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贷管理基础知识

信贷管理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贷管理基础知识

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一、网络经济对中小企业管理的影响

1.对组织机构的影响

传统企业中,根据企业成立阶段的需要创设了很多组织机构管理的层次,管理力度也不够大,导致机构内部庞大不好管理,决策的执行慢,实施的效率很难提高。现如今,在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下,网络经济发展为企业带了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中小企业在信息资源中不断开拓创新,进而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形势。面对变化着的市场环境,如何使企业组织机构管理层次简化、明晰,使企业的决策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得到运用,加快企业的管理效率。

发展网络时代下的创新技术是一种主要的方式。所以说,它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组织结构上,起到了优化结构的作用,拉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提高企业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信息的渗透。

2.对生产组织方式的影响

网络经济时代下的企业创新对企业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有一定的革新作用。高度流通的信息流在各个企业中发挥着作用,企业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了解企业间的行情和市场需求,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尖端的设备,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激烈的竞争让企业对创新更加重视,不论是在生产的环节,还有设计、包装和服务等等,在众多的环节上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以提高企业竞争力,适应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自己的位置。

3.对经营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以实体为主,但是现在是网络化的时代,电子商务在企业的经营方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进化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打破市场的局限性,通过网络经济的技术,将经营方式运用到网络,结合其他支付企业形成一种适应经济时代的经营方式。它连接着保险、金融、等机构,使网上的交易市场信用度提高,为企业带来了利益,为人们带来了便捷。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

1.经营目标观念创新

社会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二者应该相互统一目标,在竞争激烈,网络技术发达的社会中,首先发展社会效益,然后进而达到企业管理的最高水平。加快企业的发展。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的发展与企业的进步落后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只是注重自己的经济利益的发展,对社会大经济市场产生影响。企业应该对员工的身心和社会的发展承担责任,,从大局出发高瞻远瞩。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调整自己的经营理念。

2.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

为了适应发展和社会需求,企业组织的结构应该具有明确的责权,统一的命令,具有弹性的组织,中小企业内部门之间应该有良好的沟通和密切的联系,高效率的工作和机敏的反应。所以对此提出了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图为圆饼结构。

所谓圆饼结构内部的结构是固体确定的,圆饼结构的外侧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圆饼结构通过组织结构来确立的内核,包括企业的员工和业务单元,圆饼结构的内部是固体的和确定的,而则是空的和不确定的。连接的是多个因素,包括市场环境,买方和卖方。它的决策环节是懂事会和干部管理部门,这些个部门决定了圆饼结构的四周。这个结构具有一定的反馈信息能力,具有灵活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等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更好的做出策略和决策。

3.营销管理创新

为了是客户更好的融入到整个营销过程中,需要借助网络的互动性,通过这个网络营销特性可以提升客户的地位,加强客户在营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还可以加强客户与卖家的联络,随时随地不受地域因素的影响。通过沟通的加深刻的了解客户的心理,进而达到更好的服务。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使企业和客户加强联络,促进关系的发展,运用网络营销是一种好管理方式,实现客户企业一对一,通过不同的客户发现不同的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实现网络营销的整合。

4.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经济时期,企业在信息的获取上是十分困难和复杂的,没有充分的信息获取和传递就不能更好的了解客户的需求,企业和企业之间也存在这交流,没有信息的提供,使他们之间的沟通也变得很困难,企业没有办法了解到同行的发展状态,也没有办法快速的获取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于是就形成了商品的单一化,单一的产品在社会中,自然不容易被认可。所以,在网络经济时代,就需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网络的进入,使信息的传递更加便利化,大量的准确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它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纽带,所以必须进行变革,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参考文献:

[1]韩建军,蓝敏,毛刚.企业业务外包的成因分析和应注意的关键问题[J].经济师,2013(8),P21

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一、全面的学习了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

1.信贷管理

众所周知,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和主要的风险所在。因此,信贷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贷业务管理组织架构、信贷业务战略和政策、信贷产品[本文转载自、信贷业务流程、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和信贷业务分析,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例,不仅搭建了框架而且深入到了细节,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和透彻。

