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麻病人术后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方法:本组共130例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住院部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管理、行为约束、预防各种并发症、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于常规的护理,不主动加以任何约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输液外渗及导管脱落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176-02
近年来,全身麻醉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中。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也日渐增多。全身麻醉可以引起机体发生各种生理变化,尤其是老年病人各个重要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对手术的耐受力差,有部分患者在苏醒后会表现为躁动、意识模糊及轻重不等的不自主运动。因此,做好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护理工作,对老年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1]。现将我院130例老年病人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30例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住院部患者。其中男89例,女41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9岁。ASAⅠ~Ⅲ级,体重45~85kg。手术类型:腹部手术95例,颈部手术8例,开胸手术6例,乳腺手术5例,四肢手术16例。所有手术均为全麻,术前患者均神志清楚,均无精神病史,均无手术禁忌证。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ASA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①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②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通畅。③保持循环系统稳定。④检查输液管道是否通畅,预防各种并发症。⑤积极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平复情绪,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避免因苏醒期躁动而发生意外。对照组患者仅给于常规的护理,不主动加以任何约束。两组患者待完全清醒后离开麻醉室,由护理人员安全送回病房。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对率进行比较。P
3讨论
3.1全麻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在全身麻醉下,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限制,进而出现意识模糊、肌肉松软、神经反射迟钝等临床表现[2]。在全麻手术结束后,老年全麻患者会在意识恢复阶段出现苏醒期躁动,常常出现轻重不一的烦躁、缺氧等症状,这与手术后麻醉作用消失,手术切口疼痛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认为有46.3%的患者会在苏醒期出现躁动[3]。年龄超过80岁的老年人在麻醉后容易发生低血压,这与老年患者血管功能老化,全身血管阻力降低有明显的关系,这也是导致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苏醒期躁动的一个原因[4]。另外,导尿管及气管插管的刺激和不适感、气道梗阻导致的缺氧、安氟醚等物的残留、术后尿潴留,都是导致躁动发生的个重要因素。一般认为,苏醒期躁动是导致老年病人术后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坠床、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3.2护理措施探讨。为了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在这段时期内应加强干预措施。为了提高患者对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的耐受性,护理人员在术前就通过耐心的健康教育,讲述手术方法、手术操作过程,告知观察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对术后的导管刺激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手术切口引起的疼痛是最常见的引起躁动的原因,对手术切口引起或无法耐受的苏醒期躁动,护理人员应根据情况给于止痛药物充分镇痛。苏醒期的时间较长,巡回护士应保持警惕,不要松懈,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并汇报给医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输液外渗及导管脱落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考虑与坠床发生人数较低,样本量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全麻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原因众多,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钱惠芬.全麻苏醒期老年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205
[2]吴秀领,田珈宁.全麻术后苏醒期病人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2):189
