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地理教学;学习兴趣

Theory new lesson mark under of geography teaching

Yu-fei

【Abstract】Geography teaching at our country have been a for long time indetermination of academics, at dissimilarity of place dissimilarity of time, "treatment" of geography academics also don't exert homology, in regard to Henan, in the last century 90's, have several years, Gao Kao3 don't test geography, geography become will test a category, in the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position suffer a disastrous decline;Afterwards become big comprehensive, geography then Be a condiment and put top Gao Kao3's"dinner party".

【Key words】New lesson mark;Geography teaching;Study interest

地理教学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不确定的学科,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地理学科的“待遇”也不尽相同,就河南省而言,在上世纪90年代,有几年高考不考地理,地理成为会考科目,在高中教学中,地理地位一落千丈;后来变成大综合,地理则作为调味品,摆上了高考的“宴席”。进入21世纪,河南省进行高考改革―“3+综合”,地理学科的地位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在高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中招仍然不考地理,这种状况持续至今。现在,地理学科又面临教学改革,在不同的地市,又有不同的教学版本,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使得河南省的地理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无疑多种版本的出现加大了高考的不确定性,也加大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难度。

那么,在新的形势下面临新的问题,作为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怎样搞好地理教学呢?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传统的教育思想,我国教育过多地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即强调知识的记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学生过多地依赖教师指导,缺乏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具体知识的获得,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造成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现代教学论认为:21世纪的中学地理教学要顺应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潮流,教会学生学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说让学生会学。古人也讲教师的职责应该是“授人以渔”而不是“受人以鱼”,说的都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纯粹地让学生获得书本知识,《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改革课程,应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这也是现代教学理论的新思想,新课改的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有两事两不应的要求:1、学生不应死背大量知识内容,而应有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2、学生不应被要求什么都知道,而应知道如何寻求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如科学地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地理学的功能则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获得与生活有用的知识,并且能把这种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释生产中的现象和规律,这才是地理教学的最高境界。新的地理教学大纲及新教材改变了这一传统做法,不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给出的结论少了,活动多了,死答案少了,探究多了。。这就给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即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要立足教材,面向学生。用巧妙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通过教师的点播和讲解来满足他们的欲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素质。

2.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旧教材中地理事实偏多,有些内容又较深,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因而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新教材中,课本明白直观的结论少,而活动和问题较多,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容易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化繁为简,如在讲“洋流”一节时,教师先引导他们看洋流模式图,再提出问题“中低纬度的洋流是什么方向的?”让学生找出规律:北半球的洋流是暧流还是寒流?引导学生看出东寒西暧,最后教师总结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北顺南逆,东寒西暧;这样水到渠成,既避免了教师讲,学生烦的情况,又巧妙的解决了难点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材中类似的问题和探究比较多,只要我们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调动起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恰当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地理教具是传授地理知识的重要媒体,是获取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具可分为图像、影视片、模型、标本等,模型标本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增加感性知识;影视片、幻灯片、录像等电教手段形象生动具有增大知识容量,信息反馈迅速的特点,向来为学生喜闻乐见,但大部分的幻灯片影视片制作起来难度较大,一般的地理教师每一节课有针对性地运用这些还是较不容易。因此,地理插图就成了最实用而又简便的教学工具。新教材中大量的地图示意图、景观图与课文紧密配合相得益彰,是垂手可得的好教具,应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原理图,如风的形成图,势力环流图及洋流模式图,这样的图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充分利用讲解原理,最好把它们画到黑板上,边讲边画,直到学生能讲会画。第二类是景观图,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自然带时,课本给了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亚寒带针叶林三幅景观图,通过观察树木,学生就能体会到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从而造成植被的种类和分布的不同。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第2篇

一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行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要改变过去备课时把思考的重点放在如何把知识点讲清、讲透、讲生动,让学生听明白、能理解;课堂上教师占用大量的时间讲教材,详细地讲解、分析,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能力的人,让学生被动、压抑地学习的现象。我们要明确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交给学生科学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自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主体,要发挥主体的积极能动性。教师要确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心让他们自己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二、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我们初中地理教师要尽量使课堂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新鲜轻松,使学生喜欢学地理。在地理课堂中我们可以引入竞争体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思维水平,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把全班分成4个组,每一组给他们一个名字,每节课的练习、复习等环节都穿插一些竞赛。由整个小组或派个别学生参加,先回答出教师的问题者取胜,并得到一个笑脸。竞争的开展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优秀学生创造了表现的机会,给学困生铺垫了台阶,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再次,利用游戏,歌曲等手段调整、稳定、保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以教地理歌曲,融音乐教学与地理教学为一体。通过适时地唱唱玩玩,创造生动的课堂气氛,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巩固所学知识。如有些名称又长又难读,学生却能利用唱歌轻松掌握。