2.票据业务

票据分为汇票、本票、支票。讲师从各种票据的定义着手,分别阐述了第一种票据的功能,并提出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用生动的例子表述出每一种票据在实际情况下的应用,并着重介绍几种目前常用的票据业务的产品,例如银行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保理业务。

3.零售业务

零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服务渠道直接向居民个人销售金融商品或服务的业务,其客户具有分散化、需求差异化且不断变化、交易频繁的特点。培训老师从银行零售业务的概况、产品、渠道、管理机构、经营策略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4.国际业务

此次培训我最看重的就是国际业务这堂课,因为当前我已经被分配到福州商行的国际结算项目组中,但苦于不懂业务,所以对这方面的业务知识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国际业务主要指国际结算,国际结算是研究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因各种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经由银行来办理清算的一门学科,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保函业务。培训老师用生动例子,详尽的图表为我们清楚讲述了每一项业务。国际业务非常复杂,每一项结算方式说清楚都要至少半天的时间,短短的一下午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对信用证的使用还不是很了解,尽管如此,但这堂课已经为我搭好了一个进一步了解该业务的基础。

二、通过对比学习较为深刻的体会到了本次培训的意义

以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学习为例。由于我们公司针对的客户群基本上都是国内的商业银行,因此,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把我所了解的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和国外先进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进行了一下对比,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呈现出形式化、粗放型的特点,这也正是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比例较高的一个原因。比如,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的组织架构方面普遍具备了形式上的完备性,有信贷经营部门(信贷部)、信贷管理部门(风控部)和信贷审批部门(审批部),并承担各自不同的职责,似乎可以做到审贷分离、控制风险。但事实上的情况是,不良贷款发生的频率和数量仍然高居不下。其主要原因是,制度规范没有做到细化,各方面的职责不能相互制衡,不同职能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不能激励其职责的实施。而在国外先进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中,信贷经营和审批合并成为一个部门即信贷业务部门,涵盖市场开拓、信贷分析与信贷审批的职能,通过事业部制和共同承担利润指标实现审贷不分离,从而进行垂直化的集中管理;并增加独立的操作营运中心,加强对操作风险的控制。特别是,信贷业务部门、信贷控制部门和信贷操作营运部门都有详细的有关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和汇报关系的规定,具体、细致、具有可操作性又保证了权力的制衡。具体到每一笔贷款,首先由信贷员开发并完成信贷调查;其次由信贷分析人员负责检查评级、编写信贷业务分析报告供审批人员参考;再次按权限不同分级进行审批;最后对于经审批通过的授信项目,由负责放款职能的人员在放款时检查和控制所有的贷款文件、相关法律合同、条款的核实、以及贷款是否超越权限、提款时贷款客户是否满足贷款的先决条件、是否超过贷款额度等,并在放款后负责与信贷相关的操作性和行政性监控。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在放贷时,通常信贷员既是营销人员,又是分析人员,还可能是放款人员,一人身担数职,不能达到专业化和控制操作风险的目的。

同样可对比的方面有很多。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确实在很多方面都有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国外先进银行的优秀实践成果给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过程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我想本次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让

我们了解我国银行现有的业务,还在于使我们站在战略的高度把握银行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当时机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够主动的把握机会,胜任市场的要求。

三、更为深刻的理解了数据仓库和挖掘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

在本次培训中,我多次听到讲授不同业务的培训老师谈到数据仓库技术的重要性。诚然,商业银行已经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时展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时代。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决策都需要依据客户的信息来进行。容纳庞大繁杂的客户信息资料,有序的排列和归置,并满足各种统计的需求进行决策支持,这显然是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发挥的作用。

【商业银行业务培训个人总结】的同主题文章:

查看更多>>

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经营绩效评估系统。

经营绩效管理包含投入产出管理、政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它从控制成本、增加效益目标出发,在资金成本、网络重组、集约化管理、绩效挂钩、工作流程、客户服务、中间业务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来调整各个业务部门的结构布置,减缩中间管理环节,优化存贷结构,并且开展全面的成本监控体系。它能使管理人员的决策更科学合理,避免因市场调查不够而做出错误的投入。

