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算会计的职能

预算会计的职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算会计的职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算会计的职能

预算会计的职能范文第1篇

课程的地位和特点,指出加强职业教育中电算会计专业技术水平培养的相关方式策略。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技能;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技能教育

职业教育有效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相关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培养,通过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技术能力素养,为国家、社会不断输送专业技能突出的相应人才,而学生能否具备良好

的职业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和职业岗位上能否胜任的前提。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

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等相关文件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扎扎实实提高职业技能。

一、职业教育及我国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是指对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受教育者给以从事某种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职业教育亦称为职

业技术教育,有时被称为实业教育。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成为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比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

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都属于职业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和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和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

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办学模式也创新,招生规模以及毕业生就业率再上台阶。据相关人员统计,2007年全国仅有中等职业

学校11612所,当年招生637.29万人,在校学生2324.74万人。经过3年发展,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24767所,招生规模达910万人,在校生达3056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和

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已大体相当。

二、职业教育电算会计课程的特点

电算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强,是金融财务管理类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按照会计核算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掌

握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及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处理各种会计信息的技能。其主要特点:

1.综合性强

电算会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学习的内容涉及到的专业性内容比较多,要以财务会计知道和计算机应用知道变基础,应当在相关课程开设完毕之后才能开设该课程比较

合适,结合这个特点,在教学时就重点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薄弱环节的巩固和学习。

2.发展速度快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入世以后,经济活动要与世界接轨,经济发展要符合世界的潮流。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需要不断的更新、增加和修改,会计应用软件也在不

断升级。而职业教育学校开设的电算会计课程相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脱节现象,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到社会上后可能已经陈旧过时,这样要求电算

会计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外,还要不断给学生拓展新知识、新内容。

3.实践性强

电算会计这门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较强。电算会计是一门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台需要以当前最流行的通用财务软件为例进行讲授,不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

具备分析基本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的理念。而不是仅局限课堂教学中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几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三、加强职业教育电算会计技能培养的策略分析

1.提高电算会计教师自身的实际操作技能

老师要教育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自身必须先要有实践能力和经历,不然所谓的教学实践都只是说说而已了。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前的教学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实践内

容,结合实际情况,应该提前上级体验相关的课程实践内容,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然后,结合自身的体会有针对性的进行上机教学目标、内容以及

流程等等项目内容的安排,从而加强教学针对性。其次,电算化相关专业的教师要定期的接受软件公司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再次,电算会计相应专业的教师

仍要注重了解现实企业中的电算化软件的使用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深入到企业中进行有效地考察了解。

2.加强理论与实践双重教学活动的开展

社会调查活动以及案例教学是用来作为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的。长久以来,案例教学的有效运用经常被忽视,由于案例教学不被重视,这就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与培养,约束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促进。案例教学法是具有启发、诱导以及决策等等有效功能的先进教学方法

模式。我们所说的与电算化会计相关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建立在学生应经充分掌握了相应知识技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有效分析,引导学生将相应的理论知识有

效地运用在电算化教学实践活动中去。电算化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重点目标内容进行相关的具体案例编制;第二,教师引导学

生进行课堂案例讨论;第三,要求学生对案例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撰写相应的实践报告。除此之外,在开展案例教学时,还可以采用辩论、公开演示以及模拟实验、小组学习等等

形式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以及乐观学习态度的培养。有条件的相关专业教师还可以进到企业单位或者会计事务所内部来进行社会兼职

活动,实现自身专业技能的锻炼,这些教学可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收集与自己教学案例有关的材料,将课堂教学内容逐渐充实起来,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可以讲理论

与实践完美结合在一起。

3.加强构建相应的专业模拟实训室,确保学生的实践基地优良

在进行模拟实训室的构建时,相关教师以及教学实践部门应该以具体的某个企业为模板,以该企业生产营活动中的实际经济为例,搜集各项原始凭证,通过进行凭证的手工制

作,实现模拟实训题的系统形象地编制。与此同时,在实训过程中,还要要求学生依据所选定的企业某项经济业务产生初期的相关财务资料并通过真实凭证、账本来实现完整会计

账簿的构建,整个过程从原始凭证开始到填制相应的记账凭证再到登记账簿,最后得出期末实际余额,编制出相关的企业会计报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整套的会

