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词由来已久,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叶澜等一批中外教育大家都谈到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学反思尤其成为了新课改的内在要求,更是青年教师不断自律不断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地理教师面对课堂和学生时,往往因为教学任务或班级管理的一些琐事,降低了地理教师对于初中地理课堂教育反思的敏感度。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原动力。通过教学反思,既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强化自我监控意识;又能使教师捕捉到教学中的灵感,进行教学创新。”[1]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育改革最前沿阵地,教师不仅仅要在教学中遵循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理念,更多的是作为中学教师,必须具备善于思考研究的能力。因此,笔者就自身经验结合所见所闻,浅谈以下几点。

一、重视地理素养生活化的提升

注重培养地理素养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内在要求。对于知识的本身,重要的不是记忆,而是运用,对于地理知识而言尤其如此。作为学生要懂得这个道理,摆脱记忆的怪圈。对于教师,更应该用地理素养的敏锐性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获得新的学习兴趣。

笔者曾经用《46亿年之恋》的电影名字举例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46亿年?怎么用这么奇怪的限定词?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如果学过基本的地理知识,知道46亿年是地球诞生以来的年龄,就能立刻理解这个电影名字的文艺范儿。这样具体的例子才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处处离不开地理。也正是这样,才真正迎合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的理念。

二、重视地理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始终相随,它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3]要想训练学生拥有“地理的头脑”,教师就要拒绝假大空,要努力落到实处。因此要充分挖掘课本的相关图表,重点把握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渗透。

现以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中的教学内容里的淮安枢纽工程图片为例。图中曾获得国家鲁班奖,登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水上立交”在普通教学过程中很少被提及。为了增强地理课堂上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地理教师在谈及淮河阅读知识窗部分时可以提及该图,并在说明了“水上立交”的基础上增加一句“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唯一通道”。这样的改动,加深了学生对我国工程技术的了解。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挖掘不仅体现在书本上,更体现在教师的话语中。话语中营造的氛围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三、重视对知识趣味性的有意识的钻研

笔者曾经在听取复习课地球大小这部分的时候,听到课堂上的师生想方设法记住地球平均半径这一知识点,共同讨论了好几种方法都不甚理想。其实,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时间来记这个数字,6月30号过了就是7月1号,连起来就是6371,记得单位是千米,就能很好地记住地球半径是6371千米了。有了这样的小心思,更能寓教于乐。

四、重视对导入新课环节的思考

导入新课是拉近课本知识与师生距离的重要环节,因此地理教师导入新课时要充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要贴合学生的心理年龄,满足学生心理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地切入地理课堂,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跃高效。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中有有关东北的自然气候的章节,在上这一章节时提及时尚亲子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关于雪乡――牡丹江的那期,同学们就会很有共鸣,这样的导入就能很快地调动学生,令学生振奋。

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让笔者深受启发,并且努力应用到实践中。笔者在教授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四节《法国》这一课时,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纠结了很久。导入新课是吸引眼球的关键,该如何更好更快速地吸引眼球呢?笔者有四种方案备选,第一种,采用的是图片导入法,通过和学生一起回顾观看法国的标志性建筑、美丽的田园风光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开始新课,这样的导入十分正统,但缺点是老套缺乏新意;第二种,打亲情牌,介绍法国是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缺点是对孩子们来说有点儿政治化;第三种,介绍法国的奢侈品牌,缺点是有拜金主义嫌疑;第四种,法国是跑酷运动的发源国,优点是时尚又充满活力,最适合青少年。最后笔者采用了第四种,通过介绍跑酷运动来引入法国的学习。这样的实践时尚风趣,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重视对科学性错误的总结和反思

作为地理教师,要认真备课,并且要在关键点上注意强调正误,不能想当然地糊弄学生。笔者在协助指导教师负责会考复习工作时,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一些简单的知识很有可能会因为自己没有认真对待或缺乏执教经验而导致学生信口开河。

例如,“印度人是白种人”。学生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印度人是黄种人(原因是印度是亚洲国家),或印度人是黑种人(原因是印度人肤色黑)。所以作为老师最好在第一次接触人种划分的时候就用印度人的例子来强调肤色不是区分人种的全部依据。

又例如,“湄公河注入太平洋”。学生容易认为湄公河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原因是分不清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是马六甲海峡)。

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遇到过很多很多,对于地理教师来说,这些错误都是宝贵的,因为它们能更好地反馈教学,让地理教学工作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白文新.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技能应用策略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09):1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1.新n改的教学困惑

困惑一: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不扼杀学生的个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确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当前高考大棒的指挥下,教师怎么对付考试这一关?

