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管理学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安全管理学 开放性试题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可评估学生成绩、检验教师教学效果,更能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1—3]。然而,传统的大学课程考试多采用单一的期末总结性、鉴定性的考核方式,极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行为的恶性循环:考前突击课程重点60分出考场忘记所学内容[4,5]。这种考核方式必然培养出很多死记硬背的“高分学生”,即“优秀学生”,但所学知识又会快速忘记,所谓的“优秀学生”快速转变为“低能学生”。这种现象普遍地存在于高校中,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6,7,8]。

《安全管理学》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必修课,其教材文字性内容较多,极易使学生形成“可背诵课程”、考前突击背诵知识点即可的错误认识。鉴于此,笔者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实践,并在考试后对考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及分析。

1.开放性试题内涵

开放性试题是一种以能力考查为重点,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创新性思维的试题形式,这种试题形式一般都没有固定答案或者所谓的“正确”答案[9]。开放性试题形式注重通过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以致用”的满足感。开放性试题的表现形式非常灵活,例如:(1)考试时间的开放;(2)考试方式的开放;(3)考试情境的开放;(4)考试评价的开放等。

2.安全管理学考试改革实践

2.1安全管理学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安全管理学》是安全工程专业必修课程,是该专业知识体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该课程主要研究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及应用方法,涉及管理学、运筹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技术性和实用性[10]。笔者调查发现,国内采用的安全管理学教材的大量篇幅为文字,很少有公式、例题之类的“理科”表现形式,因而虽然安全管理学属于理科类课程,但绝大部分学生将其视为“可背诵”文科课程,完全忽略了其内在的理科属性。这导致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效率极低,学生把工夫全部放在考前知识点的背诵上。这种现象违背了课程的设置目的,更不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由此可见,对安全管理学之类可背诵课程的考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将以往以“考查记忆力”为主的考题形式变为以“考查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的开放性试题。

2.2考核方式改革的初步实践

本次考试的对象为安徽理工大学2009级安全工程专业学生,采用开放性试题,考核方式为开卷,学生可提前准备资料及素材,在考试过程中可以任意查阅相关文献与资料,甚至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查询资料。

考试内容大部分为主观题,没有固定答案,可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根据提供的材料,如果你是采石场厂长,厂子规模达到310人,将如何建立该厂的安全管理体系?如果你是建筑企业的老板,将如何进行企业的安全教育?

考核材料均取材于考试近期发生的国内外相关报道,保证了考试材料的时效性与先进性,例如考试前一个月在美国发生的杨磊博士车祸事件、考试前两周发生的咸阳锅炉爆炸事件、江苏徐州的校车事件等,这些材料均作为分析材料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考核方式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对象为安全工程专业2009级学生,共135人。发出问卷135份,回收133份,回收率为98.5%,其中有效问卷为133份,有效率为100%。

3.1问卷调查设计

调查问卷包含22道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学生考试前的工作状态、学生家庭环境、学生是否为学生干部等5个问题。第二部分是对本次考试的评价,包括相比闭卷考试本次考试的难度、答题情况能否真实反映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等10个问题,这些问题均通过打分的方式表述自己的观点,满分为5分。第三部分是学生对该类课程的期望及建议,包括学生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的期望、该课程的教学哪种方式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该课程的课下时间应采取哪些学习方式等7个问题。

3.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男生108人,女生25人,数量对比是与该专业的特性相符合的;在本次考试前,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为84人,准备考研的同学为39人;考试同学中106人为农村学生,其他为城市学生;考试同学中有31人为学生干部,66人曾获得过奖学金;在学习方向上,98人为安全工程技术类,35人为安全管理类。

3.2.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对开放性试题的接受程度

调查的所有学生均表示非常接受这种考试方式,接受率达到100%。然而,对于大四期间的课程是否应多采用开放性考核方式,例如写报告、做调查等,考研同学给出的平均评分为4.03分,而非考研同学则给出了4.3分,可见非考研同学欢迎更开放的考核方式,而致力于考研的同学则不是很感兴趣,考研同学还是更欢迎考前背诵的方式,节省时间准备考研。这种现象给笔者一种启示,即考研之前的课程考试是否有必要必须安排在本学期完成?

