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研究;课前准备

“问题研究”是指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3》中每章课文教学后安排的专题研究课,它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载体,更是学生开展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最佳切入点。在

1~3的教科书中,共安排了16个“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教学内容,从其篇目看,有探索宇宙科学的,如“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有关资源利用的,如“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有体现人文关怀的,如“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有发挥主人公意识的,如“我的家乡应如何发展”等等。一个个问题研究课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树立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时,应处理好这部分内容,让“问题研究”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及评判信息的能力上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不同学校在实践中由于课时、学生安全等各种原因都很难落实到位。

怎样才能把“问题研究”利用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几年的新课程实践,对不同章节的“问题研究”在教学处理时方法不同、详略不一。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拓展知识型

如“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等,这部分知识拓展性较强,我认为可以让学生作为课外兴趣知识掌握,可以让学生事先查阅资料,自己尝试去分析、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每一个“问题研究”都有一个研究步骤,可让学生按照这个研究步骤去查阅资料、探究问题,尝试着解决这个研究专题中的问题,当然结果是否科学合理,取决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应用程度和教师指导的科学性。而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课件、手抄报或撰写小论文等形式,在班上进行交流评比,部分成果也可在学校每年12月31日的素质教育展示日上展出,评出相应的奖项,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力。有的老师可能认为这样会占用学生很多的时间,我认为只要安排得当,就不存在时间问题,如每年高一在9月底,差不多《行星地球》即将教完,恰逢国庆7天长假,我认为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布置“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让学生在假期充分准备。几届实践下来,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延伸知识型

如“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等,这部分“问题研究”是课文主干知识的延伸,是教学中的重要案例,也是重要的考点内容。我认为对这部分知识课堂上要重点讲解,教师要事先精心准备“问题研究”教学案例。以下是《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课前准备

利用国庆期间布置学生回家收集资料,观看相关的辩论赛。

第二部分:课程标准

1.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图表和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学会独立分析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尼罗河的地理信息,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筛选,并把它们用于学习过程。

3.增强学生理性思维,用全面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修筑大坝等工程建设的利弊,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研究步骤:

第三部分: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对河流上建大坝似乎非常熟悉,他们知道从福建的闽江到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乃至尼罗河,都建有许许多多的大坝电站。但目前许多大坝根本无法发挥人们预想的效益,甚至存在着严重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点学生了解得并不多。

2.能力基础: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和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如果引导得当,这些隐性的地理能力将会得到最大的发挥;并且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相当的资料收集能力,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途径获得各种知识且能把之加工为自己所用。

四、教学过程

1.介绍尼罗河概况:“尼罗河式农耕”――泛滥性灌溉。

2.全面论述阿斯旺大坝影响:利弊之辩(正反方辩论)。

3.比较利弊:对修建大坝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对“问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延伸,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课堂气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优化了思维过程、提升了思维品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知识型

这种类型的“问题研究”比较多,因为“问题研究”重点在于研究,如“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我的家乡应如何发展”“为什么停止‘北大荒’的开发”等等,教学中可以利用“问题研究”为载体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从教学管理制度上建立起完善的实施体系,结合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而展开。我校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三大实施阶段:一是由科任老师提出课题,学生自主选题,完成课题开题论证。二是课题研究阶段,这是主要阶段,由课题指导教师和课题成员精心规划研究步骤,并且逐一落实。三是课题结题汇报,这是收获的过程,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和结题报告。作为地理教师,每次课题的提出我主要结合“问题研究”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再结合学生的兴趣,提出切实可行的课题。比如根据“为什么停止‘北大荒’的开发”,学生们提出了“从金山开发看福州闽江口湿地保护情况”。以下是该课题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

1.课题背景分析: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而又独特的环境功能,蕴含着多样性的生物资源。近年来,我市由于开发金山,盲目开垦湿地资源,不合理修建水利工程,以及天气持续高温、干旱等,导致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与功能下降。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将针对这一背景对金山的开发与湿地保护方面进行探究。

