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学科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知识构建对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地理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包罗万象,是生动有趣的,但是有的学生不喜欢地理,因为地理知识又是琐碎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要学会或帮助学生构建每一课时的知识树。经过老师深思熟虑构建起来的知识树能够清晰地展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有一条明确的思维路线,这条线索就把琐碎的地理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感觉记忆是有规律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时,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好像是没有联系的知识点:西双版纳在西南边陲、有发达的旅游业、有多种热带植物和动物、有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业发展中遇到了问题等。其实,只要抓住了以下三条即可。
这三条主线,这节课的知识就不再琐碎,而像是一棵大树上长出了三枝清晰的树枝。许多时候,教师需要借助知识树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正确的、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的联系,让学生自觉养成“分析自然环境对人文特征影响”的习惯,从“人与地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地理学习。
如果教师能够把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用知识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就会节约学生大量的记忆时间,使记忆成为有规律的、尊重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有意义识记。时间久了,在学生眼里,地理知识不是若干个琐碎的点,而是一条条清晰的线。
二、知识构建需要遵循的原则
1.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水平
既然构建知识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教学,那就要求教师在构建知识树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水平。要能够让学生理解起来更顺畅;要能够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严格遵守地理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构建知识树的目的也是如此,希望通过每课时知识树的构建,能够养成学生自觉分析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知识构建切记不能违背地理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做一些迎合学生的或者不严密的设计,这样对学生将来的地理学习也是没有好处的。
3.体现出教师的教学风格
可以说,即使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也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因为每位教师的性格特点、看问题的视角、教学风格是不同的。因此,知识树的设计切忌盲目跟风,要做出最适合自己教学优点的知识树,这样用起来才游刃有余。
三、知识构建对地理教师的要求
知识构建不同于备课、上课,是对教师更高层次的要求。
1.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有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
知识构建是找出知识间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如果不熟悉教材,很难做到这一步。教师必须对教材烂熟于心,而且对本课时知识在整个章节、整册书、整个初中地理阶段的地位和作用有明确的认识。否则,即使构建了,也没有多少使用价值。
2.教师必须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惑
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越能针对学生学习难点的知识构建越有价值。学生学习遇到障碍,大多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短路”。知识构建就是解决这些短路的桥梁。
3.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有充分的了解,做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解读和理解
知识构建的理论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备课中所设计的知识构建就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良好时机,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知识构建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课程理念。
4.教师必须勇于打破平铺直叙的教学观念,能够给学生提纲挈领的引导,给学生印象牢固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辅助教学;中图版
陕西省从2007年秋季开始实施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到今年已经第十个年头。渭南市高中学段地理学科一直采用的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组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教材。从教学实践来看,本套教材学科体系完整,内容呈现灵活,图文信息直观丰富,特别是教材中设置的大量辅助教学栏目,使教材知识体系形成完整链条,环环相扣,同时也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教材、教师、学生的基本要求,是高中地理教学中补充学科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辅助教学栏目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将地理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植入不同辅助教学栏目中,展示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更好体现新课改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材中辅助教学栏目的作用,实现“改变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
通过对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3本教材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笔者统计出必修教材中辅助教学栏目多达17种类型,具体数量统计如表1。辅助教学栏目基本特征如下所示。
1.类型多样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辅助教学栏目主要包括“探索”、“学习指南”、“阅读”、“思考”、“读图”、“案例研究”等栏目。对这些栏目进行分析,又可以把某些栏目划分出不同类型,如“阅读”栏目,虽然都以阅读材料形式呈现,但其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际又把其划分为八种不同的类型,包括知识扩展类、专业理论类、联系实际类、问题探究类、方法应用类、前沿科技类、实践研究类、乡土地理类。而其它辅助教学栏目的内容也呈现出类型多样性的特点。
2.数量丰富
通过对辅助教学栏目进行统计,不难发现栏目数量十分丰富。高中地理必修3本教材中,必修1为120项,必修2为107项,必修3为108项,总数达到了335项,如果再加上选修教材部分,数量更加惊人,如此多的栏目设置,足以说明其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3.作用较大
不同辅助教学栏目的设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探索”栏目以图文材料形式呈现,并设置与之相关的思考题,在教学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学习指南”栏目以问题探究形式指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同时,为体现知识生成的过程,又以“提示”的形式指导学生运用合理高效的方法解决相应问题,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阅读”栏目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方方面面,有知识扩展类、专业理论类、联系实际类、问题探究类、方法应用类、前沿科技类、实践研究类、乡土地理类,这些阅读内容帮助教师们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作用巨大。其它辅助教学栏目也是一样。
4.扩展知识
地理学科知识综合性非常强,与其它门类学科知识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地理学科知识又具有广泛性特征,大到宇宙空间,小到日常生活,或多或少都与地理知识有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辅助教学栏目从不同领域、不同形式、不同深度进行相应知识的补充和扩展,这些内容既满足教学需求,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开拓视野,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5.注重能力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辅助教学栏目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思考”栏目,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读图”栏目,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作用巨大,也为未来应对高考打下坚实基础,契合现代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6.联系实际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1 让语文知识为地理教学锦上添花
