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相关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职旅游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设想
伴随着全球经济化不断的深入和发展,各行业的人才争夺战也是越发的激烈。虽然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较晚,但近几年来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很大程度上积极的带动了相关行业的扩展,如酒店业、 饮食业、娱乐业、专业教育类行业等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中职学校都相应的开设了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但迅猛发展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各种问题及弊端。
一、我国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中职学校开设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较晚,许多课程设置都比较落后,教学模式不合理、实践课较少、学校内实习设备简陋,影响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更是影响了学生在旅游与酒店行业的发展。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上几乎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水平的学生都是一样的,降低了学生的专业性,设置的课程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没有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开设相关课程,而且课程安排缺乏体系性,学科之间的联系表现不明显,学生难以掌握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
(二)实践课程安排较少。学校教学资源欠缺、设备不足,更新慢,与企业环境缺乏对接,不能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和实训场地,教师只能借助多媒体课件模拟场景;且到快毕业的时候,小部分的学生才能拥有实习的机会,难以应用学到的知识,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检验。
二、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设想
(一)对公共基础课进行调整
教学内容需围绕旅游与酒店管理职能需求进行设置,旅游专业的学生普遍活泼、热情大方,接受能力较强,喜欢参与和显示自己的能力;酒店管理属于管理类的专业,但又涉及到不少酒店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在专业设置的时候需体现专业特性,与其他专业知识区分开,旅游和管理行业息息相关,因此两个专业的学习要涉及到彼此,且两个行业最重要的工具是语言,他们需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游客,因此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务必掌握多种语言,才能更好地与客户进行沟通。
(二)合理安排学生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时间
由于我国旅游、酒店管理起步较晚,在许多中职学校里旅游与酒店管理还是新兴专业,因此许多学校都不能提供给学生合理的课程安排和实习机会,且学校课程设置偏理论化,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时间做出适当的调整。
理论课过于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愿听一些与自己生活毫无关系的东西,所以,理论课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创建、营造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为课程提供相应的软件资源,引起学生的悬念,让学生能对课上的话题进行激烈的讨论,使学生能基本掌握理论基础知识。
实践课以旅游、酒店行业需求为导向,对学生一一的进行实践教学,针对学生实习的需要,学校需不断开拓多方面能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途径,如与大型酒店和旅游公司签订长远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在平时也有机会参与到旅游和酒店管理的工作,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以实现职业能力为目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对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和教师评价两个部分组成,改变原来老师单方面对学生评价,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学生评价体系应是多元化的,评价的内容应注重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完成职业活动过程采用的方式是否合理,对一个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进行评价,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心,建立综合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工作态度的综合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更完整,更好操作,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一个学生的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不仅要教师来评价,还需要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反思。
技能训练效果的评价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评价学校和企业间合作模式成败的现实依据。我们需依据评价的结果,不断调整专业教学的计划。只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职业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突破现在的两年教学一年实习的课程模式束缚,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优化教学质量,提高中职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结束语
旅游与酒店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旅游与酒店管理的水平高低在于人才素质的高低。因此,中职学校想要培养合格的优秀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必须改革专业课程的设置。
参考文献
[1]张雪梅.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设想[J].科学咨询,2013,(25)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酒店管理,市场导向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向前迈进,特别是酒店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提升,企业的提升同时促进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而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就是企业的员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以其特有的职业化人才培养特点,一直以来都是酒店的发展原动力,但是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近年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显现出陈旧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优秀酒店从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所以面对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和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增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及时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培养更多人才的基础上,培养更优秀的实用型人才,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市场需要。
一、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市场发展瞬息万变,但是高职教育由于教学理念陈旧高职教育,师资力量不够和队伍建设不足等原因,逐渐显现出与市场脱节的问题,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陈旧
在教材的选择上面,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或渠道的原因,长期沿用的是多年前的老教材,教材理论陈旧、案例陈旧的问题很严重。酒店管理属于服务行业,是以人为本的领域。行业的相关理念可以说每天都在变化着,如果学生只接受了书本上的陈旧观念而没有及时了解其他新思维,必然难以适应就业后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更谈不上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二)教师水平低下
