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发展路径

乡村发展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发展路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发展路径

乡村发展路径范文第1篇

现阶段,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始终呈现出平稳的发展态势,其在近些年中发展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农业经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掌握在农户手中的生产资料越来越多,有的农户也逐渐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也由过去传统的耕种者转变为经营者,同时也相应地具备了经营权和独立财产权。就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而言,所有的产品及生产资料均是由集体拥有和控制,生产活动及经营计划也基本都是由集体来决定,国控越来越弱。与此同时农村好出现了大量的私企以及三资企业,为实现独立的经济利益,他们对经营者的要求相对较高。

1.2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向复合化转变

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的改革过程中,以往农村的自给经济也逐步向着商品经济转变,原本单一的经济形式也开始向多种经济形式转变,单一的经济结构也慢慢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从而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新局面。

1.3农村经济关系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以往传统计划经济的指令性特征开始慢慢消失,农村中的生产经营活动正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成为经营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各种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逐渐走向市场化。

1.4农村农业经济继续保持增长

随着支农扶农政策的出台,全国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农民农业税也随之大幅度下降,农业特产税的取消使农民真正体会到了政策带来的好处,实现了政策性增产增收。

2加快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2.1解放思想,走科技兴农的道路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应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应对问题。可以通过实施开放搞活、科技兴农、结构拉动、占领市场、创造品牌等作为新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同时还应以开放的眼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外资,打造农业品牌,抢占国内外市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此外,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农民单独经营户在市场中显得过于弱小,为了使其能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生存的能力,必须不断提高农民自身的市场适应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以此来增强其生产积极性。可利用开办专业村等方式,提高当前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2狠抓特色农业,培育优势产业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气候多样。全国各地都盛产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优质农产品,可以说这就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特色和重要优势。现如今,交通条件越来越便利,信息也更加通常,如果农业产业不能拥有自己的特色,不但会使生产效率降低,而且产品也很难找到市场。以我国吉林省为例,其具有十分优越的产业优势和自然资源。东部山区以长白山资源为依托,抓住国家建立中药材基地的契机,将中药产业做大做强,并进一步实现了特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打造出了长白山品牌。中部地区则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依托,尤其是水稻、玉米、大豆等资源优势,并将畜牧业以及农畜产品加工等作为主导产业。西部地区则主要利用经济作物的优势,将杂粮杂豆、淡水养殖、优质牧草等不断发展为外向型农业的主导产业。其它各省可充分借鉴吉林省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以此来推动本省的农村农业经济发展。

2.3积极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以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应以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进一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要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以工业化的思维模式劳动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一批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型企业已经势在必行。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有特色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大规模实质上就是以规模求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自身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如粮食深加工企业、特色产品深加工企业等;高起点就是要以国内和国外的先进水平看齐,通过高新技术建设一流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将产业链不断拉长,技术含量越高附加值也就相对越高;有特色就是各省应从自身特色资源出发,不断满足市场中营养多样、安全方便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用特色品牌抢占市场先机;外向型只是应将眼光定准国外市场,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将我国知名的农业品牌打入国际市场,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乡村发展路径范文第2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压力增加,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越来越喜欢到乡村去旅游放松,通过走近乡村、回归自然来舒缓压力,这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湖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三湘四水人杰地灵,风景秀丽,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历史独特,自然风光优美,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整体发展质量不佳,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湖南乡村旅游市场的特点

(一)湖南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

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湖南乡村旅游已经颇具规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以娱乐休闲为主的休闲型,如城市周边的“度假村”、“农家乐”;以乡村山野水体等自然环境疗养健身为主的养生运动型,如宁乡灰汤温泉、长沙县开慧国际露营基地等;以摘垂钓或特色餐饮为主的采摘品尝型,如石门橘海采摘游、“小水果之乡”――长沙县白沙镇的采摘节等;以当地特色风光或村落名胜的旅游观光为主的观光型,如新宁~山、洪江古城等;以教育机构或家长安排的素质拓展、写生、考察、实习为主的学习认识型,如夏令营及一些拓展训练基地;还有以上几种类型兼而有之的综合型。

