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核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当今国际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发展日益进步,人们创造的社会财富也在不断的增多,人们对所从事的项目和事业的风险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 核电工程项目建设标志着人类使用新能源进入到新的阶段,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项新的发展成果汇集全中国人民,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果与民共享。当人们在分享核电工程项目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对核电工程项目可能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安全隐患,甚至是生命财产的威胁。我们要提高和增强全体人民对核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意识,普及核电的科普知识,让人民能够清楚的认清核电在给我们人类带来巨大能源好处的同时,一旦核电项目工程发生安全问题,就会给我门的生命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对核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有利于增强全民对核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意识。

二、核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性

1、核电项目周期长,前期投资巨大,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这些因素对核电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性和竞争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对核电项目进行完善的、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可以对它面临的各种风险,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可以采取主动,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方面,妥善处理各种风险源所造成的不利后果,使整个核电工程项目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回报。在我国已有的几个核电工程以及现有的核电项目管理著述中,都没有涉及核电工程的项目风险管理问题。而对核电工程进行切实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却具有相当的经济价值和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对核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工程的安全性建设。随着自然能源的不断减少,人们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意识不断增强,各国对新能源的科研投入不断的增强;核电工程具有能量功能高,环境污染小的特点,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核电工程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背景下,近年来国家的核电工程快速发展,当前中国的核电项目已经由过去的单一的一个项目转变为今天多个地区同时开展核电工程项目,来确保国家各项工业事业能源的供应。核电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时间长、接口复杂、参与设计建设人员队伍庞大,参与建设核电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对应用风险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重视程度不够高,对秉承核电工程安全文化中的“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方针领悟不够深刻;因此,加强核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有利于保障中国核电工程的安全性建设。

三、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因核电工程项目具有公众敏感和关注性强,同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要求极高,对技术具有极高的要求,且工程具有系统性,涉及需要接口的程序和环节众多;投入的资金量比较大,而且建设周期长,因此在核电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等的特点,因此核电工程项目在管理上也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分级管理、程序化和时态性和动态性的特点。由于核电工程项目需要参与的人数和组织机构众多,设计工程项目的环节主要有设备的定制和采购、材料供应、施工设计的方案变更、各个相关专业和不同技术工种的互相配合,核电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协调各个有关部门,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科学和有效的配合,保证核电工程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实施,这就需要项目管理要系统性,让整个系统能够全面、科学和有效的运转,最终达到项目顺利进行的目的。

四、核电项目施工质量全面的风险管理

项目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在进行核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保障

核电工程具有周期长、投资大、系统工作庞大、复杂等特点,对核电项目施工进行一系列的风险管理就成为了核电工程建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协调小组来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和协调。风险管理协调小组不仅要对核电工程的全部风险进行管理,还要制定工程的风险管理计划,对各方面产生的风险进行协调和管理。把风险管理方面的责任进行分解和优化,保证各个部门在整个核电项目工程的风险管理中能够协调一致。

2、风险识别

对项目风险的识别要对影响整个核电工程施工的每一个风险特征和风险事件进行分析。要识别核电工程的风险源和风险事件,需要具有足够的信息。通过建立核电工程风险数据库,积累工程经验和数据,借鉴国外的核电工程项目的经验和数据,核电相关领域的专家的经验,以及业界风险事件数据库,行业标准和规范等信息基础上,采用核对表、流程图、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敏感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确定核电项目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事件。

3、风险分析

风险源对核电工程的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确定可能会影响项目的风险,并记录每个风险事件的特征。对于核电项目,需要识别影响项目的经济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等。风险识别可以采取结构分析方法,即从总体到个体,由宏观到微观,层层分解。风险分析可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部分:

(1)风险估计是指对核电工程的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估计,以对可能的核电工程的结果的范围进行估计。对各种风险源以及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可以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且,应当尽可能地采取定量的方法和工具。

(2)风险评价是对项目所有阶段的风险、各个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对项目的总体影响、项目主体的承受能力进行研究。

4、风险控制

(1)分配风险。将项目的风险在项目合作伙伴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并在合同中定义、明确。风险分配应遵循整体效益原则与责、权、利平衡原则。只有合理地分配风险、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抵御风险。

