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兴趣

一、更新教学观念,将知识学习要求的程度降低,是开展悟性教育的前提条件

初中地理作为次科存在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情况。地理科要求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于掌握,遗忘率比较高,如资源中矿产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规律等,如果硬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做到教学上使学生通过“悟”来学习,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放下包袱,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即是开发学生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地理科的好感,为将来高中地理的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诀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印证了地球的自主;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 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食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可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6.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理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

三、要“悟”关键在于教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地理地图册》是专门为地理教学设计、编制的,它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课书为依据,编制了大量配合地理教学的各类地图。地图册中地图内容和编排次序与教科书体系结构一致;与教科书的书插地图相互配合,统筹安排,表示内容多于书插地图,并自成体系,保持地图册本身的独立性。地图册在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教学的需要,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之一,也是学生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和课外自学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它与地理教科书配套,篇幅比教科书少,便于携带,学生人手一册,即“第二地理教科书”。

本文以广东版初中《地理地图册》为例,从中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阐述初中地理教学地图经常使用的几种计算机效果。

一、渐变

这种效果能使平面的地图产生立体感,增强地图的直观性、形象性,可以应用于一幅地图的整体,也可以应用在小的地图符号上。例如,初中《地理地图册》在设计“地球仪”这一节时,由于地球的经纬网是初中生学习地理的一个难点,因此,在设计这一内容时,将经纬网分解表示。先在一张地球示意图上用红线表示经线,然后用蓝线表示纬线,最后将经线和纬线分色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经纬网。在这一组示意图中运用了渐变的计算机技术效果,使地图明显呈立体感,不再是平面的地球,而是像一个只提取出经纬网的地球仪。这种效果的运用,增强了地图的美感,使学生爱看,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将教学难点内容分解,便于学生理解地理内容。

另一种应用是在地图符号的设计上。例如,有些地图的居民地符号如果用常规符号(表1)表示,在色彩丰富的地形图或专题图上不易区分。特别是通过符号的颜色变化阐释一定的地理问题时,用某一种颜色的实点表示居民地符号,加上渐变的技术效果则很容易在地图上区分出来(表2)。

二、高斯模糊

这种效果是使地图的海岸线向海部扩散渐变,常应用于带外框线或不带外框线、海部未表示地形的地图。应用于世界全图的案例较常见,也有某一地理区域的地图使用此效果。这种效果的运用增加了地图的美感,使海部看起来不单调,同时突出地图陆地部分内容,起烘托专题内容的作用。例如,初中《地理地图册》在设计“地球的形状”内容时,放置了“麦哲伦船队环球航线”这幅地图。这幅图的专题内容很简单,只需用箭头在海部表示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经过环球航行又回到西班牙这一内容即可,不需过多地表示其它不相关的地理内容,否则会使主题不突出。因此,此图在不做效果的情况下看起来很简单,也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添加高斯模糊的效果,地图的载幅量就显得合适了。在专题内容较多的地图上一般不应用此效果,因专题内容多已经使地图载幅量很大了,再应用高斯模糊会使地图显得凌乱,主题不突出。

三、投影

这种效果是使地图产生立体感,增强地图的可读性、形象性,常应用于各种示意图,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初中《地理地图册》在设计“大陆漂移”这一节时,放置了“大陆漂移”示意图,从2亿多年前的全球大陆位置到现今地球的大陆位置,通过几幅示意图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大陆漂移的过程,是一组经典的教学地图分解图。如果在每一张示意图上都添加投影,则会产生大陆突起海面的艺术效果,增加这组地图的立体感,比不做投影效果的地图生动、形象,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史的兴趣。

有一些地图符号或者图片也可以应用投影的技术效果,增加地图或版面的视觉美感。例如,在设计“天气符号”这一内容时,图册的半页全部放置天气符号,将每一种天气符号衬托底色,加上投影的效果,既可增加这些天气符号本身的美感,又使得图册版面饱满、充实。

四、透明度

透明度是使一种要素在地图中呈现透明的显示效果,以避免压盖主体内容。透明度的值介于0~100%,其中0不透明,100%完全透明。例如,初中《地理地图册》在设计“地图”内容时,由于“地图”是个难点,为便于学生理解地图三要素,在讲述地图比例尺时,先放置一把学生常用的尺子,然后将尺子置入地图中,配合文字说明,教学生量算两个居民地之间的距离。这种设计方案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将尺子置入地图中,如果不做透明度效果,则尺子放置的地方地图内容会被压盖,影响学生读图。所以,对尺子做透明度效果,既形象地教学生怎样量算比例尺,又不压盖地图内容,方便学生读图。

