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折手术后的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创伤患者 护理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8―49―02
1 临床资料
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53例择期进行骨科手术患者,男32例,女21例。年龄21~69岁,平均34岁。胫腓骨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0例,腰椎爆裂骨折6例,盆骨骨折6例,腰椎间盘突出13例,骨髓炎7例。其中伴糖尿病13例,高血压病5例。53例患者通过围手术期合理有效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I期愈合42例,由于术后并发症Ⅱ期愈合1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骨科手术患者大多由于意外造成的骨伤,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紧张、激动、过度悲伤等负性情绪,对术后的功能恢复极其担忧。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安慰并给予鼓励,使其树立面对困难的信心,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同时告知家属手术存在的风险及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其有勇气面对。告知手术的方法、注意事项、护理等,使其家属明白医护人员各项操作的原因,便于患者配合治疗。
2.1.2 评估病情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详询患者病史,正确评估手术耐受能力,警惕合并疾病发作,及时发现和加重并发症的因素。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首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平稳3天后再进行手术,糖尿病患者术前及术后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8mmol/L方可手术。
2.1.3 术前准备 做好辅助检查,如肝肾功能、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尿、粪便、X片等检查。
除局麻患者外,手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术前1日洗澡,手术野清洁,预防细菌感染。护理人员做好手术仪器和药品的准备,备用。
2.2 术后护理
2.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全面评估患者受伤的病因、造成的后果、伤后情绪变化、以及疼痛等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用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经手术后患者的行动受限,有些患者的运动能力不能恢复,其情绪波动较大,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沟通。尊重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并制定康复计划,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尤其在术后72小时内疼痛较剧烈,患者有时难以忍受。护理人员及时准确的进行疼痛评估,分析影响疼痛的因素,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为0~10个等级,0为无痛,2例;1~3为轻度痛,17例;4~6为中度,15例;7~10为重度,19例。护理人员根据疼痛的不同程度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指导患者积极配合使用镇痛药,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实施按需镇痛,同时告知患者麻醉性镇痛所致患者成瘾性发生率小于0.1%。除此之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与患者聊天、听音乐等,使其身心放松,减轻疼痛。
2.2.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骨科术后患者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心血管功能的变化,对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注意观察尿量。糖尿病患者定时监测血糖、尿糖,防止发生酮症酸中毒,预防伤口感染。卧床患者需注意预防四大并发症。压疮是手术患者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压疮的预防。指导患者主动定时更换,侧卧位时应避免侧卧于患侧。长期卧床活动少,静脉回流缓慢,患肢末端易形成肿胀和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躯干疾患合并截瘫患者要按时翻身,翻身时保持躯干成一直线。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患者多饮水不仅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而且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
3 讨论
创伤骨科手术日益增多,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尤为重要。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服务,仍是临床医护人员研究的方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残肢体的功能尽可能得到保留、恢复或者重建,早日康复。
4 参考文献
由于进行过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下肢活动受限,无法自由活动,需要长期卧床,而长期卧床又会造成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减慢,从而较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出现血栓,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浅静脉怒张、下肢肿胀疼痛。医护人员应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足够的重视,避免由于治疗不及时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下肢骨折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参与调查的60例患者均系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3月这期间内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这60例患者都经过X光检查最终确诊为下肢骨折。60名患者中有35例为男性患者25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23~65岁,平均年龄为(45.56+3.13)岁,所有患者都通过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进行手术所用时间为1.4~2.8小时,平均手术时间为(1.63+0.24)小时。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等一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1)在进行手术之前,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进行的手术的具体过程,并将相关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一定的介绍,让患者对深静脉血栓有所了解,并在进行手术之前让患者适应在床上进行大小便,以避免手术进行后由于行动不便而引起尿潴留或者是便秘;尤其要对一些高危人群诸如糖尿病、高龄、恶性肿瘤患者等进行密切关注,避免出现特殊情况。(2)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多进行交流和沟通,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多为患者选取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以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保证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手术,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3)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日常的饮食进行指导,多吃水果蔬菜,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并保证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保证患者大小便的畅通。
1.2.2 术中护理:在进行手术时,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主刀医师,避免损伤患者的血管,保证静脉穿刺在高水平下进行,尽量保证一些高渗溶液或者是刺激性比较强的药物能够在不同部位的静脉进行穿刺,要尽量避免手术过程中对于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
1.2.3 术后护理:(1)手术完成后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状况,并将患肢与建肢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尽量避免在患肢,选择上肢进行输液,提高穿刺水平,避免在同一个部位的同一静脉上进行多次穿刺,进行刺激性药物的静脉注射时,要充分稀释,并进行缓慢滴注,如果出现局部的刺激性验证,要尽快更换部位进行注射。(3)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关节的活动,鼓励患者多活动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尽快康复。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术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以x+s来表示所得的计量资料,以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并通过P
