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1篇

一、重视基于教材的理论教学

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王崧舟老师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去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首先要具有找到语文本体所在的能力,能看到语言文字承载的内容并教会学生文章是“怎么写的”。当然,这样的能力并非成于一朝一夕,教师在平时应注意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了解中外史以及中外语文教育发展史。其次,一堂好的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欢迎。例如,在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开始讲课之前,学校领导都会要求教师将现行几个版本的教材研究、吃透。因此,我们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具备这一能力,为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

(一)提高基本的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师生的互动。教师比学生更需要集中注意力。教师在遇到复杂的教学情景时,要能够适时地做出合理判断和处理。组织好一堂课,保证每个学生都受到关注实属不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和表现,作出教学反馈。根据学情,在教学中适时地设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找出答案时,我们要给以合适的评价,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尤其是学生日后将面对小学生,更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例如,中等师范教材中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就是专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里面提到“低年级写话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写话的内容随处可得,写话很有趣。”这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学生如果出现值得称赞的亮点,要及时给予鼓励;学生如果写话时理解出现偏差,我们也要注意将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二)提高课堂的调控能力

新型课堂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的引导调控能力至关重要。一般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自控能力比较弱。如果教师不能组织调控好一个课堂,那么课堂很可能成了一盘散沙,学生也学不到任何东西。学生的上课状态低沉了,教师要学会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相反,如果学生情绪过于激动高昂,教师也要将他们拉回课堂的学习中。

例如《小学语文教学法》就要求教师能够学会不仅是在教一个课堂,更要去学会管理一个课堂,从而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师除了教学之外,还要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确定所期望的学生行为,而且所确定的学生行为一定要与课堂的运转方式相适应,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如课堂自习、小组讨论等。这些对教师的调控能力要求都十分高。

三、重视课外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

(一)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如果要给一杯水,那么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活到老,学到老。学生要不断学习,那么作为学生“偶像”的我们更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首先,教学的第一目标就是要教对,不能误人子弟。也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教错了之后,被学生指出,然而碍于面子竟没有承认。这种现象给学生带来极坏的影响,也同时说明了某些教师自身能力的不足。其次,教师要教好,教会,要注重语文课上的情感熏陶、价值引领。这就要求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清晰,才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相应地,对教师的个人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应该创建一个有灵气的语文课堂,或能够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

(二)增强自身教学改革能力

对于新时代的教师而言,仅仅固守当前的教学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有着对语文专业未来前景发展的担忧,不断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语文教育的发展。作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如果我们一直固步不前,那么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首先,教材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应一成不变,时代在发展,学生的观念和理解力也在发生着变化,教材也应跟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所以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教材,结合学情和学习环境不断改善教材。其次,改革自身教学方法。现代化的课堂,不再仅仅是黑板的教学。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每一个学校的课堂。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一个现代化、视听结合的新型课堂。例如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使中等师范的教学在方法、观念和测评方式上与时代同进。当前各种新技术在教材中均有体现,如电子白板的应用、教育云应用、移动技术应用等。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结语

总之,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师素养培养的关键是能力的培养。教学前,教师要提升自我,注重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调控能力,组织好一个自由不失约束的语文课堂。最后,在现代化进程中,教师必须不断改善自身,利用好身边的教学道具,同学生一起学习、进步。笔者希望今后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也希望中等师范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林汇波.文化素养建构与言语表现的统一――从“文化对话”看文本阅读的意义[J].语文建设,2006,(8).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2篇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上要以新课标为前提建立起服务学生、服务课堂、服务学习的意识,将更多的时间、资源交付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交往、交流、创新的真正主体,让大多数学生能够矗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舞台重要,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成长、学习和认知的主人,这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和课堂变革的根本出发点和选择依据,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径。

2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情趣

作为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路径,增加教学和课堂的情趣性无意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建立高水平的小学语文课堂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教师要善于对小学语文教材、小学生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认知,采取多样化、系统化、层次化的方式,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情趣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兴趣性,使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因素得到调动,进一步活跃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抓住小学语文教学重点,紧扣小学语文教材,大胆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周边因素、环境因素进行创新和变革,挖掘小学语文教学各方面有利的资源,形成特定的环境、氛围和空间,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热情,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共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亲近感,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情趣和欢乐,拉近小学语文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3提升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分析能力

