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活动 实际生活 联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056
生活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之处,无论是理科类学科,还是文科类学科,很大一部分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际,特别是政治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更是紧密相连的。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学生主要接触两大类知识点。一是社会政治生活方面的知识,二是哲学常识。这两方面的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是社会政治生活方面的知识,它极大地帮助了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政体、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其他各种形式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其次是哲学常识,其作为最基本的哲学知识,对于帮助高中生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极有帮助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如何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
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开动脑筋,善于发现和挖掘政治教材中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的知识点,借助广播、杂志以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极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如今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资源充斥在我们周围。这一方面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会给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局限。一些教师面对纷繁的信息资源,变得无所适从,导致在他们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满堂灌的行为,学生在教师的一言堂中极其容易感到疲倦,也很难学到有用的知识。同时,也有些教师过度依赖这些信息,而缺乏个人的思考,这就很难在教学活动中教出新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得到提高。因此,面对纷繁的教学信息资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开动脑筋,善于发现和挖掘政治教材中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点。由于政治课程在学生所有要学习的学科中是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容易找到二者的联系之处,特别是关于社会政治生活方面的知识,教师很容易将之与生活联系起来。作为社会公民,我们享有权利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需要了解我们国家的国体、政体、社会制度、法律法规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因此,学生学起来也会很轻松。
二、教师在讲授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在政治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中,随学随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也很乐意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也是促使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有效保障。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高中政治教材中哲学常识部分的相关知识点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一下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如其中的做事情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坚持矛盾分析的原则和方法;还有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等等。这些知识点都是很容易理解和把握的,教师不用讲解太多,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和理解。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与我们的政治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鼓励他们善于将所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这也就达成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鼓励学生去发现和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以往的学生独自学习、思考的惯例,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在小组内部发表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极为有帮助的。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定一些特定的研讨题目,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去解决研讨过程中的难题,教师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其中的难题,然后全班同学组成最终的研讨会,并在教师的讲解中得出最终的结论。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收获很多的能力。我们的高中政治课堂也会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列举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处的生活与日常所学知识的相似度,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复习 高效 针对性 思维 误区 盲区 方法 宏观 微观 中观 体系 构建 精讲 精练 优化 通式 通法
高考政治复习我们都习惯上把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积累由量变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的方法科学,策略正确,学生经过这一阶段的复习,知识和能力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高考试题是源于教材,又远离教材, 源于课本的高考所考查的知识,远离课本的是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在单纯的知识中是没有的,但知识是能力和方法的载体,高考考查的能力总是基于课本知识之上。如果把学生通过新课学习和第一阶段的复习已经具备的能力比做一棵大树的话,那大树的根基就是课本知识,想要能力这棵大树枝繁叶茂,姹紫嫣红,就要大量从根基吸收养分,即回归教材。所以越临近高考我们越要回归教材,固本培元。 我后期复习的策略就是主要引导学生有效回归教材,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考政治的后期复习我是这样理解的:后期复体思路是以知识带热点,以能力带基础;以专题串系统,以综合突重点;以训练促规范,以规范提分数。复习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提高应后期复习的主要内容——专题复习(整合知识、构建网络、分析热点、提升能力。)
政治的四个模块在高考中占的比重是有差别的,从宁夏的三年高考试题统计和10年新课标卷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生活占总分值的30%,政治生活占24%,文化生活占16%,生活与哲学占30%。在后期复习中要把侧重点放在经济和哲学,其次是政治和文化。这样我们更能提高复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策略的具体实施是这样的:
一、有效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的构建以课本知识为依托,按照宏观---中观---微观,多角度多维度构建知识体系。我想现在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帮助学生把已经储备的知识由点串成线,由线结成面,由面织成网,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多角度构建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思维发散性和灵活性的锻炼,可能我们经常抱怨学生知识学得太死,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差,我想一个重要原因是平时复习和练习的形式过于单一,角度过于单一,这样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定势思维,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和灵活性,当然知识迁移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深不透。
无论是学习阶段还是复习阶段,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都是必要的。这是基于人的认识特点而言的。只有从宏观上知道了所学学科知识的整体情况,才能够用宏观的认识统领微观的知识,更为理性地分解、认识每一个具体的知识要点,才能够找到每一个具体知识在学科中的位置及其相应的意义,也才能够在具体情境发生变化之后,准确运用具体知识。
如果前期复习注重知识的全面,是漫天撒网的话,那后期复习就要重点捕捞。捕捞的重点就是,高考考什么我们就复习什么,找准核心知识,精讲精练。
二、高效突破核心知识点和易混易错知识点
(一)对比高考成题明确复习方向
统计近三年新课标卷可以看出四个模块的高频考点。《经济生活》:价格决定与变动,汇率,企业经营与发展,收入分配,财政作用,科学发展,宏观调控,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等。《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政府职能和责任,国际关系与我国的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等等。《文化生活》:文化作用,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先进文化建设,等等。《生活与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规律,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联系,创新意识,矛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
(二)从学生思维的盲区入手,讲练结合,练就一双慧眼
我认为制约学生得分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学生存在的思维盲区,也就是一些知识掌握时的薄弱环节,如果能坚实地突破这个盲区,学生的得分能力也会大幅度提高。
我是用九个方法突破思维盲区的:(1)、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大跨度构建体系,多角度精练核心知识。(2)改造高考成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综合性 (3)帮助学生理清核心知识的脉络。(4)让学生了解哲学试题的特点即语言表述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强,增加了试题难度。(5)对于有些重难点知识要全程突破,滚动复习。(6)拓展知识,增加重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7)对于有些难点知识在比对中深化理解。(8)扩充重点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9)不断强化对重点知识的整合,拔高学生的能力。
(三)从学生的思维误区处入手,讲练结合,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易混易错知识是导致学生失分的关键因素,由于先入为主或者认知结构的缺陷,有些知识是一错再错,屡改屡错,这就是学生思维的误区。一般而言就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从认识水平上有很多共性,所以通常会犯集体性错误,这就是我们后期要着重强化矫正的易混易错知识点。
突破的方法:(1)对比相关找联系,打通思维障碍。(2)讲清理论,正本清源。(3)对比相似知识找差别,明察秋毫。(4)巧记易混知识(非此即彼)。(5)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扰,养成良好习惯
三、后期复习的几个主旨思想
(一)注重实效高效,智取高考。
后期复习要做到“五优化”。(1)优化备课的环节——胸有成竹。(2)优化上课环节,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思考、讨论、练习等(牢记能力是练出来)。(3)优化训练。抓练习题材料的质量,所选试题必须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有效性,切忌脱离学生实际的套题进课堂;练前抓选题。(4)优化试题讲评。我以为讲评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有针对性及时性。讲评要有强化矫正。讲评要有深刻反思
(二)依纲为纲,以本为本,万变不离其宗
具体做法:1.坚持上课后上黑板默写主干知识,默写单元题目、课题、框题。2.上课做到书不离桌、不离手。3.分析高考成题的答案,特别是主观试题的答案。(哪些是课本的原语言,哪些是课本语言的变动,扭转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4.用课本的情境材料为背景命题,引导学生用课本的情境材料自行命题。
(三)善于总结通式通法,受学生以渔
1.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1)学会归纳、学会建构,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2)学会积累、学会变通,掌握灵活的答题方法。(3)学会甄别、学会删减,适当减轻学习负担。(4)学会读书、学会做题,形成良好习惯
2.教会学生答题
一是知识模块开设的次序方面的不适。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分四个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人们认识事物应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做到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就这四个模块的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离学生认知水平最近的应是文化生活。所以我认为所开科目的次序应该是: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但在我们绝大多数地方所开课的次序都是按教材上是1、2、3、4来做。高一的第一学期开经济学,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尤其是课程的后半部分,学生对这块知识的生活感知基本上是空白。更为不适的是高一第二学期开设政治生活,对学生而言,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政治方面的认识近乎盲点,我们也觉得这个时候开设政治生活有点荒唐。那现有的次序是谁安排的呢?能否变通一下呢?据有关专家介绍,新课程改革方案出台后,尤其是课程标准出来后,有关方面就组织人力编写教材,先编出了《经济生活》,于是当年的各学校就都先开《经济生活》。以后又陆续编辑出版了其他几本教材。由此可见,我们高中政治的四个模块是相互独立的四块,任意先开哪一块都行。没必要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地按教材上的次序来上,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认知水平合理地安排模块次序,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能顺畅、舒服,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知识点的编排方面的问题。
