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电一体化及其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及其自动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电一体化及其自动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电一体化及其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及其自动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407.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迈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各方面事业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发展,尤其是经济建设方面更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其中的电气工程技术经历了从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到新技术革命时期电气工程技术学科的形成这样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本文先概述一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再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和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旨在促进今后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使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1 概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关键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平台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系统。电气工程技术经历了从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到新技术革命时期电气工程技术学科的形成这样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种系统正逐渐迈向快捷,方便的方向发展。它为我国的工业发展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且,电气工程还逐渐涉足商业领域,为商业间的交流与传输提供越来越多的满足。我国作为工业为主导的社会,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所以,只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社会发展的地位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长足发展,立足世界。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中的问题

迈入21 世纪以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客观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想要促进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要解决以下几项问题:

2.1 企业实际需求不同,抬升了成本

目前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还处在一个综合的领域里,独立性还有待完善。所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只能结合目前的技术成果,再运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出设计成果。从而有的环节无形中增加了经济成本,最终工程总的经济投入也就增加了。而且,目前的企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上都是因企业而宜,不同的企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也不一样。

2.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施过程中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施过程中,效率的高低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的完成效果。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里,工作效率甚至决定着一切。所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更要紧跟效率的步伐。目前的企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上都是因企业而宜,不同的企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也不一样。要想在这些企业中脱颖而出,效率的提高可见显得十分重要。那个企业在最短的时间里设计出更让人操作简便,更让人明白的设计,在离成功的大门前就会胜出一筹。哪个企业效率低下注定就是失败的。这个时候,企业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品就得到了检测。

2.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施过程中数据传输安全性问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起初在工业中形成,并得到了发展与建设。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逐渐蔓延到商业领域,商业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数据信息的传输安全性是很重要的一步。由于目前,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各企业使用的信息传递产品各不相同,参差不齐。这给数据之间的传输和通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而增加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运营成本。所以,在今后的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的发展与建设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工业发展的有力助手,它的的发展能为工业,甚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虽然,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与建设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的前进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只要把问题慢慢解决,逐渐的去改善,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定会在世界上立足。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几点建议:

3.1 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统一独立的平台

目前的企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上都是因企业而宜,不同的企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也不一样。这样一来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成本,二来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所以,企业的技术人员一定要突破技术环境的难关,有步骤,有计划的去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方案。首先,在设计前,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要设计的行业及用户的特点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开发目标。然后,确定设计方案,方案要涉及到实施,运行,维护等每一步骤的完成,同时,运行成本和运行时间也要提前预算好,一定要控制在企业运行的范围内。此外,还要注意商业项目运行的特点以及终端客户的不同需求,最后做到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统一独立的平台,从而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

3.2 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用网络系统

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用网络系统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使商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得到准确性和安全性的保证。一个企业包括设备控制,技术监管,企业管理等许多步骤,要想使这些步骤得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就要使这些系统通过网络联系起来。通过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用网络系统,使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得到高效,快捷的交换,促使整个企业的优化发展。

3.3 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数据标准对接

只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数据能够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对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系统传递信息才会更安全,更高效。所以,在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实现程序接口的完美对接,从而减少开发工程的时间和费用。

4 结束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关键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平台逐渐形成。本文先概述一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再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和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我相信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科技领域突飞猛进的今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定会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独立的系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社会构建的助手,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跨越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候晓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作原理[M].科技出版社,2009.

[2]李娜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电气自动化,2010.

[3]王君鹏.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控制方式的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0.]

机电一体化及其自动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 电气自动化 学生能力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于各个院校来说,对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尤其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学生的基础薄弱,如果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显然无法得到好的效果。因此,各个技工院校都在不断地推进教学改革,积极地开发实用性、有价值的课程。这些课程都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任务为载体,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掌握牢固,探究性学习能力强,可以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里我们根据不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老师的反馈意见,将问题总结一下,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求和大家交流,共同提高。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把学生的上课地点从教室挪到了实验室,先是讲一大堆的理论,然后老师做示范通过实验验证后,学生再模仿老师做一遍,没有掌握的,教师会再做一次示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以后的工作中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而真正的一体化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和训练,指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分析事实、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做出推理,再设计实验方案和实施方案,收集(记录)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当然,在其他非探究性的教学内容的教学中,我们也要通过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理论知识不衔接

