设计,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
―― 与城区接壤部分景观。林带结构以乔、灌、草结合的紧密林带为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有更好的减噪效果,林带林带高度易在10米以上,宽度以15―30米为宜。据调查,由于40米宽的林带可减低噪声10 ― 15分贝,因此有条件时尽量将林带扩展到这一宽度。林型可由低到高布置,既起到防护、防扩和降低噪音的作用,又不影响行车视线。
(1)树种的选择
树种不易过多,基调树种、搭配树种和隔离树种各选一、二种即可。但同时,也要注意,在较长路段内不易采用同一种绿化植物品种,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在植物的选择上应以常绿、耐寒、耐旱、耐修剪为原则,色彩以深绿浅绿色、淡黄绿色等各种不同绿进行搭配。
对于乔木,我省常用的有四种。第一种是杨树,在大同有一品种,其树干挺拨、高大、树冠小且规整,不易遮挡标志;第二种是槐树,江南槐树冠小、耐旱、开小红花,成活率也较高;第三种是柳树,在吕梁种植的馒头柳,树冠呈圆形,树干不是太高,沿公路种植后,非常齐整;第四种是松树和柏树,尤其是柏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成活率较高。但由于松树和柏树都存在着树干不够粗壮的问题,在公路上种植后往往都是只成排、不成林,在风力的作用下,当树冠长到足够大时,树就向一侧倾斜,所以在选择松树和柏树时,应尽可能将其置于能成林且背风处。
对于灌木,可选择普遍栽植的常绿树种,但树高不易过低,否则会经常发生被车辗人踏的现象。
边坡是公路破坏最严重的地方,每年雨水冲刷会造成大量的边坡土流失。边坡绿化其首要功能是生态防护,保护路基,稳定边坡,恢复自然生态。其绿化的手段主要有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工程防护多为钢筋、水泥组成的刚性防护;植物防护则为柔性防护,工程防护是植被防护的基础。边坡绿化的植物应选择干旱、瘠薄、根系发达、覆盖度好、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同时兼顾景观效果的草本地被为主,根据不同地段分别采用丛植、列植等模式。在边坡草种植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合于当地,最好是当地就生长着的边坡草;二是要注意路肩上最好不要种草,否则草高超过15cm时会影响排水,不利于路容美观;三是在《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推广的“香根草”,由于其固坡效果较好,可以考虑应用,但要注意,该草生长过快,易对构造物造成损坏,且易遭牛羊啃食;四是对于上边坡的绿化,可采用“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岩质坡面喷混植生技术”等较为成熟的手段,但一般成本较高。
(2)沿线各类房屋和设施的绿化、美化
―― 公路沿线设施的主要色彩除以外,应以红、白为主。综合全省绿化、美化搞的较好的多条公路的主要色彩,如边沟顶上的红色镶边和白色线条、挡土墙轮廓的红边勾勒、护柱和护墩等设施的红白相间线条等,无不都给公路添上了浓重的“色彩文化”,无不与周围单调的自然环境紧密融合。
―― 对于挡土墙的设计。挡土墙相对路域环境显的比较生硬,应对挡土墙进行美学处理,使它看起来尽量不显眼。一方面可利用植物遮蔽墙体,使其尽量与周边环境相融;另一方面可对墙面进行美化,体现当地文化。
―― 对于桥梁的设计。分为桥头和桥两侧防撞护栏。桥头是桥梁绿化和美化的重点,应雕刻或立碑标注桥名和建桥年月,在锥坡上设置方便养护工上下检查的台阶。两侧防撞护栏一般不要做过多的修饰,刷白即可。桥上适当增加反光材料,完善相应的标志(限载、限速)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 对于隧道出入口的设计。应提取地方的文化符号,将艺术设计融入隧道土建设计中,将隧道的出入口尽量处理得简洁而富有生趣,同时对洞口环境尽量恢复自然绿化,增加与周边环境的过渡,避免呆板和生硬感。
―― 公路沿线道班房、服务区、饭店、加油站。公路沿线道班房、服务区、饭店、加油站等是为车辆提供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公用设施,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但应加以引导,如统一他们的标识、色彩、符号等,对车辆驶入、驶出道路的宽度、长度予以规定,划设清晰的标线和设置规范的标志。
―― 广告牌的竖立。大型擎天柱式广告牌和天桥、挡土墙等构造物处广告牌的设立不仅仅是增加公路管理段的收入,而且也能给公路引入一种经济文化的气息,一种与现代经济接轨的味道,不应一搞文明路建设就首先治理广告牌,只要广告牌不侵占公路建筑红线是可以适当考虑的设置的。
三、景观节点的绿化设计
节点的细部设计主要体现在地形营造、植物配置、观景路线、景石布置、园林小品等方面。在地形营造上要充分利用现状土方,在植物配置上,路边引导区以花草为主。观景休闲区需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使人停留下来“赏景”,通过裁植遮荫的大乔木,通过精雕细琢,使游人展开想象,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二是为驾乘人员提供停车和休憩的场所,通过建筑、铺地、增加坐椅等设施,创造舒适的休息场所。
