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算会计特点

预算会计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算会计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算会计特点

预算会计特点范文第1篇

专业特色是指学校所设专业独特的教学面貌、风采和风格。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专业特色具有固有的“胎记性”特征。

学校一般按学科类别设专业,不同的专业代表了不同的学科。也就是说一个专业一诞生就固有了与其它专业所不同的内容,形象为“胎记性”。当然这种固有的内容不是不能改变的,社会在前进,科技在进步,学科在发展,原来固有的东西必然被新的内容所取代。

第二,专业特色主要是在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活动中形成的。这是创专业特色的核心,没有改革和创新就没有特色。改革和创新就是彻底摆脱落后于时展和不符合这类人才培养的陈旧观念及习惯做法的束缚,不断地创造出符合这类人才培养的新路。有了新观念,有了新做法,就有了新特色,而有新的特色,才有生命力。

第三,专业特色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独特性和可创性特征。时代性是指专业特色总是反映了时展的新观念、新做法。独特性是指教学的面貌、风采和风格总有一部分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不然就没有特色可言了。可创性是指专业特色是完全可以创造出来的,它体现了要积极主动的改革和创新的观念。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需要办学单位回答和测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同时,鲜明的专业特色也可以提升学校和专业的竞争力。因而,办好专业创出特色己成为学校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一项大课题。一个专业独特的面貌、风采和风格,它是由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专业教学条件、专业教学过程等要素的面貌和风采综合体现出来的,因而创专业特色的思路就在其中了。由此,可建立一个办专业创特色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如何创特色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特色

1、创特色的要求

(l)按照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

(2)专业思想观念、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服务领域和优势等定位准确。

(3)各项定位所设定的专业特色要能够通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体现出来,并能通过教学过程去实现。

2、创特色的思路

(l)专业思想观念定位。主要有两个相互联系又有不同角度的观念。第一,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开设专业、建设专业。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既懂会计又懂电脑的复合型会计专门人才,我们就开设一个既学计算机技术又学会计技术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并把这个专业建设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第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开设专业、建设专业。有两层意思:一是开设的专业要有明确的就业或岗位指向;二是要有能力、要有本事。学校培养的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要有服务的平台,要有服务的本事。没有明确的就业去向和较强的职业能力的专业是在“误人子弟”。

(2)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定位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既懂会计又懂电脑的复合型会计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定位:培养具有正确的会计职业观念和职业操守,较强的会计职业能力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拓展性定位:从本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社会服务领域的需要出发,并考虑初次就业情况,会计电算化专业拓展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和统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专业服务领域及优势定位:

专业服务领域定位:一是主要服务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面向企事业单位、面向多种经济成分,并主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服务。

专业优势定位:一是有办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时间长、专业建设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二是有专业拓展的优势。

3、己形成的特色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色在这个层次上可概括为复合型、应用型、拓展型特色。即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培养既懂会计又懂电脑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专业;是培养具有明确的职业或岗位指向、正确的职业观念和操守、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专业;是培养具有职业或岗位扩展优势的拓展型人才的专业。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特色

1、创特色的要求

(l)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要依据专业思想观念、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服务领域和优势等定位进行改革和创新。

(2)要重点改革和创新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材体系和专业质量保证体系。

(3)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2、创特色的思路

(l)专业课程体系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条主线、两大基础、三面扩展、四轮训练”的课程体系。一条主线是指会计电算化系列课程。两大基础是指计算机系列课程和会计系列课程。三面扩展是指市场营销课程、企业管理课程和计划统计课程。四轮训练是指随堂训练、单项训练、集中综合训练和社会实践训练课程。这个课程体系较好的体现了本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和拓展型特色,较好的体现了各个课程系列的地位,如计算机和会计系列课程的基础性地位,突出了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各项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2)专业教材体系