高职教师队伍的水平较低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问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都呈现出“偏科”现象。他们或者是理论较强的高校毕业生,或是拥有多年酒店从业经验的实际人才,虽然他们都具备了一方面的丰富知识,但是这样的老师很难让学生同时提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能力论文提纲格式。
(三)实践环节缺乏实际意义
高职类的酒店管理一直沿用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从理论上来说,能够很好的培养出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实用型人才。但是要真正实施起来却绝非易事。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问题,实训基地建设往往在校园内部,或几间教室,或一层楼,难以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还有由于实训教师实战经验和阅历不足等原因,训练内容基本还是以书本内容为基础,内容的编排方面过于理想化,没有加入必要的实际问题或突发事件的处理环节,学生在这样的训练环境中难以真正锻炼出实际的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就造成了这些实训基地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学生就算花再多时间在训练中,也难以得到切实的提高。
(四)学生个人素质教育欠缺
高职学生由于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也处于较低层次。在进入高职学习之后,往往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面,学校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系统安排。酒店类企业是服务行业,随时都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人高职教育,而且服务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但是由于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学校没有注意对其个人素质的教育,造成了学生思想意识落后,人文素质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着学生正常就业,阻碍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建设的推进。
(五)学生就业心理与岗位适应的差距
随着经济发展,酒店业、旅游业的发展一日千里,学生对于就业的心理期望也相对较高,但是市场竞争是非常残酷的,许多企业为高职学生提供的岗位或许存在着与学生心理期望相差甚远的问题,面对学生的这种就业心理,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进行即时疏导和教育,致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的正视这一问题,造成了工作情绪大,或者长期待业,无法找到合适岗位等问题。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思
想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转变,就要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改革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的设置,提升教学与市场实际的契合度。
(一)专业课程设置紧跟市场需要
学校的课程设置要紧跟市场发展需要,针对许多高职院校一直沿用老教材的问题,应该加大新教材的开发力度,在课程安排方面,要加入现在市场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如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操作、电子商务知识、在外语学习中不仅要加强交际外语的训练,更要加强相关领域的外语学习等内容,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就是要同时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重教学能力的教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想要让学生同时具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就必须要有双师型的教师进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切实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面对这样的要求,学校需要根据市场发展及时为教师开展职业能力培训与新观念新方法的培训课程,并且根据校方的实际能力,为教师提供教学之余的岗位培训工作,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每一学期都选派专业教师到五星级酒店挂职。让教师在服务一线锻炼,在思想和能力上都能紧跟时展。
(三)完善常态化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高职教育,离不开对于学生的实训训练。学校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切实了解未来的工作状况,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进行必要的技能锻炼,以便在就业时更快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只是对书本知识的复制和搬移,更加需要切实营造工作氛围,要加强学生对于书本知识以外的面对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虽然碍于场地限制,难以建设大规模的基地,但是要力求在有限的空间之内,进一步的完善基地设施和配置,并且要根据未来就业的需要,设置多种实训环境,如前厅、客房、会议室、餐厅等等,并且应该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实训内容进行有效编排,力求全方面的让学生能力得到锻炼论文提纲格式。而且在有能力的条件下,校方应该加强与校外相关企业的联合与沟通,探索多种实训合作模式,如对学生进行企业订单班培训,让企业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实际工作岗位,真正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压力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自身的不足,也才能切身体会到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找到自身不足,在学习中更加有目的的提升自身能力。
(四)加强学生个人素质教育
实用性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而且也要具备较高层次的个人素质。因为酒店类企业是属于服务行业,服务行业最主要的就是要服务广大顾客,顾客是形形的,思想层次和文化水平也各有不同,所以学校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的提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就业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个人素质问题而让企业受到影响,因为企业的宗旨就是服务顾客,所谓没有不讲理的客户,只有不称职的员工,虽然有时候客户的要求会比较无理高职教育,但是如果员工具备更高的思想觉悟与素质,就能够为企业挽留更多的客户和潜在客户。能够信奉客户至上的员工,才是企业需要的,也才是市场所欢迎的。
(五)加强学生就业心理建设
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对于自身的就业期望往往是很高的,然而市场竞争又是非常残酷的。所以学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往往会出现心理失衡的情况。这就需要学校在毕业生阶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开设就业与择业的知识讲座,职场招聘技能培训,并且及时针对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辅导。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正视自身优缺点,还要充分了解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进而根据市场需求对自己的就业预期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心态,以便能够以稳健的心态,充分的准备面对市场竞争局势的考验。
三、结论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己任,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更是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人才,所以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为市场培养真正的优秀人才。虽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相信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必然能够找到切实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方法,为市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华.对制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探索[J]. 当代教育,2009,7.