(2)应对风险。核电工程项目所有的合作伙伴都应针对所分担的风险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在计划中列入可供选用的风险应对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措施、组织措施、资源措施以及风险预备金等。

五、结束语

总之,由于核电项目特有的周期长、投资大等特点,施工风险成为核电项目管理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风险事件。然而,随着人们对对风险管理存在的认识和研究的进一步的加深,核电施工方面的风险管理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进行核电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能理清工作思路,认真的对待,不断的完善核电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减少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核电工程管理的经济性和科学性和合理化。在降低项目施工风险性的基础上,促进我国核电项目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巍 吴志坚:《核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核动力工程》,2011年12期

[2] 王晓辉 徐元辉:《核电工程的项目风险管理》,《高技术通讯》,2011年09期

[3] 李文庆 李玥:《核电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01期

[4] 褚伟华:《海外核电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析及管理》,《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29期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项目, 施工管理, 控制

【 Abstract 】 Power engineering project involves a wide range, is an extremely complex process, in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factors and miscellaneous, its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mmon problems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cess control in

【 Key Words 】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电力缺电状况日趋严重,因此搞好电力施工对电力行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资源密集、专业众多、交叉施工等特点,同时还要受工程设计、设备制造、

设备和材料的采购运输、还有其他许多工程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加强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一、 电力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力施工方面的安全管理规定已比较完善,对施工现场的各种工作都提出了严格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 但由于近年来电力建设任务繁重、 施工工期紧,以及一些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素质不高, 致使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种种危及人身、设备、电网安全的隐患。经过分析,总结了目前电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施工人员复杂

为满足电力施上作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 现在广泛使用合同上、劳务工和农民工等临时工,这些人员的文化水平及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接受安 全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对于长期聘用的合同工,虽然相当长时间都在从事电力施工作业, 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相对完整、规范的安全教育,有着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但大多停留在表面的粗浅认识上,没有深入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只是机械式的采取安全措施,主动性不强。对于临时工,由于只是在施工现场临时聘用的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人员,对其安全教育相对简单, 造成这些人员在现场工作中意识不到存在的危险,不知道该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此外, 在施工现场还有 一种临时人员, 就是到现场进行技术服务的厂家人员。 他们的工作一般独立性较强,工作时间安排跟施工人员不一致,实际工作中对其安全技术交底和现场安全监护不到位。

2、 电力工程进展的影响

在整个业务管理流程中, 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是关键, 起到了龙头的作用, 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公司内部与用户电力工程有关的部门有业务部、 工程管理部和财务部。财务部负责各用户收取技术咨询费、工程款,向施工单位拨付工程款和向供应商拨付材料款和设备款,作用是十分明确的。其余的2 个部门则在电力工程进展的各个阶段分别担当各自的职责,这就出现部门间多次的交接。交接多了会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的进展。

3、交叉作业

电力施工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施工现场情况变化大, 不同工种交叉作业频繁。新建工程现场的安全措施和设备情况随着工程进度一直在变化,例如,一个新建变电站工程从最初的土建施工到电气设备安装再到最后的调试投运,这些工作常交叉进行,施工作业中的危险点、危险源也在不断变化。虽然不同施工队伍都按照相关规定各 自组织开展了班前班后会,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但不同施工队伍之间没有开展及时的沟通工作,造成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跟不上施工现场变化。

二、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控制

1、加强对电力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举措

(1)加强对电力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电力建设飞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电力工程造价上涨也很快,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建设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就电力工程项目投资方面,谈谈

如何严格控制电力工程造价。

(2) 加强对电力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举措

投资前,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研究。电力工程项目的决策依据是可行性研究,不仅要分析评价项目是否可行,更重要的是对方案进行优化论证,并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细度。 因此,决策阶段应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在规定的范围内。在电力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工程造价和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投资决策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要进行多个厂址建设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电力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做到详尽科学、事实求是。

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是指确定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总投资的限额。投资估算必须准确且能满足限额设计和控制概算的要求。在电力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认真地编制项目投资估算,投资估算要全面准确,既要打足投资,又要避免高估冒算,真正起到在项目建设中控制工程总投资的作用也为电力工程建设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 把好工程质量关

