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图书借阅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有效阅读;方法
我校地处农村,经济落后。学校硬件不足。图书室规模太小,书籍陈旧,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家庭经济普遍拮据,家长意识落后,不愿出钱为孩子买课外读物,课外书的来源成了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严重障碍。加之不少教师围着考试转,搞题海战术,无暇顾及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因而我校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相对滞后。
为了较大改变我校学生课外阅读这一低效、落后的现状,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阅读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途径和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一、广集书源,扩宽视野
1、充实学校图书室,优化图书管理。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添置了一部分儿童图书,提供学生借阅。由于我校图书室场地较窄,不能满足全校学生同时借阅,只能分批借阅。我班就将学生分成5组,每周轮换到图书室选书借书,借回后放到班级图书角供全班借阅。
2、积极发动学生开展“献一读百”活动,在班上创建起班级图书角。我校为各班配置了一个图书柜,为充实书柜内容,我们采用了学校提供和学生捐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教师发动同学们把自己家的书拿出来,在班上的图书角集中,大家可以交换看。为了保证图书不被丢失或损坏,班上实行了严格的图书管理制度:班级推荐责任心强的同学当图书管理员,把同学们带来的书按“编号、书本主人姓名、书目、价格”一一登记造册,实行借书登记、还书签名、损坏赔偿的管理办法。为了确保有好书不断充实到班级图书角中来,我们每月对学生捐书的借阅次数进行评比,评出“十佳最受欢迎书目”表彰此书的捐书者。这样就很大程度地解决学生阅读的书源问题,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捐书积极性。
3、当然,并不是将学生捐的所有书籍都拿人到图书角中去。老师要进行必要的筛选和推荐,指导他们读好书。
二、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的本质不在于让学生学会,而在于使学生会学。因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1、做好读物推荐。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在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时,我就向学生推荐一些动漫故事、童话、寓言和神话故事等喜闻乐见的书籍;在课堂教学中,我就讲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外知识,设置悬念,启发他们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答案;在每次作文教学之前,就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使其有的放矢,得到阅读和习作的双丰收。我在每周都要向学生展示一份新的“课外阅读推荐目录”,在每次长假前也要进行“好书推荐”,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导航。
2、加强读法指导。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法、扫读法和跳读法。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了解文章的文字和内容,通常在对选中的内容,自己觉得十分有用和感兴趣的内容的阅读采用这种方法;扫读法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中,常用的是用扫读法;跳读法则是自己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对于与问题无关的一扫而过,相关内容就细读或作上记录。课外阅读的培养,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揠苗助长。要掌握一般的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关键词]社会信息资源 图书馆 图书寄存 寄存服务
[分类号]G253
盛世兴收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成了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图书收藏更是收藏大军中的重要成员。一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成系列的民间藏书体系,各地涌现的藏书家评选就是最好的例证;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都收藏有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企业信息资源。这些都是图书馆资源建设中所必需的信息资源。
目前,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限性和用户信息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还很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图书馆界各施手段,竭尽所能地通过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但信息资源共享主要开展于图书情报机构之间,忽视了一个庞大的资源体――藏于民间的信息资源和企业的信息资源。因此,将民间和企业的信息资源纳入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体系,是丰富图书馆馆藏来源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图书馆通过图书寄存,借用丰富的民间藏书和企业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借阅服务,可丰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内涵,实现社会资源共享,扩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覆盖面,更好地满足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
1 图书寄存业务的起源、内涵、特点及其随时展变化
图书寄存是兴起于20世纪初的一种公共图书馆业务,即外界(包括民间和企业)将自身所藏的图书免费寄放在图书馆,并通过图书馆为社会公众提供阅览服务。图书寄存业务在当时的兴起,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潮流。20世纪初期,出版条件限制和国家对外交流不畅,造成信息交流手段和资源的匮乏。而受“五四”运动影响,民主和科学等新思潮大量涌现,人们迫切要求当时信息资源相对丰富的公共图书馆便提供更充分的服务。因此早期公共图书馆借用民间团体和个人的信息资源来为社会提供服务、图书寄存业务应运而生。
图书寄存的内涵专指公共图书馆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种集图书寄存和图书利用两种功能为一体、并以图书利用为主的业务活动。
这种图书寄存业务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①从形式上看是以双方自愿为前提。开展寄存业务,是在志愿基础上的“寄存”。寄存和捐赠、交换不同。由捐赠和交换得来的书刊,是图书馆自身馆藏的一部分,而由外界寄放在图书馆的书刊,虽在寄存期间也可被理解为图书馆的馆藏,可为读者所利用,但其所有权仍归寄存者,双方在契约的约定下可自由存取。②从操作上看较为规范。由于“寄存”双方是在充分尊重产权基础上的一种借用关系,接受了“寄存”就意味着承担责任,所以图书馆和寄存者之间制订了详尽的契约,包括寄存时间、寄存范围、寄存图书的管理、阅览和外借、图书遗失、损坏的处理办法等。③从目的上看重在利用。图书寄存被视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一部分,图书馆开展图书寄存工作的目的,是将这些寄存的图书用来为读者服务,而读者也是最终受益者。在为读者服务这点上,寄存于图书馆的书刊,和图书馆自身馆藏的书刊一样,没有区别。有些图书馆甚至将寄存图书和图书馆自身图书分编在一起,上架陈列,供读者使用。④从作用上看,这种借用民间藏书为社会公众提供阅览服务,变私家藏书为社会利用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那时图书馆自身藏书不足的缺憾,满足了当时人们渴求知识的愿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图书寄存业务发生了诸多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①范围的扩大。过去只寄存民间和企业的图书,现在还包括政府机关的出版物。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各级公共图书馆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查阅场所。政府机关的出版物在图书馆的存放一般以捐赠的方式进行。②文献信息资源保存方式的多样性。过去保存的是纸质文献,如今可通过扫描等方式使之数字化,并通过电脑开展在线阅读服务。③服务对象的增加。过去寄存图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本地的知识界人士,对外籍人、乡村农民、小学生等有种种限制,如今公共图书馆坚持“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开放。
2 图书寄存业务的现状审视及分析