2.营运分析管理系统。

营运分析管理系统将银行面对市场的系统营运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处理,为管理者提供整个企业对外部市场营运状况的分析结果,有存取款的结构分析、利率对存取款结构的影响、贷款营运量结构分析和趋向分析、产品投入产出分析、风险分析等,这些分析结果对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市场服务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也便于企业管理者对产品结构提出调整。

3.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包括客户分类、业务量分析、客户贡献度分析、客户风险评估、客户关系优化管理。它的基础是对客户的分类评价。这种管理常见于各个行业,而不是银行业所独有的。

4.信贷业务管理系统。

信贷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授信征信管理、担保管理、信贷风险管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时,银行各个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和开发者都应该明确信息系统的主题需求。并且,这些需求不能局限于满足当前的传统管理,也不能受现存的信息范围所限制,应该结合业务发展的规划,提出前瞻性的需求,因此业务部门参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至关重要。

四、为我加入国际结算项目储备了必需的基础知识

经过我在公司两个月以来的切身体会和这次为期三天的全面业务培训,我切实的感受到熟悉银行业务对一个软件开发人员的重要性。不懂得银行业务,不了解银行业务的流程,就很难开发出合适的银行软件,更别说未来会成为此领域的专家了。

当然,我非常清楚,短短三天的集中培训,并不能使我真正全面、透彻、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整个银行业务,只是帮助我建立起了银行业务的整体框架,增强了我对银行业务一定程度上的理解,还远远达不到对相关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我而言,培训只是我学习过程的开始。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尽快熟悉和掌握银行业务,并将其和自己的技术专长结合起来,更快更好的完成项目要求。

(2)

【商业银行业务培训个人总结】的同主题文章:培训部员工工作总结

屈臣氏培训部工作总结

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总结

实习生心理健康培训总结

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总结

家庭教育培训总结

校长培训心得体会

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金融人才;应用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6-0066-05

通过十余年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我们逐步探索了适用于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1234模式:明确一条教学主线,即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教学主线;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两大教学体系, 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体系安排上,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 把实践教学环节上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确人才培养的三个教育阶段,即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专业强化教育阶段、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四项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 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实践证明,1234模式是一条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模式。

一、一条教学主线: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

为了把学校办成让学生、 家长、 社会满意的学校,我们把“应用为本、学以致用”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并将其贯穿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因此,金融学专业从招生伊始,就开始探索如何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金融职业素质的养成。

金融学专业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银行、保险、证券这三个方向的专业知识是其三大支柱 [1] 。因此,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都是不分方向的,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内容多而杂, 最终培养出的是一批批“样样通、样样松”的人才。虽有个别学校作了一定的改革,如将金融学专业改为保险专业、国际金融等若干专业, 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使学生对某一个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了深入了解, 但又导致专业口径太窄,使学生就业时面临困难。针对这种状况,我校金融系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本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动手能力强, 基础扎实的金融领域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就金融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在大金融的平台上,将符合市场需要的银行、保险、证券行业某些岗位作为专业方向,构建出“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金融学专业,最终把金融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市场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 。经过多年的市场调研和专业论证, 我们认为在大金融学的平台上开设投资理财方向、证券期货方向、保险营销方向是比较适时的,可作为目前首选的三个方向。

在这一大背景下, 我们进一步提炼了金融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认为金融学专业学生通过4年大学生活, 应该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应用能力和思想道德、专业业务、文化素质、身体心理四大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大提高。详见表1、表2。当然,从专业的角度来看, 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业务的养成是应用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中之重,而且,应该根据学生所选专业方向,有所侧重。