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是按照从总到分的顺序,从地球到世界,从各大洲到各个国家,从我们中国全貌到按水域位置系统介绍的各省的美丽的自然环境以及地质地形和人口和资源,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诗词、游记、散文等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中都有着充分的表现,教师如果恰如其分的引用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地理教学锦上添花。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一课,可以引用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诗中的意象,以赤道的周长八万里,一天地球在银河系里自转一圈的地理事实为依据,不仅体现了主席作为一代伟人瑰丽的想象力,还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而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的“长江万里行”时,学到长江流域的《“天府之国”――四川省》一课时,可以运用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来导入课文,让学生想象诗人是如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府之国”古代四川盆地道路的险峻;而到学到《“物华天宝”――江西省》一课时,则可以引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的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如何写出了素有“物华天宝”之称的江西省的风景名胜庐山瀑布的气势磅博和庐山作为风景胜地,以“松”“云”“险”之称的特点。而对于我们祖国河山的具体描写在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中更是有诸多记载,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灵活运用文学知识,把优美的诗句的散文节选运用穿插在导入课文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
2 美术知识与地理教学雪中送炭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版式设计新颖,正文一般是主要的地理教学内容,如地理事实和概念,地理成因和规律,所以为了突出重点,采用的是大字号,而为了体现辅助文字的补充功能采用了小字号,大字号和小字号以及各种多彩的地理图例和图形混排在一起,体现了美术编辑的独具匠心,可以让学生爱不释手,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从地理知识技能的角度来说,地理技能的重要方面就是要学会读图和自已学会制图,所以美术知识与地理教学内容是血肉相融,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时,如果凭空讲解,学生肯定会觉得云里雾里的难以理解,但如果首先为学生出示立体的地球仪,略显椭圆的地球雕塑造型上凸起和凹下的地形特征,鲜艳的色彩所代表的大海与陆地地形与区域划分,就可以让学生觉得一目了然,再让学生阅读和理解地图册上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很容易掌握地理教学目标。另外,如果作为地理教师能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娴熟的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随手在黑板上为学生准确地进行板图和板画动态的展示地理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惊叹和佩服之中,对地理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记忆中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所以对于地理教学有着雪中送炭之功效。
3 运用音乐知识使地理教学充满活力
音乐有着震撼人心的情绪感染力,因此青少年都有着喜欢音乐的天性,而很多乐曲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例如好汉歌《水浒传》歌词:“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还有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歌词, 蕴含着我国的地势总的来说是西高东低,江河大多是从西向东流,而北斗星在我们所生活的北半球,好像处于受众星朝拜的正北方位的地理现象。所以,如果在地理教学内容中恰当的让学生聆听音乐和乐在其中的齐唱,独唱歌曲,可以打破地理教学沉闷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充满欢声笑语中课堂气氛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与技能。在学习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时,中国地理的地质地貌时,让可以让学生齐唱《我的中国心》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些代表中华大地的地理环境,以象征性意象,抒发了海外游子对我们祖国的挚爱之情,歌曲悠扬的旋律,不但陶冶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还寓教于乐地让学生快乐地沉浸在地理课堂教学之中,使地理教学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了地理教学效率。
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地理教学事半功倍
湘教版地理教学内容虽然有着图文并茂的特点,让学生拿在手中爱不释手,但毕竟是静态的画面,时间长了,如果教师一味地按照教材进行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照本宣科式的地理教学,而初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比较浅,所以肉眼所见的地理知识内容毕竟有限。而且教师对于地理事物靠语言来描述,即使绘声绘色,但再生动也只能让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所以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难以有效地达到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如果在有些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中,恰如其分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组织学生看电影和电视,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可以有效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声色并茂”的直观性教学优势,大大地扩展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和空间,让学生身在教室,而却可以心驰万里,看到远到世界各国,乃至地球在宇宙中的运行等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让同学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使地理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地球在银河系和宇宙中的边自转着,边围绕着太阳公转的FLSH动画片,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规律一目了然,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地球运转知识;而在学习第四节“海陆变迁”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动画片的形式,体会地球板块是如何通过运动,从一个整体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中,不断地碰撞、破裂、漂流,形成了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世界各国是由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和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州五大洲组成的地理格局。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直观形象的观察到了单凭肉眼难以看到的宏观的天文世界和地球上地理现象的历史变迁,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动感画面时,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地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因此,把语文、美术、音乐、现代信息技术等知识融入地理教学中,不但可以使地理教学效率事半而功倍,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困生;生活实际;现代信息技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应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可是,任何一个班级都有着所谓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草草应付了事的学困生,那么,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应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我个人认为,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始终保持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是重中之重。须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地理教学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知识的最根本来源,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高中地理学科。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单纯地进行地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描述,而应适当与学困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