(2)对开放性试题的难度分析

开放性试题的难度。考生对该类试题普遍反映不难,相比封闭性考试,开放式考试更易于考生的发挥,但也有9位同学表示该类试题太难,给出了5分,占到学生比例的7%。但这9位同学均为已找到工作且没拿过一次奖学金的非学生干部,这与该类同学平时的学习态度是相关的。

(3)开放性试题对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查作用

开放式试题的材料方面,大部分同学表示该类试题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启发作用非常大,更有22%的同学给出了5分的满分;94%的同学表示该类试题极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26%的同学给出5分的满分。这就表明,在考试中应尽可能多地采用新近发生的事件结合课程设计考题,这些新鲜的材料不仅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强化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其他方面

男女同学对本次考试的反映出现很有意思的现象。女同学普遍反映该类试题较难,不太欢迎该类考试,而男同学则表现出很积极的态度。同时,女同学普遍认为对该类试题不感兴趣,不利于启发创新,而男同学则表现出非常高的积极性。

拿到奖学金次数较多的同学普遍反映很接受该类考试,却表示该类考试很难,对自己的锻炼程度不高,然而,又很喜欢这种考试方式。这就明显地表明了一种现象,即拿奖学金的同学更喜欢死读书,虽然在心理上很期待开放式考试,却又找不到封闭式考试中的那种优越感,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状态。

3.2.3学生信息反馈分析

(1)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在学生对课程教学及考核的反馈信息中发现,有8%的同学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认为该门课程对于工程技术类方向是没有必要的,这些同学的学习方向均为安全工程技术方向。由此可见,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课程性质的认识教育。

(2)对考核方式的建议

调查发现,62%的同学希望采用开卷的形式,而11%的同学倾向于实践并撰写报告类的考核方式,更可喜的是,有5%的同学倾向于口试等更开放的考核方式,可见,学生对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持非常欢迎的态度。

(3)对教学方式的建议

在学生的建议中,发现有47%的同学倾向于案例教学探讨的方式,他们认为案例教学可以非常明确地告诉他们所学知识有什么用;11%倾向于课下调查研究,并在课堂宣读;13%跟老师做课题研究,增强课程的科研效果。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新颖的教学方式还是持非常积极的态度的。

(4)课下学习方面

在课下学习方面,41%的同学倾向于小组合作进行某个方面的课题研究;26%的同学希望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查研究。这表明学生非常希望通过实践检验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

4.问卷调查的启发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发现了安全管理学教学与考核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不仅包括学生自身方面,而且包括教学方面。

4.1学习目的偏差

现行教学方式下,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出现了较大偏差,特别是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部分学生对强调理论的课程出现了认知错误,特别是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等课程,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均为“文科”课程,不应出现在强调工程技术的学科中。这就说明了学生的认知出现了很大偏差。其实,该类课程强调的是理论,是安全学科及安全行为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更强调的是用这种基本规律或基本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因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学生对“可背诵课程”的认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原理、规律和作用。

4.2树立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教学研究性大学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而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绝不是简单地通过对重难点的讲解所能培养的,更不是学生“举一反三”会做题、多做题能达到的。对于强调理论的课程,不能通过加强考前背诵知识点、注重“记忆力培养”的方式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科研学术能力。在课程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及运用知识的方法。

4.3强调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的改进

案例讨论教学法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注意案例讨论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必须让学生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必须注重实际问题的时效性,绝不能拿十年前的数据解释今天的问题。教学中更要使用最新发生的实例探讨问题;注意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强调让学生自己寻找多种解决问题途径,增强解决问题方法的综合型,强调解决问题方法的自主性。

4.4考核方式的改进

高校考核模式必须进行一系列创新,考试的重点应从书本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核转向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核,考试方法应更多地采取研究性论文、实验报告、社会调查心得、新产品设计等,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

5.结论

5.1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开放新试题考核实践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们普遍接受开放性试题的考核方式。

5.2通过对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例如:加强学生对“可背诵课程”的认识教育;多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法;将考试的重点转向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核;多采用研究性论文、实验报告、社会调查心得、新产品设计等更开放的考核方式,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沈良斌,祁嘉义,冒小璟.深化高校考试改革,培养创新人才[J].江苏高教,2006(3):91-93.

[2]徐爱萍.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趋向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1):67-70.

[3]刘洁,冯婉玲,唐德玲.研究型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4(4):30-33.