图书寄存业务的现状如何呢?经调查了解,近几年我国图书馆界开展图书寄存业务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2007年,青岛图书馆推出了“古籍寄存”的服务模式,即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妥善保护所辖古籍。对于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单位、个人,由青岛市图书馆提供场所、设备代为寄存保管,所有权仍归原单位、个人所有。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在产权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使分散的古籍得到集中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据报道,该项服务推出的第一天就有不少市民打电话咨询,一些市民自愿拿出收藏多年的古籍送到青岛图书馆寄存。目前,该馆已通过“寄存”的方式收集到了不少古籍。再如2008年3月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也开始对小型图书馆或者收藏家寄存古籍表示欢迎。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图书馆界没有对寄存服务引起足够的重视,绝大部分图书馆没有意识到寄存服务的重要意义与实用价值,而藏书界对此也不无顾虑。因此,推广图书寄存这一服务模式,图书馆界依然任重而道远。
调查显示,在管理方法上,有的馆尝试与当地的行业协会合作,开设专业分馆,聚合相同或相关专业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展信息服务。一般以图书馆为主体,行业协会协办。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现有资源,特别是信息资源和人员的优势。吸收行业协会成员,与图书馆的相关人员一起组成管理机构,对图书馆的运转、宣传、管理等方面起指导、参谋、策划的作用。浙江省温州市的中国鞋都图书馆就是成功的典型案例。
另有一些馆采用分散管理方法。就是图书仍保存在图书主人手中的管理方法。图书馆搜集完整的愿意寄存的文献信息资源的相关信息,通过分类、编目等整理工作,以分配给虚拟财产号的方式注明图书资料所处的位置(图书的所有者居所),在管理系统中完全揭示图书内容属性,供用户检索之用。当有用户需要某些图书资料时,通过图书馆向相关图书所有人借阅。此种情况下,图书馆起到文献传递的作用,各位藏书者的书架则成为与图书馆有合作关系的“图书馆分架”。采用分散管理的方法,利用文献资料的手续相对繁琐,但图书资料的主人则比较放心。他们明确图书资料的去向,并可利用图书馆的借阅期限的规定,向图书馆或者使用者索回,避免图书资料长期在某些用户手巾成为“死书”现象的发生。
还有一些馆采用集中管理方法。图书馆通过征集愿意寄存的图书资料,将其集中存放到图书馆进行管理。对所征集的图书,藏书人可亲自或委托图书馆加盖印章,以便于识别其归属。寄存的图书资料或另辟一室单独存放,或与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料共同放置,供用户使用。使用以查阅为主,确有需要外借者则规定其归还时间,对逾期未还者,除催其归还外,还其做出限制使用资料室文献信息资源特别是寄存的图书资料的规定。此种管理方法方便图书馆的共同管理,方便用户的利用,但图书资料的主人,则容易担心因频繁使用而损坏个人所收藏的文献资料。
目前图书寄存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是图书主人思想上有疑虑,既怕图书破损,又怕图书丢失,自愿“寄存”者不多;二是图书馆对寄存的文献资料如何估价,以及这些文献资料如受损或丢失,又该如何赔偿难以界定,若处理不当,会产生矛盾和纠纷,影响图书寄存业务的开展。
分析认为,图书主人思想上有疑虑,是因为近些年来一些重要文献资料,特别是珍贵的善本图书、名人手稿、地方文献等,身价倍增,一旦破损或丢失很难买到。图书馆对寄存的文献资料如何估价及受损或丢失图书的赔偿问题,既涉及估价以什么为依据,又涉及赔偿经费的来源。目前许多公共图书馆,尤其是西部的公共图书馆本来连购书经费都紧张,赔偿经费更难以落实。
3 图书寄存服务的意义
图书寄存工作和图书捐赠一样,应该是图书馆图书征集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将所藏的重要的文献资料,特别是珍贵的文献资料以寄存的方式存放在图书馆,为社会公众所用,这是基于对图书馆的一种信任。这种寄存,于国家于社会于藏书者均有好处,是充分发挥各类图书资源的作用、实现社会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具体来说,推行图书寄存服务有以下几点意义:
3.1丰富资源
追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为目标的图书情报机构,力求用最多的资源来保障自身目标的实现。共享体系的构建就是以图书馆群体的力量达到资源最大化的目的,将企业内部资源和民间资源等社会资源纳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中,则能全方位地丰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3.2用活资金
图书馆通过纳入社会资源,丰富馆藏信息资源的同时,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综合馆藏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有的放矢地展开信息资源建设计划,将资金用于购置稀缺资源和利用率最高的信息资源上,达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最优化。
3.3激活图书
私人藏书最大的特点在于藏,在成就体系的基础上以藏量为追求目标。针对这种现象,学术界提出了“藏以至用才算完美”的要求,原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部主任黄润华认为,对书籍的研究、考证、著述是藏书的一个重要意义所在,更是当代藏书家应该秉承的传统与精髓。“书一定要藏而读、读而用,作为藏书家,不仅要能够搜罗藏书,还要通过个人研究著书立说、服务社会,让书发挥作用。如果所藏之书只是束之高阁,那终究不过是一个图书保管员,丧失了藏书者的本意。”笔者认为,要求现代藏书者普遍进行研究、考证、著述是不现实的,但要达到“藏以至用”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图书馆开展图书寄存服务,将他们的藏书纳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中,使之面对更多的用户群体,被更多的用户所选择,进而被利用,就能激活图书资料的生命力,使私家所藏的图书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
4 开展图书寄存服务的措施
开展图书寄存业务虽然存在不少困难,但图书馆只要和寄存者签订好详细的合约,加强典藏管理并严格遵守借阅制度,这项工作还是可以顺利进行的。笔者研究后提出下列措施建议:
4.1创建信息共享空间
将所寄存的图书另辟处室放置,配以图书馆能开展信息咨询与检索工作的工作人员,采用开放式的管理,在大借阅的环境下,另设小空间,以沙龙的形式开展服务。在这特殊的场所,可以展开交谈、讨论,在交流和讨论中开拓视野,共享信息和知识,启迪思路,激发灵感。在这种特殊开放场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信息资源,创建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infomation commons,IC)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同学习环境,是由综合使用方便的互联网、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内容丰富的知识库形成的信息利用空间。信息共享空间以培育读者信息素养和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及研究为目标,鼓励人们在民主讨论中学习、思考和实践。对信息共享空间的管理人员除了要求其具备熟练的信息服务技能和检索技能外,还要求其拥有不同学科的知识。基于此,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根据空间服务的需要,聘请社会人士和企业人员担任图书馆兼职管理人员,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参与空间用户学习、讨论,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相配合,服务于空间用户。图书馆还可以根据寄存图书的情况,按照学科进行小开问的空间设计,创建专业的学习、研究场所,形成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科研团队,开创学习和科研的新局面。
笔者认为,信息共享空间整合了计算机硬件设施及各种类型文献资源(包括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一些公共馆寄存的文献信息资源五花八门、场地环境优雅、技术设施先进、确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方便而舒适的信息服务场所。它是当前便于管理和读者利用的较佳方式。如今,县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物理空间普遍有5000平方米以上,省级公共馆大多在40000平方米左右,开辟信息共享空间的馆舍条件基本具备。图书馆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寄存图书量、读者需求、馆舍面积等因素先开辟一个适度的信息共享空间,以后再视情况扩大或增加。
4.2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制度
规章制度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图书馆在开展图书寄存服务时,针对图书寄存的收受、寄存时间、借阅方式、毁损责任、赔偿行为、图书的回收等应做出详细奖惩规定,并可由图书寄存人对所寄存图书的利用提出限制条件,在制度层面上保障图书寄存人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消除图书寄存人的担忧和疑虑。最早开展图书寄存服务的是1901年安徽省绅士集议开办的藏书楼,该藏书楼不但提供图书寄存服务,而且制定了《皖省藏书类开办大略章程十二条》,其中第七条关于图书寄存规定如下:“除本楼购置各书外,如有同志家藏书籍,情愿寄存,公诸众览者,当由本楼与清单收条,无论何时来取,即日检送,如有残损,照价赔偿,庶几一转移间两得其便”。此章程严格规定了藏书楼对图书寄存的义务,其一开具清单收条;其二随时奉还原主;其三残损照价赔偿。这些规定保障了寄存人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藏书家对寄存的疑虑,鼓励其将家藏图书“公诸众览”。随后各公共图书馆都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开展图书寄存服务。国立北平图书馆以完成最为大宗的梁启超寄存、瞿宣颖寄存、王勤生寄存成为最成功的提供寄存服务的图书馆。
4.3使图书主人得到“实惠”