[2]刘东华.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尝试和探索[J]. 高职教育,2010,2.
[3]王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 当代教育,2008,4.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管理学原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8-0009-03
研讨式教学方法源于18世纪的德国大学,是一种力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现已成为高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国内很多一线教师总结了研讨式教学的步骤和效果,郭汉民(1997)提出了全新的“研讨式五部教学法”;许卉艳、赵明学(2011)认为要优化课程建设、调动学生主动性、注重教学过程、丰富第二课堂[1];李淑娟(2012)认为要按照研讨式教学的要求对金融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调整[2];陈宏滨(2013)认为研讨式教学效果既受到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主体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生源质量、教学条件等客体因素的影响[3];牛芳(2014)提出研讨式教学要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去研究课程中的问题[4];周翠等(2015)探讨了研讨式教学的实施方案和需要注意的问题[5]。由于研讨式教学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了提升研讨式教学的效果,不少学者探索了第二课堂、翻转课堂、问题研讨等方法。程金亮(2012)认为研讨式教学模式要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6];宋哲、佟琳琳(2014)将专题讨论、感悟练习、案例讨论、管理策划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整合提出了FACE教学模式[7];曾明星等
(2015)认为翻转课堂与研讨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及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8]。“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课,以管理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而教学研究的结果又最终服务于管理实践,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针对“管理学原理”课程开展研讨式教学,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提升经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管理学原理”实施研讨式教学的优势
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研讨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以成熟的管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难度相对较大,加上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讲授,因此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偏重于基础知识介绍,缺乏分析、研究和讨论,忽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引入研讨式教学方法,综合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研讨教学,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管理学原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一般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后续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多数要以此课程的内容为基础展开,对后续开设的专业课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调查发现,此时学生正处于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由高中向大学的过渡时期,也是新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学习方式将会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产生显著的影响。“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由于属于基础知识,教材对于大学生来讲一般都能够看得懂,相对比较简单,具有较强的自学性;考虑到大学课程学习强调自主和自觉性,“管理学原理”课程引入研讨式教学,通过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引导,能够使学生尽快地转变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管理学具有复杂的理论和内容体系,“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知识性比较强,教学任务比较繁重,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授课内容以理论介绍为主,缺乏讨论和互动,学生主要是被动地了解管理学中的各种理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他们对管理学中各知识点的印象不深,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有限。对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知识点,采用启发、讨论、案例等互动交流的研讨式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管理学各种知识点的认识,理解相关知识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研讨式教学一般要求学生提前对基础性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可对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压力;课程中需要理解和分析的环节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与讨论,并由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解答与研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研讨式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更强,对教师的知识及能力也具有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推动教师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实践性,教师正确地运用管理学中各种原理和理论,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中的管理现象,提升学生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管理活动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规律,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管理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管理学原理”的教学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并逐步提高综合运用管理学原理及相关知识的能力。事实上,管理学作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学生对管理学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希望培养自己一定的管理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研讨式教学改革,将现实中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中进行研讨,并探索最优的解决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对他们知识的融会贯通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论文摘要 项目管理学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思路、解决方案的选择及决策过程中的综合管理能力,然而项目管理学课程在讲授过程中体现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本论文根据项目管理学的特点,从当前本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论与案例并举,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项目管理是以某个项目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应用为辅助手段,结合系统工程、行为科学、网络计划技术和挣值分析等研究方法的一门完整的应用学科,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及操作性强等特点。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等领域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为学生迅速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一直作为工程管理及其相关专业如“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核心课程,以及面向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等本科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力图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实践、计算机上机学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综合能力。
