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第1篇

一、创设情景,灵活导入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入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击好这第一槌。如果它能一下子敲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那么,这节课上起来便轻松多了。语文教师应该在开课之初,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调动学生的情绪,顺势进入课文,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比如采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营造一定的氛围,给学生以强烈的直观感受,为学生感悟文本作好铺垫。如在上《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课前放一段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音像。学生定会被那激越的鼓点、强健的舞姿所震撼,定会感受到安塞腰鼓铿锵磅礴的气势,甚至会感受到其中的生命律动。在这种情境下,顺势诵读课文,学生定会被优美的华章所吸引、震撼,以至陶醉。这比教师空洞地说一大堆哪怕是激情洋溢的导语效果要好得多。但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宜拖沓繁冗。而有些老师往往乐此不疲,大量占用课堂时间创设情境。如有位老师上《登上地球之巅》一课,铃响后,师生共同欣赏《珠穆朗玛》的MTV,再出示图片、谈话,前后共用去11分钟。这多少有些浪费时间之嫌。

二、诵读感知,捕捉美感

诵读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走进文本读文章的过程是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流程进行的。因此这个环节侧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果文章比较长,则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取信息要点的能力。如让学生复述课文,梳理文章思路。或以“读――,我了解――”、“读――,我感受到了――”的句型联系文本说话。如果是较短的文章,尤其是美文,那一定要注重美读。首先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力求读得字正腔圆。其次是通过把握语速、停顿、重音、语气等读出感情。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读,但最好要有老师的朗读点拨和指导。如让学生选读最喜欢的语段,谈点感受。然后其他同学点评,试读;教师点拨,范读。尽量让课堂上书声朗朗,让学生读得声情并茂。以使学生通过美读感受到汉语言节奏的铿锵、音韵的和谐。而这也是增强学生语感,提高诵读能力的最好时机。

三、合作探究,把握内涵

如果说上一环节侧重在感知文章的美感,那么这个环节侧重在认知美、创造美;如果说上一环节侧重在整体感知,那么这个环节侧重在局部探究。该环节往往也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探究的方法可以以“――美(好),美(好)在――”的句式为抓手,让学生赏析一个句子,美读一个句子,仿写一个句子,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等。然后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藉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自然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具体文章具体设计。如在上《登上地球之巅》一课时,在该环节我设计了访谈的教学形式(本文是新闻报道),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互相模仿记者采访登山队员刘连满和本文作者郭超人。然后教师设置情境,先访谈刘连满,侧重从文章重点内容方面揣摩品析。再访谈郭超人,侧重从文章的写法和语言方面探究领悟。最后采访观众,侧重从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感悟。这样设计,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四、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法指导学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 H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教学时教与学的辩证统一。长期以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对语文教法研究较多,而对语文学法研究注意较少,相应地对学生语文学法的指导与训练也就落实不够。这与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和深化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不相适应,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加强语文学法研究的必要性

1.是素质教育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

当今社会是科学技术和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这就对中职语文教学在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文,更重要的是要“会学”语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具备继续发展的潜能。中职语文教学只有让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2.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现代语文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过程的教学: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完善语文认知结构的过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是充当接受新知识的容器,而要靠他们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所以有人说;语文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自己学会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对学生渗透学法前,必须先加强中职语文的学法研究,应该说这种研究正是抓住了中职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

3.是全面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资粮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看,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抓好语文学法研究是一个重要途径。事实上,中职生语文学习的障碍也往往表现在学法上。比如,从初三到入学一年级中职生语文成绩分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与新的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在日常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常规的要求与指导,对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学法指导,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语文学习方法是一门科学,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是使学生走向成功的桥梁。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加强中职语文学法的研究。

