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围手术期;心理状况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4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79-01Peri 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LIU Shu-bing

Operation room,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hua University 132011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eri operation period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peration patients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significance.Methods The 50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5 cases in each.Were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nursing quality.The pai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nursing satisfaction index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etc.Resul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SAS score,SD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group,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pain 2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ventional group was 52%,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peri operation period;psychological status在意外伤亡事件中,伤者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以骨伤患者最为常见,主要以骨折、脱臼为主[1]。此类突发性损伤一般多采取手术治疗,由于事故发生突然,患者自身忍受了极大的痛苦。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需进行手术往往造成精神上巨大的负担和焦虑。因此,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来说,除了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优质精细的护理对于安抚病人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和病痛起到了巨大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7月诊治的5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7月50例顾客手术患者。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均为25例。干预组患者中,男21例,女4例,年龄21-57岁,平均(39.1±18,3)岁;常规组中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7-61岁,平均(44.2±17.3)岁。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对比,各个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并行手术治疗。干预组常规护理基础上介入优质贴心综合的护理干预,包括①术前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由于患者大部分是因为突发事件造成骨科损伤,往往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刺激,因此,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进行贴心的讲解和劝导,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详细讲述患者的疾病情况和骨伤科疾病的一般知识,治疗方式和预后方法,为术后患者恢复调整做好心理准备;②手术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详细讲述手术操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告知患者主刀医生具有丰富的手术操作经验,手术过程安全无痛,嘱咐患者尽量放松心情并相信医生,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树立信心。同时,医护人员需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叮嘱患者及时完善相关术前检查;③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恢复状况,随时记录患者病情,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一旦发现患者有不适症状发生,立即向管床医生汇报,及时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进度;④保持病房干净、整洁、通风采光良好,嘱咐病人家属需保持患者床铺整洁干燥,定时为卧床患者擦身翻身,避免出现血液循环不畅或压疮等;⑤术后嘱咐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多食用蔬菜、瓜果、粗纤维等有机食物,忌辛辣刺激类食物,并告诫患者戒除过往不良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等;⑥术后一段时间后可进行复健锻炼,每日进行一定量的体能锻炼及康复训练。运动量由少增多,循序渐进,同时,增强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1.3疗效标准与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心理状况评分采用SAS评分标准和SDS评分标准[2]。疼痛程度诊断标准于术后24小时疼痛画线位置进行判断:①无痛:0分;②轻度疼痛:1-3分;③中度疼痛:4-6分;④重度疼痛:7-10分。疼痛发生率=(重度疼痛+重度疼痛)×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1两组患者在不同程度护理后心理状况的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心理状况对比

组别1病例1SAS1SDS干预组125150.32±2.20150.11±1.21常规组125160.15±4.10157.10±2.60注:与常规组对比,#P

近年来,由于突发事故的发生以及不正确的运动方式或过量的运动,骨伤科患者人数急剧增加。骨伤科损伤由于发生突然,且患者身体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身体极大的创伤甚至造成残疾。临床上治疗骨伤病人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为主,且收效明显。由于许多患者遭受突情况病且本身对于骨伤科疾病及手术没有详细正确的认识,因此在感到恐慌、焦躁、不安等,这些不良的情绪本身酒会给患者心理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再加上身体上所承受的病痛更使患者痛苦不已。因此,贴心的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起到了巨大作用。贴心人性的护理,能够从根本上缓解患者心理上的恐惧和不安,消除负面情绪,有效缩短疾病的恢复时间,帮助患者更好地缓解病痛,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更好地促进疾病的预后恢复。本研究分别采用优质的护理以及日常护理两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同程度护理后心理状况以及疼痛等,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骨科 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72-0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病人围手术期的常见多发疾病,可致患肢血液运行障碍,从而出现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好发于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以及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可导致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现就2009年以来我科对66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6例下肢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0例,髋部内固定术20例,其中年龄65-82岁,平均70.5岁,既往病史中,高血压病15例,脑栓塞6例,糖尿病18例。并发深静脉血栓16例,治愈15例,死亡一例,发病率:24%,治愈率:94%,死亡率:6%。