1 项目管理学课程的作用
1.1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也是提高对问题认识的过程,项目管理学中大量案例分析可使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与勤于思考的能力。
1.2 项目管理数量方法运用的培养
项目管理中项目的财务评价方法、网络优化方法包括工期优化、费用优化和资源优化等是项目管理学研究,有助于项目管理人员的实际使用。
1.3 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想指导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结合实际项目编制项目进度、费用和成本等管理策划方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2 当前项目管理学教学中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全国各高校从培养学生系统分析与创新能力的视角,纷纷开始项目管理学课程,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却不太理想,总的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1)大多注重理论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国内的有关项目管理学的教材多半偏重于理论研究,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上课讲授的知识只是单向地传递,学生被动地接受。与此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要的系统方法重视不够且训练较少,同时也很少结合知识点做案例分析,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而学生本来的学习热情不高,这样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2)课堂互动效果差。由于高校扩招,项目管理学往往大班上课,而人员的分算,在管理上给老师上课跟学生互动产生了困难,同时不少老师很少互动或无法与很多的学生进行互动,老师讲授的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接收或消化程度不够理想,这给合班授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学生差异明显,自学难度较高。因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也大不相同。面对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学生只能通过课下消化吸收来找齐教学进度与自己理解程度的差异,而项目管理学的自学难度较高,因此学生的自学效果较差。
(4)注重教学,较少涉及教学软件的使用。当前使用项目管理学的教学软件与学习软件如Project等软件在寻找项目进度的关键路径、项目的甘特图等方面对学生很有帮助。但是,老师一般在课上提到该软件可以应有到该领域,而很少在课堂上教大家如何使用该软件,这是教学知识的缺陷。
3 提高项目管理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为了使学生掌握项目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将之用于生产实践中,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提倡案例教学
而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灵活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不能仅仅依靠课本进行照本宣科式的介绍,更应该基于学生自己的体验、理解,结合较多的项目管理案例,通过必要的教学手段表达出来。老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工作实践或通过网上、书籍以及其它渠道进行收集。例如项目管理者联盟网,提供了许多非常好的项目管理案例和学习资料,老师可以用作教材,也可以推荐学生自学。
一般情况下,笔者通常对收集到的案例素材都要进行整理和提炼,简明扼要地把案例情况介绍控制在一页A4纸的篇幅(太长或太短不利于教学),并针对案例内容和相关知识点精心设计若干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我的感触是,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些经典或有趣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往往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融洽气氛中,既学到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又能联系实际,加深理解。例如,在讲到项目管理时,可以以美剧“越狱”为案例,将主人公迈克尔·斯科菲尔德策划的越狱作为一个项目来看待。把迈克尔作为项目经理,分析越狱这个目标的缜密计划以及如何巧妙地周旋于各关键人物之间,出色地协调各种资源,从而成功地完成了越狱这一“不可完成的任务”。并就一些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等问题映射到现实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非常喜欢并且积极参与到这样的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相信这样的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3.2 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就是采用重点设问的方法,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课程的讲授。尽可能地将企业引入课堂,以企业的项目作为课程实训内容,课程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如风险管理中,首先提问风险的概念、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通过举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并针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管理的能力,这也是一个项目经理必须具备的能力。
3.3 任务驱动式教学
该课程利用课程作业,或通过习题或通过案例,并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面,驱动学生学习相关的内容。例如围绕典型工程或IT项目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把每一项目下分若干模块,布置每一模块下若干工作任务给学生,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由于每一任务均有相应的技能和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特别是项目管理中项目进度的甘特图、关键路线等内容需要软件,更需要他们课后练习加以强化。因此,以课后作业为载体,加强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更好的理解与消化课程知识要点。
3.4 教材与教辅工具的选择
教材与辅导工具的选择实际上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很多院校,无论什么专业都用项目管理学教材,实际上应根据不同专业院系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项目管理学教材。例如,信息管理学生应该学习IT项目管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学生应该学习项目管理,而工程管理和土木工程等专业应该学习工程项目管理。因此,教材与教辅工具的正确选择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课程。与此同时,在选择教材与教辅工具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尽量选择著名出版社、著名专家的教材,这样内容充实,学生学起来轻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项目管理学,将项目管理学的方法运用到相关领域与生活实践中。
当然,关于一门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各方面合力共建的结果,需要多方面的投入与努力。除了教师要爱岗敬业、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外,还需要学校给予大环境的支持和配合、学生的努力与专注等。一门课程的教学成果不能单单以考试成绩来衡量,还要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具体掌握了哪些方法与技能,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总之,项目管理学在研究和解决各种复杂问题中不断地得到创新和发展,至今,它已发展成为体系健全的庞大学科。对于不同问题的研究,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应注意不同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学环节的应用。在讲解案例与相应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时候,注意不要引导学生去记忆一些事实或是寻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提炼,并将问题用项目管理学的方法表述成数学模型的形式。应发展成由单一的教与学的知识传递通道,拓展为带着问题学与寻找问题教的双向反馈通道,加大课上讨论与分析的时间分配,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分析的过程中增强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与研究效果对学生进行准确定位与分类,进而引导学生分层次地逐步掌握更高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才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项目管理学教学方法谈[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
[2]王天虹,宋业新,戴明强.在项目管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项目管理决策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2).
