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能力递进式;项目教学法;高校声乐课程;应用策略

G642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逐渐由过去的单一技能型逐渐转变为多元C合型,所以,各大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开设声乐课程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声乐知识与技巧,陶冶他们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个人审美视角与水平,使其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生活中的真善美,这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对近几年来高校教学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进行经验性总结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应用“能力递进式项目教学”法,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教学效果良好,且在学生间的反应也不错。

一、能力递进式项目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具体而言,能力递进式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以自身所在的职业岗位群为分析背景,找出自己必备的核心能力,对教学内容中的各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设计出难度由浅至深,不断递进式的教学项目,将这些问题或任务列成表格,以订单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在拿到这些问题或任务“订单”时,以小组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现实生活中实际岗位的完整操作流程,完成信息收集、制订项目计划、完成项目、展示项目成果以及最终的评估总结等一系列工作。能力递进式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意义极强,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由于教学项目是教师在基于职业岗位群对核心能力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的,与现实生活高度贴合,对于学生而言,十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

(二)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时,遵循的是由浅至深,由单一技能到综合能力,由简单基础性到创新设计性的递进式原则,这种方式的项目教学法能够驱动学生的学习心理由好奇向好学转变,学习能力也由一开始的生疏逐渐变得娴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养成。

(三)学生在教学关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在完成教师布置的问题或任务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拓宽着自己的知识与认知领域,促进了自身社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二、能力递进式项目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有效提高声乐课程的教学效率,部分高校开始在声乐教学课程中引入能力递进式项目教学法,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当前声乐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其具体操作环节步骤如下: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订教学计划

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先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客观了解,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制订教学计划。这么做的好处在于,充分尊重尊重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有效避免了脱离教学实际的尴尬局面。学生的自我意识一般都较为强烈,教师如果在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学习心理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开展能力递进式项目教学,将问题与任务强加给学生,很容易就引起学生们的逆反心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反而会让学生对声乐课程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所以高校声乐教师应充分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前提下再结合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合理制订教学项目,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课堂中享受到被尊重的感觉, 进而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二)有节奏地拓展教学内容,逐步开阔学生视野思维

能力递进式项目教学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循序渐进,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突破学科界限,以项目为核心,按照递进的逻辑关系计划地拓展教学内容,一步一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切忌“填鸭式”教学。由于学生们自身原有的声乐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对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声乐知识存在着承受与消化的问题,即如果教师在设置教学项目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有节奏地安排问题与任务,每次拓展拓展一到两个知识点即可,而不是短时间内全部发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思考。

(三)实施学期分段教学

高校声乐教师在编排好教学项目之后,并不一定要集中在某一个学期完成,可以实施学期分段教学,每个学期里只需完成几个项目而已,这样既灵活地延伸了教师实施能力递进式项目教学时间,不会影响到学生们其他学科的正常学习活动,同时也拓宽了声乐课程的教学空间,也留给了学生足够多的课后时间去进行探索研究与实践,充分保证学生们参与教学项目计划的完整度,有利于学生在后期实训环境中实现课堂与岗位的有效对接。实施学习分段教学使得声乐课程的学习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在此期间,让学生不断循环地学习教学项目的有关内容,从而达到递进式的实践训练效果,有效提升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效果,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四)注重通过实践,实现内化领悟

该环节对于声乐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实际声乐课程的操作流程来对教师布置的教学项目进行实践探索,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得出新的理论,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又设计出新的实践方法,如此循环递进,每一次的实践和新的理论提出都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领悟的体现,学生大多很享受这种彻悟的感觉,能够明显感觉到自身知识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会对声乐课程的学习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创作能力都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看到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校声乐课程中引入能力递进式项目教学,能够实现对教学知识点的有效重组,并且按照由浅至深、由易到难等递进式的基本原则进行编排,设计出相应的教学项目并交由学生完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视野逐渐开阔,体会到自身能力不断递进增长的过程,这对于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养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声乐课程也不再仅仅是传统的音乐教学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符合当今社会对学校培养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2篇

摘要: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为教师所摒弃,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新课改倡导的理念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当中。虽然这种改变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但是课改中高中地理的教学还是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对课改中高中地理教学容易出现的误区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措施。

