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

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

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本体 语义Web 知识管理 数据挖掘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对本体的概念做了简要介绍,并结合电信领域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数据挖掘,并将本体的概念应用到电信知识管理中。最后给出了电信领域本体的开发方法、步骤,然后对本体在电信领域知识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探讨。

O.引言

近几年,电信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大的利润.各大运营商在现有的运营系统基础之上,引入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了各种经营分析系统和数据挖掘系统,进行辅助决策.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统计分析报表和数据挖掘的结果。这些信息知识结果是企业的宝贵的财富.但是,其存在形式的多样化 (文本,数据库,图片),导致了维护管理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即使有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却不利用,也是毫无意义的,如何让企业的员工以便捷的方式来共享这些知识.并且利用这些解决实际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Ⅲ。此外,由于电信网自身的发展特点,网络管理的综合必然要涉及到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由于管理系统实现的独立性,如何保证系统之间无歧义的信息交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语义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本体的出现使的信息含有语义表征,即成为富有语义的知识,成为人机无歧义交互的桥梁。结合本体和知识管理的特点可有效地解决电信领域的上述难题。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本体和知识管理的相关信息,然后,基于对电信领域内经营分析知识的分析以及总结,引入了本体和知识管理的理论。将本体理论和知识管理相结合,构建了电信领域的知识本体,并论述了将其运用在知识管理当中的方式。

1.领域本体介绍

Ontology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哲学领域,它在哲学中的定义为“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物的系统地描述.即存在论”,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或说明,关心的是客观现实的抽象本质l引。在人工智能界,最早给出Ontoloyg定义的是Neches等人,他们将Ontoloyg定义为“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的规定这些词汇外延的规则的定义”。1993年,Gruber给出了Ontoloyg

的一个最为流行的定义,也是比较简单的定义——“aspecificationofac0nceptua1izati0n”,可以理解为“对某种概念化体系的规范说明”。

尽管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从内涵上来看,不同研究者对于本体的认识是统一的,都把本体当作是领域内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语义基础,即由本体提供一种明确定义的共识。给出了领域本体的定义:领域是世界的一个片段,对该片段我们想要表示一些知识。领域概念化是依据所需要解决的任务和所应用本体语言的本体承诺(OntologyCommitment)将领域本体抽象成术语和知识。领域本体是对领域概念化的显示说明。

2.知识管理介绍

知识管理是近年来学术界和IT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知识管理过程一般包括四步: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分发共享和知识应用。通过这四个步骤,企业使员工能够接受到企业内的各种经验知识信息,用来解决在工作中遇到各种难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知识管理学说源于对企业的有效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目的。它更多的也是从企业的管理办法和经验中提取精华利创意。再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这一新兴的学科领域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专门的研究机构不断出现。相关的学术著作成倍增长。专门的“知识管理”的学术期刊也开始出现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探索这些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因而对知识管理实质的理解也有较大的差异。这些研究的不一致性是由于知识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同时也在于知识管理所涵盖领域的广泛性和不完全明确性

3.基于本体的数据挖掘在电信知识管理领域的应用

本体是概念化规范说明,对于电信知识本体来说它包括有关数据概念的各种术语、关系并给出术语的语义。本体可以从访问用户的不同视图或侧面,例如访问用户类型、行为、状态等,进行访问用户描述,展示访问用户的不同属性及属性之间的关系。利用访问用户本体作为一种访问用户知识的展示模型可以提高商务系统与访问用户之间基于语义的协同性,从而实现访问用户信息的高度共享和重用。在挖掘过程中,本体是用来协助访问用户构成有效DM过程(可执行方案)集合。因此访问用户本体的构建至关重要,构建访问用户本体的步骤首先是访问用户本体建模,其次是在一些成熟的元本体基础上.用自然语言描述访问用户本体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并对自然语言描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本体描述语言对其进行形式化,最终生成可供计算机识别、处理的文件。本体的构建方法有很多,结合电子商务系统访问用户本体变化快、动态性及健壮性需求比较高的前提下,我们建议采用用软件工程思想的原型法或知识工程方法来构建访问用户本体。