这里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训室上课,感觉一下自由起来,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有时很难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适时地进行理论教学的确很难,特别是年轻的教师更难做到抓住学生的“心”。另一方面表现在某一个模块里不知道学生要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各个知识点要放在模块的什么地方讲解比较恰当,怎样讲让学生容易懂。这些都要求教师能够突破传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并对其进行重组和安排。但是如果教师的知识面不够宽或者年轻教师经验不足,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针对这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毕竟教学改革不是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教师的能力所能解决的,因此建议学校领导组织相关学科的老师,研究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一体化课程。

三、不能给出合适的引导问题,学生无法参与其中

在做三相异步电动机拆装时,教师给出的扩展知识是要求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这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是不可能做到的,问题太难,往往会导致学生中没有一个人会做。可紧紧围绕这节课开始时给出的电动机的结构和应用进行扩展,提出让学生自己去描述电动机的组成和应用,这个问题学生在课后查资料是能够做出来的,这样既能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在评价内容上大多数的老师只是对学生的最终成果进行评价,组内哪个同学在整个过程中提供的建议多、哪个建议最好、哪个态度是最积极这些过程性的评价几乎没有。对此,笔者建议我们在对结果评价的同时,过程性评价也不可忽略,每完成一个项目就给出一个综合成绩。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总之,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我们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我们教学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所以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个教学改革。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注意师生角色的转变,而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注意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注重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思考,获得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舒秀礼.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2006.

[2]李丹.技工学校机电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毕节师专学报,1997,(1).

[3]李建.如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J].广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机电一体化及其自动化范文第3篇

【摘 要】现代机械是由计算机当中的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部分组成。现代机械一般都应用于对机械力、能量流、运动等有一定相关性机械系统当中,其与机械一体化的要求是相呼应的,所以也能将现代机械等同于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将机械和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核心,并采用多种学科互相渗透、Y合所形成的一种边缘学科,也是现今所最新兴起并逐步地发展、完善的一门学科。本文笔者对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械设计;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应用

1.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

与传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相比,机械设计和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最大的优点和特点是也实现了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提高了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提高机械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的产物,它也是在各种现代高科技技术的有效结合下诞生的一种更加系统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的新技术。通过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机械设计制造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能力有限等问题,使机械设计制造更好的满足于现代工业发展对生产力增长的需求。在当前,机械设计制造的重要任务是在满足这些产品特点以及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将产品顺利地生产出来。任何产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生产要求,其也是产品被研发出来的最主要目的。在过去传统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所有工作都需要生产工人亲自对产品进行设计创新与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相关要求。毕竟人力资源有限,所有工作都要工人来完成,不仅会降低生产效率,还会降低生产能力,以及加大出错率,从而降低产品的质量。但是,利用机械自动化生产就可以有效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机械自动化可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而对机械设计制造过程进行严格地控制,工人只需在控制程序中输入相应产品的规格、尺寸、特点以及生产要求,系统就会自动地对机械设计制造过程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自动化,既可以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又可以规避不必要的设计制造的失误。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

2.1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

传统的机械生产主要都是采用人工生产,因此,生产出一件产品所耗费的人工成本巨大,消耗时间也较长,花费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在生产的过程当中,难以达到较高的生产率,以及生产的准确性,往往一旦出错,全部都要重新来过。这种生产方式,使得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而机械制造的自动化的生产,可以大大缩减人们的生产时间和人力物力方面的成本,而且生产的精准性也大大提高,产品和技术的质量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采用机械化生产,对于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意义的重大的。

2.2生产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机械生产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性,其中安全性包括:产品质量的安全以及人工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一直以来,我国由于机械原因导致工人死伤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我国的机械生产的工具不够发达,而且工人和公司没能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机械制造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形成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而采用自动化的机械制造生产体系,能够实时对运行状态进行监管,对于操作过程当中出现的意外和突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进一步保证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3使得操作更加简便

对于传统的机械生产来说,过程非常负责,并且耗时较长,生产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一旦出现分神,极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机械设计的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可以通过对机械设计系统进行排查,对于出现问题的设施应当及时停止运行,并且指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调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对机械的控制盒管理,操作方式简单,出错率少且安全有效。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从技术层面来说,一般具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且出错率较少,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就可以实现较高的生产效率。同时,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的特性,能够使机器在运行的过程当中自动检查和排除故障,从而使机器能够有效的运行,操作方式简单快捷,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达到生产目标有着积极地现实作用。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探讨