改革与创新教材体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对一门课程的教材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二是指对一个专业的教材系列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材系列进行改革和创新的策略是教材精品化,即“优选各科课程教材,突出并创新实训教材,适时运用补充教材”,使其教材体系适合高职教学、适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保证教学内容讯速更新。优选各科课程教材,是指一部分课程教材选用教育部推荐教材、获奖教材,部分课程采用自己的改革与创新教材。突出并创新实训教材,是指各门专业主课都要有自己实训特色的实训教材及其指导书。适时运用补充教材,是指运用补充教材方式教授新情况、新法规、新制度、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以优化教材体系。

(3)专业质量体系

教学质量体系包括教学质量观念、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和提高教学质量措施等内容。会计电算化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向导、以职业能力为本的教学质量观念,即以就业为向导、以职业能力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并依此建立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控制和评价,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多种多样,本专业主要采取内部全面提升素质、与外部广泛合作的策略。内部全面提升素质主要采用“一名、二精、三改”的措施。一名是指锻造名师队伍;二精是指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三改是指改革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手段和改善实训条件。与外部广泛合作主要是搭建校企长期合作平台,建立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关系,邀请各方人士和专家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等。

3、己形成的特色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上的特色可概括为课程体系能力化、教材体系精品化、质量体系明晰化。课程体系能力化是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条主线、两大基础、三面扩展、四轮训练”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精品化是指“优选各科课程教材,突出并创新实训教材,适时运用补充教材”的教材精品体系。质量体系明晰化是指有明确的教学价值取向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条件特色

1、创特色的要求

(l)教学条件要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

(2)要重点改善和建设专业教师队伍、专业实验室和专业实习基地。

(3)要有资金投入。

2、创特色的思路

(l)专业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结构等。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突出“双师”“名师”建设。“双师”是指一个教师既具有教师的素质又要具有会计师或经济师的素质。教师素质可形象的概括为“会教”(正确的教学观念,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等)、“教得好”(教学结果学生满意社会满意);会计师素质可形象的概括为“会做”(熟悉会计循环的各个环节、熟练各个环节的操作技能,能够解决实务中的各种核算与管理问题)、“做得好”(实践或实务结果规范、科学、满意)。“名师”是指在本专业教学领域和实务领域都有一定知名度、一定影响力的教师。它主要体现在:学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能解决教学和实务中的各种问题;教学质量意识强,能从严治教,教授的学生有本事;教学改革意识强,有创新成果;等等。名师比“双师”的要求更高。“双师”“名师”建设的措施主要是教师轮流到有关学校进修;有计划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扩宽教学课程门类,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承担科研、教改课题,提高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还提倡通过考试取得会计师、经济师或其他职称资格等。

(2)专业实验(训)室。完备的实验室及其相关设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建设会计手工系统和会计电算系统两大模拟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是对会计主体的手工会计工作场景、核算内容、核算方法、会计程序等进行模拟操作训练。会计电算模拟实验室主要是对会计主体的电算化会计工作场景、核算内容、核算方法、会计程序等进行模拟操作训练。两大‘模拟型”实验室是最接近实际的实战模拟阵地,是培养职业能力的校内基地,要花大力气、花大投入将其建设好,运用好。

(3)专业实习基地。专业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进入社会服务社会的桥梁,因而专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建立多个“双向型”实习基地。基本作法是: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一般不能集中到某一个单位或几个单位进行实习的特点,应按区域或行业分别建立多个实习基地;同时,专业实习引入“就业双向选择”的一些机制,让接受专业实习的单位和实习生进行“实习双向选择,’,以优化实习环节,提高专业实习质量,使学生得到更广泛的锻练。

3、己形成的特色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专业教学条件上的特色可概括为一支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有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两大“模拟型”实验室,建有多个“双向型”实习基地。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过程特色

1、创特色的要求

(l)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职业能力的形成都要靠教学过程来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一定要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相适应。

(2)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过程的创新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还要体现新的教学观念,运用新的教育技术。

(3)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多项要素构成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教学过程创新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会计电算化专业应顺着“教什么练什么一如何教如何练一教学的结果怎样”来研究和把握教学过程。