关键字:教学误区高中地理地理教学高中教学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中地理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也在各个学校逐渐推广起来,这种理念被很多老师融入到教学当中,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让沉闷的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差异性理解,课改中的高中地理教学还是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一些误区,以致带来了一些不利于课改的影响,这需要教师进行深刻反思。

一、课改中高中地理教学误区

(一)多媒体教学成主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也开始被地理教师很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不但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还能通过影视录像给学生带来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学生能有更直观清晰的感受。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还能节省教师上课板书的时间,让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因为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节省时间、所展示的内容也更多更广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让许多教师对其情有独钟,结果教师成了放映员,每次上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向学生展示课件,板书或版图版画只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在此过程中,教师忽略了主体性活动的重要性,以致学生因为缺少观察和实验,令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普遍不高,也阻碍了其良好思维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缺少对课堂的科学评价

目前,在地理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无论其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会对该学生作出高度评价,并予以赞美和鼓励,同时也会让其他学生鼓掌表示对该生的认同和支持。从表面上看,教师希望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加强学生对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并希望能藉此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适当的激励,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态度,对其成长和发展都很有帮助。而单一的课堂评价则不利于培养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过多的赞美和鼓励不但会让其失去原本的价值和意义,甚至更会让学生变得盲目自信骄傲自大。

(三)对“合作、探究”的认识不足

新课改中倡导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明确了“合作、探究”对学生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应该让课程体现出“参与、合作、体验、探究”为特征的发展性特点。

但是,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将“合作、探究”设计到教学过程中,以致总是在不适合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个人探究”或“合作探究”。在外人看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气氛也较以传统模式教学时更为活跃。事实上,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改善。因为教师没有从学生的特性和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胡乱地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内部成员的能力和性格不能互补,导致了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等问题的出现。同时,由于教师不能完全发挥其指导作用,以致学生讨论的形式单一、主题不明、时间不足,甚至会出现因为争论过激而导致气氛不和谐的状况。

二、走出误区,打造高效课堂

(一)多媒体教学与“三板”教学相结合”

地理教学中最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是――将“三板”教学和语言直观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三板即板书、板画、板图。通过板书,教师可以将详尽难解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列表,让其更加简明扼要,同时教师可把重点突出,让学生更容易把握和理解。通过板图,教师可绘制形象生动的示意图,让学生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复杂的地图简单化,让学生在脑中形成空间观念,从而让教学效果加倍。通过板画,教师需要快、易、好地将复杂的地理现象在黑板上描述出来,同时配合口头讲授,好让学生把地理事物熟悉一遍。“三板”教学具有多媒体教学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充分利用此种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避免知识形象化对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限制。

俗语有云:“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固然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便利,但它并非万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常规教学手段。老一辈的地理教师,仅用一支粉笔和一本书就能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境界的美妙。因此,现阶段的教师不能被多媒体数字技术的便利所迷惑,不可只注重形式教学,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两种教学方式相互结合、交替进行,好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二)巧用激励性评价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适当地对学生采用激励性评语,可以有效发挥评价的正面作用,培养学生持久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切忌对学生进行盲目的赞美和表扬。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各人的发展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教师对学生作出表扬,不一定要因为学生成绩获得进步或在课堂上表现良好。评价应该以学生为本,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后,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进步和提高,发掘表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促进自我发展。例如,对于作业做得认真整洁的学生,教师可赞扬其细心认真并让学生继续保持,同时可适当地暗示希望能在课堂上看到学生更出色的表现。

当学生犯错的时候,要注意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原因及地方,这样在避免学生重复犯错的同时也可让其思维和情感得到发展。例如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起立回答问题的勇气,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接着再对其进行评价。激励性评价除可采用激励性语言外,还可采用不同的评价形式如设立学习奖励项目、举行演讲辩论比赛等。

(三)将“探究、合作”用到点上

新课改要求由学生主导课堂,但并不表示地理教师就可以此为依据让学生自主看教科书、然后进行漫无目的的讨论。将“探究、合作”的理念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这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及现有知识水平,明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在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归类分组,例如可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方面将其分类,将个性及能力互补的学生归为一组,并选出能力较强、性格外向的学生为组长,让组长调动全组的气氛,确保每一名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分完组后,教师可以明确课堂讨论的主题,然后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讨论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既要学会表达,也要学会倾听,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对结论的记忆。

四、结束语

将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引入到课堂中是一种新的尝试,每一种新的尝试都会带来未知的结果。但只要清楚新课改的根本实质,领会到其所表达的内涵,通过结合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一定能走出课改中高中地理教学的误区,并探索出一套高于传统、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永珍.浅析新课改下地理教学中的误区[J].地理教育,2009,(1).