2 结果
由观察统计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后,在手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仅有2例,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手术后形成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67%,由此不难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健康指导
胸腰椎压缩骨折是脊柱科常见疾病[1],因骨折多不波及椎管,临床表现较单纯,如果疏忽大意容易失去治疗机会,遗留下后遗症,如腰部疼痛、畸形及椎体滑脱等。采用卧床垫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功能锻炼和饮食调节相结合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男性年龄最大85岁,最小18岁,平均43岁;女性年龄最大76岁,最小23岁,平均40岁。骨折原因:工地上施工受伤10例,车祸伤7例,行走滑倒3例,从床上或椅子上跌伤2例。骨折类型为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2例中其他系统合并症10例,其中心血管病中冠心病4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1例。伤者身前情况:能下床行走,生活自理22例,能下地劳动16例。
1.2 临床特点 病人均有腰背疼痛,脊柱活动障碍和局部压痛,绝大多数伴有腹部坠胀感。X线、CT表现为椎体骨质疏松和退行性变,骨折部位为T7~L5,单个椎体骨折15例、多个椎体骨折5例,均为单纯压缩骨折,压缩程度为1/3~2/3椎体厚度。
1.3 疗效评定 根据病人主诉疼痛程度,腰部坠胀感,脊柱活动及X线、CT复查椎体压缩度变化情况分级计分。出院时及随访6个月~1年分别评定疗效.
2 术后护理
2.1 安置:全麻术后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硬膜外麻醉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平卧可压迫伤口止血。
2.2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应严格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并记录,每1~2h测1次;注意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尿量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术后切口应给予加压包扎,密切观察敷料的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并记录渗出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管道受压及扭曲,维持有效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合理使用抗生素,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
2.4 护理:术毕3~4人一起使患者保持水平位移至病床平卧;平卧4~6h,切口下可垫棉垫以压迫切口减少出血;保持;轴线翻身1次/2h,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成轴线,整个躯体同时转动,避免脊柱扭曲,翻身时防止引流管脱出。
2.5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肌力及括约肌功能,尤其注意感觉平面的变化,并与术前作比较,以便及时发现术后有无脊髓损伤加重和术后肢体恢复情况。如患者出现下肢疼痛、麻木、肌力较术前减退和感觉丧失平面升高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排除血肿形成或内固定松动植骨块脱落的可能。
2.6 疼痛的护理:术后应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范围,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多与患者沟通,分散其注意力。术后切口疼痛常与咳嗽、深呼吸和改变等关系密切,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咳嗽引起的疼痛。翻身时避免触及切口及牵拉引流管。挤压引流管时用手固定引流管近端,可减轻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
3 康复护理
康复锻炼[2]主要为腰背肌及双侧股四头肌的舒缩锻炼,腰背肌的锻炼对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腰背肌锻炼(牵引椎体),使骨折部分复原,同时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避免远期椎体恢复的高度再度丢失,腰背肌的力量增加,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少脊柱退变的发生,避免腰背部的疼痛及畸形。股四头肌的舒缩练习,可防止股四头肌的萎缩,增加腿部力量,防止下床摔伤。功能锻炼术后1~2天开始,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可依次采用下述锻炼方法:(1)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及两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术后1周左右可练习此法。(2)三点支撑法: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足部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术后2~3周可练习此法。(3)四点支撑法:用双手及双脚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一拱桥状,术后3~4周可练习此法。(4)俯卧燕飞法也叫飞燕点水法:先练颈部后伸,待稍有力后再练习抬起胸部,上肢向后背伸,以至抬起上身。以后伸直膝关节抬脚,先抬一只脚,两替抬,然后再同时抬两脚。最后头胸、下肢一起抬,两上肢同时向后背伸,肘关节要伸直,争取使两手在背后拉在一起,这样,身体的两头翘起,两臂后伸,腹部成为支点形似飞燕,故又称飞燕点水。术后5~6周可练习此法。
4 讨论
胸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3]是由于外伤的脊柱骨断筋伤,阻滞气机致气滞血瘀,故有腰背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由于脊柱中柱对于重力的传导,脊柱的活动及稳定性至关重要,如压缩性骨折未能有效复位可致脊柱后凸畸形,甚至椎体滑脱、脊髓神经受损。护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尤其是能否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关系到患者的情绪稳定,而正确的指导及护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因此,护理工作者要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只有认真实施了各项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梁欣,胡广华,李会川,等.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中医正骨,2001,13(3):62
吉林省抚松县人民医院骨外科,吉林白山 134500
[摘要] 目的 观察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将该院接诊的52例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6例患者则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结合两组患者护理12周后,病情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分析两种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护理期间,3例患者下肢坏死,2例患者下肢溃烂,1例患者出现脑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23.1%。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病率为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2周后,对照组共有16例患者完全康复,康复率为61.5%。观察组26例患者均已完全康复,康复率为100%,两组患者康复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9%,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会给患者生命健康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关键词 ] 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072-03
[作者简介] 王玉霞(1977-),女,吉林抚松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
深静脉血栓为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由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好发于下肢,致残率高,给患者生命健康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大有裨益[1]。现将该院2013年3—12月间接诊的52例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总结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接诊的52例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全体患者经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有关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且经超声检查与静脉造影确诊。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患处疼痛难忍、患处皮温较高、患处明显肿胀、行动功能障碍等。对照组26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为45~68岁,平均年龄(56.5±6.4)岁;伴有心血管疾病者11例,体质量超标者7例,糖尿病患者8例;临床分型:周围型13例,中央型9例,混合型5例。观察组26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42~69岁,平均年龄(55.5±5.6)岁;伴有心血管疾病者10例,体质量超标者9例,糖尿病患者7例;临床分型:周围型12例,中央型8例,混合型6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叮嘱患者卧床疗养,将患肢抬高,病程未超过3d者给予溶栓治疗,给予5%葡萄糖250mL,加入尿激酶8万U静滴,2次/d,连续治疗10d。定期检测患者凝血酶时间,严格防范因用药过度导致的自发性出血。帮助患者调整定时更换,促进血液流通,保持病房内干净卫生,做好患者个人卫生清洁工作。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以下护理干预。
