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分享

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分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分享

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高中地理;地理教学

一、网络中的地理资源信息

网络地理资源与传统地理资料相比,有明显的优势。现实中难以传输的资料可以保存在网络,轻松共享。例如,我们经常使用人教社制作的大量契合教材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是很难通过课本等形式传给老师们的,然而通过网站,这就变得轻而易举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提供的资料试题、教学建议也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同时网站还建立了地理教师交流以及探讨的平台,出版社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发现自己出版物的漏洞,提高出版社出版教材的质量,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很大的意义。除此之外,教育网地理板块、新课程教学网地理板块等,也是比较著名的地理教学资源库。

二、网络资源对于地理教学的意义

高中地理知识涉及面较广,对地理方面出现的众多规律、原理、景观以及人与地关系等方面都有涉及。有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而教师也很难讲清。通过网络搜集一些关于这些知识点的多媒体资料,然后重新整理,通过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有了直观感知,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我在教授必修1地球运动的知识时,预先让学生上网下载一些地球自转、公转的Flas,课堂上让他们自己播放这些动画,效果比用地球仪、板书要好得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什么是自转周期,什么是远日点、近日点等。

我校一节课是40分钟,教师只能讲有限的知识,但丰富的网络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浏览网络资源。比如,到底谁该为全球变暖负责?你认为是什么?你有何依据?对于这种类似的问题,学生可以提前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形成一定的认识,在课堂上让他们表述观点即可。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学生学习的知识早就不应该局限于教师课堂的讲授,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扩充知识,并提出对某些地理问题的独到看法。这种教学模式就不再有局限性,无论在课堂还是课下,教室还是家里,都可以学习。

三、让网络资源为高中地理教学服务的具体措施

1.地理教师要建立自己的地理教学资源库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尽可能收集地理信息教学资源,对于教育教学有用的一定要做好备份,以便能更好地应用到教学工作中。互联网可以储藏教育教学资源,把自己收集的试题、教学设计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综合起来,到网络进行保存,成立个人独立资源库,集中在自己QQ空间或者博客里面,用到的时候直接拿出来用,还要对资料进行归类,分类储藏,方便以后查找使用。

2.地理教师应多进行网络交流

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地理教师同样可以建立自己的地理博客,把自己整理的教学材料进行共享,教学过程中反思、感想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可以与地理界的专家进行沟通,和同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等,可以建一个地理方面的群,通过这个群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地理问题,寻求在线网友的帮助,甚至可以组建视频回话,更加便捷,更加直观。甚至可以利用学生非常喜闻乐见的网络工具――百度贴吧,最近我发现百度贴吧里面有几个关于地理的吧,例如“地理吧”“高中地理吧”,上面有很多地理教师和文科学生交流,有些资料非常实用,如果能够坚持参与讨论,地理教学的视野势必越来越宽。

3.学校要尽力为教师提供网络支持

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改;重视备课;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学习;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00-02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国家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实践性和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地理学科,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高中地理,在新课改的严格要求下,地理教学模式已由以前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改变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随着近些年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新标准课程已经经过了四年的考验时间,然而因为种种因素,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并不顺利,在新课改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将在下文中解析高中地理新课改开展现状,并提出一些典型问题,与此同时提出一些关于新课改推进建议。

一、解析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现状并提出主要存在问题

1.现阶段,尽管我国的高中地理新课改工作广泛开展,但是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部分高中院校把一些资质较老、教学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安排在高三年级执教,对低年级的基础教学标准及新课程改革后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不好,不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教科书中各个模块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漏掉知识点,对教材内容不熟悉的现象,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影响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2.由于一些高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材接触少,在授课的过程中对难易程度不同的知识点讲解把握不准,使教师在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标准掌握方面有很大难度,容易出现因新旧教材交替而产生的知识错位的现象。一些教师讲课习惯面面俱到,然而高中地理新课改的特点就是增加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因此,传统教学习惯反而会影响新课改的推进效果。

3.高中地理新课改教材主要包含选修和必修两个部分,各有特点,选修部分主要是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而必修则涉猎较广,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两部分内容的特点并衔接顺利,一定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很多教师对如何衔接选修和必修部分存在困惑,不知从何入手,往往会顾此失彼,事倍功半。