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形成和提升分析能力,小学语文有效性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策略的选择和优化同样要将学生分析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核心的价值和目标。要加强学生认知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告别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上零碎分析、浅层分析的做法,加强小学语文中直观、形象的内容,将小学语文课堂转化为一幅完美的山水画,有效提升学生语文课堂上的分析能力,提升分析的水平,加深粉丝的深度,这样就会把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成完整的画卷,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小学语文中学生灵感的迸发,通过有效吸引和强化练习,形成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认知与分析能力。进一步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人文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4提升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质疑能力

学生的主动质疑是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堂主动学习的基础,高水平的质疑能力使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核心价值取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告别“为了提问而提问”的传统方法,将发问和质疑的主动权让渡给学生,在传统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将学生逐步转化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全面思考和深度反思形成高水平的提问和疑问,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小学?Z文教学效果。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开始之前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的准备和素材的配备,利用学生思维活跃、泛化能力强的思维特点,在方法、内容和体系上预留学生思考和认知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认识上充分了解和深层次把握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抓住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发问,将更多的答案回答交付给广大学生,突出高水平的学生语文课堂发问、反思和质疑,在师生交往和共同研讨中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讨论、争论和辩论中有效进行交往和沟通,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形成和提升学生小学语文技能与素质。

5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良好氛围

轻松、愉悦、活跃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和课堂氛围不但能够有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双方关系,而且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泛化的动机和注意力,形成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的主动与积极动机,调动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倾向性和积极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效果。语文教师要主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氛围的构建,为学习建设轻松的气氛和活跃的氛围,在积极的层面上使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得到陶冶和升华,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层次教育价值和功能,以良好的策略和方法做到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有益调整和重构。在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过程中要对学生采取鼓励和肯定的策略,通过路径的创新进一步体现学生个体的价值,提升学生获得感和成就感,尊重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观经验和主体情感,容忍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疏失和错误,在不同场合、不同内容、不同节点上激励学生,建立学生的稳定、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和蔼的态度、多样的方法、科学的策略做到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地调整和重构,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不但得到知识上的学习,而且也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得到环境和氛围的熏陶,在激发学生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为学生语言能力、技能和素养的提高创设外部空间和资源平台。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3篇

一、对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解

素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如果按照广义的理解,其中包含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层次以及能力状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素养这个概念同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概念的区别在于:素养更加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内化调整,指出了学习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状态。这和传统意义上仅关注知识记诵与应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起来,更具深度与广度。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养成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目标的真正内化,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比如在小学识字写字训练时,应一方面注意到学生能力训练,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其对学生在文化熏陶方面的优势。

二、核心素养观照下的教学评价原则

在核心素养观照之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应当遵循下述几个原则:首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考虑系统性。语文教学评价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作用相对重要。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当关注到其全局性和动态性,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个问题、某个阶段上,使评价囿于狭隘是不科学的。其次,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考虑前瞻性。小学语文教育的时间较长,而且学生始终处在心理的变化过程之中,因此评价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到学生未来发展走向,考虑到评价可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第三,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需要考虑客观性。这一原则是所有评价的基础,如果没有客观性,则无论评价语言如何优美、评价方式如何花哨,都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且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学生某次成绩取得进步,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其进步的深层次原因,是偶尔的发挥,还是长期坚持的结果,是主观的进步,还是客观条件的促进等。总之,只有坚持了这三个原则,才能使接下来的教学评价更富现实意义。

三、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三个结合

(一)口头评价同书面评价结合

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口头评价具有直接性与快捷性优势,而且富于情景表现力,易于使教师进行价值引导以及情感渲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应当与课堂教学相始终,从而为促进学生兴趣提升服务。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口头评价过于随机、难以记录,这使得该种评价方式的范围和效果受到了限制。因此,只有将口头评价同更具稳定性的书面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使评价发挥更大作用。而在进行书面评价时,则要注意语言的积极性,多鼓励,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使之有更大热情进行后续学习。

(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结合

主观评价指学生自主评价,客观评价指教师、其他学生与家长评价。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下,教师评价处在核心位置,这种局面需要得到调整,让师、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才是未来趋势。首先,学生自我评价可以使其主动了解自身优势及不足;其次,学生同伴评价,能够基于同龄人的视角达到能力审视效果;第三,教师评价会以富有鼓励色彩的语言对学生表现加以说明,其科学全面的总结依然具有难以取代的优势;第四,家长评价能够从家庭角度对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给予提示,形成与课内评价的良好配合。

