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知识管理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100
1 知识管理对项目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项目管理即对项目的管理,它具体包括一项工程、服务或者任何需要系统组织和管理的系统任务。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将项目中的所有资源结合起来进行合理分配,运用各种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实现项目的最大功用,实现超越预想的项目效果。知识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既包括对有形的知识如纸质材料、数据库等的管理和使用,也包括无形的知识如人的头脑、智慧和想法等。知识管理就是要将所有可能作用于项目运转的知识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管理。近年来,随着项目工程的多样化,社会环境的复杂化,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资源类型和所遭遇的管理困境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状态,这就迫使项目管理者能够统筹全局,重视项目管理的每一个具体层面,并将每个层面都进行优化。未来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是知识的时代,知识管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项目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和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项目龋个人与项目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项目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
2 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管理即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的管理,是建立在知识资源基础上的。明确知识的不同类型,才能再次基础上展开有效的管理模式,为项目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1 言传性知识
顾名思义,言传性知识也即可以用语言交换和传播,可以看到和互动的知识,它一般是依托于一定的文字或者语言载体实现的,比如知识文库、知识水平等等。言传性知识是最容易受到关注的知识材料。因为它有形地参与了项目管理,通过显性的知识外表对项目管理发生着相应的作用。比如组织一项活动,言传性的知识包括各种类似活动的举办特点,部门成员提交的项目策划,对项目的具体规划和设计等等内容。显性知识是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说看得见,摸得着的。从数据类型的区分上又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我们平时接触到的财务系统,属于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如我们的会议记录、研究报告等文档,属于信息范畴。
2.2 意会性知识
隐性知识代表了以个人经验为基础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的知识,它存在于个人头脑中,存在于特定场景中,难以系统化和难以交流,因而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和排他性。显性知识是指那些能够以正式的语言,通过书面记录、数字描述、技术文件和报告等明确表达与交流的知识,是对隐性知识一定程度上的抽象和概括,也被称为编码型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超过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成为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对以知识为核心资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讲,知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大部分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知识特质,应该把隐性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的重点。隐性知识的交流是直接有效的,但其传播效率相对较低。
3 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的运行模式
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模式中,是如何进行知识管理的呢?这涉及到管理科学的方方面面,试举一下例子简要说明。
3.1 依靠项目知识管理平台
在成立一个项目的时候,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相应的项目知识管理平台,比如网络在线管理平台、相关知识数据库等等。项目知识管理平台是贯彻项目始终的一个基本平台,只有在这一平台正常有效运转的前提下,项目管理才能通过其中的知识管理吸收到足够多的知识信息,为项目管理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平台一般平台内嵌信息公开、互动交流、在线访谈、工作流、智能表单等多个成熟模块,支持不同网站站点集群管理、信息公开、多媒体资源等集约化管理,矩阵式权限管理实现组织结构多维度管理,提供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管理安全等完善的服务。
3.2 营造良好的项目内部交流方式
项目的成立具有不定性和偶然性,在管理途中根据用户需要临时成立的项目组织,因此每个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环境,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来为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营造良好的项目内部交流方式是集中众智的有效方式,这也是项目管理的内在要求。一个项目需要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下去,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而高效发挥团队精神,更需要项目内部成员实现有效的沟通。项目在经营管理和日常事务中,由于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常常会遇到一些磨擦、矛盾、冲突和误解,这将影响到项目运转,甚至导致项目“死亡”。因此,加强项目成员内部的有效沟通,发挥团队和管理的最佳效能,才是企业未来更好的争取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3.3 建立科学的知识传输流程
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将各种言传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融合到一起,实现不同类型知识的有效流通呢?众所周知,现在的项目运行都有一个固定的流程,而流程的各个环节十分繁琐,如果没有得到科学设计将会导致知识的不同层次之间流通十分困难。因此,在项目成立之初建立科学的知识传输流程,使各种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能够充分得到发挥是十分必要的。
4 结语
总之,知识管理就是要将所有可能作用于项目运转的知识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管理,以实现更高的效益。知识管理包括言传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两个方面,在项目中进行知识管理需要依靠项目知识管理平台,营造良好的项目内部交流方式,建立科学的知识传输流程等等。
参考文献:
我理解的知识管理之二十八 袁磊 AMT咨询高级经理
当一个组织对知识管理的概念有了一定理解后,往往会认为知识管理会对组织的发展或能力的提升起到作用,但进一步思考,又会有新的疑惑出现:知识管理是好,可是概念很大,如果要导入实施,它又能解决哪些问题?