4.经过近些年的新课程改革,上述存在的问题已经逐渐解决,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致力于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强调探究精神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创新教学内容的机会很少,对新课改后的课堂进度把握不好,教师讲课慌张,学生记笔记仓促,因此,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针对高中地理新课改实行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要认可新课改以来教育事业的进步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促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行成为我们现阶段探讨的重要课题。

1.认真做好教学设计。高三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通常会表现在个人的兴趣、情绪及学习态度等方面。所以我们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为此,精心做好教学设计显得尤其重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广,目前较为广泛的学习方式包括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实验学习,教学活动的主体回归学生,因此做好教学设计显得尤其重要。比如在学气热力循环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行对大气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包括气压是如何流动的,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推断气流的运动方式,由此拓展到城市风、海陆风等知识的学习;再如,在学习太阳高度角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实验性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时间,让学生来室外观察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九十度减掉当地的纬度,从而得到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数值。

2.使高中地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于生活。高中地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在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后也会用到地理知识。高中地理老师可以巧妙的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比如说,教师可以把目前很流行的宣传名胜古迹的广告引入课堂,在介绍该地区的人文、气候等特点的同时讲述一些关于该地区的拓展性地理知识,学生在掌握了必修知识的同时还拓展了知识面,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师讲课有激情,学生听课有兴趣,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使高中生的地理成绩有一个质的飞跃。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新课标要求,要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积极探索,而地理知识是一个充满神奇、实践行较强的领域,需要的就是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多种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例如在讲到“地图和地球”这一小节时,我反复讲解,尽量做到精讲细讲,让学生在大脑中对这部分知识有个深刻的印象,然后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和地动仪,观察地球的布局和方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勾画地图上每个大洲大洋的版块,学生对地图有个深刻的记忆。

4.发扬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课程改革的主要亮点在于“创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处于辅导地位的教师,都需要发扬自身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除了要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展知识面,还要理解社会乃至世界发展的现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着这种精神传达给自己的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让学生深刻了解地理知识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并结合当前的地区现象、天气变化,让学生能够自身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说和理解。

通过上述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现阶段在高中地理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新课改对于教育事业是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毫不夸张的说,我们中国的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新课改是否得到成效。我们广大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齐心协力,恪尽职守,不断探索促进高中地理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地理成绩。尽管现阶段,我们在进行该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使高中新课改后的地理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 地理课程 整合

一、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我国地理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根本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根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学习的兴趣就会磨灭殆尽。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产生抑制情绪,这些都是各大高校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课程标准提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培养面向信息化的社会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因此,传统教学方式――死记硬背已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代化的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更多资源,学生可以在网上查找自身所需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在网上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补充自身缺乏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其他国家的地理知识和风土民情,增加地理知识积累。

2.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可以加大对学生的冲击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多媒体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使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方法。

三、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

1.将地理知识与多媒体结合。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课件使用量和使用频率,不可过多、频繁使用,否则会造成事与愿违的局面。教师在讲台上只顾自己讲解课本知识,不与学生互动,学生一味听讲、做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要做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整合,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结合新的社交工具、社交平台,加大与学生的沟通力度。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网络交流平台、聊天工具日益增多,网站、博客、微博、微信、QQ、BBS等聊天工具逐步拉近了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微博、网站等了解老师的动态,学生可以通过留言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网站、博客上发表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也可以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分享给学生。这样的交流可以避免当面交流的尴尬,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3.探索利用网络开展探究式学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将学生当做知识的载体,不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标准明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样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主题或问题,让他们围绕这个主题或问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进行资料查找、观点归纳及列举求证,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课堂设立小环节,将时事政治、当下热点放在这个版块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地理素质教育更上一个层次。

