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立足于三年级教学情况的实际,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展开听课、说课、评课一体化的教研活动,加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改革,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以标准为标准实施教学。

2、认真贯彻《教学常规》,督促组内开展集体备课,督促教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备课质量。

3、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有效的听课、评课活动。

4、定期开展教学情况分析、交流研讨活动,做到经验分享,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5、三年级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年级段,要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的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新要求,在明确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弄清本年级段的具体教学要求,熟悉、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各部分教材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根据三年级语文教材特点,加强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大面积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的课堂研究。

(二)重视常规,提高质量。

1、以教材为凭借,尝试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掌握中段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会学生默读、品读、研读,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抓好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段作文教学,扎实教学,夯实基础。

重视写字教学,指导学生写好字;培养学生认真听、仔细听,边听边记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多读、认真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说话完整、清楚的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为以后的篇章作文打好基础。

2、作业要求全批全改,教师批改规范,重视学生作业订正辅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班级的图书角和图书馆图书借阅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读书中收获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让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从而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4、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关注学困生,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做到共同发展、进步。

(三)加强研讨,共同进步。

1、教研组每位教师均应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充分利用周三教研活动时间,教师间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及时沟通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难题,使教研活动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促进教师教研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2、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后教师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

四、具体安排:

九月:(1)制定三年级组语文教学计划,做好开学工作。

(2)规范教学常规,正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3)组织学习研讨三年级教材特点、目标。

(4)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5)优秀老师开一节先行课,组织年级组的各位老师听课和评课。

十月:(1)教学常规检查、反馈。

(2)根据进度进行说课活动。

(3)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4)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语文教学的研讨课。

十一月(1)继续组织学习《山东省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本年级部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相关的教学建议

(2)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3)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其他教研活动。

(4)期中能力自测。做好相关的质量分析.

(5)抽查备课。

十二月:(1)研讨展示课。

(2)根据进度进行说课活动。

(3)继续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4)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

(5)针对期中自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反思。

一月:(1)研究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2)期末能力诊断(要求同期中)。

(3)年级组工作总结。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情境;谈话;策略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的特点决定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情境创设。在真实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回忆生活经历,才能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文内容。本文从两方面对谈话作文的实施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情境,引发谈话内容

针对小学作文教学,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的写作环境,以此来降低写作难度,特别是针对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刚刚接触作文,因此必须要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生动、写具体、写清楚,会谋篇布局,达到学生“会写”作文的目的。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写一写你去过的地方”时,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准备多方面的景色图片。本市内的图片:公园、游乐场、市民广场等有代表性的地点;其他城市的旅游景点:北京长城、天安门、故宫、动物园、博物馆等。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这些图片,引发学生的回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你去过哪些地方旅行,是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一抛出,大家兴致高昂,纷纷发表建议,说出了自己旅行的乐趣。到这一步,教师已经完成了引发谈话内容和谈话兴趣的教学目的。

二、谈话出发,整理作文思路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了学生的谈话兴趣,并说出了自己经历的事情,但是这种“说”要转化成为“写”是有一定的过程的,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谈话内容出发,帮助学生整理作文思路。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自己创编童话”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童话情节,让学生回忆了自己读过的童话,并通过谈话的方式说出了自己读过的童话内容。在具体的创编写作思路的过程中,教师则要让学生固定主人公选择主要情节明确对话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内容设计好童话的开头和结尾。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相关的内容以“作文提纲”的形式书写在黑板上,这样对于三年级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来讲帮助极大。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兴趣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 教材 生活实例 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很显然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知识。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只是毫无目的地听,将达不到教学目的。现今古板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小学语文中寻找到乐趣呢?兴趣教学是使学生学好的重要方法。

一、从教材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如在教学二年级语文课本《坐井观天》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做人不能太短浅,做事要全面思考,不能太局限于哪一个方面。而对于小学二年级来说,这些现象学生很显然是不能总结出来的。如果直接告诉学生,他们就很难接受。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亲身体验:首先让学生从窗子里往外看东西,并将看到的东西说出来;接下来又叫另一名学生到外面观察事物,将结果记下来。之后让两名学生进行比较,看谁看的东西多。这样在教师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学生就能够轻松地掌握本文的中心,并能够掌握重点。