[4]殷国强,何承源.高校考试模式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5,21(4):26-30.

[5]丁兰,吕浩雪.改革高等学校考试形式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1999(1):52-55.

[6]田建荣,马莹.高校学业考试现状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途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37-41.

[7]龙文祥.论高校课业考评发展的有效发挥[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2):76-80.

[8]黄牧怡.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系统[J].江苏高教,2009(3):79-81.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能力导向;食品质量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42-02

食品科学是一门以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为基础,研究现代食品加工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交叉学科,自建立以来为各级食品生产企业培养了大批食品检验人才[1]。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食品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地改变,充分认识到食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各大食品生产企业也将食品质量控制的重点从事后检验转移到生产中的管控上来[2]。因此,各大高校的食品学院陆续开设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专业和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以应对企业不断增长对高级食品质量管理人才的需求。《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还是一门新兴的课程,需要进行更多的教学改革与建设,与直观的企业和市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3]。这些年来,虽然对《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各种探索和改革,但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大的变化。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要求的。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并不能使学生记住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内容,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生动深刻的印象[4,5]。但基于能力导向教学法却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它以能力的培养为课程教学的总目标,通过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真正理解明白食品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意义,并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质量问题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6]。《食品质量管理学》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而是贯穿于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检验的工作总和。这门课程与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包装学、食品物性学等多门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学生前期所学的各门课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应用,将所学检验方法体现至食品企业生产活动中,以能力为本位设计相关的教学案例,不再追求检验分析过程的枝节,重在整个检验流程的设计管控,才能培养出能独立进行质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

为了注重对学生食品质量管控整体能力的培养,我们对本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目前,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前已学习了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贮藏原理、食品分析与检测等基础课程。在有限的授课时间中,我们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设计、质量管理工具、抽样检验、HACCP、GMP、SSOP上,突出了教学重点,使课程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同时,为了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我们从当地企业如阿布拉馕、巴口香、新疆怪等食品企业中引入了切合当地实际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对食品质量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此在实际应用部分方面安排较多的课时,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具体的指导教学,制定出符合新疆地域特色的《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方案。

三、教学方法

把以教为主,改变为以学为主;把以内容为主,改变为以问题为主。学生只有学到了知识,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食品质量管理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更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解决企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欲望,以培养工科学生的能力为主。讲授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主要采用项目管理法授课,把能力培养贯穿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中。项目教学法,就是以项目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采用目标推进式进行完善。如在抽样检验教学过程中,提出如何对生产中的巴口香牛肉干进行抽检?如何取样?取多少样?如何进行判断?通过对项目流程的分析,达到最终教学目标。这一过程使学生在项目的解决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同时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这些细节上若能结合区域本土特色实际的企业食品管理问题,就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达到,师生共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下的备课准备中应多参观考察企业的生产实际,并多与企业交流,才能达到以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食品质量管理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手段

因为食品质量管理学是一门学时少的课程,因此在整个授课时间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在HACCP章节的讲解之中,主要采用了视频资料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在HACCP的引入过程中,让学生先观看美国牛肉企业HACCP内容的宣传片,让学生对HACCP的概念有个清楚和感性的认识。这样的宣传片学生较感兴趣,但若只通过视频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不深,看完视频后学生很快就会遗忘。因此,在接下来的课堂讲授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补充,结合学生的兴趣对HACCP的原理进行分别详细的讲述,将重点以板书的形式长时间停留在黑板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行为,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各种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教学效益能达到最大化。而在作业环节中,针对食品质量管理学作业,改变了以往的上一次课,交一次作业的方式,而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先把学生分成3~4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然后采取学完一章或相关的几章之后交一次作业的方式,以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从不懂到逐渐理解再到完全理解,项目作业从刚开始的设计到一次又一次的完善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而对于作业的监督,采取PPT汇报的形式,对不做作业的学生扣除相应的平时分,在检查中询问难题、难点,给予集体讲解和答疑,效果非常好。

五、考核方式

考察课程学习效果的阶段,我们采用了设计论文的方式,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重点在于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结束后,我们引入项目化的设计论文方式,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食品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来具体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课程论文更有实际意义。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选择课题、制定计划、合作研究、产生结果、相互交流、撰写论文的程序,自主自觉地开展课程论文的写作。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收集、分析信息资料,形成各个小组感兴趣的课题,然后再经过充分时间的小组内安排和讨论论证,根据图书资料、网上查阅和实际调查获得对某企业食品质量管理的研究结论,完成研究报告。这样的课程论文比考试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门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食品质量管理学》的教学方式必然要以能力为基础,用富有当地特色的企业案例资源作为教学资料,遵循质量管理的原则、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全部课程内容的讲授。基于能力导向的《食品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探讨,在企业注重大学生能力应用的今天,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洪波,肖贵平,郑宝东,安凤平.食品学科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9,(7):55-57.