二、两大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 我们重点突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 把实践教学环节上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起了理论和实践两大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体系来看,要把握好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时比例,可以各占三分之一,也可以有所侧重。同时,必须加大选修课比重,这既包括公共基础课, 也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如前所述,金融领域宽泛,涵盖知识较多,因此,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其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从实践教学体系来看,要改变“重课堂、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 [3] ,所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实践学时比重, 保证实践学时至少占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具体说来,除采取课内实验、上机等形式外,还采取了课外学时和专用周的形式。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这类课程需要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可以采取课内实验、上机等形式,加大实践学时比重;而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营销学、金融英语这类课程安排一定的课外学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效果更佳。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应该采取专业周的形式加大实践学时,如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等课程可以通过开设证券投资模拟实训、 外汇模拟交易实训等实践课程。部分实践课程安排如表3所示。

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方向实践技能, 我们增加了专业方向综合实践周, 如根据前面提到的专业方向,我们让学生在理财规划综合实训、信贷管理综合实训、保险营销综合实训中选择一个。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增设了创新实践周。创新实践包括参加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学术讲座、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专业课题研究、学术论文、创新能力培训等,该项学分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 学校可集中开设社会实践与调查、 学年论文、创业专用周等实践课程,使学生可以获得部分创新实践学分。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自己参加其他创新实践, 并根据上报的材料获得一定的创新学分。如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公开发表专业性论文;参加证券协会、信贷协会、保险协会等表现突出; 在各个层次的点钞技能比赛、 证券模拟交易大赛、外汇模拟交易大赛等专业性比赛中获奖;取得理财规划师、证券、银行、保险从业资格证,等等,都可以获得创新学分,并且,规定学生大学期间至少要取得创新实践学分10个, 多出部分可以抵扣其他实践环节学分。见表4。

三、三个教育阶段:专业基础、专业强化和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分为三个教育阶段:专业基础教育阶段、 专业强化教育阶段和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 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可以这样说:没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这8门全国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支撑,金融学专业就如同“无水之源,无木之本”。所以,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是后续强化、提高专业技能的关键。在专业强化教育阶段,国际金融、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证券投资学等专业课程是学习的重点。在专业综合提高教育阶段,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专业方向的理论课程、专业方向的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等。

如理财规划方向理论课程我们设置了财务分析、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理财规划原理、理财规划实务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了投资经理实训、理财规划综合实训课程等; 信贷管理方向理论课程设置了银行会计学、个人理财、风险管理、银行信贷管理学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了银行前台实训、信贷管理综合实训课程等; 保险营销方向理论课程设置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再保险学、保险营销学等课程,实践课程设置了保单设计与销售、 保险营销综合实训课程等。最后,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实现金融学专业人才素质的综合提高。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学专业还应该加强毕业实习前的职业入门指导,所以,我们还增设了学科前沿专题讲座、创业指导、应用文写作、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成效的一个综合考核, 所以最好将其贯穿于整个大学三个教育阶段中。建议采取课题驱动项目教学模式,即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形式来驱使学生分阶段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4] 。张五常教授认为,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带着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去学。所以,如果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阶段, 带着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课题)去学,分阶段地解决各个阶段性小问题,并分阶段检验其学习效果,要比单纯地靠毕业设计(论文) 检验更具有现实意义。 课题驱动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提出的。它也可以分三步实施:第一步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论证阶段,可设在大二第二学期期末实施, 因为这时学生有了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能够较好地完成课题的论证,同时, 也有利于下一步带着问题开始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步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中期检查阶段,可设在大三第二学期末完成。经过大三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理论课基本学完(有些院校在大四也安排专业课),具备了专业基础知识, 且经过长达一年的资料收集和思考,可以掌握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这同时也是对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综合检验。 但由于这一年学生还没有经过实习,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还不强,所以还不适宜让所有的学生在大三期间直接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大三第二学期,必须开展课题中期检查,我们主要采取学年论文的形式。学年论文的撰写内容为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综述, 这对于提升学生毕业时的竞争力很重要。 第三步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结题阶段。经过大三的充分准备,学生应该在大四一年时间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结题报告。通过结题的学生除可以得到毕业设计(论文)学分外,还可以得到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课题结项证书,证明其本人(或所在团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成功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研究工作。

