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校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月22-23日,山东省2012年度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总结交流会暨培训班在聊城举办。山东省农药检定所所长杨理健出席会议并讲话,聊城市农委主任张世杰到会致辞,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王晓军副主任、吴新平研究员、聊城市农委副主任刘春宝出席会议,部所生测室除草剂组长张佳、杀菌剂组长朱春雨、杀虫剂组长李贤宾应邀到会授课,会议由省农药检定所副所长吴亚玉主持,全省30余家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网点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及培训。
杨理健所长对省所田间药效试验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指出要高度认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重要性,要转变观念,尤其在面临新形势、新问题的情况下,更要全面加强农药药效试验管理,千方百计增强试验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全面提升山东省农药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王晓军副主任在讲话中就登记药效试验现状、管理重点及下一步药效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充分肯定了山东药效管理工作。会议对11名“2012年度山东省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会议采取培训与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部所生测室张佳、朱春雨、李贤宾三位老师分别就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审核要点进行了重点讲解,并对国内外新产品及发展动态进行了介绍。随后,每个试验点就近两年所承担的试验任务进行了技术交流发言,并对各试验点按照省所要求带至会上的试验原始记录卷宗进行了互相检查交流,吴亚玉副所长进行了点评,并对规范试验原始记录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期间,代表们踊跃发言,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向部所领导与专家进行了请教。
会议对2012年药效试验工作做了总结,肯定了好的做法,指出了具体问题与不足,特别对试验科学性、试验精确性、试验过程完整性、试验标准化、试验全程可追溯、试验报告负责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明确强调今后要加强试验网点动态化管理、积极向GLP管理模式跟进。
会议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总结经验、交流工作、培训提高、安排任务的目的。
一、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构建及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1999~2005年)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建于1999年(1999—09~2005—07为旅游与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方向;2005—07后改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同年招收该专业专科生,该专业自创建之日起,就面向基层,面向安徽及长三角地区,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培养酒店企业第一线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服务人才。经过近六年的努力,我们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2005年酒店管理专业被教育厅遴选为“省级教育教改示范专业”,在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内同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影响。2003年在全院率先推行“2+1”教学改革.先后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雅戈尔富宫大酒店、北京龙泉宾馆、北京海博大酒店、苏州山水度假村、宁波凯洲大酒店、余姚太平洋大酒店等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自身要求及酒店行业特征需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定为“2+1”模式,即两年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完整的课程学习阶段+顶岗实习的2+1模式操作较为简单,学生有一个整体学习和实习的过程,深受酒店欢迎,但也存在着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工作需要结合不太紧密,学生工作实习对课程学习的反馈不够及时,工作和学习相互促进作用欠缺等问题。同时,我们通过对酒店企业和市场调研发现,酒店业有淡旺季的经营规律,旅游旺季酒店服务人员非常紧缺,甚至影响酒店正常经营,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对原有的2+1模式进行了调整。
(二)逐步完善阶段(2006~2009年)
在参考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们积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以院“三个结合”为特色的“1234”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即: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职业素质和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一条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二个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三个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为目标(四种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企业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为基础,根据旅游业发展的状况,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经过6年的教改总结。我们“2+1”内涵理解从时间发展到空间,即时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的模式,发展到了空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2种技能(服务技能和单项通用技能)1年在企业学习1种技能(社会能力或市场能力)”的“2+1”新内涵。为了更好地凸现高职的专业特色,我们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专业办学方略,加强与企业联姻,共建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校外合作范围,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订单式教育,我们与全国饭店业集团2O强的浙江开元旅业集团共建“开元名都”班。共同培养该专业的学生。2007年我系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旗下——宁海开元新世纪大酒店签订共同合作的“产学合作”项目,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三)趋于成熟阶段(2010~2011年)
在不断总结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我们构建了“4—4能力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分4个阶段完成4种能力递进式培养,每个阶段理论学习和实训交替进行:第一段“单项通用技能”,以培养酒店企业的服务意识为任务:第1、2学期在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企业课程,在校内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酒店应知应会、社交礼仪和参观认知实习。培养学生的单项通用能力:第二段“服务技能”,以培养学生的酒店各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为任务:第3学期和第4学期的前15周在校学习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和企业课程,掌握专业必须理论知识;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实训。按酒店岗位群进行服务技能、标准和流程实训,增强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第三段“经营管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各岗位经营管理能力为任务:第4学期的后5周和第5学期的前5周,学习企业课程,在市内实训基地和校内仿真实训室按照酒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安排学生在各岗位轮岗实践;第四段“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岗位技能及职业能力为任务:第5学期和第6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参加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企业课程,由企业评定课程成绩,按酒店岗位群的需要在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岗位能力锻炼,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进行总结与提升。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构想
根据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规律.我们深入探索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面临企业成建制实习生需求量少,岗位实习定制化要求高的特点。酒店一般很难同时接受大量实习学生.也很难在学校进行订单班培养。同时,酒店业有着淡旺季的经营规律,忙时嫌人缺,闲时嫌人多,难以形成长期、固定的工学结合。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新构建
针对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具体特点,总结以往经验.我们在2011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方案的修订中,不断加大实习模式的创新力度,提出1+0.5+1+0.5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学生先以一年的时间学习必修的公共基础、职业基础及职业技术等课程。这段时间以校方为主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三学期到酒店进行专业课程的实习,这段时间以酒店为主进行顶岗实训和现场管理;经过半年实习之后,再将学生进行回炉教育,进行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从而完成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再次返回酒店顶岗工作。通过在学校和酒店之间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的交叉进行,将强化专业教学方案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就业基础。
