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范文第1篇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 2 章 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解析

2.1 核心概念解析

2.1.1 公共服务

2.1.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2.2 基本理论解析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公共治理理论

第 3 章 淄博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介绍

3.1 淄博市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1 必要性

3.1.2 可行性

3.2 淄博市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措施

3.2.1 购买公共服务的宏观做法

3.2.2 购买公共服务的具体实践

3.2.3 购买公共服务的管理考核办法

3.3 淄博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成效

3.3.1 促进市场竞争更加充分

3.3.2 让群众享受到更为专业的服务

3.3. 有效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第 4 章 淄博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社会组织被认可程度低,公信力不足

4.1.2 政府人员购买意识薄弱

4.1.3 程序不规范,标准不统一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社会组织力量欠缺,规范化程度低

4.2.2 政府部门权责不清,改革动力不足

4.2.3 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

4.2.4 评价和监督体系不健全

第 5 章 国内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

5.1.1 英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

5.1.2 美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

5.2 国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

5.2.1 上海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

5.2.2 广东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

5.3 对国内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经验总结

5.3.1 重视制度建设

5.3.2 严格的购买流程和完备的评估、监管体系

5.3.3 注重培育社会组织,资金来源多元化

第 6 章 淄博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6.1 培育壮大社会组织

6.1.1 加大财力物力支持

6.1.2 提高社会组织的人员素质

6.1.3 扩大社会组织影响力

6.2 畅通信息互通机制

6.2.1 强化政策执行过程的反馈机制

6.2.2 建立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交流平台

6.2.3 积极吸纳公众的意见建议

6.3 政府转变购买公共服务观念

6.3.1 加强自身理论学习

6.3.2 学习先进地区经验

6.3.3 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

6.4 制定合理完善的配套制度

6.4.1 充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规章制度

6.4.2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6.5 建立健全监督评价体系

6.5.1 加强内部监督评价体系

6.5.2 完善外部监督评价体系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 谢

中文摘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改革,通过在服务供给中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在政府私有化程度较高的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提供社会福利的方式之一,从而弥补政府失灵和政府干预的缺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并逐步让越来越多地发达国家用来进行政府管理。政府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以此达到削减经费、减少成本、提高行政能力的目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属于新公共管理运动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精神。

我国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并没有向西方发达国家那样较早的开始。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经历了向西方社会管理制度模仿学习,到适应自身社会发展并逐渐完善和创新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众需求出现了更为多元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基层政府越来越多的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社会公共管理,一方面可以促进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但因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我国起步较晚,各项制度建设和市场培训还不够完善,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本文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的理论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从内涵、相关要素、基本理论等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学习研究。通过论述近年来淄博市深入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从社区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开始日益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项目和措施,分析淄博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取得的效果及不足之处。紧接着在英国、美国和上海、广州的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学习到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它们的成功主要在于重视制度建设、规范的购买流程、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注重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在此基础上,集合淄博市自身特点和不足,寻求出优化淄博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解决途径。要通过培育壮大社会组织、畅通信息互通机制、政府转变自身观念、建立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监督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淄博市政府的高效、优质的管理,弥补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不足。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范文第2篇

Abstract: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s can not pursue a single economic objective, the enterprises should bear its own as a "social citizenship" responsibilities. Manifest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building.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community building the main building in the marginaliz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building, and try to clarify the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building on the basic theory momentum.

关键词:企业 社会责任 社区建设

Key words: enterpris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mmunity building

作者简介:

1雷鸣,(1987-)男,河南泌阳人,中南大学2009级社会学硕士,研究方向:城乡社会学

2张桂蓉,(1967-)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学,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

引言

社区建设,也称为社区发展,现在已成为现代国际思潮,也是我国社会的热门话题。中国社区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城市社区服务工作普遍兴起与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而提出的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1]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旨在以社区发展为切入点,全方位加强社区建设,为和谐社会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进入90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原来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包揽的社会职能开始分化并逐渐回归于社会和社区,社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价值、功能等日益凸显,社区建设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目前,社会各界关于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现在努力重点是如何更卓有成效的开展社区建设。经验显示,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各种力量的参与。政府、居委会、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各种力量通力合作,在国内已形成了比较典型的社区建设模式。这些典型的模式无一不是各种力量协同努力的结晶。在这些模式中,显而易见的是企业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及责任未能得到明确体现,因此,文章的关切是:对于企业作为一个在现在社会生活中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应该履行的责任进行理论分析,探讨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优势,进而更好地明确企业对社区建设的责任,探索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有效模式。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在文章语境中,社会责任的定义是:如果企业在承担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的前提下,还承担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就认为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2]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改革前的企业办社会并不是对等的。企业办社会,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的产物,企业不是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经营单位,而且无视经营绩效,企业本身应具有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等权利被政府取代导致以政代企;而政府的公共管理及服务职能却由企业遵照行政指令包揽下来;企业参与社区建设、支持社区发展,是在解脱社会事务的沉重负担以后,充分利用良好的社会和社区环境发展企业,积极参加必要的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共建文明社区,为社区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这是企业与社区的一种新型关系。企业承担社区建设责任的方式或途径,主要以构建优良的社会公共关系、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建设的方式或途径进行。