总体感觉是知识点太多、太乱,并且那些知识点的出现都是“蜻蜓点水”式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据说是体现了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结构。所以好多地方都只是出现了概念或名词,再没有任何说明或注释,我们感觉教材的编写离学生实际有点远。另外,该套教材分正文与辅助文两块。正文没得说,辅助文设三个栏目:“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名词点击”。按照专家的说法,辅助文属于学生自学的部分。但在现实教学中,许多高考必考的重点、难点等正好都在辅助文中。比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及与价值量的关系等。这种知识,放在正文中尚且需要教师花大力气才能让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更不要说是放在辅助文中了。我们感觉这一块的许多知识点根本不是学生能够自学解决的,高一的学习只是生吞活剥式地粗略认识,要适应高考的需要这是远远不够的。
三是部分章节的编排不符合认知秩序。
以前我们的课程章节一般是先讲共性,再讲个性。比如国家职能,就先讲国家的公共职能,再分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新教材不再怎么说资本主义的事,重点说我们自己的事。这应该是适应我国外交政策转向的需要。但有些知识章节的编排欠妥,在教学实践中往往让人感觉很别扭。比如《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节――市场配置资源,通过比较计划和市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学生自然会得出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所以我国由原先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块学生接受和理解都很顺畅,但刚说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接着讲市场秩序,说规范市场秩序要靠法律规则、道德、诚实守信等,叫学生感觉很别扭。如果把这一块放在后面,先讲市场的缺陷,再讲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手段,而后把规范市场秩序,除了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之外,还要靠道德、诚实信用等必要措施,这样就顺畅多了。
四是综合探究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
通过自主探究增强学生的获取知识和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特色。新课每个单元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的内容,我们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新课程后安排的探究内容根本就不符合学生实际。尤其的政治生活,第一课安排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课安排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这些题目每个都离学生实际甚远,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在网上瞎找相关资料,严重影响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意见是能不能安排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近些的事例,比如就从班级管理的民主说起,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民主,什么叫有序民主,什么叫无序民主,它们各自带来的后果是什么。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由易到难的梯级式上升的目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双方总是相互依存的,有盾就有克盾的矛。按有关专家的说法,新课程所存在的这些问题,要靠我们聪明的一线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一一找到克服的办法。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确实针对那些问题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也有些自己的体会:
一是教师观念要进一步转变。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依据,课程标准才是依据,课本只是完成课标的载体之一。教师不仅是课本的应用者,更是教材的再造者,开发者。我们要善于在教学中利用身边的资源,用活身边的人和事。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微课 高中思想政治 新授课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056
一、微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辅助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所谓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微课是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教学辅助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的各个领域。
何为微课?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常被称为“碎片化”,因其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教学目标单一,它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微课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1) 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5-8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被称为“课例片段”。 (2) 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不宜过大,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看,也可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3) 教学设计精致。教师会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挑选经典示范案例,以提高教学效能。(4) 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点的教学,抑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微课主题突出,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传授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5) 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6)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微课是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和辅导。微课的特点使得微课在助力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中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兴未艾。