[3]李明.案例教学法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99-102.
[4]庞海云,李於洪,刘云霞.《项目管理》课程演练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34-36.
当前,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式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与管理实践工作相脱节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在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方案,并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具体改革思路,力求为管理学基础课程教改与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管理学基础;工学结合;教改
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数学等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与高职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指导思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提出了工学结合背景下管理学基础课程教改设想,以供参考和借鉴。
1教学内容
管理学基础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是指根据现实生活中管理实践的变化,由浅入深,从接触—认识—了解—应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管理工作主题模块,替代那种以教材章节为单位的授课模式。根据管理实践,本文将管理基础学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大模块三大领域。两大模块(认知篇和实务篇)中认知篇指认识管理及其演变历程,实务篇主要围绕管理的四大职能而展开。三大领域有自我管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和工作管理能力等三大能力训练提升。每个模块综合由与该主题相关的各项任务组成。
2教学实施
工学结合背景下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实施过程更多的要结合实际,以达到学以致用,最终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1)了解熟悉阶段,引导学生围绕管理学相关知识点通过分析案例、观看视频或分享见闻等方式方法,激发大家对管理学知识的兴趣爱好,导出管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部分。例如,在时间管理这一模块主题中,可以通过观看动漫视频《死神的账单》等用年青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家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和不可逆转性,利用管理好自己的时间。(2)能力提升阶段,学生根据能力训练实际需要随机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场景模拟、案例分析或主题辩论等方式进行任务实操,教师则需深入到各个学习小组,对该组在任务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3)实训应用阶段,可以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如管理精英挑战大赛,管理精英案例分析大赛等,力求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实操动手应用能力。
3教学方法
管理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精讲)方法外,本文着重介绍情景模拟、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等三种教学方法。
3.1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创设一定的工作环境和过程,让角色扮演者在模拟的情景中完成工作任务,表现才能,从而理解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方法。管理学基础课程情景模拟的教学操作分以下四个步骤:(1)情景设计(编剧),即以管理学知识和技能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或合理设计场景、情节和角色。例如,在沟通管理中,作为一个某饮料的销售员,在人来人往的熙攘街头,您将如何进行有效推销等。(2)情景模拟(演出),即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明晰在情景模拟过程中需要哪些知识,注意哪些事项等,同时对活动步骤进行安排,明确各自要扮演的角色。(3)情景控制(导演),即对任务进行表演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解释和说明,有效引导同学们的情景模拟,以免出现大的偏差。(4)总结评价(反映),即各模拟演练小组对自己和他人的模拟进行分析评价、好与不足的方面有哪些?有哪些注意事项?分享心得体会。任课老师最后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
3.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以具体的案例为载体,通过对正、反面典型事例的剖析,让学生体验、分析、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法要注意:(1)一定要结合管理学的知识点来选取案例,特别是离我们相距(时间和空间)较近的案例,同学们会更加有话可说。(2)案例分析要以学生为主,任课老师为辅。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积极讨论,欢迎不断质疑,鼓励双向交流,允许针锋相对。(3)教师不做裁判,不对学生的发言判断对错。而是因人而异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独立思考,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案例,积极参与交流和研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
3.3项目驱动教学法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能很好地检验所学知识在真实生活工作中的创新和运用,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过程中,要求同学们随机分组撰写商业策划书,成立公司组织,到学校举办的模拟市场中去经营,二十天真刀真枪的实操后,看哪家公司经营状况最佳。
4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