[3]周健伶.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方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290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72-02
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在苏醒期躁动是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表现为兴奋、躁动、恐惧、不按指令行动,严重者可造成意外拔管,若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03年3月~2007年10月在我院行心脏直视手术的500例患者,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26例,风湿性心脏病74例。
1.2方法
观察各种不良刺激导致躁动的发生效应及心理护理对躁动的影响。
1.3躁动的程度评价标准
轻度:在强刺激下发生躁动,如吸痰等,一旦刺激停止,躁动停止;中度:无刺激情况下即发生的躁动,但无需制动;重度:不自主运动,需用药物和物理方法制动。
2结果
6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患者,2例发生意外拔管。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发生率高,有54例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9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2例发生拔管均为小儿先心患者,各种不良刺激为常见原因,详见表1,2,3。
3讨论
3.1外源性刺激引发躁动的表现及护理措施
3.1.1外源性刺激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多年龄较小,在苏醒期时患者意识未完全清醒,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状态,对呼吸机、监护仪及约束带的应用感到恐惧,术后血容量相对不足,出现口渴,胃管、尿管、气管插管、吸痰管及引流管的刺激所引起的不适,可导致躁动,表现为狂躁、咬气管导管,甚至试图拔出气管导管和尿管。
3.1.2护理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苏醒期先做心理护理,以消除恐惧感,由于年龄小,对患者给予表扬,鼓励患儿,对于短期不能拔导管者可给予充分镇静,尽可能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对于年龄小但符合拔管条件的患者尽量拔管,不符合者可给予小剂量咪唑地西泮镇静,防止因躁动导致气管导管脱出,造成患者窒息。对于拔管后躁动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和临床表现,对症处理。有的患者表现为尝试坐起来或辗转不安,多因尿管刺激引起,而实际膀胱空虚,拔管后尽可能给予解释这种症状是正常感觉,耐心解释,可减少躁动,告诉病人留置尿管的意义及重要性,安慰病人。对于患者的解释的工作,有人作过比较,对于能理解的应于术前作好解释,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未作过解释的患者。对于插管的护理,可用一条扁纱带,系于插管上,于颈后打一死结,松紧度适宜,防止意外拔出。
3.2心理因素引发的躁动及护理措施
3.2.1心理因素对于年幼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在苏醒期时,可发现自已的父母及祖父、祖母不在身边,所看到的都是医护人员,心理产生恐惧感;对于后天性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思虑过多,内心变化较复杂,与亲人的分离,陌生的环境,担心手术的成功与否,术后身体能否正常工作,经济情况能否耐受,尤其在看到类似病人手术不成功或看到抢救病人的场面,引起紧张情绪。
3.2.2心理护理患者清醒后,及时告诉患者现在的时间、地点、家属心情、病情好的转变,手术成功,现在仍需患者配合治疗,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使患者紧张的心情放松,解除其恐惧心理。密切观注患者心理状态,患者出现高度警觉或失眠时应加强心理护理,必要时给予镇静,切忌只注意监护仪器上的信息而忽视患者的存在,要认真听取病人倾诉,对待病人要热情、体贴,满足其合理的要求,发生病情变化时要镇静,并迅速与医生取得联系,不要于病人面前表现出紧张。
3.3手术的原因及术中不适引起的躁动
3.3.1原因心脏直视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胸骨被劈开,患者长时间处于被动平卧位,于苏醒期时肢体被约束,导致舒适度的改变,而且术后伤口引起的疼痛,使患者在苏醒期难以忍受。再者由于心脏直视术后体外循环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精神障碍,多以谵妄、躁狂多见[1]。
3.3.2护理心脏直视术后,如果剧烈躁动可产生低心排,导致严重后果,如果导管脱落可引起呼吸受阻,严重者可导致生命安全[2]。成人对疼痛较敏感,对于成人可给予止痛药物,心功能差的患者建议应用自控镇痛泵,可减少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心率及有无不良反应。对于手术被动时间长,术后又不能正常翻身者,可给予受压部位按摩,减少不适感。
心脏直视手术苏醒躁动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临床现象,发生躁动的原因也是多样的,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人性化服务,要加强护理,防止意外发生。熟悉心脏直视手术发生躁动的原因及对病人的危害,对护理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春晖,王德玉,郑静.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原因分析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1025-1026.
[2]徐伟囡,潘学文.全麻恢复期病人躁动原因的分析及处理[J]. 浙江创伤外科,2005,10(1):52.