图书寄存是实现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的手段之一。图书主人在奉献出图书以供用户使用的同时,应得到相应的“实惠”。①图书馆应加大与宣传部门的联系力度,对于愿意寄存图书的人在相关媒体上加以褒扬鼓励;②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拨付一定额度的经费,作为活动资金,不定期地组织各类活动,搭建起一种沙龙形式的图书收藏活动平台,就图书收藏和图书寄存展开交流活动,达到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的目的;③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在组织有关文化活动时,特邀图书寄存的主人参加活动,使图书主人享受荣誉感和成就感;④利用图书馆自身的优势,将图书主人作为特殊用户对待,给予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比如延长其图书借阅时间,增加其图书借阅数量,针对其特长、爱好展开信息推送等,给予图书主人特权,享受特殊的服务,提高图书所有人对图书寄存服务的积极性。
4.4构建统一的电子寄存平台
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寄存者的思想工作,向图书主人阐明开展图书寄存服务是一项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公益事业。敝帚自珍,让图书主人将自己珍藏的图书资源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必定存在思想疑虑。对此,图书馆应该以签定图书寄存协议等方式来及时消除,如果图书主人仍心存顾虑,笔者建议采用扫描、复制等方式,将图书主人的珍本、善本等进行数字化整理和挖掘,构建特色电子资源数据库;联系兄弟图书馆,加大各图书馆间的交流与协作,适当公布图书馆馆藏,确保稀缺图书资源社会共知度,对人有我无的部分应增进馆际互借。建立统一的电子寄存平台,既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尽可能地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又能节约人力、物力与财力,实现图书馆与读者间的双赢。
4.5采取只阅不借的特殊管理办法
对于所寄存的图书的管理应有别于图书馆藏书的管理办法。可将所寄存的图书视同图书馆的珍藏,采取只阅不借的管理办法,将图书时刻置于管理人员管理之中,以保障图书的安全,特别是分散于图书主人家中图书的利用,更应尊重图书主人的意愿。对于利用寄存图书的用户,可以仿照浙江温州中国鞋都图书馆的管理方式,采用会员制的方法进行管理,图书馆分析用户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情况,结合其个人的社会声望、社会信誉度等划定不同的服务等级,给予利用寄存图书的不同权限。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243-02
引言
图书资料的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必须切实面对的工作,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图书资料。经过详细的调查,目前我国各类高等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图书资料管理还顶留在人工管理的基础上,尤其是中、小学的图书资料的管理更是如此,这样的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其管理方法将浪费许多人力和物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必然被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方法所取代。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许多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也不断的涌现出来。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开发网站和系统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人们对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目前来看,基于B/S模式的图书管理系统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方法,并趋向成熟。但是各有各的特点,高校不同,图书管理系统往往也有很多不同,只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作以深入的调研,才能设计出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的图书管理系统。因此,开发和实现一个适合宜宾学院实际情况的图书管理系统成为非常有必要的工作。
1.图书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1.1 登陆模块分析
出于对系统安全性考虑,实现权限等级管理。系统管理员、老师和学生拥有不同的权限,在进入系统时需要通过用户名来进行权限判断,登陆后可进行不同的操作。进入系统后,首先看到登陆窗体,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身份认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过程:首先,确认用户是否为有效的系统用户;其次,确认用户的类型。第一个过程决定用户能否进入系统,第二个过程根据用户的类型决定用户的操作权限。
如果是学生或老师登录,不能对各种参数进行修改,否则用 Admin 用户登陆,如果还要创建其他用户,可以在用户管理模块中进行创建和管理,在创建用户时,需要输入要创建的用户名和密码,Admin 用户还可以修改和删除其他普通用户数据。
1.2 图书信息管理模块分析
1.2.1图书入馆管理分析
图书入馆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入馆图书进行管理,当系统运行时,显示所有入馆图书的详细信息,如果入馆图书的状态显示为“入馆”,则表明该图书已经进行了入馆确认,不能再对其进行修改或删除,如果入馆图书的状态显示为“创建”,则表明该图书还未进行了入馆确认,还可对其信息进行修改或删除,若对该图书信息进行了确认,则可点击入馆审核按钮对其进行入馆确认,使其变为不可更改状态。
由于入馆图书较多,如果要查看某一入馆图书的详细息,可通过 Data Combo 下拉菜单选择所要查看的图书分类名称,即可显示用户所要查看的详细信息。
1.2.2图书借阅信息管理
借阅信息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图书的借阅信息进行管理,当系统运行时,显示所有图书的借阅信息,可以对图书借阅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1.2.3图书归还信息管理
图书归还信息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图书的归还信息进行管理,当系统运行时,显示所有图书的归还信息,可以对图书归还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1.3 系统管理模块分析
首先,用户管理。用户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普通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操作。当系统运行时,显示用户名列表,当管理员选中某一用户时,可显示该用户的用户名及用户类型。其次,修改密码。修改密码模块有两个功能:(1)管理员通过调用此模块添加、删除或修改用户;(2)普通用户通过此模块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
2.对图书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分析
2.1 B/S 架构
C/S 和 B/S 架构是开发模式技术架构的两大主流技术。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架构是以局域网为基础,将任务分配到 Client 客户机和 Server服务器的一种开发模式;而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是以广域网为基础,随着 Internet 技术的兴起,对 C/S 架构的一种改进。B/S 架构主要利用 WWW 浏览器,结合浏览器的多种 Script 语言(VB Script、Java Scrip)和ActiveX 技术,实现原来需要用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
2.1.1 C/S 架构主要有以下几个缺点
首先,对客户端软硬件要求较高,造成了开发成本的增加。其次,移植性不好,不同系统环境下的应用程序很难兼容,如 Windows 应用程序不能在 Linux 系统环境下运行。再次,系统维护性差,升级困难。?
2.1.2 B/S 架构的出现解决了 C/S 架构的以上不足之处,其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统一的界面,简单易用。用户端只需安装一个浏览器软件即可访问文本、图象、声音、电影及数据库等信息。其次,可维护性好。对应用系统的升级,只需更新服务器端软件。再次,扩展性好。B/S 架构使用标准的 TCP/IP 及 HTTP 协议作为支撑平台,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通过对以上两种架构的优缺点对比,并考虑到图书管理系统的现实需求,本系统采用 B/S 架构来实现,为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的统一界面,为系统的维护提供便利。
2.2 概述
是微软.NET战略的一部分。运行于Windows平台.NET框架下,其不仅仅是 Active Server Page(ASP)的下一个版本,还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 Web 开发模型,其中包括生成企业级 Web 应用程序所需的各种服务。 提供了一种新的编程模型和结构,可以生成伸缩性稳定性、伸缩性和安全性更好的应用程序。 是一个基于.NET 的已编译环境,可以用任何与.NET 兼容的语言开发应用程序,可以与 WYSIWYG HTML 编辑器和其他集成开发工具(包括 Microsoft Visual )无缝兼容。这不仅使 Web 的开发更加简洁方便,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所具有的优势,例如,开发人员可以用来将服务器控件拖放到 Web 页的 GUI 和完全集成的调试支持。当开发 应用程序时,开发人员可以使用 XML Web services 或 Web 窗体或其他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每个功能都能得到同一结构的支持,使开发人员能够使用身份验证方案,缓存经常使用的数据,或者对应用程序的配置进行自定义。?