1.2.1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调整室内温湿度,注意防寒保暖,定时开窗通风换气,确保病房内空气流通。结合患者个人病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食用低脂、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高盐高脂类食品,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进一步加重病情。确保患者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用药干预,避免因负压增加导致机体静脉回流受损。
1.2.2心理护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给患者身心带来了巨大冲击,患者不但要忍受病痛折磨,还要饱受心灵煎熬。患者因疼痛难忍、担心病情,害怕病情恶化影响今后正常生活,因此往往会感到焦虑与绝望[3]。另外,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动能力受阻,长期卧床休息,所能接触到的人很少,情绪无法得到宣泄,非常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对治疗产生抵触感。所以,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给予患者诚挚的关怀,获取患者信任,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更清楚地了解疾病,增强自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携手共建友好的医患关系[2]。在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时,应尽量保持动作轻柔,耐心解答患者疑虑,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满足患者合理要求。
1.2.3患肢护理密切关注患肢皮温、色泽、水肿情况。为避免患处因局部压迫导致缺血、缺氧,医护人员应定时协助患者调整。由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因此医护人员应每日更换床单被褥,帮助患者擦拭身体,保持患者个人卫生,避免褥疮的发生。
1.2.4并发症护理肺栓塞为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障碍、胸闷、剧烈咳嗽等。肺栓塞的发生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异常,则需立刻向主治医师反馈,并给予患者支持性护理,全天候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5L/min),必要时还可建立静脉通路[4]。此外,医护人员应尽量安抚患者,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以免受到不良刺激,加剧咳嗽症状。
1.2.5溶栓治疗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应辅助医生做好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以便医生了解病情。注意观察手术切口处有无出血或渗血,查看引流液的颜色、流量与流质。倘若引流液在短时间内,颜色呈鲜红色,且流速明显过快,则代表术区存在出血的可能性[5]。观察患者排便情况,有无呕吐现象,做好消化道出血的防护准备,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反应,防治颅内出血的发生。可通过静脉留置针,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刺激。
1.2.6出院指导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理与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日常中积极锻炼身体,促进四肢血液流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以免给身体造成额外负担。各项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训练难度与强度。最为重要的是,患者应定期前往医院复诊,倾听医生的专业建议,促进患肢尽早康复[6]。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病情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均接受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分,总分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代表服务质量越满意。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为满意,低于60分则为不满意[7]。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26例患者护理期间,3例(11.5%)患者下肢坏死,2例(7.7%)患者下肢溃烂,1例(3.8%)患者出现脑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23.1%。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病率为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见表1。
2.2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康复率对比
临床护理3个月后,对照组26例患者,有16例患者完全康复,康复率为61.5%,剩余患者仍需继续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均已完全康复,均可离床行走,行动功能完全恢复。康复患者生命体征与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肿胀、疼痛均已完全消失,患处皮肤颜色逐渐恢复。两组患者康复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护理满意度调查后发现,对照组26例患者中,非常满意7例(26.9%),满意13例(50.0%),不满意6例(23.1%),总满意度76.9%;观察组26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4例(53.8%),满意12例(46.2%),不满意0例,总满意度10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见表2。
3讨论
由于患者在接受骨科手术过程中,长时间保持极端被动,并受到麻醉作用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肿胀、疼痛症状,肢体活动严重受限,静脉血流速锐减[8]。深静脉血栓为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致残率高,一旦引发肺栓塞则会危及生命[9]。因此,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旦出现深静脉血栓,则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并给予周密、细致的临床护理,优化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在该组研究中,对照组26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1%,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共有16例患者完全康复,康复率为61.5%。观察组26例患者均已完全康复,康复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9%,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两组各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相较于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该结论与郁静等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2]。
临床护理是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为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肢体组织坏死,出现不可逆性损伤或引发严重肺栓塞,给予患者科学、全面的临床护理很有必要[10]。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期间,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静卧修养。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排除负面情绪,能够使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为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1]。
综上所述,经过该研究最终发现,对骨科术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周密、细致的综合性护理,能有效优化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由此可知,综合性护理对改善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有着积极良好的正面影响,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
参考文献]
[1]薛烈萍.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3(1下旬刊):66-68.