以上以广东版初中《地理地图册》为例,阐述了根据计算机制图特点,经常使用的几种特殊效果。还有很多其它效果,可根据具体地图所呈现的专题内容确定,不再赘述。有些地图根据呈现内容的需要,会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的效果。例如,投影效果和渐变效果同时呈现在一幅地图上,应用于两种不同的地图要素。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一、根据地理学习的特点,多引导学生读图、用图、绘图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地理图像的运用,通过阅读、合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读图: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地图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便于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用图:引导学生读图不是说顺手拈来,越多越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认真考虑怎么使用地图才以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绘图:在教学中让学生绘制简化图,有利于学生对图的记忆和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节的教学中,考虑到让学生同时记住它们的名称、分布和形状不太容易,而这一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我采用了首先读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并填图的方法。这样首先通过读图进行观察比较,再通过绘图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形状。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初中地理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要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很有必要性。

1、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一节的教学中,我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在回答地图有哪三个基本要素这一问题时,没有出现我预想的正确答案,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回答“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指向标、图例”,这是他们从教材13页地图中得到的答案,这时候如果我简单地作一个纠正的话可能会让学生不解,于是,我让他们自己从教材的文字叙述中获取正确答案,再提问“指向标是属于哪一个要素的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又可加深印象。

在面对这种难度的知识点学习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得出正确答案,这时,如果老师直接说出正确答案教学效率不一定高,而且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采用教师引导,让学生自我纠正、自我评价的办法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追问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学生引导到一定高度,而且还拓展了教师思维,提高应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置有效提问。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关系,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擅于寻找这种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联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节中学习五种地形时,在学生读图后提问:在这五种地形中,哪一种地形是贵州没有的呢?学生经过思考一般都可准确回答贵州没有平原,这时就可以将其余四种地形与实际相联系进一步追问,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贵阳市就是在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小盆地内,而贵阳到安顺一带分布着大面积的丘陵,贵州省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形就是山地,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及差别。

2、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认为对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的必要性不亚于设置课堂有效提问,有效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答案的正确与否,优点和不足有一个较为的准确认识,对其准确掌握所学地理知识及下一步的学习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同时,如果教师擅长从学生的答案中去寻找闪光点进行及时肯定的话,也能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既需要发散性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更多地表现在二者结合上。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 ;唤醒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21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138

“学困生”――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疑难杂症。这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要攻克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所以,地理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任务艰巨。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面对学困生该如何转化呢?结合我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我的认识如下。

一、虚心请教,赢得信任

信任是师生之间进行真诚沟通的前提,同时也是教师个人魅力能否吸引学生的最有力的证明。在我刚接任八年级地理教学时,我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在经过一周左右的相处后,全班同学中只有一名男同学上课不听讲,睡大觉。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为了能得到他的信任,我做了一番功课。这名男同学是个篮球迷,由于父母离异,他很受打击,在校除了打篮球就是睡觉。每位教他的教师都尝试过不同方法的教育,但没有效果。我努力坚持每天看他打球,当篮球飞出场外的时候,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捡回来传给他。有一次我真诚地请他教我如何投篮。他没有任何表情地给我做了示范,不断地示范,直到我会了。第二天的地理课上,奇迹发生了,他不再睡觉了,开始听课了。我知道他改变了。我的真诚得到了回报。

二、与时俱进,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头,为了吸引学生,勾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我总会苦思冥想一个精彩的情境导入。而每一次导入我尽量会选用媒体最近热播的专题片、新闻事件或是电视剧中出现的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内容,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时,我就用各地的美食作情境创设,让学生思考美食文化与当地气候、地形、农业、服饰等事物间的联系。通过秦腔,学生想到了黄土高原;通过袖珍小马有能耐,学生知道了云南的地形特点;在讲中国的四大海域分布时通过新闻事件,熟悉了以及黄岩岛的位置,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东海和南海的认识。在讲到渤海和黄海时,我跳跃性地问了同学们:“有谁知道青岛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吗?”学生肯定地回答声响彻教室。“那有谁知道青岛位于渤海之滨还是黄海之滨呢?”教室里的声音小了一半,而且都不确定。于是学生在看完地图之后恍然大悟。我想这才是教学中我们应该启发学生做到的“知不足而自反,知困而自强”吧。