(二)湖南乡村旅游的分布及特点

湖南乡村旅游资源根据地域分布和资源特点主要分为四大片区:湘南区、湘北区、湘西区、湘东区。湘南区是指郴州、永州、邵阳以及娄底地区,这里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是交通优势不够明显导致在旅游客源市场发育上和产品规划开发上都较为落后;湘北区是指岳阳、常德和益阳地区,这些地区的农业资源和渔业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景区间距较远,线路拉得较长。湘西区是指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和怀化地区,这里的特点是集中了湖南最多的少数民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湘东区则是农家乐发展比较兴盛。

(三)湖南乡村旅游的市场状况

通过分析近年的旅游调查数据得知:中青年、高学历人群是乡村旅游的主力军,游客的故地重游率超出50%,休闲娱乐型的乡村旅游最受游客欢迎。很多人出于减压和呼吸新鲜空气的出游团聚成为新时尚,并且以自驾游为主。有统计数据表明,有超过三之一的游客认为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超过二成左右的游客认为旅游项目没有特色、管理不到位占、服务质量差。

二、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湖南乡村旅游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效益,但整体质量欠佳,严重地阻碍了湖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压力大

乡村旅游地点由于大多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偏远地区,现代观念的输入相对滞后,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一些地区在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前瞻性保护不力,加之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游客在旅游地随意吐痰、随手乱扔的形象普遍存在,“某某到此一游”的涂鸦行为时有发生。游客增多,乡村垃圾、汽车尾气及生活污水的伴生增加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尤其是个别景区甚至出现被过度开发和损毁的现象,急剧增加生态环境压力。

(二)经营管理不完善

经营管理问题没有理顺,也是降低乡村旅游质量的重要成因。

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不够配套。

乡村旅游地大多地处远郊,各级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有限,旅游基础设施满足不了游客的有效需求,加之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很多就是本地村民,旅游服务人员缺少专业培训,缺乏职业素质,服务结果难以做到让游客满意。

2、乡村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乡村居民对市场信息不了解,品牌意识淡薄,经营效果不突出,没有战略眼光,缺乏创新,导致全省旅游项目大同小异,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3、体制。

乡村旅游产业涉及到的农、林、渔、国土、环保等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协调机制,乡村旅游需要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促进行业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

湖南乡村旅游资源的自身资源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建设投入的影响,各地发展思路和发展现状很不平衡。目前湖南乡村旅游产业在地域表现还是过于习惯于以中心城市辐射周边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惯性思维的决策和实施直接导致湘西、湘南的偏僻地区,乡村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受重视和支持程度以及游客心理认可度都较低,多种劣势因素聚集以致短时期内难以得到较好发展。这种地域性结构出现的不平衡发展,使得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出现了“城市味”越来越浓,“乡村味”反倒越来越淡的奇怪现象。

三、提高湖南乡村旅游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建设,保护生态

1、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交通路网、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景区的公共服务的的质量,注重卫生设施的建设完善。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打造与当地情境相协调的住宿、娱乐、购物场所,为旅游者提供多种需求选择,让游客住好、玩好,有再次游玩的欲望。

2、保护生态环境。

开发乡村旅游,要坚持低碳、环保、绿色,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同时要加强原居民对本土文化的保护意识,挖掘与创新相结合,树立起风土人情、农家景观保护的新模式,让游客看得见景色,忆得起传统,记得住乡愁。

(二)政府主导,群众参与

1、转变职能。

有旅游资源的当地政府要把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切实转管理为协调、服务,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务和和监督机制。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不能遇到问题踢皮球,看见有好处抢龙珠。

2、科学规划。

政府职能部门要立足当地实际做好整体规划,把乡村旅游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安排,要做到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突出主题,避免恶性竞争。

3、严格管理。

政府要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制定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审查力度,规范性行业管理。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引导接待设施的适度集中与规模化经营。