4.将教师与教材有机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不再像以前那样贫瘠,变得丰富起来。很多好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共享、重复观看学习。由于网络资源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和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网络资源。教师自身要紧跟时代潮流,加强自身学习,熟练掌握各种网站地址、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同时分析网络资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学生加以引导,综合各种教学资源,将这些教学资源与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增强教师自身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的文件夹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文件夹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搜集素材。相比较来说,后者比前者更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这里要强调教师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和熟悉程度。并学会对多种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word文档、PPT制作等。另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和地理有关的网站,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5.将学生与教材有机。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得教学资源不再固有,教学内容变得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学习和研究内容的信息资源,如图片、动画及视频等。这样学生可以先自己学习教材内容,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社交平台和教师、同学进行沟通。学生也可以在网上搜索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利用网络将自己的问题解答,这样可以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时最好做个记录和分类,寻找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四、结语

信息化给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采用传统技术的同时应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特点,不能全部放弃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师仍然只是传播的载体,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第4篇

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重“现成”轻“创新”。

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传统的纸笔备课逐渐被现代电子备课所代替。电子备课中,一些老师往往图省事,出现了简化、浅化的倾向。一是不加任何改造,直接使用从网上“淘”来现成的课程资源。有的甚至是一键下载,完全克隆整套课件和教案,纯粹的“拿来主义”。二是面对海量信息,过度忙于查询与筛选,用在品读与二次开发上的时间被大大压缩。三是由于可替代的课程资源增多,对现行教材中经典课程资源的研读深度与加工程度都有所下降。四是越发依赖从网络上获取时事地理方面的课程资源,第一时间进行开发与创作的意愿与能力弱化、退化。

受现行教育评价制度、社会舆论氛围和课堂教学文化的多重影响,在课程层面上,由于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重视不足,从而导致地方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匮乏单薄,相应的课程形态也不够健全,很少有学校能够正常开展田野观察、地理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课堂层面上,乡土化、生活化、跨学科的课程资源取向不够突显。部分教师年复一年凭借“旧船票”,满足于以教师自我经验为中心的相对保守的课程资源范畴内教学,缺失了民主、平等、参与、对话的机制,那些蕴藏于师生之间的、鲜活生动的课程资源还远远没能得到激活与创造。

2.信息技术应用不当,重“形式”轻“效果”。

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正在不断扩展与深化,使用多媒体课件已然成为当下地理课堂教学的常态。在多媒体课件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精彩、高效与活力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课件的使用上还存在唯技术、唯形式的倾向。一是无课件不成课,有些教师离开课件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追捧”与“膜拜”课件的背后是令人担忧的技术依赖症。二是以多媒体的名义将各种课程资源全部转移到课件之中,材料的堆砌与内容的饱和,为“机灌”埋下隐患。三是按线性结构组织课件,把课程资源固定到单一的流程节点之后加以封装,使课件变得封闭与僵化。四是直观性有余,彰显启发性不足,不仅由图、文、问题有机配置的页面框架未成为地理课件的设计规范,而且其“为学生的进入与互动提供时空”的理念也未能成为课件制作的自觉意识。

技术导向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正朝向网络学习、计算机辅助学习等新的教学实践领域迈进,曾经在多媒体课件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因过度强调技术的工具性而给师生成长带来“伤害”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这一进程中,因此课堂教学要谨防机器和技术对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的制约与阻隔,理应让信息技术始终处在人文精神的观照之下。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

在教学评价领域,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评价的作用并非仅仅甄别学生成绩的优劣,更重要的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通过反思、改进教与学的行为,激励学生在知识、能力及情感价值观方面获得提升。但是在由理念走向行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的评价方式与评价行为出现了如下偏差和误区。

从同行评教的视角来看,一是习惯于聚焦终端的考试成绩,忽略成绩背后的达成路径。二是学科学业评价的质量标准笼统,对考查内容、要求及方式的把握更多的是凭借经验,往往有失准度。三是课堂教学评价刚性过强,受制于大一统的评价框架,缺少对课堂教学现场个性化、人性化的描述与理解。

从教师评学的视角来看,一是过于强调以地理知识表面为主的学业成绩,过于强调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评价重视不够,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二是依据学科特质和任务要求来灵活恰当地选择与运用多元学习评价方式的意识与能力明显薄弱。三是过分赏识与肤浅评价相伴相生,或想当然凭主观臆断,或在深度对话缺席的情况下泛泛而评,而循序渐进和因势利导的原则常流于形式。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职业心理的倦怠。