计业务程序模拟操作来实现对相关制度以及业务的熟悉,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深入巩固理解理论知识的目的,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使其在日后的学习生活

中,能够更好地掌握业务需求,适应实际工作岗位。除此之外,相关教育部门还要不断完善深化实训教学改革,这就要求相关学校要委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内部实施教学科研活动

,实时更新电算化会计应用热点,加强教学组织建设;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直接提出用人需求,与学校交流合作,使得学校的人才教育目标定位准确,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

4.运用各种先进科学化教学方法手段,全面促进学生素质提升

教师在进行电算会计教学时,要进行教学理念、内容、模式的实时更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实现教学活动的灵活互式开展。

(1)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学习环境条件,营造开放式和谐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软硬件网络资源。

(2)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电算会计求知欲望,加强学生意志培养,创建良好学风。

(3)实现演、讲、练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教室,配置新型教学课件,学用结合,让学生边学边练,提升教学性能。

(4)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帮助教室搞好电算会计实训室的管理维护,让学生通过这种无意识活动得到动手的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职业教育的立足点是现实中的“个体存在”,职业教育的主体、接受职业教育的主体都是现实中的人,他们的生活的需要和能力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形

式、水平。财务会计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关键点是有效开展电算会计的深入实践教学。电算会计的实践教学作为一项系统教学工程活动,其的有效开展需要从整体的宏观角度出来

,结合实际,通过不断加强电算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作者单位:湖南省劳动人事学校)

参考文献:

[1] 刘金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问题评析[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04).

[2] 李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

[3] 雷声.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之我见[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6(3).

预算会计的职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 BPR 职业能力 中小企业 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ERP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使财会人员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使得人们开始关注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研究及实践发现,企业实施BPR是成功推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BPR的实施要求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整合,其中资金流是三者的枢纽,是财会工作的核心,也是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因此,在BPR过程中,基层财会业务骨干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培养基层财会业务骨干的摇篮,如何应对企业BPR工作的新要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需求情况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期对高职会电专业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基于珠三角中小企业需求与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 文献回顾显示,国内外研究者在研究会计职业能力框架时都考虑到了信息化、BPR的重要性,“业务流程分析”、“流程再造”等已成为会计人员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能力要求,但目前对BPR能力的研究都是零星地出现在信息化职业能力等相关文献中,没有较系统的研究,并基本以定性描述为主,专门针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的研究偏少,因此,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就企业信息化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初步研究,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问题:(1)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的需求情况。考虑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会影响企业对BPR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因此,调查中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财务、业务均以手工处理为主,没有正规的财会软件及业务管理软件;阶段二,财务或业务部分实现信息化,有正规财会软件或收发存等业务管理软件;阶段三,财务和业务都实现信息化。(2)企业BPR对高职学生能力的具体要求。虽然大多数学者从知识、技能、价值观三方面构建会计的职业能力框架,但笔者认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体现,在调查过程中受访者通常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考察劳动者的能力,因此,这里用能力作为调查因素,并细分为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包括:软件操作、流程梳理与优化、风险控制、信息化点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发展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组织领导。(3)价值观也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场上通常体现为职业素质,本次问卷中职业素质包括:积极态度、严谨认真、坚定意志、职业道德。(4)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现状评价。在问题回答方式上,主要采用李克特量表法(1ikert scaling)测量,并进行正向5级赋分。在各种能力、素质的重要程度方面各级评分含义是:5分―很重要,4分―重要,3分―一般,2分―不太重要;1分―很不重要。在职业能力现状评价方面各级评分含义是:5分―很满意,4分―满意,3分――般,2分―不太满意,1分―很不满意。