基于本体的数据挖掘中.首先引入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的思想.管理者通过和访问用户交流获得挖掘的目标.其次由建好的本体构建成DM所需的数据集,然后选择合适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或挖掘方法,对本体库集进行挖掘,此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挖掘算法对数据库进行优化、可视化的操作。在整个过程中,由于本体注重概念属性之间的关联和知识的共享,挖掘工作者不会忽略他们此领域中并不熟悉、但又有可能导致发现知识的数据挖掘技术。基于本体的数据挖掘可以面对海量数据,处理实时的复杂的数据分析更详细.更精确的挖掘电信数据.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性(accuracy)和时效性(timeliness),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收集相关商务信息(财政,库存,采购)所需的时间以降低成本。

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1酒店管理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1酒店管理行业人才短缺

酒店人才短缺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酒店业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非常短缺,如副总经理级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厨师、高级网络工程师、销售公关经理、大堂经理等等。而实际上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进入酒店的高级管理层面的机会是很少的,因为这一类所谓高薪的职位往往不仅要求专业技能过硬,还需要有较高的学历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这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很难的,有时往往需要毕业生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和锻炼之后才能成为酒店企业的高管人员,这需要毕业生具备较强的耐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酒店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短缺。因为酒店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从事的是基层服务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和职业素质,这样一来,为经过高职或者高等院校学习的人员就很难进入高档酒店企业工作。酒店一线工作要为顾客提供基础的餐饮或者客房管理服务,接触的顾客也是各类各样,还要面临三班倒的工作条件,如果碰到性情乖戾的顾客,可能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尴尬状况,所以这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不仅不是趋之若鹜的高薪岗位,酒店服务的特殊性反而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吸引力不断下降。

1.2酒店管理的人才结构不合理

由于当前社会就业趋势的大背景和市场转型条件下的特殊情况等多种原因,导致酒店行业的人才构成结构很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历结构不合理,在酒店员工中,主要以高职院校、中专、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为主,本科和硕士的比重较小,博士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从而酒店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偏低;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在酒店行业中,真正意义上的酒店管理专业科班出身的员工较少,绝大多数管理层人员主要以管理类或者经济类毕业生为主,或者是中文、英语类专业的毕业生,使得酒店管理行业的专业构成不甚合理;三是专业结构单一,酒店的一线从业人员主要是以中高职院校和初高中毕业生为主,要么没有专业教育背景,要么是纯粹的酒店管理专业或者旅游管理专业,而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等酒店必备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则是少之又少,相当匮乏。

1.3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由于酒店行业的特殊性,使得酒店的从业人员具有年轻化的普遍现象,在酒店行业中流传着“酒店业是青春饭”的说法,这种说法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很多一线员工一般是初高中毕业或者职高毕业后就进入酒店行业从事工作,年龄比较小,由于这些员工学历比较低,所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是很大,加上员工工资待遇、福利待遇以及酒店自身的管理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工作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在当前社会中,人才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下制胜的根本保障,人才的合理流动可以给酒店注入新鲜血液,但流动性过大一方面会增加酒店的培训成本,导致员工思想不稳定,管理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易泄漏酒店大量的商业秘密,如财务经营状况、酒店战略规划、客户关系、市场竞争策略等,情节严重时会造成原有稳定的销售市场丧失、出租率低、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降等。因此,如何留住优秀的酒店员工,特别是稳定在酒店内起中流砥柱作用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是解决酒店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方面。

2基于成功企业管理模式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流程

通过上一部分对当前我国酒店管理行业人才管理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对具有酒店管理专业背景的人才是有很大需求的,酒店行业在人才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当然在酒店市场环境中也不乏成功的酒店管理者,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需求,还要针对酒店管理中人才缺失的问题调整课程结构,并认真学习成功的酒店管理模式,或者从其他行业中企业管理的成功模式中汲取营养。