中职语文学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职语文学法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它既涉及中职生生理、心理特征语文学法的关系,又涉及语文学习基本技能与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涉及语文学科特点对学法的特殊要求。另外,各类学生学法特征及思维障碍对学法的影响,问题的解决对学法的新要求等也是中职语文学法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1.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学法指导的基础,也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此项工作可以根据中职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的途径。比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怎样做作业,怎样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对学生加以具体指导,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是学生终身受益,此项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并在“严”字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做到落实。

另外,还应针对语文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法指导,如逻辑知识的入门教学,各类基础知识的学法研究等均属这个范畴。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语文的思维方法

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的语文活动,只有经过学生动手、动脑等亲身的感受 ,才能使其透彻掌握语文知识、最终形成语文能力。学习语文要会读、会听、会想、会说、会写,其中的关键是个“想”字。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核心。因此,教会学生语文思维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文观念,是中职语文教学成功的标志。

学会语文思维方法和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语文思维活动。所以,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要研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是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参与。因此,在思维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核心。

3.培养语文应用意识,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运用所学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听、说、读、写”中的”说”、“写”即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较好形式,通过“说”、“写”能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 “说”、“写” 方法和思维规律的指导也是中职语文学法指导研究的一部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这是研究语文、应用语文的根本之路。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实践、探索,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学会发展自己的知识,这无疑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

4.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语文学习的动力。在终止与文学法研究中注意挖掘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法指导中的作用,主义研究各类学生的语文学法特征和语文学习障碍,才能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总的来说,对中职语文学法的研究,需要开展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摸索存在的问题和语文学法的规律;需要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语文学法研究的科学性;需要制定语文学法研究的计划和步骤,加强研究的系统性,是中职语文学法研究更好地适应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中职语文学法研究应注意几个结合

教法研究与学法研究相结合

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落实学法指导的主渠道,只有把语文教法与学法结合起来研究,把语文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目标,才能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学习的常规要求与学法指导相结合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从语文学习常规培养开始,它是整个语文学法指导的基础。对于教学的主要环节如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制定明确的学习常规,严格的检查落实非常必要。

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第3篇

语文导读运用策略在中专院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导读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缺陷,还可以将培养中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目标,致力于提升中专语文教学水平和效率中。同时,对导读教学的优势进行汲取,对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弊端实施改革。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导读模式,在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的同时,设计出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符合语文教学目标和理念的活动步骤和程序。下面,笔者就探讨新时期语文导读教学模式。

一、新时期语文导读教学模式的要点

(一)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运用导读教学模式,必须要注重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导读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民主,课堂教学想要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必须要将以教师为准的误导摒弃,注重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同样是实施导读教学模式重要的原则。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主体思想和主导思想,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遵循形成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进而对操作要领进行掌握,避免语文教师在运用导读模式的过程中模式化和模仿化。

(二)注重训练学生思维

对学生开展思维训练已经成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导读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通过语文教师设计精妙的问题来对学生思维进行锻炼。教授学生课文的时候,必须要先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感知,教师要尽量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注重对学生阅读课文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使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和效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主人公添加定语,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明确主人公的特征,进而明确作者写作的意图和中心主旨,对人物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使学生可以形成思维过程。此外,对学生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教师还可以对课堂进行调查,了解到学生为主人公所添加的定语,便可以掌握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

二、运用语文导读教学模式的流程

(一)开展自读

开展自读包括三种方法:教师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要领,学生开展自读活动,这种情况属于先教后读的情况;学生先开展自读,而后,在语文教师的不断引领下,加深对于文章和中心主旨的理解,进而对阅读方法进行领悟和掌握,这种情况属于先读后教;在语文教师对学生实施指导的同时,学生开展自读,这种情况属于边读边教的情况,自读必须要有计划和有目的。