在实施知识管理时,任何一个组织都要明确:知识管理对本组织的价值在哪里?是一个理念宣贯,还是实实在在的方法导入?如果从问题导向的角度分析,围绕具体的问题,理念宣贯和方法导入是一体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概括下来,关于知识管理可以为组织解决什么问题,可归纳为三类:
内部最佳实践的及时沉淀,复用,进一步夯实核心能力;
个人能力向组织能力聚合,保证员工的快速成长,组织核心能力不被稀释;
知识内容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保证工作品质的一致性;
Type1 内部最佳实践的及时沉淀,复用,进一步夯实核心能力
从组织层面分析,一个组织内蕴含了大量内部最佳实践,这些最佳实践不一定是理论最新、最深、最复杂的经验,但一定要能够解决在具体业务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将分散在各处的最佳实践的“珍珠”捡拾起来,变成大家都能看到的“珍珠项链”,借助有效的规范性要求,将这些实践总结更为便捷地进行传播共享,从而让更多的人知晓并掌握这些具体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从综合角度来提升组织的整体素质。
Type2 个人能力向组织能力聚合,保证员工快速成长,组织核心能力不被稀释
当进行内部最佳实践总结时,也是个人能力向组织能力聚合的过程。在组织内进行最佳实践总结时,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企业里的一些资深人士会认为,一旦把个人经验贡献出来,其在组织的地位会受到威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人人都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知识,个人可获得的新知识会远远比个人埋头学习获得的多,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但要破除组织内的这种阻力,既要通过强制手段,更要通过多角度的宣导和引导,让更多的人接受并认同知识管理的理念。一旦更多的人愿意分享,自然能够促进员工的快速成长,无论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可以从中受益,而在这个受益的过程中,组织的核心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有效减少了因人员流失、快速扩张等原因导致被稀释。
知识内容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保证工作品质的一致性
【关键词】知识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信息 企业知识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价值越来越大,知识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知识管理视角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知识管理的涵义
知识管理的概念于19世纪90年代开始被提起,这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是随着知识型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在理论界和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知识管理的概念已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一大焦点,各种知识管理的定义层出不穷,研究的重点也不同。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知识管理是从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管理中而来,不仅涉及到对人的管理,同时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是吸收各种管理思想的概念,综合发展而来。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知识管理贯穿于战略管理中,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活动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不是一项管理职能: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提取从现有的最好的商业价值,或创造新的、有竞争力的知识资产。
二、知识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知识管理包括对知识的获取和检索、知识传递和共享,知识管理评估,知识管理基础设施、具体的工具管理等方面。知识管理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知识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改造和共享知识并如何进行创新。从企业知识管理的全过程来看,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企业知识资源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外显的,可以被认可和学习,如企业规章、手册等,隐性知识主要是隐藏在人们的心中的,或者是处于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气氛中,不容易被理解和掌握的。企业知识管理可实现这两种组织知识转化。实现知识的共享。企业要组织知识资源对员工进行培训,组织人员相互沟通和学习,分享知识,提高企业部门知识和个别成员的知识量。加快组织的创新。组织实施知识管理可实现更高的知识水平,提高员工的知识素养,提高整体能力,逐步改善整体组织的思维模式,从而有助于加快组织创新过程。
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实施主要有五个过程:一是创建的知识采集的过程。成员组织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外部信息和知识,形成以知识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二是知识集成过程。该组织的成员对知识的收集和知识来源,评估研究的选择和重建,包括两种转型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外化。三是知识共享的组织教程。成员通过分享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扩大业务知识。四是知识的应用过程。组织成员使用显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被认为是显性知识的内化过程。五是从企业的整体扩展知识创新。成员的组织过程知识和创造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和新的系统,即知识管理的目的。实施知识管理的五个过程环环相扣,密切的联系。
三、基于知识管理观点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空间
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在市场上,通过保护知识产权,寻求最佳的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企业知识产权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分析竞争对手的实力和产品的市场预测,是一个重要的业务战略。从知识的角度来看,显性知识可以视为战略性资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收益率,使知识产权战略是通过知识产权单独使用或与其他企业的资源,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使用标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必须首先确定知识产权战略空间,构成知识产权战略空间由3个维度:
一是技术的发展。技术的领先地位,确定了竞争优势,是知识产权战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它决定了谁向谁学习。有许多相互竞争的技术在早期的技术开发中,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发展,竞争会越来越大。一是技术—法律范围。这意味着提供知识产权法律的收入独占性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强度,影响了创新的收入份额。三是时间。时间发挥了关键作用,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不仅决定领先的技术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差距,也决定了企业拥有创新的回报时间。如图1所示,在知识产权战略空间,不同的企业占据的战略地位是不同的,企业拥有专利权存在的范围互相重叠,这在现实中是很常见的,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少有一个企业能够拥有所有专利技术。由于重叠的知识产权已经造成的拥塞会影响知识产权的利润,在这个领域的竞争也将影响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了知识产权战略决策。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应该只考虑他们自己的知识产权,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不仅来考虑知识产权的成立时间,也考虑知识产权的长期发展组合,不应该只考虑核心的知识产权,还要考虑知识产权,不仅要考虑知识产权,还要考虑的知识产权及其他资源。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企业竞争战略的战略目标为基础,通过知识产权的不断发展流量控制技术,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小结
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低,这不仅限制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也使得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提高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 本文为我国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 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获取竞争优势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吕巍.知识优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刘助柏.论知识创新能力[J].机械工程学报,1999,(1).
不同的企业家对知识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美国得而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知识管理和生产管理的出发点都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这是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关键。由于人是知识的重要的载体,从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施乐公司总经理兼执行董事长PaulA·Allair说,知识管理是从强调人的重要性,强调人的工作实践及文化开始的,然后才是技术问题。知识管理的目标包括六个方面:第一,知识的,以使一个组织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应用知识;第二,确保知识在需要时是可得的;第三,推进新知识的有效开发;第四,支持从外部获取知识;第五,确保知识、新知识在组织内的扩散;第六,确保组织内部的人知道所需的知识在何处。
对于企业来说,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企业创新和集体创造力。知识管理,还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但公司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培训。它要求公司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如果公司职员为了保住工作而隐瞒信息,如果公司里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常常是为了鼓励保密而非信息公开共享,那么这将对公司构成巨大挑战。相比之下,知识管理要求雇员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予以鼓励。
我们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企业中人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实现知识共享并有效实现知识价值的转化,以促进企业知识化和企业的不断成熟和壮大。
2、企业知识管理基本原则
企业要想在经济知识化的浪潮中取得竞争的优势,必须进行知识管理的尝试,在发展知识战略、重塑企业知识文化、实现知识度量、设立知识主管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探索实践中企业必须有一个以知识为中心的实体、目标和知识共享价值体系,围绕这一价值体系,企业能够进行自组织和对知识以及企业知识化进行管理和整合。
企业知识管理需要知识管理者即CKO(知识主管)。CKO的任务就是要创造、使用、保存和转让知识。CKO的地位居于首席执行官和信息主管之间。CKO的基本功能就是开发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集体的创造力的应用与发挥。其主要职责有:了解和熟悉本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以及本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与要求,尤其是企业内部的信息要求;建立和造就促进知识学习、知识积累和知识共享的环境并激励员工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及信息交流;监督和保证知识库中知识的内容质量、深度、风格与本企业的发展一致,其中包括知识与信息的更新;保证知识库设施的正常运行;组织知识管理活动。高级知识管理角色CKO必须能够把结构化的外在知识与直觉相结合,从而感知组织文化和行为中的隐性知识,保证将组织的智力资产最终转化为能为组织带来利润的知识产品。
企业知识管理需要建立递增收益网络。收益递减规律是对经济运行的传统解释,它说明用于提高资源效率的投资越多,获得的边际效益也就越低。但是在知识经济中经济运行的规律则是收益递增规律,它说明知识投入越多所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多。因此在知识经济活动中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管理知识的投入和知识投入的收益,建立知识收益的递增网络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3、企业知识管理基本特征
企业知识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内核性知识管理和连带性知识管理,前者只对知识本身进行管理,后者包括与知识有关的管理。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中无论是对知识生产、知识流通、知识应用等环节和条件的管理,还是对与知识有关的资本管理、资源管理等都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征:重视对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首创性;重视企业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视企业知识和人才,促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实现企业自我价值的同时,注重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化水平。总体说来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知识管理不等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实现知识(包括显性的隐性的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以赢得竞争优势。不少公司常常错误地认为制定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战略也就体现了知识管理方面的内容。事实上,信息管理只是知识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识管理强调对人力资本管理和利用知识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以提高竞争力,但是信息管理并不强调这一点。
