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人护理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年肺心病有病史长,体质弱,反复发作的特点,常因感染等因素引起肺心病的急性发作,而合并诸多并发症,病情危急而多变,临床护理困难。为了提高疗效,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内1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以来收治老年肺心病病人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60~65岁25例,70岁以上43例。合并慢性支气管47例,肺气肿10例,肺性脑病8例,消化道出血3例。
2护理体会
2.1与休息
2.1.1休息:在急性期,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能量消耗,减轻缺氧症状。心衰纠正后可逐渐离床下地活动。注意安全,必要时加栏床保护,以防坠床。并协助日常生活护理,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超过50℃,并用双层毛巾或毛毯子隔开,以防烫伤。
2.1.2:老年肺心病急性期有严重心衰和呼吸困难,病人往往端坐喘息,昼夜不能平卧,此可让病人坐起,身体稍向前倾,于病人两边放置立枕以扶持其双手,减轻疲劳,并将床头支起成65-75度角,使病人能向后仰,其角度使其感到舒适为宜。腰应垫枕心,此可使膈肌下移,从而改善呼吸,待呼吸困难缓解后根据病人的习惯放置。昏迷病人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2.2有效吸氧,改善全身缺氧状态:由于肺心病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通气和换气障碍,气体弥漫功能减弱,多伴有严重的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因此,在治疗肺心病过程中正确给氧是重要环节。我们在氧疗中注意几点:
2.2.1必须采用控制性氧疗,氧流量和浓度要视血气分析结果合理调整。氧疗的浓度以25~30%为宜,为患者进行双鼻头吸管给予低流量吸氧,每日吸氧至少15小时,氧流量1-2L/min。[1]
2.2.2必须持续吸氧,不能间断,否则已升高的PaO2会下降。
2.2.3观察吸氧好转的指标为:心率减慢,呼吸困难及紫绀减轻,神志清醒,精神好转,食欲增加。
2.3呼吸道护理:因老年肺心病人对寒冷抵抗力弱,发病多在冬春季,因此病室的温度应保持20-22℃,湿度为60-70%,以利痰易咳出。意识清醒者鼓励咳嗽排痰,必要时协助叩背。操作方法: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指导患者先行深呼吸(5-6次),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2]。肺心病心衰病人因张口呼吸,易引起呼吸道粘膜干燥,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或吸入性感染,严重时发生窒息,若不及时吸痰,常危及生命。预防的方法是:给予雾化吸入1-2次/日,每次30min,雾化液根据病情选用地塞米松,a-糜蛋白酶,氨溴索等药物。对张口呼吸的病人,口腔予覆盖两层湿沙布。同时,可训练病人采取缩唇呼气[3],可使呼吸频率降低,潮气量增加,有利于高碳酸血症排除。湿化瓶中蒸馏水不能少于2/3,每日更换鼻塞一次,同时应加强口腔护理,防止霉菌感染。
2.4皮肤护理:老年肺心病人因长期卧床,消瘦,水肿,皮肤干燥,皮下脂肪少,易发生褥疮。我们给予铺气垫床或海绵床,昏迷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观察皮肤及粘膜无出血倾向。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预防褥疮。急性发作期病人出汗较多,及时更衣,严防着凉。
2.5饮食护理:老年肺心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和缺氧,活动少,同时又合并右心衰,消化道瘀血导致食欲减退的腹胀。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进食时嘱病人呈半坐卧位,速度要慢,不可暴饮暴食,予少量多餐。用利尿剂的病人,应鼓励多吃含钾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昏迷病人予鼻饲。
2.6病情观察
(1)肺心脑病肺心病人神志和精神改变多反映病情演变。特别注意识别肺性脑病的先兆和电解质紊乱引起的神志改变,当患者神志不清或病人表情淡漠、头痛、头晕、燥动或谵妄,呼吸急促,紫绀明显加深,结膜充血水肿,瞳孔常缩小、散大、或两侧不等,对光反射迟纯,则为肺性脑病;应及时通知医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2)心力衰竭因低氧血症和CO2潴留,肺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肺动脉高压,使右心负荷加重而发生心力衰竭。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限制钠盐和水份摄入,控制输液速度,注意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反应。
(3)酸碱失衡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有80-90%病人酸碱失衡以呼吸性酸中毒多见。如呼吸减轻,嗜睡,不规则,则为严重缺氧,CO2潴留,这是呼衰的征象;病人呼吸深大且嗜睡多为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浅而快且兴奋,肌痉挛等则为代谢性碱中毒。
(4)心律失常 肺心病心律失常为急性期出现,稳定期消失,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博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护理中应注意观察心率和脉律的变化并详细记录,必要时可行心电监护,随时备好各抢救物品及药品,以便及时配合医生抢救。