如,在“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教学活动中,我就向学生列举了最近困扰全国多地多个城市的雾霾污染,并鼓励他们结合自身在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概括、总结城市管理中应对空气雾霾污染的有效措施(限行、减少建筑、开采作业等)。此举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他们热情高涨,并不断将短暂的积极性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很显然,地理学习内容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
二、地理教学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学科与学科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高中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正视这一点,不再孤立地进行地理相关课程内容的教学,而应当实现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点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交通因素对某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我引导学生认真回顾之前他们在历史上学过的唐朝发展概况:唐朝对内、对外皆有着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条件,这就为唐朝在同其他地区、国家进行来往时提供了诸多方便,极大地推动了唐朝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如此,就实现了高中地理教学同历史学科内容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开阔文化视野,更有利于其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
三、地理教学应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现代社会,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教育教学领域,高中地理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实现地理教学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此举也不失为调动学困生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情境创设;实践运用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各个学科教学中,产生出多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等。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科、不同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作为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典型教法之一,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于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被运用和实践。以下,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高中地理学科为背景,研究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策略。
一、概述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新兴起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教师精心挑选案例,将教学主体与案例紧密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有效引入案例情境当中,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学习地理相关概念,掌握学科知识内容,最终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在地理学科教学中,以实际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引导,以探究为基础,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随着高中地理学科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案例教学法广泛地运用到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当中,并与传统教学形式形成有效互补,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生动。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中,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完成大纲需求,因此他们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将课堂安排满,而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少之又少。这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的地理课堂不仅刻板、枯燥,而且不利于学生发挥自主性,教学整体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正是由于传统教学弊端的影响,倒逼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寻求更加创新、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在此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且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众所周知,高中地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中涉及地质地形、气象气候以及水文植被等知识,并且知识较为抽象、复杂。而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和信息,这为学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提供了充分保证,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会偏重选取与学生实际相关联的案例材料,这有助于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积极挖掘案例材料,努力创设案例情境
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材料的选择。一个恰如其分的案例,既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引发学生讨论,有效提升课堂整体氛围,又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课堂时,要重视地理案例的选择,努力创设案例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开展学习与探索。比如,在人教版《旅游地理》一章中提到“钱塘江大潮”这个案例。作者在开始案例教学之前,考虑到班级学生有一些未曾见识过“钱塘江大潮”,于是在正式教学前为学生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将学生快速引入到钱塘江大潮的情境当中。观看完视频之后,作者紧接着就引导学生开展案例讨论,提出“钱塘江大潮为何如此壮观”、“什么时候可以欣赏到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有什么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等问题。通过案例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展问题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学习。
(二)强化课堂教学指导,及时评价学习成果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但这并不代表在开展案例教学课堂时,就可以不需要教学指导。其实,案例只是教师为深化教学所搭建的一个平台,教师在此平台上的作用不可忽略。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进展,从实际教学过程和学生需求出发,适时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构建形成性与终结性、个人性与小组性、定性与定量等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及时且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三)充分结合案例内涵,拓宽案例运用思路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结合地理案例内涵,不断拓宽案例的实际运用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所涉及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对本课内容进行教学时,作者所选取的案例主题是关于“地震后重建”。作者以青海玉树地震后的经济建设为背景,为学生先后展示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区位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后,就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探讨关于震后经济重建中的“工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区位布局”等相关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实际的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