关键词:唇/腭裂 围手术期 护理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两者常相伴发生,造成功能障碍,如咀嚼、呼吸、吞咽、语言、表情、消化等及外貌的缺陷,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健康。此类疾病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恢复其功能与外观。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手术方法的改良使手术效果越来越好,然而,手术后良好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1]。现将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8年成为国际“微笑列车”项目定点医院以来,3年时间共收治病人450例,其中,年龄4个月-25岁,男253例,女197例,唇裂303例,腭裂147例。
2 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术前检查 注意患者的健康情况,做好全面的身体检查,检查口腔、耳、鼻、喉等部位有无炎性疾患,注意有无上呼吸道感染。若有感染病灶先进行治疗,暂缓手术。
2.1.2心理护理 由于先天性的缺陷,大多数患者都有自卑心理,常会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护士应主动热情地关心病人,耐心地向患者或家属解释先天性唇/腭裂畸形造成容貌缺损及生理功能障碍,通过手术修补方法,可达到功能恢复和形态接近正常。在与患者交往的过程中,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价值,激励他们重新安排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1.3术前的喂养方法和禁食时间 母乳喂养的患儿,术前3天家属应练习用汤匙或滴管喂食流汁或母乳,以便患儿能在术后适应这种进食方式;全麻患者,术前禁食禁水6~8h,如婴幼儿胃排空时间较快,禁食时间不必过长,可从凌晨2时即开始禁食,术前4h禁饮水。
2.1.4术前1天根据患者情况做好备血,做好抗生素的药物过敏试验,注射一定剂量的抗生素,以预防术后可能发生的局部或全身感染,用漱口水漱口。
2.1.5术前半小时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全麻手术者应铺麻醉床。
2.2术后护理
2.2.1全麻者 应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及心电监护,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防止呕吐物或血液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严密观察呼吸情况,防止舌头后坠。
【关键词】全麻复苏;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79-01
麻醉复苏室亦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tic care unit,PACU),是现代化医院麻醉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确保病人在麻醉后能顺利清醒,全身麻醉苏醒期与诱导期具有相同的危险性,患者在该期随时出现呼吸、循环、神经系统、代谢等方面的改变。基于安全考虑,我院规定全麻手术后的病人,必须在麻醉复苏室清醒后,才能送回病房。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对200例患者实施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护理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全麻复苏病例200例。男108例,女92例,年龄2岁―88岁。其中经静脉麻醉12例,硬麻―气管插管复合麻醉102例,气管插管麻醉86例。麻醉复苏时间最短0.5小时,最长3小时。经过精心护理,190例手术麻醉病人全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10例病人因各种原因送入ICU接受治疗。
2 护理
复苏室环境和用物准备 房间光线充足宽敞,隔音良好,温度22-25°湿度50-60%,麻醉复苏室的设备完善,包括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中心吸引、中心供氧、喉镜、各种规格的气管导管、人工呼吸球囊、深静脉穿刺包等,各种抢救药品齐全。
2.1 专人护理:患者入室即给予氧气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放,维持静脉输液输血通畅,保证输血输液的顺利进行。将被子盖好,酌情5~10 min测定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
2.2 预防呕吐误吸全身麻醉后患者可出现苏醒延迟,吞咽反射微弱。为了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侧卧或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有呕吐物及时吸出。了解手术前是否饱胃,如果饱胃手术麻醉未清醒时即应插好胃管,排空胃预防呕吐。呕吐是由及手术刺激后引起的,可适当给予止呕药。呕吐时,将病人头偏向一侧立即吸净口腔、咽部气管内的呕吐物及血液,置于俯卧位或侧卧位,给氧,及时通知麻醉医师紧急处理,防止反流与误吸。
2.3 维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患者苏醒前颌关节、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坠,堵塞咽喉气道,出现鼾声时,表明舌体堵塞气道可托起下颌或应用鼻咽通气导管。将病人置于适当,头尽量后仰,同时患者的下颌向前上托起,张开嘴辅以正压通气,可立即缓解。如病人表现为呼吸浅、呈鸡鸣样呼吸,鼻翼煽动、喘鸣及发绀,伴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去除诱因,充分加压给氧。地塞米松10~20 mg静滴,氨茶碱25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 ml缓慢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新插管。