2.7心理护理:由于老年肺心病人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加上年龄大,各器官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变化,常出现悲观失望,忧虑及自卑心理,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而拒绝治疗,或呼吸困难,烦燥而耐受不了长时间的输液、给药及输氧。因此,除给予正确的药疗和必要的基础护理外,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并认真解答患者的提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用支持、疏导、安慰、鼓励和放松练习等方法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4]。
参考文献
[1]Clary GL,Palmer SM,Doraiswamy PM.Mood disorders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urrent research and future needs.Curr Psychiatry Rep,2002,4(3):213-221
[2]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 [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77
【关键词】 妊娠;心脏病;护理
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不但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还可提高患者自身健康知识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收治的4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年龄24~39岁,平均(32.7±3.6)岁。
1.2 治疗原则 妊娠前对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妇女,做好宣教工作,使其了解妊娠分娩对心脏的影响,检查心脏功能,决定是否能经受妊娠和分娩。妊娠期对不宜妊娠者,于妊娠12周前行人工流产术,妊娠12周以上者可行钳刮术或中期妊娠引产,若已有心衰,应在心衰控制后再终止妊娠。分娩期对心功能良好又无手术指征的心脏病孕妇,可在严密监护下经阴道分娩。心功能Ⅲ级的初产妇或宫颈条件不佳或另有产科指征者,均应择期剖腹产。产后必须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2 护理
2.1 产前护理
2.1.1 环境与休息 孕妇应安排在安静、空气新鲜、有氧气供应的小房间,避免受凉感冒,限制过多探视,对患者及家属做好产前宣教工作,使孕妇和家属消除紧张及焦虑的情绪。
2.1.2 病情观察 ①心脏病孕妇易发生早产、胎死宫内,护士应注意胎心及宫缩,给予氧气吸入2次/d,30 min/次,指导孕妇对胎儿的监测,教会孕妇自计胎动,3次/d,早、中、晚各1次,每次数1 h,3~5次/h胎动属正常;②测体温、脉搏4次/d,每周测体重1次,详细记录出入量,若有体温上升、脉搏增长、尿量过少以及孕妇有任何主诉,都应及时通知医生;③需要静脉滴注时,速度不宜过快,总入量不得超过1 500~2 000 ml/d,重症患者若有心力衰竭不能平卧,可取半坐卧位,并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情况;④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衰,每次给药前均应测脉搏,若脉搏
2.2 临产及分娩护理
2.2.1 病情观察 心脏病孕妇产程常较快,由于缺氧,子宫收缩较强,有产兆时多数即进入产程,护士应加强观察,细心照顾,及时通知医生,如决定行选择性剖宫术的孕妇要及时做好备皮、配血、留置尿管及其他准备工作。
2.2.2 心理护理 产程中应派专人在旁陪伴和护理,给以患者安慰鼓励,增强其信心。
2.2.3 预防感染 观察孕妇出入量情况,入量不够行静脉滴注液体,静脉滴注速度不超过50滴/min。孕妇出汗多应及时用干毛巾抹净,及时更换衣服,以防感冒,每次肛检后应及时行外阴清洁,避免大便污染引起感染。
2.3 产褥期护理
2.3.1 病情观察 产后24 h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记录。注意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保持会清洁,大小便后给予消毒会阴,有尿管者,应保持尿管固定通畅,防止逆行感染。
2.3.2 心理护理 保证产妇安静休息,可给镇静剂,主动协助排尿,做好产后宣教工作,解除产妇的思想顾虑。
2.3.3 保持大便通畅,可用缓泻剂,避免因用力排便引起心衰或血栓脱落而发生意外,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抹干褥汗,以防感冒。
2.4 饮食指导 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以免因胃部膨胀腹压增加而加重心脏负担。饮食应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钙铁等矿物质的食物,减少脂肪的摄入。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酒等,妊娠4个月起限制食盐摄入量。
2.5 产后检查 包括产后访视和产后健康检查。产后访视至少2次,由医务人员到产妇家访视,以了解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和哺乳情况,给予及时指导。婴儿满月时,回院妇幼保健室体检、打预防针,产妇产后42 d到妇产科门诊作产后检查。
3 讨论
通过加强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其知识水平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使患者和家属了解了围产期保健知识,保健意识和能力得以不断加强,改善了护患关系,使护理人员素质得到更大提高。因此,有效地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促进患者躯体和心理康复,同时高度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临床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33-02