二年级小朋友生来好动,集中注意力往往达不到十分钟。但在讲授重点的时候,学生走神就会记不住重点,所以为了强化学生记忆,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地学到知识,让学生记住字母的写法,我在教学字母的时候,给学生编排了一首字母歌:小马跑步ddd、尾巴向下ppp、大公鸡大叫ooo等,学生在听的时候还在口中学着马的跑步声,这样学生为了学会模仿马的跑步声就更加用心了。当然,为了抓住重点地教学,我还在课前将单元与单元相衔接的要点找出来,找到课与课之间的相似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轻松。

教师不仅要探究课文中的内容,了解编者将之编入书本的目的,更要了解作者的想法,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小学生对身边的一切都是感到新鲜的,只要教师多加探究课本,那么,小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更加愉悦,小学语文教学会更加精彩。而且学生会对教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

二、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知识无处不在,尤其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是教科书上的范例。如六年级《少年闰土》:“蓝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里的景色描写,可以说很多学生都观察过,却没有描写过。所以我在教学本文的时候这样说,西瓜地是碧绿的吗?学生在想,西瓜是碧绿的,于是在晚上观察是不是真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就会对课文更加了解,这样学生动起来了,那么教学的内容就不难理解了。教科书中所有事物都来源于生活,只要学生观察生活,留神生活,语文知识就会迎刃而解。学生参与课堂体验生活,运用知识渗透生活,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再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的《学会看病》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缩影,看病是很常见的事,但我们都需要爸爸、妈妈领着,甚至是自己坐在那里等着,一切有父母包办。学习了这篇课文,学生就会或多或少有些启发了。并让学生当父母生病的时候该怎么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帮爸爸、妈妈抓药、倒水。生活中的小事与课文中的相结合,学生就会更加容易接受。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文字编纂的文章。教学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用知识化解困难。只要将知识融入生活,学生就会更加发现知识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产生兴趣。

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兴趣

结合小学生的发展顺序,让学生发挥喜好——好动。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将学习放在主要的位置上,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完全将活动带入课堂,让学生在玩中获取知识。如教学三年级的《神笔马良》时,我让两名学生分别来扮演马良和财主进行表演,学生开始有些羞涩,后来则越来越大方。学生能够逼真地表演出文中的内容,可以试想,对文章内容还不理解吗?语文教学就是实践性教学,离开学生的参与实践,就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活动是培养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学生参与是发展兴趣的关键。学生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如在教学三年级的课文《六个二儿子》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发现效果很好,学生模仿很像,还能加入自己的表情和动作。之后我对他们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自从我布置完要求分角色朗读后就读了不止10遍。可见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很用心,并且都能表现得很出色。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教学质量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语言发展的阶段,学生的能力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所用的教学形式是否合适,很多教师还在遵循古板的填鸭式教学,这就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要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兴趣教学既使得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又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形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赵景瑞.小学校语文教学:思想与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

[2]帕克·J·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实际中的案例来把生活与教学进行有机关联,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来源与运用,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举例而言:在教学小学三年级课文《海底世界》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海底生物生存的视频,在进行课文的教学之前先把视频播放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再用自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刚才大家观看了有关海底世界的小视频,那你们知道如何用语言来形容海底世界的样子吗?你们想不想去了解更多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呢?”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更浓厚一些,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因此,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

二、在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朗读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进行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时,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读”字,教师通过让学生多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感知能力和联想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举例而言: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朗读,在第一次朗读的时候弄清楚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汤姆和爸爸之间进行了怎样的对话;在进行第二遍朗读的时候,要筛选出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揣摩它的含义;在进行第三次朗读的时候,要融入角色,想象自己如果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会是怎样的表现;最后一遍朗读的时候则重点去观察作者是如何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等学生把这几遍朗读下来之后,教师再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看看学生掌握的程度,根据学生有疑问的地方重点与学生进行探讨。在语文课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朗读,朗读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组织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引导学生多进行朗读。

三、在教学中融入游戏的元素

相对于枯燥的课堂教学来讲,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喜欢玩游戏,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端端正正地多认识赘鲎郑可能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把教学与游戏进行有机融合,那么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拿识字教学来说,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的教学效率关系到学生的阅读、写作的发展。因此,教师为了让识字教学的效率更高一些可以将识字与游戏进行融合。如可以开展“识字大比拼”的比赛,教师制作一些小牌子,每个牌子上写着一个生字,然后教师随机拿出一个牌子看看哪个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字认出来,等游戏结束之后教师统计一下哪个同学答对的题最多,就给予这个学生五朵小红花的奖励,第二名的学生给予四朵小红花,以此类推对答对数量前五名的学生进行奖励。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争强好胜,这种比赛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游戏的元素,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升教学效率。

