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1篇

美育能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智力。人们认识世界,既需要科学的方法,也需要艺术的手段。美育能使学生接触广泛的具体鲜明的形象,尤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现实生活图景,使得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从而获得关于自然及社会的多方面知识,并且能使学生学会运用艺术的形式去认识世界的方法,在美育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留意具体生动的形象;要求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理解、欣赏艺术作品;运用创造想象进行艺术构思以死早典型形象等,因而美育过程也同时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创造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首先,美育对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世界观有着特殊的作用。正如郭沫若所说的:“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得改造应当是从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鲁迅说过:“美术之目的是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这些都说明,美育和道德是十分密切的,美育虽不同于德育,但对德育有很大促进作用。我们要培养社会的新人,更应当重视美育的作用。

其次,美育能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开阔人的事业,增长人的知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是青少年,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通过形象思维获取知识就更为重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孩子是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的。即使有人想强迫他们凭借其他方法来思考事物,那么,他便是无理的、有害的胁迫孩子的天性。”这说明,青少年接受知识是离不开形象思维的,只有富于形象思维,善于驰骋想象的人,才会成为富有创造精神能力的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是少不了知识的。教学知识和发展形象思维是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铺路的。这些都是属于教学过程中的智育范畴。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得在教学过程中把德、智、体、美、劳各教育结合起来。在特定情况下,美育同其他教育相比,更为重要。因为艺术是靠形象思维来表现的,缺乏想象力,便不可能创造出艺术形象。而想象力正是艺术家所擅长的思维能力。

例如,现代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丰富想象力,是人所共知的。他在这方面的发展,是跟他酷爱音乐分不开的。他本人就是一个出色的钢琴和提琴手。他常常在研究工作之余,弹奏贝多芬的乐曲,让思维任意驰骋。他能创立相对论,是与他平时注意开拓思路,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是分不开的。美育和智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5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引下,高中课程增设了美术鉴赏课,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许多学生和家长,甚至包括一些教师,对美术课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他们只看重语、数、外这些高考的主要课程,而对美术课,采取排斥和放弃的态度。殊不知这样不但不能提高语、数、外课程的成绩,反而会影响这些课程成绩的提高。所以这里有必要对美术课在高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予以强调。

一、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信息。学习美术作品就是学习和掌握人类重要的文化知识。

美术又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具有重要的认识功能。特别是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前,它是人们认识当时社会各方面现实的重要的形象依据。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推移,人们通过美术作品可以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观念等,甚至认识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整个世界。例如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从一定的侧面可以了解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人们通过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分析,可以认识宋代社会风貌、人们的服饰特点、风俗习惯以及建筑技术、市场情况等。

二、进行语言表达教育

美术作品直接反映的是视觉形象。美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也即对话,只是这种对话不同于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它是美术家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例如顾闳中的中国画《韩熙载夜宴图》、梁楷的中国画《泼墨仙人》和克利福德・斯蒂尔的《1954》,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件作品无论在艺术形式还是在绘画形式上都有很大差异,显然是艺术家运用了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不同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意图。《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人物、环境和道具令人感到真实具体,与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客观世界相似;《泼墨仙人》就大为不同,看上去似乎是一个人,但又是迅疾、简洁的几大笔;而《1954》却连一点现实的影子也没有,只剩下几块颜色。这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这三件作品就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和三种不同的美术语言。具有写实特点的具象艺术其作品采用的是线条和随类敷彩的表现方法;具有主观色彩的意象艺术作品作者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手段;抽象艺术则利用美术语言中的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表现。

学生认识了这些美术语言,就知道除了运用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表达感情,还可以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感情。

三、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我国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人们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成健全的人格,”他还说“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则生活美化,人士和平,此为艺术最大的作用。”美术教育就是利用美的形象,以提高学生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引起内心共鸣,使学生爱美恶丑、从善拒恶,抵制没落颓废的思想情绪和庸俗生活方式的侵蚀,养成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如鉴赏《长江万里图》能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鉴赏拉斐尔的《圣母像》使人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鉴赏米开朗基罗雕塑《大卫》,就会被作品人物那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以及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所感染。因此,美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能唤起人们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受到一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世界。从而使学生向积极、健康、正确的方面发展。

四、进行审美鉴赏教育

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更多通过后天学习培养和训练逐步获得和增强的,因此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在具体的美术鉴赏活动中理解诸如对比、调和、节奏、韵律、对称、均衡等,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以强化,审美品位得以提升,进而增强其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

其次,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要通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才可以感悟。

另外,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其感人效果,它要人们用心去体验、去触摸。

五、进行创新创造教育

美术课是培养创新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例如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所以说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思维创造的过程。

另外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通过鉴赏现代派和抽象派的美术作品,明确其在构图和形象上运用合理移位,在色彩上运用条件色规律,对客观世界进行主观表达。从而使学生开动恼子,引发一种创造的灵感,形成一种创造性思维。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3篇