二、我国当下社区建设主体的边缘化

社区是一定区域内的具有一些共同文化价值观念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大多以法定社区为操作单位。在当前语境中,实际确定社区实体所首选的标准是地域界限明显,至于成员归属感的强弱则是次要的。具体而言,社区在农村指的是行政村或自然村;在城市指的是街道办事处辖区或居委会辖区以及一些城市新划分的社区委员会辖区。[3]社区建设的实质是社区资源和社区力量的整合过程,即使社区中所有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来共同建设社区。[4]社区建设要立足社区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的建设和谐社区。

社区建设主体有政府、驻区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社区居民以及社区的居委会等。当前我国社区建设的一大困境是社区建设主体的边缘化: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越位与缺位;居委会自身职责模糊不明;驻区企事业单位的缺位;社区组织的发展受到重重限制;社区居民漠视社区建设。

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应当是指导、引导作用。目前社区建设中政府意志不可小觑,有时甚至越俎代庖,把本应该由社区组织承担的职责包揽于己身,没有放权给社区组织和基层居委会。另外,政府囿于计划体制下的观念,有时会限制社区组织的发展。社区建设资金等社区建设亟需的资源,由于基层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往往是力不从心,难以到位。

居委会是我国城市基层的自治组织。但是居委会在产生之初就是作为国家权力在基层的延伸即政府的“腿”、“脚”等形象出现的。而且社区建设所需各种资源,如人力、财力、物力等,居委会并不具备。同时,居委会的自治性质现在并未完全显现,居委会的各种工作对“上”负责的意味远甚于对“下”负责。这样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就不成为社区居委会的工作重点,而完全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付的行政任务。居委会角色的混淆势必导致社区建设步履维艰。

在改革开放之前,驻区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基本上算是“一家人”,企业办社会成为一种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其时不存在驻区单位对社区建设的不在场。因为当时社区建设的所需资金等一些重要资源,社区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渠道就是驻区单位提供的资金。但是自从改革开放后,驻区单位纷纷改制,国家为国企减负,提倡企业剥离社会职能,在市场竞争中“轻装上阵”。同时国家又开始注重社区建设,但是凸显的问题是社区建设的各种资源从何处来?现在企事业单位的当务之急是分清以前的单位办社会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区别,企业要在新形势下参与社区建设,发挥企业的独特优势,以崭新的方式和形式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社区组织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主体,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被广大社区建设成功的国家所证明,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是由于政府观念尚未完全转变及对于培育社区组织没有经验等方面的原因,至此,我国社区组织发育缓慢,社区组织效能低下。社区组织的不健全,以及社区组织不能解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导致社区组织对于社区居民缺乏吸引力,这样就产生恶性循环。社区组织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主体未能发挥明显作用,社区建设举步维艰也就在所难免了。

社区居民原先一直处于单位制之中,单位包揽了居民的绝大多数生活所需,导致居民只知单位,不知社区。当单位制趋于解体,社区建设大力发展之时,社区居民并未完全转变过来,保持着对社区建设漠视的惯性。目前,各社区的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并不高,大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是退休的、下岗的等群体,作为居民中社区建设主体的青壮年群体大多依托在工作场所,而完全不理睬所住社区的建设及发展。社区建设的最主要的主体、社区建设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却完全漠视社区建设,由此可见社区建设的境况。

政府的力不从心、居委会的角色模糊、驻区单位的责任不明、社区组织的发育不良、居民的漠不关心等这些社区建设主体的集体边缘化,导致国家大力倡导并给予稳定基层社会厚望之责的社区建设未能如约而至,现在社区建设的困境迫切需要社区建设的各主体协作起来,各自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完成自己的职责。

三、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理论分析

从前面的社区建设主体的边缘化可以看出社区建设存在的些许困境。我们的关切是:企业参与社区建设有何优势?在社区建设中,企业何为?