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身就存在差异,再加上后天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之间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差距,如果教师一味地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那么可能一部分学生始终不能完成教学任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和采取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举例而言:在进行小学中年级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A层次学生,教师要求他们在进行写作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句要通顺,不能出现错别字。同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总结出写作时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素;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B层次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写作时前后语句通顺,具备逻辑性,并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对写作中要注意的几个要素进行探究;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写作可以不设置要求,引导他们自由发挥,看看学生的弱项究竟在哪里,针对学生的弱项进行一对一的重点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正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和要求,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在进行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

五、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帮助

无论是什么科目的教学,合作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常用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既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要求,同时也能保证教学效率。举例而言: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有的阅读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成立合作小组,每个学生就自己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享,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大家帮助解决,等所有的学生都分享完成之后,再把小组内所有学生得到的信息进行总结。合作教学的模式更注重的是通过集合众人的智慧来完成教学的任务,既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小学语文是各科教学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那么他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时肯定也会遇到障碍。因此,语文教学的效率很重要。那么作为一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来提升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呢?以上内容仅是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有趣。

参考文献:

三年级语文教学建议范文第5篇

一、综合性学习从语文中来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是从语文学科的这块沃土上来的。综合性学习应当有语文味,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头和根基,否则综合性学习就是为他人作贡献。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学习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是:感受秋天的快乐,并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把你的画和介绍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这个专题,是很好的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内容。教学时,重点就要从视觉上、听觉上、触觉上及秋天与其他季节的比较等方面,让学生充分观察、体验、感受秋天,从而发现秋之美、秋之趣。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让笔下流淌出浓浓的秋意。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加强字、词、句、段、篇综合运用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综合性学习服务于生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个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是为了配合这个单元的专题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既培养语文能力,又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提到: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这一要求提出了活动要求、活动内容、活动途径等方面的建议。

(一)打开文化的视角。

综合性学习内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里有生活中的人,有神话中的人;有古建筑,也有古画。《孔子拜师》蕴涵的文化是关于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开天地》蕴涵的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赵州桥》则从建筑的层面介绍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绘画瑰宝。“日积月累”借助生肖邮票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本单元的内容都在讲“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是对于三年级学生讲,跟他们谈“文化”似乎有点高深,有点玄乎,这就需要教师做点功课,拉近学生与文化之间的距离。教材中出现了剪纸、对联、中国结等很多特具民族特色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然后,要求学生分小组查找像剪纸、对联、中国结这样鲜明可感的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相关资料。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找到的资料也就丰富多了。

(二)触摸生活中的文化。

打开了视角,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还是有距离的。“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传统文化跟各地的习俗有一定的关联,让学生调查和了解本地特有的习俗、物产、风景、古迹,还有自己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民族的东西,也就让他们触摸到“文化”的外壳。

三、综合性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课程意识淡薄。广大教师机械地、被动地执行着别人为他们设计的课程,基本上是课程改革的“旁观者”和“局外人”。这次课程改革则不同,它强调广大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人”,是课程的参与者、建构者和促进者。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家庭生活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学不仅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而且是课程的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更需要教师开展创造性的劳动。

(一)注重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勇于主动体验。

温州是具有活力的改革开放的城市,而一枚小小的钮扣让永嘉县桥头镇“桥头纽扣市场”成为改革开放中第一个在中国崛起的小商品专业市场,创造很多辉煌。然而,随着“桥头纽扣市场”经营方式的悄然变化,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似乎这纽扣也为很多人漠视,特别是2000年后的新一代孩子,对它的了解更少,甚至一问三不知。因此,让孩子们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走近纽扣,了解永嘉桥头纽扣的影响力、成长史、制作过程、种类等是很有必要的。

借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达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关注实践的开放,让学生醉于主动体验。

形式的开放性是保证学生主体自主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在综合性学习实践中,要时刻注意沟通课堂内外,做到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宽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增加了,使学生在广阔、自由、宽松的氛围下乐于体验、探究、创新。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愿小学语文老师孜孜探求,让孩子走进综合性学习的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小学语文教学[J].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