困惑二:让学生先自主预习、讨论自己能够掌握的学习内容,后再带问题听课。因学生没有时间预习,更谈不上讨论。想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节约一点时间来落实新课程理念,最后只能是一句空话。

困惑三:你利用新的课堂教学,与教平行班的其他老师确用传统的地理教学,考试成绩并没有比你差,反而比你好。

2.新课改的教学反思

2.1 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先决条件。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关键。如何提升地理教师的素质呢?首先要变单一的教师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集体相互间的对话和交流,能够形成一种相对科学合理的看法,避免走弯路。同时也能够彼此充实和完善各自原有的想法,并进一步发展个性化的思维和方法,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学反思要细化。反思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教学反思要细化,要对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

2.2 时时把握调度课堂及课外,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分解和铺垫的方法,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程度。同时又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问题的难度,从而启迪学生思维,进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一堂课假如问题设计的好,即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落实好课堂教学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不适合过早实施,应在学生学习地理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才能加以实施,同时也要选择一些比较适合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内容,每学期一到二次为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感性认识大大加强。这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地理的热情,保证学生学习地理的投入时间。

2.3 重视合作学习的过程,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群体若建立起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既能增进学生之间信息的沟通,又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但要避免动辄讨论,一堂课合作学习多达三四次,学生没有真正地"沉下去"系统地进行讨论、交流,展开真正的合作学习。有时候对问题的深处、难处还未来得及探究,就草草收兵;还有时候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或者刚刚进入状态,且只有一两个人在小组里发表见解,老师就示意停下来赶忙进行小组反馈,让一些尖子生汇报结果,老师只满足于一两个人能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小组就算过关。这些现象说明,教师关注的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和结果,而不是探究知识的过程,更没有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参与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沃土。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放言无忌,一定要清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要像朋友一样,学生看到老师不应该有压力,说错了什么也不应该有顾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要歧视差生,教师最好能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们中间去,以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一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不要让学生有压抑感,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与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示范,严格要求学生养成动口、动手、动眼地听课的习惯。要求每位学生学会记笔记,学会思辩,学会质疑,从而提高听课质量。

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主体性;教学方式;生活化

“教育即生活”是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课堂教学改革的要点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这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反思等活动中,要求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努力打通两个世界,在两个世界间搭建起桥梁。

“回归生活世界”是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张,这一主张转化为课堂教学实际行为,就是要求地理教师树立生活中有地理、生活中蕴含着各种教学资源的观念,有意识地将生活世界中的相关资源引入实际教学中,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事实证明,一旦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纳入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大大增强。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构建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的做法。

一、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导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它为地理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联系生活世界,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把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工具。例如,我在上“大洲和大洋”一课时,首先给学生观看了在宇宙中看地球的壮观视频,学生在感慨地球美丽的同时,我引导他们在地球上寻找陆地和海洋,学生很快就回答我绿色的是陆地,蓝色的是海洋,这为我接下来开展教学打开了方便之门;再如,我在上“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课时,我问学生们:“大家放假回家的时候都会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呀?”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自行车,有的说私家车,有的说公共汽车,还有的调皮的学生说火车和飞机,我对他们的答案全部给予了肯定,顺理成章地引出对交通工具的归纳,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一举两得。

二、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过程

“地震来啦!”我在上“日本”这一课的过程中,讲到日本地震的时候有个调皮的学生大喊了这么一句,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我随之把目光聚到他身上,问了一句:“地震来了!你怎么还坐在那里呀?赶紧逃生去吧!”这个学生就问我:“老师,我要逃到哪里去?”我顺势就让班级的学生寻找答案,他们有的说赶紧躲到桌子底下,有的说赶紧往外跑……我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解释:躲在桌子底下是非常不对的,我们应该躲在桌子旁边。学生非常不解,我就在黑板上简单画了“黄金三角区”的空间安全区位,学生恍然大悟。我得感谢那个调皮的学生,是他活跃了课堂气氛,把一个非常有用的生活常识“巧妙”地带进了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为我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三、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结束

在课堂临近结束的时候,把生活世界中的某些问题呈现出来,作为本节课汇总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抓手,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水平。举个例子,在学习完“中东”一课时,我让学生们看了几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的中东战争的图片,让他们归纳中东为什么战争不断、冲突多多。联系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很快地总结出:石油多、水资源匮乏、宗教矛盾、领土争夺等几个关键词,准确的总结应用了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又如,“河流与湖泊”一课教学结束时,我提到了我们生活的故乡――漳州的母亲河九龙江,让学生去收集有关它的水文信息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简单制作一份关于治理和保护它的方案。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知识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世界的地理事物和地理问题中去,这才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课堂与生活有机联系的最佳体现。

地理课堂的教学不应该是刻板的,而应该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理课堂的教学也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看中的成绩,而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与生活相融合的。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里能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去想象、去体验,从而使地理教学更生动、更有效。地理教学走向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没有现成的理论,也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逐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

参考文献:

[1]黄承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地理教学, 2012(4).

