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安全管理知识

护理安全管理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安全管理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安全管理知识

护理安全管理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手术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b)-0151-02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医疗单元,担负着抢救、诊断、检查、治疗、手术等重要职能。手术室内流动人员多、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复杂多样,且易发生各类意外事件,因而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患者的临床安全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当中,手术室安全管理着眼于患者的安全,排查安全隐患,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追求现代医疗服务的更高水平[2]。本院自2010年6月开始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有效提高了手术室安全管理水平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手术室接收的手术患者5232例列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892例,女性2340例,年龄18~78岁,平均(43.2±5.8)岁。期间,手术室配置护士16名,均为女性,年龄21~38岁,平均(28.6±3.5)岁,本科5例,大专8例,中专3例。将2008年6月~2010年5月手术室接收的手术患者4966例列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32例,女性2334例,年龄16~82岁,平均(46.7±5.2)岁。期间,手术室配置护士15名,均为女性,年龄20~38岁,平均(27.9±2.8)岁,本科5例,大专7例,中专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手术大小,两组护士的年龄、学历及资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办法,即出入室登记、器械无菌管理、手术室护士管理等,但责任尚未落实到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手术室安全风险和护理差错事故,制订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并运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具体方法如下:

1.2.1 护理风险识别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和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学习,使护理人员掌握常见护理风险的识别要点、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与流程,明确严格遵守管理办法和落实防范措施的重要性,自觉防范,积极应对。

1.2.2 管理职能划分 根据护理人员的资质和能力,赋予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职能,成立管理小组协助护士长进行护理风险工作的管理与考核,明确各成员分管内容和评价标准,并定期召开总结会议,汇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制订整改方案,持续改进。

1.2.3 明确质量考核标准 确定护理安全的整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安全管理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的绩效挂勾,奖优罚劣。

1.2.4 规范手术安全核查办法 要求手术前,必须由有资质的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以及护士分别对患者姓名、基本情况、病情、手术要求等进行核查[3],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差错;对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要求必须由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护士共同查验,核对相关器械的包装完好性、有效期、器械名称等。手术室护士需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开包和准备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需详细检查器械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质量、供应时间等。

1.2.5 规范护理安全记录 制订护理安全记录标准和规范,为提高工作效率,将安全风险因素列成详细表格,护理人员进行认真仔细的登记,包括护理细节、器械清点、无菌管理、签名核查、用药情况等。同时每周进行一次护理记录的清点与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2.6 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安全风险教育 完善手术室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学习和演练,做到人人掌握、个个自觉执行,强化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的安全风险意识,减少和杜绝差错和纠纷。

1.2.7 制订并落实风险隐患上报制度及流程 便于隐患发现或风险发生时的信息传递,从而提高风险预警和风险化解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风险、差错事故等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采用计分器方式,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于患者转入病房并且意识完全清醒后进行信息采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安全风险和差错事故的比较

观察组的安全风险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的差错事故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

2.2 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表2)。

3 讨论

手术室风险多、病患量大、工作压力重、技术要求高、程序复杂,这对安全性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护理安全干预机制重在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管理办法的实施,规避安全风险,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赢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当然,安全管理水平也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5-6]。在本研究中,采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观察组其安全风险及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提示该机制具有较好的管理效果,适合于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中采用和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制订与实施应注意方法和步骤,除了相关的措施与制度出台外,还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室安全风险筛查:调取院内连续几年的手术患者病例档案进行护理差错事故的筛查,明确临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其诱因。同时,查阅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文献作为参考,归纳总结常见的护理差错事故和诱发因素。②实施院内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组建护理安全干预管理小组,定期在科内组织护理安全管理培训,针对干预机制的相关内容逐一进行讲解和培训考核。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凡事以安全为前提进行临床决策,充分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时处处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尽早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③严格落实安全巡查工作:护理安全干预管理小组人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手术间的工作进行安全巡查,一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指导与考核,另一方面切实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安平.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查制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10):2021-2023.

[2] 庄新萍,陆琪,曹彩英.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63-65.

[3] 王桂芹,龚光清,赵云,等.手术室安全管理及差错事故的防范[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78-1480.

[4] 李论,金仲品.严格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关键[J].当代医学,2011,17(22):12-14.

[5] 唐方琴.门诊手术室护理风险分析与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3):86-88.