4、加强扶持。

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培育乡村旅游开发主体。政府可以通过小额贷款、减免税费、开展培训等,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全过程来,确保乡村旅游发展的利益最大程度惠及当居民。

(三)适度开发,打造特色

1、适度合理开发。

切忌杀鸡取卵,要对旅游地的区位环境、历史人文、资源特色、社会经济等进行认真科学的调查和评估,前瞻性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则上展现当地的特色,控制人工化、城市化,构建一种符合自然的农业景观,保证乡村旅游的特点纯正。

2、开发系列产品。

打造地道的农家品牌,将乡村的自然资源、农耕体验与运动、文娱节目有机结合,提高趣味性,加强吸引力,延长游客游玩时间以产生持续经济效益。

3、打造特色精品。

乡村发展路径范文第3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咸阳市

Abstract: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to solve the "three agriculture" problem, break through urban and rural and two yuan structure, achieves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off society is a major strategic decision made by. Our country region is vast,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developed areas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area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more difficult. Owe develop area based o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alysis of restricting urban development adverse conditions, pioneering walked out of a practical balancing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s the key to success. The article with western underdeveloped area in Xianyang city as the example, elaborate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ss developed areas in Xianyang City, urban and r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in view of the Xianyang City Economic and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given the Xianyang city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in order to other similar areas urban and rural job provides experience.

Key words: undeveloped areas; rural; development; Xianyang City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引言

城乡关系是广泛存在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与互动关系,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政治关系、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等诸多因素在城市和乡村两者关系的集中反映[[[] 蔡云辉.城乡关系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第111-112 页。]]。城乡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影响国家改革、稳定的大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改善的同时,城乡关系问题也日益突出。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在社会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为破解“三农”难题,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汪光焘)。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数量巨大、发展严重不均衡的国度而言,城乡统筹没有普适性模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区位条件,历史条件,经济基础,自我经济发展能力等方面都大相径庭,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困难更多,城乡统筹工作需要立足发展地区特点选择不同的实现路径。

2、 欠发达地区的内涵及特征

欠发达地区既有“地理空间范围”的相对概念,又是一个基于历史纵向比较的、动态变化发展的范畴。广义的欠发达地区包括全球范围内相对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如通常所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狭义的欠发达地区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相对不发达的经济区域[[[ ]林勇,张宗益,杨先斌.欠发达地区类型界定及其指标体系应用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第30卷12期.]]。本文所指的“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指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整体状况的动态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和特定条件下,欠发达地区能够实现质的飞跃性转变。我国欠发达地区的致因呈现多样性,但均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城镇化水平低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是城乡共同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农村人不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也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转移的过程[[[] 周毅飞,商树松.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再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l卷第3期]]。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削弱了产业结构演进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吸纳能力,导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无处转移,使农村经济发展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城乡差距不断扩大[[[]黄明哲,赖路成.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41卷第5期]]。

(2)城乡空间经济发展程度不均,产业结构单一

欠发达地区有些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有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城乡空间经济发展程度不均将在整体上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发展很不充分,工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产品质量较差,综合产出效益低[[[]许鲜苗.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路径研究——以重庆市“两翼”地区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经济以内向型为主,对当地农产品的依赖程度过大。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配套设施不完善

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有数据表明,西部省份基尼系数已达到0.47,最富有的10%家庭拥有全部收入的33%,而最贫穷的10%家庭只拥有全部收入的1%。如果欠发达的城乡收入差距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农村因为空间分散、规模小等因素制约,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协调,缺乏具有重要影响的公共服务设施。

乡村发展路径范文第4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及对环境和传统文化意识的增强,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我国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达12×108人次,占全部游客数量的30%。另一方面,受特殊政策引导和支持,我国乡村旅游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2014年乡村旅游收入3.2×1011元,带动了0.33×108农民致富。

目前距城市20~100km之内的空间范围是乡村旅游的频繁发生地带。通渭县地处34°55′~35°29′N,104°47′~105°38′E,总面积2 908.5km2,位于兰州至天水交通线的中心地带,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部分,区位优势明显。区内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民俗独特,具有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优势条件。特别是在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正在实施的西部旅游整体规划,每年将向西部投资0.6×109元扶持西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也逐渐向西部转移,这为通渭县乡村旅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通渭县发展乡村旅游业的SWOT分析