2.3 MVC 设计模式分析
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最早是由 Small talk 语言研究团队提出的,业内广泛使用的一种用户交互程序设计模式。MVC 由三部分组成: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controller)。
首先是模型。模型是业务流程和状态的处理以及业务规则的制定。模型接收视图的数据请求,屏蔽业务流程的处理过程,并返回最终的处理结果。业务模型的设计是MVC 最主要的核心,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主要是指实体对象的数据保存。
其次是视图。视图是指与用户交互的界面。随着应用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越来越高,用户界面的处理也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MVC 设计模式对于视图的处理仅限于用户界面上数据的接收和处理,而不包括数据的业务处理流程。业务处理流程由模型来处理。
再次是控制。控制是指从用户接收请求, 将模型与视图联合在一起,共同完成用户的请求。控制是一个分发器,用于决定选择什么样的模型及什么样的视图来完成相应的用户请求。控制层并不对数据做任何处理。例如,用户点击一个超链接,控制层接收到请求后,仅把用户的请求信息传递给相应模型,告诉模型做相应处理,最后选择符合要求的视图返回给用户。?
MVC 设计模式将模型、视图与控制分离,使得一个模型可以具有多个视图。如果用户利用某一视图的控制改变了模型的数据,那么依赖于这些数据的所有视图都应当反映当前的数据状态。因此,一旦数据发生变化,控制将会把变化通知相应的视图,从而使视图更新。
在早期的应用程序中,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和显示模块耦合紧密,导致系统开发复杂、难以维护。MVC 设计模式的出现不仅实现了功能模块和显示模块的分离,还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以及组件的可复用性。因此 MVC 设计模式在业内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
3.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信息资源实现高度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信息革命。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图书馆不仅仅是保存这些图书,更是及时传播文化,参与社会教育,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料和能量。图书管理实现了自动化,也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不断地完善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馆更好地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张莉.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 2011.
[2]文小铃.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 2011.
【 关键词】: 中学 图书管理员 素质 技能
中学图书馆(室)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其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图书馆(室)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直接影响到中学图书馆(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学校应选配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对学校图书馆(室)实施有效管理,学校在物色和选配管理人员时要考虑如下几条:一是要热爱图书管理工作,敬业精神较强,勇于开拓和进取;二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图书管理工作本身就是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管理活动,自身素质不高,视野不开阔,不可能做好管理工作。
学校的发展,文化先行,学生的成材,知识和智力背景至关重要。作为传播文化,向广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图书馆,责无旁贷地被推向了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要发挥中学图书馆的作用与效能,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员。中学图书管理员应具有怎样的基本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使图书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呢?
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使命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学校图书管理员要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具有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而且,优秀的学校图书管理员要热爱图书管理工作,自觉地将之视为学校育人工作的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图书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二、较强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意识、能力。
现代学校的图书管理是一项学术性、技术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因而仅有热情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扎实的现代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图书管理能力。学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在遵循图书管理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熟悉图书的分类规则及常用工具书的检索方法,熟悉图书馆藏书范围和藏书特色。
图书馆(室)管理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必须从规范入手,建立可供操作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行机制的内容,即图书管理工作的方法、任务、内容等。其主要工作是要建立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如《图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图书借阅制度》、《图书丢失、损坏赔偿制度》等,并与教师年度考核、工资晋升、实施奖惩等挂起钩来,使这项工作运行起来有力度。二是涉及运行机制的方法。要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分级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第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把学校图书管理工作条理化,形成管理规章,出台管理规定,使管理工作具有权威性;第二是业务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使之具有规范性、科学性;依据图书管理工作的特点,制定出图书馆(室)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使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是学校依据学校的自身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拟定学校图书管理方案,使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第四是图书管理人员要强化自我管理、现代管理意识。
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及组织指导开展读书活动的能力。
学校图书馆(室)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书馆(室)的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师生整体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看好书的兴趣,适应素质教育需要,促进图书效益的发挥,学校图书馆(室)要秉承“以读者为本,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这一理念,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中小学读书竞赛活动,以赛促读,教书育人,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开展图书管理工作中,可通过树立典型、建立示范区、示范学校等形式,把图书管理工作引向深入:一是在普遍开展图书管理工作基础上发现、培养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单位作联系点,通过经常指导活动,发现、总结经验,推动面上工作;二是建立评估验收和奖励制度,通过督导评估活动,争取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真正解决房子、票子、位子问题,实现馆舍建设、书刊配置、图书管理上档次,同时大张旗鼓地推广典型,使学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通过组织读书征文评比和管理经验交流,推动图书管理工作良性循环。
学校图书管理员工作的价值是通过为师生提供各种服务而实现的,同时也是一种人际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只有通过图书管理员与师生的有效沟通,才能了解不同师生的需求期望,才能主动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图书管理员应该加强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努力与师生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相互理解的相容关系,用真诚周到的服务去争取更多师生的支持,提高图书管理员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素养。
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正迅速进入图书管理工作,现代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印技术、录像照相技术、视听设备和视听资料的使用及保护技术等,都将在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学校图书管理员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和应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文献信息等,更好地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学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教改、文化阵地。是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器”和“孵化器”!早在198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学图书馆宣言》就指出:“中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一所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
中学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文献资料的阵地,担负着配合课程、辅助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行为和道德情操教育的重要职责。随着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新课标》颁布后,它的重要地位更是上升到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探究式自主学习的高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图书馆建设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网络、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中小学图书馆的硬件有了较大的提升,然而,要发挥中小学图书馆的作用,必须拥有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员。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来实现的,工作人员是形成工作能力的保证与主体,是影响图书馆读者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搞好中学图书馆的的现代化建设,不能只重视图书馆的“硬件”,更应重视“软件“,即馆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建设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小学图书馆效能的发挥。图书管理员更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适应当今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中学图书管理员应具有怎样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使图书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呢?