护理安全管理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安全管理

1引言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作用尤为关键。基坑支护结构的合理设计和选择是保证基坑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湖南省长沙市西南出口道路工程某市政大桥。大桥总宽度为50m,左右两幅分修,左幅桥孔跨布置为6×25m+30m简支小箱梁+(39.5+2×60+37.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右幅桥孔跨布置为6×25m+30m简支小箱梁+(37.5+2×60+39.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起点里程GK0+421.77、终点里程GK0+805.2,桥梁全长383.43m。项目施工时把该墩深基坑开挖施工列为重点安全防控对象。

3深基坑支护工程项目概述

3.1深基坑支护方案

在市政桥梁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管理者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深基坑支护技术,有效保证市政桥梁项目的质量水平。基坑支护形式见表1。

3.2深基坑支护技术特点

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过程中,虽然支护工作结构是临时性的,但支护工作结构对于整体市政桥梁施工进度和开挖都有着直接和关键性的影响。因此,相关施工管理人员需要重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有效提升市政桥梁地基的质量水平,切实保证市政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所获得的土质勘探信息往往不够全面,施工现场的整体性质不能全方位展现出来,收集到的数据分析结果具有一定偏差,容易出现意外和故障,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在对施工环境土壤压力的计算过程中,相关施工管理人员通常都会使用库仑土压力理论来开展此类工作。该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现阶段都是建立在一个虚拟的条件下,真实的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该理论实际意义不明显,对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影响较大。

5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5.1钢板桩技术

在应用钢板桩支护技术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将选取的钢板桩和热轧型钢制作成钢板墙,将土壤和实际施工环境中的地下水进行有效隔离。而钢板桩支护技术虽然能够将施工环境进行土水分离、提升工程项目的安全稳定性,但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对工地周围居民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因此,要确保施工环境远离市区,才可以应用钢板桩支护技术,避免施工产生噪音影响居民日常生活。钢板桩支护技术和其他深基坑支护技术相比,最主要优点在于成本较低、节省工程资金,而且钢板桩可以循环利用。钢板桩技术应用如图1所示。

5.2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技术

现阶段,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技术已成为我国深基坑支护工程的主要技术,而且在国际市政工程施工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在应用该技术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在有泥浆护壁的基础上对深基坑进行分槽段施工。该技术的主要适用于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软黏土和砂土地层条件。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是现阶段我国所有深基坑支护技术当中效果最好的,但是,该技术最大缺点在于施工难度大且成本较高。

5.3土钉支护技术

相比其他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土钉支护技术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且能实现与多种深基坑支护技术同时使用。但土钉支护技术的缺点在于施工环节繁多、工程量较大、土钉的插入情况和土钉本身的数据都需要进行精准的测量分析,较为繁琐。在使用土钉支护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要保证基坑支护工程的场地排水流畅、土钉的位置合理、稳定性符合实际施工标准。在基坑内部会设置大量的长杆,插入密度较高的基坑内部,提高基坑的稳定性。

5.4支护结构的选择

由于实际施工环境的地质条件和土壤结构不同,在设计施工方案时,需要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选择科学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方案。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取需要符合工程要求,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如工程的地质条件、施工范围的地下水位、施工场地、深基坑支护开挖深度、深基坑支护开挖大小、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确定最适合深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当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条件较好时,可以使用土钉墙、喷锚等支护形式;当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条件较差时,可以使用地下连续墙、重力式挡墙等支护形式;当施工区域内的地下水位过低时,不需要使用有防水功能的支护结构;当施工区域内的地下水位很高时,必须使用有防水功能的支护结构。

6跨线施工的具体安全防护措施

6.1桩基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钻机拼装、就位后的摆放位置要平稳、牢固,外缘搭设临时安全防护排架,防止冲孔振动土石滚入限界。把钢护筒打入至岩面,防止钻孔过程中出现塌孔。在硬化路肩设置观测点,冲孔过程中每天观测是否对路基产生影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调整施工方案。泥浆调制严格按照规范执行,避免出现坍孔;冲孔产生的泥浆排入开挖的泥浆沉淀池,严禁泥浆乱排;冲洗导管、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施工机具的水排入指定的沉淀池,严禁排向路基。