质量控制管理的目标应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展开和目标实现等三个领域。 施工质量目标制定,应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控制没有解决的和悬而未决的问题, 没有任何新产品的建设经验以及用户的意见和特殊要求,包括质量通病是最重要的质量控制目标;目标展开是目标分解和执行情况;目标的中心环节的实施,是落实责任实现目标和责任目标的落实。各专业、各工序都应该是全面的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工程质量保证的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1)要重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应该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规定,施工人员应成立一个五大理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客户服务理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应、企业效益 ( 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 ) 的综合效益的概念。

(2)严格把关材料和设备质量

材料采购管理亦称为物质供应和管理,是整个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系到整个项目成本管理的成败。在其实施阶段项目建设材料的采购供应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施工工期、工程质量和建设成本。因此,在市场采购中,对材料与设备的质量的控制第一步就是要选择好的购买方。

3、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1) 施工组织管理

按照安全管理的人本原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班组和员工的潜能。改革工艺或减轻劳动强度,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时间。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化施工作业手册 》、《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规定 》,强化施工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提高员工的现场安全控制能力,实现安全目标管理。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 " 三违 " 行为,实现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2)现场安全管理

根据安全管理的预防原理和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 电力工程每个项目,施工前应有安全技术方案,施工中监控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项目施工后有检查。要开展经常性的隐患排查工作,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发现和消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隐患、危险和有害因素。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3)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为降低施工事故后果,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收集资料,分析危险源与风险,对施工现场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危险部位、危险环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建立事故应急体系,落实机构和人员职责,保证应急设备供应,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全面提高应急能力。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将安全管理理论和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结合起来,将安全文明管理落到实处,确保电力工程施工顺利开展,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结语

总之,电力工程中的建筑施工部分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合理地计划和控制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就必须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 邱江涛.试论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之经验总结[J].科技资讯,2010

[2] 陈远民.电力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风 .2010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市场 高职 酒店管理专业 人才

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中国酒店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整个旅游酒店产业的规模将是现在的6倍。因此,旅游酒店业将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匮乏。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中国酒店市场上具有较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高职院校作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然要迎合市场需求,加快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加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办学之所以要以市场为导向,是由酒店的实际需求及酒店专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其一,酒店业呼唤酒店专业走向实际。酒店业竞争激烈,而高校酒店专业却多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没有投人市场竞争中,而毕业生学的也多是空洞的理论,缺乏实际能力,不能满足酒店业实际需要。因此,酒店业盼望着酒店专业能够走向实际,也就是说酒店专业办学要走进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因此要求高校的专业设置要具有前瞻性,能预测到酒店业需求趋势,使专业生命力相对久长;其二,酒店专业自身特点之一是实用性强,这就要求学生既要重视系统理论学习,更要重视自身实际能力的培养。而实际能力不可能在教室里培养出来,只能在市场磨砺中得到。所以,酒店专业结合市场去办学;其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酒店专业良性循环。所谓良性循环,指专业生源充足,学生知识底蕴厚实,技术技能熟练,毕业生就业顺利,并且有发展潜力,学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这是循环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高素质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高满意度,给酒店专业树立良好口碑,从而促进生源的丰裕与专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并带来规模效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会促使学生在市场经济中锻炼出很强的实际能力,从而提高就业能力;二是可在市场中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树立目标发奋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与阅历,做到可持续发展;三是由市场化运作建立起来的专业、毕业生与酒店市场的交换系统,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增强了酒店专业与酒店业的交换,促进了酒店专业的办学能力。这几方面,都是酒店专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十年多来,各类院校为旅游行业培养了100多万名专业人才,为提高旅游队伍素质,促进我国旅游酒店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高职酒店管理教育主要是为我国旅游酒店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2004年,中国政府己经作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制度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筹措职教经费,改革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加快高职发展,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显然,以此为契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也应审时度势,针对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确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突出实践性教学,进一步改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要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改革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办学改革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要形成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另一方面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编制结构规范,内容科学、先进、突出高职特色的教学大纲和实践性大纲,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以及专业选修课相结合的教学课程体系。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根据职业岗位资格要求、社会技术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修订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合原有课程设置,更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保证全部开出专业目录规定的主要课程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突出职业针对性和应用性: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作用,实施“优质课程、优质课(含实训课)、优质多媒体课件”等系列“优质教学工程”;改革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察力度,保证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试方法、强化实践教学、严格毕业论文质量、增加课堂信息量等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注重不同教学风格与方式的引进,逐步形成教学形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