(一)通渭县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优势(S)

1.独具优势的自然资源。通渭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通渭温泉素有“陇上神泉”之称,属国内少见的复合型富质高热矿泉。省级森林公园鹿鹿山景色宜人,华家岭生态林带植被覆盖率高,马营、牛营大山峻险奇特,及近年来人工开发的南屏山、笔架山、宋堡北山、中林仙山等面山绿化工程,均成为通渭县旅游、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2.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资源。通渭自公元前114年置县,已有2 100余年的历史。据统计,全县共有古文化遗迹5处,大小古堡1 000余处,古建筑30余处,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革命历史遗址25处。其中,历史文化名人辈出,有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近代有赵荣、牛树梅、李南晖、王瓒等文化名人,当代有大陆首位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和中科院院士姚檀栋、尚永丰。境内重要的历史、革命遗存有战国秦长城遗址、“榜罗会议”革命遗址、华家岭阻击战战役遗址。

3.独具风格的民俗文化资源。通渭县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当前主要有以剪纸、春叶、遮面、年画、烙画等为主的民间美术;以通渭小曲、皮影戏、器乐曲、庙会戏等为主的民间音乐戏剧;以工艺草编、木雕、砖雕、石刻、仿古建筑等为主的民间工艺;以项圈、头帕、肚兜、麻鞋、鞋垫等为主的民间服饰;以“九魁”“十全”“十三花”筵席和荞圈、熟面、木炭锅子及小杂粮系列为主的饮食文化;以县城南屏山、清凉山、中林山、襄南法海寺和寺子兴泉寺等为代表的宗教寺庙文化。这些共同构成通渭县独具特色的民间民俗人文风情。

(二)通渭县发展乡村业旅游的劣势(W)

1.旅游开发缺乏管理和规划。乡村旅游对服务设施、环境及精神体验更加重视。但当前景点大部分是在原有资源基础上自发形成的,旅游项目设计中缺乏科学规划,各旅游项目关联性不强。此外,管理及工作人员主要是以当地居民为主,对乡村旅游认识不足,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意识。

2.旅游资源开发滞后。目前,通渭县乡村旅游处于开发初期,现有项目呈散点状分布。基础设施未配套,可进入性差。如全国百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的榜罗镇,目前仅有两条县级公路(X082、X100),镇区一批私人开设的小旅馆,住宿、饮食、卫生标准均达不到要求。此外,旅游业投入不足,缺乏宣传,景点的品位和知名度不高,如对的《七律・》耳熟能详,但很少有游客知道其创作于通渭。

3.旅游产业不完善。通渭县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目前主要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为自然观光旅游,如鹿山森林公园、华家岭黄土风情和牛谷河风情线旅游,而其他如民俗风情旅游、参与性农事劳作旅游、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农业旅游等模式缺乏,旅游吸引力大打折扣。此外,旅游产品单一,仅局限于田园风光型旅游产品。

(三)通渭县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机遇(O)

1.相关政策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相关政策,如《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号)》就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的出台,号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这均为通渭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外部政策环境的机遇。

2.政府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通渭县大力打造“文旅名县”,2014年,文化产业投资2×108亿元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0.5×108元。2015年,紧盯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1313”工程建设,已建成温泉城、南特温泉旅游文化理疗中心,在建通渭书画产业园,中国西部书画艺术学校等项目。同时积极筹办第五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和“中国・通渭国际书画艺术节”,力争榜罗镇、义岗镇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通渭脊兽制作”和“通渭刘氏皮影戏”积极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积极开发剪纸、草编、麦秆画、雕刻等民间工艺品,以此大力推进通渭县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图1 通渭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图

3.游客休闲度假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全年享受的节假日已有114天,因此有学者提出我国进入“小康+健康”旅游时代,但因单个节假日较短,短途的乡村旅游将成为日常出游的首选。而通渭自然风光、温泉、书画、民俗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不失为城市郊区旅游的好选择。