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法

无数的初中地理教学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每节初中地理课的内容都是在前面基础上合乎逻辑地递进,学生应该对新的内容大部分可以接受,而有不懂的地方那是应该的 ,学生通过预习明白自己已经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老师上课是也明白自己要讲什么,哪些内容可以少讲不讲,哪些内容不能不讲必须多讲。由于初中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自学能力有限,要想让学生的课前预习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课堂提问、课堂小测验、课前随机抽同学做题目等方法。为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从确立学生学习动机着眼,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内容或实验内容,要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教师如何检测等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怎样练习,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思考必须是独立进行等等,并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先行尝试,宜动口则动口,宜动手则动手。我们要加强自学方法指导向学生说明自学的目标 重难点,自学的内容从哪些角度去分析 思考书本知识会以哪些形式或题型去考学生等方面,让学生边自习边把书中重点知识划出来将其整合、提炼成问题用简练的语言记在自己的课堂笔记上,以便在同学教育和教师教育时解决,生成更有价值的东西。

四、严格教学常规,提升教学效果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师生完美地完成教学目标。对教师的学科素养,教育素养和对学生的水平掌握的要求更高,教师在备课要比以前的普通课堂教学准备更充分。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六备,一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二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出重点,才能使整堂课有灵魂。三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四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教师通过例题的变式讲解,使学生在做题时也能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五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六要备学情。以学定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根据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第3篇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培养兴趣有许多途径。

1.导课激趣

“导言是一堂课或一个内容的开始,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新内容学习的兴趣。”有人说导言应有思想的深度、感情的浓度、功能的宽度、表达的精度、色彩的亮度,要完成这种要求,就必须用浓厚的兴趣来支撑。好的导课无疑是给学生打了一针兴奋剂,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效果。

比如,我讲《热力环流》时直接用自己在拉萨的照片,学生看了觉得老师上去过青藏高原就肃然起敬,很想知道青藏高原的气压低到什么程度。我讲《洋流》时用了影片《泰坦尼克号》的片段及自己的讲解引课,学生马上来了兴趣。导言可采取的素材很多,与地理教材有关的地理趣闻、地理之最、地理谜语、地理之谜、地球现象、诗歌、歌曲、漫画、新闻报刊等。

2.情境激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的知识,从知识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发展中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或者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问题是我们现有知识所不能解决的,以这样的问题为核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堂上的有些问题,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使学生既感到熟悉而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对他们进行启发、诱导,进而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

3.活动激趣

让地理知识走近学生,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学科的实际效用,而且学生参与活动的成功感会进一步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完《产业D移》后我安排了学生讨论佛山和清远的产业转移的双赢;学习完《地球的运动》一节后,让学生描述当天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运动方向,昼夜长短的情况以及变化趋势。通过这项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及时巩固了学习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兴趣是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二、调整课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充实课本内容

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教师直接搬用课本例子或教师自己举例说明课本结论,就容易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教师课本所举的例证早已为学生所掌握,因而受到学生冷落;二是教师对课本内容的解释与学生认识不符,因而不为学生认同,这样就常常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由教师课前收集资料再在课堂上讲述,改为在课前由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解释课本结论。这一点在信息化的今天,对学生来说已不是什么难事,而且这样得来的例证,既能融入课本体系,又可丰富课本内容,而且更具有时代性、鲜活性,又由于这些资料的收集来自学生自己,因而更容易为学生所认同。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化理解课本内容,同时还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初步学会质疑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2.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讨论课本内容

“地理为生活”。要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地理知识,就必须在地理课堂上引用周边环境中鲜活的例证,并且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把调查结果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避免教师满堂灌而学生全盘被动接受的局面。

三、剖析地理原理,指导自主学法

1.学会提炼规律

在高中地理有关地理规律的内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等,如果能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或演变方面的规律提炼,则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学会学法总结

要善于对习题进行归类分析,细心揣摩答题思路,精心总结解题规律,认真解剖思维障碍,从而能够得出每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从中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超越。

四、自主学习地理的初步成效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第4篇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上的地理。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一、农村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两种错误的观点和倾向,其一是认为地理学科不重要,体现在排的课时量普遍不足,有的学校甚至只发书不开课,认为地理教学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会考过关,日常教学松弛,考前靠几张模拟试卷来过关。地理课经经常安排的老师是一些教学能力比较弱的老师。其二是主张在地理教学中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但目前缺乏必要的条件(设备、场地、领导重视等等),因而无所作为。      

    其实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地理科学的发展为新世纪的地理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新世纪的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地理分支学科的进步都表明地理教育中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突出其应用性,乃至于建立“实践与应用“为主导的全新地理教育模式。鉴于此农村中学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紧跟形势,积极创造条件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而积极探索积极实践