(二)调查对象与样本 考虑到高职会电学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为中小企业,而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践证明,企业高层在BPR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次调查的范围为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调查对象是这些企业的负责人或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在调查过程中,中小企业的界定参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的标准,该通知中的界定标准有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种,由于企业一般视销售额、资产总额为商业秘密,不予回应,因此本调查以职工人数作为界定中小企业的标准。对于该标准没有涉及的行业,列为“其它”类,人数标准参照最低值“200人以下”。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46份,回收197份,其中有效问卷168份,问卷有效率68% 。有效样本的行业构成及信息化阶段分布情况见(表1)。

(三)数据分析方法 主要通过计算总体样本的得分率,来评价高职会电学生的各种BPR能力、素质的重要性和BPR职业能力的现状。在分析总体的基础上,再根据中小企业所处的不同信息化阶段分组统计得分率,进一步对上述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得分率计算公式如下:Fi= 其中: aH――最高等级分值 aj――各个等级分值

nij――对于第i个问题达到等级j的人数 N――样本数

(四)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调查结果如下:

(1)中小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需求状况。 (表2)显示,中小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得分率不算高(0.79),但按中小企业所处的信息化阶段分组统计发现,各阶段的得分率有明显的差异,阶段一的得分率比较低(0.66),阶段二、三的得分率明显提高(0.83、0.94),这说明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受访者更加认同BPR的重要性,因而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高。问卷还对高职会电学生应具备的BPR职业能力的层次进行了调查,(表3)显示,不论是总体还是按信息化各阶段进行考察,受访者大都认为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应定位在“执行层次”,在阶段二、三更明显(达到82.8%和87.5%),而选择“管理层次”和“战略规划层次”则相对较少。有意思的是,处于阶段一的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层次的期望要高于阶段二、三,估计是这些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系统性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低估了信息化的难度,对高职学生寄予过高的期望。

(2)中小企业BPR对高职会电学生各项专业能力的要求。(表4)各项专业能力中,“流程梳理与优化”(0.91)、“风险控制”(0.87)、“信息化点需求分析”(0.82)得分率较高,“软件操作”为次(0.75),“软件设计”最低(0.39)。这说明在BPR过程中,受访者并没有把“软件操作”这一传统的会电操作技能作为非常重要的能力重点,而是更突出“流程梳理与优化”、“风险控制”、“信息化点需求分析”这些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技能的重要性,但对于“软件设计”这一信息化技能,受访者认为对于会电专业学生而言不具备重要性。分阶段统计发现,处于阶段一的受访者对“软件操作”还是比较看重(0.80),甚至与“信息化点需求分析”(0.79)重要性相当,这可能与他们还没有太多的信息化建设经验有关,他们认为买套软件、学会操作就可以实现信息化,忽视了BPR在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相比之下,阶段二、三的受访者则明显把“流程梳理与优化”、“风险控制”、“信息化点需求分析”作为重要的专业能力。

(3)中小企业BPR对高职会电学生各项发展能力的要求。(表5)显示,中小企业在BPR过程中对高职会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要求较高(0.92和0.89),均超过重要的程度,“创新能力”则偏低(0.74)。分阶段统计显示,“学习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在各阶段的重要性与总体结果基本一致,而“创新能力”则随着信息化阶段的不断提升,重要性有所加强,已接近重要程度。

(4)中小企业BPR对高职会电学生各项社会能力的要求。不论是总体还是分阶段的统计(表6)均显示,“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得分率较高,均超过重要程度,“沟通协商能力”居次,“组织领导能力”最低,重要性还不到一般水平。这一结果与前述BPR能力层次的分析基本一致,高职会电学生主要从事“执行层次”工作,而“沟通协调”和“组织领导”能力属于管理、战略层次,因此,其重要性对高职学生而言不会过高,但“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任何层次都需要的能力,对高职学生而言尤为重要。