2.1明确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从职业岗位分析出发,首先根据市场调查确定专业适用职业岗位群,然后进一步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能较快适应现代酒店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2.2确定学习领域

酒店行业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酒店管理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各项素质,这也是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对象。酒店的主要职业活动既包括客房、餐饮、娱乐、商务、接待等服务项目,也包括工程运输、网络管理、物流分配等技术性工作,因此在确定学习领域时应根据酒店的主题工作任务来决定,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开设,配备相应的学习课程,比如商务礼仪、酒店管理基础、公共关系、前厅服务、餐饮服务、会展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等一系列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的专业课程。

2.3确定相应学习内容

每一个学习领域对应的是酒店管理中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要完成这个工作任务,需要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支撑,这些知识和技能就是每个学习领域中具体的学习内容。

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我院在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构建了以“四个一”为支撑,多层次多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酒店及相关行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1)多层次多层次就是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与能力培育同步,按照社会需求,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分为多个层次,由低到高呈金字塔形,将能力培养分为:1)基本能力;2)专业技术能力;3)经营管理能力;4)社会适应能力;5)创新能力,五个层次,如图1所示。“基本能力”主要涉及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基本能力训练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性认识,掌握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同时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不可或缺,这一能力与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密切相关。基本能力实践内容所涵盖的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统计学、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酒店英语。“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涉及酒店服务管理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酒店的运行规律,熟悉酒店环境,增强学生对酒店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所涵盖的课程有: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酒店管理概论、组织行为学。“经营管理能力”主要涉及酒店经营管理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训练承接专业技术能力训练,进行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经营管理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管理理论,更容易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主要涵盖的课程:酒店督导、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公共关系、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涉及综合设计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对多门课程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体现思维方式、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内容主要依托酒店的真实案例,仿真进行管理操作,主要涵盖的课程:酒店开业筹备、酒店运营实务、酒店运营效益评估、酒店立项可行性研究、毕业论文设计[3]。“创新能力”主要涉及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训练以课题研究小组为组织形式,以科研实践为主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课题,较系统地掌握从文献查阅、选题、研究方案设计与实现、论文撰写、报告与答辩、结题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感受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得到独立科研能力的锻炼,主要涵盖的课程:立项课题研究和毕业设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2)多环节为保证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我院构建了“实训—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将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实验”是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内模拟酒店经营管理的实践条件与实践环境,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条件与模拟环境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经营管理能力;“实习”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关键环节,整个教学过程含教学与科研两种因素,是对已有知识的应用、探求问题的解决和寻求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外综合实训和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将教师已完成的企业横向课题根据教学需要转化成为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项目,或为学生提供企业现实环境中的真实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路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4]。

2实践教学体系以“四个一”为支撑

(1)一个全方位的实践环境全方位的实践环境是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实践教育必不可少的硬性条件,其主要包括校内实验设施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两部分。建设好校内实践环境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主要有:1)利用现有的基础实验室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模拟前厅、客房、餐厅管理实训;2)运用多媒体条件开展案例、双语、情景教学;3)在校内实习基地(学校招待所)开展酒店各部门服务技能模拟实训。校外实践环境是建设实践教学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有:1)与本土高星级酒店建立合作关系,发展其成为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基地;2)与全球知名酒店与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展其成为毕业实习基地。全方位的实践环境建设可以保证不同阶段实施实践教学的需要,帮助学生逐步地了解酒店,熟悉酒店工作流程,将学过的专业理论转化为实践,知识转化为能力。(2)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学者型”与“实践型”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应同等对待。针对现有的问题可通过两种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在内部形成培训制度,或通过系统培训,或通过派出教师去实习基地中挂职实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聘请掌握岗位核心能力的酒店管理人员参与实践教学,或随堂上课或进行专题讲座,发挥他们懂业务、掌握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的优势,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3)一个创新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和政府、企业举办的各类演讲比赛、服务技能大赛等,并为其提供便利;鼓励学生考取相关旅游职业资格;高年级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适当参加一些科研工作。(4)一套实践成绩评定方式对学生实践成绩考核应采用自我考评、教师考评、酒店考评、实习作业多层面的评定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实践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试与教学过程的阶段考查(作业、实践、项目训练、随堂测验)相结合,并确定阶段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实践成绩的考核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1)平时成绩。每次实践记单次成绩,是对该次实践的态度、技能、报告以及到课情况的综合评价,单次成绩汇总后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2)期末成绩。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程或项目的设计报告,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方面所占成绩比重为50%,对于有创新的学生,成绩从优。毕业实习时,在完善对学生考核制度的同时,对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也应有相应的考核和必要的奖惩。