心绞痛的发生是在一定条件下冠状动脉供应的血液和氧气不能满足心肌需要的结果。其特点为胸骨后呈现阵发性的压榨性疼痛,左上肢和心前区呈放射性疼痛,持续时间3-5min。饮食不节,情绪不稳定,外感风寒等因素皆可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以男性患者居多,发病年龄以40岁以上居多。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竞争力加大给年轻人带来了各种生活压力导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年龄逐步向年轻化过度,一旦发生会随时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应加强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及时对症治疗,并予以优质的护理,防止病情的恶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5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45±3)岁。患者入院治疗时有不同程度的胸部气促,疼痛,憋气等临床症状。
12 心绞痛分类 ①劳力性心绞痛:初发劳力型、稳定劳力型、恶化劳力型,卧位型心绞痛。②自发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下降的自发型心绞痛。③混合性心绞痛。④梗死性心绞痛。
13 心绞痛的临床特点 ①疼痛部位:胸骨后疼痛为主,有时疼痛部位会向左发生转移,贯穿全胸,可进一步波及至心前区大部,胸骨下部甚至上腹部。②疼痛性质:胸部呈现压榨性疼痛,发作时较强,病情加重疼痛随之加剧,严重时可伴有窒息或濒死感,全身乏力疲倦。③疼痛放射部位:因中枢神经把疼痛信息发送至支配皮肤疼痛的脊神经,疼痛部位集中在脊神经支配的皮肤部位,包括左上肢,左肩前内侧,小指,无名指,颈部,咽喉部,下颚部,牙齿,下腹部。④疼痛持续时间一般在5min以内。
14 病情观察 ①全面了解心绞痛患者的疼痛部位,持续时间,疼痛性质以及放射疼痛区域。②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心率,心律以及颈动脉怒张状况。③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是否存在ST段下降,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其他特异性心电图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④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4小时出入量,并详细记录尿量变化[1]。⑤心绞痛发生后患者须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直到疼痛减弱至消失,病人采取舒适,解开衣领,了解颈动脉怒张状况。⑥患者如呼吸困难,应及时给患者吸氧。⑦如患者发生剧烈胸闷气促,恶心呕吐,急性面容,全身出汗等急性症状,须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2 护理措施
21 给药护理 密切注意患者用药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心绞痛患者服用硝酸甘油片后一般2min以内疼痛会明显减缓,30min后疼痛症状会消失。注意硝酸甘油片的有效期并随身携带,含服硝酸甘油片须平卧位,必要时给予输氧。胸部疼痛发生时可以每间隔5min含服05mg硝酸甘油片,疼痛消失即停止服用。如疼痛持续15min以上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并及时通知医生检查,并做好抢救准备[2]。对于心绞痛频繁发作或含服硝酸甘油片无明显缓解的患者,应予以静脉滴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时须严密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严格控制输氧的速度和用药浓度,防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现低血压。
22 饮食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严控盐和脂肪的摄入量,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天盐分摄入
23 心理护理 患者心绞痛发作时会内心感觉恐惧,焦虑,情绪波动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心肌需氧量持续增加会加重心绞痛疼痛程度。因此,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作时需护理人员或家属时刻陪护,并予以人性化的心理安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增强其安全意识,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避免情绪持续紧张而加剧心绞痛病变程度。加强和患者的心理沟通,指导患者学会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简单地应对处理措施,比如注意力转移法等,可有效抵御不良情绪出现。护士应察言观色,注意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并进行科学分析后予以正确的心理暗示或指导。