(5)中小企业BPR对高职会电学生各项职业素质的要求。(表7)显示,受访者普遍重视“严谨认真”(0.97)这一传统的职业素质,其次是“职业道德”(0.93)和“积极态度”(0.92),“坚定意志”则略低(0.87),这些职业素质均达到了重要的程度。分阶段统计结果与总体结果基本一致,“坚定意志”素质的重要性不断上升,这说明BPR的持续性和艰巨性,使受访者越来越意识到企业员工具备坚定意志也是BPR成功的重要因素。

(6)中小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总体评价。问卷最后让受访者对所在企业近三年高职会电专业毕业生的BPR职业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表8)显示,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的评价比较低(0.43),处于不太满意的水平。分阶段统计显示,随着信息化阶段的不断深入,满意度呈下降的趋势,当然这一趋势不是很明显。

二、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BPR职业能力现状 企业专家的意见与问卷调查结论一致:高职会电学生缺乏BPR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专业能力方面。高职会电学生一般就业3个月左右就能熟悉掌握本职岗位的业务,比较擅长简单的系统操作,但缺乏总结、分析的方法和技能,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这项长期工程中,无法对自己本职及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进行有效梳理、分析,难以在业务、信息、资金流程的整合、优化方面中提出合理的信息化建议,不能发挥基层财务人员在BPR过程中应有的作用。(2)发展能力方面。高职会电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不高,工作上缺乏改良、创新意识。他们一般只关注本职财务核算工作,不善于学习、了解企业的业务知识、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无法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在BPR过程中对信息化点、风险控制进行判断,提出专业的意见,延误了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3)社会能力方面。高职学生表达能力较好,基本符合企业的要求,能比较清楚的表达个人的意图。但习惯于本职岗位的单干,在BPR过程中,团队合作、沟通协商能力较差,影响了BPR实施的进度。(4)职业素质方面。企业专家比较认可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严谨认真素质,但在积极态度和坚定意志方面则评价较低。许多专家发现BPR过程中,高职学生把自己定位成被动参与者,不积极学习、关心BPR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功能,遇到困难不积极思考解决方法,甚至放弃,缺乏坚定的意志。由于BPR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革过程,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持续的积极参与,因此积极态度与坚定意志是BPR中很关键的职业素质,高职学生在这方面与企业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二)BPR职业能力原因分析 (1)对BPR能力认识不到位。企业专家指出,当前高职教育中一些实用主义的观念认为,高职学生只要学会操作,能就业就足够了,其他的能力可以留待就业后,在企业的实践中慢慢培养。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学校虽然意识到BPR的重要性,但因种种原因还是放弃了,而把教学重点仅放在软件操作层面上,满足于学生考取各种电算化资格证、商业软件认证的通过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造成学生缺乏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和信心,制约了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2)BPR实践教学缺失。企业专家认为,在实务中中小企业仍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即使是已初步实现ERP的少数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和技术进步,其内部的业务和流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持续的BPR在实务中将是长期存在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前高职学校均比较重视会电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开设了相应的手工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ERP实训等课程,这是进步。但同时,专家也指出这些课程是相互独立的,案例也多是互不相干,这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连续动态过程相距甚远,特别是忽略了从手工到会计电算化,再到ERP的流程再造过程。实训课程是静态的,即教材上有什么样的初始化数据,学生就把它输入软件系统,通过实操仅仅是成为了一名操作员,至于这些数据的来源、相关功能如何实现财务、业务流程的改良与优化,学生则难以深入理解。BPR过程的缺失,使高职会电学生不仅失去一种关键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失去了一个锻炼业务与财务流程分析、数据收集、整合判断等综合职业能力的机会。(3)实践教学开发难度大。企业专家认为:由于BPR的教学实践涉及的不仅是企业某一时点的静态数据(如已准备的初始化数据),还要包括信息化过程的动态数据,如流程的现状分析、改进方案、信息化功能匹配、初始化数据采集等,对实践教学情境的设置、师资力量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虽然一些高职院校也认识到BPR教学对高职会电学生的重要意义,但鉴于BPR教学,特别是BPR实践教学开发难度非常大,也不得不放弃相应的课程建设。