(一)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理由及优势

企业的作用包括: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我国目前逐步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由于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作用重大,因此,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拥有和积累了许多资源,如人才、资金、先进管理方法等,这些资源皆可用于社区建设。

1.满足公众期望

从国际范围来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对企业的期待越来越多,现在有很多人支持企业追求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目标。或许“社会”这个概念对一些企业来说显得飘渺,不如社区来得实在且可行。因此,企业参与社区建设也是社区居民对企业的期待。

2.增加长期利润

大多数研究业已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行动不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利润。相反,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可靠地获取较多的长期利润,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所带来的良好的社区关系和企业形象。

3.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与社区建设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所在社区的状况,这种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拥有资源

当前企业与社区相比,企业无疑拥有社区难以匹敌的财力资源、技术人员和管理才能等,企业从社会获得了集中资源,企业也因此理当承担社区建设的责任。[2]

(二)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

公众期待、企业自身利益考虑以及企业确实拥有较多资源等优势使得企业在社区建设中必须有所行动、有所作为。

社区生活本质是社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社区治理是社区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治理社区公共事务的过程。社区治理主体是包括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居民等的平等参与者;治理客体是社区公共事务;治理规则是社区成员认同的社区规范;治理过程表现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互动行为的实体活动。社区治理主体的特征:多元性;平等性,强调各参与者是平等的,不存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明确界限。[5]

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单位,社区建设是一个包括企业在内的各主体之间合作互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嵌入性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的发展和社区建设的状况是相互嵌入的。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政策扶持、公众支持、形象塑造、文化建设等无疑受到社区建设的影响;社区建设是各主体协调互动合作的过程,企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建设主体,其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带来的不只是资金等物质资源,还包括企业的文化、现代经营理念等重要的无形资源。尤其是企业和社区建设在文化的相互渗透、嵌入方面,甚至可以说企业文化和社区优秀文化是相互型塑的。

四、结语

虽然目前关于社区建设的概念尚无一个包括政府官员、学者、社区居民各方共同认可的定义,但是社区建设的实践却已风生水起。社区建设不只是某一个主体自己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主体可以单凭一己之力搞好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场景中,企业在场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中证明是可行的、有效的。我国企业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经历了企业完全办社会-企业剥离社会职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三个阶段,而当前在改革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未免矫枉过正,导致大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更不能理解企业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自己的担当。企业参与社区建设初露端倪,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企业自身的成熟,企业将会更自主的、积极的、全方位的、多渠道的参与社区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文建、宁丰.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2]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3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范文第3篇

今天是 “119” 全国消防日,为进一步推动《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意见》的贯彻落实,深入宣传消防法律法规,进一步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在全区营造“关注消防,珍爱生命,共享平安”的消防氛围,更好地维护经济社会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消防安全工作事关社会大局稳定,事关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认真做好消防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确保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紧紧围绕“关注消防,珍爱生命,共享平安”和“消防志愿者在行动”这一主题,在全区迅速掀起“119”消防日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公安、安监、城建、文广、教育、消防等单位,要积极配合、密切协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公众媒体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举办培训、撰写专题文章、张贴宣传画册、悬挂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使消防安全基本理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懂得预防火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掌握火场逃生的基本方法,以不断提高各级各部门、各消防重点单位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为目标,逐步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的长效管理机制,使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成为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今年“119” 全国消防日宣传活动期间,我区要重点开展好以下活动:

1、召开由财政、城建、安监、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文广、教育、民政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参加的消防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消防志愿者在行动”主题,组织开展招募消防志愿者行动;

2、消防重点单位要开展一次灭火逃生演练,观看一次消防宣传电教片,办一期消防宣传栏,悬挂一条消防宣传横幅,本单位员工的消防安全素质有一次新的提高等“五个一”活动;

3、各乡镇办事处牵头,组织辖区机关、学校、企业等单位和社区、村组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宣传消防知识;

4、区消防大队每天向社会开放一次;11月9日上午,与市消防支队共同举行消防特勤器材展示和综合灭火实战演练活动;参加“消防宣传周”和“消防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大会;组织消防志愿者在公共场所开展大型消防宣传咨询和消防志愿行动。邀请区直各单位领导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城区部分中小学师生参观消防队伍建设,体验消防官兵生活,观摩学习防火灭火基本知识和火场逃生基本常识,观看消防业务汇报表演。

5、通过协调移动、联通、电信、网通等通讯单位,向移动电话、小灵通用户发送消防警示语和消防灭火常识、逃生自救技能等基础知识,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信息; 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 社会责任审计; 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

【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121-07

一、引言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目标,必须围绕其组织目标来开展各种活动,一般意义上的委托关系就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的。然而,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以有利于社会的方式来实现其组织目标,从而应该承担高于其组织目标的社会义务,对社会负责任,这就产生了组织的社会责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随着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以及劳工保护等问题的日益严峻,社会责任已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组织作为社会责任承担者,在许多情形下,需要披露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这其中就包括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由于自利及有限理性,社会责任承担者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可能失真,为了治理这些信息失真,需要建立治理机制,包括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在内的社会责任审计是其中之一①。关于社会责任审计有很多的研究,然而,关于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一些基础性问题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框架,本文拟提出这个理论框架。