综上,在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时既要考虑车辆快速通过时的效果,又要考虑人们停留时的细部效果。设计前应对每个节点及各个节点间的景观特征、空间关系、时空关系做分析和比较。理出主次先后、轻重缓急,将断断续续、杂乱无章的景观元素有组织、有规则的组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景观序列,而后按照动态风景序列布局的原则将每个节点沿公路线形、沿空间和时间变化有机的串联起来。使景观绿化设计既服从动态景观序列布局的整体需要,又能同时反映出当地的人文背景和自然特征。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安全;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解决方案
1、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科学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对成本、业务、物流、财务和客户关系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企业的信息集成优势建设还不完善,网络技术的效率和便利性还没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体现出来。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完善的、严密的信息系统,各个业务环节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影响着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在准确、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总体安全取决于系统中所有环节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信息化建设要全面考虑,不断完善,同时还要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后及时调整安全策略。
2、企业信息化系统需求分析
2.1系统需求分析
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分析企业原有的系统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例如分析企业邮箱系统、门户网站、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报表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经营分析系统和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等各个系统的现状,找出网络设备、监控管理机制、认证方式和病毒防护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未来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企业信息化系统做出全面、详细的需求分析。
2.2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需求分析要结合企业的IT现状和本省的IT总体规划需求,设计中心机房的位置和部署模式,一些大型的企业如果有分公司的话,还要考虑子公司到中心机房的网络建设。在网络需求分析中关键的点是IT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要明确信息系统的网络带宽需求、各种主机设备等硬件资源;考虑企业信息化网络和Internet相连的方式和安全措施;机房的选址、设计和施工要点等;ADSL VPN线路、专线线路和楼内线路的综合布线和施工。特别是机房的空间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主机设备要留有一定的扩展空间,设备的选型要考虑到企业未来五年的性能需求增长。
2.3安全需求分析
安全需求分析包括以下三方面:
1、物理安全风险分析。物理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火灾、地震、电源故障、设备被盗、电磁辐射和报警系统设计缺陷等导致的事故发生。
2、链路传输风险分析。链路传输风险和各个局域网中采用的布线方式有关,例如当采用UTP非屏蔽布线时,就会存在网络信息通过电磁辐射泄露的风险。
3、网络结构安全风险分析。网络结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来自外部网络的安全威胁、内部局域网的安全威胁和网络设备的安全隐患三方面。
3、企业信息化建设安全解决方案
3.1网络边界安全防护
对于简单的安全控制,由路由器作网络层的初步安全保障,通过配置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列表,过滤不要的信息流。对于复杂的信息网络,安全控制要通过防火墙来实现。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防火墙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通过开启服务器需要使用的端口,关闭非法使用的端口,控制网络安全。通过配置防火墙实现以下功能:
1、通过配置IP地址、端口、协议等参数,允许内网中的部分用户访问外部网络,其他用户则无权通过防火墙访问外网。