要有敬业精神
一个合格的图书管理员要热爱图书管理事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要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具有不为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情操。自觉地将图书管理工作视为学校育人工作的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图书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充分认识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
图书馆是学校最基本、最基础的办学条件,它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提供服务的信息机构,是学生和教师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是为学生提供探索性学习,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课堂延伸和“第二课堂”。 图书管理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图书管理员必须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甘当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中学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主要是学校师生,而师生的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也各不相同,这使他们在借阅和使用图书资料方面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图书管理员耐心为不同层次的师生读者服务,要牢固树立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热爱本职工作,鞠躬尽瘁。在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方面,要克服“你们找上门我才为你们服务”的不良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想师生需要之所想,急师生需要之所急,主动介入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端正服务态度,对读者不仅要热情耐心,更要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切实满足读者的需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让图书馆成为读者心目中的知识殿堂。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提高服务效率的基本保证。以人为本,图书馆业务流程(从采访到编目,从典藏到借阅)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展开做到百问不厌,百挑不厌,百换不厌,百看不厌,对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传递不厌。我们每个馆(室)员要深刻理解图书馆的意义和作用,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以饱满的热忱和科学态度认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转贴于
五、具有较强的图书管理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图书管理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具有社会性、科学性、教育性、和服务性的特征。是一项学术性、技术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因而仅有热情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扎实的现代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图书管理能力。新时期的图书管理员不但应具有扎实的图书情报知识(熟悉图书的分类规则及常用工具书的检索方法,熟悉本校图书馆藏书范围和藏书特色。)良好的外语水平,而且要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敏锐的信息意识,能够鉴别、采集、整合网络信息。
科技知识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涌现,各门科学无所不有。如果没有广博的文化素质,图书管理员工作起来一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对进入馆(室)中的图书文献进行整序工作而言,馆(室)员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就不能变杂乱无章的无序状态为井然有序的整体文献系统,就不能对各学科国内外科技政策、发展水平和各种信息资源有较详尽的了解。馆(室)员不具备对各种信息的熟悉、筛选、整序、浓缩、分析的整合和研究能力,也就不能为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更便捷、更系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如:为老师准备好与授课相关的文字资料、图书信息等:为学生准备好有助于知识掌握的辅助信息和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及时把新信息推荐给他们。
随着计算机管理的普及和深入,馆(室)员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网络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和应用。学习和掌握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信息贮存和检索等各种实用技术,努力使自己从传统的“门卫型”向“网络知识服务型”转变。所以,我们馆(室)员要主动刻苦钻研新技术,
因此,图书馆(室)员要不断学习及时掌握社会、生活、科学领域的新信息、新知识,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勇于探索,不断进取,才能才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
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工作的价值是通过为师生提供各种服务而实现的,同时也是一种人际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只有通过图书管理员与师生的有效沟通,才能了解不同师生的需求期望,才能主动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图书管理员应该加强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努力与师生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相互理解的相容关系,用真诚周到的服务去争取更多师生的支持,提高图书管理员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具有组织和指导开展读书活动的能力。
中学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老师和学生,中学生正处于身体、思想的发育期,从书籍中吸取养分意义重大,由于他们思想尚未定型,阅读就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盲目性。因此,中学图书管理员承担服务于育人的双重职责,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加强道德建设和思想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书籍的筛选、阅读的指导方面都要起到导航的作用。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用好的书籍积极的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组织读书讲座、举办读书节等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书籍真正成为青少年进步的阶梯。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思想、业务以及科技诸方面的素质提高了,图书馆(室)的能动作用必将发挥得更好,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年轻的图书管理人员充实到中学图书管理队伍中去的同时,在职的中学图书管理人员应进行图书管理方面继续教育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把图书馆建成具有一流条件、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学校标志性工程,成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成为师生求知和向往的地方,成为学校最亮丽的景观。
【 参考文献】
【1】网络时代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 张灵慧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10.2
【2】浅谈数字时代中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和谐创新 赵静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10.4
农家书屋工程是国务院确定实施的一项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对于缩小城乡差別、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帮助农民科技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书屋既面临着重要挑战,同时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为当地村民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已成为当前农家书屋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建好农家书屋不易,如何建立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体制,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则是文化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型平台,正逐步成为农民读书学习、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和科技致富、学法普法的重要阵地,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各地也把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实施这一民生工程。为了解农家书屋在福建省武平县农村及社区居民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探索农家书屋在闽西农村获得更好的发展途径,充分发挥其各项作用,更好地服务村民,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我们开展了这项调查活动。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从2014年6月5日起至2014年11月30日)旨在了解福建省武平县农家书屋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农家书屋的硬件设施、图书管理员情况、书屋利用情况、书屋经营模式和经费状况等,为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研法相结合的方式,最深入分析现有数据的基础上,设计内容详细的武平县农家书屋状况问卷调查表,对该县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武平县农家书屋建设现状与发展动态。
1.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之前,查阅了农家书屋建设的相关文献及政策文件,针对农家书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对农家书屋的硬件、建立时间、管理、利用等5个方面的38个问题开展调查,通过在农民培训现场和进村入户、联系各乡镇书屋负责人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后汇总分析,以期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县级农家书屋的具体情况。