二、文献综述

关于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审计有不少的研究[1-3]。与本文主题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是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基础性问题研究,国内外有不少的文献涉及这些问题。

一些实证研究文献涉及到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动机和后果。关于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动机,一些文献借鉴财务报告审计动机理论,从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的角度,检验了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动机,在验证这些理论的同时,还发现了一些影响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权变因素,当然,这些权变因素也可能是影响成本和信号传递的潜在因素[4-8]。关于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后果,一些文献发现,这种鉴证能提升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的信任度[9],还有一些文献发现,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意见具有正向的市场反应[10-11],然而,也有文献发现,不同的鉴证水平或鉴证提供者并不会显著影响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的信任程度[12]。

一些规范性研究文献涉及到社会责任审计的本质、目标、主体、内容等。关于社会责任审计本质,日本审计学家三泽一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一种检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审计;桑托基(J・Santockj)认为,社会审计是对产生社会影响的企业活动的某些有意义的和可确定的领域进行系统的评价和报告。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政府和企业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13-14];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对公司的道德、社会和环境影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化程序[15]。

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目标,一些文献认为,审计目标是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或者是监督、鉴证和评价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16-18];一些文献认为,审计的最终目标是督促企业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19]。

关于社会责任审计主体,多数文献主张各种审计主体都可以参与,不少文献强调了政府审计的重要地位,一些文献还研究了审计主体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后果[13-14,19-23]。

关于社会责任审计内容,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从责任对象分类,区分为对股东责任、对消费者责任、对员工责任、对政府责任、对一般公众责任等;二是从责任维度分类,区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愿捐赠责任等[13-14,20-21,24-25]。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涉及到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现状及审计程序,在审计一般程序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特殊程序[26-27]。

上述文献显示,关于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大多数基础性问题都有一定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是“碎片化”的,并且还有一些基础性问题没有文献涉及,同时,并没有专门针对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相关研究。本文在梳理上述文献的基础上,聚焦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对其基础性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逻辑分析,提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基本理论框架。

三、基本理论框架

本文探究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为什么会有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审计需求?什么是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审计本质?希望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干什么――审计目标?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是对谁审计――审计客体?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审计内容是什么――审计内容?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是谁来审计――审计主体?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如何审计――审计方法?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与审计环境是什么关系――审计环境?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形成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基本理论框架。

(一)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需求

审计需求关注为什么会有审计,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需求也不例外。外部性是客观存在的,任何组织的活动都会对利益相关者产生非契约性影响,从某种意义来说,组织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了委托关系,利益相关者是委托人,而组织是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人,是社会责任承担者。组织行为可能产生两类外部性,一是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二是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前者是组织的活动使利益相关者受益,而受益者无须付出代价,后者是组织的活动使利益相关者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组织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组织如果只是关注其组织目标,则有激励减少正外部性,而增加负外部性。但是,如果组织作为社会责任承担者,承担高于其组织目标的社会义务,则应该增加能产生外部性的活动,并且控制能产生负外部性的活动。

组织作为社会责任承担者,要向社会特别是利益相关者报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非契约性影响,也就是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这就产生了社会责任报告。那么,这种社会责任报告是否需要审计呢?本文前面的文献综述指出,一些文献基于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对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动因进行了检验[4-7,10],这里再做些解释。在理论看来,组织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由于自利,再加上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完全有可能操纵或粉饰社会责任信息,从而出现社会责任信息失真,利益相关者作为理性人当然会预期到这种失真的可能性,所以,会质疑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整性和可信度[28],由此产生了社会责任信息成本。这种成本有时可能非常高,使得社会责任报告完全没有价值。为了降低社会责任信息成本,需要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这就是社会责任信息审计,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以上是从理论视角来解释审计需求,信号传递理论也能解释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在许多情况下,组织披露其社会责任信息是向外界传递某种信号,为了增加这种信号的可信度,由审计师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审计,这种情形下的审计是社会责任信息可依赖的信号。

当然,组织降低社会责任成本的机制有多种选择,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只是其中之一;组织向外部传递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信号也有多种方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只是其中之一。在较多的选择机制或方式中,组织会基于不同机制或方式的成本效益来做出选择。所以,组织对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权变性,而不是必然性。

(二)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本质

审计本质关注什么是审计,探讨审计本质有两个维度,一是概念,二是功能,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本质也不例外。

关于审计概念,本文前面的文献综述指出,一些文献研究了社会责任审计本质[13-15]。笔者认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本质离不开社会责任审计本质,而社会责任审计本质离不开审计一般本质。