2 病因分析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与患者年龄之间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DVT的发病率越高。原因主要是老年患者血管弹性较差,血液黏稠度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偏高。据报道,40岁以上的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加,而纤维蛋白酶的溶解性降低。由于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导致血液缓慢,再加上外来因素的影响(如下肢外伤等),促使血栓容易形成。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与手术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致使血液滞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中所用的填塞纱布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手术的激惹反应出现血小板增加,凝血时间缩短。

2.3 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长期卧床患者发生DVT的概率高达12%。由于骨折创伤或术后局部软组织肿胀,压迫静脉阻碍回流;患者长时间卧床,下肢肌肉松弛,导致静脉回流减慢。

3 预防性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评估:对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肿胀、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和既往有DVT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患者术后易发生DVT,要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必要的超声诊断及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脂、血糖测定。术前积极纠正贫血、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3.2 术中预防:

3.2.1 手术操作轻柔细致,防止不必要的组织损伤。特别注意保护暴露于手术野的血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而诱发血栓形成。

3.3 术后预防:

3.3.1 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

3.3.2 术后补足液体,并建议患者多饮水,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黏度。

3.3.3 下肢血液回流的观察 术后患肢轻度肿胀是正常现象,如出现肢体远端向近心端发展的凹陷性水肿并伴有浅静脉充盈,皮肤青紫、潮红等为静脉瘀滞所致。术后需观察下肢皮肤颜色、皮温、肿胀程度,必要时测量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3.4 鼓励病人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促进静脉回流,预防DVT发生。

3.3.4.1 方法:手术麻醉清醒后即进行双下肢等长肌肉收缩锻炼和力所能及的主动、被动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股四头肌主动收缩运动,并辅以下肢肌肉向心性被动按摩。

3.3.4.2定时翻身,翻身时避免患肢受压,以每1-2小时翻身一次为宜。髋部骨折病人每小时督促做上肢悬吊抬臀动作,卧床期间多做深呼吸、咳嗽动作,促进肺复张。

3.3.4.3 术后拔除引流管后进行CPM康复训练。对有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DVT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的患者下床活动时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从大腿中段开始至踝关节上段,步行训练,以患者能耐受、不疲劳、无明显疼痛为宜。

3.3.5 预防性抗凝药物的应用:低分子肝素钠,4100μ皮下注射7-10d,2次/d,并发症少,较安全。

3.3.6物理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VFP),间歇充分加压装置(IPC)及梯度压力弹力袜(GCS)等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病率。

4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4.1 心理支持:

患者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由于对疾病不了解,担心治疗无效、症状加重、溶栓过程中出现意外等,会悲观失望、恐惧不安。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水平、社会背景及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向他们介绍疾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消除其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2用药观察

4.2.1尿激酶:用于溶栓治疗,在血栓早期72 h内。溶栓期间应严格无菌操作,用药剂量必须准确,现用现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相关的化验检查并记录。

4.2.2 肝素:为首选抗凝剂,可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整剂量,常用于腹壁皮下注射。由于肝素应用不当容易引起出血,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用量及给药方法。

4.2.3硫酸镁:硫酸镁溶液给予患肢局部湿敷,以促进水肿消退,减轻疼痛。一般浓度为50%左右,温度为30~50℃,若>50℃,会增加局部组织需氧量而加重缺氧;若

4.3并发症的护理

4.3.1 出血是DVT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局部有无出血渗血及全身出血倾向。定时查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4.3.2肺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DVT后1-2周内栓子极易脱落,脱落的栓子可随静脉回流进入肺动脉,导致肺栓塞,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1-2周,防止一切使静脉压增高的因素,若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心悸等,应给予半卧位、吸氧,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4.4 饮食护理

4.4.1 低盐、低脂、清淡、高热量饮食:DVT患者给予低脂肪饮食,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低盐饮食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清淡饮食可防止刺激性食物对血管的刺激;高热量高纤维饮食可补足机体所需能量,亦可防止大便干燥。

4.4.2 糖尿病饮食:66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者占27%。饮食控制是控制血糖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为患者讲解控制饮食的目的及重要性,进行有关讲座,激发他们实施饮食控制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病人围手术期的常见问题,由于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被忽视。只有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好发因素,好发部位以及正确的护理方法,才能达到有效预防和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5.