[2]叶文冰.新课改理念下地理教学误区与教法探究[J].今日湖北(下半月),2011,(6).

[3]应丽燕.新课程高中地理情景教学误区及对策之探析[J].新课程(教师版),2010,(6).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3篇

1. 课改为研究提供了新契机

以地理学科为例,《课程标准》指出: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的学习需要。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把地理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发展的知识装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认识和理解。把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地理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成为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提出让生活走进地理,让地理走向社会、学习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可见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必将成为指导当前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它将会影响地理课程改革及地理教学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2. 地理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首先是所使用教材中生活化教学案例不足、指向性不明显,必修一人教版设置案例24个、中图版31个、我们所使用的鲁教版只有17个,必修二中人教版48个、湘教版60个、鲁教版44个,其中许多案例与农村学生生活差距甚远。

其次目前课堂教学中,对生活化教学的关注还很薄弱。重视知识结构的建立,却忽视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相当多的学生靠“死记硬背”,而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重视习题类型归纳,却忽视问题生活情景的创设。

生活化教学尚处于起始阶段,对于如何开发生活化地理教学资源、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建立相应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研究程度尚浅,没有专题的研究,生活化教学基本处于一个自发的、无序的状态,缺乏规范性、系统性要求与监控,理论体系不完善,实践模式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作为临沂市“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从基础理论研究的角度,研究我市基础教育中学科生活化教学的发展、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与作用、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探索我市学科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体系。

从应用基础研究的角度,研究中学课程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对实施模式与方法进行分类,建立相应框架,进行课程评价方案的探究,构建评价体系。

2. 实践意义

首先,为基础教育学科课程中生活化教学实施的方法与途径提供借鉴。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以点带面指导其他学科的教学实施。

其次,为学科课程中相应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通过对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中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分析,指导相应资源开发、整合与使用。

最后,为教师生活化教学意识和素养的形成和完善的培训提供借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目前各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状况和教师认同的培训方式,构建教师培训框架。

三、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实践效果

本课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力求构建生活化教学理论和操作基础,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追求如下目标:

1. 实效生活教育

在构建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能真正的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完成综合素质的提高。 2. 激活课堂,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善学,乐学,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有地位,使课堂更加活跃。

3. 丰富课程资源,建立相应案例库,开发校本教学资源

通过对生活资料的收集,完善课本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充分融合,课程资源更趋丰富。将成熟案例分类并建成案例库。

4. 提高教师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成长

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在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下,课题组核心成员庞中聪在临沂市学科优质课大赛中获得第一名,成长为临港区首届教学能手。研究与实践让教师对教材、对课标的要求更加明确,推动了我市生活化教学的发展。

5. 形成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生活化教学的探究,最终形成以“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激活生活经验——丰富生活体验——联系生活应用——回归生活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四、项目特色与创新

1. 特色

(1)跨学科研究:在以地理学科为研究主阵地的前期阶段,就专业性质而言,是地理学、课程论和教学论三者之间跨学科的研究,就地理学的学科特点而言,是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研究。

(2)框架性研究:项目是一种对“新课改背景下学科生活化教学”这一较大命题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涉及这一课题的各个关键性环节,都提出了框架性、纲领性的观点和方案。如基于生活化地理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流程是“五步”(目标设计、情景设计、问题设计、活动设计、评价设计)“三化”(生活化、系统化、科学化)、“一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3)贴近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不是生活化的单边分析,而是与课程目标、内容、方式的多边分析,不是空对空议论,而是致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打实的研究与实践。

2. 创新点

(1)系统地整合课标要求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内容调整意见,将精选的生活案例与地理原理有机融合。以生活化的案例为理解原理的载体和知识衍生点、能力形成点。

(2)构建了生活化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流程和三位一体生活化教学方式

探索形成的“三加一”教学方式是基于生活情景探究式教学特色方式与问题建构方式、能力建构方式、行为养成方式的三位一体方式的结合。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4篇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展开探究式学习,地理教师应挖掘教材本身的探究价值,渗透有关的探究思想和理念,其中关键一环就是引导学生把教材当作学习研究的对象。