一般认为,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和信息两个角度独立鉴证经管责任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29]。根据这个审计本质,社会责任审计本质可以表述如下:社会责任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和信息两个角度独立鉴证社会责任履行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这里强调的是社会责任履行,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管责任。社会责任履行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包括多种类型,一般分为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行为、制度,相应的,社会责任审计也包括上述四类。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就是以其中的非财务信息作为审计主题的审计类型,其本质是在社会责任审计本质的基础上,将其内涵限定到非财务计量的社会责任信息,可以表述如下: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是以系统方法独立鉴证社会责任履行相关非财务计量信息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这里强调的是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也就是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的错误和舞弊,这种审计的主要功能是判断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是否存在失真。

审计本质的另一个维度是审计功能。一般认为,审计具有鉴证、评价和监督三大功能。笔者认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也可以具有上述三大功能。就鉴证功能来说,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就是要判断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是否存在失真,鉴证是这个概念中的应有之义,所以,鉴证是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基本功能。就评价功能来说,在许多情况下,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表征责任方(也就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者或社会责任承担者,下同)的社会责任绩效,审计师完全可以将鉴证后的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与一定的标杆进行对照,以判断责任方社会责任绩效所处的水准,所以,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可以具有评价功能。监督功能强调的是处理处罚,在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披露的情形下,可能难以对责任方进行处理处罚,在社会责任信息强制披露的情形下,审计委托人可以授权审计师对操纵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的责任方进行处理处罚,从理论上来说,不排除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具有监督功能。

(三)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希望审计干什么,也就是人们希望通过审计得到什么结果,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目标也不例外。这里的人们可能有四种,利益相关者、审计委托人、责任方、审计师。这四者统称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关系人,上述四者中,审计委托人一般区分两种情形,一是代表利益相关者,此时,其目标与利益相关者重合;二是代表责任方,此时,其目标与责任方重合。所以,审计目标有差别的是利益相关者、责任方和审计师。

从利益相关者来说,当然希望通过责任方的外部性获得好处,这类审计关系人希望通过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来抑制责任方的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失真,进而促进责任方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19]。

就责任方来说,在不同的动机下,其审计目标有区别。在理论下,责任方希望通过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来降低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相关的成本;在信号传递理论下,责任方希望通过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来传递其“好信息”,让利益相关者对其更有信心。无论是降低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成本,还是让利益相关者对其更有信心,都希望优化责任方的生存环境,利益相关者采取更加合作的态度,有益于组织长期目标之达成。一般文献也发现,组织承担社会责任与长期绩效有正向相关性[30]。

从审计师来说,其目标当然是生产审计委托人满意的审计产品,这些产品包括鉴证产品、评价产品和处理处罚产品。鉴证产品的主要内容是判断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是否真实,通常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出现;评价产品的主要内容是将表征社会责任绩效的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与一定的标杆进行对照,以判断责任方社会责任绩效的水准,通常以审计评价报告的形式出现;监督产品的主要内容是对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处罚,通常以审计决定的形式出现。当然,上述审计产品不一定单独出现,也可能与其他类型审计业务的审计产品融于一体。

(四)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客体

审计客体关注对谁审计,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客体也不例外。现有文献主要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事实上,在组织目标的追求过程中,任何组织的行为都可能产生外部性,从而都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从逻辑上来说,任何组织甚至个人都是社会责任承担者,从而都是审计客体。然而,审计是一种有实施成本的制度安排,要考虑这种制度的成本效益。通常是具有一定规模并且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组织才存在真实的有效审计需求,这些组织才能真正成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客体。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两类组织,一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企业除了实现其目标外,还要承担社会贡献、产品安全与服务、人力资源、资源环境、社区及其他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当企业需要报告上述社会责任履行信息时,就成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客体。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非政府组织(NGO),这些非企业组织除了履行其公共责任,也要承担社会贡献、人力资源、资源环境、社区及其他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当这些非企业组织需要报告上述社会责任履行信息时,也就成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客体。从深层意义来说,由于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NGO这些非企业组织履行的是公共责任,其全部职责都可以理解为社会责任,这些非企业组织的全部绩效信息都可以理解为社会责任信息。从这个意义来说,这些非企业组织是当然的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客体。

(五)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内容

审计内容关注审计什么,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内容也不例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有不同的研究视角。一种观点从责任对象的角度来研究社会责任内容,一般认为,社会责任应包括对股东、债权人、职工、客户、消费者、供应商、社区、一般公众等利益相关方所应承担的责任[30]。我国学者李正和向锐[31]将社会责任信息分为六类:环境问题类、员工问题类、社区问题类、一般社会问题类、消费者类、其他类。另一种观点从责任维度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内容,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33]在197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将社会责任信息分为四类:社区参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产品与服务。Carroll[23]认为,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愿捐赠责任。作为企业来讲,经济责任就是创造价值以回报股东;法律责任就是要奉公守法,遵章纳税;伦理责任就是企业要有良知;自愿捐赠责任也就是慈善责任,是企业最高的境界,感恩社会、感恩国家。Trotman&Bradley[33]将社会责任信息分为六类:环境、能源、人力资源、产品、社区参与、其他。