24 健康指导 科学饮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少吃多餐,合理控制饮食进入量;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动物肝脏以及海产品、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不沾烟酒;保持大便畅通,大便时勿屏气,大便不畅时可使用开塞露;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心理紧张,多喝水防止便秘;小范围内空气消毒,避免发生继发性感染病症;学会心绞痛发作时紧急处置办法;合理安排休息和日常活动,保持足够睡眠,避免重体力活;指导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科学用药,并严格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医师予以治疗[3]。
3 结 果
5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和科学护理后,疗效显著,除发生1例低血压,2例心律失常外,其余患者均健康出院。
4 讨 论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病理表现形式。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高与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对本病的基本认识有直接性关联。心理因素能直接干预心绞痛的发作。因此,须加大对冠心病心绞痛科学预防的宣传力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勇芹,许娟,郑芳护理路径在冠心病心绞痛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8,16(12):3309-3310
【关键词】外科门诊;换药病人;心理护理
1初诊患者恐惧心理的护理
恐惧心理常见于初次就诊的患者,如急性外伤出血不止需立即清创缝合、电击伤、烧灼伤急需对创面处理、深部或浅部脓肿需切开引流、甲沟炎需拔除指(趾)甲等,由于病人缺乏心里准备,对手术过程不了解,惧怕疼痛,常表现为惊恐、惧怕、出冷汗、血压升高、脉搏加快、甚至面色苍白、严重时出现惊厥,根据病人这些常见表现,护士应积极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和秩序,首先尽快消毒,局部止痛,及时止血,适时通过必要的语言诱导与交流从而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同时还应注意家属心理变化,给予精神抚慰,理解他们的心情,降低其激动与不冷静的表现,以自信亲切和蔼的良好职业素养打消他们的顾虑,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使整个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2复诊患者焦虑心理的护理
焦虑心理常见于换药次数较多的病人,大致有这几种情况引起,1.焦虑伤口是否会完全愈合,是否会影响肢体功能,2.慢性伤口长期换药经久不愈忧心忡忡,3.颜面部创伤怕留疤痕影响美观,4.经济上的压力。故常表现为情绪波动,烦躁易怒,不思饮食,日思夜想,缺乏信心等,此时应给予同情和关怀,避免患者出现拒绝治疗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还应针对具体情况分别做好心理支持和心理护理,护士应在第一次换药后向病人嘱咐下次换药的时间和注意事项,换药时为了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打开伤口时动作要轻,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辅料后一点一点轻轻揭开辅料,主动向病人说明伤口的好转情况及影响伤口愈合因素,以取得病人的配合,对颜面部伤口要防止瘢痕的形成,慢性伤口长期换药不愈多为老年人同时伴有其他原发病,如糖尿病病人代谢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合并感染,长期患病饱受折磨,精神和经济压力都很大,对治疗信心不足感到治愈希望不大,加之长期患病自认为疾病知识了解较多,往往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护士要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药物治疗,家庭基本情况,才能较为准确清楚的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加强护患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换药时根据伤口情况选择敷料和处理方法,及时清除创面腐烂坏死组织,定时换药,使创面逐渐缩小愈合,缩短疗程。
3儿童换药的心理护理
儿童惧怕疼痛和出血,换药时常出现患儿的哭闹声,家长的训斥声,甚至个别家长打孩子的不良现象,对此护士应采取从儿童心里特点着手,掌握孩子好胜心强,喜欢表扬,喜欢充当英雄等心里特征,在伤口处置前因人而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选用语言诱导,轻轻抚摸患儿,耐心地对他(她)们说:“你肯定是个很勇敢的孩子,多坚强呀真像叔叔”还可利用无害的小瓶纸盒作玩具予以奖励,转移其注意力,拉近心里距离,使患儿感到护士和蔼可亲,值得信赖,在伤口处置中,再根据不同年龄、性格激发患儿的兴趣,如:问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讲故事等以分散其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疼痛;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28—01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症状之一,是患者最痛苦的感受,也是不舒适中最常见、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其出现与否、强度如何与肌体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疼痛还是诊断疾病的重要特征及评定疗效的一个标准,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常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对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我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40例各种疼痛病患者,对40名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了研究,现将护理体会作如下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共护理疼痛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4~70岁,平均47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颈椎病6例,肩周炎4例,癌症患者8例,骨性关节炎7例,其他疼痛5例。