2、对一个端口、一组IP地址或应用协议设置最小带宽或最大带宽,通过对网络流量的控制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网络效率。
3、通过URL地址、不良关键词和网页分类过滤不良内容。
3.2入侵检测与防御
入侵检测可以扩展管理人员的安全监视、审计、攻击识别等安全管理能力,帮助信息化系统应对网络攻击,从而提高系统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入侵检测是一种主动地安全防护技术,被认为是在防火墙后的第二道安全门,它通过记录事件、阻塞网络连接和报警功能等,在网络安全受到侵害前进行拦截。
对于完善的入侵检测系统而言,不仅能让系统管理人员了解网络系统的变化,还能为管理人员提供网络安全策略,从而实现网络的多层次、立体保护。通过实时检测服务器服务的用户信息、网络数据流量、网络负载容量等内容,警告信息给管理人员、通过各种规则配置阻止黑客入侵,跟踪并定位黑客的攻击位置。入侵检测与防御可以通过旁路IDS和在线IPS两种方式实现。旁路IDS的缺点是阻断效果差,线IPS会产生延迟,但是阻断能力强,为了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可以进行可以的配置,在安全和性能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
3.3安全漏洞扫描与评估
安全漏洞扫描最能全面和直接地找出企业范围防火墙、数据库服务器、网络服务和应用服务器等的安全现状,通过找出安全漏洞,然后根据不用的风险等级,制定出相应的修补办法。扫描器又分为漏洞扫描器、系统扫描器和数据库扫描器三种,漏洞扫描器扫描的对象主要是服务器、网络打印机、工作站、防火墙、路由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通过找出网络设备存在的弱点,及时制定安全策略;系统扫描器通过比较实际的主机配置,全面分析企业内部操作系统的安全风险,例如不适当的用户权限,缺少安全补丁,不正确的登录方式等;和数据库扫描器通过定期地扫描数据库,检查数据库中存在的安全漏洞,通过运行审核程序提供安全风险报告。
3.4防病毒系统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防病毒系统应该采取预防为主、全面防护的对策,要采用多平台多方位的防病毒产品,满足安全系统全面防范的目的。防病毒系统主要采用的方式有:
1、单机病毒防火墙。该方式主要适用于没有联网的单个计算机。
2、服务器病毒防火墙。由于服务器为所有工作站提供数据共享,因而会成为病毒攻击的理想场所,因此服务器病毒防火墙为企业网络中最为常见的。
3、电子邮件服务器病毒防火墙。通过对邮件进行病毒扫描工作,防止服务器不受病毒侵害,同时也防止邮件交叉感染病毒。
4、网络杀毒服务器。该方式是基于Web的、实时的、可集中控制的反病毒解决方法,在病毒爆发期,管理人员首先更新病毒库,然后对整个企业进行病毒扫描。
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不同于热工操作系统,在操作频率上较低,但是系统的保护性能可靠性较高,在结构上简单易连锁,只要两台相关的电气控制系统就能保证其控制的自动性,所以,电厂电气的自动化系统需要及时的构建合理的联网方式和操作系统来提高其可靠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厂电气的自动化系统能够安全的运行下去。电厂电气的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组成是分层分布式系统,主要包括通信控制层和站控层以及间隔层。首先,第一部分是通信的控制层,需要使用不同的通信方式实现不同装置之间的数据转换工作。也可以说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电厂电气的自动化系统在功能和结构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比如通过以太网技术实现数据与工作装置之间的数据转换工作,还可以通过现场的总线以及其他的一些主要设备来实现对于主控单元以及间隔层的通信工作,进而实现现代智能且有效的管理模式。电厂电气的自动化系统在逐步的向现代与智能控制的方面发展,其中主要的表现有两个方面,即间隔层和站控层。其次,在站控层方面,它是电厂电气的自动化系统的主控装置,不断的收集并有效处理相关的数据对于整个的控制系统进行监视和有效控制的作用,所以监督和控制系统也在逐步的向自动化管理水平提高其全面高效运行的水平。最后,在间隔层方面,存在智能设备和相关的保护装置,这些装置主要需要通过现场的总线以及其接口进行通信工作,这一趋势主要向着系统的综合化以及网络化的方向快速发展。所以,需要根据间隔层对设备不同程度的特殊要求,另外还可以采用以太网来实现通信。
2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方案的设计意义
电厂电气的自动化系统与传统的电厂自动化系统相比较,电厂电气的自动化系统能够自动的与电波的脉冲信号连接起来,进而能够发送出电力报表信号,这也就能实现厂用系统的智能功能,同时也能够显示出发电机运行的状态是否正常,进而能够更加精准的进行定值管理以及在线审核功能。除此之外,能够对故障的出现进行及时的诊断和维修工作,有效提升电气系统的实用性以及有效性。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方案最重要的设计意义就在于,将各个独立运行的电气装置通过连线或者是以太网来连接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而减少传统连接方式的缺点,而造成的高成本,这对与企业的稳定性发展也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电厂电气的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以太网这一通信科技技术来减少员工的劳动量或者是降低整个的运行成本并且提高其经济的效益,电气自动化系统控制方案的设计能够为电厂的技术带来了进一步的提高。