2.研究性学习教学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了解和认识闽江口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②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开展研究性课题,促进研究性成果的交流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成就感。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成立研究学习小组,选出组长,教师根据研究课题进行分工。

2.教师指导设计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方向,举行课题开题

报告。

3.指导学生搜集、记录、整理资料。

4.教师指导分组讨论、分析各组获得的资源,形成组内资源

共享。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1.分组进行小组和个人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成果。

2.制作研究过程课件,进行研究成果汇报。

3.教师根据研究过程及各小组的成果进行个人及小组的成绩评定。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对“问题研究”的几点尝试,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望同行批评指正。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现状;对策

地图是一种记录地形和地理事物的图表,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它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准确地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提高学习效率。

一、当前高中地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

新课改指出,新时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重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得到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作出的教学调整仍然以教学形式的转变为主,并没有着力于改进教学内容;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常常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明显提高;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常说“本节知识在考试中经常会考到,大家要记牢”等,这种硬性的知识灌输仍然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此外,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学习负担越来越沉重,而学习方法却得不到改进,容易导致学习的有效性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教师向学生介绍能源地区分布时,虽然给学生展示了相关的地图,但是由于这些能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学生感觉学习的强度过大,难以有效吸收。

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很多地理教师认为,利用地图开展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过于依赖地图,采用的教学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地图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不仅要善于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还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

二、对高中地图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1.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学生对地图的认知。在地图展示和讲解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如在一副地图中同时为学生展示气候分布情况、地形情况等,让学生能够在地图中获取更多有效的地理信息。其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和对地图的观察能力。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视觉冲击力,利用其进行地图展示能够增强地图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地图编写内容,提高学生设计地图和应用地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地图学习中。

2.创新教学方法

①合作探究教学法。新课改指出,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探究法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师布置的问题和任务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教学《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一课时,可以针对所在城市的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获得自己所在城市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对照所在城市的地图分析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规律。通过探究学习,学生的交际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②知识建构教学法。高中地理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较为丰富,如果教师不把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就会较为零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是教师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知识建构是指教师利用地图将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进行直观分析,对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同特点,从而加强学生对地区性农业生产状况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③多媒体教学法。在地图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分布状况,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地质构造》一课时,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真正了解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形成原因;但是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动态的地质构造图,就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学生对地质构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培养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

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率较高,学生只有不断提高对地图的解读能力才能更好地领悟地理知识。然而事实上,部分高中生拿到地图之后并不知道应该从何处下手、如何借助地图解决地理问题。因此,教师要先引导学生了解图例,然后针对地图上的地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读图能力。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地图分析能力主要包括从地图中获取直接信息的能力、对比分析的能力、推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计算经纬度以及时间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要帮助学生养成随手绘制地图的能力。学生如果能够对地图进行简单的绘制,那么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黄河的水文特征时,可以引导学生绘制黄河流域的基本地形、水流、水电站分布等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黄河流域各种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使用地图进行教学的频率并不低,但是学生对地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这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很大关系。学校应加强对地理教师的专业培训。一方面要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师对地图教学的认识,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加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对教师进行地图教学培训。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地图种类较多,要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和绘图的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运用地图的能力,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地图在当今社会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不仅军事、交通、旅游等领域需要运用地图,政治、商业、科研等领域也需要运用地图,地图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践行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在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了大量的以图为载体的题目,甚至可以说几乎无图不成题了。因此,我们要重视开展地图教学,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地理信息,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张送.浅谈如何有效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使用地图教学[J]. 中国培训,2015(08).