1.2疼痛的临床心理
人们通常认为疼痛总是由于组织损伤引起,因此对于疼痛患者,临床医师常致力于寻找躯体的原因,并采取各种生物检测手段力图发现躯体的器质性损害。疼痛有时也能由心理因素引起,并且这类心理因素引起的疼痛常常不被正确认识,同时,由于疼痛的原因没有消除,治疗效果往往不好,成为慢性疼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1.3疼痛的心理护理
1.3.1对患者进行心理减压
临床上疼痛患者多会出现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或对康复失去信心,尤其是癌症患者,形成不良循环,甚至产生厌世的不良情绪,这些现象对治疗极为不利。患者情绪稳定,心境良好,精神放松,可以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针对病人的心理情况,可及时采取以下措施:护理人员应同情和理解病人,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以患者建立相互信赖的友好关系。只有当患者相信护士是真诚的关心,能在情绪、知识、身体等各方面协助其克服疼痛时,才会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感受告诉护士,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表达疼痛时的感受,及其对适应疼痛所作的努力,尊重患者对疼痛的行为反应,并帮助患者接受其行为反应,通过心理治疗缓解病人的疼痛。
1.3.2进行疼痛知识教育,改变患者的疼痛反应
首先向患者讲解有关疼痛的知识,使病人明白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疼痛发作的类型以及目前疼痛治疗方法及有效性,从而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更能遵从医嘱,积极配合;依据不同的患者,用恰当的语言交待诊治过程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如肩周炎患者在接受按摩推拿治疗的同时,应告诉患者在治疗中会感到不适和牵拉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积极配合医生,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1.3.3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疼痛的知觉
多陪伴病人,经常与之交谈,尽量满足病人需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信任与合作。常与病人共同讨论感兴趣的问题,或组织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可在室内放置报刊杂志、电视机等,分散其注意力,使病人在精神和肉体上从应激中解放出来,消除或缓解紧张性疼痛。
1.3.4使用其他疗法帮助减轻疼痛
1.3.4.1音乐疗法
可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或乐曲,运用音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缓解疼痛。
1.3.4.2欢乐疗法
笑是人欢乐情绪的表现,笑是最优美、最自然、最良好的制剂,笑能减轻疼痛,笑能医治疾病。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喜剧影片,使患者快乐,开怀大笑。笑是一种精神保健,是医治疾病的神奇良药。
1.3.4.3暗示疗法
不良的暗示作用,可使患者感觉疼痛加重,而采取良好的暗示疗法,可使患者感觉疼痛减轻甚至疼痛消失。对疼痛患者进行催眠状态下的暗示,可使患者全身心放松,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力,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1.3.4.4呼吸止痛
疼痛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时双目闭合,想象新鲜空气缓慢进入肺中。
1.3.4.5松弛止痛
松弛肌肉,就会减轻或阻断疼痛反应,起到止痛的作用。松弛肌肉的方法较多,如叹气、打呵欠、闭目冥思等。
2结果
见表1。表1:心理护理治疗结果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本组患者经过特定的心理护理,消除疼痛的人数占17.5%,减轻疼痛的人数占77.5%,总有效率达95%,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疼痛。
3讨论
疼痛是多种疾病的共有症状,疼痛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研究证实,心理性成分对疼痛性质、程度、分辨率和反应程度以及镇痛效果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对疼痛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南丁格尔说过:“对不能治愈的慢性病患者,切莫闲谈你的希望,就是议论患者非自己的事情也无法接受,他们因不能有一点期望而感到失望”。特别是对那些顽固性疼痛的患者,他们由于没有治愈的希望和剧烈疼痛折磨,心理护理更要有持续性,才能使他们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49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