美术鉴赏课大学生素质教育经历了素质教育改革以后,高等教育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化趋势,学生不再单纯地仅仅关注于自己的本专业的学习,而是全方位发展,学校为学生创造了多样条件,让学生在丰富的知识的熏陶下,会得到新的收获,美术鉴赏课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艺术美学知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涵养,一个具备艺术涵养的学生才会呈现出更大的魅力,才能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了素质教育的意义,由此可见,美术鉴赏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高度重视高校美术鉴赏课的作用和意义。

一、美术鉴赏课在高校中的普及现状

首先,没有对美术鉴赏课形成充分的重视。在当今大多数校园里,美术鉴赏教育依然限制在专业学生范围内,对于那些偏理工科目的学生来说,仍然没有足够的机会涉入其中,进行深入鉴赏,只是怀着一颗好奇心在左右遥望,一方面,是因为主观方面他们在以往的教育中迫于升学的压力,没有精力深入对美术的研究,没有形成足够的艺术鉴赏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对于面向非专业学生的美术公开课的开设时间不长,没有形成科学又完善的教学体制,在美术课的开设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单纯注重技能方面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设置,轻视人文素养的偏颇等等,这样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和老师未能认真对待这门课程,把美术鉴赏课当成一个娱乐性质的科目。

其次,美术课程设置不科学。课程设置不均衡,表现在:不同的学校设置的课程的种类数量存在很大差异,门类不全时,学生就没有足够的选择空间,一些学校的美术学时过少,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达到学生学习的目标。也有一些学校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欣赏一部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美学的鉴赏,还关系到作品的作者、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等方面,如果美术课时设置不能达到一定要求,就无法全面把握教学,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也停留在肤浅的认识阶段,无法深入对作品深入的分析,失去了学生学习的意义。

此外,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缺乏综合性,很多美术鉴赏课都强调的是美术史的研究,这就导致了一些专业外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美术作品内部蕴含的不仅仅是艺术知识,而且应该将这种鉴赏扩展到历史、政治、社会等方面,达到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意义,吸引不同学科的学生投入到美术鉴赏中来,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为学生提供宽阔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熏陶,让他们在更高层面,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美术鉴赏课对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首先,美术向学生展示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为我们放眼望世界提供了一双慧眼,因为在美术作品中通常呈现的是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不仅是外在的自然或者人文景观,更重要的是美术作品中渗透这任务的情绪、愿望以及理想等内心世界的表露,美术作品打破了文字描述的局限,人们能够通过视觉来感受人物情感、体验精神世界,不断开拓眼界,丰富人们的知识面。

例如,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就是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人们通过观察能够感受到蒙娜丽莎心境,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能观察出蒙娜丽莎的不同的微笑,得出不同的观赏效果,从中领悟到蒙娜丽莎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如果深入了解这部名作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心境,等等,就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而且丰富了自身的知识,正是在这种鉴赏中人们获得了与他人产生共鸣的经历和感受,用全新的感觉和态度来审视周围的一切事物,获得全新的洞察力和领悟能力。

其次,美术鉴赏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都有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大学生处于青年时代更是无限地追求美,要想具备审美能力,就要经过大量的实践锻炼,美术欣赏课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这样的空间,学生通过大量欣赏艺术作品,就能提高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在美学的熏陶下,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道德修养而且也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优秀的美术作品对于学生的品德以及修养方面的影响是逐步渐进的,在这些美术作品的熏染下,学生就会养成对美的追求,在追求美的过程中,美化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一种全新的状态下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

此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思想境界甚至历史背景等等丰富的内容,这样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获得美学熏染的同时也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启迪了人生智慧,提高了审美情趣。

再次,通过美术欣赏,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经典的美术作品的艺术气息的熏染下不仅能够收获舒服快乐的好心情,而且通过观察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等的变化会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人们会不禁产生联想,无论是中国画还是现代派的抽象作品都能让人们产生一种视觉上的满足,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蕴含悲剧性质的作品,会让欣赏的人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也许是悲悯也许是忧伤,人们的情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宣泄,伴随着情感的变化,人们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在继承人们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以饱满的热情深入到艺术创作中。

此外,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还能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人们的情感体验能力,提升人的人格魅力,实现人们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进展,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黎林.校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理论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2008,(5)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与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气质性格的塑造和审美观的转换等现代社会生存必备的人才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美术教育在教育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因为其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部也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教育中对艺术教育的忽视,会导致人的思维、人的知识结构的不完整、不健全。著名教育家就说过:“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正体现了艺术教育其重要性。

美术教育其重要性表现在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作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道德文化素养,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才兼备人才的主要途径。思想品质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的最终因素。而培养品德素质的最佳时期是少年儿童阶段。我过著名教育家曾说过:“儿童时代形成概念之力尚弱,则尤倾于直观,故无论是开智、陶情均以利用美术为适宜。”因此美术更容易被少年儿童接受。