2、创特色的思路

(l)教什么练什么。明确一个专业一门课程教什么练什么是教学过程的起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什么练什么应通过编制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和考试大纲来确定。教学大纲主要确定教什么,即规定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实训大纲主要确定练什么,即对一门课程实际操作训练的内容、方式和要求所作的规定,它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形成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考试大纲主要确定考核的范围和方式。“三纲”都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统帅作用。因而,各门课程编制“三纲”都要坚持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科学性、形式的新颖性和教学的适用性或可操作性的原则。

(2)如何教如何练。如何教如何练主要是指教学媒介的选择,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其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教学手段主要是指教具的选择及其使用,教具的种类很多。教学模式是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等多个侧面而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与学的结合形式。由于教学模式具有多因素综合性的特性,所以教学媒介的选择一般是指教学模式的选择。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特点和全面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本专业主要采用四种教学模式:一是由课堂教学的结构特点而形成的“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二是教学过程广泛使用计算机、投影仪和“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模式。三是侧重培养和形成职业能力的“四轮训练”(随堂训练、单项训练、集中综合训练和社会实践训练)教学模式。四是几种教学模式结合运用的综合教学模式,如“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复合多媒体教学模式,“四轮训练”教学模式复合“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等。

(3)教学的结果怎样。教学结果怎样即对教学过程的质量进行评价。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建立“过程、任务性评价”和“达标考核评价”的标准和办法。过程、任务性评价侧重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达标考核评价侧重各门课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即学生应明白的道理明白没有、该掌握的方法掌握没有、应形成的技能形成没有。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己形成的特色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专业教学过程方面的特色可概括为三个大纲指导教学,四种教学模式活化教学,两种评价方法促进教学。

(五)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特色

1、“双证制”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教育的内容是一致的,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外,还可通过考试或其他方式获得会计职业资格证和会计电算化上岗证。

2、就业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高,就业去向主要是企事业单位。

3、社会反响

用人单位认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观念和操守到位,会计和计算机复合得好,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的适应性强,有发展后劲。

(六)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和成果特色

高职高专院校涉及到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和成果的范围主要包括:

科学研究:国家、省级和学校科研项目。

教学研究:国家、省级和学校教研项目。

专业建设:国家、省级和学校的专业教学革试点项目C学科建设:国家、省级和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课程建设:国家、省级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等等。

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有四门专业课成为学校精品课程,其中《会计学基础》为省级精品课程。

三、专业特色的表述

(一)专业剖析

专业特色剖析和表述是专业剖析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个问题普遍感到是一个难题。因为在回答和表述专业特色时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同一学校不同专业比较各专业会有明显的特色,这个又好像只是专业固有的“胎记性”特征,难以表述其它特色。二是不同学校相同专业比较时,好像各学校都差不多,没有特色可言。总之,找不到特色,表述不出特色。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个专业确实没有特色,二是“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己形成的特色视而不见,表达不出来。很多特色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学细节之中。这就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加以准确地提炼。在专业剖析时如何分析表述专业特色,本文第二部分实际上就是专业特色剖析和表述的一个框架。

(二)专业招生

预算会计特点范文第2篇

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求下逐渐的建立起来,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弊端也在日益显露,一些财政业务适用的会计制度等不明确,亟待积极的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

1.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综述

1.1财政总预算会计

财政总预算会计(Public Finance Budgetary Accounting)[1],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相关核算和监督活动的专业会计,也称为总会计、预算会计。二十世纪末期,我国财政部预算会计部门为了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管理,规范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印发了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预算会计是相对于企业会计来说的,按预算会计的监督和核算内容的不同,可以将预算会计分为企业会计,而财政总预算会计,是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核心是执行政府财政预算,用于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其中,单位预算会计又包括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从预算会计的适用范围看,相当于国外的政府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指的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反映以及监督单位预算执行的过程,以及预算结果的专业会计,这是预算会计的重要部分。也就是说,并不是财政部门才有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也有,但是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并且针对的预算项目也是不同的。