3结语

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670)

摘 要:基于市场调查得出的综合素质、技能操作、关键能力和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依据国内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框架,即培养目标、课程模式、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脉络来构建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195-04

收稿日期:2015-03-20

基金项目:2013年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3006)

作者简介:王苗苗(1981-),女,山东龙口人,讲师,硕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旅游与酒店管理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教育。

酒店管理行业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而酒店管理人才在国内以及全球一直都很紧缺。随着国内酒店业迅猛发展,尤其是星际酒店的发展和国际品牌酒店的入驻,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需求逐渐增加。而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或仍然以传统学术性教育理念贯穿整个的始终,或偏重一线与中职教育趋同化。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种种弊病,本文基于市场化的视角,通过应用性教育已经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构建出适合实际需求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对高职管理专业有所助益。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各种类型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没有明确的、科学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工作就会失去发展方向[2]。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也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1.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

酒店管理人才属于服务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第三产业中的酒店业工作,以从事服务业一线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或技术人才等为主。从图1.1看出,酒店业的管理层级可以分为管理层和非管理层,而管理层又细分为督导管理层(一线管理层)中级管理层、高级管理层。从国内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育培养目标可知,仅是笼统的定位于一线管理层人才,具体没有细化到培养哪一层次,定位不清晰。鉴于此,本文提出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为:培养具有现代酒店管理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具有较强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能、高素质,能够在星级酒店、酒店管理集团从事一线服务和管理岗位的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

依据上述所确立的基本规格和质量,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征,分别从知识要素角度、能力要素角度和素质角度进行探讨。其中,知识要素是基础、能力要素是关键、素质要素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共同界定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基本规格和质量。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要素

知识要素是基础性要素,它从根本上影响着能力要素和素质要素。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知识要素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素质知识,二是专业知识。

素质要素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基本素质教育中的知识部分,包括思想道德、法律基础等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类的基本知识。对其的学习保证了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具备工作生活最基本的知识,其要求与其他类专业的要求相一致。

专业知识是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核心的知识部分,其中包括学科理论知识和部分经验性知识,分属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本专业以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为主干科学,借鉴国外相关院校经验,按照与人才成长的路径同步、与用人酒店行业人才使用的要求对接的思路设计课程,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酒店管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完成基础知识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酒店管理专业更强调“广、浅、新、用”,应更加注重隐性知识特别是经验性知识或实践性知识。在师资队伍方面来讲,以“双师型”为主,;在课程设计上,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的实习培训都是重要一环,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要素

从教育学角度看,能力是知识追求的目标,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能力和提升能力。能力要素是三要素的核心要素,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特征的突出表现。这也恰与洛桑和康奈尔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能力本位论相一致,都比较注重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要素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应用能力和关键能力两方面。

应用能力主要是指用所学知识解决一线工作实际中专业问题的能力,包括专业大类相应工作的应用能力和专业需要的专门应用能力两种。通过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人际沟通能力在酒店业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教育环节中着重培养的能力要素。其次还有业务熟练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要素的培养。强调服务意识在酒店工作和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能力强调的是对不同职业的适应能力,在学生的一生中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酒店业来讲,亲和力是首要影响因素,是人与人交往顺利进行的基础;其次是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这些能力要素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关键能力的发挥,决定了酒店业员工善于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业要求。