如: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推理、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变化规律和成因。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课本图,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1.同一季节,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分布有什么规律?2.同一地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什么规律?3.通过对比分析三幅图中任意两条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和纬度差,你们发现什么规律?通过这一规律你们能推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吗?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我要求学生按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相互讨论,大胆发言,敢于创新,力争提出独到的见解。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了很多独特、新颖的见解,总结出许多课本上没有但又很实用的规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学生发现“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多少纬度就差多少;直射点移动了多少纬度,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变化多少度”。这一探究教学活动的实施,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相关原理和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地图、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课外的研究性学习

课外以地理专题研究性学习实施可从地理实验或观测、社会调查等方面入手:

(一)地理实验或观测模式

该模式程序如下:确定课题――设计实验观测方案――开展实验或观测――结果汇总撰写论文。例如,在上完宇宙环境这一单元后,我引导学生设计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活动,过程如下:

1.了解当地每天月亮出没的大致时间 (也可由老师提供),在不影响正常作息的前提下,逐日制订观察计划。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每日观察次数、时间及观察项目和必备用具等。

2.选择住所附近便于观察的场地。

3.逐日逐次观察并记录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地平高度和亮面凸出方向,绘出观察时的月相草图,并记下每次观察的农历日期、时间及其他情况。

4.将你的观察记录整理成表格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表格应包括以下项目:①每天月亮出没的大致时间;②一天中所观察到的月相、在天空中的方位、地平高度、亮面凸出方向以及观察时间。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并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

5.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在活动中你感到最容易和最困难的地方,以及你的惊奇发现。如果要在另外一个月里观察月相,你的观察方法将做哪些改进?为什么?

运用此类模式,主要是通过地理实验或地理观测来获得数据进行探究式学习。它一般可运用于注重定量研究的课题,其关键要控制好内外有关条件,真实及时地记录变量,以及确保有一定数量的数据,使探究式学习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二)地理社会调查研究模式

为了把课本知识的学习引向深入,教师可以引入背景介绍、时事资料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联系高中地理知识,运用社会调查和资料分析来进行研究性学习。该模式程序如下:确定课题――制定调查、研究的方案――活动准备――开展调查――资料的统计、得出调研结论――撰写论文。例如,我市举办了“笋竹节”,我组织学生去参观了笋竹节展馆,回来后,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针对以上疑问,同学们决定对永安的笋竹业做一个全面的调查,过程如下:

1.定调查、研究的方案(包括确定调研内容、调研方法、活动分工)。

2.活动准备(设计采访的问题)。

3.开始调研(用相机记录活动过程)。

(1)到图书馆查阅报刊、书籍,上网查阅有关笋竹的生长习性、分类、用途、竹开发的新领域及各地的加工情况。

(2)采访林业局副局长,了解永安种植笋竹的有利条件(从气候、土壤、地形几方面了解)和竹子种植情况(包括种植面积、分布、种类、市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

(3)采访中国竹子研究中心永安分中心负责人,了解永安的竹制品加工企业种类、分布、加工水平、竹产业发展的方向。

(4)采访永安市竹子推广中心负责人,了解竹子种植、经营发展的方向。

(5)到洪田、小陶、贡川、西洋走访竹子种植大户,了解种植面积、收益情况、面临的问题。

(6)走访兴国人造板厂、吉通竹业有限公司等市主要竹子加工企业,了解市场的竹制品种类、销售情况、存在问题。

每个活动过程做好记录。老师及时了解到同学碰到的问题,适时进行指导。

4.资料统计,得出调研结论:各位同学根据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得出调研结论(永安笋竹业在种植、加工、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由同学制作成演示文稿,在校内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做好指导工作。

5.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永安笋竹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寄发给政府相关部门领导。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5篇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创建于1956年,先后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中学和北京市对外开放单位、北京市高中示范校,首批国家高色建设项目实验校和北京市高色建设项目(科学创新实验班)实验校。学校坚持“一人一天地,一木一自然——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的办学理念,秉承“勤奋、求实、创造、奉献”校训,实施“人文管理,温馨德育,和谐课堂,阳光服务”的办学方略,在一支“正身育德、宽容大爱、严谨治教、恒学善研”的教师队伍的努力下,以“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