[2]沙克芳,贾蕊.药物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527.

[3]李家增,贺石材,王鸿利.血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43-244.

[4]童玛玲.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37-638.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骨外科疾病;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9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人群在扩大,开展骨科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加,由于手术或麻醉时体内激素增加加重糖尿病,容易并发感染,伤口不易愈合,常合并重要脏器的损害,使手术风险性增加,因此高度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1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并发股骨颈骨折9例,并人工膝关节置换2例,并发腰椎间盘盘摘除5例,并颈椎管狭窄1例,并人工单髋关节置换3例。针对疾病特点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对于择期的糖尿病病人应做好各项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有无并发症,了解各脏器的功能、酸碱平衡和代谢情况等,多采用胰岛素(诺和灵)治疗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在8.33mmol/l以下。

1.2 讲解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前的焦虑情绪得到分散和减轻的办法。首先要了解体内内分泌的调节作用,注重情绪对其的影响,因此必须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稳定,消除紧张。其次指导讲解学习手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医护人员教的减压办法(如听音乐、亲人陪伴、交谈等),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1.3 认真做好饮食指导,每日应保证碳水化合物的供给,如米饭、面食,每日的保证250克以上,避免产生饥饿感,减少消耗脂肪和蛋白质降低体能。

1.4 认真做好皮肤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皮肤高渗状态加上末梢神经感觉异常导致营养供给不足所致,循环差、弹性差,较正常人受压后抗压能力下降1至2倍,因此身体容易受压部位的护理尤为重要,进行按摩要间隔时间要短,并做好骨隆突部位的保护,避免受压破损。同时要勤擦洗、勤换衣,保持床整清洁。

1.5 因手术日禁食,要注意病人的血糖波动变化情况,宜上午进行手术,如时间很长,须补充葡萄糖按2-4克葡萄糖比1单位胰岛素的比例缓慢静点,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表现,如心慌、出汗、反应力差等,及时做好静脉补给,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1.6 遵医嘱术晨做过敏试验,保证手术前半小时合理应用抗菌素,认真做好清洁皮肤准备,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观察生命体征、血糖的动态过程,保证平稳迎接手术。

1.7 认真做好心理指导,由于紧张会引起血糖血压升高,影响睡眠,刺激体内环境增强手术或药物等的刺激的敏感性,因此要认真地进行术前访谈,舒畅心情,稳定情绪,介绍成功病例和疾病发展过程、治疗过程,增强自信心,以利于很好配合。

2 术后护理

2.1 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胰岛素泵注射、监测指尖和静脉血糖变化并做好记录,使血糖控制在11.1mol/l以下,应用胰岛素持续到骨折愈合完全后。同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严格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

2.2 皮肤护理仍然是重要的 由于手术后患者被动,要做好受压部位皮肤的保护,定时进行局部及全身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可视病情使用波动式充气床垫,可以改善空气流通,预防压疮的发生,效果明显。保持床铺平整。

2.3 做好口腔护理和会阴护理,每日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观察并正确记录引流液体的性状和量,并保持通畅有效,防止脱落。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给予相应的处置。

2.4 早期指导患者做肌肉的等长等张运动,制定计划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促进机体内心、肺、神经、内分泌的功能。由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由床上运动到床边运动逐步增强,运动次数逐级增多,要以耐受不疲倦为宜。

2.5 饮食方面 宜给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蛋、奶、丰富维生素、粗纤维等,严格控制食量,忌暴饮暴食。还要注意保证二便通畅,以利营养吸收,从而促进恢复。

2.6 调动病人主观积极性因素,保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 指导患者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学会应用胰岛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还有低血糖的自我管理,积极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3 总 结