2.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新模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要树立以产学研为核心,突出产教特色,开发校企联合,面向社会以及行业提供多方位技术支持与服务的产学研建设思路。据有关资料显示,酒店中高级管理者是现在比较抢手的旅游人才。市场对这类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精通管理,把握市场动态、有丰富的经验和流利的外语对话水平等条件。而实际上,很多高职毕业生达不到这种要求。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重新考虑实践性教学方式、方法。

一方面,可以借鉴国际旅游学院的经验,通过建设校内专业实践基地,将教学与经营相结合,实行“教学一经营”一体化,将专业教学与校内专业实践基地的生产经营进行有机的结合,达到以教带产,以产促教、产教结合的目的。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一经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培养高素质酒店人才。

另一方面,是在产教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学校专业人才优势,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拓宽对外合作方式,根据社会以及行业发展需要,开展专业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在抓好教学管理的同时,加大科研力度,形成产学研综合发展,全面提升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遵循“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最终应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较高的专业教学队伍,以适应高职旅游教育的需要。

4.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酒店专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必要场所,是确保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备条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应以管理规范,社会声誉好的知名酒店企业为主,合作双方应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运行良好、关系稳定的实习基地。同时,为确保实习效果,还应制定详细的实习实训计划,成立校企联合实习指导小组,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实习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学生的校外实习,并做出鉴定意见以保证不断提高校外专业社会实践的质量与水平。

5.建立高职酒店专业建设发展领导机构和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为了确保高职酒店专业建设发展的成效性,应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教学管理部门主任、专业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小组,具体负责专业建设方案的制定、修改、组织实施以及检查等各项工作。同时,还应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教授,以及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定期组织交流研讨,保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质量。

6.多方支持实习。要求酒店加大实习生培训、实习生加强业务练习的同时,还要呼吁社会、呼吁消费者给予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更多的机会。实习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本人认为,实习涉及多个利益群体。学校通过实习将旅游教育从院校直接延伸至社会,接受社会的检验和考核,也通过实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发现教育与实践的差距从而调整课程或是课堂内容,完善旅游院校教育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更贴近现实;通过实习,酒店可以发掘酒店管理潜在人才,将其纳入计划培养的名单之内,利于酒店储蓄大量的、更为优秀的人才,增强自身的人力资源实力。对于学生来说,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考虑,通过实习期选择职业比真正工作后再进行转换的成本要低的多,实习对于学生意义非凡。

总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习是提升实践教学的环节;对于酒店而言,实习是输送人才的桥梁;对于学生而言,实习是择业的试金石。实习体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三方利益。通过学校、酒店、学生、政府、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在社会上营造一种“理解实习、尊重实习、鼓励实习、保护实习”的良好氛围,推动实习进入良性循环,不断健全学生实习的社会机制,实现学生就业、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三赢”。

参考文献:

[1]李翔翔: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 (2)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移动知识管理 体系结构 项目

[分类号]F270

1 移动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内涵

1.1 移动知识管理的兴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努力适应“快鱼吃慢鱼”这一新的生存法则,人们需要实现随时随地保持知识的获取和信息沟通的目的,移动通信技术就是为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而出现的新技术。据统计,2009年中国移动行业手机用户数共达到7.26亿户,其中,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5.22亿户,中国联通用户数升至1.476亿,中国电信则达到5609万户。2010年12月,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服务商――中国移动的用户达到85900.4万户。目前移动应用市场异常活跃,移动定位、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远程监控等服务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突破,3G、WiMAX、WLAN等各种移动和无线技术在演进中相互竞争、互相借鉴,并涌现出新型射频技术,如MIMO和OFDM技术等。这些便携的通讯设备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随时随地在线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由此而产生的移动电子商务、手机银行、手机图书馆以及其他一些基于移动特征的应用正在显著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既有方式。如目前移动计算中最流行和最有价值应用的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就涉及到以下方面:①人身安全和紧急救助;②与位置相关的信息服务;③线路查询;⑧集团车队、人员的调度管理;⑤物流管理;⑥广告;⑦友情、娱乐。