企业知识管理把知识共享作为核心目标。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鼓励相互协作,培育知识共享的环境。知识只有通过互相交流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使用才能从知识中派生出新知识。知识的交流越广效果越好,只有使知识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在知识交流管理中,如果员工为了保证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而隐瞒知识,或企业为保密而设置的各种安全措施给知识共享造成了障碍,那么将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知识不进行充分的交流,就无法使其为大多数人所共享,也就无法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知识交流管理的目的是要在企业内部实现知识共享,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这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实现在竞争对手之间共享知识的难度。为做好这一点,企业在处理知识产权归属时,应该从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传播的角度考虑,使员工均能共享科研开发的成果(除有合同规定以外),以鼓励员工积极进行知识生产和交流。将分散在各个员工头脑中的零星知识资源整合成强有力的知识力量,是知识管理的目的,通过对知识积累和应用管理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运用企业的人才资源,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对一个企业来说,迎接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促进本企业的知识化包括生产过程的知识化、劳动者的知识化、管理的知识化和生产产品的知识化。促进企业知识化的重要举措就要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知识和技术、激发员工学习和利用知识技术与经验、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员工知识与技术培训等。对这些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因此,企业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必须设立CKO,建立CKO与知识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和加强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
〔1〕郭强、丁晓琴,《企业知识管理》,《现代企业导报》,1999年第5期。
〔2〕郭强,《我的知识经济观》,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37页。
[论文摘要]本文试从企业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概念,两者的关系入手,分析目前中国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化、信息化、WTO、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再造、企业重组……各种创新,各种变革风起云涌,纷至沓来。中国企业不仅面临着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而且还必须迎接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成功主要来源于比竞争更有效更快速地获取、整理和传播信息知识的能力。而如何管理和利用好企业的知识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将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新课题和重大任务。
一、主要概念
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对信息及信息过程的管理。具体来说,企业的信息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确定的目标对信息进行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对信息活动各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组织自身信息需求的全过程。信息管理已经经历了文献管理、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如今演进到了知识管理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信息的开发、利用及知识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以往的信息管理无论从目标还是从内容上来看,都无法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而知识管理这一新名词却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管理概念,已经被学术界所接受,但尚未形成一个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目前,国内对知识管理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硬性化的管理,注重的是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商业职能和员工、供应商的门户(ERP)等;另一些人则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提倡以人为主导,通过人本管理来实现组织知识的创新管理。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首先,我们要明确知识管理与技术是不等同的,但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才能实施。而知识的主体是人,大量的隐性知识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没有被挖掘,这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损失。企业如何开发这种潜在的知识就成了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可以说知识管理是基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对知识和人的共同管理。它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是企业从外部(包括消费者、批发商、零售商、供应商、政府机构等组织)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经过加工处理,在企业内部传播和交流,作为企业知识库的组成部分,被用来发展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指导企业管理的核心。
3.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对信息管理的扬弃,也是对信息管理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在目标、内容、手段、效益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别。首先,信息管理是以信息资源结构化和有序化为目的的,它只是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一定方式汇总、组织起来,方便人们利用计算机来查询和检索,利用技术来进行信息采集、存储和控制。而知识管理则是利用技术去分享知识并把它们作为创新的手段和杠杆。其次,企业的信息管理过程相对封闭和独立,比较注重信息外部形态的组织和整合。而知识管理开放性较强,要求把信息与信息活动,信息与人联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和创新。总之,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进化,是管理理论与时间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知识管理的现状