1.2总预算会计的任务和特点

财政总预算会计,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的预算管理要求,及时、全面的反映出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并且详细记录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的提供了相关的财务分配表报。总预算会计具有各方面的特点,例如:政策性和计划性,这主要是由于总预算会计积极的反映贯彻着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相适应的分配计划;此外还具有统一性和广泛性,由于国家财政预算是全国统一预算,这就必须要按照国家的财政预算执行中心进行;当然还具有社会性和非盈利性以及宏观性和社会性等。

2.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难点分析

近年来,随着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预算管理的不断深化,财政管理制度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亟需进行全面的改革,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难点。

2.1收付实现制总预算会计具有局限性

收付实现制,它是对总预算会计本期已经发生的实际收支情况的真实记录,但是,收付实现制并不能够对本期负担的收入货其他相关的收入进行核算,那么这就会导致预算会计不能够将本期的资产和负债情况真实的反映出来,并不利于对财政风险的防范。不仅如此还会掩盖部分债务信息,不能够及时的反映出目前的风险状况,也就削弱了政府的管理力度[2]。并且会造成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在会计期间的非配比性,不能够真实的对收支结余情况进行真实评价。

2.2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范围较小

一般情况下,财政总预算会计都会受到当期财政支出的限制,并且不能够适应多样化的财务核算要求,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的形式已经慢慢的从单一的财政无偿拨款,逐渐发展成为多样化的形式,并且在我国国库体系的逐渐改革的背景下,国库资金的运用也在逐步走向资本化,甚至有的资产已经以有证券形式存在。但是现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只能够对当期的财政支出进行核算,也就限制了一定的核算范围。

2.3缺乏统一的财务报告制度约束

财政总预算会计和一般的企业会计是有差别的,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报表格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我国政府部门的财务预算报告,只能够单一的将政府的收支预算决算显示出来,不能够真实的反应政府的债务以及资产等方面的情况。那么这就影响了财政的整体管理,没有统一的财务报告制度的约束,很容易滋生腐败,并不利于政府建立一定威信。

3.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对策

针对上述的制度改革存在的难点,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予以重视,积极的规划出针对改革难点的对策,完善我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3.1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

权责发生制并不能够完全的适用到各种行政事业的财务核算,也就是说,不能够将权责发生制运用到各个方面,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积极的根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将预算事项有选择、有目的的采用权责发生制,以此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进行核算。也就是说权责发生制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财务核算,会计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对权责发生制进行适当的更改。例如:对于财政税收收入等方面的财政核算,仍然需要使用收付实现制来进行会计核算;对于地方财政购入的有价证券所取得的信息收入等,则需要实行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也就是说,权责发生制只是运用在那些必须依靠其他的相关资料,才能够进行核算的一些收入和支出。

3.2积极扩大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范围

财政总预算代表的是国家政府部门的意志,来对国家的日常事务,以及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管理,财政总预算不仅仅受托对各级政府部门的实体投资情况进行反应,还会全面的反映出政府部门当期的预算执行情况,甚至是整个政府的财政收支的情况。那么,这就需要适当的将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进行扩大,不仅要将财政资金的收支情况,以及当期预算资金的运动情况等方面都纳入到会计核算范围之中,还应该将与整个预算资金有关的活动纳入会计核算范围,以便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出财政情况。

3.3制定统一的预算报表编制

科学的财务预算报表不仅能够对预算体系有帮助,还能够让使用财务报告信息的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整体的财务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和收入来源等,并且,还能够科学的对政府的绩效以及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那么,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就可以扩展到对现有的总预算会计报表,制定出一套全面的预算报表体系,并且严格要求会计人员按照相关体系来对政府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此外还应该逐渐的实现预算内外资金合并报表,保证政府部门的内外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统一,全面保证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实施。