(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素

在实际酒店工作中,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应用能力的发挥常与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非专业要素密切相连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构建合理、科学的素质教育体系,并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过程中贯彻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中,综合素质指标在人力资源部经理眼中地位较高的原因所在。

对于酒店业的人才需求而言,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因素是酒店招聘首要考虑的要素,其次是职业精神、人际关系、文体特长、文化内涵和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而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上,而不是消极怠工、低俗谄媚、偷懒耍滑等。

国内学者对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探讨较多,强调“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具体表现在: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外通过组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举办鸡尾酒会、开展服务技能比赛、举行礼仪风采大赛、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等途径,实现学生对本行业的认知,进而培养“爱岗敬业”的心理品质。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模式应该突出“应用导向,学科支撑”的理念,改变传统学术性教育的“三段式”课程模式,代之以“问题/任务引入—探究原理—应用拓展—反思升华”的结构体系。

本文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模式在充分吸收K&C课程模式理论的基础上,融入“平台+模块”课程模式理论,以使课程模式的表现形式更能直观、具体的说明课程设置的目的。

除了以K&C和“平台+模块”的课程理论确定的显性知识外,还要强调本文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中影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综合素质,即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对本行业的“忠诚度”基础上主动培养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学生第一学期的授课中,以“引导式”课程设置为主,比如参观餐馆星级酒店、邀请酒店管理者演讲等。除此之外,酒店服务技能大赛、礼仪大赛、酒店管理实验室等弹性活动和课程的设置也是增强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

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主要强调对实际工作的适应性、适用性和实用性,强调实际工作平台上的经验、体验、技能、技术和知识的协调统一性,培养重点落在应用能力的发达和处理事务能力的突出上,追求从事实际工作上的成就感,它作为功利性资源的特征比较重。

1.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教育理念

传统学术性高等教育是以“先学再做”为教学理念,遵循着“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建立在理论的平台上”的教育哲学。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学科基础平台与其他高等教育的学科课程相比,知识的内部逻辑结构大体相同,仅是讲授的内容有异。因此,酒店管理教育也要遵循传统教育的一般理念,以理论为基础,指导实践。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正三角”的教学模型(见图3.1),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具体包括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案例教学两种方法。

基于问题的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开展教学并作为学习的驱动力。在设计问题上,根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目标确定学生掌握的主要概念和观念等,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并确保问题的复杂程度与真实酒店工作问题相当,这样既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具体步骤为:教师设计问题——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举例(引出理论)——教师总结——学生练习。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情境学习论、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历程,协助学习者建构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强化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行为及动机。案例教学法让学习与真实酒店工作充分结合,在每门专业课上课之前先到酒店相关部门参观,以增加感性认知,然后再去学习理论知识,从而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经验为重心的教育理念,提高学习者的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具体步骤为:课前参观——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

2.遵循“做中学,依靠做来学”的教育理念

酒店管理专业的特征为复合型、应用性和服务性,这就要求以“同心圆”的教学模型(见图3.2)去贯穿,即“做中学,依靠做来学”,才能全面掌握酒店业知识。“同心圆”教学模型理论认为,学和做是连续的,做和学同时进行,边做边学,学、做结合,遵循有简有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在教学中,可以从酒店工作实践切入,通过简单工作操作,体验酒店业工作流程,进而教授一定的酒店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规范,再进行复杂的酒店管理实践,并体验经验性要素在工作中的作用。这样就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生教育类型,是针对服务于酒店相关行业的第一线职业教育。因而,高职酒店管理教育的实践教学也应立足于其他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来探讨,即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环境,除此之外,还要充分把握酒店管理教育的自身特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1.实践教学环节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模式的学科基础平台、应用能力平台和基本素质平台一一对应,本文根据课程平台的课程模块来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来确定实践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见表4.1)。