3.1网络化

目前,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运用的过程中,虽然已经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系统控制的机械设计和制造的生产过程,但没有实现网络化地生产控制。例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一旦系统设计出现细节性问题而影响产品的正常生产,同时专业的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都不在现场,因此生产管理人员只能停止生产,等待专业人员将问题解决后,方可将投入生产,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在以后,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产实现网络化,然后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远程监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帮助,让专业人士不在现场的问题能够及时地解决,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现场,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3.2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它是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系统升级的改进。目前,在一些工业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机电一体化在机电一体化原理的指导下,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将不同的机械和设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能够自动化、智能化操作的电子机械信息系统。在一定意义上说,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设计和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延伸。所以,它是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3 数字化

数字化、自动化设计、制造的机械是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基本保证。数字技术的发展,在行业中有其独特的意义,它将包括图形、技巧、数据和语音等多种复杂的德尔统计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数字技术对数字信息的有效处理和分析,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功能设计和加工数字仿真模型的建立、制造和产品样机,在避免错误的设计的前提下,全面提高生产能力、生产效率

3.4 智能化

智能化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所具有的主要特点,也是其与传统机械设计制造相比最本质的区别,也是未来制造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中,智能化虽然也有所体现,但远没有达到设计及实际生产的要求,也未能彻底解放劳动力。智能自动化制造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人与机器设备的协同合作,而部分地替代人在制造过程所付出的脑力以及体力劳动,以致最终实现机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

4.结束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提升现代工业生产力、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掌握其发展方向能清晰地了解和认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出路。在科技、工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带动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并形成了网络化、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良性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真,盛国亮,孙晓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之我见[J].硅谷,2015.

机电一体化及其自动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趋势

前言:现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被应用都各处,为强化制造能力,逐渐加大了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研究,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较为发达的今天,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中也应用了各种技术,因此,未来机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应朝着哪一方向发展就成为现阶段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概述

(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特点分析

通过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研究可以发现,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具有减轻劳动强度,强化生产效率的特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融合了多种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为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些都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所在。

第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范围较广。对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来说,它的应用范围相对广泛,无论是在设备改造中还是在加工效率强化上都有应用,这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成为现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

第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能够促进技术升级。现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不仅可以向高级机械制造转化,还能进一步强化技术升级,这是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

(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分析

现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拥有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被应用到各处,如在锅炉制造中经常会使用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由于锅炉体积较大,需要焊接的地方较多,常规技术难以顺利完成这一任务,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则可以完成这一工作,随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焊接效率,还强化了焊接速度,使得锅炉质量也得到了保证。由此可见,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可以很好的满足现代生产制造需求,因此,应加大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一)机电一体化

对于现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来说,正朝着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将逐渐呈现完全自动化的特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强化数控体系,还能提高制造功能,这也是强化机械生产效率,强化机械制造与加工能力的体现。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实现,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会大幅度减轻,他们也会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新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中,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智能化

现代智能技术越来越发达,各种数控设备被应用到各处,机械行业也随着技术不断升级改造,通过对现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研究可以发现,未来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将与智能技术融合在一起,两者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数控技术发展,还可以大幅度提高机械制造水平,强化生产效率。同时,随着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实现,所需人力会大大减少,企业每个月可以节省大量开支,生产效率不会减少反而会有所提升,这些也是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随着这一目标的实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应加大对现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研究与关注[2]。此外,未来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还会吸收与融入大量人工智能的内容,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应加大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三)模块化

通过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研究可以发现,未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也会不断向模块化方向发展。未来机械行业所采用的生产模式会与现在不同,为提高生产效率,强化作业能力,模块化会成为其主要生产模式,为满足机械行业需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也会不断朝着模块化方向发展,随着模块化的实现,机械行业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生产作用都会更加显著,因此,应加大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需求。

(四)网络化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正式出现,并快速占据现代市场,在计算机技术中,网络技术的发展最为迅速,被应用到各行各样中,且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网络技术将更加精细化,综合能力也会不断增强,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作为一种综合了多种技术的技术,也将不断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随着网络化的实现,在一件产品被生产出来以后或在生产以前就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接收客户,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网络操作与控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不仅可以让管理实现不受时间限制,还打破了地域限制,这些都是网络化实现给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带来的好处,因此,应加大这一问题的重视[3]。

(五)环保化

现阶段,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希望使用的一切设备都具有环保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也是如此,未来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在生产与制造中所产生的废物,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作用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将具有可回收特征,即便不回收也可以自动讲解,不会出现继续污染环境的情况,这也是人们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期待[4]。

(六)人性化

由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出现的,这就意味着未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将呈现出人性化特征,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所提出各种合理需求,这样一来,人们在应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方便,所以说,人性化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不断努力的方向,做好此类研究也就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现阶段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范围已经很广泛,这与其自身优点较多有关,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文章认为未来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将朝着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以及模块化等方向发展,相应的生产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超.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J].河南科技,2013,06:105. 