笔者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需要同时从上述两个视角来揭示,责任对象揭示了对谁承担社会责任,而责任维度揭示了究竟承担什么责任。由于与企业相关的利益相关者较多,并且企业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可能有不同的社会责任,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责任对象来披露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将上述责任对象和责任维度结合起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内容框架如表1所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以上讨论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内容。对于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NGO这些非企业组织来说,其责任对象和责任维度可能都不同于企业,就责任对象来说,一般可以区分为服务对象、职工、供应商、社区、一般公众、资源环境、债权人、其他等,与企业相比,责任对象中没有股东,并且将客户和消费者改为服务对象;就责任维度来说,一般可以区分为公共服务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捐赠责任,与企业相比,将经济责任改为公共服务责任。根据上述两个方面,也能构成类似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内容框架的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信息内容框架,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同样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六)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主体

审计主体关注谁来审计,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主体也不例外。目前,只有法国、瑞典、丹麦等少数国家对社会责任报告实行强制审计[35],大多数国家对社会责任报告实行自愿审计。由于这个原因,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主体较为复杂,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认证机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内部审计机构都在进行社会责任报告审计[5,27]。

从专业胜任能力来说,上述机构应该都没有问题。但是,审计主体的关键问题是独立性,只有能保持独立性的机构才能作为社会责任审计主体。

如果是一个大型组织的内部单位向其上级组织提交的社会责任报告,则该大型组织自己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单位当然具有独立性,可以作为内部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主体。但是,如果是该大型组织自身的社会责任报告,则该内部审计机构就失去独立性,只能由外部机构来审计。

当企业或非企业组织需要对外披露其社会责任报告时,外部机构对这些报告进行审计,这些外部机构能否保持独立性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由谁来选聘外部机构,二是外部机构本身是否对审计结论承担法律责任。由于社会责任的责任对象较为广泛,具体的责任对象与企业或非企业组织之间并无清晰的合约,所以,社会责任委托关系是多委托人,在这种情形下,社会责任关系的委托人本身并不具备委托审计师的能力,所以,社会责任关系的委托人一般不能成为审计关系的委托人。在这种情形下,一般是由需要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或非企业组织自行选聘外部机构对其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合二为一,从某种意义上有些管理层“自我审计”的意味,很类似于股权高度分散的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审计。如何破解这种“自我审计”的困局呢?上市公司的做法是由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来负责审计师聘请事宜,而审计委员会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这个委员会相对独立于管理层,所以,这种制度安排为审计师能保持独立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此类似,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审计师选聘也由具有独立于管理层的机构来负责,从而为审计师能保持独立性奠定一定的基础。在实践中,一些企业或非企业组织成立了社会责任委员会[36],如果这个委员会主要由外部人士组成,并且由这个机构来选聘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师,则一定程度上为审计师的独立性奠定了基础。

要保持独立性,由谁来选聘审计师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审计师能否对审计结论承担法律责任。对于社会责任审计来说,即使由独立于管理层的社会责任委员会来选聘审计师,而这个委员会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企业或非企业组织的管理层建立起来的,其本身的独立性就有缺陷。所以,不能完全指望这个委员会来保障审计师的独立性。这些需要审计师自身重视独立性。怎么才能做到呢?可行的办法是让审计师对其审计意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审计意见错误,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审计师就能较大程度上保持客观公正,抵制管理层的压力。而审计师要承担法律责任,需要对其组织形式和资本投入有一定的要求,凡是不符合这些要求的,都不能成为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师。根据这个标准,行业协会和一些科研机构可能就无法承担法律责任,从而不宜作为审计师。

(七)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关注怎么审计,在审计基础理论层面,主要关注审计取证模式,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方法也不例外。

目前,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相关准则不少,国外有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的ISAE 3 000、英国社会和伦理责任研究组织(Institute for Social and Ethical Accountability)颁布的AA1 000、全球报告者的G4标准,国内有CAS3101(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01: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国内一些行业协会还颁布了鉴证准则,例如,《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35]。这些准则的主体内容是对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程序的规定,其中包括对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鉴证程序的规定。纵观这些鉴证准则,对于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鉴证,其体现的取证模式主要是命题论证模式,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审计取证的其他三类模式:数据流程模式、数据分析模式和专业测量模式[37]。