三、改变教法,提升效能

打造高效课堂,一直是教学活动追求的最佳境界。那么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大胆创新,寻找真正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主要利用好课上四十分钟的时间,巧妙引领学生完成所学知识。地理教学中,对于图表的阅读能力要求很高,为了能让每位学生手眼并用,我会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小组合作;有些问题,需要独立完成;有些问题,需要在教师的讲解下才能明白。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当然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不能满堂都用多媒体,从而造成教科书的弃用,学生的视觉疲劳。我认为利用好课本的图片、文字资料及活动题才是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课本的运用,学生每人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笔,在阅读重要的地理图时,要细心标出重要的地理事物。例如,在讲“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时,学生先要描画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这样,热带、温带、寒带的范围一目了然,各个热量带内的气候类型便清晰可辨。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而自反,知困而自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师生共同进步,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相长的活力。

四、课外实践,创新能力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创新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同时,要求地理教师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之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为了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学到生活中有价值的、有用的地理知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笔者对地理学科的创新教学方法作了探讨:

一、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1 学校重视不足

部分中学对地理课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施滞后。随意挤压地理课时现象严重,有些学校连最起码的期中考试都被取消,或者干脆不开设这门功课。

1.2 师资力量薄弱

初中地理教师队伍构成中师范类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非常小,普遍存在地理教师专业知识欠缺现象,对地理有关问题没有能认真研究,“照本宣科”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另外,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年轻教师偏少,教学精力严重不足,这种“先天不足”的师资队伍现状严重制约了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1.3 学生地理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初中地理就是门副科,只要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学习兴趣不高,更谈不上用心揣摩、仔细研究。

二、对初中地理课堂创新性教学的建议

2.1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探究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特点,积极改变传统地理教学的局限性,促进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现代初中地理教学要很好的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互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互补长短,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要考虑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时机,如在讲预习或者复习课程时,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道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等等,这样做就更能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初中生学习学习的效率。

2.2 变重教材知识传授为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相应的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教材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切忌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习知识,在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中,通过应用知识来形成能力。如在“利用经纬网定位”的教学中,由于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并不真正存在经线和纬线,而是为了准确定位某一点的位置,而使用了经纬网。在经纬网确定位置的图中,是“横纬纵经”,同时指出一些具体的位置,如北京的位置是116°E,40°N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位置是:103. 4°E,31°N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形成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2.3 带着问题思考,引领学生积极主动走向生活

地理新课标将学科教学的内容与学生身边的地理常识联系起来,也就相应地要求教师要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日常生活,从生活中去验证课本上的知识。

2.4 举行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这也是地理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在讲解“等高线地形图”中,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这样就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思维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2.5 开展创新教育系列活动

课外开展创新教育系列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能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开展主题演讲赛,如“地球的未来”、“假如我登上了火星”、“假如地球上没有海洋”等;可举办地理科技报告会,如“我所见到的南极”、“北极科考见闻”、“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等;可开展地理学具小制作比赛;可举办地理学创新思维小论文比赛;还可举行形式多样的参观、调查、访问、夏令营等等。

2.6 改革地理考试评价体系

现行的考试制度,某种程度上束缚着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想不管考试形式如何, 都要有利于激励学生创新, 比如, 能否在现有的单纯静态理论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动态的口试和地理实践操作技能的考试,还可增设地理创新能力的附加分,以奖励在各项活动或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

2.7 理性认知地理教学的目的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想提高和创新地理教学,首先自己要对地理教学的目的有清醒的认知,如何在新课程中,将地理的知识和生活的实践相互结合,让初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地理学科所散发和具有的独特魅力,以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去入手:一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独特的音像、 视频等优势;二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生活,以学生关心的话题,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丰富多彩性,唤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达到学生能够有效的参与教学,能够独立进行自主思考,能够形成自我的逻辑判断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最终教学目的。

总结

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探讨是个发展性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技术的进步,还会涌现出这样、那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掌撑地理知识、开心学习、学的轻松、学得快乐。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这才是初中地理教学所要讨论的实质话题。

参考文献:

[1] 李彦兵.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智能的培养[J].学园.2011(7).

[2]贾玉静.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