[2]梁喜佳,张洪伟.浅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与优势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6:126. 

[3]张怡,王昱程.浅析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四川水泥,2017,01:117. 

机电一体化及其自动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自动化类课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91-03

机械类专业主要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在这些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明确了对学生进行自动化技术的教学要求。因此,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自动化类课程,科目主要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工程控制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自动化类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与先进制造技术,能够从事机电结合的产品开发、自动生产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自动化类课程体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方面原因,机械类专业有偏“机”的倾向,自动化方面偏弱,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机电两方面的知识,但是实际上各自为政,出现了机电脱节的现象,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相互融合,培养的学生很难成为机电综合类人才。

(一)理论教学内容相互结合不足

机械类专业中自动化类课程未形成合理的体系,一方面,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相互内容的层次关系,衔接不理想。授课教师各自讲授教学内容,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出现了授课内容重叠的现象。比如,在《电工技术》课程中关于直流电动机以及PLC控制的知识,而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中又有直流伺服电机和PLC技术的内容,如果任课教师间不注意交流,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复讲授的情况,在当前课程学时压缩的背景下,造成了学时的浪费。另一方面,自动化课群与机械制造类课程联系不够紧密,机电结合不足。自动化类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机械设计与制造环境中能够利用自动化的技术手段,达到掌握机电技术的知识目标。但在教学中这两方面的课程相对独立,课程学期安排上不够合理,造成了学生机电知识上的割裂与脱节。比如,机械类课程中的《数控机床》课程,主要讲授作为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一数控机床的知识,可作为它的前续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却安排在了同一个学期甚至滞后的学期开设,不能起到前期知识铺垫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乏综合性训练

自动化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单一、薄弱,对学生综合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能力培养与训练不足,主要体现在:1.实验内容大多以验证性为主,未能充分从机电结合的角度去安排应用性强的项目;2.生产实习没有与自动化相关的任务;3.毕业设计训练缺失,近几年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进行的毕业设计只是在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题目,没有与自动化相结合的内容。

由此可见,现有状态制约了相关专业学生对机电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训练。因此,在我校实行学分制的背景下,如何使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具备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和技术发展要求的机电综合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对自动化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自动化类课程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既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广阔平台和凝聚教师向心力的良好载体。在机械类专业自动化类课程教学中,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和组织模式,有利于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便于科学合理地构建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教学资源,整合团队成员的优势,为教学实践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建立科学合理、衔接有序的课程体系

围绕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自动化类课程中各科目的具体教学内容,特别要注重各科目的衔接及其知识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在《电工技术》课程中重点讲解电路基本理论、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器控制;直流电机以及PLC控制在后续课程《机电一体化技术》中讲授;《测试技术》课程中主要讲解传感器与信号处理,测试系统的构建由《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介绍等。理顺自动化类课程授课次序(如图1所示)。

图1 自动化类课程教学次序

在机械类专业的自动化类课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主,面向具有代表性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开发,从较宽广的应用范围讲述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涉及知识面广、容量大。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系统、检测系统、伺服系统、控制系统、接口技术以及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该课程对于机械类专业中“机”“电”类课程知识的衔接与协调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课程关系(如图2所示)。所以可以以此为抓手,统筹安排,妥善处理好两大类课程的体系建设问题。

图2 机电类课程关系

(三)加强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在实验内容上,突破课程体系的界限,将机械设计、液(气)压传动、电气控制和PLC、单片、测试技术等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围绕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装备,建设系统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或开展机电综合性课程设计。

加强机电相结合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的建设。探讨在原有实习项目中如何增加自动化类的要求,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实习基地(大型国有企业)的资源使学生得到现场的综合训练。增加机电一体化的毕业设计题目,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整合与提高。

(四)构建学生创新教育体系

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构建创新教育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学生往往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竞争意识强,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创新意识。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机器人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其机电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科竞赛还可以与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中,逐步形成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控制相融合的构架。

三、结束语

机械类专业中的自动化类课程是其专业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设置课程及其教学内容、科学安排讲授学期与次序,并与机械类课程能够有机结合对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中,对机电结合的一体化人才需求比较旺盛,培养出掌握机电技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使之在工作岗位做出贡献,是高等教育的目的。建设并完善机械类专业自动化类课程体系,可以适应学分制的要求,为培养学生机电一体的综合应用能力提供环境和条件。

基金项目:“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电气控制技术”;内蒙古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316)。

参考文献:

[1]王福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类课程设置的思考[J].内江科技,2008,(9).

[2]李军,范剑.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电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