二、信息化教学对新课改后的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改后高中思想政治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即“尚自然,展个性”(语)。第二,要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是对现实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提炼,很多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将生活化的素材运用到教学中,创设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将平淡无奇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更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第四,要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发现欲,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生成,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并在探究中形成新能力,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互动和思维互动的互动网络。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就必须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巧用微课助力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
三、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巧用微课助力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
新课改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但教学内容从原来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三大板块变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大板块。新教材中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三大板块的具体章节内容是对旧教材中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内容进行的调整。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新教材中每一框题的讲解均为一课时,有些框题的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多,重点难点学生较难掌握,如果简单地用一课时来解决,会导致教师教无所得,学生学无所获。此时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巧用微课就能解决这一瓶颈问题。
巧用方案一:课前微课,激趣导入,为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做铺垫并赢得更多的时间。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某些框题内容较多,若一节课40分钟面面俱到往往会造成教师什么都讲,什么都没讲好,无法突出重难点,更无法突破重难点,甚至会走入满堂灌、一言堂的歧途。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能将一些导入性的内容或者是教材中具有延展性的非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课,通过学生课前学习微课的方式,让学生提前预热,有利于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进入课堂,有利于为突破本课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赢得时间,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充分的合作探究,深刻地理解、领悟和应用新授课中的重点难点、易混点。
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中的第一部分“传统文化面面观”的内容就可以通过课前微课“走进传统文化继承的变与不变”来交代清楚。微课的使用使知识点的呈现更为活泼生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不仅能“承上”地展示出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也为本框题的重点、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的突破埋下了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探究重点、难点赢得了时间。
又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首先笔者对本框题的知识点进行了整合,然后笔者录制微课“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GDP以及2014年财政预算支出的项目”。课前微课让学生了解了“财政的含义、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内容和关系”。笔者在此处使用微课既能紧跟时政,让学生生动地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又能为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和探究本课的重难点“影响财政的因素、财政的作用、财政政策”赢得时间,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埋下伏笔。
巧用方案二:课后微课,巩固新知,帮助不同层次学生掌握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中的重点、难点、易混点。在传统的课堂中,班级人数众多,但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对新授课中的重点、难点和易混点的理解、领悟、应用就必然出现差异。在一节新授课中,教师既要按时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要为课堂上每一位学生解惑,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如果一些理解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困惑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困惑越积越多,这种恶性循环会致使学生失去探究问题的乐趣,失去对高中政治课堂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教师将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中的重点、难点、易混点制作成微课,让课堂上没掌握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微课,这样微课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领悟、应用相关知识。这在实际教学中可操作性强,同时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群体效益。
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框题中的“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是重点,“需求弹性”“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是难点。这些重难点知识学生较难在一节课时间内准确掌握,教师可以将重难点的知识内容、曲线绘制的过程、近3年的高考真题及解析过程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以便及时查缺补漏,让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
【关键词】政治;高考;二轮;复习;方法高考备考通常有了一轮、二轮乃至三轮之说。一轮复习侧重于基础的夯实,原理的掌握,基本应试技巧运用。二轮复习则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之上,对一轮复习进行总结与深化,侧重将分类分块进行系统梳理,原理与知识结合性迁移,应试技巧的强化训练。教师如果能科学地对高考备考进程进行一个科学的界定,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可能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在此,我将自已在高考备考二轮中的一些探索性思考提出与同行商榷。
一、基础知识总合须系统
高考注重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在高考第二轮复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去将第一轮复习中已储备的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图表化。