三、高职会电学生BPR职业能力提升的建议

(一)重新审视BPR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非常重视高职会电学生的BPR职业能力,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BPR能力的重视程度也更高。这说明中小企业已意识到持续的BPR实施将涉及到企业的每个角落:“实施BPR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企业中的人――这不仅包括高层管理者富于创新、敢于冒风险的企业家精神,更需要企业上下全体员工的整体认识水平与综合素质的相配合”。因此,高职会电专业要培养适应企业信息化要求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新审视BPR职业能力的重要性,确定BPR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

(二)明确高职会电专业BPR教学目标及内容 (1)高职会电专业BPR教学目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对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层次的定位是执行层次,专业能力方面,流程梳理与优化等能力受到重视;发展能力方面对职业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社会能力方面强调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素质方面,除传统的职业道德和严谨认真外,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深入,BPR实施范围与难度加大,积极态度和坚定意志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问卷调查还反映了企业对上述职业能力的总体评价满意度较低,访谈补充调查进一步说明,除企业比较认可的表达能力、职业道德和严谨认真的职业素质外,对于BPR实施所需的流程梳理与优化、职业判断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积极态度和坚定意志等能力和素质,企业的评价都比较低。重新设定或调整人才培养的重心。(2)高职会电专业BPR教学内容。补充调查从企业的角度,指出了高职会电学生BPR能力低下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现有教学内容的不足,即BPR实践教学缺失。对于这种缺失的弥补,笔者认为不能简单的叠加一块BPR教学内容,而是要在重新理顺、整合已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模拟企业信息化的不同阶段,设置难度渐进的流程再造情景,解决如何与手工模拟实训课程、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进行融合的难点,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基于流程再造的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编号:09A19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晓娜:《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的初步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预算会计的职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培养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网络化、实训体系

一、关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的培养要求

早在10年前,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改革研究组就已经提出:会计电算化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以提高学生掌握一定的程序开发、设计、修改能力为辅。并提出在大学会计专业应设五门课程,即电子计算机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基础。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电算化会计教学,毕竟不同于社会上会计人员的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电算化的培训。财政部在1994年5月4日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指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因此,高职高专的毕业生首先应当能够熟练操作各种会计软件,并具备掌握会计软件的维护技能。应当说,这一基本技能是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最低要求。

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并非纸上谈兵,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更需要操作网上的相关软件,才能藉以了解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流程,掌握电子商务会计核算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基本原理。而要深入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又必须介绍典型的管理软件(如ERP等),使学生从中熟悉这类软件的功能结构,并且领略现代管理的新理念。

计算机安全控制是未来信息管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特别是面临网络的复杂环境,黑客的攻击防不胜防,因此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网上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存储、保障网上电子结算安全所采用的技术与方法,以及信息加密与解密的基本原理。

必须提及的一点是,当前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中,尚有不少的教科书介绍有关程序编写,并要求学生掌握应用程序编写所使用的命令、语句、函数等。在会计专业本科教学中,由于学生在一、二年级就已经学了FOXBASE、FOXPRO、Power Build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因而对会计核算中的帐务处理、会计报表、工资等模块的程序编写都能驾轻就熟。

二、关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定位

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主要取决于合理、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而合理、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应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及其发展方向上。当前,从各版本的会计电算化教材上看,其教学目标主要有3类:一是操作型,侧重于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以及某种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二是设计型,侧重于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各个模块的基本实现方法;三是操作设计型,是介于操作型和设计型之间的教学目标。

三、关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讲授法主要是由教师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演示法主要是教师将会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实验法主要是学生通过上机实验的方法学习和把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会计软件的常规操作顺序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一凭证处理一账簿处理一报表系统初始化一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作业设计教学法”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业务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一套作业题(即模拟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并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作业设计的纸质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作业所产生的账套备份数据等。