(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1.学院应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
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施新型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保障。在与酒店尝试合作的初级阶段,主动出击联系实习单位,在选择考察中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安全程度高:二是专业水平、管理水平、文化氛围好,三是育人环境良好。这样学生实习期间既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技能,也可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我们要认真考察和选择酒店,选择有一套比较完备的针对实习生的培训与日常管理体系的高星级酒店来保证学生在酒店的培训与顶岗实习的质量;再次,与酒店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依法加强对学生参加酒店培训与顶岗实习的保护工作。
2.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科学,教学方法要革新,要能为把学生培养成高星级酒店中基层管理及高级技能型服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1+0.5+1+0.5形形式把三年学制分为四段.有两学年在校系统学习,学生在这四个学期学什么.怎么学大有文章可作。到底开设那些课程,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酒店对服务人才的需求科学地设置课程,加大开设形体训练、酒店服务礼仪、酒店口语、酒店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力度;强化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职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实践教学;突出学生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开设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督导管理、主题宴会设计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向实际,讲究实效;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广泛推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
3.强化顶岗实习管理
关键词: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50-02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纲要指出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某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结合专业历史优势和自身特色,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形态和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实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该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以工程测量技术岗位群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铁路、公路、建筑等土木工程施工企业为服务对象,以测绘新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了“三岗并举、六方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
“三岗并举”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紧围绕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控制测量员”、“施工测量员”、“测图员”三个核心岗位,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六方对接”是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顶岗实习与就业对接、学习实践与技术服务对接。“六方对接” 始终贯穿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强调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见下页图1)。
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改革教学组织模式,把课堂搬到施工工地、实训实习基地,使教学贴近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推行“六阶段、双柔性”的教学组织模式。“六阶段”是指按照“基本能力培养—适应能力培养—核心能力培养—拓展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六个阶段组织教学,逐级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双柔性”是指在培养过程中的现场教学及顶岗实习环节根据工程施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柔性安排人才培养的时间节点,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相一致。“六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见图2)。
第一阶段:“岗位基本能力”培养阶段(2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进行,学段为2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能力。在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基本职业能力。
第二阶段:“岗位适应能力”培养阶段(0.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柔性学段,时间为0.5学期。将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如“线桥隧施工测量”、“工程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等放在施工现场,采用现场教学,由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指导,进行控制测量员、施工测量员、测图员的岗位适应能力训练。根据工程施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灵活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一致,确保现场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在现场教学期间直接在生产第一线接受真实生产环境与企业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及真刀真枪的操作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第三阶段:“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阶段(1.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进行,学段为1.5学期。紧紧围绕控制测量员、施工测量员、测图员的岗位核心能力,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标准渗透到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企业文化融入生产性实训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学生在此阶段应及时参加控制测量工、工程测量工的职业技能鉴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阶段:“岗位拓展能力”培养阶段(0.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进行,学段为0.5学期。核心技能模块突出“一专”,拓展能力模块对应“多能”,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3S技术实训室、变形监测实训场,采取“教学做思”合一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学生在此阶段可参加拓展方向的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考取资格证书。
第五阶段:“岗位综合能力”培养阶段(1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外实训基地、就业单位进行,为柔性学段,时间为1学期。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施工现场,由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为主、专职教师为辅)共同指导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现与就业岗位对接,体验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强化学生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率意识。通过生产一线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群需求的综合业务素质,树立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
第六阶段:“岗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阶段(0.5学期) 该阶段能力培养在校内完成,学段为0.5学期。学生在完成顶岗实习后返回学校,根据企业及其自身反馈,对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技能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授课与操作提高训练,并结合顶岗实习内容进行毕业设计,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梳理和总结,使其岗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提升。
结语
该高职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现已构建了一整套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优化、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了一个集“现代化、职业性、开放性、标准化、全方位”为一体的测绘综合实训基地,设立了一批关系友好、实力雄厚的校外实训基地,全方位保证了“三岗并举、六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和“六阶段、双柔性”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毕业生在就业率、就业质量、工作业绩、核心能力掌握情况、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面都有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红.高职高专院校测绘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09(1).
[2]魏旭东.高职高专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测绘通报,2006(3).