在规划上突出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八十中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在以“创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为主题的学校6年发展规划中,学校鲜明地提出了“研究性、示范性、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定位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负责任、会学习、善合作的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标,确立了“以实施科技翱翔计划和建设望京科技园八十中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等为途径,建立八十中学生自主发展成长体系”的前3年体系发展战略和“围绕金鹏科技团的发展以及各类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建成富有特色的科技发展教育中心”的后3年品牌发展战略。科技教育已成为学校新的6年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内容。

注重构建课堂教学中的科技文化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这种活动的开展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多年来,八十中总结出了技能训练课如机床课和无线电通信课、观察课如影像社课程和生物小组活动、实验探究课如生物组织培养课和化学实验小组活动、科学方法课、调查研究汇报课、网络环境下研究课等基本的科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从科技情景教室的建设、研究型课程的研发、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素养型教学内涵的挖掘和多元评价体系的确立等方面,去构建课堂教学的科技文化;全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也随之调整,更加关注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习资源的处理、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和课题气氛的宽松与融合度等。其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环节的创设、多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等因素,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

同时,学校还把科技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育处主导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同样推动了科技教育的有力开展。工厂内的学习考察和动手实践、社区内环保戏剧的演出、社区内的服务性劳动、科技园的参观学习、春秋郊区科技社会实践一日游等,这些都成为学校科技育人的传统项目;学生的参与和表现均纳入到新课程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之中;而且,如果学生在初高中期间参加过科技比赛及活动,并取得了成绩,也将为综合素质评价加分。学生的评优活动也参考了其参与科技活动的情况。这些无疑都促成了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和深入。

积极开展实践课程以及社团活动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和活动,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学习与科技素养的培养。在科技活动与竞赛中,还能培养学生健康、稳定、不怕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让学生通过科技兴趣小组的活动学到更多的本领,同时也通过科技小组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才能更多地被挖掘出来。

八十中开展了从金工、木工等各类通用技术、无线电技术、汽车模拟驾驶等劳动技术课到“拓展训练”和国防教育、望京社区环保、“奥运节能”宣传等社区服务、暑期文综学生西北考察、朝来农艺园基地的农业学习、望京科技园区考察等的综合社会实践课程,丰富多彩而富有特色;每学年学生就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社会热点、生活焦点、自然百态、奥运精神等主题进行立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许多发明设计类和课题研究类的成果不断涌现;“文化艺术节”、“国际风情节”等教育普及活动的举办,尤其是学校作为“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参与举办“奥林匹克科技文化节”活动,使学校科技教育走向深入。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诺贝尔科学俱乐部,八十中E时空社、晨光文学社、校园广播台、电视台、志愿者协会、心灵港湾、哈佛桥、爱心社等学生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参与学生达到80%以上。学校于2010年成立了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诺贝尔科学俱乐部”,集合了学校几个重点科技社团,设有伽利略天文分部,主要是由热爱天文,有一定天文基础的学生组成,定期组织天文选修课,天文奥赛课及不定期的校内外天文观测活动等;“诺贝尔科学俱乐部”由学校科技组统一管理,各分部再设一名管理教师,每周固定活动时间。

以科研课题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是使科技教育上水平、上档次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必须及时对科技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规划、目标、活动的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八十中自“十五”以来的立项科研课题几乎都与科技教育密切相关,有的就直接针对学校科技教育的新思考新途径而开展研究。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和示范工程”项目“中学教育示范工程”、中央教科所“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究式教学、研究型课程的模式探讨和课外教学模式研究”、“区域推进ESD教育的途径与策略研究”以及化学组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中学生创造思维训练的测试与评价”、数学组的“培养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地理组的“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课程”等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使教师们能够从科研的高度去研究和探索对学生开展科技教育的思想方法与途径。

加强校园科技文化环境建设力度

学校的科技教育设施建设与环境建设可以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外显因素。八十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多背景、多渠道的科技文化环境和发展空间,大力营造科技文化氛围。如目前学校的理化实验室、生物的组培实验室和分子实验室、天文台、天象厅、生物情景教室、演播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孟德尔”生态园、诺贝尔大道、校园橱窗、科技展板、机器人教室、科技雕塑等,都从不同角度增进了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目前已经建成的“科技之星走廊”、“天文走廊”、“科技荣誉走廊”和“探究实验室”将成为学校乃至全市最具特色的科技活动场所,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