[2]袁长梅,马丽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49-150.

[3]张培旗,常志娟.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10):145-146.

[4]徐文蔚.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06,(6):312-313.

[5]刘建学,钟先锋,李佩艳.案例教学法在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78-179.

[6]纵伟,刘艳芳,郑坚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0,(1):87-88.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食品企业管理;应用

一、引言

《食品企业管理》教学对象主要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其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食品企业的特点、食品管理的职能、食品质量体系、企业管理组织、经营决策方法、食品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跨国企业的经营理念[1]等,具有应用性、探讨性强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企业管理》课程在我国食品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日趋显现。近年来,到企业就业的食品专业本科生已越来越多,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各类大中小型食品企业的中坚骨干力量。因此,需要探索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结合食品企业管理课程体系[2]。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食品企业管理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知识目标和能力要求。本文旨在分析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和在《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在启发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特点,采用多种启发和诱导的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3,4]。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发展智力,提高能力[5-7]。1.启发式教学应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近几年来,教学改革一直在倡导教学中学生主体的重要性,这也说明大家逐渐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教育地位,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正在改变。“师生互动”是启发式教学的体现形式和内在要求,充分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客观规律。“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8,9]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知识探讨和心灵沟通。这种互动不再是简单的语言的问答和表达,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不仅需要教师讲解,更需要学生配合。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兴趣,使学生有更多的自,才能达到“教学相长”,提升学生探索性思维,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维,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2.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启发式教学更注重学生思维启发、创新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意识、解决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也是锻炼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教育形式[10]。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我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的途径,教师已经不是唯一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的传授传统知识的职能已经在变化和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需求要求也在变化,用人单位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提升综合能力是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食品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问题启发。有“疑问”是人类进一步探求真知的前体,它既能启发积极的思维,同时又是探索问题的源动力[10]。在《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为学生设立“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主动学习。同时,通过循序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在学习中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中的“质疑”精神。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疑问,依据教学计划通过反问、课堂提问、学生讨论环节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养成和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提出合理的疑问是有效启发的关键所在,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需要经过认真思考的内容巧设疑问,给学生留下悬念。先提问后讲解,边提问边讲解,设疑,解疑,在教授知识中有启发,在启发中有讲授,让学生不断思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大大地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真正的知识内化和吸收,通过知识的内化达到思维的锻炼和能力的提升。2.兴趣启发。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之,而在相机诱导”。孔子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就是说学生想知而不知,想说而说不出时给予点拨指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开始讲课时,首先要考虑怎样能把学生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兴趣。《食品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如果一开始就介绍枯燥理论知识点,课程的重要性,学生会感到枯燥,失去兴趣。教师要从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入手,选取一些成功的经典企业管理案例,而且这些企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比如,电商京东、电子企业苹果、食品企业蒙牛、伊利等,从介绍学生熟悉的成功企业管理人士,到他们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再到这些企业的管理方法等,学生带着对这些成功人士的认可和崇拜,心中会充满激情和兴趣,这样会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启发可以采用如视频演示,简单的一个设问,等等,只要运用适当巧妙,都不失为好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形式。只要能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的求职欲望,都不失为好的兴趣引导方式。3.案例启发。案例教学法即基于典型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为目标。老师结合教学内容收集整理典型、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通过分析和探讨,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食品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学科,该学科的许多理论知识都可以在企业实践中找到实际案例。枯燥的讲解理论会让学生觉得费解难懂,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搜集相关案例,选择与课程知识点内容相吻合,同时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案例,采用视频演示、多媒体方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介绍案例,循序渐进引出与该课程相关的问题,设置相关疑问,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提出问题。进而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讲解食品企业的组织管理时,可以列举一些知名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如张裕葡萄酒、汇源果汁、统一、娃哈哈、旺旺、蒙牛、伊利等知名企业的组织运营管理模式,结合这些实际企业案例进行展开讲解企业组织运营模式的理论和特点,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采取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又回归到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抽象难懂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也启发了学生对食品企业管理问题的进一步思考。4.对比启发。对比法教学主要是对某一专题知识点或知识面的深入讨论。不仅使学生辨析概念,加深理解,开阔视野,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到企业的质量管理时,比较汇源果汁、娃哈哈、可口可乐、统一等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比和优劣势分析使学生加深了对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抽象的概念简明具体、分散的知识点连续化,使学生形成逻辑理解性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适合时机地利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多利用视频演示、图片照片展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生动形象,使学生的感官和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认为:“比较是人类最珍贵的智力宝藏。”通过比较能够发现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突出重点,深化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深刻地记忆事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采用合适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启发式教学法的综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它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发性和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合格的食品人才的基本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邱澄宇.食品企业质量管理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236.