(四)通渭县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挑战(T)

1.乡村旅游项目同质化现象突出。通渭县自然景观存在山多而不奇,峰有而不险,沟深而不秀,谷多而无水的缺陷。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着周边县区同质化开发的威胁,分散了部分游客资源,因此要从开发特色资源入手,进行差异化开发。如重点打造通渭红色科普教育游、书画采风游、特色民俗游等旅游项目。

2.景区生态破坏较为严重。通渭县景区人为环境破坏严重,乱樵、乱采、乱开荒屡禁不止。景区周围出现大量违规建筑,破坏景区与周边环境和谐,严重威胁通渭县乡村旅游的深入开发建设。著名的通渭八景现在唯“温泉冬涨”“中林春晓”“玉狼屏迹”及“锦鸡循界”等景观遗迹犹存,而“华川芳草”“桃岭红霞”“悠江夜月”和“白塔晨烟”四处景观因人为环境破坏严重已无景观踪迹。

3.旅游质量及服务水平较低。目前游客对旅游体验质量要求逐年提升,体现在旅游交通、设施、服务、旅游项目开发、生态环境质量等各个部分。这种变化不仅要求通渭县提升旅游交通、设施等硬件服务的质量,同时也需要提升旅游服务、旅游项目开发等软件服务的品质。

二、通渭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通渭县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乡村旅游业对推动地方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有极大的作用。通过对通渭县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结合差异化开发思想,提出通渭县适宜优先开发书画采风游、现代商务休闲度假游、爱国教育基地游和特色民俗风情游等发展模式。

(一)以“全国书画艺术之乡”为契机发展书画采风游模式

通渭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1993年被文化部评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2005年被评为“全国书画产业先进县”。年总交易额0.11×108元,县内收藏书画作品1.5×106件,已成为全省最大的书画作品集散地。依托“全国书画艺术之乡”可开发书画采风游路线:以文化广场为中心通渭县文化馆南滨河风情线秦嘉徐淑公园通渭县书廊画廊街通渭县书画城通渭县书画村大约10km。

(二)依托“陇上神泉”发展现代商务休闲度假模式

通渭温泉日泛水量6 000t以上,地表水温51℃~54℃。目前温泉旅游日接待能力达500人次,2008启动建设总投资1.5×108元的温泉城建设项目,包括中心景观区、温泉洗浴娱乐区、商务会展区、温泉养身区、酒店度假区、健身拓展区和游泳场馆区七大功能区。依托这一优势可开发现代商务休闲度假路线:(1)以南滨河风情线为主南屏山清凉寺秦嘉徐淑公园陇中文化研究所(马营小曲及特色通渭戏曲观赏)温泉度假村大约10km;(2)以通渭县文化馆为中心笔架山书廊画廊文化街中林仙山锦屏水库鹿鹿山温泉度假村大约25km。

(三)以红色榜罗镇为平台发展教育科研基地模式

文化是特色之基,缺失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的。榜罗镇拥有战国秦长城遗址、东汉夫妻诗人秦嘉、徐淑的故里,榜罗会议”革命遗址,此外镇区保留有34座古院落,各类古建筑149座。全镇共有宋元以来木质牌匾218幅,古字画1 080幅,古玩3 248件,古家具10 280件。据此可开发如下旅游线路:(1)以纪念馆为中心,向南经涧滩坝战国秦长城农家乐,行程约10km;(2)以纪念馆为中心,向东经常榜路至桃岭红霞景点毛店灵寺峡水坝白塔成烟景点农家乐休闲餐饮,行程约15km;(3)以纪念馆为中心向北经圆嘴山公园北河坝瞻仰古墓通渭县文庙街小学诗碑南园体育场联欢旧址南屏山烈士纪念园温泉度假村,行程约35km。