移动通信技术带来了移动知识管理的兴起。相对于非移动环境而言,移动知识管理(MKM)具有无比广阔的应用领域,如医疗、制造、旅游展览、设施管理和教育等行业。重视移动知识管理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对我国各行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2 移动知识管理的概念

移动知识管理,可从人、组织和技术三个不同领域来理解,目前国外有两种倾向:①侧重移动性。如Leh―ner等人认为知识的移动性与移动访问知识和信息相关联,表现为知识源的移动性、知识形成地点的变化、知识密集业务过程发生地点的变化,该定义主要强调的是“移动知识”,而忽略了“管理”方面。②更为关注移动技术和管理活动的融合。如Matthias Grimm等认为,知识管理和移动计算有一个共同交集――背景,所谓背景是对围绕用户的时间、个人、组织、环境以及全局条件的总称。将知识管理和移动计算二者结合起来,能让知识管理无所不在,让移动计算更为有用――方面将知识管理系统扩展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移动设备实现知识管理功能;另一方面将移动计算扩展到用户为中心,以支持移动的知识密集型工作环境。

因此,移动知识管理可以定义为:以移动技术、无线技术和背景感知技术为支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个性化的操作界面为特点,使用户能够通过手持设备与后台门户中心进行知识的创造、获取、联系、组织和搜索,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知识支持。移动知识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基于背景感知的快捷知识获取。移动工作者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借助于移动设备的支持,使在空间上分散的业务过程的知识登记、分发和使用变得方便而简单。

2 国外移动知识管理的相关项目

2.1 MUMMY项目

欧洲基金项目MUMMY由位于瑞士的欧洲委员会和教育科学联邦局资助。这个项目从2003年开始进行,其目的是研究和开发一系列新方法,以通过移动的、个人的知识管理来提高移动商业流程效率。

MUMMY系统能够帮助移动工作者通过背景信息途径利用多媒体注释和相关地点/任务协助来连贯地捕捉和获取知识。这一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知识对象的有效通信和协作,通过提供新的多媒体和超媒体技术并无缝集成到手持设备,以处理知识开发的主题、分配和使用,探明移动知识管理潜在的商业机会。MUMMY在移动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功能将会节省时间、降低成本以及改进整体的工作质量(据称可以减少5%左右的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2 KnowWork项目

该项目由德国教育和研究办公室资助,并受德国航空中心监管,从2000年7月开始,由7个工业和科研机构承担,于2003年6月完成。该项目的目标是开发技术销售、建筑和生产领域的知识管理概念和工具,可以维护、链接和查询来自各种信息源的不同信息,从不同的观点去看知识,并提供知识的基础背景。

此项目中开发了一种模型KWYKrknow what youknow”),将一系列的标准应用集成,清楚地定义了企业所有的相关对象类的属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用原型法可以实现组织管理、文档管理和流程管理应用,此外,它还提供一些独立应用技术,如全文检索、基于相似性检索和基于本体的检索方法。用户界面采用Web应用界面,员工无需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就可以通过Web门户进行交互。因此,该系统安装和操作都比较方便。

2.3 KIWI项目

KIWI,即在欧洲公共管理部门内建立创新知识管理基础设施。该基础上项目由意大利、芬兰、法国共同发起,2008年3月1日开始启动。KIWI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个新的知识管理基础设施,以便将欧洲任何层级的公共管理部门转变成动态适应的学习型组织,使公共部门的雇员成为完全的知识员工。KIWI能够实现公共管理部门的雇员跨部门、跨层级的智能环境,人们可以通过固定或动态终端获取知识管理服务。该项目特别注重知识管理过程和人力资源管理,支持公共部门员工开发和构建大型的、多地点的国家和地区管理团队。KIWI对于公共管理部门和雇员的益处在于:①将公共管理部门转变成为学习型组织;②减少雇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③鼓励雇员创新;④为雇员提供学习新技能的机会等。

众所周知,知识管理的两大应用领域是政府和企业,该项目的实施,无疑再一次体现出知识管理在政府等公共部门的巨大应用前景。

3 移动知识管理的典型体系结构分析

3.1 MUMMY体系结构

MUMMY系统是一个通用平台,以支持知识的获取和移动业务流程检索。它由MUMMY核心组件和一系列应用模块组成:

3.1.1 MUMMY核心 这个部分是该系统的核心部件,它集成了背景感知模块、元数据引擎、核心引擎和一个简单的图形用户界面,提供了MUMMY系统的基本功能,它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应用模块,但是能够通过与外部模块(例如SVG和Hypervideo)、特定的用户

界面和相关的业务流程的协作来实现应用功能。

3.1.2 SVG协作模块这个模块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二维注释协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基于移动地图的任务协同和实时的注释共享来使得决策简单化和完成移动环境中的知识获取及存储,这有助于实现基于背景感知的有效信息搜索。由于SVG是基于XML的,采用文本传输,尺寸小,速度快,因而能制作出空前强大的动态交互图像。目前,市面上已经有100多款智能手机提供此服务,其中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巨头的产品,由此可见,SVG手机将成为3G时代的一个最重要的市场制高点。

3.1.3 Hypervideo模块和SVG模块一样,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MUMMY核心模块协同共同使用。该模块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应用功能和用户互动视频序列。模块用户能够通过结合具体细节和其他信息来注释视频内容,以和组织的其他成员分享他们的知识,通过团体活动的讨论,这些文件可以被修改和扩展。

通过对MUMMY项目的分析介绍,可以看出该项目是移动知识管理系统的一个典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可扩展性。该项目通过对移动知识管理理念的深刻分析,结合当前最新的无线通讯技术、材料技术和图形感知技术等,并运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对整个项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规划,最终使得该系统能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其设计理念和项目规划方式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

3.2 FieldWise体系结构

2007年由Henrik Fagrell等提出的FieldWise体系结构主要是知识管理模型和移动技术的综合,它在移动工作环境中实现:①支持变化的任务和通知相互依赖的用户;②提供纪录的全面评述,包括注释;③提供可用的专门知识;④基于任务兴趣和长期兴趣的信息过滤;⑤能够自适应用户的偏好和移动设备的性能。

FieldWise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分析得出FieldWise体系结构主要部分的具体运作模式和程序:①移动客户端连接并发送用户说明到服务器搜索引擎。②服务器搜索引擎分析客户端的性能,选择适当的翻译器对客户端做出适当响应。③服务器搜索引擎创建一个基于用户说明的兴趣配置文件,并报存在FieldWise数据库中。④兴趣配置文件发送到查询适配器,在这里执行内部和外部源的搜索。服务器引擎接收搜索结果。⑤服务器引擎在FieldWise数据中库查找其他合作者的兴趣配置文件是否有重叠。如果有重叠,服务器引擎通知合作者,用户根据存储在FieldWise数据库中的用户偏好采取相应的响应。⑥结果被翻译并返回给移动客户端,结果在客户端显示并存储。⑦服务器搜索引擎配置兴趣,使其持续监控,不断更新用户兴趣配置文件。⑧如果兴趣进行了一次用户兴趣文件的更新,将修改FieldWise数据库,并通知用户。

FieldWise体系的实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技术细节:网络接入、置标语言、操作系统和开发平台、兴趣面算法;②满足需求的方法:演变且互相依赖的任务、记录概览、可用专家的位置、基于任务和长期利益的过滤、移动服务的动态配置。

FieldWise体系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特别有用:任务有时间限制、结果依赖于自主创造而不是关联的人、具有合作和知识共享的文化、人处于移动和分布状态。

3.3 移动知识管理背景感知体系结构

背景感知参考框架是由德国人Dir Balfanz、Matthi―as Grimm、Mohammad―Reza Tazari提出的,这一体系结构框架认为移动知识管理的关键概念是背景感知信息的处理。当系统帮助用户用移动计算设备执行其工作的时候,系统应该有关于用户当前场景的某些知识。一般认为知识是一定背景下的信息,对此稍作变改,可得出移动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就是人们在执行或将要执行的特定的行为背景下产生的需要的信息。

MKM组件的“概念立方”如图2所示:

它的三个平面分别表示:①系统用例(顶):MKM系统能实现什么样的操作支持。该平面引入“行动”维,描述MKM系统用户在移动知识工作中怎样获得特定的支持。该组块建立在背景知识捕获和检索这两个核心概念基础上,而检索包括“推”和“拉”两种模式。另外还有情境帮助、合作和共享、程序编写等模块。②背景感知(右):该平面模拟了背景管理怎样从不同的特定行动背景(创造背景或当前背景)形成情境支持,包括情境管理、当前背景、创建背景、触发背景、人、时间、环境、组织等要素。③“数据层”(前):在系统用例中,信息是怎样描述成“背景信息”的?信息及其语义描述在每一个知识管理系统中都非常关键,在移动知识管理中不可缺少。

“概念立方”模型显示了信息、背景和行动等知识管理系统基本特征的维度,通过这些维度,可以描述知识管理系统和移动应用的基本功能。在语义层被模型化和实例化的“概念立方”,主要适用于本地文本、网页、客户信息库,使用本体,这些项目都可以以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方式关联起来。

对图2中关于MKM用例的“概念立方”进行展开和细化,就可得到图3所示的MKM参考体系结构:

图3中粗体字标注的组件表示必需的系统元素(包括背景感知登记、检索或表示等情景管理以及知识共享)。斜体字表示的组件代表过程中不移动的步骤(如为移动使用准备知识,知识评价和报告等后处理过程等),这些步骤在移动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但不是必不可少的功能(移动协作依赖于工作相关的信息,情景助理将情景相关的信息返回给用户)。

该框架中的组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充。该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移动知识管理的蓝图,其他领域具体的应用可能需要更多的扩展组件。

4 国外移动知识管理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4.1 大力开展移动知识管理研究和应用开发

通过对国外移动知识管理发展的研究可以看出,与传统的知识管理相比,有关移动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方法都还不是很明确和成熟,可以说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但是从它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看出,它必将成为未来知识管理学科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移动知识管理是对传统知识管理的有益拓展,是符合现实工作需要和当今技术发展趋势的一个学科分支。移动知识管理系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实现企业高效、便捷获取知识、响应市场的最有效的技术。对移动知识管理及移动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和探析,能够对我国企业和组织的未来发展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而目前,我国对移动知识管理这样一个重要领域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因此,积极开展国内的移动知识管理研究和应用开发十分紧迫。

4.2 结合自身特点开发设计移动知识管理系统

在移动知识管理系统设计上应该充分结合我国企业自身的需求,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和试点应用,才能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系统。从MUMMY等MKM系统可以看出,实用的MKM系统就是简单的操作界面和可扩展的丰富组件功能,并能够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最新的通讯技术和感知技术集成到系统中,从而为移动工作者带来随时随地的知识获取功能。因此,我国MKM系统的开发,应以MUMMY等MKM系统为借鉴,结合自己所开展的业务特点来设计合适的移动知识管理系统,服务于政府和企业的发展。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工作满意度逐年下降,与顶岗实习对毕业生择业意向的影响有直接关系。然而,结合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来看,顶岗实习对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很大,很多酒店管理类毕业生无法继续参与顶岗实习的问题,不仅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加强,也让学校在深化酒店企业合作实践教学中,需要进行重新优化来改进实习教学模式。

一、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对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顶岗实习,一直是高职酒店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面对顶岗实习后毕业生不愿意选择酒店就业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是什么让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实习体验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基于这些问题,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教学活动的全面审视与分析,从当前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中来探讨其主要问题。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会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来选择不同的旅游类企业,如酒店、度假村、旅行社等单位,让学生在即将走入社会之前,以顶岗实习方式来进行实践教学和学习。让学生能够从顶岗学习中,既掌握了相关职业知识,也锻炼的酒店管理能力,完成酒店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同时,企业也可以从学生顶岗实习环节来招聘到高素质员工。也就是说,顶岗实习的初衷是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多方综合受益的有效实践教学模式。但的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尚未走进社会,在这个过渡期,对于实习过程中心理变化是明显的,但从顶岗实习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毕业生在顶岗实习后选择结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合作,更不愿意在顶岗实习后继续从事酒店管理行业,这些问题的突显,让更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顶岗实习”环节上。据机构调查显示,在对一些参加顶岗实习酒店管理类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很多毕业生选择了离开原实习单位,同样也有很多毕业生选择跳槽、以及寻找别的就业途径。这个结果并非与顶岗实习的教育目标相一致,反而暴露出顶岗实习中的一些问题。