[2]孙海涛,魏凤云,邵信儒,徐晶,姜瑞平.基于食品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导向的企业管理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8):63-65.

[3]胡建斌,陈延惠.浅析在遗传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高等教育研究,2014,(2):60-62.

[4]张永忠,胡海青.兴趣的心理学研究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发[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4):17-18.

[5]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1,(1):67-68.[6]黄白.运用启发式教学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6,(9):25.

[7]方萍.浅谈启发式教育的内涵与教学优势[J].社科纵横,2008,(3):248.

[8]陈应康.启发式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8,(2):106.

[9]张建,毛晓英.启发式教学在《食品安全性》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9,(2):78-81.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范文第4篇

Du Laihong

(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西安 710100)

(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Xi'an 710100,China)

摘要: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定位,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案的应用对课程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Abstract: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and loc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eaching contents infrastructure, theory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ology of the course is studied.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teaching method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each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关键词: 工商管理类 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

Key word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IS;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10-01

0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是基于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信息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系统性的科学,是涉及多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综合性专业应用课程。如何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进行MIS课程的教学,对于该类专业学生就业和组织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MIS教学内容体系结构

MIS概念部分要求正确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和IS(Information system)及MIS等相关概念;技术基础部分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据处理和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知识,常见MIS包括典型的MIS软件如MRP、MRPII、ERP、SCM、CRM和DSS等的使用以及这些软件对信息的处理和管理;MIS开发部分涵盖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如MIS开发方法、MIS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等;系统开发过程和运行过程的管理内容涉及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运行维护、安全管理和评价等;MIS应用和案例部分介绍各类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特性、应用及其发展方向,通过大量相关案例总结课程内容和体系。

2多种理论教学方法并举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交互式教学及案例教学等方法灵活使用和动态结合,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授课模式。

2.1 合理使用多媒体根据MIS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呈现的信息量大,图文表直观生动,便于流程的动态演示,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记忆,并且通过增加大量阅读材料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一些MIS中概念或原理的理解。但是对于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内容,教师还是需要进行必要的板书来讲解,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手势和表情传达知识和信息,已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网络化教学网络化教学是对课堂内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实施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网络化的趋势。一方面笔者在教师个人计算机上构建FTP服务器,将课程教学中的常用MIS软件工具、教学资料和一些课外阅读材料等上传,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网上论坛、专题学习网站、专题QQ群、各大门户网站提供的免费博客系统等及时提出和解决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

2.3 讨论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被动学习,可以就某些课程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例如本次教学改革中,涉及了如下讨论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MIS课程的所起的作用和发挥的意义;MIS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和MIS的发展趋势;调查沃尔玛公司,讨论其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MIS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等。

2.4 案例教学在MIS教学中,由于教材的内容大都偏重理论,缺乏一些典型的案例,导致学生因抽象的理论而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案例教学是该课程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即将一个完整的、典型的、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核心实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问题的提出、系统的初步调查、战略规划、详细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到系统实施和运行管理过程,有机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3重视实践与操作

3.1 实地参观调研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分批分组到实地去参考调研,这是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取得感性认识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参观企业已建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结构和功能。

3.2 上机实验法在介绍信息系统的应用时,先介绍基本的原理,再通过相应的软件系统来操作,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从系统的观念出发考虑问题,教学过程中,使用了有代表性的ERP软件让学生分组,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合作完成相应业务的处理,掌握如何将MIS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3.3 课程实践体验法MIS课程实践是MIS课程教学的主要实践环节,MIS的许多概念、方法等需要通过课程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所以着重在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企业为背景,让学生按照MIS的开发步骤和方法,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MIS,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解MIS开发过程。

4结束语

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进一步延伸和提升,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对人才需求的质量也会不断提高,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性的工商管理类人才。

参考文献:

[1]邢喜荣等.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8.