(三)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结合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提到:无论过程评价还是终结评价都很有必要,其中过程评价的意义更加突出,实际也正是如此。过程评价涉及到学生行为、心理兴趣、习惯特点等。出于评价方便的角度考虑,教师可以将过程评价分阶段实施,并将多个过程评价统一起来,共同构成最终评价的一部分,以保证评价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4篇

一、概念解读

所谓人文教育,主要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以人性教育为实质,以涵养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以促进其人性境界的提升,实现其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促使其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为目的的教育。人文教育注重的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由外而内的文化素养培育。人文教育注重对人的精神的养成,其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如通过传统方式传授广博的文化知识,运用高雅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氛围进行熏陶教育,以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熏染教育,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来进行自我养成等等。

语文作为一门专门研究语言、文字和文学等文化事项的学科,它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的表现,它是物化的人文情怀,它就是一种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的传统教育方式,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人类文化。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好语文,是每一个孩子进一步地学习各种知识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文字基础,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才能为我们进一步地学习其他知识创下条件和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充分发挥其学科教育方法、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科学性以及人文性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育作为文化教育最基础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色彩鲜明,其人文特征明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教育所追求和基本目标,是开展语文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对文化素养追求的自主性,培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的根本所在。因而,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要把一个个的汉子和词汇教给孩子,更重要的还是要把语文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概念、文明现象和文化精神输送到学生的大脑中,让学生在进行字句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吸收和人文价值的获取。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具体表现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它具有实用性和文化性双重特质,小学语文最为基础性的教育,它更多的地是教会孩子如何掌握和使用汉语言文字这一获取所有其他知识的基本工具,帮助孩子更好地运用汉语言文字来进行思想的交流和自我情感的表达。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涵盖了汉语言文字的精髓,是最主要的人文教育方式。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化,语文的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传扬和发展。语文的这种形式和精神都深深地体现出了人文教育的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和遣词造句等基本语法知识的灌输,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这种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文化精神的培养就是人文教育的最佳体现,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学的主要表现。

其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关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不仅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还体现在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感的关怀是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人文内涵的最显性的事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教授者,同时也是学生价值观的“指引人”,情感的“依附体”和人格模范的范本。特别是小学教师,孩子正处于思维启蒙,观念构建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态度,情感表现和人格形态对孩子的影响尤其重要。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数学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从人文关怀和人性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情感关怀,给学生树立良好地人格范本对于学生的成长更加重要。可见,将情感关怀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能体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活动贯穿于整个人生的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涯中,在经历了牙牙学语的阶段后,孩子就已经开始接触语文了,小学语文作为整个教育阶段中连接“说”与“识”、“识”与“写”、“写”与“用”的关键阶段,连接“能说”与“会用”的关键阶段,其无论是在教学的要求还是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都有着自身的作用,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灵动和全面的培养,要求做到教方式方法灵活,教学内容除了要注重知识面的拓展和知识点的深入,同时还要注重对孩子进行人文教育,在知识传授中加入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情怀的养成,实现语文教学内容在纵深方面的扩展和在人格形成和人文精神层面的灌输。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文化敏感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体会和吸收汉语言文字的内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未来的人生态度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语文的文化性特征使得语文被冠上了浓厚的人文色彩,不言而喻,作为浓缩了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的优秀成果的语文,其教学中所蕴涵和体现出的人文色彩是不可忽视的。语文所包含的中华传统语言文字的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化教育、道德教育、人格塑造、情感养成等方面……这些无疑都充分地将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所要凸显的对人的精神品格的教育这一主题做了最好的解读。总之,人文教育将贯穿小学语文教育的所有教学活动中,这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也是要求。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范文第5篇

摘 要: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快速发展,能够娴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教师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建设,运行最前沿的信息理论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必须具有计算思维的意识,并且主动利用计算思维拓展教学领域,使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使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使学生适应计算思维的课堂形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新课堂 教学思考

一、思维与计算思维

(一)思维“就学生的智力而言,学校能够或需要为他们所做的就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是培养学生批评地、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依赖于我们思考的质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依赖于高质量的思考,教师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广泛利用各种因素,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做到举一反三。说白了,小学语文课就是思维课,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思维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逻辑存在,它是人类创造、发明的物质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思维活动的载体应该是语言和文字符号,思维活动有内在的逻辑规律,必须符合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认识习惯,按照一定的路径,逐步拓宽认识的范围。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听、说、读、写、练”,其中“说与写”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的最核心的能力。“说与写”主要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独立判断问题、独立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可见,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教学的核心素养是挖掘学生的智力和特长,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思维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前提,把学生的学习融入思维活动中,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计算思维的含义。