教学是一项充满灵动之气、热爱之情的创造性活动,它离不开身处其中的教师和学生能动性地释放与互动。当教学被功利主义思想的阴影笼罩时,应试化倾向下的教学目的硬生生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孕育生命精神成长的内核剔除掉,教学的时空塌陷,剩下的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与苍白的技能训练。如此教学的进度被加快,教学的内容被增加,教学的要求被拔高,教学的过程被压缩。没有了精神内核的支撑与理想信念的引领,加之分数至上的考试评价风向的影响,教学它原本对教师、对学生形成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引力逐渐消退,久而久之,为知识而教、为分数而学的教学将伤及师生的成就感、幸福感和责任感,使师生丢失道德追求与批判精神。当由此而滋生的职业倦怠心理蔓延到专业态度、专业追求、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域,以及教学设计、资源开发、课堂组织、学法指导、作业辅导等每一个与学生成长相关的教学环节时,还谈何教育教学的价值与质量。

2.生本意识的淡薄。

教师的职责究竟是什么?“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深切感悟到身为一名教育者肩上的职责与担当时,教师就会用眼神拥抱所有的学生,同时作为一个参与者融入教学之中,他一定会在整合课程资源、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等方面主动地思考、积极地行动。

3.信息素养的欠缺。

提起教师的专业技能,我们都知道它包括教学活动技能和专业发展技能。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的核心技能,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反思与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则是教师专业发展基本技能。在这样一种静态的专业能力划分结构中,孰轻孰重?那便是渗入到每项专业技能之中又将其融会贯通起来的信息素养重要。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能有效、高效地获取信息,熟练、批判地评价信息以及精确、创造性地使用与表达信息三个维度上。由此可见,它是以信息加工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基本能力。与以往强调教学专业技能相比,教师群体的信息素养整体薄弱,从而导致在课程资源的研发、教学评价的开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思考、反省、批判的能力不足。走进信息社会,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它呼唤教师在信息素养方面要努力地表现出选择的眼光、自我阅读的定力、批判的精神以及创新的智慧。

三、改进建议

1.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课程资源。

备好一节课不难,难的是备好每一节课。从地理学科特质要求来看,需要教师努力实现地理教学的乡土化和生活化。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和学生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要将自己的学识、对社会的观察思考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及情感体验善加利用,丰富教学资源。生活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增加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包括成立地理课外兴趣小组,带领、组织学生开展田野考察,让学生在野外实地的考察中体验地理知识、发现地理规律、印证地理原理。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环境以及环境问题的认识,引导他们从地理学的视角独立去观察世界。教学中,可以对学生实践活动成果进行系统加工,使之上升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此外,考虑到初中课程的实际情况,需要重视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高中地理教师应主动去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学情、教材以及学科的特点等,精心制定“衔接”的教学计划与策略,根据高中教学的要求和时间,合理安排、整合教学内容。

2.自主建构合理的科学信息。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在硬件方面,教师要掌握电子白板的操作方法,充分利用其交互性强、内置资源库、页面录制功能及其强大的地图处理功能来增强开放式、生成性的教学;在软件方面,教师要学会运用几何画板、Surfer、超级地图、PASW、Origin等专业软件来绘制太阳光照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区域地图、线柱式气候统计图、人口金字塔图等地图及统计图。此外,要精通Word、Excel制图,掌握Flash、Illustrator、Photoshop中的一至两款制图软件,切实提高电子作图能力,为创新教学奠定坚实的技术与资源方面的支撑。

高中地理新增《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选修课程,当前能够娴熟掌握“3S”技术并独立胜任这门课程的教师为数不多,走向精通地理信息技术的现代地理教师需要我们重塑自身的地理信息素养。一方面要系统学习“3S”技术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要立足课堂,运用“3S”技术开展地理实践、地理实验活动。有条件的话,可以借助“3S”技术对高中地理课程予以重建。信息素养最为重要的标志是利用恰当的技术手段对课程资源进行富有个性的创新表达。我们可以利用的技术手段很多,在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手段和方法。板书、板图、板画因其所具有的动态生成、互动参与、结构图式的优点,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需要在现代与传统技术手段之间建立和谐的媒体生态来体现自己的教学智慧。