本组病例无感染发生,血糖控制较理想,通过整体的科学的精心护理使糖尿病的病人并发骨科疾病是可以进行手术的,切口愈合达到一级,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促进和利于功能恢复,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4 结 论

糖尿病患者并发骨科疾病开展手术不是绝对禁忌,采取科学的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疾病康复的保证。

总之由于糖尿病本身因素,生理环境高糖状态易并发病变,如末梢神经炎、骨质疏松、静脉炎、糖尿病足、坏疽等。随着糖尿病人群的扩大我们的护理服务也在不断的扩大,让每一位住院患者都来学习相关知识,并掌握了自我血糖管理和必要的功能锻炼,通过有计划的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提升生活质量。为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为今后的护理工作不断扩展更新理念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第4篇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入的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症治疗。术后指导患者对患肢进行积极的功能训练,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患肢的恢复程度,良好41例,一般5例,4例患者的患肢恢复较差。其中2例患者不配合功能锻炼,导致肩关节僵硬,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加强护理及换药处理后,情况有所好转。

结论:帮助患者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积极做好围术期的各项护理工作并对各类可能的并发症做出有效的预防可以提高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手术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 围术期 护理体会 不稳定骨折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3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发生概率逐年上升。高龄患者的骨质较为脆弱,故而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多为十分严重且复杂的关节内骨折。该病的患者占全部骨折患者的4%~5%。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发生此疾病的概率更高达10%[1]。现阶段,一般采用手术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若处置不当,极易造成患者肩关节僵硬,故而患者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我院对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了积极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入的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骨质疏松。5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34例,年龄64~87岁,平均(71.4±1.7)岁。致伤原因包括,车外伤11例,高出坠落伤10例,摔伤29例。其中有4例患者合并肩关节脱位,6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①观察患者患侧肩部及患肢的肿胀情况,患者入院后,立即让患者采取绝对卧位休息,并垫高患者患侧的肩部以及患肢。使用消炎止痛的药膏涂抹于患者肿胀的部位。并指导患者进行手指伸屈以及握拳训练,以促进肿胀的消除。实时监测患者患肢的血供、肿胀等情况。②患者因年龄较大,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低,极易出现紧张等负面情绪,治疗依从性差,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故而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根据患者的情况,对症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③老龄患者易出现各类合并症,故而要检测患者的血压、血糖,每天检测2次血压,4次血糖。保证患者的血压、血糖在手术允许的范围之内。④术前3天即可开始对患者术野皮肤进行消毒,并使用无菌的敷料包扎。术前1天,禁水禁食。术前半小时对患者进行备皮、消毒处理。

1.2.2 术后护理。①术后返回病房后,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其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处理。②检测患者的患肢情况,观察切口是否有渗血,观察切口负压引流管的引流液的颜色、性质。③术后先使用冰袋敷于患肢,以减轻肿胀、出血给患者带来的疼痛。12h后给予患者热敷,促进水肿的吸收。④若患者放置PCA管,可依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多次给药。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控PCA管是否通畅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⑤采用全麻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应禁水禁食6h。6h后,方可给予患者半流质食物,之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食物。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术后即可直接使用普通食物。⑥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常用Hughes、Neer的三阶段法[2]。包括第一阶段的上肢旋转、伸展练习。第二阶段的颈肩部集群运动。第三阶段的患肩的大范围活动、伸展、对抗训练。

1.2.3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若手术部位、患侧肢体出现任何不适(疼痛、红肿、畸形),请及时来院复查。每月及时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复查。同时坚持对患肢进行锻炼。

2 结果

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患肢的恢复程度,良好41例,一般5例,4例患者的患肢恢复较差。其中2例患者不配合功能锻炼,导致肩关节僵硬,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加强护理及换药处理后,情况有所好转。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不断增多。只有对患者采取的合理的手术围术期护理措施,并在术后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训练,才能避免患者发生肩关节僵硬的现象,使其患肢得到更快的恢复。我院对选取的50例患者均进行了有效的患肢功能训练,训练效果良好,大部分患者的患肢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只有2例患者不配合功能锻炼,导致肩关节僵硬。