命题论证模式的基本逻辑是信息跟踪,从上一层级的信息跟踪到下一层级的信息,通过层层跟踪,验证最高层级信息的真实性,这种跟踪过程,类似于将大命题分解为小命题进行证明。这种层层跟踪的核心是,对于支持社会责任报告的原始信息也要跟踪其支持信息,而不只是直接相信原始信息。例如,人力资源审计中,对员工的劳动时间,可以从社会责任报告跟踪到考勤记录,进而跟踪到薪酬支付,在此基础上,可以抽样跟踪到员工个人,通过这些跟踪,就能验证员工的劳动时间。现行实务中,一些鉴证机构对社会责任报告的数据准确性的鉴证,只是将报告中的数据与企业相关原始文件进行对比,并没有对原始文件数据本身的可靠性进行鉴证,这种鉴证方法虽然可以归纳为命题论证模式,但是对相关原始文件中的数据进行跟踪,鉴证风险很大[27]。

数据流程模式的基本逻辑是,如果数据生产流程值得依赖,则这些数据本身也就值得依赖。对于有些社会责任数据,其数据本身难以验证或虽然能验证但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但是其生产流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于这类数据首先对数据流程进行评估,如果数据流程值得依赖,就直接判断数据本身也值得依赖。例如,有些环境数据是由第三方提供的,在这种情形下,审计师评估第三方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如果评估结果是第三方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都是值得依赖,则可以推断其提供的环境数据值得依赖。

数据分析模式的基本逻辑是通过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数据是否值得依赖,如果预期的数据逻辑关系不存在,则认定数据疑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数据的可靠性。社会责任信息特别是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许多都存在数据逻辑关系,通过验证这些逻辑关系,能找出数据疑点,对于这些疑点进行进一步的跟踪,可以验证数据的可靠性。例如,通过机器生产能力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能一定程度上验证生产时间,从而验证员工作业时间;通过机器单位能耗与用电量的关系也能验证机器的开工时间,从而验证员工的作业时间。

专业测量模式的基本逻辑是现场测量以获取数据,将这种数据与责任方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判断责任方提供数据的可靠性。一些资源环境数据可以采用这种取证模式。

(八)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环境

审计环境理论关注审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审计环境理念也不例外。一方面,审计环境通过一些路径影响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例如,审计环境会影响人们对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认识,进而影响审计需求及审计重点,审计环境还会影响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的具体技术手段等。另一方面,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通过其审计产品的使用,也会对审计环境产生影响。毕竟人们不是为审计而审计,审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审计产品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而人们的行为一旦因审计而发生改变,审计对其环境的影响也就发生了。

四、结论和启示

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是治理社会责任信息失真的机制之一,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其基础性问题,提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基本理论框架。

关于审计需求,组织作为社会责任承担者,为降低其社会责任成本或向外部传递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信号,建立了多种机制,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是其中之一。

关于审计本质,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是以系统方法独立鉴证社会责任履行相关非财务计量信息中的问题和次优问题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可以具有鉴证、评价和监督三大功能。

关于审计目标,利益相关者希望通过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来抑制责任方的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失真,责任方希望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传递“好信息”,审计师的目标是生产审计委托人满意的审计产品,包括鉴证产品、评价产品和处理处罚产品。

关于审计客体,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报告者都是可能的审计客体,包括具有一定的规模的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NGO。

关于审计内容,需要将社会责任对象和责任维度结合起来构建社会责任信息框架,这种框架中包括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内容,不同的责任对象、不同的责任维度,责任数据的具体内容不同。

关于审计主体,许多机构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其中,能保持独立性的机构可以成为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主体,由于社会责任关系中缺乏可确指的责任对象来充当审计委托人,审计主体的独立性主要依赖于审计主体的选聘机制及审计主体自身对其审计意见具有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关于审计方法,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鉴证的主流模式是命题论证模式,数据流程模式、数据分析模式和专业测量模式也有用武之地。

关于审计环境与审计的关系,一方面,审计环境通过审计需求、审计技术方法等路径影响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另一方面,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通过其审计产品的使用来改变人们的行为,进而影响审计环境。

本文的研究启示我们,非财务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审计本身是一个系统,要想这种审计制度得以有效运行,必须协调考虑其相关各要素,片面关注其中的某些要素,这个审计制度的功能可能难以有效地发挥。

【参考文献】

[1] 陈宏辉,贾生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85-92.

[2] 沈洪涛,宋献中,许洁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0(4):102-108.

[3] 姜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述评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9(3):33-37.

[4] JEEHYE P,et al. Experiences of and views on third party assurance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report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5,13(10/11):1095-1106.

[5] ROGER S,et al.Assurance on sustainability report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3):937-967.

[6] 沈洪涛,王立彦,万拓.社会责任报告及鉴证能否传递有效信号?――基于企业声誉理论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1(4):87-93.