2.4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低血压常因血容量不足和残余麻药作用引起,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引流物的色、质、量,及时发现异常体征。并且应区别麻醉剂的影响与手术后出血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排除险情。病人在苏醒期常出现高血压,其原因有:随着麻醉作用的消失而致伤口疼痛;病人不能耐受气管插管;术中术后输液过多;低氧、二氧化碳蓄积;术前病人有高血压等。对过高血压如不及时处理,可致心脑血管意外。应严密监测血压波动情况,若出现血压过高,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使用降压药,静脉用降压药应注意控制滴速,以防血压突然降低。高血压、心律失常需要明确诊断,对症处理,直至各项体征稳定。由于手术和麻醉的影响,手术后早期病人可能存在有轻重不一的低氧血症,临床表现多为呼吸频率慢,潮气量低或呼吸浅快可有皮肤黏膜紫绀,氧饱和度下降。诊断主要依据血气分析:PaO245mmHg。复苏期间严密监测呼吸情况及病人面色皮肤黏膜及氧饱和度,一旦发生通气不足征象应立即选择适当的方法给予吸氧,如人工呼吸囊给氧及面罩吸氧等,并及时通知医师,准备好呼吸机,使其处于待机状态,随时准备呼吸支持。
2.5 维持正常体温:由于在麻醉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手术室室温过低,手术切口大面积暴露、补充大量液体可引起体温过低、患者发生寒战。应注意保暖,必要时将水温不超过50 ℃的热水袋用毛巾裹好后帮助患者保暖,并根据病情给予地塞米松5~10 mg静滴。小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术后可有高热反应,采用物理降温防止高热抽搐。
2.6 防止意外损伤:使用麻醉剂后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中往往出现明显的兴奋期、意识模糊,出现躁动、幻觉,相应地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易发生坠床。此时必须有专人守护,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约90%的病人因手术疼痛刺激、或手术时间过长,可以遵医嘱少量静推镇痛药,如曲马多、芬太尼、氟芬合剂等。约10%的病人因未完全代谢所致,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如咪唑安定等。
2.7 管道护理 记录各种引流管流量并做好固定:防止患者因烦燥而自行拔除各种导管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意外伤害,留置导尿应加固导管,及时清除袋中尿液并记录尿量。
2.8 疼痛治疗:全麻苏醒后随着镇痛药物的作用逐渐消失,患者常感到切口疼痛,而术后疼痛是一种恶性刺激,可使机体应急性增高、代谢增加、氧耗量增加,对患者术后恢复不利,可出现情绪改变、心率、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及出汗,这时应向患者解释,减轻焦虑,并协助麻醉医师采用静脉应用镇痛药或者进行镇痛泵处理。
2.9 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对PACU环境陌生,易产生不信任情绪。工作人员说话要诚恳,语气温和,积极主动多询问病人,快速准确为病人排忧解难。
2.10 返房指征:神志清醒,有定向力,能正确同答问题;呼吸平稳,能深呼吸和咳嗽,氧饱和度>95%;血压及脉搏平稳30分钟以上,心电图无严重心律失常和ST-T波改变[1];参考Aldert护理评分,一般达到10分,经麻醉医生认定后,由麻醉医生送回病房并与病房医护人员交班。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病情较重需要长时间监护,由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共同送ICU继续监护治疗。
3 护理体会
麻醉复苏期病人通过PACU的严密监护,合理的护理操作,及时发现、处理和预防麻醉后并发症,有效地保障了病人的生命安全。麻醉复苏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时期,也是诸多意外发生时期[2],因此护理工作要认真仔细,不可疏忽大意,作为麻醉复苏室护士应具有丰富的经验,了解麻醉基本知识,掌握气管插管等临床麻醉中的一些常用操作技能,熟悉常用物的用途、用量、不良反应,对病人的一切异常状况能及时发现,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措施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复苏关。
参考文献
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间,由于麻醉药物的残余、伤口疼痛、各种管道的刺激、强迫等影响因素,患者常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挣扎,相应带来许多潜在风险及安全隐患,如发生窒息、坠床、自行拔除气管导管、引流管脱出、静脉输液外渗等[1],均给患者造成躯体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严重者危及生命。本院去年全麻苏醒病人3010例,有躁动者2189例,恶心、呕吐造成误吸窒息者89例,疼痛者1873例,低体温者1937例,针对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潜在风险进行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使患者安全地渡过全麻苏醒期。
1 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的潜在风险