    二、强化农村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意义所在。

    1、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虽然乡土地理讲的是学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许是学生熟识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学生已认识和理解了家乡的地理环境,这中间还有一个将感知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乡土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以实践和综合学习为主要学习途径,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2、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是学生观察、了解祖国的“窗口”,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祖国有更深切的感受,从而有助于学生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课程标准把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乡土地理”的教学安排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的最后部分,并作为综合学习的载体是因为这肘学生通过学习“地域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有可能将所学得的地理方法运用于乡土地理的学习;同时,由于"乡土地理"所属的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因而更利于学生好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因此,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4、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适利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或从理论到理论,是难以真正确立的;而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乡土地理的学习就能较好地体现了这种实践。因此,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

    三、强化农村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对策

    1、是学校、教师思想的转变。

    在农村中小学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老师的严格控制下进行学习,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主性和个性发挥受到严重的压制。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学生的视野、思路不断地开阔,独立意识也在日益增强,教学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应建立起师生间民主、融洽的合作关系。地理课程改革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创新精神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原理,还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在情感方面,要从传统的“严父慈母”转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价值观方面通过利用和挖掘农村特有的地理优势和地理资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到大自然去陶冶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人与环境,特别是农业生态系统间的关系,培养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是教师知识结构的再定位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农村地理教师只盯着课本知识,忽视生活知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只重视地理,忽视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和渗透。把课本知识作为惟一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形成了地理教学单科“割据”的局面,限制了学生,也封闭了自己。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要改变过去“单课挖井”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开始在整个知识领域内“开湖造海”。不仅要精通地理知识,还要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加强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联系与综合应用的能力。教师要打破课本知识的局限,大力开发周围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递者,还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3、是加强师资的培训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要给人一滈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乡土地理教学的地域性很强,各地的自然和人文状况大不相同而且很复杂,必须下工夫长期积累材料,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现在我们这里的有很多外地的地理老师,对本地的情况不熟悉,更应该加强学习,虚心请教老教师,上课时都要做好备课工作,深入钻研教材,并且思考当地哪些材料与本课内容相关,如何能够巧妙地把乡土材料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要达到哪些教学目标等,并且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基本的地理观察知识以及社会、野外调查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

    新课程认为课程资源除教材以外,还包括学生生活中以及学校、社会和自然界一切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就其空间分布而言,地理课程资源主要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积极鼓励广大师生摒弃过分依赖书本单一课程资源的传统习惯,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课程资源,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将原本鲜活的地理课程资源演绎得更加有声有色。地理课程由“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资源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而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结合地理课程自身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掌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的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情景和学习条件,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爱国主义情感和人文精神。笔者在平时普通的教学实践中经常结合我市丰富的乡土知识,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乡土地理教学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现代教育迫切需要具有全面素质的教师。一切教育思想、教育计划都要通过人来实现。我们所面对的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迎接的是未知的将来,面对的是重重的困难,然而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永不懈怠的心,就一定能够达到希望的目标。 

    主要参考书目或文章:

    1.《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2.《新课程理念下的乡土地理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28-1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内容,这必然促使每一位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多指导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猜一猜,与学生合作共同做一做。因此,笔者对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探讨:

一、控制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参与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课堂的“多而全”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一节课只有有限的四十分钟,要想把什么问题都说清楚都说透,那更不容易。在一个既定的时间内,要想说明的问题越多,则每个问题分配的时间越少,这就势必造成了蜻蜓点水,难以深入。事实上,每堂地理课都有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焦点”、“中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这些“焦点”、“中心”揭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去揣度、联想,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教师可以以生活为背景,以知识为载体,列举一些解决现实问题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例如,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的牵动全国亿万同胞的特大地震,震级达到里氏八级,强度达11级,造成数万民众遇难,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令人心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为何汶川地区会发生如此大的地震,此次的地震为何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它和以往的地震有何不同的地方,而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可能会造成怎样的危害,我们如何解决堰塞湖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有关地理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在这些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也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结。这也体现了新课标的另一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在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可以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同时也能丰富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片段,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入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运用投影媒体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能优化教学效果,促进信息反馈,减轻学生负担。

三、使用报刊新闻,配合地理教学

报刊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在课堂上,适度适时地运用报刊、新闻等媒体提供的有关知识进行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又加快了学生的知识更新速度,例如教师在讲解九大行星的有关内容时,天文学家们已经把冥王星排除在九大行星之外了,而学生使用的课本还没有更改过来,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或者报纸了解到这一变更,教师及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以避免学生在答题时犯科学性错误。此外,教师运用报刊、新闻等媒体所牵涉到的地理学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去观察、分析、解释当今世界的重大自然、社会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就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培养视野开阔,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材的需要。

四、采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注重体验和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学评价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精神,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体验等。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评价将特别注意发挥评价对学生心理的调节作用,注重通过评价,发现闪光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