二、顶岗实习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顶岗实习是基于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利益的融合,以参与企业实习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率,缓解企业用人需求。但对于顶岗实习后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却很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的影响

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环节多以服务岗位为主,对于广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对顶岗实习中不同岗位的认知缺乏正确认知,特别是很多学生未能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上来进行客观定位,多是希望在毕业前对行业岗位进行体验和锻炼,提升自我的职业能力。如有些学生将旅游企业定位为导游,将酒店管理定义为服务生,由此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势必影响自我对未来的择业心理。同时,由于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薪酬管理未能与正式员工一样,导致劳动强度与劳动薪酬之间的不平衡心理,作为90后为主体的实习生群体,其在入职心理上易产生失衡,导致实习后选择离开本行业。另外,对于广大毕业生,在实习前缺乏应用的工作经验,对岗位认知来源于教师的灌输,而一旦踏入工作岗位,面对过高的心理期望与客观的现实,心理挫败感更强。还有一些学生在实习期间,因受到复杂社会人群的影响,如挑剔的客人、素质低下的客人,不讲理的客人等等,使得学生在自我服务角色转换上表现出不成熟,缺乏应有的人际协同能力。

(二)学校方面的影响

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顶岗实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快速推进学生从业能力的发展,提升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在顶岗实习组织中,学校自身因面对较多毕业生,在管理考核等方面难以做到优化和完善。通常顶岗实习需要完成实习纪律、实习内容和实习报告、实习效果评价。但对于学生来说,企业指导往往具有定性考核,校内指导教师进行综合测评。表面来看这一考核体系较为合理,但由于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考评人员之间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量化考核往往陷入被动,往往以单位盖章都可以通过,从而影响了顶岗实习的质量。同时,由于实习单位较多,且分散,在管理上存在难度,也加剧了顶岗实习的无序性;另外,在落实实习基地问题上,由于校企合作模式过于肤浅,酒店类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深入互信与互通,往往在顶岗实习教学上与实习单位存在脱节。如有些毕业生在离校前进行单位参观,并非真正从岗位实习中来锻炼职业能力。

(三)社会方面的影响

从大学生就业形势来看,就业难与毕业生人数年年剧增的矛盾,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带来较大影响。很多酒店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希望通过专业学习来走入体面的岗位,但在顶岗实习中,以前厅、餐厅、客房等一线岗位实习中,对岗位认识、对就业观念都带来影响,特别是社会对服务业的轻视,认为是伺候人的工作,其负面影响是干扰毕业生择业心理的重要因素。

三、改进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促进择业就业的建议

针对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中的学生择业意向的变化问题,迫切需要从重新明确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上,正确梳理校企合作关系,对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合作协助关系进行明确,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促进毕业生就业观的形成。

(一)深化校企合作,注重学生技能养成

校企合作并非单纯的学生实习,而是要从校企合作长远机制上,真正将学生实习与企业实践进行统合,尤其是在跟班教师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协同配合上,通过跟班教师来协同学校、企业、学生多方的沟通,关注学生实习工作及表现,积极疏导学生实习心理,增强岗位信心。同时,在实习环节,要拓宽师资实践能力,聘请优秀企业管理者来兼职指导学生实践技能,尤其是在实习实训教学上,丰富学生实习内容,提升学生实习质量。

(二)注重校企人才合作,营造用人环境

顶岗实习不仅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补充企业人才,缓解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难的重要方法。在校企合作中,一方面从学校方面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潜力的挖掘,另一方面从转变企业用人理念上,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发展空间,尤其是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通过用人制度的完善,融入薪酬管理,真正让顶岗实习能够留住人才,也对优秀实习生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

(三)强化职业规划,深入开展就业指导

对于即将走向顶岗实习的毕业生,首先要从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上,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摆正心态,积极参与职业实习。一方面,从主观教育上,增强酒店管理职业认同感,倡导从基层岗位做起,从一线工作中来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特别是与客人沟通的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另一方面从实习实践中,通过岗位工作经历,增强未来就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