3.4扩展财政总预算会计体系

扩展财政总预算会计体系,是将会计核算的对象预算资金运动扩展成为,预算资金在内的资金运动。第一步就是扩大总预算会计制度,并建立统一的与政府收支分类相似的总预算会计制度,并按照统一的制度对相关的资金进行会计核算。第二步是核算确认国有股权的政府资产和政府债权等相关的资金,若将两者合并成政府会计,能够有效的保证政府财政部门资金核算的真实性。

预算会计特点范文第3篇

一、会计确认基础的种类

会计确认基础一般有两种: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或者说应计制和现金制。然而实践证明,至今已不存在纯粹的收付实现制和纯粹的权责发生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立单位委员会在其1991年3月的研究报告第1号《中央政府的财务报告》中提出了多种会计确认基础的名称,其中包括现金制基础、修正的现金制基础、修正的应计制基础和完全的应计制基础。该委员会还认为“在会计上有这样一个会计基础区间,这个区间的范围从现金制基础这一极端到另一极端完全应计制基础。在这两个极端中间,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实际上或者是对现金制基础或者是对完全应计制基础的修正。”由此表明,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仅是确认时间基础的两个极端,我们可以把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统称为混合会计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融合是未来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趋势。

二、选择会计确认基础的原则

不同的会计确认基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能满足不同的决策管理的需要。选择不恰当的会计确认基础,会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与会计报告的质量,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从而制约会计职能的发挥。如何正确选择会计确认基础呢?从总体上讲,选择最合适的会计确认基础取决于:会计主体的特征和性质,会计目标,会计报告的类型,以及建立和维持必要的财务信息制度的成本和效益。具体讲,选择会计确认基础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相关性原则。选择会计确认基础,必须是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反映受托单位的受托责任。一般来讲,企业会计确认基础侧重于决策有用现,而预算会计确认基础侧重于受托责任观,以实现其会计目标。

2、充分考虑会计主体的特征和经济业务性质。不同的会计主体,其特征不同,应选择不同的会计确认基础。选择会计确认基础时,还必须根据经济业务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确认标准。也就是说,一个会计主体或组织如果业务需要,应当可以同时采用一种以上的会计确认基础。

3、成本与效益原则。选择会计确认基础,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下,为降低会计信息的成本,可以采用灵活的会计确认程序和方法,引入“修正”的会计确认基础,使会计确认基础的确定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实用性增强。

三、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确认基础

我国预算会计一直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是由预算会计的特点所决定的。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只确认实际收到现金或付出现金的交易事项,并计量某一期间的现金收支差额的财务成果,符合一般的习惯,会计核算程序比较简便;同时,会计确认数是实际入库的预算资金,便于安排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的进度,并如实反映预算收支结果。但长期的预算会计实践表明,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存在明显的缺陷。具体表现在:①所有非现金交易不作为收入。支出及时纳入核算,不能完整地反映营运业绩,相应的债权与债务也不确认,导致资产负债表和收支结余表不真实,使许多对决策有较大影响的信息无法提供给信息使用者;②无法客观地进行财务支出与收入在会计期间上的配比,不利于评价收支结余的性质,且其反映的财务成果易于被管理当局操纵,使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前后一贯性;③收付实现制是一种面向过去的确认基础,并不能提供未来现金流动的信息;④不能真实地评价和考核政府和事业单位的财务受托责任。

由上述分析可知,收付实现制已受到挑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预算会计确认基础,客观分析预算会计环境。选择合适的会计确认基础是当前预算会计理论亟须解决的问题。正因如此,财政部在1998年根据预算会计核算的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对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采用了不同的会计确认基础。即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这表明,一方面预算会计从总体上讲还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采用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体,以权责发生制为补充的一种混合会计确认基础,充分体现了灵活性。

四、完善预算会计确认基础的建议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纷纷改变现金制,而采用修正的现金制或修正的应计制会计。