[2]何瑞卿.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科技信息[J].2008,20:16-17.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the problems of E-commerce curriculum system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 universities,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cietal demands for talents and the ability levels, identifies key courses in accordance with features of E-commerce major and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integrates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oposes the practice program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commerce major in Shanghai Finance University.

关键词: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财经类院校;课程体系

Key words: E-commerce major;universiti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274-02

0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目前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高等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的需求、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诸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成因中,高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尽合理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教育在以金融和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财经类院校的健康发展,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应该注重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使日常教学过程更好地结合市场需要,学生能力表现多样化。

1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分析

课程体系建设既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与核心,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国外各高校大都突出自己的传统优势,或侧重商务,或侧重技术。英国高校在电子商务教育方面发展较快,课程体系强调课程的前后相关性即学科的整体性,选修课方面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在实践教学方面非常重视,注重与实习基地的共建[1,2]。我国高校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发展总体上有两大基本方向:电子商务经管类方向和电子商务工程类方向,由于两大方向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知识与技能体系方面各有侧重。例如,浙江大学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分别设置在经济学院与管理学院中,依靠学校的优势资源,采用由经济、管理、计算机三个学院联合培养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电子是手段,商务是根本,加强商务管理和商务实践方面的课程,注意学生知识模块的平衡建设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3]。

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起步本身较晚,既没有综合性重点大学雄厚的学科基础,也没有理工类院校信息工程学科的支撑,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1 无法准确把握电子商务专业内涵,课程体系结构缺乏有机性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领域,要从中选择出既能体现学科前沿,又能体现财经类院校特色;既能符合财经类院校教师专长,又能保证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人才需求,这存在一定难度。文献[4]汇总统计发现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设置都体现了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特点,但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性和相关知识的有机融合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反映信息社会和电子商务最新发展的前沿类课程较少,对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侧重不够,人才培养方向模糊等问题。

1.2 专业师资缺乏,较难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目前,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大部分由于缺少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能力较为薄弱,因而造成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及动手能力不强。另外,国内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招生生源质量与其他专业相比处于劣势,这在一定程度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3 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完善 电子商务从信息技术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而来,许多课程都包含大量的实践内容,实践性是电子商务学科的核心[5]。这一方面需要改变传统认识及做法,实践教学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模拟软件的使用及实习基地的参观,而是要将案例教学、应用技能的培养分层次地纳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之中。另外,还需要根据企业、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特征,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宽”与“专”的结合。

2 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考虑学科特点及核心知识体系、社会需求,现代信息技术影响等多种因素,采用什么方法科学合理的构建课程体系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在准确把握电子商务专业内涵、有机构建课程体系、寻求专业特色基础上,协调好学科特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关系,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既具稳定性,又能与时俱进,文献[6]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思路,即从相对静止的学科特点入手,从问题解决的途径中找到本专业的特色,即核心课程,然后扩展成课程体系,再用相对动态的人才需求及其能力构成进行修正。虽然它是应用于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但是这一设计思路很好地平衡了学科特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使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加合理,对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3 上海金融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实践

上海金融学院电子商务本科专业2005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设立,隶属于信息管理学院,2006年开始招生,授管理学学士学位。按照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指委的意见和专业规范,结合专业特色定位,利用上述思路,对我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

3.1 初步确定重点课程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电子支付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金融学科强和与金融行业的天然联系,建立了通过信息技术与金融经济和管理相融合,培养具备网络金融和电子支付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电子商务特色人才,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为上海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