(1)采用知识专题作为二轮复习的知识总结整理依据,知识专题通常按教材模块的单元构建。如必修教材有四大模块,每个模块四个单元,就可构建16个专题。分别为:《经济生活》的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生活》的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代国际社会;《文化生活》的文化与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与哲学》的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采用知识专题作为二轮复习知识总结整理依据,如果没有正确区分一、二轮复习的侧重点,就不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认为是一轮复习的简单机械的重复或仅是查漏补缺、知识巩固。教师要注意寻找贯穿知识的主线,如《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专题的主线为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对单元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可采用学生自主梳理单元知识,师生共同构建单元知识结构图、针对性训练的方式开展专题复习,如《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的单元知识结构图示:
(2)采用考点专题作为二轮复习知识总结整理依据。当年考纲列出的考点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考点专题复习不能太多,应该合理设置高频考点和新增与变化的考点的专题复习。如《经济生活》中的国家宏观调控、《政治生活》中政府和政党、《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的作用、《哲学与生活》中的唯物论、矛盾观、价值观等是常考点,要重点给学生讲,不能因为曾经考过而轻视对其复习。
教师要列出考点清单,回顾并研究近几年高考对考点的考查情况和命题特点,研究考点。重视不变点,把握变化点,吃透新增点从而确定考点知识专题的复习内容。在复习中,教师要把考点知识尽可能多地分别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总结提升。把考点主干知识用框架结构的方法呈现出来,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把考点深化、细化,形成对考点知识的强化理解和记忆;依据考纲中的考试范围和内容及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精选练习题,让学生随堂检测以巩固对考点的理解。
二、组题训练须注意原理与实际知识结合迁移
原理与实际知识结合的这种题型,在高考命题中是普遍性的,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强化原理与实际知识结合性迁移是必须的。如2013年广东高考政治试题以党的十报告、的重要讲话、拉动文化消费等国内外本年度时政热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件为素材进行考查,其中28、33题直接以党的十这类时政热点材料进行设问。从题目中不难发现,原理与实际知识的结合往往是与社会热点问题挂钩。因此在原理与实际知识结合性迁移中,实际知识的内涵不仅仅停留在教材,而应更多关注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
教师可以按照考试大纲所要求考查时间范围,对国内外时事进行的筛选,寻找发生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找到最“热”,以国内为重;中央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点,即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新提法新思路;发生在我们周边似乎是小事,却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形成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最新动态。教师围绕热点主线设置背景材料,选择不同的原理从多角度、多层次切入,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如党的十召开是2013年国内的时政大事,教师首先要搜集相关材料,围绕关键信息(中国梦、美丽中国、廉政建设等)进行精选,设置背景材料,以问题化的形式,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维点拨和命题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实现原理与实际知识结合性迁移,推动学生实现知识至能力的提升。
三、应试技巧应立足巧法牵引
高考试题突出从能力立意为主,要求学生提炼试题提供的材料(文字、图片、图表、数据等)的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整合,进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相关问题。而从历年高考改卷反馈信息看,学生审题能力、一些基本题型的解题思路方面均有所欠缺。如何在二轮复习中使学生尽快掌握及进一步提高应试技巧,是教师在二轮复习中煞费苦心的事。进行各类题型的解题训练作为二轮复习应试技巧的强化训练的重点。根据广东高考文综政治试题题型构成,进行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解题训练除强调练习的量之外,关键之点还是在于教师如何巧法牵引。
(1)选择题的“二排”断肢留主干法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因此解题训练中必须帮助学生学会审清题意,识别信息。在复习课中,要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审清题干的主题思想,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判断该题的设问的要求和考查范围。
选择题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因此解题训练中还要教会学生采用“二排法”来判断题肢。一般先排除错肢,即根据关键词等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题肢是否正确,把错肢排除;然后排除异肢,即把本身正确的题肢与题干的意思联系起来,看是否符合其要求,把与题意无内在联系的异肢排除;对于有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题肢的题目,则要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题肢。
(2)主观题的“面”“点”“料”的审题解题法
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二轮复习中,应试技巧的上要教会学生从三个层面找关键词,寻找解题的主核。
从“面”层面寻找关键词,主要引导学生从题目考核的知识范围和方向面抓准关键词,如:2013年广东文综卷36题第1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找到关键词“政治生活”明确题目考核的范围、“党” 明确设问中的行为主体、“为什么要”明确设问的方向。
从点角度,审视关键词,引导学生从题目考核的知识点寻找关键词,如: 2013年广东文综卷37题第2问“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找到关键词“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明确考核知识点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关键词“……对……的影响”呼应了考核知识点。
从“料”角度寻找关键词,分析材料包含的意思及其内在联系。如2013年广东文综卷37题第2问“材料二: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找到关键词“消费新趋势”,再在材料中寻找到“消费观念催生……新车型”等关键词,就可以使材料与观点对接起来,用材料说明观点。
采用三种方法可以训练学生“会读”“会联”,会读即学生学会审题,抓准关键词,分析材料包含层次及其内在联系,题目设问的要求,实现材料与观点全面对接。会联学生在审题中发散式的思维拓展,联系和材料要求相关的所有理论知识,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思维层次清晰,方面准确,势必在答题中能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一轮看功夫,二轮看水平,三轮看士气。”政治备考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既考验老师备考水平,也考验学生学习水平,因而在此阶段,如果教师方法得当,定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