2.实践教学方法

酒店管理专业是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本文依据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在实践教学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示范模仿教学法、实训实践基地教学法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能力。

(1)情境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模拟真实具体的工作环境和现场,真实再现实际工作中的基本环节和具体过程,营造一种工作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的角色化的状态下,完成一整套的工作程序。[2]并且情景教学法依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角色扮演、视频情景分析、实际操作情景等。角色扮演即为在教师组织下,依据一定的酒店业具体岗位的实例,让同学扮演具体的角色,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视频情景分析即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声音、影像、动画等再现课本中的文字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了解、掌握知识。实际操作情景即通过实物演示,创设特定情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酒店相关知识的主动探索。[3]

(2)示范模仿教学法

“示范模仿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的形式来讲解酒店工作程序和相关标准,学生通过模仿学习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达到服务程序准确、操作规范、动作到位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示范模仿教学法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经验性知识的讲解,比如西式铺床的程序和标准,包括抛单、定位、包角、铺单、盖毯、包边、包角、套枕、整形、放枕、定位、罩枕等关键步骤,这些只有在示范过程中才能领悟操作技巧,学生也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掌握操作技能。

(3)实训实践基地教学法

“实训实践基地教学法”是在校外的实际酒店环境中的一种教学。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中才能真正领悟到酒店各部门的操作流程、上下级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在“洛桑模式”别强调了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工学交替”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真实的酒店环境中,才能真正培养综合素质、关键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

3.实践教学教师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本文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知识结构上,不但有较深的本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实践相关知识;在能力结构上,不但有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酒店操作实务能力;从工作经历上,不但具备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有相关酒店管理工作背景或培训经历。因此,本文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基本由理论兼实践教师、专职实践教师和兼职实践教师三类构成。

理论兼实践教学教师是指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主要负责基础理论、酒店实务等教学环节的教师。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是伴随着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行的,这些实践教学环节有赖于理论课程作为基础,同时也是理论课程继续深入的前提。

专职实践教师是指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师,这些人员主要负责培训计划中单列的独立实践教学环节。由于计划中单列的实践教学环节多数属于相对综合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因此对专业实践教师的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讲,专职实践教师是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主力军,是酒店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

兼职实践教师是指为满足实践教学的特殊需要,从校外企、事业单位聘请的高级管理者或专家作为相关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从校外聘请兼职实践的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校内实践教师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经验少的矛盾,校外高级管理者或专家给学生带来的往往是书本上、学校里难以获得的知识,这些知识正是酒店管理人才所必须的工作过程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

4.实践教学环境

实践教学环境是指完成实践教学所需的一系列外部条件的组合。实践教学环境是实践教学内容得以实施的支撑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场所。实践教学环境承担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是学生培养综合素质、操作技能、关键能力的主要场所。本文提出两类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一是校内仿真实训室,二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校内仿真实训室

以真实的酒店环境为样本,在校内建设酒店主要部门的设备设施,以此作为学生的培训场所[62],如客房部实训室、餐饮部实训室、前厅部实训室等。实训室的操作流程、服务规范、管理模式完全仿照酒店模式,让学生亲自体验酒店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并从中学习到课本中缺失的经验性知识。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走出学校迈进社会的一个过渡平台,是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的第一步,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在我国高职高专酒店管理教育中,已经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形成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也可以效仿此类做法,实现学生校外实习、实训。

参考文献:

[1] 刘纯.饭店督导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124-135.

[2] 程海花.谈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技能的教学方法[J].内蒙古教育,2008(6):123-125.

