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素质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忽视对于学生的学习特点的考察的情况,这就导致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出现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结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实际要求,在进行对学生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桎梏,通过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练习和合理设置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等方式,促进高中生物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效率的提升,进而满足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帮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高中生物教学的学习.针对上文中介绍的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充分地结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实际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为高中生物教学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可以看出,高中生物教学方式与素质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可以对现有的高中生物教学方式进行更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发展方向
1.为高中生物教学过程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充分强调了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而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离不开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的支持.因此,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生物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比较薄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氛围的创设,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高中生物课程《遗传因子》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遗传因子理论的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对于遗传因子的把握,更难以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这就需要在进行《遗传因子》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的让学生亲手进行生物的知识点思考练习,让学生讨论“显性基因对于生物后代会生成什么样的影响?”“决定生物体形状的根本因素是什么?”“会不会发生基因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迅速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主动思考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效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再灵活的穿插一些生物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就会帮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进而加深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了解程度,为达到素质教育理念的目标提供支持保证.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另辟蹊径的进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有针对性的进行生物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度契合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生物教学能力的提升.
2.推进高中生物教学形式变换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观念
(一)提高自身业务理论水平。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探究知识不再是教师单纯地传授和学生机械地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以更好地指导学生,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原由。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是教学的主体。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开拓自己的思想,大胆地去设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辅导者。
二、用好教室这块阵地,推动素质教育
我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大约有16—17年左右的时间,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在学校教室里度过的。高中是我国学生知识掌握得最充实又是最累的学习阶段。生物是高考必考的学科之一,该如何开展课堂教学以推进素质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问题,如:生命是怎样诞生的?生命向哪些方面发展?我国在基因工程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贡献?生男生女是由谁决定的?人类能在月球上能生活吗?等等,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究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在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材主要从非生物界到生物界这个顺序揭示了这个根本观点。如:无机元素组成有机元素,有机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细胞。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奇妙而多彩的生物世界,其组成的元素和化合物,既与非生命世界有普遍的联系,又有重大的区别,尤其是组成细胞的有机分子。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又都是以特定的单体构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细胞的结构基础,演绎着或简约或繁复的生命之歌。这样形成学生从分子角度上对生命的物质性和生命物质的特殊性的认识,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极为重要。无论是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还是处理个人或社会事物,都需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根据不同章节和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1.在高三一轮复习时,复习每一节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该节内容在课程标准和考纲中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不可过偏、过难,既能抓住双基,又能提高解题能力;其次要引导学生主动复习该节内容,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2.巧析高考题,做到举一反三。教师拿出近几年的高考题,讲授时不可只拘泥于高考题,要认真分析高考题的出题方向、考查点,对学生以后的复习作出一定的指导。
3.做一定量的巩固练习,但不能搞“题海战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去做大量的题目。对所做的每一道题教师要认真精选,对题量严格控制;学生做完题后,和学生一起探究如何改变出题的方向、考查点,做到举一反三。这种做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纵观近几年我省的生物高考题,可以发现:生物高考题是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重在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变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思维、去探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普遍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质,这在当今时代显得非常重要。
6.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结合生物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情感、良好的心态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的优良品质,并且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7.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于始终。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其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观察分析或实验操作,并能在信息交流中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教学理念需要进行转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革新,生物教学也迎来了新一轮改革。新的形势在体现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较大的提高,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全面型、高素质的学生。而生物课程理念和内容的更新,也需要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由应试教育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法,转变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获取知识。由此,教师要从三个方面来转变教学理念:
(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知识传授不仅仅要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因此,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要善于利用青少年喜欢观察新事物的天性,运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各种生命现象,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二)要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教学中,要将教师的以教为主转移到学生的以学为主的轨道上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教学时可先把本节课要自学讨论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及其他信息资源。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和探索。当然,这些问题教师事先都要精心设计,充分体现学习目标。
(三)要结合实际生活,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在《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的教学时,让学生说一说所知道的有关病毒的情况,并且说出是从哪儿得到这些知识的。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大家都很乐意把所知道的与同学交流。教师提出“病毒有哪些种类?”“病毒的结构与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结构有什么区别?”“病毒是怎样生活的?”“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享受学习的快乐。义务教育初中教科书中增设了许多生动易做又能吸引学生去观察、操作、思维的“看一看、想一想”、“动动脑”、“小实验”、“你知道吗”、“课外读”和“动动手”等栏目,为生物教学进行探究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想方设法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具有探讨性的研究课题。
二、新型观念指导下的生物教学
那么,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我们如何在新型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激情和兴趣,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呢?