(四)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基础发展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通渭县拥有丰富的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戏剧、民间工艺、民间服饰、农耕文化、宗教寺庙文化和饮食文化。可重点开展具有高参与度的标志性旅游活动,如建设通渭民俗体验村,品味当地农家美食,参与农事活动;合理安置传统风俗手工艺人,开发通渭独有乡村民俗型旅游产品,如通渭木雕、砖雕、年画、民间服饰等,充分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统一。通渭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可参见图1。

乡村发展路径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利益公平理念,精益化

1 绪论

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而伴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日益完善和旅游者心理的逐渐成熟,更多的群体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当这种需求逐步增长时,乡村旅游备受瞩目,国家也予以关注此方面,例如,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为“中国乡村游”。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国内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乡村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而发展较晚的乡村旅游还不是十分成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乡村旅游开发普遍存在投资与经营规模小、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散、项目低水平重复设置、市场竞争秩序乱的局面,乡村旅游的活动项目形式单一,主体方式是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的开发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乡村接待设施城市化倾向,利益分配不均等。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就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国外对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主要集中于对乡村旅游经济、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及对乡村旅游中社区利益主体的研究,如Gossling等(2002)对瑞典的研究则表明乡村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虽然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比较晚,但已经将目光倾注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具体地区的应用、基本问题和跨学科问题等领域中,如黄蔚艳在《乡村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中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概述可以看出,国外研究比较成熟和完善,而国内的研究相对落后,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一些基本问题和具体区域的研究,缺乏对乡村旅游深层次的研究,尤其对于一些利益主体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精益理论等相关理论对欠缺方面进行了研究。

2 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追求经济的高消耗、高成本、高增长问题,文化的商品化、同质化等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利益分配的不公,存在着对弱势群体等问题,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

针对我国乡村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的理念,探索符合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路径已经十分必要了。

2.1 乡村旅游发展的精益化

精益化思想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融合表现在产品和推广方面。精益化的乡村旅游产品要求以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打造高品质、个性化、内涵化的产品。在设计产品时应该将乡土化因素很好地融入其中,使旅游产品饱含乡土文化的内涵,成为动态、有特色的产品。

精益化思想还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在项目建设、资源利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实现精准化、细分化,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和环境成本,提高利用效率,确保利益分配主体能够得到应有的利益,促进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

在乡村旅游的营销推广中实现精益化体现在营销恰好使其产品的价值呈现出来,首先要对该地进行精准定位,针对自身的业务和独有的特点,确定鲜明的形象。例如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以“红”为媒介发展乡村旅游,使得一个革命圣地的形象烙刻在旅游者的脑海中,从而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2.2 社区增权与政府指导

只有进行社区增权才能真正凸显社区在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增权是目的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社区的参与应该是全员性、全过程中的。如在规划当地乡村旅游时,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在利益分配时考虑其占有的份额,这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模式,在实际中操作时会受到很大阻碍,这就需要一些前提做铺垫,如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增强保护当地旅游资源的意识。

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政府的指导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不可或缺。政府应对区域做统一规划,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把其服务功能体现在支持和主导乡村旅游开发上,如利用目前农村建设资金投入,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

2.3 重视弱势群体利益

《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中指出“旅游是人人享有的权利”,在此特别强调弱势群体中的旅游者,而这类群体的旅游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

而乡村旅游因为乡村经济水平较低的现状,不能很好地提供高质量的配套设施,所以在开发乡村旅游时,要考虑到这类特殊群体的需要,在进行规划时要根据这类群体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配套设施,如适合儿童的娱乐项目,满足残疾人需求的卫生间等。弱势群体出行时,心里最大的恐惧来自不安全感,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规范当地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市场秩序也是重要的一环。

3 结论

面对如今国家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国民休闲汇的开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人们旅游消费的日益成熟,旅游者追求高品质、优质服务的旅游产品的要求日渐强烈,而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方式,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发展路径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道路。

本文认为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发展路径成为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预见,基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益公平理念的发展路径的导入和落实将是一次长途跋涉的旅程,需要长期不断地探索前进。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一点启发。

参考文献

[1] 丁培卫.近30年中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1,32(7)

[2] 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