3.恰当有效地践行发展性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标包括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包括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调节教师的教学等内容。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实施全面的发展性教学评价,即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在教学管理维度上,需要建立和使用基于课标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质量绿色评价体系,以规范的、客观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评价工具来科学鉴定学生的学业质量状态,并将视线引向影响其学习的背景因素,从而为体现个性、面向全面的发展性评价的有效开展提供事实与证据,使评价有血有肉,温情而可触摸,并逐步培育出地理教学评价中应有的自我诊断评价文化和自我修正评价的能力,彰显对师生成长的关怀。

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分享范文第5篇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减负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课堂效率”,其具体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本文谈谈如何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以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一、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提出的背景

在教学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仍很普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仍很突出。所以,正确理解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还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过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二、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

1.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率的唯一标准。

2. 有效课堂教学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呢?可以说,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但问题是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最优化的组织教学环节,怎样的教学效果才算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当前有效课堂教学缺失的现状表现在:套用一种教学模式,致使不同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盲目崇尚新异;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学习效率低下,浅于学、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我们应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探索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

三、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1. 可以增强高中地理课的魅力

没有知识就难以生存,就难以发展,就难以探索世界的奥秘。因此,求知欲是与生俱有的,但是学生的求知欲是盲目的。可以说,有效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求知的方法,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强高中地理课的魅力。

2. 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学生虽然生活在群体之中,但是他们都有独立的意识,他们喜欢接受教师的传授,更喜欢自我的体验。因此,有效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验证知识,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四、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构建的途径

1. 教学设计凸显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制定更加有效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同时新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还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

例如,“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一课,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常州钢铁企业和软件开发区的出现和发展,以乡土地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工业区位布局和发展变迁,进而对整个常州经济的影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不仅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通过对工业区位布局选择和工业地域形成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了区域性、综合性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变化和形成,加强了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 教学过程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真正的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事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与教师及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有激情与热情,这样更加能将一个班学生激发起来,让学生产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讲到“大气环流”中的“城市热岛效应”时,首先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城市热岛浅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城市热岛?其次请学生观看“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相关视频,并讨论总结出主要影响;最后观看“关于城市热岛效应发展”教学录像片,结合已有背景知识思考并讨论:人为因素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有多大,各种主要来源与我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有何联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积极的听,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教学方式多元组合以生为本

一个教师跟校长说:“我有三十年的教学经验”。校长说:“不对,你是把一年的教学经验重复了三十年。”这段对话听来引人深思,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多激励、活氛围;多引导、促探究;多设疑、创情境等多种教学方式上选择使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构建新颖的教学模式,就会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例如,关于“地球自转”教学,就可运用地理教学特色的图式法,还可结合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总结各种日照图的解答方法。同时还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区时变化等,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分析:(1)地球自转方向;(2)晨昏线的判断,昼夜的产生,太阳高度的变化;(3)总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拖动鼠标进行巩固练习。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使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

4. 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也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高,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而且声像并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使得教学内容与方法变得新颖、多样和有趣,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和应用。

五、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构建的方法

1. 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权利。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独立思考,勇于发表意见。为此,教师常用商量的口吻提问,以激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思考。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目的是影响和吸引学生,使师生关系更平等、融洽,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从而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氛围。

2. 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就必须符合学生实际,隐含学科内涵;必须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的交互,有利于促进学生萌生学习欲望,启动思维过程,激发创造热情。

例如,讲到“洋流”时,教师创设洋流与航海的相关情境来启迪学生的思维:(1)请在世界空白地图上绘出哥伦布两次跨越大西洋的路线,并标注经过的洋流名称。(2)请在地图上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为什么冬季出发,夏季返回。(3)请指图讲解: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航行路线及成功的原因。以上案例引入历史事件等材料,不仅考虑了问题情境的现实性,还考虑了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目标达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因此,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效的。

3. 倡导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