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实务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学更直观、高效、准确: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语言叙述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学生的上机练习辅导工作。

四、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学习的网络化

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网络教学必须具备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即课程网络课件)这两个基本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校园网和课程网络课件(课件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实验指导、实验习题、练习题库、疑难解答、自测考试等模块),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方面,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安排,掌握学习主动权,实现个性化。

预算会计的职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预算会计;政府会计体系;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6

从每年审计署披露的预算会计执行情况来看,目前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及执行环节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容易滋生腐败,影响政府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近年来,政府会计问题已成为媒体和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应通过加快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健全政府会计体系,确保政府财务系统的健康运行。

1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

1.1政府职能的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政府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功能职能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主要通过宏观调控措施,主导市场发展,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直接参与则逐渐减少。在此过程中,政府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新体系正在形成,而且逐渐推动政府管理职能向财务预算宏观调控发展,以此来提高政府的财务管理效益。在新财务会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及时公开政府财务信息,方便社会相关经济主体了解政府财务运行状况及公共价值实现情况。在预算会计改革过程中,也需要根据政府职能的转变,做好总资产、现金流预算管理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工作[1]。

1.2公共财政体系构建

首先在政府采购方面,政府采购支出需要经过专门机构审核,确保其采购行为符合财务制度要求,从而对政府采购行为加以规范。同时,通过提高政府采购信息透明度,也能够防止出现资金浪费现象。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方面也是如此,通过改变预算内容,比如在政府工作人员工资发放方面,改变以往转拨到单位下发的方式,直接由国库发放工资。在此情况下,政府部门无须再编制工资方面的预算内容,由国库统一编制。另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也改变了原部门采购预算流程,政府部门不需要再详细预算采购费用,由国库进行直接支付,并在预算报表中增加相应内容。在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下,政府财政预算编制内容要更加详细,将预算内容落实到具体项目,充分体现收支情况和单位固定资产等方面的信息,有利于推动预算会计改革[2]。

1.3受托责任履行

政府具有特殊的社会管理权责,在其经济运行过程中,也需要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诉求。政府财政来源于社会公众资产,并具有社会服务功能,其财政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公众具有对政府财政监督的权利,公众评价应体现在政府财务报告中。特别是在公众维权意识、公共管理意识的提高下,政府财务信息披露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政府公信力及社会稳定性。这些方面的环境变化都对预算会计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3]。

2预算会计改革方向

2.1拓宽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

在预算会计建立初期,其主要目的是实现资金分配功能,为计划经济提供支持。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预算会计的功能定位也发生了变化,并衍生出许多新功能。但是客观而言,预算会计制度的调整却较为滞后,对政府固定资产审核不全面,未在相关制度中明确固定资产核算内容。在此情况下,政府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后,没有对其开展会计核算,也未计入到预算会计的核算体系中,容易因监管不力,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虽然财务部门会计核算政府固定资产,但在估值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折旧等方面的影响,导致财务报表中体现的固定资产价值不符合实际情况,且时间越长,差值越大。另外,在传统预算会计制度下,未对政府投入国有企业资金进行核算,未履行投入资产的确认和登记等制度,容易使这部分资产脱离政府监管,进而滋生腐败问题。因此,在预算会计改革过程中,必须拓宽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除了上述问题外,还要考虑社保基金不属于政府预算范围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通过调整相应的预算会计制度,提高政府财务风险控制能力[4]。

2.2打破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

政府部门财务具有公益性,与纯粹谋求经济利益的企业等经济主体不同。在开展政府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反馈一个预算期内的政府预算收支和结余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财务管理措施,实现收支平衡目标。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采用传统的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方式,局限性较为突出,不能准确反映政府财务支出情况,也容易阻碍财务绩效管理的推行。政府财务绩效管理的主要方法是考察政府服务成本和财政支出绩效比,但是在简单的收付制度下无法反映出成本效率关系,難以适应当前的政府财务管理需求。另外,基于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也难以反映出政府负债情况,只能反映当前预算期内收支是否达到平衡,这也容易增加政府财务的隐性风险。因此,在预算会计改革中,应积极打破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实现与财务绩效管理的相互适应。