[2]罗先军.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彰显活力的策略.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1).

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一、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已经成为目前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显著标志。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化高科技时代”,传统的教育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现代技术手段成为迫在眉睫的引用工具。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教与学之中,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整合”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许多地理教师在地理课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其中包括我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

1.为了整合而整合

把信息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堂堂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没能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照搬照抄,毫无创意

许多教师在进行公开课教学时,喜欢利用网上下载的课件进行教学,但对下载的课件不是稍加修改就是照搬照抄,完全跟着别人的想法走,甚至于教案都是根据别人的课件来撰写,没有丝毫的主见和创意。

3.华而不实,追求“技术含量”

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功能,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一些地理教师希望多媒体课件“好玩”一点,“花”一点,“档次”高一点(特别是用于公开课教学或优质课评选活动),不惜工本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制作,在整个课件上加入许多与课本内容无关的、运动着的图片或背景音乐,以为这才是“新”、“奇”,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转贴于

三、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与地理教学“整合”,我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反思,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素质是整合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开展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就必须要求教师应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具备在现代信息技术下设计教学的技能。只有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业务进修,提高电脑操作技能,才以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2.正确定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信息技术在展示地理事物、演变地理规律上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使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以至于许多人误认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要排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此教学中,我们看到往往是:学生盯着电子屏幕,教师则在学生教室后面或机房里充当播音员和解说的角色,课堂气氛活不起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它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处于配角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信息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一切教学手段,包括现代教育技术,都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如一味地否认信息技术手段,自然是不可取的观念,但过分夸大了信息技术手段,以辅代主,会造成教师、学生被机器所束缚,成了课堂的“仆人”。

3.充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初中地理课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切实重视抓好以下六点工作,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传授知识,贴近生活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衣食住行,旅游观光,建设家乡和祖国,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生活中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涉及信息最多的还是地理知识。如: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为什么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预报中的各种符号代表什么意义?什么叫世贸组织?等等。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让生活经验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就会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倍感亲切。当学生和教师一起解决了生活中一个个熟视无睹的问题,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身心愉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就会提高。例如:讲“青藏高原地区”时,播放歌曲《青藏高原》,让学生聆听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加深对祖国风光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同时提问假如暑假里同学们去拉萨旅游需要带些什么必需品?青藏高原海拔很高,离太阳很近,可是气温为什么很低?给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同学们踊跃思考,积极讨论,你一言我一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这样的地理课教学效果一定不会错的。

二、三维目标领航,让目标导引教学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让目标导引教学。例如在教“海陆的变迁”时,先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海陆是变迁的,那海陆为什么会发生变迁呢?通过媒体展示让学生知道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详细介绍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并让学生试着用这些理论解释一些地理现象。通过关注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海陆是变迁的和海陆为什么会变迁。学生能在这堂课开始关注自我“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分析能力,结合我所提供的一系列材料,有序解决自己所产生的疑惑,能够科学地解释“海陆为什么会变迁?”

三、变换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根本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在教法的选择上,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节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充分讨论气温与生活的关系基础上,让学生来讲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能力。关于气温的测量我们学年实践活动曾经带领学生到我市气象站,教学生观测的方法,要求他们按时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画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如果我是学生,我将如何分析教材和思考问题?我将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困惑点?希望老师怎样调节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如何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对现代教育手段非常的娴熟,特别强调的是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从而使其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地理是一门趣味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生动有趣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地理现象,学生通过调动多方面的感官,科学形象生动的掌握好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进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六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一节中,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我将这部分内容通过多媒体组合课件加以演示,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认识地球如何绕太阳转动,运动时的方向,以及四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分别落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空间,从而能更好的把握重点和突破难点。

五、《地理填充图册》的有效使用是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归宿

《地理填充图册》是初中地理教学常备的作业,如何改变“猫追老鼠”现象,让学生由消极、被动、应付的态度变为积极、主动、乐观地完成,提高作业的效率,采取以下策略。

1.调查了解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谈话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主选择,是课堂完成,还是课后完成,通过师生商讨确保每节课留5―6分钟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不让作业留在课后,以减轻学生负担。

2.注重《地理填充图册》作业的过程管理

《地理填充图册》实行一节一改,当堂面批或互批;每节课前两分钟请各组课代表对学生是否带填充图册、是否及时完成上节课的内容,批改过错误的地方是否及时订正等进行常规检查,老师进行抽查,重点服务潜能生,培养其良好习惯。

六、正确把握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