[2]张薇.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8(8):157-158.
[3]杨霖丹,吴金凤.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9):200-201.
[4]寿月清,傅红飞,黄伟珍.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1,17(9):78-79.
[5]詹庆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求医问药,2011,14(7下半月):141-142.
[6]王戬.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摘要[J].内蒙古中医药,2011,21(8):174-175.
[7]张心涵.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5(9):1908-1909.
[8]刘晓旭.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22(4):112-113.
[9]程海松,吴亚军.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12(16):240-241.
[10]谭宏星.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1):168-169.
[11]王罡.226例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0,12(4):31-32.
关键词:全面护理;骨关节炎;手术;康复进程;神经功能
人体骨骼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发生多种病变,当达到一定年龄后,骨关节容易发生继发性骨质增生等不良情况,实行骨关节炎手术后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增加了术后的治疗康复进程[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骨关节炎手术的7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成各为36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50~78岁,平均(66.23±3.05)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6.02±1.03)年。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51~74岁,平均(65.11±3.10)岁;病程:7个月~13年,平均(6.25±1.11)年。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如输液护理、定时的观察以及简单的疼痛护理等,研究组则实行全面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并根据患者的个人特点适当排解患者的消极心理,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康复治疗。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意义、术后康复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
1.2.2早期康复训练 ①股四头肌收缩训练:促进患者血液循环能力的提升,可以让患者开展股四头肌收缩训练,加强腿部运动的适应能力。②膝关节锻炼:首先指导患者绷直腿部,保持脚背向上并缓慢抬高,高度与床成45°为宜,直到膝关节感到紧绷感后才能放下腿,为了保证训练效果应制定出严格的训练量,建议患者每天做5组抬腿练习,每一组坚持做10次。随时关注患者膝关节肌肉的疼痛情况,如果患者感到明显的疼痛感则需要减少运动量。③康复膝关节训练:实行膝关节康复训练与抬腿训练过程相结合,适当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力度和强度,以提升膝关节的活动能力。④正常训练:患者接受手术2个月后可以开展各项正常的体育锻炼,适当增加运动阻力以增强膝关节的抗压能力,建议患者在日常训练中进行慢跑。
1.2.3出院后指导 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出院后,在参与日常工作和活动过程中应注重骨关节保养,尽量不要承受过大的重力或者尝试过量运动,以免造成骨关节的二次损伤;同时避免劳累过度而导致关节受损或出现肿胀等情况;提醒患者按时前往医院复诊,了解骨关节的恢复情况,进而提升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使用NIHSS评分标准作为判定依据:患者的评分结果越高说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其中≤1分为恢复正常;2~4分为轻度受损;5~15分为中度受损;16分以上为中度受损。
对每一位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进行准确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字2检验计数资料,用P
2结果
2.1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经护理后的14d和30d时,两组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康复情况 研究组经全面护理后,住院治疗的时间为(20.07±1.62)d与对照组的(27.36±2.07)d相比下,对照组所需住院时间较长,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患者接受骨关节炎手术能够明显减轻临床症状,且实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后,能保证骨关节得到有效锻炼,提升骨关节的受重能力和活动能力,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无法得到有效护理将可能导致神经功能受损或者四肢肿胀等不良反应发生,因此,为骨关节炎手术患者实行全面护理十分必要[4,5]。此次研究中,采用全面护理的研究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好;住院治疗时间和下床活动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二者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实行全面护理对骨关节炎手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神经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亭亭.全面护理对骨关节炎手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10):1757-1759.
[2]杨雁峰,薛水兰,许素霞.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8):3180-3183.
[3]刘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9):2642-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