一、美术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在学生观察能力培养方面,美术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观察是绘画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绘画的一个必要阶段。欲想绘画,必先观察。不论是素描、速写、水彩抑或是临摹、写生、创作、欣赏都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并且需要老师指导正确的观察方法。这便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美术教育在记忆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学习绘画的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要求在观察中记忆。绘画中的记忆是一种视觉记忆。绘画是看着物体或是书本临摹,这就要求我们记住某些结构,轮廓,肌肉,光源等。绘画又是眼、脑、手并用,这样也就更有利于记忆。所以绘画在对学生记忆的培养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美术教学中的速写、写生、默写、记忆等的练习,更是培养学生形象记忆的好形式。

3.美术教育在对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方面的作用:美术教育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创作一幅绘画作品,要求学生开动脑筋,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情绪、性格倾向。儿童更是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更应要求他们独立思考,从而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会使他们的想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得到提高。

二、美术教育对学生气质,性格的塑造

气质是受先天因素影响,并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较稳定的外在特征。气质发展有着相当强的可塑性,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敢于想像,敢于实践等对气质的培养有很大作用。

(一)学生自信心、自信力的气质的确立。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毛笔、彩笔等需要肯定落笔,不能涂改的工具来绘画。画画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不需犹豫也不需害怕。教师对此进行肯定和赞扬,使学生从中树立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在绘画上我们可以不用橡皮改掉缺乏自信心因素的习惯。国画就是一门很好的训练课程。 转贴于

(二)学生气质的锻炼。经常给学生开设撕纸画、剪纸画、版画、手工制作等课业。拿出一些小模型让学生欣赏,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想象,用各种材料制作。让他们发散思维,自己创造。这样学生就不会被固定单一的表现手法所限制,培养学生敢于设想,勇敢尝试,勇于创造的良好气质。

(三)培养学生竞争向上,不甘落后,互相帮助和群体意识的良好气质和性格。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一幅画,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这种群体活动可对学生尤其是对目前众多的在父母过分的关怀下养成的娇宠、依赖性强、不合群自我意识严重的独生子女性格的重塑,改正是很有益处的。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欣赏时能够完全陶醉,整个心情,精神都非常的愉快和满足。这种美以唤起人们的审美,追求的美感作用正是美术的美所决定的。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这就应该先培养人的审美的“眼光”。而要把普通人的眼睛训练成艺术家的眼睛,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统一等规律的感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达到身心健康、协调和美化社会的效果。审美能力,是人的素质发展的核心。在新世纪倡导素质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可见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它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应该加强美术教育,改变它一贯不被重视的地位,努力把美术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摸索好的教学方式。使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审美 素质教育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音乐审美作为审美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是诸素质的构成部分,又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中,发挥着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愉悦身心等重要作用。

音乐审美,能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音乐是情感艺术,“借声传情”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手段。19世纪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听了柴科夫斯基的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泪流满面,他说他似乎从音乐中感受得到俄罗斯人民的苦难。音乐就是作曲家和词作家用不同的曲式、调式及丰富多彩的歌词,来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愿,表现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美德。人们在演唱和听赏歌颂党和人民、歌颂美好的理想、缅怀先烈与英雄、歌唱真挚的友谊与爱情、赞美祖国的大好山河、风土人情、父老乡亲的歌曲中,通过一定的类比、联想和想象,感受、领会作曲家意图,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使人们的情感在这种愉悦中得到升华,精神在欢乐和享受中得到陶冶,最终在道德上有一个净化的作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著名教育家、音乐家孔子,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为育人修养的格言。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就会拿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这都充分肯定了:音乐审美能够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音乐审美,能启迪智慧,培养创造能力。创造力的培养是时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审美在发展人的创造能力方面有特殊作用。

首先,音乐的产生过程就是全面的创造过程,即三度创作:作曲、表演和听赏。其次,音乐具有“不确定性”、“非语性”和“无标准答案”的特点,它所表达的内容,尤其情感内容,只能在意会中才能领悟到。如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时,可能产生多种多样的想象。音乐的这一特征,为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三,音乐的情感特征可以极大地激发人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每个人的表演,都是个性化的体现,每个人的听赏都是独特的理解。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最为复杂的创造结果之一。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古今中外众多名人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我国古代的孔子、诸葛亮等不但博学多才,而且还精通音律;爱因斯坦六岁就开始学习小提琴,他曾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由此可见,在素质教育中,将目光投向音乐,作为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对于创新素质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音乐审美,能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从音乐的起源来看,早期的音乐是与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从音乐的发展历史来看,音乐与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文化都有联系,特别是与文化的联系更为密切;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具有相通的共性,即“艺术的形象性和情感性”。人们在感受和体验各种艺术形态表现形象和情感中,便丰富了审美体验。

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不分国界的。人们经常听唱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便能从绚丽多彩的音乐作品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认识生活;还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了解,进而开阔视野,提高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