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年级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

八年级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年级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八年级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

八年级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解决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抽象与形象、理论与实际、理性与感性以及新知与旧知的关系和矛盾。情境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更有意义地学习。任何情境的创设都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否则就毫无意义甚至是适得其反了。那么,在当今的新课改理念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巧设情境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情境教学模式提出的原因

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具有本质上的关联性。可以说,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某种教学情境中展开的,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初中生的思维日渐成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观察、记忆、想象等诸种能力迅速发展,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然而,受制于社会上的浮躁气氛和应试教育思想,初中地理教育水平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在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难以尽如人意。情境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蔚然成风,同以下情况紧密相连: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在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把握中存在问题,重前者而相对忽视后者;在课堂教学中过于突出课本、地理思维和事实、记忆,缺乏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地理情趣;教师和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充分调动,传统的教学模式阻滞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动力的增强,等等。因此,情境教学模式成为许多教师改变地理教学现状、适应素质教育的选择。

二、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情境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一种通过为学生学习营造各种问题、探究以及活动的情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契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目的的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情境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其特性在于具体的可感性,对于人有着十分显著的刺激作用。譬如说,在书本上看到的某些东西同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东西,在我们看来有着完全不同的感触,在感受力方面是完全不同的。

三、巧用实验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想象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初中地理是与生活相关的,是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联系的,如果我们将生活常识迁移到教学中,设计成简单的地理实验,那么就能出其不意,激发学生想象,并收到令人惊喜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季风气候显著”中的“锋面雨”时,以往只是就“阅读材料”读一读、讲一讲,结果学生一片茫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想到了模拟实验。实验前,我故作神秘,对学生说:“现在,我要学龙王造云下雨。”学生瞪大眼睛,半信半疑。我先在半大杯开水上盖一铁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没有云更没有雨,然后拿出藏着的冰棒放在上面,一会儿就见云成雨落。学生哗然,我趁机提出问题:“降雨起码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这样,我国的夏季风带来锋面雨,带来丰富的降水就迎刃而解了。

四、巧用漫画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漫画来源于生活,其形式诙谐幽默、寓意深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精选和巧用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的漫画,能大大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我国的水资源受污染时,可巧用课本漫画“就地取‘材’”,可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1)漫画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面对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3)关于水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农田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不洗马桶盖。”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问以后的生产、生活我们该怎么办?……这样的漫画还有很多,如“钓鱼者的新招”、“钓鱼者的困惑”、“烟囱里的世界”等。实践证明,巧用漫画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创新,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正所谓“即书而求难”、“即图而求易”。

五、创设生活情境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人教育论》中指出“无论什么东西不可单因它在学校里有价值去学习,要因它在生活上有用才可学。这样一个学生学的知识,才不至于一出学校立刻遗忘了。”新课程也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那么怎样的地理教学才能尽量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呢?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要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开始,一个人对某事物兴趣的人小,往往与其熟悉的程度和能否在实际中运用有关,包括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国内、国外的实际,当地、当时的实际。这是尽力把地理课上“活”,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

总之,情境教学模式虽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是,由于该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并不充分,在实际推行中问题依然不少。只有紧紧抓住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改革,初中地理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八年级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范文第2篇

一、制作教具和学具,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如在学习经纬网时,我就指导学生用乒乓球、橘子等适当物品制作地球仪模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仪上经纬线特点及分布规律,还可用作演示地球运动,更深刻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在学习等高线的时候,我带领学生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地形图,从而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到等高线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教师在演示或带领学生制作教具的过程中,能极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同时能更好地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结合生活和生产,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课的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素材,顺手拈来,用于课堂,只有我们立足于生活,把生活融于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有声有色,倍受学生喜爱。而新课标也强调要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因此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地理现象和问题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同时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意义。例如,在讲八年级《地理》“自然资源水资源”时,设计了一节活动课,活动的内容就是收集有关水的广告语、标语。这次活动颇有成效,我的做法是:①发动学生在课前收集反映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②学生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在课堂上交流各自的收集成果,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无法掩饰的自豪与狂热;③教师对那些与课文内容联系紧,思想觉悟高,富有艺术性、主题突出、感染力强的语句穿课堂,并对其收集者予以肯定和表扬;④最后要求其它学生将这些语句写在摘抄本上。常言说积小成多,集腋成裘。

三、开发乡土地理,开展研究和调查

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中国地理如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地形、气候、河湖、交通运输和工农业发展等内容时,都可联系本地实际,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可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由于学生对家乡有一定了解,还可帮助化解教材学习的难点。例如,在讲《自然环境》这一课时,我们带着学生来到校外的荒坡上,让学生看山脉的走向,让学生分辨各种地形,让学生感悟海拔差异,让学生领略激流在山沟里奔腾穿梭,让学生测量绘制学校及周边的地图,让学生讨论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家乡的山区优势,开发建设自己的家乡。学生们对此各抒已见,情绪激昂,一个个仿佛是开发设计专家一样,积极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

利用乡土优势还可开展各种资源调查活动,为家乡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如学习水资源、土地资源部分时带领学生调查本地河流的利用状况、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学习西双版纳旅游业后,调查徐州旅游业状况,为吕梁风景区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等。通过活动使学习到学习地理的价值,更加激发其学习欲望。

四、利用突发事件,整合教学资源

在信息飞速传播的社会,学生对各类重大新闻也有一定了解。世界各地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发生,结合教材与学习目标以重要新闻事件为导引,同时教育学生要关注全球,具有全球意识。汶川、玉树等地突发地震,中国船只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等热点事件,持续时间短,时效性强,关注度高,适时地引入课堂,可成为掌握地理知识良好的载体。2010年玉树发生地震,举国震惊。我趁机把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地震整合后引入课堂。

材料一:世界各地2008年以来发生7.0级以上地震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①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6万多人遇难,1万多人失踪,30多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

②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古巴发生7.3级大地震,造成20万人死亡。通过上述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经过启发,学生合作,最终提出下列问题:①这些地震为什么发生在这些地区?有什么规律?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损失?鉴于材料提供的信息不足,教师可适当提问。③怎样才能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④如果此刻发生地震,我们该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五、善于运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

网络是获取各种资源的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从网上获取各种优质地理资源如多媒体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掌握;学生也可以从网上搜集各种自己感兴趣的地理信息,极大地拓宽视野。如在学习天气一节时要求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晚七点半的天气预报,认识常见天气符号和卫星云图,在初二学习中国政区时要求学生对照天气预报涉及的各省级行政区省会,说出所在省的名称及简称,经过反复训练,这一难点得以突破。在学习法国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法国是著名的文化和旅游大国,我设计了一堂活动课。具体做法是:①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名胜古迹组、饮食文化组、历史名人组、文学名著组、时尚文化组、酒文化组等,发动他们上网搜集整理各方面的资料,以便下节课交流使用;②学生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在课堂上交流各自的收集成果,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无法掩饰的自豪与狂热;③教师对那些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富有艺术性、主题突出的资料重点讲解,并对提供者予以肯定与表扬;④这堂课颇有成效,学生积极性特别高,不仅锻炼了他们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了自信,也增强了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