(一)要挖掘生物知识中的趣味性
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严密性、科学性、内在的逻辑性和趣味性等,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特性,从教材本身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努力思考问题,起到积极组织教学的作用。关于生物知识的严密性、科学性以及内在的逻辑性,这通过教材或教师将知识消化后精心设计的教案本身,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其趣味性和直观性等其它特性的体现。
(二)要适当利用感性知识
适时地利用感性知识,是师生之间在生物知识上产生“共鸣”的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或多或少地在自己记忆的仓库中贮入一定量的有关生物方面的感性知识,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更多。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适时地将教材内容与有关感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列举事例等方法,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使他们的感性知识与教师所讲授的理性知识之间因授击而产生“共鸣”。例如:在讲到根的渗透吸水原理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给农作物上的肥多了会产生烧苗现象?为什么我们吃饭不能偏食、挑食?”等等。
这样,会使学生激发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然而,在学生记忆的仓库中熟悉的感性材料毕竟是有限的,因为有许多生物或生命现象,学生从来就没有感受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光靠语言的描述,将显得苍白无力。一个没有见过地衣或文昌鱼的学生,无论你怎样描述,他们都是不会感兴趣的,当然注意力也不会保持长久。这就需要将标本、模型、挂图等体现生物知识的直观教具呈现给学生。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感性知识;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采集和制作标本、模型,制作投影片,尽可能地发挥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用激情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同汤姆索亚全心投入地刷油漆才能换取小朋友的兴趣一样,教师如果对所讲授的知识没有深刻的情绪体验,没有激情的参与,而只有将所授知识平铺直叙,十分冷静地展示给学生,即使再有趣的教材内容也不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教师在备课时,应通过对教材的理解,融会贯通,把书本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由于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对真理的追求,便会产生强烈而深刻的情绪体验。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再以高昂的热情,深刻的情绪体验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从而形成课堂上师生情绪的和谐,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事实证明,富有激情的讲述要比照授课本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对真理追求的热望。
何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包含德育教育、文化教育、心理教育、技能教育等等。随着社会发展,每个时代的需求不同,素质教育的内涵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在进行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外还要对学生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面向所有的学生,对于学生而言,应该是教育平等。对于现在的教育状态,更多的是优质资源占据少数,教育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而如果想贯彻素质教育,就需要在讲究效率的同时体现公平,在体现公平的同时讲究效率,作为基础教育,教育的重心应该从少数重点学校转向绝大多数的薄弱学校。在给予每个学生平等教育的基础之上,实现素质教育,每个学生获得教育权利。遗憾的是,现在还不能完全实现这个目的,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精英教育,抓少数学生突出尖子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对于精英而言,他们是幸运的,但是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更不是有发展的。更为严重的是对整个国民的素质的提升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实现素质教育,需要实现教育公平。
实现素质教育需要体现终身教育,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基础教育不再是决定人一生的,也不能是人一生唯一受教育的机会。作为教师应该把基础教育看做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终点。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在素质教育中承担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之人格形成;一个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能够持续独立学习。在校期间,学生既要学会学习,又要学会独立,从而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能否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关键在于是否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的机会和实践的机会。学校的功能应该是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功能,而不是选拔功能。所以如果想实现素质教育,需要学校更加清晰自己的定位,我们要的是具有潜能的人才,不是一味学习考试的考试专才。好的学校和好的教育环境应该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这种潜能在得到激发的同时还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更加符合教育的本质的和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能否将素质教育贯彻,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用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来激发学生潜能,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清醒地意识到以上所说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作为生物学教师,还应具备生物学教育的素质观。
生物学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层面上,需要生物教师在讲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利用生物学知识内涵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来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体适能,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生物学知识和素质教育二者并不矛盾,他们有很多的切合点,作为生物教师应该抓好切合点,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素养同时还具备综合素质,如学习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
1.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和生物知识教育二者并不矛盾。生物教材中关于德育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进化论方面的内容,比如矛盾原理,比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等等。这些东西在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师的有意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2.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世界。从未来和世界的角度来看,科学文化教育需要教师在上课的同时给予学生知识的教育、科学方法的教育、科学思维的教育、科学态度的教育、科学技能的教育,进而帮助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素养。
科学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概括发、归纳法等等,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科学方法,它们在生物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进而很好地培养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在学会科学方法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科学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作为教师要在生物教育中对学生加强科学思维的培养。这是现在我们教育中的短板,也是很多教师努力的方向。高中生物教材在选材方面很有侧重点地体现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钻研教法和学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
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很多教师对于直接的生物知识性教学非常熟练,但是面对这些思维和态度方面的教学,就感觉棘手。笔者认为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学中某些思维还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
3.心理素质教育。关于心理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也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生物学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比如在介绍生物学家的同时激发学僧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讲述环境的同时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情绪素养;通过学生合作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关键词:高中教育;生物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52-01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以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其最大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如何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用“探本溯源”法,培养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观察、分析、试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重多的知识都是前人在观察思考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其中有不少经典实例,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不妨用精练的语言、简明的图表及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探本溯源”,简述知识的获得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循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去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如在学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人类进化发展内容时,可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资料、参观动植物园,了解自然界生物间的有趣联系,之后简要介绍达尔文的环球旅行及其通过旅途的所见所闻产生生物进化思想的过程。这样通过“活动―体验―评价”的教学模式,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
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我们以“新陈代谢与酶”这一节课中的演示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为例,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上讲台与教师一起做实验,当发现老师请了一男一女两位同学,学生的注意力就会立刻集中到讲台上来,然后教师再请两位同学各取一支试管,分别按照教师的讲解操作,同时,请下面的学生密切注意两位同学的操作是否有误,如发现有误,教师就可以根据此时现成的例子加以纠正,并趁机教学生如何正确操作,以及本实验应该注意些什么,必要时,教师应亲自操作演示,这样一节课下来,效果往往比单纯的教师演示教授要好。
三、用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因为考试是衡量和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调整命题方式和考试形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对许多知识只知其皮毛,而其中包含的“道”和“理”却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习题和试题入手,大胆改革题型,并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等内容时,都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子女与父母的长像、性格的异同)、对自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的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求得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四、优化目标,打好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