6.2承台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承台基坑开挖产生的土体应运离基坑,避免基坑坍塌,同时,应注意高处边坡落石,避免伤到施工人员。支架搭设完一层后应立即安装接地线,接地电阻测试合格后方可继续向上搭设。竖向布置的钢筋安装时垂直向上传递,钢筋传递必须在远离市政桥梁侧。桩基、墩柱中心位置需反复校核,墩、柱、盖梁模板安装后需加强固定措施。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减小坍落度,应掺入外加剂,缩短混凝土凝固时间,提高早期强度;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延长拆模时间,加强养护,确保系梁、墩柱、盖梁的施工质量。

7结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施工过程要严格落实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监督审核相关施工环节,在施工之前,应全面分析项目所涉及的各方面影响因素,确保深基坑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基坑工程附近的土质和地质条件明确后,应通过精准的测量和计算,选择科学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方案,以便有效地开展后续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卢治松.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市政桥梁中的应用探讨[J].福建交通科技,2016,(02):26-28.

[2]张浩,赵世杰.市政桥梁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机理分析[J].居业,2017,(01):128-129.

[3]琚晓平.谈市政桥梁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9,12:63-64.

[4]刘江.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土建基础施工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0,6(06):177-178.

护理安全管理知识范文第3篇

1 污染物品暴露的职业防护

1.1 保持相对的自我保护距离:临床使用后的注射器、输液器、敷料、橡胶类及各种穿刺器械,大部分都带有血、体液等感染性物质,供应室工作人员身处污物交换环境,直接并最大限度地暴露在各类感染因子中。在交换物品的过程中,回收、清点器械及物品时应注意保持相对的距离,预防操作意外引起的污染物飞溅,引起黏膜、呼吸道感染。

1. 2及时分类消毒处置:临床使用的医疗器具种类繁多,用后的治疗包、器械、敷料均带有不明感染物质。物品回收后应遵循由污到洁的流水作业方式,防止工作环境污染并及时进行分类: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敷料、乳胶手套、各类导管弃于感染性废弃物回收袋内,各类器械、碗、盘等及时浸泡于规定的消毒液内,尖锐利器如针头、刀片、缝合针等置于利器盒内;感染科及已知感染患者使用的器械,处置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1. 3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以及安全处置废弃物[1]。医务人员在接触各类回收污染物品后,都必须严格按流程洗手;接触带有血、体液物品及高浓度消毒液时须戴手套,手部皮肤有破损尽可能减少接触机会;使用消毒液及清洗器械时应使用防水围裙。工作区空气消毒每日一次,遇有特殊感染或疑似污染器械应随时消毒。

2化学性损害的防护措施

2.1规范消毒液使用管理:供应室消毒液使用量大,且多为较高浓度的高效消毒剂和灭菌剂,如含氯消毒液、醛类及过氧化物类消毒液。此类消毒液对呼吸道、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及危险性,配制、使用时严格按要求执行,加强使用过程监测,防止浓度过大、氧化剂操作不当引起的人体损害、爆炸等不良后果。

2. 2减少化学性物质的损害:消毒液配制时严格执行先添水、后加药的原则,过氧乙酸配制时需将药液沿容器壁徐徐加入水内,以防过度氧化引起的危害;消毒液容器加盖,以减少弥散的化学因子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消毒液内取放器械尽可能采用非接触技术或戴手套;使用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剂时需定期监测消毒环境中气体的浓度,防止有毒气体泄漏;如遇消毒液溅于皮肤或眼睛时及时用流动水冲洗,以减轻损害程度。

3锐利器械损伤的自我防护

3. 1回收、清洗器械谨慎操作:治疗包、穿刺包内的手术刀片、缝合针、穿刺针均为潜在的损伤器械,操作不慎极易发生锐器伤。科室使用后均应卸下刀片及针头再与供应室兑换;清点交换物品利用非接触式清点方式,针头不应徒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污染的针头、刀片和其他锐利物品应弃于回收室内的专用利器盒,复用穿刺针等锐利器械应集中浸泡消毒,锋利侧同向放置;清洗后应置容器内运输至检查包装组,谨防回收、清洗和徒手传递过程中引起的锐器损伤。

3. 2正确处理锐器伤:一旦发生锐器损伤,应严格执行感染预防的标准处理程序:捏住伤口周边持续挤压至血液流出,并用流动水冲洗, 5%碘伏溶液消毒伤口;同时了解使用器械患者有无感染症,以判断是否采取规范的预防治疗措施。