人类已进入21世纪,预算会计环境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进而引起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这种形势下,预算会计确认基础不仅要真实反映政府及事业单位财务活动情况及财务状况,强调与国家预算保持一致;还要提供具有一定信息质量的财务信息,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受托责任,以实现预算会计目标,因此,会计确认基础也应予以改进和完善。根据会计确认基础的选择原则,借鉴西方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先进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笔者认为应采用以下修正的会计确认基础。

预算会计特点范文第4篇

一、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

要做好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首先需要理清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及关系,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规范的界定,以达到改革的目的。

(一)两者的关系

按照目前的现状来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存在非常简单的关系,即拨款关系。从表面来看,预算会计是政府中的主要会计,但其实不是,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相同,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预算会计的职能是对政府财政支出的预算批准及执行,它虽然能够在执行的过程中体现出“付款”以及“拨款”的流程,但却缺少后续的过程跟踪和记录。而财务会计则是把执行过程的后续任务进行接收、记录等等。因此,理清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之后,才能更好的去分析两者相结合的特点与优势。

(二)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政府部门中,多数进行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的是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综合体,虽然政府将两者进行了简单的结合,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

1、预算资金的执行过程记录不完整。一方面政府现有的预算会计对预算资金的执行过程存在不完整状态,导致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有很多是缺失的记录;另一方面预算会计只对资金流动过程中的最初阶段进行完整的记录,但流动中的资金运动没有进行很好的跟踪记录。因此,预算会计在这方面仅仅做到了对财政的预算与执行,在职能上并没有向资金流动的交易层面进行延伸,从而导致了政府一类的公共部门在财政资金记录上含糊不清,无法准确的反映出政府的资产状况。

2、财务会计反映的资产负债不全面。政府部门中的财务会计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即资产和负债的反映不够全面。目前,政府部门的财务会计并没有把一些非货币性的、公益性的活动项目纳入到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对于政府部门的财务业绩以及相关的责任没有做更全面的核算及负责。只是在拨款时对相关的表面的资金流动进行记录,却不能对公益性的活动支出做出详细的确认和计量。这样也就使社会公众以及国家对政府部门的财政情况缺乏掌握和了解,同时对政府的财政管理秩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加大了政府财政风险发生的几率。

3、政府部门中的会计目标不够明确。我国的政府会计目标,不只需要满足财政预算的需求,更需要的是能够满足国家对会计的要求,即国家的财政预算管理以及宏观经济管理,同时还要将政府的公共管理需求纳入职能范围,从而为其提供准确的资金流动信息、财务的盈亏状况以便相关部门使用。当前的政府预算会计还存在能力方面的不足,在确认、核算、计量和报告等方面存在缺陷,例如会计科目不健全、核算方法不全面、报表体系不科学等。因此,政府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需明确会计目标,实现政府部门中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更好结合。

二、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互结合

现阶段,在执行政府的财务任务时,其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已经进行了简单的结合,初步呈现出互补的状态,这就使政府中的会计体系形成了一个整体。其主要通过信息的相互传递以及协同来达到结合的效果,同时对会计的基础、科目、报告、功能等进行协调以达到完善政府部门的会计体系的目的。