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酒店经营管理》 教学模式 教学对策

目前,酒店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包括酒店服务意识、服务技能、人员聘用情况等方面。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顺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加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1.《酒店经营管理》课程概述

《酒店经营管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重点向本科阶段的学生讲述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内容主要包括酒店的起源、发展、定义、特点和性质,酒店业务部门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服务质量管理、酒店营销管理、酒店设备管理、酒店薪酬管理、酒店的前景及发展等。

该课程向本科阶段的学生展示了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框架,使学生对酒店管理有一个全面、多层次的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生。

2.《酒店经营管理》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综合运用并总结了如下教学模式:

(1)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下方式:①作业展示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酒店业的相关专题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②课堂讨论,以案例为基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不同观点与看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情景模拟展示,将酒店业的一些突发事件或服务案例进行模拟展示,考查学生的现场发挥水平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④毕业论文环节,鼓励毕业生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写出与之相关的毕业论文或社会调查报告,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课外可以采用以下方式:①专业见习,主要是针对大一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去酒店进行考察,让学生首先对酒店业有一个直观感受,并写出相应的见习报告;②专业实习,主要是针对大二学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去酒店进行实习,以广交会作为让学生进行认知实践的契机,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写出相应的专业实习报告;③毕业实习,主要是针对大三学生,利用半年的社会实践时间,让学生进入酒店进行社会实习,熟悉酒店业务内容和操作流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形成竞争优势,并提交相应的毕业实习报告。

(3)在社会环节方面,我们经常积极地邀请来自酒店业的不同岗位人员来我校进行相关知识讲座,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交流学习和工作经验;邀请毕业生回校进行相关宣讲活动;积极邀请酒店来我校招聘,使学生学有所用。

3.教学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在教学中受益匪浅,也在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论教学时间紧迫。《酒店经营管理》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每周现为三个课时,三个学分。总课时除了进行理论教学外,还需抽取七八个课时作为实践教学,因此,课程的所有理论知识如果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则时间比较紧迫;有关实操的酒店业务,我们只能选取其中一些基本项目进行实践操作教学,不可能全部的业务项目都完成。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更加合理的教学探索,合理分配课时。

(2)实训环节欠缺。虽然我们已经安排了课时进行实践教学,但实训设备尚需开设。尽管已经有了设立酒店实训室计划,但一切都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学生对于酒店业务能力、服务技能等一直未真正进行训练过。进入酒店后,学生还要从头练起。

(3)学生实习效果欠佳。我们每年都要为各年级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尤其是大三学生的半年毕业实习,更是为了让大家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的一次实践。虽然上交上来的实习报告里不少学生提到了进入酒店实习的体会和感受,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实习报告的抄袭情况比较严重,不少学生存在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行为。

(4)社会人士水平有限。不论是酒店的长期在职人士还是刚进入酒店工作的毕业生,其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些良好的意见我们可以吸纳,有些社会黑暗面的东西往往会被夸大,从而在学生中间造成不好的影响。

4.对策与建议

(1)保证足够的理论教学时间。我们一直在强调培养的是能够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但这并不代表忽视理论教学环节。如果过于强调实践操作,而不重视理论教育,那么和其他技工型学校就没什么区别。如果学生没有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就像练武之人缺乏内功一样。我们培养的不是技工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在学好理论知识基础上的,能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理论教学时间一定要得到保证。

(2)完善实训环节。着手建设相关的酒店实训基地,对于如何接待客人、客房的操作、餐饮服务技能等实操性很强的业务要重点进行培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能力。并且比其他一本、二本具有实践操作方面的优势,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这是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3)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严格把关。对于学生的实习情况,尤其是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可以每月定期抽取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实习答辩或者实习汇报,部分老师作为评委进行考察,对于那些不合格的,企图蒙混过关的学生,扣除其相应的学分,并要求其利用其他时间进行重新实习来获取学分,使学生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完成实习及实习报告。

(4)对酒店业人士的宣讲内容进行适当筛选。对于邀请来进行宣讲的社会人士,我们要强调并鼓励其对酒店的一些真实情况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酒店业的现实状况。并且,讲座结束之后,有必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对讲座中的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和价值观看待这些现象。

总之,在《酒店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老师需要不断探索,各方面共同协助,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相关讲座与实习等多管齐下,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丁新.饭店管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现代旅游饭店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