中国企业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管理时代”,随着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制度的改变,企业经营管理原则、组织的管理观念、管理理论必须得到创新。知识管理必然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而IT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人们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工具,使企业知识管理的可操作性大为提高。
整个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它们正在抓紧实施知识管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
1.文化落后于技术
在中国的企业中,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要让员工接受新的管理思想和观念,从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虽然有些企业花巨资引入了先进的知识管理系统,却忽视了员工的认知状况和信息化水平,员工对知识管理的价值观缺乏认同感,也就不可能积极参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仓促地将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上线使用,其效果可想而知,不仅浪费了大量资产,而且让员工对知识管理形成错误的认识。因此企业需要对整个企业文化进行改造,对员工进行知识管理的培训。
2.激励机制的不完善
知识管理的对象是人以及人创造知识的过程。如何发挥企业所有员工创造、交换、使用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动态的知识管理是目前知识管理的瓶颈。企业中大量的知识资源以隐性方式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这种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的知识,如个人几经验,思维模式等,都是很难规范化的,因此不易传递给他人,过去所盛行的“记件工资制”和“记时工资制”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管理这一新的管理模式。这就需要有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励包括员工在内的有关经济主体把主要精力极其资源投入到知识学习、共享与创新中去。
3.知识管理后劲不足,效果不明显
企业领导层在做出知识管理决策后,不管知识管理的战略规划是否与企业目标相适应,也不管自身对知识管理的概念、原理、实施要求等认识过程如何,立马引入一整套知识管理系统,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知识管理的项目不像ERP等项目一样和企业的业务紧密结合,对业务的影响没有那么明显和直接。知识管理先要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用知识指导决策并付诸行动,再将行动转化为利润,其作用的发挥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企业往往急于求成,在短期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看不到明显的效益,就把注意力转向其它方面,从而对知识管理缺乏长期支持和持续性的优化改善,使知识管理失去驱动力,最终以失败告终。此外,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前期由于资金投入过多,导致后期资金严重缺乏,项目无法继续进行。因此在整个过程中,企业要合理规划、利用各项资源。
三.企业知识管理如何做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情况,从组织变革、文化建设、技术引入、维护推广四个方面出发,具体可以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打地基”阶段——观念创新与组织设计
这一阶段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保障。企业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即观念创新与组织变革。首先要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知识共享的宽松环境,使员工树立知识管理的思想,形成“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和个人的发展”这样一种价值观,并让这种价值观深入到全体成员的心中,使全体成员主动地分享所学的东西。其次,组织的变革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管理模式需要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企业要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构建一个高度柔性,反应敏捷的,具有适应环境所需应变能力和信息交流畅通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建立知识管理部门和相应的运作机制,安排专门人员来负责知识管理的各项工作。在企业中有必要设立首席知识官,着眼于知识管理战略的制定和知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二) 技术的引入阶段
知识管理需要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支持。
企业要构建合适的IT架构,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识别、获取、分解、储存和传递,从而改造和提高个人、部门和组织的创新能力,响应能力,生产力和技能素质。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分析组织部门和人员对知识资源的需求
为了确定知识管理的标的,企业必须全盘考虑各个部门的资源需求,总结其中纵向的特殊性和横向的通用性及其共通性,对知识库的内容、关系结构、文件类型等进行规划。
② 建立有效的知识库
企业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包括资料仓库,文件库,公共资料夹等。确定知识库的分类模式(如公认的,行业通用的,技术领域通行的分类)。对企业知识进行有效的分类,便于实现知识的共享,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修正和完善,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③ 提供个性化的管理工具
企业要承认个人在知识管理中的独特性,给员工提供个性化的管理工具。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博客社区,并为每个员工建立一个自己的网络空间。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及时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或问题,在组织内部收集员工愿意公开的信息,让大家共享。组织可以更有效地积累一些本来难以结构化的知识。而且,对于那些容易离职的工作岗位,后来的接任者可以借助已积累的信息较快的接手工作而减少知识的流失或返工的代价。
(三)实施、推广和评价阶段
知识管理并不是企业高层的任务,而是整个企业共同的责任。它对企业员工有较高的要求。企业要使员工接受知识管理,并能自觉地去实施,必须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培训,实施全员教育和终身教育,使企业内部成员充分了解知识管理的运作模式,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提高员工参与知识管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