(一)确立方法

目前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已有简单的结合及互补,但方法还需要完善与改进。第一,由于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制度规定不明确,两方的职能范围相对较小,导致单方面的跟踪记录或反映的信息不够全面。在这方面应该对原有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制度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以修订后的会计制度来规范其职能范围,同时约束其行为,达到对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监管的目的。也能够实现政府财政信息的完整记录,并且反映这一预算目标。第二,要做好政府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的完美结合,就要完善其体系。预算会计的任务就是预算相关部门所要预算的目标,或者是预算其执行的目标需要付多少款以及执行之后的结果预算,其目的就是实现该部门要实现的政策或公益性活动。简单的说就是对活动进行结果预算。而财务会计则是对其活动中相关部门所接受的资源以及耗费情况加以记录,以及对在活动中怎样分配资源进行记录和评估。因此,两方各自的职能就是在活动中进行衔接。因此,也可以重新建立两种会计制度,明确两方各自的职能范围,适当扩大职能范围,使其在进行资金预算和评估时互相有交叉点,并且在衔接环节的监督和审查上做的更好。两种方法并不发生冲突,在某些规定上,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可以实行相同的制度,例如行为标准,工作方法等;另一些具体方面,可以为其分开制定规则,例如在会计报告的制作上。重要的是两方所要衔接的点,一是在于预算会计预算的资金情况就是财务会计要记录的接收资金,另一个点就是两方都要实现其预算的目标以及能够很好地实行政策。目前的制度只能很好的实现第一个衔接点,第二个衔接点在执行过程中体现的还不够明显。所以,政府在制定会计制度时,无论是一个整体制度还是两个不同的制度,都应该把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当做一个整体,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分别管理与结合。

(二)实施策略

1、分类处理。确立了方法之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怎样实施。要能够有效的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结合,就要对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状况以及负债信息进行全面的反映。在这一方面应该对一些重大活动项目及政策的实施引入权责发生制,同时要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活动进行分摊处理,对财政的支出状况及政策实施类型进行很好的分类,以便在发生错误时对相应的部门和负责人追究责任并且及时挽救。

2、互相学习。在政府部门中,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以财政的流动为主要的关注对象,预算会计的存在是为了反映资源的流动,财务会计的存在则是为了反映资源的接收,这些信息数据都是会计信息,都是应该确认及准确核算的。然而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对双方的工作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认识缺失,不了解双方的工作流程就会导致工作中的某一环节衔接不上。因此,要做到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应适当使双方在对方的工作流程方面进行一定的了解,并适当的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财政流通过程中的衔接环节。

结语

预算会计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预算会计;核算体系;会计准则

一、我国现行预算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始于1988年,虽然一直以来预算会计核算能够满足财政各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但是,这样的核算制度与我国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相比较,还滞后很多,在实际执行预算会计时还发现不少问题,所以,预算会计改革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当前和未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发展的需要。我们知道,公共财政管理的核心是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政府预算的公正和透明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需要有准确及时的政府预算会计信息作为支撑,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和会计信息质量,还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不能够适应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发展的需要。

其次,目前我国虽有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严格预算会计体系,但是,预算会计能够报告的信息量还是不够充分。财务信息报告经常是只立足于政府使用,没有考虑公众和其他相关利益使用者的需求,进而使得财务报告经常脱离外部监督;另外,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揭示的财务信息也不全面、不真实,如缺乏社保基金运营的会计信息、负债计量不真实不到位等。

另外,在现今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国际经济发展环境下,在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今天,我们发现我国政府的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可见,难以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财政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因此,改革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解决预算会计核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行预算会计不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政府资金的收支活动和政府采购的新业务

预算会计本质上反映的是政府收支活动的资金流向,预算会计的目的就是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资金流动信息。然而,当前的预算会计不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政府资金的收支活动和政府采购的新业务。一方面,政府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行以后,很多财政的资金流向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原来用于事业单位购买资产、发放工资的财政资金不再由财政通过主管部门拨入用款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通过统一账户直接拨付给供应商。这种不同的资金流动方式就需要我国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预算核算制度规定进行相应的修改。虽然目前财政部已经对一些试点单位在预算会计制度方面作了修改,并且制定了相应的试点办法,但是,这种试点办法暂时只能够适用于中央试点单位,不适用于地方财政和所属预算单位,进而也不利于各地相关单位充分地展开会计核算。

另一方面,在收付实现制条件下,预算会计不能够真实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新业务状况。事业单位的总预算会计这时候只能够在实际拨款时按照拨款金额确认财政支出,但是对于材料采购来说,在年末时,采购虽然已经基本完成,但款项还没有付清,或者按照合同需要扣留部分保证金,这时单位在年末就容易形成资金结余,这种预算会计处理方式就没有办法准确地反映政府事业单位的业务进展情况了。

