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学科的优势

地理学科的优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学科的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学科的优势

地理学科的优势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旅游景观地理;旅游客体;课程体系 

 

问题的提出:统一旅游客体之下的多学科重复和交叉 

旅游活动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学科体系,但基本上是围绕着人们的旅游活动的管理、服务、消费而展开的,相对于人和组织而言,可以构成一个共同的载体或对象,即旅游客体。旅游专业的不同学科都要围绕旅游客体展开教学,这也是开展旅游活动和旅游研究的必然要求。于是就形成了旅游资源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美学、旅游生态学(生态旅游学)、旅游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同一旅游客体的局面。这种多学科研究同一客体对象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对旅游事物和旅游产业的认识水平,但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的重复教学现象。 

对于旅游研究而言,要求精、深、广、博,学科发育越是细密,越是有利于弄清旅游事物的本质。但对于旅游教学,尤其是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高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而言,高、精、尖、新就未必合适。高职旅游教学时间短暂,所有课程教学基本上控制在二年以内,只相当于本科教育的一半(去除公共课、实训实岗课后,课堂教学比例更低),不允许有更多的重复教学。虽然这种重复不是简单的内容重复,但在较短的时间内也同样会出现“教学疲劳”和“似曾相识”的感觉。随便对比一下旅游资源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化学等教科书目录,就可看清这些学科有着几乎完全一致的教学对象——广义上的“旅游产品”系列。 

毋庸置疑,上述学科都有着自己明确的研究范畴,比如,旅游资源学研究旅游产品对象(景区)的资源属性和特征;旅游美学研究旅游景观的审美价值和心理体验;旅游文化学研究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特征;旅游生态学(生态旅游学)研究旅游景区的生态特征和生态关系问题;旅游产品学研究旅游劳动对象和旅游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价值性、市场适应性和产品销售等问题;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地理事物的现象、特征、成因及其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有了各自的研究范畴,就可以形成各自的学科,但这并没有改变它们具有共同的研究客体物——旅游本体。是否能够将关于旅游客体的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统一到一个教学环节中呢?答案是肯定的,道理也是简单的。只要是同一事物,就可以对它进行综合性的解释和解读,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属性,只是需视其情况各有侧重点而已。 

应当看到,利用传统的旅游地理学学科教学模式承担这种对旅游客体的综合性解读,还存在诸多困难和不便。因为传统旅游地理突出的是区域差异性、地理现象和成因,对于旅游对象的审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等价值体系并不十分关心。需要有一种共同的“纽带”把它们联系起来,这个纽带就是旅游客体本身,也即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景观”。如果能将传统旅游地理的内容集约和简化为“旅游景观地理”,那么上述几个学科的内容就能较好地统一到这个教学范畴中来。 

《旅游景观地理》课程概念的提出及其特性 

《旅游景观地理》课程的概念 《旅游景观地理》既可以成为一门学科,也可以是由多学科综合而成的一门课程,其核心在于“景观”。“旅游景观地理学”即依托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特征,将对职业活动有用的旅游对象归结到广义的“景观”概念中,对旅游景观的现象、审美、成因、价值、特征和规律等内涵加以整合,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这门课程可以适应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的多样性、审美性、体验性及教育性要求,以“旅游景观”(简称“景观”)为纽带,可以很自然地将旅游资源学、旅游美学、旅游生态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地理学等学科的内容整合到统一的“旅游景观地理学”中来,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研究对象,就是“景观”,而真正能够将它们整合到一起的也只有“景观地理”这一学科,因为“景观”(包括微观和宏观)都是供旅游的,类型和范畴是广泛的,对旅游学科而言也是最为贴切的,“景观”同时具有资源性、审美性、生态性、文化性、科学性等特征。但应注意,“景观”的内涵十分丰富,不限于“观光景点”,而是包括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等各类旅游活动的旅游客体的统称,是对不同旅游消费品类型的高度概括。 

《旅游景观地理》课程的特性 将传统的“旅游地理学”改造成为以“景观”为核心的“旅游景观地理学”,其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础性。旅游景观是整个旅游活动大系统的共同载体和基础,旅游景观地理以此为研究对象,其成果和教学内容将成为许多旅游活动的基础知识,也可以进一步作为上述学科的基础,使其研究基础更加牢靠,可以吸收多学科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巩固和发展本门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因此,以“景观”为核心的旅游景观地理学,其基础性不但没有丧失,反而使其基础性、服务性的地位更加巩固和重要。 