3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监控方案
传统的电厂电气监控系统主要能够实现对于电气部分信息的采集以及远程控制功能的实现。但是总体来讲,其信息量还是比较小的,而且信息的类型也比较单一。但是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监控方案主要侧重在电气系统的监控方面以及自动化监控技术的有效运用。电气自动化系统监控的模式分为两种,其一是,优于传统的监控方案集中模式,有效集中而且非常易于管理但是可靠性很弱。其二是,对于不同的分层结构继续进行管理以及数据的交换。进行装置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站控层的转发以及工作站来实现,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连接。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需要通过主控单元以及双向数据进行交换,另外一些不重要的信息要通过站控层的转发或者是相关的工作站来实现交换。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监控方案有很高的实时性以及可靠性。在电厂自动化技术以及监控方案的应用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监控系统主站设备,整个系统的装置分组以及主控单元的保护等等。
4结束语
关键词:滑动门;防夹胶条传感器;信号;安全
随着科学进步,安全日益得到重视,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密切关系到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别是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更是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标准,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加快安全生产技术研发,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可见,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技术的发展。
自动滑动门目前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多领域:民用――酒店、宾馆、商场;交通――快速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铁路;工业自动化工程设备防护;化工等。作为滑动门重要控制组成部分防夹安全功能尤其重要。防夹控制就是滑动门关闭过程中,防止人和物受到意外夹击而造成伤害。要求在夹击发生时及时停止或反向开门。通常由防夹胶条传感器和信号控制器及门移动执行机构组成。
如何控制滑动门安全,电气设计是一关键课题。本文介绍一种全功能滑动门防夹电气控制设计。
1 防夹胶条传感器简介
由弹性橡胶空腔内置二条相互绝缘的特殊金属条构成,在二端分别引出四根信号端子。正常状态二根金属条保持无接触,当受到外力作用,橡胶变形,金属条局部接触,发出受夹信号。(见图1:安装示意图、图2:工作示意图、图3:内部结构示意图)
2传统控制线路 (见图4)
原理分析:电路传感器并联,当传感器动作,继电器K1动作。
特点:控制线路简单。无法监控传感器连接线路或传感器金属条开路、无法监控24V电源异常。存在安全隐患。
3 全功能滑动门防夹传感器信号控制设计
信号控制器原理图 (见图5)
原理分析:
本电路电路传感器串联,采用DC24V直流电源供电,D1为绿色控制器电源指示灯,D2为红色故障动作指示灯。IC1,R2,R3组成稳定直流20V电压输出供传感器电源,同时IC1具有内部短路过载保护电路,有效的保证传感器动作或a1与b1前连接线路短路造成对电源影响,20V直流电源可以保证长距离信号稳定。IC2, R4组成稳定直流1.25V电压供IC3光电偶合电路输入使用,IC3输出信号通过T1,T2,R5,R6放大器,控制继电器K1。[ LM317输出电压计算公式
Vout=1.25V(1+R3/R2)+Iadj*R3]
保护分析:当发生以下任意之一故障,均会导致K1失电。
①防夹控制器24V电源异常;②控制器故障;③胶条传感器a1-an/b1-bn或连接线路开路,IC3输入开路;④传感器被触发,IC3输入短路
控制流程分析:
正常状态:绿色电源指示灯常亮,动作指示红灯常灭。
动作状态:当主控制系统检测到K1不吸合信号,说明防夹安全系统出现异常,异常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防夹控制器24V电源异常;②控制器故障;③a1-an/b1-bn传感器断裂;④传感器被触发。
特点:多功能全方位监控传感器和控制器及连接线路状态,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