4热力消毒灭菌时的安全防护

4. 1掌握物理伤害因素:医用消毒柜均由水、电、气做支持系统,以保持正常有效的工作状态,操作过程存在安全隐患和职业伤害可能。压力蒸汽灭菌为湿热灭菌,工作时蒸汽压力达205. 8 kPa (2. 1 kg/cm2 ) ,温度121~132℃以上;热空气消毒柜灭菌工作温度可高达180℃以上,如操作不慎极易造成烫伤,甚者发生爆炸事故。

4.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压力蒸汽灭菌操作定人定岗,消毒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每次灭菌前应先通气试表,检查仪器、设备运行状况,确保管路通畅;干热灭菌把握物品摆放,避免与柜底部及四壁接触,防止物品碳化起火;发现运行故障及时报修,确保安全使用,避免意外伤害。

4. 3热力烫伤与爆炸的预防:严格执行灭菌柜开门标准,高压灭菌需待柜室内外压力平衡(恢复到零位) , 温度降至60℃以下;干热灭菌后柜内温度降至40℃后才能开门取物。打开柜门时操作员避免正面直对灭菌柜,防止热气流冲击损伤;开关气阀、卸载灭菌物品时,注意保持与灭菌器及输气管道的距离并戴隔热防护手套,避免热物体烫伤。

5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学习

供应室护士的职业防护应从预防人手,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树立防护理念,规范操作行为[2]。供应室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职业安全问题,在保证各项工作质量的同时,安全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加强自身防护,维护身心健康。

6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预防保健工作

供应室工作中的危害因素单靠工作人员本身注意防护是不够的,需要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医院领导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消毒供应室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职业暴露的危害,尽可能地完善布局,配置合格的设备和防护用品。预防保健科应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坚持每年健康体检,科室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人人掌握锐器伤的处理措施,一旦发生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的防护意识,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安装合格的设备、配备合格的专业技术操作人员,严格遵循供应室操作流程,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是加强职业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预防职业危害的关键。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管理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安全施工;监测措施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都兴起了高层建筑工程建设的热潮。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时,随着高层建筑的层数逐渐增高,地基的挖掘深入也在不断的增加,有的甚至已经达到了30m以上。而基坑深度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下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城市的地下拥有着大量的地下管道等人工建筑,使基坑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针对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应该如何开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1、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概况

建筑工程所处地的水文地质状况,千差万别,基坑支护就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合理编制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在开挖基坑时才能正确指导现场的施工。

某工程采用排桩加预应力锚杆单层支点支护体系,围护桩采用直径800冲孔灌注桩,围护桩间土防护采用砖砌支档处理办法的支护方式。因本基坑坑底较深,因此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负责人审定签章,并请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本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根据专家论证方案完善施工方案,交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后实施。

2、基坑开挖安全全面管理措施

(1)开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本工程安全生产的主要特点、难点、要求和措施,明确岗位和职责分工。

(2)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和本公司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3)工程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定机定人,配专职挖机指挥。

(4)做好车辆、设备进场保养,作业中定期检查、维护,及时排除故障。

(5)配专职车辆指挥人员,负责土方运输车辆进出场的交通安全。

(6)夜间运输车辆进出工地现场禁止鸣号,停车等待时应尽量熄火。

(7)挖机工作半径范围内严禁站人,现场派专职人员看管。

(8)在与其他工种交叉作业时,加强协调,工作人员要服从指挥,杜绝安全隐患。挖机严禁直接跨在支撑上施工,须先在支撑上垫30cm厚土再铺上路基箱施工。

(9)加强对临时建筑物、周边道路、地下管线的监测。

(10)严格控制基坑周边5m范围内堆载≤20kPa,施工时不乱加荷载。

(11)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掌握围护结构变形和变形速率,及时了解基坑四周地面的裂缝及其变化情况等。

(12)基坑施工过程应随时密切注意气候、降雨、台风、降温等预报,以便做好相应防灾措施。

(13)了解本地区类似场地已发生过的的事故经验、教训,做好事故的防患。

(14)做好保洁工作,做到工完场清路洁。

(15)做好土方运输车辆保洁工作,以防车辆将施工场内污泥带出去。

(16)土方运输车辆驾驶员每天出车前必须检查拦板锁紧钩是否有效,如有故障,必须修复后才能出车装运。

(17)每天土方施工中和凌晨挖运结束后,派专人沿运输路线,及时清除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并派洒水车从工地门口开始沿运输车辆路线冲洗路面。