2006年美国周以真教授对“计算思维”进行了较全面的界定,她认为计算思维是以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为依托,介入问题求解、程序规范及人类认识、创造等包含信息技术的思维与实践活动的总和。“所谓计算思维,就是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对人类的思维方式进行模范训练,利用计算机的思考模式提高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计算机具有广泛科学的特点,必须加强各学科之间与计算机的融合,提高不同领域中计算思维的应用”。计算思维是一种抽象的交际语言,它和“读、写、算”一样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或者说它是“算”的一种高级形态。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思维模式,是学习者个体熟练掌握计算机语言后的一种自觉思维活动和过程,这种思维活动的载体是以各种脚本代码为代表的符号语言体系。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计算思维习惯

“计算思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种思维习惯,一种计算机科学家思考问题那样的习惯”。计算思维把人类的思维活动推向新的领域,为计算机领域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结合构建了可行性的理论框架。小学语文教师要养成计算思维习惯,能够自觉把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用计算思维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符号载体,既增强小学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每个教师都必须有计算思维意识,自觉成为“数字移民”或者向“数字土著”看齐。“数字移民”主要指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的人,那时数字和互联网技术还未普及。“数字土著”指出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年轻人,他们在学校学习信息技术课,在家有电脑,智能手机等,他们生在信息时代,长在网络社会,能够娴熟掌握各种网络信息,并且善于运用网络技术开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新领域。“利用计算机等数字工具拓展人类思维、处理问题事务是信息时代‘数字移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伴随数字技术成才起来的‘数字土著’最为习惯的生存方式”。当代小学语文教师,不管是“数字移民”还是“数字土著”,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首先应该有计算思维意识,然后自觉运用计算思维辅助小学语文教学。

三、计算思维和小学语文“教与学”融合的可行性

(一)理论意义上的可行性。

“通过计算思维,可以在多学科的行动中进行根本的、范式变化的研究与发现”。小学语文课可以借鉴计算思维的方法理论,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的变革。但教师不是要把小学语文课融入计算机的算法、程序设计等,而是基于计算思维意识,把小学语文授课过程融入计算思维意识,构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课堂。因为计算思维的主要方法是将思维过程与技术工具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技术支持下的问题解决模式。这个问题解决模式不仅适用于计算科学领域,而且对各个学科有着普遍价值。“对问题进行发现和抽象,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表述,采取信息技术方法和手段将其处理完成是计算思维的核心所在”。小学语文课是语言课,师生的学习活动是抽象思维形象化的过程。教师怎样开拓计算思维继而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计算思维意识呢?例如,语言符号是思维的抽象载体,教师成功利用计算思维技术把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课堂上学生能够识别的有声有色的语言的活动和过程。计算思维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解决教育教学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范例,并且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运用计算思维对小学语文知识进行合理分类、比较归纳,将信息技术领域内的构思呈现于小学语文课堂上。

(二)实践意义的可行性。

小学语文教师养成计算思维的习惯,是主动驾驭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前提。

这里涉及师生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其中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在教学中有计算思维意识,有能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检查、修改和评价;二是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掌握多种教育技术手段,使知识的呈现更加多元,使学习方法更加灵活,便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加速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最终缩短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各种辅助教学的应用软件不断问世,师生用来学习的各种课件也伴随着产生。不是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你敢想,就能找到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手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辅助技术。如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较差,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利用专门的普通话语音检测软件,检测学生朗读课文的标准程度。也可以把这些软件推荐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自我学习。比如,一些软件能够把输入的语音转化成文字,也能够把文字转化成Z音,更能够把汉语转化为其他语言的语音或文字。互相转化语音和文字的功能为学生进行网络作文提供了一种有趣的创作模式。如PPT课件作为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小学语文教学最易操作,但它融合了计算思维,可以在一个幻灯片内分别做若干展示画面,也可以借助链接或超级链接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图像或声音。更有一些软件制作出来的课件声情并茂,教师可以控制课件的展示速度,课件自身就具有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功能。如Flashcs6课件,给课件写好as3.0脚本代码,就可以制作丰富的控制按钮,控制教与学的速度,也可以通过按钮评价学生,学生回答正确,可以插入掌声、笑脸,学生回答错误,给予鼓励,让他再想一想。

四、转变理念,计算思维下语文教学创新实验新体会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推动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了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得到了一些体会:

(一)转变了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改变了学习工具。

通过整合,把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铅笔、橡皮那样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盼盼.创新语文教学,感悟学习魅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