2.抽样调查样本选择
首先从武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及其领域,收集各乡镇已有建设农家书屋的相关信息。接着,组织图书馆的员工,对典型村庄的“农家书屋”建设情况开展详细的问卷调查。农家书屋调查范围涉及武平县17个乡镇、街道214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和2个社区图书室。共发放问卷214份,收回有效问卷175份,回收率81.8%。从这些农家书屋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各乡镇均有覆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误差验证
为确保问卷调查的准确性,集中参与调查的项目组成员,对调查表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讲解,要求调查表上要填上调查人的名字,被调查书屋管理人应签名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核实。同时,随机抽取23份问卷表进行核实,情况基本属实。作者利用调查研究及图书馆协助配合“农家书屋”建设的机会,多次实地考察了武平县七坊村等12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听取了平川镇文化站负责人对该镇5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建设概况,访问县文体广新局有关负责人对武平县农家书屋建设的设想,实地了解各地对农家书屋建设与发展的意见与建议,获取的信息与问卷设计统计出来的情况基本相符。
二、武平县农家书屋建设现状
武平县为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南与广东梅州相连,西与江西赣州接壤, 是闽西、粤东、赣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素有闽西“金三角”之称。全县总面积2635.2平方千米。辖6镇、11乡,人口37万。通行闽西客方言武平话。农村人口占比达60以上。
(一)农家书屋基本情况
武平县农家书屋创建始于2007年,之前在部分村庄建有农民图书室、小书屋等。由表1可知,农家书屋主要成立于2008年至2012年间,特别是2009年后得到了稳步发展。现有农家书屋214所。
表1 农家书屋建立时间与数量
2007年以前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合计
1
21
46
49
50
47
214
关于加强农家书屋建设的必要性,问卷设置了“有必要”、“没必要”、“无所谓”3个选项,仅有2为图书管理员认为无所谓,1位认为没必要,可见多数认为农家书屋的建设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书屋硬件设施
农家书屋面积、消防设施、电脑、书架、桌椅等调查情况见表2。多数农家书屋建设按照规范统一的标准执行,严格把握书屋选址,按需配备书柜、书架、阅览桌、椅等硬件设施。农家书屋基本配套设施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有些农家书屋配置水平远超出标准。
武平县各乡镇农家书屋的硬件设施统计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现有农家书屋的平均面积35-60平方米,均配有桌椅多数;绝大部分乡镇的农家书屋配备书架及阅读灯,多数乡镇配有消防设施和电脑。调查中还发现,多数农家书屋可供借阅的图书能达到国家规定的1000册的要求。
乡镇
书屋平均面积(m2)
消防设施
电脑
(台)
书架
(个)
阅读桌
(个)
座椅
(把)
平川镇
60
6
10
25
30
120
城厢镇
45
5
4
35
32
124
万安镇
50
2
4
17
12
48
永平乡
47
2
5
33
30
120
东留乡
38
3
4
41
36
132
桃溪镇
37
1
4
34
30
120
大禾乡
35
3
29
26
92
湘店乡
40
1
2
15
12
48
中山镇
45
2
6
27
22
84
十方镇
40
5
6
48
38
136
武东乡
35
3
41
40
160
中堡镇
37
2
4
49
42
168
岩前镇
50
3
4
37
32
124
象洞乡
45
18
16
64
民主乡
35
13
12
48
下坝乡
37
18
18
72
中赤乡
40
1
4
14
14
56
表2 农家书屋硬件设施
(三)图书管理员情况
农家书屋管理员作为图书室的负责人,其文化水平、个人素质、培训状况关系到农家书屋的建设质量与成效,相关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全县农家书屋共配备管理员214名,以村文化协管员、村会计、妇代会主任、青年民兵负责人等村干部和农村退休教师为主要构成,占管理员队伍的绝大多数。从管理员年龄上看,21到40岁的青壮年98人,占图书管理员总数的46%,41至60岁的中年106人,占管理员总数的50%。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75人,占图书管理员总数的35%。
由表3得知,武平县农家书屋管理员均在上岗之前得到培训,但以兼职人员为主,有薪酬的仅占1%。从管理员的文化水平来看,尚无大专以上人员。
表3 农家书屋管理员基本情况
管理员编配
管理员文化水平
管理员薪酬
管理员培训
专职
兼职
本科
大专
高中
初中
其他
有
无
是
否
10
204
75
80
59
3
211
214
5%
95%
35%
37%
28%
1%
99%
100%
(四)农家书屋管理情况
农家书屋是一项惠民工程,是在各级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起来的,能否得到长期发展,真正服务于农,关键在于管理。有关武平县农家书屋的管理状况,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为保证建成后的农家书屋规范运行,全县大多数乡镇已建立《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办法》、《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等规章,为农家书屋的规范运行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通过调查表明,各农家书屋均挂有牌匾,开展了图书财产、借阅登记,向村民办理借阅卡,并免费借阅,方便了村民。单从书架等摆放程度看,多数还不能做到整齐有序,卫生状况多数中等偏差。
表4 农家书屋管理情况
村民是否办借阅卡
借阅是否收费
图书财产登记
图书借阅登记
家具摆放
程度
书屋卫生
状况
书屋门牌
规章制度
是
否
收
免
有
无
有
无
整齐
一般
好
中
差
有
无
有
无
19
195
214
214
214
15
199
19
69
126
214
214
(五)农家书屋开放与运行情况
为了解农家书屋的运行情况,从书屋的开放频率、开放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5。从表中看出,武平县不同书屋每周开放的时间有差异,每周1次到5次都有,其中每周开放1次和2次的居多。从具体开放时间来看,全天开放的较少,多数是选择开放半天,没有晚上开放的。
调查中发现,多数农家书屋均能做到有序开放,但进行图书流动与更换的书屋极少,有不少书屋常年未进行图书流动与更新。从接待读者的数量来看,从100人次到1000人次不等,以年接待量在500人次的书屋居多。
表5 农家书屋开放运行情况
周开放频率
每周一次
每周2次
每周3次
每周4次
每周5次
书屋数量(所)
40
36
18
16
12
开放时间
全天
上午
下午
夜晚
书屋数量
20
15
62
三、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的具体做法
近年来,武平县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拓宽工作思路,探索工作载体,不断加大基层文化建设力度,用健康有益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推进全县农家书屋规范建设。
(一)农家书屋建设的主要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武平县各乡镇都按照县里的总体部署,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1. 在场所设置上,坚持量力而行和便民实用的原则,突出可行性和实用性
主要有六种类型:一是建在村委会办公室或会议室的村委会主导型,约占60%。二是建在村文化活动中心的综合利用型,约占15%。三是建在村小学,既是学校图书室,又是农民阅览室的共享型,约占15%。四是建在农家文化大院的文化娱乐型,约占5%。五是建在零售店的便民型。六是新建书屋的专用型。
2. 在图书配备上,以捐赠为主,充分发挥了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帮扶援助作用。
一是我县政府向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支付了2000万码洋的图书,包装、运输等费用300万元,为“农家书屋”充实了大量的图书资源。二是武平县发出倡议,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捐赠图书,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大中小学校学生、街道社区群众等都积极参与到捐书活动中来,形成了一个全市上下齐动、捐书献爱心的热潮。县直挂钩单位投入40万元,为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呵呵4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充实了25万册图书。
3.在书屋管理上,强化制度建设,初步实现了规范管理
武平县结合实际,以县区或乡镇为单位,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一是配备兼职管理员,主要是村文化协管员,选派农民信任、有责任心的村干部,威望较高的中心户等进行管理;二是制定了管理、借阅、岗位责任制等项制度。设有财产登记、群众意见、借阅登记、读书心得、读书典型等详细的记录本;三是建立台帐,书架全部做了编号,图书加盖了印章,建立了包括书架个数、图书数量和种类在内的管理台账。
4.在读书效果上,注重发挥阵地作用和活动引导,取得了一定成效
发挥了“农家书屋”的阵地作用。很多村不仅把书屋作为一个就读书而读书的地方,而是与文化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科普培训室等结合起来,共同开展活动,提高了书屋的利用率和综合效能。
(二)主要经营管理模式
1.以政府为主导,多方位实施网格化联动式的运行管理模式
专门建立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县文体广新局指导,各乡镇、街道文化站具体负责。各村专门落实管理员负责管理及日常运作。由县图书馆协助登记、分类、编目、上架、培训同步进行,将具有完整基础模式的农家书屋交给管理员接管。
2.全力拓展业务,多角度发挥灵活化参与式的农家书屋效能
开展活动引导农民读书。以全民读书月为契机,开展好“好书进农村”活动、村民读书征文活动、全民捐书日活动和青少年学习社会实践活动。
3.立足持续发展,多系统实行日常化标准式的监管督导模式
建立镇、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三级包、保责任制。镇、村负责包基本设施完整,包房屋、供电、电脑、书柜、桌椅等设施的维护更新与管理;书屋管理员要保证书屋向村民开放时间;保证图书及音像制品的不流失。逐步形成以镇村为单位的农家书屋管理与发展的长远机制。同时,制定统一的管理借阅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实行借阅登记与财产管理等制度。镇政府每年对各村农家书屋进行绩效考核;镇人大、纪委负责对村级组织的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进行督察、督导;镇村建站、文化站等部门负责对全镇农家书屋的检查验收;乡镇文化站、图书室负责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严格镇、村、农家书屋三级包、保责任制,环环相扣,保证农家书屋建设的管理“四要五规范”。“四要”即书室要清洁整齐,书刊要分类上柜,桌凳摆放要有序,制度装裱要上墙;“五规范”即规范图书分类,规范标签张贴,规范借书证发放,规范借阅薄使用,规范制度执行。
四、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武平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以来,在提高农民素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认识问题没有完全到位