[7] 戴慧婷,秦信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月刊,2012(9):17-21.

[8] 李正,官峰,李增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活动影响因素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3(3):102-112.

[9] HODGE K,et al. Assurance of sustainability reports: impact on report users’ confidence and perceptions of information credibility[J]. Australian Accounting Review,2009,19(3):178-194.

[10] 李正,官峰,李增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意见是否具有信息含量――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2(1):78-86.

[11] 阳秋林,毕立华,李冬生.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市场反应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3(3):70-73.

[12] 陆建桥.关于建立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1993(12):49-52.

[13] 余玉苗.论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6(1):13-15.

[14] JOHNSON H H. Corporate social audits―this time around[J].Business Horizons,2001,44(3):29-36.

[15] 袁广达.企业环境信息审计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3):7-10.

[16] ADAMS C A,et al. Accountability, Completeness, Credibility and the Audit Expectation Gap[J].Journal of Corporate Citizenship,2004,14(6):97-115.

[17] 张庆龙,陈凌云.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建构与实践问题探索[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2):60-68.

[18] 周晓惠,许永池.构建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双主体联合审计模式[J].财会月刊,2011(5):65-66.

[19] 阳秋林,李冬生.建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构想[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6):11-13.

[20] 阳秋林.论我国社会责任审计[J].财会通讯,2005(2):90-92.

[21] 黄溶冰,王跃堂.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治理与实现[J].华东经济管理,2008(11):20-23.

[22] 方 .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23] CARROLL,A.B,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4):497-505.

[24] 曹树青.特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J].前沿,2006(12):169-171.

[25] 叶陈刚,武剑锋,卢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机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3(9):36-41.

[26] 何丽梅,张海燕,张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内容及方式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12):63-67.

[27] DWYER O B. The case of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constructing a new assurance service[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1,28(4):1230-1266.

[28] 郑石桥.审计理论研究:基础理论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9] 于晓红,武文静.公司治理、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4(5):74-78.

[30] FREEMAN R E,REED D L.Stockholders and stakeholders:A new perspective on corporate governanc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83,25(3):88-106.

[31] 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3-11.

[32] NAA. Committee on accounting for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Management Accounting,1974,56(3):59-60.

[33] TROTMAN K T, BRADLEY G W. Associations between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nies[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81,6(4):355-362.

[34] 阳秋林,郭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鉴证文献综述[J].财会月刊,2014(11):61-64.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范文第5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师生员工必须绷紧安全这一根弦,充分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的含义和意义,学校必须至少开好四次安全会议, 学期初、末都必须讲安全问题,各系在学生干部会议上和全体学生大会上必须时刻叮嘱学生注意安全。

【关键词】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国家级期刊征稿

【正文】

第一,提高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 师生员工必须绷紧安全这一根弦,充分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的含义和意义,学校必须至少开好四次安全会议, 学期初、末都必须讲安全问题,各系在学生干部会议上和全体学生大会上必须时刻叮嘱学生注意安全。第二, 形成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网络。学校必须有一名领导主管全校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各系部必须有一名领导主管系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系学生分会必须设立安全部,各班必须有一个安全委员,各寝室必须有一个安全员。第三,建立学生安全协会和大学生安全教育基地。学生安全协会主要是传播安全文化, 宣传安全知识,组织安全学习,参加安全实践,调查安全隐患,反映安全问题,研究安全理论。通过安全协会召集热心安全宣传的同学,通过会员去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形成讲安全和重视安全的氛围。在农村或城市社区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基地,通过“基地”平台去教育和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形成讲安全的习惯和优良传统,从而保证社会安全和谐。第四;让安全知识、安全思想进教材、进教室、进大学生大脑。所有教师都有责任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和安全思想, 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认真负责地讲解安全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应独立安排一章安全观(安全基本理论),具体阐述大学生应具有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大学生安全素质等。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针对性。全社会都在重视安全问题, 但是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既不同于中、小学生、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也不同于农村、城市社区居民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同时也不同于其它生产部门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文化的一代青年,在安全问题上也很容易麻痹大意,其中主要表现是:1、有理想但缺乏理智,办事凭感性、感情,情绪好,做事就放心、安全;情绪坏,做事就出乱子、不安全。2、有文化,但缺乏细致,不全面,办事粗心大意、丢三掉四。3、大学生有朝气、有活力、有胆量,但易冲动、易走极端、易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虽属于成年人,但处于不明世事的幼童和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人之间,他既打上幼童不明世事的痕迹,又有中、老年人的一些经验。幼童靠成年人照顾、帮助,中老年人靠经验处世,而大学生正好缺乏中老年人的经验又缺少父母的照顾和帮助。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要突出其文化内含,着重于安全情感教育和安全渗透教育。只有用情感和渗透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