2.包容性。诚如上述对“景观”概念范畴的扩展,“景观”不仅包括各个类型、各个尺度的旅游产品型态,而且其研究内容涵盖了各个学科的研究重点,旅游景观地理学可以将这些内容有重点地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出课程的包容性特征。这正是其他许多学科所不具备的,同时也是对“景观”概念的真正回归(许多学科都在运用“景观”这个概念,但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导致“景观”概念的泛化)。 

3.实用性。传统旅游地理难以直接应用,原因就在于教学内容的学科性太强,对教学要点和教材的选择总是顾此失彼。改为以“景观”为核心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以后,研究对象的产品性、类型性、具体性(可视性)显著增强,可以直接应用到旅游开发的实践中去。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直接引导学生进行导游词写作、讲解,对旅游线路进行组合设计包装,使旅游产品宣传能够真正找到诉求重点和景区卖点。 

以《旅游景观地理》课程为核心统一旅游客体诸学科教学的好处 

可避免研究对象教学的重复和交叉,加深对景观内涵的认识 在一定意义上,旅游客体诸学科研究的对象究其本质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景观”,或者说“景观研究”是旅游客体研究的共同内容,且都是为旅游建设服务的。如果对同一研究对象分出不同学科安排教学,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概念紊乱现象,即每一门学科都在谈“景观”,但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将其讲清楚。如果将“景观”的内容加以捆绑“打包”,则可以从不同侧面将其本质内涵讲清楚,学生对“景观”概念的认识水平就会大大提高。 

可大大节约旅游教学课时总量,促进课程教学分工简捷化 将3~4门课程合并到旅游景观地理课程中来,从表面上看将大大加重“旅游地理”的教学工作量,但经过认真筛选和整合以后的旅游景观地理课程,内容更加充实紧凑,教学模式更加明晰有序,总体上是以识图(是什么)、读图(审美,怎么样)、释图(成因)、用图(产品化)为基本环节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总体上是在轻松愉快中进行的,对于未来从事旅游职业服务活动也将更加准确、更加有底气,因为“景观”教学的内容是与野外的景观现象一致的,整个教学活动就像是对野外现场的预演,生动、形象、逼真。所以,课程教学合并后就可以一门课程的课时量(或略为增加)替代多门课程的课时量,使总体课时量大为减少,而教学效果反而会有所提高,成为促进以“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化”为导向的高职旅游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包括旅游地理在内的旅游客体诸学科的课程教学计划向来都是以专业基础课为定位设计教学的,这种教学模式重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轻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职业技能活动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这也是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的弊端所在。建立“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对专业基础课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景观地理”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将“所学”与“所用”贯穿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与职业过程相结合,导游词的撰写、讲解,旅游线路(产品)的设计与整合,都可以很有效地“边讲边做”,实现景观地理教学的“学中做”,基本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同步进行。这种教学改革虽然重点在课堂教学,但与旅游野外职业活动是息息相通、一脉相承的,同时可体现景观地理学课程的基础性和专业性,使景观地理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建设《旅游景观地理》课程体系的构想 

集中力量编撰《旅游景观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整合相关诸学科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景观地理》教材尚未出版,相似的专著即便有所出版,也难以真正为职业教育改革服务,难以符合这门综合性课程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旅游教学工作者,尤其是旅游地理、旅游美学、旅游开发教学工作者下一番工夫,将与旅游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景观地理教学内容筛选出来,建立完善的“旅游景观地理教学大纲”,并以此为基础,编著以景观综合知识为核心的《旅游景观地理》教材,这是实现旅游客体整合式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师资培训促进教材在师生中的合理应用,是旅游景观地理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 将传统的旅游地理教学模式改革为景观旅游地理教学模式,对于多数教师而言在短期内是难以适应的,人们往往习惯于既有的教学模式,而不思全新教学内容的创新开发。主要是不了解其中的目的、价值与意义,不了解这种教学模式的直观性、具体性、实用性,同时对相关旅游美学、旅游产品学等学科知识也比较陌生,这将给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对旅游客体的教学一定要尽可能做到通透连贯,尤其是旅游审美和旅游产品设计的知识和概念对旅游地理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多年以来,对景区景观资源的价值评价主要还是在旅游地理工作者中进行的,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了旅游美学和产品设计的知识和规律。至于课堂教学的流程与控制,经过简单的模拟演示培训,多数教师和学生是能够适应的,而且会发现其中的好处要远远胜过传统旅游地理教学方式。此后,景观地理的教学就可以生动形象起来,对旅游活动的指导作用会更加明显,旅游景观地理的职业服务功能将大大提高。 