如何更好地实现电子商务与金融经济、管理的结合,一是可以通过网络及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例如金融类企业由于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安全性及实时性成为关键,这就涉及到对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有整体理解和把握。对于技术的要求,一方面考虑对现行ERP、CRM等软件或系统的应用,以及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考虑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主要在于系统的规划、分析能力的培养,强调信息技术及安全技术与商务模式的创新与融合,以区别于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二是电子商务意识的培养,熟悉不同类型企业的传统商务运作流程及特点,善于发现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规律,能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网络技术、项目管理等方法为企业设计、创造和管理电子商务,并对电子商务的运用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有较深的认识,电子商务环境下能分析和识别出商业机会及能带来的盈利能力,如何引导商业需求,发展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等。

考虑到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特点及知识体系,结合以上的分析识别出一些重点课程。例如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WEB系统开发实践、电子商务安全管理(支付方向)、网络营销及项目管理等课程为电子商务在金融行业中的实施及应用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电子支付与结算、网络金融等课程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支付与结算体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依托学校的优势资源,突出专业特色。以上这些课程把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管理、电子支付与电子商务金融环境有效融合,使学生能认识、理解、掌握如何用电子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推广、咨询与管理,特别是为企业解决电子支付的应用与管理中的问题。

3.2 市场人才需求及能力特征分析 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对电子商务类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导致商业模式变化,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二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导致新的企业类型对相关人才的需求[7]。两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都离不开技术与商务,但这不是技术与商务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实现两者有效融合,从而适应企业的要求。要适应以上市场需求,需要对其进行层次细分,各个层次体现出对所需的人才能力差异性,不同的能力需求体现出专业培养的不同方向和层次,如下表1所示。

从表中岗位群的分析可以得出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能力需求分类基本上为技术型、商务型、战略型,另外考虑到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还有教学科研型电子商务人才,主要是指在大专院校、相关科研机构及相应部门和企业中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人才[5]。从能力层次上分为高、中、基本三个层次,对于高层次的人才能够根据环境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对电子商务战略进行规划与决策;中等层次的人才能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实施与管理;基本层次的人才一方面以技术为主的能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美化,另一方面以商务应用为主能进行网络营销、网上交易等。

由于我校的金融背景及招生的地域特点(以上海生源为主),毕业生就业单位大部分集中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能够突出专业优势,体现专业特色,需要按照不同的岗位层次及能力需求,在人才培养上围绕信息技术与金融、管理的融合与创新这一主线开展,才能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金融机构新的发展。通过以上市场需求及能力层次分析,结合学校优势及信息学院的计算机技术背景,本专业培养人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师、面向电子商务的应用与管理等人员,突出金融行业;从能力层次要求上来看主要以基本层次为基石,中等层次为目标。当然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综合类高层次人才更符合市场所需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通过一些选修课或者与企业的合作,有条件的话参与企业的咨询与顾问工作等多样的方式进行。

3.3 课程体系的确立 围绕已经确立的重点课程扩展成课程体系,根据市场人才能力需求的层次分析按照先确定的知识点,再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确定知识单元、知识模块的思路,进行课程体系的细化和调整,形成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该课程体系一方面按照模块给出了课程设置,另一方面给出了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有机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在电子商务理论及应用模块、重点课程模块在深度上给予不同的定位,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一方面理论方面知识面较宽,教学过程中以“够用”为度,这个“度”有两层涵义,第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第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电子商务岗位”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宽度[8]。另一方面,需要更加强调的是实践能力培养,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需注重相关课程的实验、综合案例实践、成熟项目实训、实际环境实战等多种形式和方法的教学实践活动。鼓励通过加强网络交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组织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创业的能力[9]。

总之,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的关键,需要保持它的稳定性,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实践检验的过程,随着技术、需求不断发展进行合理配置和完善,具有动态性的特性。

参考文献:

[1]Durlabhji, S. & Fusilier, M.R. (2002). Ferment in business education: e-commerce master's programs.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77(3), 169-176.

[2]Novitzki, J. E. (2002a). E-business education: A comparison of graduate programs and curricula.InSITE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ork Ireland, 1187-1196.

[3]李琪,彭丽芳.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7年4月161-162.

[4]马刚,张英英,苗慧勇.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核心理论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1206.

[5]陈晴光,龚云超.创新电子商务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策略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5):93-96.

[6]陶雷,莫赞,张立厚.应用型本科“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探究及建构实践[J].情报杂志,2010,29(2):180-184.

[7]杨艺,代春艳.从学生就业反思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J].高教论坛,2007,(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