2.3提高会计报告信息透明度

由于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不健全,虽然相关法律对财务报表形式作出了统一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财务会计信息并未按照规定呈现在报表当中。特别是有关政府资源合并的报表,由于未制定详细标准,从报表中反映出来的信息较少。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报告信息透明度明显不足。在开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许多重要财务信息数据没有得到反馈,容易对预算管理产生直接影响。再加上报表科目设置的不合理性,比如在负债报表中存在许多无关科目,容易对审计需要审核的内容造成冲击,并影响会计核算效率。针对这种状况,必须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细化报表填报规定,提高会计报告信息的透明化程度。

2.4逐渐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越来越密切,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发展的联系性也越来越强,需要实现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的接轨。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会计制度过渡的平稳性,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参考国际惯例,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重点加强预算目标、内容和基础与国际会计制度的联系性,从而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的预算会计工作提供支持。总体而言,在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下,必须把握好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积极推动预算会计改革创新。

3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策略

3.1政府会计体系的总体构建思路

针对上述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需求,在构建政府会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预算会计工作作出严格要求,确保预算会计工作的开展能够满足政府职能转变及绩效制度实施的需求。在预算会计工作中,要切实反映出政府的财务预算情况和资产运转情况,基于新的预算会计管理方法,完善政府会计体系。在此过程中,也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的预算会计管理经验,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确保会计制度的有效落实。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应针对目前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同时应保证改革过程的渐进性和平稳性,为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3.2对现有预算会计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要以现有制度为基础,通过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合理划分政府会计归属,对部门性质进行合理定义,并适用不同的预算会计管理制度。比如对于营利性质的政府事业单位,应执行企业会计预算制度,对于非营利性质部门,也需要判断其是否隶属于国有企业,国有非营利机构应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在此基础上,应对预算会计科目进行优化设置,这是深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关键,同时应调整会计核算内容,确保会计核算结果能够全面反映政府部门现金流、固定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情况。对于一些特定的政府部门业务,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比如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实施下,预算资金流程已经发生改变,收支确认时间点也出现变化,需要对预算单位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落实权责发生制。

3.3补充预算会计制度内容

目前预算会计制度内容还不够完善,主要将资金运作作为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只能反映出政府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难以反映出其他资金的运行状态。为了打破预算会计核算范围的局限性,应在构建政府会计体系的过程中,将会计核算对象转变为政府价值运动,同时对政府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从而反映政府资产存量和增量信息。另外,应对国有股权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同样纳入政府会计核算范围之内。对于由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基金,也应对其运行状况进行会计确认,并将政府债权和债务纳入会计核算范围内。通过对预算会计内容进行补充,扩大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

3.4统一会计确认基础及报告形式

政府财务状况的及时披露,对许多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活动有直接影响。需要确保政府财务信息质量,为相关信息利用者开展分析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应对现有预算会计的确认基础进行改进。由于我国政治环境、制度环境等与国外存在差异,不能直接照搬国际方法,应根据我国预算会计执行现状,在收付实现制或权责发生制基础上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应统一财务报告制度,统一向政府监管部门、债务人以及广大社会纳税人提供准确的政府财务信息。在财务报告中应明确政府资产使用情况,包括资产增值和减值信息等。特别是政府公共采购项目,必须对采购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披露,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

3.5完善财务报告审计制度

在完善预算会计制度的同时,也需要对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加以改进,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对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开展财务报告审计活动,能够提升政府财务信息质量,并对政府的财务报告编制行为加以约束,防止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财务信息失真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也可以避免相关人员利用职务牟取私利,不给职务犯罪和贪污腐敗留下机会。通过加强财务报告审计,真实反映政府财务运行过程,保证政府资金按照预算要求用于公共事业建设及服务,防止出现资金被挪用而在报告中没有体现的情况。通过加强信息披露,提高政府公信力。