3、基坑工程的监理监测要求

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监理部要求监测单位的监测数据应每周向监理部以书面形式汇报一次。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应每天报送一次。在雨季的情况下,应加强薄弱环节和主要管线及建筑物等项目的测量频率,加强不利区域的监测,保证整个工程始终处于监控状态。最后从基坑监测监理过程观察,监测单位均按要求对监测内容,监测频率,按监理要求进行监测,保证了基坑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控性。

4、安全监管措施

根据监理的项目情况,和各专业监理工程师讨论制定了基坑支护项目的监理实施细则,严防基坑事故的产生。质量安全监理工作应达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步骤连续到位。

4.1 事前控制,对施工程序的执行进行严格监管

基坑工程是一项风险性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基坑工程的施工既要保证整个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体的变形,保证周围环境(相邻建筑物及地下公共设施等)的安全。基坑工程参与各方有建设单位(业主)施工总包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基坑围护设计单位、基坑围护施工单位、土方开挖单位、降水单位、基坑监测单位、监理单位等,专业分包方有建设方指定分包,使总承包方难以管理进而疏于管理。遂道,深基坑施工较多,经验丰富,对本基坑施工管理重视,基坑工程是临时性工程,作为工地总监,要求监理工程师严防死钉,充分认识基坑开挖中的各种风险,协助业主进行现场协调,严格进行基坑工程监督管理。

监理组在施工前严格审核分包单位资质及基坑围护、降水等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施工方必须待坑安全性、基坑围护设计及施工方案等专家评审意见(论证通过)出来,并按专家论证补充意见完善专项施工方案后方可落实围护施工方案。本工程场地内因拆迁开挖,建筑垃圾较多,且场地内有一定的起伏,根据勘察揭示,局部有4.0m左右的厚填土,主要为素填土及建筑垃圾,较松散,对打桩施工和基坑围护施工有一定影响;施工前监理和施工方一起进一步查明围护边界范围不良地质条件和地下障碍物分布情况,审核、督促施工方制定并落实清理力案,确保围护墙施工质量。

4.2 事中控制,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协调

基坑西北角挖至底部时,基坑西北角旁边所设监测点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变形值明显变大(第78次),监理随即签发监理联系单,要求增大监测频率,上、下午都须监测;第90次J12监测点出现异常突变情况,1d水平位移达到30mm,累计位移达到40mm;垂直沉降14mm,累计25mm;J13监测点1d水平位移达到4mm,累计位移达到21mm;坑外路面与围墙出现较大裂缝,局部支护有渗水、漏水现象。监理立即要求总包按专项施工方案启动应急预案;停止邻近区域土方开挖;此区域基坑外侧严禁车辆行驶;拆除开裂围墙;监理同时报告业主,请设计到现场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决定:鉴于J12变形较大,累计达到50mm(第96次),基坑开挖后,基坑外土体有裂缝,支护结构变形已经较大,并且每日还有约3mm的日变化量,应该引起各相关方的重视。加大监测次数,监测数据及时上报有关各方,发现问题及时商议解决;此区域施工完成前,现场随时准备好各项应急抢险措施;继续实施总包采取的应急措施,并且采取以下措施:加快底板施工速度,尽快浇筑已开挖至底的地下车库底板;对围护桩壁进行加固;如基坑变形得不到有效控制,基坑外挖土卸载,回填至基坑内侧。会后,总包制定了围护桩壁加固方案,相关方会签后即实施;经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控制了坑底、坑壁渗水等现象发生。至第102次,J12监测点1d水平位移0,累计位移达到50mm;垂直沉降0,累计30mm;J13监测点1d水平位移0,累计位移达到25mm;垂直沉降0,累计25mm;基坑位移监测点已趋于稳定。监理组总结经验认为基坑东侧与总院相邻,边上有一条排水沟,土壤含水量高,基坑易渗水,使位移和沉降值连续报警,只要各方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可避免事故发生。

4.3 事后控制

(1)基坑开挖完成经验收合格后,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和基坑回填工作,避免基坑长期暴露。

(2)督促监测单位及时整理监测成果,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理竣工资料。

(3)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和竣工资料,审查监测单位提交的监测结果。

(4)整理工程技术文件资料并编目建档、编写监理总结。

5、建立事故预防措施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由于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对深基坑施工的特点,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①必须坚持常备不懈的原则。常备不懈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在深基坑施工时,应根据深基坑作业的特点及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率,落实好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措施,做好预防准备。②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