[3]冯大富,邓军.基于项目导向的工程测量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8).
[4]王德利,薄志义,李长青.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5]赵文亮.测量工程专业“一平台多模块”培养模式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一)构建课程实训、阶段实训、综合实训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学校应在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上增加或突出实践性教学和技能训练模块,逐步建立课堂实训、阶段实训、综合实训三位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第一,课堂实训。主要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必需的理论知识讲授外,重要的是根据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学生根据所给实训资料亲自动手操作。包括会计基础实训、财务会计核算实训、成本核算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纳税会计实训、出纳业务技术实训、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实训。第二,阶段实训。指相对复杂的实训课程。如完成一门课程或项目的学习后,带有总结性的实训。比如,在财务会计学习结束后,留出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本课程的阶段综合实训,对整个财务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实训,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把相对分散的知识和技能利用阶段实训串联起来。第三,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可以利用4~5周的时间在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室进行综合实训,按照会计工作岗位、分组实习,内容涵盖整个财务工作流程。完成综合实训后,同学们从心理上应该对会计工作不再畏惧,而是充满信心去实际工作岗位迎接挑战,进行顶岗实习,从而顺利地完成从学校的学生到社会的员工的角色转换。
(二)提高专任教师实践能力,聘请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
第一,加强对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现场实习,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参观学习,参加如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等社会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建设真正的“双师型”队伍。另外,减轻会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建立会计教师定期到会计事务所等部门实际锻炼和调研的制度,作为教师考核指标之一。在培养年轻教师攻读更高学位的同时,鼓励他们在企业界兼职。第二,根据实际情况,把职业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请进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既让他们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让他们担任会计课程教学,把企业中的实际业务带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们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说服力和实践指导性,以弥补在校专任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
(三)进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形式与方法
第一,实施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即把课程按职业岗位划分成若干单元,对每一个单元实施教学时,都要进行单元设计。首先确定能力目标,然后由教师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根据能力要求分配布置若干任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训练习。教师在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并对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同学们在不断的操作中提高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最终达到能力目标的培养。单元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单元布置的任务,教师必须亲自做过、体验过,否则,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对学生操作中提出的问题也无法解决。第二,观摩教学。观摩教学指带领学生到企业、银行等单位参观,了解有关会计业务的范围、内容、流程等内容,使学生切身感受实践的生动性,并从实践活动中回顾所学的理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达到好的观摩学习效果,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观摩学习要有计划。包括了解被参观单位的单位性质、机构设置、所属行业、业务规模、经营状况、财务机构的设置及职责分工、相互牵制制度及业务流程等。重点放在原始凭证的认知以及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依存关系。二是学生提前阅读观摩学习指导,了解观摩学习的有关程序、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有助于提高观摩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达到缩短在被参观单位停留的时间,减轻被参观单位及有关岗位人员负担的目的。三是教师要对观摩学习进行适当指导。指导教师应对整个观摩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适当的指导,确保观摩学习活动按照计划的时间和缓解顺利进行,完成观摩学习计划所确定的学习内容,实现观摩学习的目标。第三,演示教学。
二、结语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奔驰班”项目启动以来,在校企合作开展上,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同时还在教师到企业培训实践、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研发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提炼概括和推广。基于“奔驰班”的成功探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校企合作不仅是顶岗实习。目前,我国校企合作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停留在较浅、较窄层面上,主要是指学生在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这一形式。顶岗实习期间,很多学校学生到企业后,只能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劳动,甚至与所学专业和技术相关甚小,企业缺乏专人来对学生的技术和技能进行指导。
对此,“奔驰班”在校企合作形式上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和拓展,吸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聘请企业技术人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整个过程;还开展了共建实训基地、为企业技术工人培训、设计开发课程、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等方面的合作,这些都是目前我们所欠缺而又极其重要的合作方面。
第二,重新思考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才评价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奔驰班”项目对学生在校期间评价主要考察“工作态度、学习态度、组织能力、沟通展示能力、任务完成情况、任务质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评价内容应该是复合的,与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相一致,评价指标需要涵盖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这三个领域。
第三,项目教学离不开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奔驰生产班”课程以制作“Unimog(乌尼莫克)”车模为载体,学生们在车模零件的制造、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学习机械制造的相关理论并掌握金属加工和零件装配调整的技能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机械制图、机械传动基本知识、金属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车工、铣工、钳工、钣金加工和焊工等课程的知识,着重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这一教学活动,如果将车模也视为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那么无疑,它体现的是项目教学的模式,但同时,它也体现出了模拟教学法的运用,通过车模的加工和制造,使学生熟悉真车的结构、部件和装配过程等,但毕竟车模的各部件与真车的规格和材质又是不同的。项目教学法成功的重要环节乃是对项目的精心设计,尽可能来自于真实的工作任务,当然,这需要熟悉企业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务,从这一点上来说,项目教学中项目的设计需要校企双方的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