总而言之,帮助患者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积极做好围术期的各项护理工作并对各类可能的并发症做出有效的预防可以提高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手术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庆林,罗春强,梁桂泉.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学,2011,11(8):50

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骨科;术后护理;综合性护理干预

骨科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疼痛,由于骨科手术需要对皮肤进行深度切开,其神经敏感性较高,患者术后围期恢复过程中往往因为疼痛造成消极、恐惧等心理,不利于后期与医护人员的配合。我院自2014年以来全面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现将本院护理方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4月~11月入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骨科临床手术治疗》[1]中的手术界定标准。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为19~42周岁,平均年龄为(32.4±6.4)周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为27~43周岁,平均年龄为(31.6±7.2)周岁。两组患者均采用骨科麻醉手术,手术采用常规骨外科手术类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观察患者术后围期的疼痛反应并做好相应记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

1.2.1心理干预引导 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前主动与患者及其陪同家属见面,并做自我介绍,使患者及家属能够认识自己,之后需要向患者讲解骨科手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注意事项,部分患者在面对手术时会表现出恐慌、疑虑、畏惧等状态,护理人员需要以此为介入点,主动开导患者,使患者正确理解骨科手术的意义。

1.2.2环境护理 患者来到医院这样的陌生环境,会对陌生环境感到迷惘甚至畏惧,特别是医院属于特殊环境,会对患者造成心理暗示,因此对于患者住院环境需要特别整理,如病房内的设施、病床用具等摆放整齐,保持整洁,室内无异味,通风、采光正常,有条件患者可以让家属陪同。

1.2.3镇痛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对于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疼痛难忍,则需要服用镇痛药物,为患者准备曲马多等药物,非异常疼痛采用安慰剂代替其他镇痛药物服用。

1.2.4综合性护理 综合性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规范,注意患者护理细节:①触觉护理,对患者创口附近皮肤进行按摩,以按摩感受转移患者创口疼痛;②播放影音,通过电视节目、音乐等分散患者注意力;③日常护理中结合冷敷、热敷、按摩等方法对患者创口附近进行护理,逐渐增强患者的体感。

1.3评价指标 根据《骨科术后围期护理评定标准》[2]对患者术后的疼痛等级进行评分(0~10分),0分代表无痛;1~3分代表轻微疼痛感受(可以忍受);4~6分代表中度疼痛(需要借助镇痛药物);7~10分代表重度疼痛(疼痛难忍)。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接受护理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记录,并进行对比,观察组30例患者中,0分疼痛者0例,轻微疼痛8例,中度疼痛18例,重度疼痛4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0分疼痛0例,轻微疼痛4例,中度疼痛20例,重度疼痛6例。两组患者在各级别评分中,除0分疼痛均为0例外,其余对比次序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术前术后疼痛评估 综合性护理干预需要结合患者骨科手术的特点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进行预期考虑,一般涉及因素有患者手术位置、创口大小、患者心理水平等,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当对护理对象有全面的了解,从而确定实施护理方案。

3.2综合性护理干预的特点 所谓综合性护理干预是从两方面解释,首先是综合性护理方面,要考虑到护理的综合性,不仅涵盖了常规护理中的日常监护、换药、避免感染等,同时还要从人性化角度多方位考虑患者的感受,术前了解患者,术后预先做好镇痛准备等[3];干预主要是从患者心理护理入手,疼痛除了神经疼痛信号传导之外,还是大脑对于外界事物的应激性反映,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实际疼痛等级并不高,但由于对于创口的恐惧,从心理上导致“疼痛”,这类“疼痛”就需要护理人员采用心理干预手段,如引导患者正确面对,或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等。

本文针对综合性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对比,对比差异明显,可以确定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围期护理中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以及患者满意度都有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顺娥.综合性护理干预缓解骨科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环球中医药,2013,S1(06):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