(2)施工企业应建立从企业到项目部再到作业组的应急救援体制,从人、财、物上全面落实,充分发挥事故单位及施工所在地的优势作用。深基坑施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且容易引起群死群伤的事故,所以应当根据施工的各工种、各工序,有针对性地作好事故防范及应急救援准备。必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力量,形成统一、高效的救援指挥部,一旦有事故发生,能迅速启动救援机制,迅速有效地组织实施救援,尽可能避免伤亡事故发生。

①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各机构人员的工作职责,强化安全责任,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紧急处置,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确保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基坑坍塌事故,能够迅速、快捷、有效的启动应急系统。②落实物质保障措施,配备足够的救援设备、材料,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能够迅速处置。③建立响应程序,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单位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和专业预案,同时向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6、强化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强化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施工方案再好,防护人技术再先进,如果未能得到贯彻实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于事无补。因此,施工单位要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日常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将基坑各种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及时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检查到位,整改到位。施工中,切实按投计施工方案进行,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严禁盲目掏挖。同时,监理单位也应认真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职责,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实施工程监理,督促施工企业做好现场的防护,对违法违规的行为给予有效制止,群策群力,齐抓共管,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

7、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开挖工程虽然是一项分项工程,但是它对整个建筑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对它的安全监理工作也不能懈怠。要做好深基坑开挖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理工作,首先要抓好基础阶段的技术、质量和安全生产三个方面,接着需要各个相关工作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真正做到措施到位,管理到位,从而保障深基坑开挖工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管理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手术室;安全管理

手术作为一种临床诊疗与抢救的有效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患者的治疗之中,作为一种应激源往往会使得患者产生较为明显的应激反应[1],并出现紧张以及畏惧等不良心理,引起患者生命体征与情绪不断产生变化,甚至会影响麻醉以及手术的正常运行。本研究主要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之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9月~2012年9月入住我院50例手术患者及本科室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4~76岁,平均(45.97±5.86)岁;疾病类型为:头颅外伤12例,急性阑尾炎8例,急性胆囊炎4例,急性胰腺炎6例,胆结石4例,肾结石5例,其他类型疾病11例。护士组中,年龄20~33岁,平均(28.79±5.55)岁;学历分布:中专(包括职业高中)8例,大专9例,本科3例;工作年限1~8年,平均(4.30±1.22)年。

1.2方法 ①对外界环境的风险管理。首先,手术室应该有合理而又科学的布局。手术室分为限制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要求温湿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即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45%RH~60%RH。一个安全又舒适环境下进行手术治疗对操作者和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应该加强手术室电气设备的维护。其中包括手术床、无影灯、净化层流设备、电刀、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这些设备良好运转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之一,目的是为了防止这些设备受到损毁。②加强患者的风险管理。首先,防止接错患者。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患者时,持患者手术安全核查单与病房护士和患者家属三方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以及手术部位和侧别等信息,待患者被护士接入指定的术间后,由该手术室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重新核对患者的各项资料或信息。

1.3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本研究中使用的生存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对如下几点内容进行评价,即:患者的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以及躯体生理功能状态等,总分为144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文数据加以统计及分析。

2结果

2.1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手术室风险发生率对比 见表1。

2.2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医护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率对比 实施前患者满意度、院内感染及医生满意度分别为82.00%、10.00%及70.00%,实施后分别为98.00%、0%及100.00%,三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3.920、6.278、7.029;P分别为0.041、0.032及0.027)

2.3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实施前后患者生存质量对比 见表2。

注:与实施前相比,**P=0.0078,t=12.039

3讨论

风险管理是在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护理风险的存在,使其与护理制度、纪律性,护理设施、护患沟通等问题密切相关。手术室风险管理是通过对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鉴别、评估和预防,从而减少风险因素对患者造成的意外伤害。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之中,效果显著:①大大地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推行已有数年的时间,通过我们的不断坚持、监督以及方法改进,将"无缝隙护理"的理念渗透至护理管理的每一个角落,手术室护士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从而减少护理风险事故发生。②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素质。术前器械物资准备更加地充分,满足手术所需,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地进行。我们积极地转变观念,逐渐从被动转为主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专业理论的知识面。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