2.现行的预算会计不能够真实地反映政府部门的债权债务信息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国家发行了大量的国债,同时,我国还从世界银行美国国家银行等国家金融机构借入或买入了相当数量的外债,按照政府预算会计的要求,这些债务都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反映。但是,目前政府事业单位中执行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只是以收入实现制为核算的基础,财政支出中只反映当期实际的还本付息数,没有计提当期的利息支出,没有能够反映出当期的负担数量金额,没有计算出以后年度需要偿还的利息数。这种预算会计核算方式就不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利于相关政府事业单位监控自身的财政风险。

3.预算会计的核算科目设置不完整

我国目前执行的预算会计科目体系同几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制度的改革,对于预算会计体系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上来说,近几年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有了较大程度的完善,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我们发现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科目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要增设新的会计科目;另一方面,实施部门预算改革按原有标准分类设置的会计科目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提出的新举措,进而使得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入和流出没有办法得到合理地预算控制。

4.现行的预算会计不能够适应未来我国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我国政府部门对于事业单位的投融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快,政府投融资必然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私人部门介入公共领域的增多,对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就必然要求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信息达到可比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的预算会计核算来看,预算会计没有办法为政府的未来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

、解决现行预算会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1.重新构造相对完整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预算会计要能准确反映部门的收入和支出

我国当前执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等三个部分。但是,随着预算管理核算制度的改革,这一核算体系必将越来越完善。对于不以盈利为目的政府单位会计可以按照其核算重点的不同进一步分为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应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从整体框架上进行全面改革,研究制定我国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预算会计体系在短期内应该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构成,长期内应该构造一个完整的会计体系,既要包含财政总预算会计,也要包括行政单位的核算会计。另一方面,政府预算会计也要能准确反映部门的收入和支出,要准确及时编制部门预算,部门预算要按照年度所有因素和涵盖的相关收入支出准确核算,预算会计的编制要能够控制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向。

2.预算会计需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行政事业政府单位的经营性收支活动采用的还是收付实现制,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这一种会计核算方式在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里面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之处。所以,长远发展来说我国的预算会计应该引入权责发生制,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政府事业单位的收入只在政府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如果是接受服务则确认为当期费用,并将其列为负债反映,这种情况下,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就可以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果。事实证明,在某些部门的预算会计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更能够准确地反映政府财政收支的真实情况。例如,在税务部门中,其个别税种的核算就可以采用这一方式,如房产税、政府间补助收入就可以确认收入;离退休养老金、补助支出就应该确认负债,这种确认方式更容易核算单位内部往来账号债权债务的预核算。

3.在可能的情况下,逐步改革预算会计科目的设计体系

针对上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核算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我国今后在预算会计的改革上首先要争取使得预算科目的分类适应部门预算制度的需要,将一级科目改按部门设置,体现出部门日常维持性收入和支出的核算性质,再在此基础上,增设二级和三级核算会计科目,以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会计的核算实质。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在编制预算会计时,应该严格遵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在准确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尽量结合单位自身和未来发展特点,逐步改革预算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发现有核算不完善的地方,应该灵活变通。总之,要争取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4.加强预算制度建设,规范预算会计的核算

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建设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来说,改革发展比较慢。直至1998年1月1日我们才出台了事业单位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规范的全部预算会计的预算会计基本准则。这使得我国两大会计体系的会计准则不完整,企业会计有会计准则,预算会计却没有预算会计准则。从长远发展来看,为了完善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建设,未来的两三年内我国应该尽快制定与政府预算会计相关的基本准则,争取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行的几年内也尽快规范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

总之,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各方面的原因,尤其是涉及到预算制度的改革方面,完善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漫长并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不仅在理论上要有充分的准备,而且在实践操作中也要积极协调配合。

参考文献:

[1]王艳丽.浅议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管理与创新,2008,(2).

[2]顾海英.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