比如,在欣赏老舍《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要在学生自读之前,引导学生思考。教师:今天我们阅读老舍先生的作品《我的母亲》,(板书课题),每个人都有母亲,而老舍先生所塑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而后形容老舍先生的母亲。学生:(自读文章,找寻老舍先生描写母亲的语句)。教师:很多名人都歌颂过母亲,歌颂过母爱,高尔基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于母亲”,雨果说过“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谁在里面怎能不甜”,下面,哪位同学描述一下老舍眼中母亲。学生:老舍先生眼中的母亲十分感人,他的母亲做事仔细、认真、勤劳、诚实、乐于助人、热情好客、不怕吃亏,为人处世有度,软中有硬,坚强并且善良,对于子女有着深厚而内敛的感情。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自读,进而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二)实施教读

教读是指学生在语文教师的辅导和指导之下,开展阅读训练。教读可以和自读同步实施,教读的目的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开展自读。在教读环节里,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语文阅读技巧和方法,教读环节又具体分为:复述整理环节、质疑深思环节、定向问答环节、辨体析题环节以及认读感知环节这五个基本环节。其中,辨体析题环节和认读感知环节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其目的和内容基本一致。通过辨体析题环节和认读感知环节,能够使学生初步理解文章,为继续深入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定向问答环节主要结合文章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来定向设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初步研读的过程,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涉及到文章中心主旨、作者写作意图、写作形式等,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学生便可以对课文进行深入、完整的理解和认识。质疑深思环节是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以后的环节,通过解决根本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在使学生了解课文主旨的同时,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复述整理环节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语言来整理和概括文章,进而深化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识,在复述整理环节中,学生可以补漏查缺,对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和要点进行弥补。

(三)安排练习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练习是重要的环节,在运用语文导读教学模式的时候,必须要通过练习环节来实施迁移。比如,钱梦龙老师设置复读和练习这两个主要的环节,他将练习环节看成是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后完成的书面作业或口头作业。复读环节则是要将若干篇已经教授过的课文,根据一个中心,组成一个“复读单元”,进而使学生可以实现温故而知新。来练习环节与复读环节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其实质确相同。练习环节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课外进行,也可以在课内进行。实施练习的目标在于,强化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的认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结语

综上,在特定的时期和背景下实施导读教学模式,不仅是对能力观和师生观的创新,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运用导读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实施和进展,更对教学改革者和教学活动实施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导读教学模式对于解决实施新课程和新理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构建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珍明.古代文学名篇名著导读教学法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95-97.

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语文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注意力从语言内部结构逐渐转移到语言功能方面,加强了语言及环境的联系。对于语言学习而言,其最终目的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适宜的表述。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注重教学与外部环境的有机结合。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内涵

“作文先导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自身具备教学载体(作文或说文)、操作平台(表达及交流)、价值取向(整体性及综合性)、逻辑起点(学生兴趣需求)、认知基础(学生自我体验)。值得注意的是,“作文先导式”教学不是针对作文教学模式的变革,而是针对整个语文教学模式。通常,“作文先导式”无须遵循教学内容秩序,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变式

对“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主要从活动体验、表达与交流、阅读与升华三个方面着手,并将突破点集中于课堂教学。此外,须将拼音、识字、阅读等内容引入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形成基本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1.“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实现语文教学的活动性、综合性是构建“作文先导式”教学基本模式的两大前提。“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和情境感受,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展“作文先导式”教学时,学生的识字、阅读等需求亦得到了满足。

2.“作文先导式”教学的变式

(1)“表达交流型”教学模式

“表达交流型”教学模式通过由浅入深地创设情境方式,整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此模式主要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并开展识字教学、拼音教学活动。

(2)“阅读拓展型”教学模式

“阅读拓展型”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包括活动体验、表达交流、师生评议、范文学习四个部分。范文可以是经典美文,也可以是修正后的学生作品。学生作品能够使学生感同身受,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作文先导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1.依靠学生活动,体验生成教学体制

人们习惯将语文界定为一门学科,并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这是导致语文耗时多、成效差的主要原因。语文学习是学生自然形成语文能力的过程,而非强行灌输知识。在备课环节中,教师不再以学生的认字量为教学重心,而是通过创设大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兴趣。如此,表达及交流构成了“生成”教学机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依赖较少,主要依靠学生的活动和体验等教学。