四、四项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加强四项结合是培养高素质金融专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结合、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1. 理论与实践结合。陆游曾在《冬夜读书示子律》一诗中告诫自己的孩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学中干”、“干中学”,是实现金融学专业素质提升的必要路径。这也正是我们一直强调实践教学体系要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重的主要原因。 除设置了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外, 为了保证学生关注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我们还创办了《金融快讯》刊物。该期刊每周发行一期,由指定教师负责指导、终审,由学生证券协会负责组织学生进行证券版面热点问题的采编、初审,由学生信贷协会负责组织学生进行银行版面热点问题的采编、初审,由学生保险协会负责组织学生进行保险版面热点问题的采编、初审。这样,既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也使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得到了提升。

2. 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重要保证。从目前来看,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有较强的与高校合作的意愿。高校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起与金融企业深度合作的双赢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产学研合作,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我校除了经常与金融企业合作开展各种活动之外, 还成立了一个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己管理为主的金融服务公司。该公司按行业(也可以是按专业方向)设置服务中心,如设证券服务中心、银行服务中心、保险服务中心等。其中,证券服务中心可以帮助证券公司进行股票开户等服务,银行服务中心可以帮助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第三方存管等,保险服务中心可以进行保单推销、讲师培训等。

3. 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金融行业既要与钱打交道,也要与人打交道。金融从业人员如果没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就很难发展起来;如果没有很强的自律性,就很容易步入歧途。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金融企业的从业要求,我们特别开设了礼仪实训、演讲与口才、团队拓展训练、职业教育等课程。此外,每个学期还安排专业性的辩论比赛、点钞技能大赛、证券交易模拟大赛、外汇交易模拟大赛。这些比赛,由学生负责筹划、组织、主持,老师负责指导、评判,较好地促进了人文社科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结合。

第四,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结合。金融学专业方向的设置与就业岗位相关性很强, 且在入职时往往要求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所以,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强调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通过设置相关课程和专业指导使学生适时拿到职业资格证。如理财规划师、银行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证券职业资格证等。以证券职业资格证为例,该证有效期为两年,所以,可以在三年级时组织学生考证,相应地,证券投资学等相关课程就应该在此之前开设。在考证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发挥学生团体的传、帮、带作用,并专门组织辅导。

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们的实践证明,“明确一条教学主线、建立两大教学体系、 强调三个教育阶段、 加强四项结合”的1234模式是一条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都红雯,金月华,高国庆.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J].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4):12-14.

[2]吴云勇,陈凌白. 金融学专业投资理财方向建设方案[J]. 浙江金融,2008(1):41-64.

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农民增收;相辅相成

近年来,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金融行业发展很快,对帮助各地区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民传统的生活状况,起到的作用极大。可以不断消除农村家庭就业问题和农村产业发展急需的后备资金等问题,优化农村地区人力、物力等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由于国家惠农政策作为坚强的后推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业务面、结构功能、服务水平正不断进步,更有必要研究并探索农村金融发展之后能够对农民收入带来的各种变化。本文侧重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真实情况,用辩证的观点科学地分析了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并就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希望为促进二者之间关系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内容与实践经验。

一、发展农村金融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大力开展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能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农民收入总量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增速缓慢,城乡差别依然很大。重视的研究和拓展金融发展和农村,建设关系意义可谓深远。其一,能够使得农村金融在机制上得以健全,进一步推行金融行业改革。其二、能够扩充研究二者关系的理论的内容,为促进二者均衡和谐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依据。其三,能够促使农村金融对各地区经济的支持,并起到正向作用。金融机构入驻乡村,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家庭增收,帮助产业实现效率提升,对于我国地区并行发展有重大意义。

(一)农村金融发展概况

我国的农村贷款数量与往年同期相比进步也比较明显。农村金融服务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40%。农民贷款额度,也比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高出近50%。农村金融的不断发展,使我国农村的贸易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促使农村产业得到迅速成长,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也得到较大幅度增长。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其一,农村金融的服务产品类别比较单一,长期以来主要停留在农民存款和贷款的主要业务上,对保险以及理财和投资,方面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其二,现有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单一、功能不全。特别是机构的规范性相当欠缺,作为核心力量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还缺乏实质上的融资意义。其三,还未引入先进的服务技术。小额农贷为主要形式,金融服务手段比较落后。其四、农村金融缺乏较好的金融互动机制,信贷资金供应不足,资金外流量较大。