[2]郭立霞,张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区位因素”一课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

[3]段爱琼.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盲点探索――以粤版初中教材与人教版高中教材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2(02).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过于急功近利,导致课堂教学涉及毫无内涵,教学内容没有实践性与实际不符合,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等等问题的出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善,进而提升学生探究高中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问题创新思维的理念。

一、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内涵特征与价值

我国教育受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影响严重,当前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体系中的角色还不明确,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其价值角色单一化严重。教师灌输式的讲解,学生被动式的接受。在新课改积极推行“发散创新学习”模式的背景下,将“分层次多元化”这一比较显著的“创新”因素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需要得到贯彻与实施,进而成功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也是当前实际可行的教学方法之一。

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必须要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做起,首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前提,进而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出来;其次,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体会主要展开的形式,加强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再次,长期坚持“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创造性;最后,要坚持实践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养成善于将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提升地理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应用的具体措施

1.坚持课堂教学目标的贯彻。在课堂上推行问题解决学习模式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要坚持教学目标的贯彻,以层次推进的方式开展,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达到“双赢”的局面。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知识时,这节知识涉及很多的名词、概念以及原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此时,教师应该将本章知识中地球自转与公转作为讲解核心,要明确重点讲解内容是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影响制约。如太阳色球、日冕等等太阳活动对于地球无线电的具体影响等等。而本章知识还涉及了其他行星,而这些知识可以稍微点拨与引导一下就行了,这样既定的教学目标就非常明显,能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而学生在探索相关问题时也不会因为本章知识点太多而忽略了重点,甚至茫然无措。

2.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划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划分,其目的是开展“因材施教”,做好因势利导。课堂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预习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握,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重难点知识普遍掌握的程度等等,展开一对一的解析,进而制订相对完整的教学设计系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对细化的教学设计展开针对性的实施,有侧重地对教学涉及的步骤顺序进行安排。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相关知识时,教师应该在课堂开展之前让地理科代表对学生预习这章知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大气压强这章知识中所涉及难度比较大的知识有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而这些知识点图例剖析的解析度也比较强,需要作为重点知识圈注。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明确问题的所在,有针对性地开展,必然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注重教学内容的前后连贯,对操作进行细化。高中地理教师在细致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坚持“温故而知新”的基本原则,还要适当地通过触类旁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对前后的知识进行对比,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而且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跨越式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学习“人文地理”相关的知识时,讲到长三角的社会区位优势之时,同时可以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貌地质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冲积平原、水文气候等相关概念知识进行巩固,之后再将人文地理知识与自然地理知识相互结合起来,并设计涉及相关知识的综合性习题,及时地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可以找出学生理解知识的盲点,得知问题所在便能有效开展二次习题解析讲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罗列数量众多的具有相同本质的高中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善于将知识进行积累比照的良好思维习惯,最终课堂的气氛被活跃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问题解决学习模式推进需要注意的细节

1.改善观念。现代教育教师处于引导“角色”,应该在实践的教学中坚持“释放”学生思考模式的教学理念,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量。例如,我们在学习“四季交替交换成因”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每一个季节对应的各个地区的自然带的相关知识结论作出附带提示,若是缺少某些条件之后某一自然带的乔木植被特征会怎么样,一旦缺乏这些条件应该如何进行处理才能实现对应的效果等等,随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最终共同解决眼前的问题。

2.想象力的释放。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最有效的催化剂便是想象力,而实现想象力发散的前提就是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性的要求必须对学生联系思维能力加强。例如,在学习“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的相关知识时,对这个难点进行解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构筑球形光影的模型,鼓励学生基于已经掌握的关于“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进行想象,并进行对应的勾画,而教师充分担当“引导”的角色,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错讲解,以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创新,才能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实现对地理知识的发散性探究。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不断的冲击,当前正以颠覆的形式进行改革,其目的是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瓶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营造多元化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要将新课改的主题思想贯彻实施,还要共同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向好的方向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俊,《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1(67):166-167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高中地理 教学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型技术,它可以替代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设备,能够满足高中教学改革的需求。新课改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关注全球地理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不能实现新课改的要求,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个智能平台,融入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能够有效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效果。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掌握不透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型的多媒体技术,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有的老教师不能很好的掌握这项技术,就发挥不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有的老师就直接把一张图摆在白板上,讲什么时候气体从哪向哪运动。由于不够形象、具体,有的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只能死记硬背,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我们可以将图片改成动画,呈现给学生一个动态的画面,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部分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效果。