2.将传统教学内容高度整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被划分为拼音教学、识字教学两个板块。这种分类严重破坏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更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实,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不可分割的。而“作文先导式”教学将其高度整合,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具有非凡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应采取整合策略,以教学、学生生成需求等为参考依据,将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等整合于一体。整合策略创新了单一版块教学的模式,形成多元教学模式,从而提升了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3.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语文在人类交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等特征。其中,人文性是其最根本的属性。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重视学生的表达、交流,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想象力,重视情感的表露;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我。

总而言之,“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课标背景下,为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可采取依靠学生活动、体验生成教学体制,将传统教学内容高度整合,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等有效策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阅读教学;协同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即标准中强调,要求能够运用普通话,对教材内容进行朗读和默读。可知,朗读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同时也成为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朗读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也阅读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拥有良好的语文素质,提升语文思想道德品质。而事实上,纵观当前语文教学活动,朗读教学同阅读教学是相区分开的,朗读教学未能在阅读教学中使用,不仅使阅读教学的教学难度增大,而且使学生在朗读学习中缺少情感传递的特点。大大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协同发展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当前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标什生了变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朗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在新标准中,朗读作为阅读教学中最直接的一种教学方式,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朗读中的默读正式阅读的一种主要接收形式,因而说《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实现协同发展。

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协同发展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

不论是朗读还是阅读教学,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能够掌握文本信息,了解文本所要传递的情感内容。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的教学活动并不存在很明显的划分,即其写作教学、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在某一层面上所要传授的内容是相同的,只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内容展现出现。因而实现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的必然的。

二、实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的策略

1.重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小学语文发展的问题在于各个环节的独立区分发展,导致语文教学活动失去灵性。因而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性最基本的在于能够从小学生、老师、学校等主体方面入手,使其树立其朗读和阅读本是一体,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学习手段。从而才能在课堂教学、课后教学安排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能够展开朗读学习,利用朗读学习来展开文本的阅读学习。如某学生在课后做阅读理解时,利用朗读的方式来揣摩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使自己的朗读更具情感渲染性也使得在做记叙文的文本阅读时,该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掌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做好阅读理解的相关作业。

2.利用多媒体推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多媒体更加广泛地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多媒体使用的频率和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主要体现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开朗读教学活动。第一,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标准情感的范读,不同的文本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而不同的情感内容有着不同的朗读标准,利用多媒体能够高效的表达出文本的朗读标准,从而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第二,多媒体能够为小学生语文教学寻求更多的文本资料,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展开课外延伸,寻找更多具有朗读和阅读双重教学内涵的文本,而多媒体则通过资源共享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素材内容;第三是多媒体能够实现文字的动态化发展,即能够将文本内容转换为画面,在读图的时代,读图也成为了一种阅读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师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内容,使得朗读教学能够同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融合在一起,教师运用多媒体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通过情景创设,让文本的语音和文字内容以画面或是其他形式存在,保证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性发展这一教学目的能够实现。

3.以读书交流会巩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协同发展

读书交流会是一项不分年龄不分群体的教学方式,通过读书交流会学生能够以朗读的形式同其他的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到的文字内容,从而实现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在读书交流会中,朗读成为阅读的主要表现形式,阅读成为实现朗读的渠道,即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能够在学生彼此的合作交流中实现融合发展,并且能够让朗读和阅读两种教学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简言之,多媒体、读书交流会都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在推动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协同发展的最终是为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奠定语文学习基础。而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的两个环节,实现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践需求,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理论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知通过要求正确认识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相互关系,才能有目的的展开协同发展,其次是要求能够利用媒体技术能够展开小学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最后是要求能够利用读书交流会,将阅读和朗读作为一种贴近语文教学生活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高美荣.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新课程学习(上),2011,11:76.

[2]马海华.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J].情感读本,2015,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