(二)我国农民收入概况

我国农民总体收入如下:一是劳动种植、林业、副业等收入;二是外出打工得到的收入;三是家庭自有财产收入;四是其它转移类收入。其中家庭经济经营性所得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最大部分,达75%左右,务工工资收入也占较大比重。分析国家统计局的统一资料,分析得出:到2014年底,我国农民平均收入每人为9800元以上,相比2013年同期而言,进步很大,但与城市居民人均28000元以上相比,农民的总体收入还应当继续关注。综上所述,农村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显然都是当前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发展农村金融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探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石之一。从人口的比例来观察,农村人口份额较重,必须发展农村金融,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政府对农村的相关规划。

(一)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者之间是一种双向关系,对农民实现增收目标和信贷部门规模扩大都有重大价值,要不断鼓励金融信贷向农村地区合理延伸。农民将自己的经济收入存入银行,银行则可以通过提供多种的存款方式、理财服务等使农民利益最大化,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方式的贷款,资助农民朋友购买生活生产用具、农机器械、房屋修建以及农民子女上学等多元化多角度地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但一定程度上农民储蓄比例和农民的收入也存在着反向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农民储蓄比例越高,农民的收入反而越低。主要是由于不少金融机构为保证本机构的收益额度,而将不少原本应当用于农村的储蓄基金划归城市,结果导致了农村经济建设上缺少资金的支持。相反,农村金融的信贷比例,则与农民收入存在着正向的关系,信贷比例越高,农民的收入则越高,信贷比例的提高往往对农民的收入增长起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农民的收入的不断增长,也直接推动了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比例的扩大,而信贷比例的扩大和提高对于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发展农村金融有助于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村金融的水平和结构非常重要,对农业实现经济的产业化有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规模和动力改革方面。必须开始调整农村的经济结构,发展优质产业和高效农业。同时,要求能够重视多项实用技术的引进;倡导发展改良后的农作物精品;统筹规划实施农田对应项目建设;要开办农产品加工厂就需要添置大量的机械化设备,要有配套的技术支持和相关技术人才;农产品销售与批发中心的建立,必须拥有大量的资金来源。如果一味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来拉动市场需求,那么数额相当有限。鉴于此,依靠农村金融力量对农业建设部门提供各种贷款,满足资金需求,就可以带来农业产业的新局面。而反过来,农业实现产业化并不断发展,也能够帮助农村实现民众收入增长、地方经济提速的目标。可见如果农村金融不能良性发展,资金欠缺和技术会缺失,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而只有当农业产业化得到不断发展,才能够真正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地方政府不但应当从农民的生活状况方面考虑,还要考虑到农业建设问题。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生活质量,将中央关心的“三农问题”,力争完全化解。

(三)发展农村金融有助于农村乡镇企业成长

发展地方金融,对于乡镇企业得到大量的资金来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有助于农民的生活状况改善,更可以说是农村产业化的源头活水。但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洪流中,乡镇企业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其市场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其融资条件也随着国家金融体制的变化而变化,需要地方金融的支持。同时,金融部门也能够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实现乡镇企业的良性发展,为引入高科技的项目提供所需要的资金。合理规划乡镇企业,就能够吸引农民回返乡村,既有利于农民家庭的收入,保障农村社会的和谐;又能够实现农村的产业结构转换,实现城市、乡村的“双向发展”构想,可以有重大的价值。