(二)教师过度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应用到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可以用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展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其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丰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工具虽好,但也要用之有度。在使用过程中,有的教师不能分配好使用教学工具的时间,过度的使用其中一种功能,减少了其他的教学时间,导致教学内容没有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突出重点,学生就不能理解这堂课的重点、难点,课后题也不会做,教师讲解和学生的后续学习难度加大。

(三)向学生灌输大量地理知识

地理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的科目,要求学生能够动手画图,通过图形,理解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是通过课本和黑板传授知识,有时为了课堂需求,还要提早在黑板上画图。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后,课件里除了包括课本上的知识,还有课外延伸的知识,这样让同学能够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时间教授知识。但是大量的课堂内容在课件中,都只是一闪而过,教师不能一一讲解这些内容,学生只是当看个热闹,不可能记在脑中。教师没有结合教学目标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真正理解课本中的内容,使得学生的课后学习任务加重。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

交互式电子白板这项新技术在教学中逐渐普及,我们应该重视这种情况,因为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会使用这项新技术,因此必须要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方面的技术培训。学校应该邀请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全体教师讲解仪器基本使用方法,帮助每位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灵活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例如,在学习板块地形时,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形象的展示每个版块的活动方向以及活动程度,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板块的移动,理解的更加透彻。但是,特别是对于一些老教师,往往因为不能够熟练掌握这项技术,以至于在课堂中出现纰漏,或者使得课堂思路出现混乱,这些都不利于课堂的开展与进行。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根据学生的反应程度和教学目的有效的调整教学计划。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可以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首先,用各地的天空图片做情境导入。其次在视频里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两方面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并在白板上展现部分能量传递图,让学生积极参与,将能量传递图补充完整。最后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常见的地理现象,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其中的受热过程,并总结出课堂的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简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教学目标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自己讲的尽兴,要与学生随时互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的重点、难点。任何课堂教学,唯有具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确保教学的效果。但是,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老师在使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时,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存在不够准确的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充分结合课程和学生自身状况。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第六章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中,可以先用一个表格列举历史上的人地关系,鼓励学生将表格填写完整。其次再展示现在的一些人地关系,大量的使用动画和图片,给学生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最后用动画的方式总结出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才能使得课堂效率最大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是有帮助的。但是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才能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只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其中一N形式,我们在应用中,发现的问题的同时要尽快的解决问题,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希玉,孙志胜.多媒体助力体育课生态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04).

[2]张文省.运用电子白板激活历史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4).

[3]赵刚.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8).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实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高中地理 新课改 衔接

地理再次成为高考科目后,明显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地方中考恢复地理作为考试科目,在上级领导、地理同仁的努力下,地理教育展现了蓬勃生机。然而目前地理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不容小觑,下面浅谈我的观点:

一、中学地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对地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

地理学科让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时期的中学生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科学认识世界,缺乏地理环境科学意识,很难适应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人类要在地理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掌握环境本身的发展规律,按科学规律办事,而这些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

无论是社会、校方、教师抑或学生,在升学压力下,都很难对以上问题给予重视,受到地理是“副科”这种思想的影响,目前各初中地理课往往遭受排挤。

(二)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历史原因,地理教师师资问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地理师资问题分两种情况:一是初中地理教师多为非专业教师,他们中多为语、数、英、政、体等老师兼任,这些老师的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教材不熟悉,基础知识把握不准。二是高中地理教师普遍年轻化。由于地理从2000年后才恢复为高考科目,中间有断代,各高中地理教师青黄不接,普遍年轻化,缺少带头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三)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

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各高中地理教师不得不花一年左右时间给学生补充区域地理知识。

二、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只能以高中地理教师的身份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契机下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何在高中阶段弥补初中地理知识的不足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一)推进新课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提高业务水平。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版本教材无一不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地理教师应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利用教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

2.营造探究式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平时地理教学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过程中可以做以下尝试:

(1)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创设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兴趣。

(2)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趣味知识加以渲染,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探索、领悟、学习。

3.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被激发。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1.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转变。

各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不一,因此要了解学生初中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寻找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看到高中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发展获得的。特别是高一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还处于摸索阶段,如果及时引导,将加快学生适应高中知识学习。

2.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