搭建课程网络公共平台是促进课程科学化运行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措施 不论是教材建设,还是教学模式创新,都是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活动,都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适应和完善,新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旅游教学工作者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共同完成。为此,需要搭建《旅游景观地理》精品课程公共网络平台,在这里形成统一的教学公共资源,相关学科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点击学习、下载利用,也可以发表见解,提出建议,尤其是可在与职业活动过程的结合上多加探索,或作为典型案例加以推介和交流,同时也是对旅游业界的一大支持。现在有许多旅游产品设计质量低劣,粗制滥造,影响了公众对旅游产品品种和质量的期待和要求,景观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为改善旅游消费品的产品类型、结构、质量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加强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是本课程的优势和教学改革的重点 景观地理学教学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基础课的职能,而且可以在旅游职业活动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旅游学科体系中,能够同时发挥基础作用和专业(职业)功能的恐怕也只有像《旅游景观地理》这样的综合性、实用性课程。这门课程作为基础课的性质不会改变,也没有必要改变。但为适应职业技能导向的教学要求,必须在“工学结合”上下工夫,否则不仅会降低这门课程的作用,而且会造成教学环节上的断层,难免浪费教学资源,与高职教育改革的精神相背离。 

地理学科的优势范文第2篇

一、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导入,更好揭示动态的地理知识,形象展现学习内容

地理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等特点,而这些知识往往是学生难以想象理解的。多媒体视频具有的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动态的知识导入,可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一节学习时,我用多媒体播放模拟地球公转的Flash视频导入新课,先作过渡: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进行着绕太阳的公转,地球以怎样的姿态进行着公转呢?地球公转时地球表面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接着播放模拟地球公转的视频。在学生观看完后提问:一年中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有没有变化?太阳高度角有没有变化?一年中太阳光几次直射赤道,几次直射南北回归线,分别有什么地理意义?学生回答踊跃、准确,达到了良好的导入效果。

有了多媒体对知识的演示处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公转方向、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二分二至日的划分等知识时就变得容易多了。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时差、等高线地图及地形剖面图的制作、地形雨、洋流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把握知识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的图片导入,能静态展示抽象的教学内容

地理事物具有地域性,结合多媒体容量大的特点,运用媒体设计图片导入,较全面、直观地展示课时内容反映的地理事物,特别是呈现不同地域的地理事物差异,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例如,中国地理《优越的地理位置》,教学时为让学生认识我国东西跨度大及产生的差异,南北跨度大及产生的差异,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所在。用多媒体图片导入,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我国区域景观的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差异,为后面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运用多媒体导入,能更好实现温故引新的知识衔接

地理知识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逻辑性,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相互的影响关系。因此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在导入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既能有效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又便于处理知识的前后联系,较好进行知识的衔接。

四、运用多媒体迁移地理知识,实现利用知识运用的有效导入

地理学科虽然在中学阶段被分属于文科,但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只需死记硬背知识。地理同时具有理科的特性,需要掌握方法进行知识的运用。经纬线位置的读写,半球、纬度带、温度带的判断,人口密度,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图表的绘制与判读等,都是要做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利用多媒体处理图表的练习导入课堂教学,既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读取图表信息,提高读图的能力,又能落实课堂教学的重点,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五、运用多媒体导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具有的视频、音频效果,更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眼、耳、脑功能,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趣,使之较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结合各章节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多媒体导入新课,能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导入的课件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导入是为将要开始的学习作铺垫。

2.导入的时间不能太长,导入的目的是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导出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我曾观摩了一位教师的市级公开课《陆地与海洋的分布》,采用视频导入。首先播放的是陆地地形风光图片、海洋风光图片,紧接着播放“神十”发射升空及返回的视频,放完后老师请学生说一说观看感受。视频播放用时3分多钟,针对性不强,学生看后不知道视频要告诉他们什么信息。这样的导入没能与教学内容有效衔接起来,效果可想而知。