(四)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农村区域经济是依据特定的自然环境、地理区域、农村经济情况、农村发展需要而融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定性的农村经济整体。构建高标准的金融格局,有利于农村的区域产业发展,也有利于整合社会资金,引动资金的良性循环。没有农村金融市场的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就会缺少资金,融资困难,其优势产业就难以发展起来,对农民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产业生产无疑起到阻碍作用。反过来,农村区域经济得不到发展,农村的金融市场也就难以完善,二者其实是一种共生关系。如果区域经济发展良好,就能够推动金融机制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健全;反之,如果金融机构能够对农村产业予以大力支持,就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增收和改善生活质量,也对地方发展起到联动作用。

(五)发展农村金融能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

由于地理特点和区域位置不同,我国农村在传统上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民生活水平落差也很大。同时农村产业的组织形式和生产规模存在着差异,其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也多样化。而传统的金融力量单薄,无法满足其需求。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只有农村金融不断完善,才能够将所需资金及时到位,并不断动态调整,也能够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本地经济融合起到,切切实实地起到推动作用。因而多样化的农村金融组织,可以帮助农村巩固资金储备,满足产业的要求,优化人力、物力资源,提高工作能力,促进家庭和地方经济的增长。

三、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一)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各种金融机构很多,但主力军仍然是大小信用社、各类银行和地方邮政储蓄部门。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没有形成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其发挥作用也主要表现在个体机构上,形式还比较单一。政府应该多方鼓励各种金融机构相互结合形成新型的金融服务机构,建立比较合理规范的金融机构资金批发市场,可以让资金回到农村,为本地的经济服务。各种金融机构要发挥金融主体作用,大胆进行深化改革,加速经营机制的转换,努力提高资金供给的效率,加强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不仅要改革关于信贷管理的机构组织,把信贷管理的制衡和分工结合起来,落实信贷管理岗位职责。要不断提高内部自我管理的标准,应对激烈的行业竞争,让服务水平更高,在农村经济建设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二)鼓励发展多样化的金融机构

我国政府应该结合农村发展特点,鼓励开办和发展有助于农村地方经济的各种金融机构。例如:小型村镇银行、农村合作资金机构、合法的贷款组织等,形成新型农村金融体制。务求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发展农村经济所面临的金融资金短缺,技术人才缺失,农村市场的风险,自然灾害的破坏和部分农民违反合约等等问题。同时要,多多鼓励发展不同种类的农村保险业务,信用担保业务,加大对农村保险业务和农村担保机构的优惠政策支持,务必要使政府的各种补贴政策和新农村办法实实在在,起到一定的帮扶作用。

(三)开辟全新的农村金融模式

据调查,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的小额贷款来自于借款,这些借款大多来自于亲戚和朋友,不用支付利息。可见小额贷款的方式经由农村金融机构施行,对农村而言,在经济发展上作用甚微。所以政府应该开辟和发展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引导农民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新的农村金融需求,例如,采取订单农业业务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价值链融资,带动农村地区形成公司与农民,农户加合作组织与公司等新型的合作模式,引导我国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促使广大农民向了现代化农业农民转型,为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

(四)政府要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力度

国家要根据农村的实际特点,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性法规、法律,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金融改革措施,建立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监管制度,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出入管理做好详细的规定,把那些不具备专业资质、服务职能较差的农村金融机构杜绝在源头上。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抽查办法、定时和不定时的检查方式对农村金融行业进行监理。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整顿,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创设良好的农村金融竞争环境,保证金融市场的良好秩序,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强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体制,按照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的内部组织结构,落实农村信贷管理工作,并定时进行账目清查对坏账烂账不良账目要及时进行处理,加强落实金融机构岗位责任制,使得职责进一步明确化、细节化,并对内部的管理工作形成制约和监督办法。

(五)强化农村金融机构员工的专业素养

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特质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及专业的从业资质。因此对内部员工,应该加强其业务培训,多渠道开展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强化金融办理业务,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实行操作管理,就能够使农村金融更好地为农村产业服务。同时要加强对内部从业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培育,明确自身的职责,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开展经常性的考核与评价,调动金融机构职工的热情和工作意愿,敦促农村金融在新形势下不断前进。总而言之,农村金融、农民收入、地区经济的进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的,各个方面也存在着极其复杂的联系。总体而言,不仅农村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产业发展急需的资金等问题,能够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而且,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也必然影响和推动着农村金融行业的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惟其如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我们就不仅要针对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而且,也必须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金融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落实金融管理政策,合理进行金融配套改革,开展良好的农村金融服务,通过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来推动农村金融行业的发展。

作者:刘玉红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金融系

参考文献:

[1]周立.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J].财贸经济,2007,(2):56-63.