部分乡镇领导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害怕一阵风、不长久,存在消极应付思想;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可行性本身持怀疑态度,有的认为是出于“做秀”,不得不做,也不得不去敷衍。受经济条件影响,无论是在场所设置,还是在图书配备上,重点扶持的村均好于其它村落。利用书屋开展活动还不是很多,书屋在农民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不是很大,这既与农民缺少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关,更与缺少农民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活动载体有关。
(二)管理体制有待理顺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各级文化新闻出版部门一项重要中心工作,乡镇党委、政府也都把该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但在实践中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牵头部门管理,也没有相关法规、政策、文件明确职责与工作关系。在书屋的日常管理中,各级基层组织还没有参与日常管理,也无监督权。对于建成的众多数量的书屋,其巨额资产与设备由谁监管,由农民自我管理,会不会出现资产流失。若由政府部门管理,那么,由哪一级主体负责等一系列问题,让县级文化新闻出版部门既感到责任重大,又感到工作压力、工作协调难度太大。个别书屋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执行过程中有流于形式的现象。有的书屋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的书屋即使建立了一些制度但执行的不好,许多书屋不定时开放,影响了农民借阅。
(三)书屋功效有待充分发挥
部分书屋存在选址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屋设点的位置不合理。武平县是劳务输出县,作为阅读需求最旺盛的青壮年长期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小孩。老人们的文化程度决定了他们很少光顾农家书屋,加上成天劳作、抚养小孩,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哪有读书的兴致?如果书屋设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地段,这个书屋就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二是书屋无屋可居。有的村委会自身没有办公楼,村民又不愿意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造成书屋无处安身。
由于书屋选址、日常管理、图书配备等因素,影响到了书屋功效的发挥。调查中发现,一些书屋选择在村委会办公楼上或比较偏僻的地方,不方便群众借阅。加之书屋多由村干部负责日常管理,不能正常开门借阅,使用效率较低。虽然我们在选书的过程中下了很多功夫,但有的村图书还是不能适应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加之目前政府牵头组织开展的活动较少,指导老百姓学习不够,大多数农家书屋建成后,依赖老百姓自发地前来读书,而广大老百姓因为农事繁忙,加之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农家书屋存在闲置现象。
(四)运行经费无法得到保障
建设农家书屋正常运行经费无保障,农家书屋建成后,尚需要一定量的维护资金。书屋管理员的报酬补偿及其他软硬件设施的更新维护也需要一定资金。但目前农家书屋的后期使用维护资金没有明确的来源渠道,基层政府及村居对书屋后期维护存在观望心理,影响到农家书屋工程的巩固和发展。
一是购书经费问题。“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工程”,建设时主要由政府投资,建成后由农民自我管理,没有资金再投入,仅靠社会捐助是难以维持下去的。二是图书管理员补偿问题。作为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工程”,农家书屋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书屋业主除了无偿提供房屋之外,还要例支包括水、电、卫生等费用。更重要的还要有专人管理,势必花去大量的时间,他们不能外出务工挣钱,甚至还要耽误自家的农活,这就使得书屋业主顾虑重重,影响书屋正常运行。三是工作经费问题。书屋建设工作往往要经过初选、确定、配送、验收等过程,每个书屋至少要进行四次现场勘验,按市场价格计算,仅用车油料费,加之对书屋管理员的培训、书屋建设过程中的业务指导等工作产生费用开支,足以让县级文化新闻出版部门背上沉重的包袱。部分书屋图书总量不足,农村实用书籍相对较少。尽管县里捐赠配备了一些图书,但总的看总量仍然不足,尤其是农民普遍欢迎的农业技术、法律常识、健康保健、科普知识、少儿读物等书籍还很缺乏。
(五)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农家书屋建成后,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书屋良性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管理员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员以村居委会干部兼职为主,他们平时忙于招商引资、扶贫济困、计划生育等地方政府中心工作以及自家的生产经营,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很难保证。二是规范化管理水平不够。图书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现有的书屋管理员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业务水平很难适应需要。三是管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按照农家书屋管理的相关规定,书屋管理员需要付出较多时间进行归类整理及登记造册,由于没有相应的待遇补偿和考核奖惩制度,部分书屋管理员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农家书屋工作要正常开展,必须落实好管理员。人员落实到位的,工作做得一般较好,人员落实不到位的,基本上无法开展工作。武平县214家农家书屋的管理员绝大部分是兼职人员,有专职管理人员且坚持每天开放的农家书屋只占极少数,这就造成书屋基本上处于关停状态。书屋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管理乱、读者少,甚至基本上就没有读者,一年四季不曾开放的状况,“书屋”实际上成了“书库”,长此以往,“书屋”将难以生存发展。加上现有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大多从未接触过图书的管理工作,在图书的登记造册、归类整理、保养、借阅等方面的管理经验缺乏,极易导致图书损耗、丢失,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图书管理存在隐患,在图书使用过程中,因管理员责任心不强、场所迁移等原因容易造成遗失毁损。在农家书屋走访中我们发现部分农家书屋没有严格执行借书手续,借后不还现象较多,也没人追要。
(六)农家书屋图书种类的配置不尽合理
1.书籍内容缺乏针对性
从各地农家书屋的图书种类看,目前农村书屋的图书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接受实际和现实心理需求等复杂因素,和农民的阅读能力、阅读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和农民现实境况对接度不足,对农村读者缺乏持续的吸引力,而且大部分书屋图书种类偏少,内容广度不够。
2.配置结构缺乏合理性
从各地农家书屋的配置标准看,一般都是图书的配置数量达到了总数的要求,而音像类、报刊类产品因为一些客观原因配置难度较大,落实比例低。配置结构存在重图书,轻音像、报刊的倾向,较少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情况,如在本次调研时发现农民对报纸、期刊更加“情有独钟”,尤其欢迎时政新闻类、实用技术类和生活保健类期刊。
3.书本更新缺乏时效性
从农家书屋的书本更新看,书屋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图书的更新工作却迟迟跟不上,况且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更造成了一些已经建成的农家书屋内容更新速度慢。
五、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按照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农民的原则,加大投入,优化配置,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图书,把农家书屋打造成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打造成服务“三农”的品牌工程。
(一)建全长效工作机制,规范农家书屋管理
农家书屋工程,不仅要重视建,更要重视管。不加强建成“农家书屋”的管理,就会形成“建时一阵风,建后无人问”的状况,久而久之,建成了的“农家书屋”这个阵地就会丢失。所以,建议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用行之有效的制度方法来管理农家书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民自理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
1.完善书屋考核评比机制
切实加强对农家书屋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考核,要特别重视基层群众的评价。制定农家书屋考核标准,以乡镇为单位实行年度考核。
2.完善书屋多元管理机制
在管理模式上,探索实施书屋管理员由村干部担任的兼职模式,由乡村农户无偿管理的志愿模式,由农村各类协会支撑的协会模式。优化管理员队伍,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这支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抓住当前大学生村官大量配备的有利时机,将管理农家书屋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学习锻炼岗位,使他们在引导农民读书学习中发挥自己在知识和管理方面的优势。
3.完善书屋建设帮扶机制
推进全县企事业单位、各级文明单位与农家书屋结对子,在场所设施完善、图书更新配备、组织读书活动等方面进行长期帮扶。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教育培训,与县图书馆等相关单位联合,定期举办学习班、培训班,不断提高其管理图书的专业技能。
4.健全各类规章制度
以乡镇为单位,加强对书屋财产的统一管理和制度管理,加大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与指导工作,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使用情况及农民群众对书屋的反映作为一项考核基层干部的指标长期执行下去。每年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图书使用效率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一是建立图书捐赠制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捐书活动,为书屋提供书源。二是建立农家书屋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明确捐赠资产的权责关系,强化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三是制定可操作性的图书资源共享制度,利用县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资源,建立联合图书目录,定期组织在各书屋间循环交流,充分发挥县级图书馆服务农村的职能,加快图书周转流速,提高图书使用率。四是建立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制度。利用各县级图书馆的资源对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平时的业务指导,使之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业务能力,提高农家书屋的管理效率和水平。五是建立滚动管理和激励机制。对已验收合格的“农家书屋”,要以县级文化部门为主,实行一个年度一考核的方式加强管理。对合格的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每年按整个书屋建设的一定比例给予书籍报刊更新费用。对在书屋运行过程中,管理有成效、有影响的图书管理员给予奖励。让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摘牌,取消每年度书屋更新费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读书活动引向深入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体现了中央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体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宗旨。所以各级政府一方面应强化领导,把农家书屋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作为评价地方政府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营造创办书屋的社会氛围。把农家书屋与普及文化知识宣教活动有机结合,让农民充分认识农家书屋建设的地位与作用,逐步培育与提升农民群众学文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农家书屋植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村。