地理学科的优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理; 教学;有效性;发展

引言: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这种教学通常是指教师能够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对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以最适当的方法,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有效性教学能够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的共同需求。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有不断地增加教师的有效性教学,使学生在有效性教学中,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习中取得进步,通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有效性的学习[1]。在这里针对如何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一般学生只对有地理活动的课堂教学感兴趣,只有通过创设出在课堂中创设出更多的地理活动,才能让学生发展为对学习地理内容感兴趣。因此,需要充分挖掘情景教学,让学生通过更多的情景来接受更多的地理知识,这将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对于地理知识的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抽象的地理知识不断形象化,让学生通过感知教学,来具体地体验到地理课堂情境教学氛围,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2]。学习地理知识跟生活联系得越密切,越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知识的必要,因为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来源于实际生活中。比如,在学习地理知识季风这个概念时,就可以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体验,当地气候在冬夏季节风向的差异,在学习我国降水量所存在的各个地区差异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南方和北方民居的建筑在风格上都有什么不同,来寻找降水量对地区所存在的影响,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内在关系,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到所有的地理知识,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起有效学习的观念,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能够不断地以地理知识丰富自己的现实生活。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地理课堂教学学习中,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在学习地理知识中提出问题的意识,以问题的意识来开启学生的思考之门,从而在探索地理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地开拓进取,所以地理教师要能够不断地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能够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多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不断地思考问题,通过思考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地将课堂上教师传授的地理内容,转化成自己的内心的学习的能力,实现创造、发现、理解、应用的有效性地理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地理教学中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3]。要想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创设出问题情境,就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对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一种想提问题的心理,让学生将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习惯,成为自己内心的一种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课堂上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达到乐于学习、乐于提问的状态[4]。比如,可以在地理教学中,让两位同学上台表演地球自转的方向,两位将地球仪朝着不同的方向拔弄,一位自西向东,一位自东向西,显然二种地球仪的转动方向,只有一种方向正确。这样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疑问,从而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种通过实践性的地理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以疑问来引导自己主动学习,达到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般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重视对于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培养,而忽视对于学生非智力方面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只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了教学的过程,这其实是对学生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出现了残缺。只要结果不要过程的教学方式,必然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是一个需要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学习中不断地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于地理知识进行探索性地理教学,就是为了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研究,从而掌握具备的科学方法,并逐步地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形成创造能力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5]。比如,在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篇地理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想象,以地球的形状为正方、球形、半圆等。将自己当做麦哲伦进行一次环球航行,对地球的形状进行确认,确认地球的形状是球形,使学生消除自己内心的疑问。类似这样的问题,都蕴含着非智力教育因素,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不断地解决地理课堂上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创造性的精神,提高地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对于中学地理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是目前地理学科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注重有效性,才会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通过对有效性教学的探索,发现学生更多的积极思维的“闪光点”,逐步地培养成学生的在地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陈永裕. 浅谈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 2008, (05) .

[2] 侯建成.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探究[J]. 中学教学参考, 2010, (18) .

[3] 夏菁. 构建学生学习方式 促进地理有效教学[J]. 广西教育, 2010, (08) .

地理学科的优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效率 高效教学 策略

一、革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

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传统的观念认为,高中地理学科只要学生肯下功夫,多用心去背就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所以高中教师在以往的授课中都是知识格式化和复制式的教学,多数都是知识的灌输,然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死记硬别来应付考试。但是一味的记忆,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时间一长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革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而这种转变一定要遵循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整堂课是否优质高效的评价标准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是否有获得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学生间是否有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是否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掌握相关知识;是否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等。所以这样的课堂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法组织课堂教学,如设置问题情境,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取素材,吸引学生注意力。或是布置任务,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通过和同学、老师交流而获得知识等一些方法。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并且获得表达与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讨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传授给学生解决问提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更好的理解与运用课堂所学。

二、走出课堂,注重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应该让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知识,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 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不但上课时要结合实际经常教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到野外观察更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比如学习“陆地地形”时,笔者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透析现有学情,巧用知识迁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多,对知识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人们的经历不再是以往简简单单的,而是通过广泛的途径猎取了大量的生活常识及科学知识。对于高中生也是如此,他们获取的这些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自旧知识加以联系,强化学习目标,加深对新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如何综合治理长江水患的问题时,教师引入了近年来学生所接触到的有关长江的相关实事如:三峡工程,1998年洪水实况转播,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又如在讲中国的疆域时,由于很多学生都知道中国属于东方国家,而且还被誉为是“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教师就可以从这点开始入手一步步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出相关知识,即: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并且我国领土范围位居世界第三,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

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创设与教学相呼应的具体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充分的体验所学知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时刻处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从而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兴趣。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最终独立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进行了以下尝试:

1.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教学情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

2.实验操作,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情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动作操练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如在“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教学时,可请学生上讲台进行实验操作,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那么,褶皱、断层这些抽象的知识就容易理解了。

3.案例引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学校附近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为案例来学习城市的发展;以长江为例来学习河流的流域治理等等。

总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还需要学生密切配合教师,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此外,灵活多样的练习反馈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为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课堂上获得最大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使得地理课堂效率得到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地理学科的优势范文第5篇

一、优化高中地理教育观念

地理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实际生活,选取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应教会学生相关的学习方法,这有利于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着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思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科学的教材观、教学观以及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地把握教材,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主攻方向,就高中地理学科而言,它的目标是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地理观等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是地理学科的出发点以及归宿感。地理教师一定要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素质教育的有关要求,不断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校制订的科学、规范的教学目标,将知识不断地细化,还要落实完成教学目标的策略,使教学目标更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

三、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