[2]林宝清.农村产业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J].农业经济导刊,2002,(1).

[3]李永,樊立.定西,劳动力转移,农民金融需求再增加[J].金融博览,2011,(12):52

[4]姜长云.农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3).

[5]秀曼.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汁,2011

信贷管理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工程造价 教学体系

近几年来,我国公路工程造价领域,计价模式、计价方法以及计价依据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公路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作为向社会一线输送公路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高职高专院校,其教学却远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方面均存在缺陷。为了使人才的培养

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高职高专院校公路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高专院校公路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目标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点鲜明,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强调学生技能教育和实战训练。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公路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理论和初步的社会创新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能应用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毕业生面向公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企业中的相关部门;咨询单位;银行投资信贷管理等部门。主要从事工程造价概算、预算、决算,工程项目的费用监理,工程项目管理,投资管理咨询等工作。具体的岗位有:概算、预决算、咨询、监理、招投标等。

二、现行公路工程造价类教材剖析

从目前已出版的面向高职高专的工程造价类教材看,主要有工程估价、工程造价管理、定额原理,以及一些针对特定专业工程的计价类教材。这些教材的主体内容基本是类同的,主要包括几大部分:工程造价构成及其计算方法、定额理论、定额计价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计量、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计算机应用等,有的还加入了投标报价、投标策略、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等。这种内容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本科生教育的需要,而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并不完全吻合。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实战内容加以补充,如定额的应用、工程计价案例等,缩减理论内容。此外,近几年计价依据、计价办法不断变化,老教材难以适应新形式的变化,造成教材与实际脱节。因此,有必要对公路工程造价类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设置,进而对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划分。

三、公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培养的知识体系

教学是为生产实践服务的,课程知识体系的内容必须服从于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因此,公路工程造价类课程的知识体系应从不同工程造价岗位的职业要求出发,参照公路工程造价人员和造价员、造价工程师考试的业务内容,结合学生就业去向的差异进行设置。考虑上述因素,工程造价课程的知识体系可划分为如下5个方面:

1.具有本专业高级技术人才所具备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2.具有公路、桥隧工程施工和项目管理的工程专业知识。

3.具有施工组织与概预算、施工机电、工程监理等工程专业知识。

4.具有财务基础、经济及管理相关知识。

5.具有公路工程概算、预算、施工结算、竣工决算,工程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对工程造价进行监控以及提供有关工程造价信息资料等方面的知识。

四、公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培养的能力体系

知识体系的完善需要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入大量的教学实践内容,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学生的能力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具有识读图纸和使用AutoCAD软件制图的能力。

2.具有道路桥梁工程勘测、施工放养和竣工测量的能力。

3.具有道路桥梁工程材料试验的能力。

4.具有从事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能现场指导施工技术工人的技术工作。

5.具有编制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的能力,满足现场工程计量和工程结算的技术要求。

6.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尤其培养其应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取得计算机操作员或以上资格。

7.具有有关造价方面的合同管理、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

8.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造价工程师的基本职责、权利与义务和资格考试、注册与管理,毕业实践几年后,参加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资格证书的能力。

9.通过理论与实践学习,具有工程造价编制与效益分析的能力;具有工程招、投标与工程概预算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熟悉建筑安装工程成本核算和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10.掌握工程造价依据,在建设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发包阶段、施工阶段等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决定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内容、编制方法与评估以及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五、结束语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公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培养的能力体系构成,教学中实践环节应占相当的比重。比如,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该专业中采用“2+1”的教学模式,实践环节占整个教学环节的1/3之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建平,吴国贤.工程估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宁素莹.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齐宝库,刘光忱.工程造价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