(三)是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扩大农家书屋的社会影响。在新闻媒体开辟专版专题专栏,搭建一个展示“农家书屋”建设成果的平台,深入报道各乡镇农家书屋建设的经验作法、实际成效,报道“农家书屋”里发生的读书故事、农民读书的切身感受和读书的成果等。在各村庄,发动农民群众自创、自编、自演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运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农民读书氛围。在农家书屋采取悬挂农民书法字画、张贴名人名言、布置文化长廊等形式,精心装饰书屋,提高书屋格调。
在高效利用中提高效能。农家书屋建设好是前提,使用好才是最终目的。为切实发挥书屋的效能,建议坚持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我县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业余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如果能将农家书屋建成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丰富其业余生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读书开启智慧,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是一项功系千秋的德政。二是结合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在农闲时节和重大节假日,组织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寓知识于娱乐之中,让群众在休息的同时获取知识,增长智慧。三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农家书屋的未来,绝不仅仅只是图书、报刊等文献载体,数字化和网络化应该是推进的方向,农家书屋工程还应在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上寻求突破。
(四)加大典型挖掘选树力度,增强示范引导作用
一是集中选树一批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利用率高的星级书屋、示范书屋。二是评选表彰一批支持“农家书屋”建设的基层领导。三是评选一批靠读书成才、走上致富道路或靠读书改变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的新型农民典型。四是选树一批热心支持读书活动的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五是评选一批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在此基础上,通过召开农家书屋建设现场会、组织记者采访团等形式,广泛宣传典型的建设经验和先进事迹,树立良好的学习导向,营造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对运行效果好的农家书屋要大力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
(五)加强基本建设,努力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建议再追加制作一批书架,重点武装那些基础好、见成效的书屋,支持各示范村、重点村的书屋建设向,在农家店、销售点等人员流动性大的场所增设图书角,进一步扩大工作外延。二是采取政府投入购买一部分、组织相关单位编印一部分、社会捐助筹集一部分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图书投放力度。针对农民实际需求,建议编印一批养殖、农村法律法规、果树栽培、良种选育、农村常见疾病防治、农村民俗礼仪、中草药种植、农用车修理、花卉瓜果栽培、沼气池建造等类图书,有效服务于农民生产生活。三是逐步引导各书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把“农家书屋”打造成集阅览、培训、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站室。
(六)合理布局,重视图书类种配置
前期农家书屋选址以各行政村(居)委会所在地为主,覆盖所辖自然村,随着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规划的逐步实施和持续开展的村部更新改造,农家书屋在布局上也应适时进行调整。农民集中居住点建成后,势必吸引大量的农民入住,应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超前考虑农家书屋的设置。在村部更新改造、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农家书屋工程也应作为重要职能板块予以重点关注。
政府相关部门在拟定农家书屋图书书目时,一定要先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后再制定。同时还应适当减少统一配备的比重,留一部分资金,作为地方自选图书书目的经费,以满足不同群众的多样化阅读要求。
1.针对村民阅读需求,科学实行多元配置
“现在农民的闲暇时间多了,喜欢故事、小说等文艺类读物。新时代的农民和城里人一样,也爱幻想,也有浪漫情怀,也希望有生活情趣!”在洋桥村农家书屋调查时,从借阅记录发现,借阅较多的图书集中在小说类和农业科技类方面。可见,在配置图书产品时,我们要调查研究农民的需要,不但要讲科学性、实用性,而且要讲娱乐性、信息性。具体而言,在配置农家书屋的图书产品时,应该将适合农村读者阅读的农业专业类、大众类、教育类图书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这样可以兼顾多层次读者的不同需要,增加农家书屋的人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2.针对村民阅读能力,适当调整配置比例
目前农民的阅读水平相对而言较低,良好的阅读习惯尚待养成,“在农村,农民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还是电视,其次是期刊,最后才是图书。农家书屋建设,图书是必要的,但是期刊和音像制品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调查时也证实了这一点。从这样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农家书屋的受众最易于接受的出版物是电子音像类产品。各地在配置农家书屋的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实际文化水平、阅读能力、阅读兴趣,有区别地配置产品,而不是一刀切地按照新闻出版的总体部署原则上规定的出版物比例去配置。
3.针对村民阅读受益,全力加大更新速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家书屋对受众的吸引力在于有无“活水”上。从农家书屋建设者的角度,必须要高度重视内容的更新问题,一个农家书屋的建设不是一次投资就能长期受益的,而是必须不断投资,可以通过政府投入,每年按照比例来增加农家书屋图书的存量,可以通过社会捐赠来增加农家书屋的存量,也可以利用农家书屋之间不同的书籍相互流动,来实现定期更新书刊,从而有效推动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七)整合资源,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属公益性、非营业性质,建设进度,与村集体经济实力有关,也与上级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政策措施有关。现有政策是“农家书屋”工程建成后再无资金投入。因缺乏资金支撑,难以激发村级建农家书屋的热情,影响建设进度,导致书屋无法发挥其正常的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全省统一制定农家书屋运行经费标准,并要求纳入财政预算,提高资金投入力度,保证书屋正常运行的必要经费,解决农家书屋管理员的报酬问题,建立起一支长期从事书屋管理的队伍,有了真正的专职管理员,农家书屋才能正常开放,发挥作用,推动书屋良性运转。此外,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在“农家书屋”建设中,除了新闻出版部门发挥主要作用之外,可以与农村文化活动室、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建设相结合,采取知识扶贫、技能培训、送书下乡、读书猜谜、文艺调演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来活跃农村读书氛围,提高群众文化品位。老少边穷农村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读者有限,同时这些地方人口居住都较分散,在这些地方一刀切按村建设书屋会造成资源浪费。建议集中资金将书屋建在人口较多的中心集镇,以免一刀切建设造成浪费。
要多方并举进行经费投入。农家书屋的建成使用,离不开经费支撑,保证书屋正常运转要有稳定的经费保障。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建议省财政继续加大投入,设立农家书屋专项维护基金,确保农家书屋既建得好又运转顺。二要动员社会投入。农家书屋工程面广、量大,持续周期长,仅靠政府投入还远远不够,需要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采取企业或企业家以及有志于此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冠名捐赠”的方式,或机关事业单位定点挂名帮扶等形式,多方筹集运转资金。三是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扶贫项目。每年各级政府、各部门单位,都要以各种形式开展扶贫济困,建议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扶贫项目,从扶贫资金中切出一部分用于书屋的更新维护,扶资与扶智并举。
武平县自2007年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并切实将农家书屋的建管用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推进,农家书屋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一项创新型的工作,正处于探索试验阶段,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我们把对工作的热情与科学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加大“农家书屋”建设力度,努力完善软硬件设施,不断研究新机制,探索新方法,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推动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连.农家书屋建设调查分析报告.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72-75
2.于蓓莉,张仙.近年来我国“农家书屋”研究综述.图书馆学研究,2010(9):18-22
3.李英.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图书馆工作研究,2010(1):104-107
4.井继龙.农家书屋建设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2):30-35
5.李中香.影响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科技,2009(11):29-30
6. 龚杏娟.绍兴地区农村公共图书馆调查与思考.图书馆杂志,2007(8):15-17
7.牛振恒.农家书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图书馆杂志,2008(10):24-26
8.杨鹏星.农村文化建设新平台-----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策略浅谈.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3):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