1.1 躁动(EA,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ce delirium)
躁动是全麻苏醒期经常碰到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许多并发症,是全麻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定向障碍、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妄想思维等。躁动时的挣扎不但能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各种导管脱出、坠床等意外或致手术失败,而且还耗费患者的精力和体力,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
1.2 误吸或窒息
麻醉恢复期患者咽喉部保护性反射未恢复,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加上吸痰、胃肠减压管等的刺激诱发恶心、呕吐,均可造成误吸窒息。
1.3 生命体征异常
1.3.1 呼吸系统
呼吸抑制是由于麻醉剂残余作用对呼吸影响所致,主要表现为肌松剂残余作用,可致患者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减小,甚至出现胸腹交替运动的呼吸[2]。术中处理低血压时常补液过量,当麻醉作用消退,血管张力恢复时,回心血量增加,有可能出现急性肺水肿;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是急性肺水肿发生的诱因之一。
1.3.2 循环系统
由于突然改变,使患者血液在脑、心脏、动静脉及肺血管床异常分布,重要脏器短时间内得不到供氧,极易诱发循环虚脱,甚至循环停止,尤其易发生在手术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3]。
1.4 疼痛
1.4.1 麻醉药因素
手术即将结束,麻醉药的逐渐撤退,加上患者的逐渐清醒,疼痛会渐渐出现。
1.4.2 手术因素
手术时组织及末梢神经的损伤,手术的牵拉,可造成术后的疼痛。
1.4.3 社会-文化因素及个人因素
很多因素如以往的疼痛经历及个人的痛阈都会影响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和恢复时间。
1.5 低体温
由于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输入大量冷的液体,手术室环境温度过低,出血、大量体腔液丢失,冷液冲洗腹腔等原因所致,低体温可诱发寒战、循环障碍、心律失常和苏醒延迟。
2 护理对策
2.1 人员
安排由1名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和1名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担任麻醉恢复室工作。每日调节室温22℃~24℃,湿度50%~60%;检查各种仪器设备,确保抢救用物齐全并处于备用状态。
2.2 严格的床旁交接班
手术完毕,由该手术的麻醉师陪同护送人员一起将患者送至苏醒室,并与苏醒室的麻醉师与护士做好交接。交接患者的生命体征,术中出血、输血、输液、引流管及伤口情况,检查皮肤的完整性,查看带来的药品、物品,交接完毕及时在麻醉苏醒单和护理交接单上记录、签名。
2.3 保证患者安全
2.3.1 连接呼吸机,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或窒息 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和血氧饱和度。备好吸引器、口咽通气道、气管导管或喉镜。加强观察病人,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和气管内分泌物。严格把握拔管指征,减少误吸、窒息的发生。
2.3.2
全麻患者在尚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侧向一旁,躁动及疑似躁动患者双手放于身体两侧,用特制约束带固定;双脚微曲,膝下垫一软枕,用扎脚带固定,松紧适度,以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为限度。
2.3.3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专人专职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2.3.4 加强保暖措施
患者往往因手术时间长、术中输入大量冷的液体,加上手术室环境温度低、出血、大量体腔液丢失、冷液冲洗腹腔等原因,造成低体温。护理人员加强室温监测,根据病人情况,适当提高温度;加强保暖措施,穿自制的棉衣、棉裤;输入的补液给予适当物理加温,将液体放入保温箱或50℃温水中保存,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2.3.5 减轻疼痛
手术患者往往因手术造成的损伤,加上独自在陌生的环境中,任何不适的因素均可诱发疼痛。我院针对这一现象,加强手术患者的术前访视力度,与患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耐心回答患者的每一个疑问。苏醒期对敏感患者派资深护士专职护理,通过抚摸患者肢体,安慰患者心理,传递“你很棒、你真行”的眼神,讲解手术过程的顺利及术后摆脱病魔的遐想等,提高了患者的痛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使患者顺利地度过了苏醒期。
3 结论
全麻苏醒期是停用麻醉药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或清醒的时期,也是最易发生危险的时期,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具有娴熟的护理技能,扎实的相关知识,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心,对苏醒期患者的情况要心中有数,有预见性地对患者进行护理,我院运用特制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喻宏.全麻术后躁动患儿的安全护理50例.当代护理,2003,1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