预算会计的职能范文第5篇

(1)政府资金的收支活动和政府采购的新业务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来

预算会计以政府资金活动和流向为主要筹划和管理内容,预算会计信息为政府财政决策和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简单地说,预算会计制度的建立就是为政府更好的、更精细的管理好每一分钱服务。其工作要求以精准性和客观性为主要目标,但是在这项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不得不是他们更加有效的承担起活动的本质。政府职能在转变,涉及财政管理的资金收支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采购业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预算跨级制度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因此这成为影响和提升预算会计制度建立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和作用,使之成为影响和提升工作质量的一项关键之举。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对于一些新增业务和内容的针对性还存在很大的迷糊性。

(2)政府部门的债权债务信息没有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找到相应的对应位置

我国政府在近几年的发展和改革过程经常以国债和地方性债务的形式作为调节市场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政府债务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地方财政和金融生态体系。但是这些债务信息作为地方财政管理中的一重要内容却没有在预算会计信息中发挥重要的、明显的作用,这成为影响整个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这在地方债务的管理中也造成了诸多不便。甚至有的政府无法从预算管理中合理规划自己的债务,造成举债过多,债务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财政管理的真实能力。同时这也为经济的发展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同时这也成为导致整个经济发展的一项非常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

(3)核算科目设置中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环节

近几年由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较快,出现了一些新的财政管理实务,这些在预算会计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管理科目设置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都在管理过程中造成了财政管理上的诸多不便,这样的条件下造成了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事项不能及时的作为财政管理的基本信息出现在正常的事物性管理过程中。因此,核算科目设置应当将这些新增业务内容囊括在内才能符合当前的财政管理发展形势。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预算科目设置必须在适应其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其在发展过程中制定适应各种变化的核算科目调整机制,帮助其发展质量的提升。

(4)我国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冲突

未来我国政府的投融资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地方经济和财政状况改善的一项重要措施。而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尤其需要财政预算管理,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更好的规划好投融资的力度和方向。而现行的预算会计信息对这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制度设计和安排。确切的说投融资制度还没有完全成为影响和提升整个政府工作的关键所在,这为我们的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基础和机遇,成为整个政府财政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任务。这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和影响。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尤其需要将政府投融资管理能力与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建立打造相互联系的桥梁。

二、现行预算会计存在问题的完善对策

(1)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完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

预算会计核算体系应当能准确反映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财政管理的能力和对经济调节的控制力。当前,一些核算体系中的内容不能正确反映政府财政收支状况,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预算制度在建设过程中不能正确面临整个经济状况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并在这样的程度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和原因所在。为此,政府必须以财政管理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不断完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具体工作中应当组成专门的改革小组,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重新评估。对于符合当前财政管理情况的制度条框应当保留下来,而对于那些由于时代因素出现的漏洞、偏差等问题应当根据当前的状况提出实际改革政策和原因。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具有时效性的完善策略和对策。

(2)预算会计制度中应当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

债务信息应当成为预算会计体系中管理和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在具体的制度中应当引入债权发生的核算方式,并在这样的基础上使之与预算会计制度相互对应。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动态调整机制。政府在发行债权或者其他形式的债务过程中必须对具体内容和数额做好严格预算,并应当依据预算作出改革调整的具体措施。这有利于我国政府债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实际应用这些债务基础的关键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也应当成为影响和提升这些债务的关键原因所在。

(3)完善预算会计科目的设计体系

预算会计制度中核算科目也是影响预算会计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在其基础上按照他们的过程使之相对应。就预算会计制度本身的性质而言,它的核算科目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财政支出项的增加而不断调整的。当前我国政府财政预算的一些支出状况之所以没有在预算体系中给出具体的指导和对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预算会计制度中的这些内容没有预算科目的设计和设置。因此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状况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努力措施,并且这在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提升作用,成为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作用和基础支撑。

(4)加强预算会计的核算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