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图书馆阅览室是读者学习知识、查阅图书文献资料的重要场所,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最大载体,也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前沿阵地,起着图书馆的窗口示范作用。因此,图书馆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工作至关重要,它是读者评价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也是衡量图书馆工作好与否的重要标准,它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各种职能作用的发挥。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各校图书馆正走向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发展道路,传统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对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加工、排序、流通的过程已逐步被计算机操作所代替。但是作为学校图书馆最重要的服务窗口――阅览室,却没有得到很多重视,很多学校阅览室管理方式很落后,不仅影响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更与图书馆的整体形象不符。
以我馆为例,图书馆阅览室现有的设备、服务方式以及管理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整个图书馆的运行效率,改善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实现阅览室自动化管理对师生来说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目前我馆阅览室的现状
1.阅览室的基本情况
由于条件的限制,再加上管理上的不重视,我馆阅览室的设备还处于落后的局面,资料的管理还都是手工操作,摆放也都是老式的书架。对资料的购进由于缺乏信息,只能被动地购进。师生借阅资料也都是被动的,常常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阅览室的正常运行。
2.阅览室服务方式
全天开放,开架阅览,只阅不借。对有教学需要的教师可以办理借阅手续,没有专门的门禁系统,实行读者手工登记,期刊等也是采用手工登记,现刊没有进行编目,阅览室工作人员的工作仅仅是期刊登记、上下架等简单工作。
3.弊端
落后的管理方式造成馆员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他们闲暇时间常常随便翻一些报刊、杂志。一点上进心也没有。
二、造成阅览室管理方式落后的原因
长期以来对阅览室的重视程度不够。从领导到员工,甚至一些上级主管部门都将重点放在了图书的采购、分编、典藏、流通等环节的建设上,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入到它们身上,造成了图书馆部门发展建设的严重失衡。
三、实行阅览室管理自动化的必要性
1.实现阅览室管理自动化可为馆藏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馆藏文献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馆藏建设的好坏关系到服务的质量乃至图书馆的生存。馆藏建设依据各馆的性质、任务、服务对象的特点等进行,但图书馆采购人员购进的书刊是否满足了读者需要,其利用率到底如何,没有一个比较客观准确的统计数据来反映。虽然外借系统的统计数据能反映进入外借的部分书刊的利用情况,但是期刊没有进入外借系统,这部分书刊也就不知其利用情况。图书馆每年在订购期刊时,期刊的新订、续订、修订都必须慎重,其依据之一利用率从哪里来?有的图书馆对外借复印的期刊进行登记并统计,以外借复印期刊的统计情况来反映期刊的利用率,但外借复印的期刊只是被读者利用过的全部期刊的一部分,故其统计并不全面;多数图书馆都采用定期向读者发放调查表的形式,由阅览室工作人员向读者调查,但其统计数据只能反应部分读者在某个时间段的利用情况,因而统计结果不全面、不客观,而且调查工作非常繁琐。阅览室实行自动化管理后,运用阅览室管理系统软件可记录每种书刊被哪些读者所利用、读者利用了哪些书刊的情况,我们的统计数据来源于读者每天实际的借阅行为,因此其统计数据比调查表要客观全面得多,其统计结果为馆藏建设提供了客观科学的依据,对馆藏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2.实现阅览室管理自动化可为图书馆岗位设置、工作考核、人员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阅览室实现计算机管理后,阅览室管理自动化系统可准确记录阅览室接待读者的人数、读者阅览书刊册数、读者外借、复印册数,从而统计出阅览室工作量的大小,所接待读者的层次类型,作为图书馆考核阅览室工作人员工作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馆长可根据阅览室的工作量为阅览室工作岗位定编,根据工作量发放奖金,将阅览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考核与其所接待的读者数量、借阅数量挂钩,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对工作人员的量化管理,提高图书馆人员管理水平,实现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同时通过对馆藏利用率分析,用数字反映采购人员所购书刊是否基本满足了读者需要,从而考核采购人员的工作质量。这样对采购人员工作不仅可从采购数量,而且可从采购质量两方面进行考核。
3.实现阅览室自动化管理有利于读者
实现阅览室自动化管理后,读者可以很方便地在计算机上查询全馆的馆藏书目,方便了读者;阅览室工作人员为了吸引读者,增加接待的人数,使工作量饱和,必须改善工作态度和服务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采购人员为了提高工作质量,也更加注意读者的需求、书刊的利用情况、馆藏建设的效益,从而使馆藏建设更接近读者的要求,读者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使馆藏建设更好地满足读者的要求,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服务。
4.实现阅览室管理自动化有利于提高阅览室工作人员素质
阅览室管理自动化后,新的工作方式和现代化设备对阅览室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阅览室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汉字输入法、基本的网络技术等;第二,阅览室工作人员要掌握应用系统的操作,要会使用阅览室管理自动化系统,掌握系统软件的每个操作步骤。因此有必要对阅览室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和系统软件使用的上岗培训。这些对馆员素质的提高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5.实现阅览室管理自动化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阅览室是保证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阅览室对于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不容推卸的责任。各级学校阅览室发挥着陶冶情操、辅助教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作用。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单看教科书、听教师讲授是很不够的,要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就必须针对教学内容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到阅览室去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另一方面,学生是学校的大多数,是阅览室读者的主体,是阅览室工作的主要对象。因此,阅览室应当向广大学生进行图书意识的教育,担负起指导学生阅读的责任,使他们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掌握阅读规律和方法,提高阅读文献的能力和兴趣,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素质教育为学校阅览室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览室为学生扩大学科知识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知识。于是阅览室的利用成为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
既然阅览室对学校有如此大的作用,那么就有必要改变旧有的落后的管理方式,使阅览室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四、阅览室管理自动化的谋划
基于目前我馆阅览室的落后现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对学生课外知识获取的限制,还基于为馆藏建设提供客观科学依据、对阅览室进行量化管理的思路,我馆目前正在对阅览室自动化管理进行积极的筹备,我相信我馆阅览室的明天会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勇秋,李剑.高校图书馆临时馆员继续教育工作探讨.图书馆论坛,2010(1).
[2]宋心波.关于我馆阅览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1(7).
[3]聂科.浅谈高校现刊阅览室服务管理工作.高校文献信息研究,2003(1).
[4]赵淑萍.高校图书馆新校区阅览室管理工作的实践.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9).
[5]贺巷超,赵峰.学校与图书馆的相互促动关系.山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1).
论文摘要:天津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一般采用手工登记方式,工作效率低下,不便于对读者、期刊及特定期刊阅读频率等项目进行统计,没能提供读者信息调查及满意程度的反馈渠道。通过采用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1、引言
天津高校图书馆统一使用美国sirsi公司的unicorn consortia自动化管理系统,期刊业务工作管理都在该系统上霖现,例如中外文期刊的采购、分编登记、过刊装订、典藏及opac公共目录统一检索等。但目前大部分天津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阅览管理还停留在手工登记方式,当读者进人期刊阅览室时,向管理人员出示图书借阅证,由读者或者管理人员登记读者姓名、院系等信息。据笔者调查,天津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的管理大多采用这种方式,例如师范大学、工业大学、职业大学、城建学院、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
手工登记方式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管理人员一般不会或者无法做到认真查看读者图书借阅证上的信息,确认与其本人登记信息一致。在没有工作人员值守时,读者一般不会认真登记,有的即便登记也字迹潦草不易辨认,而且纸质的登记表,不方便对阅览的读者及其信息进行统计。阅览室内也存在读者使用捡来的图书证,过期图书证的问题,这种现象管理人员是无法鉴别的,因此难以管理。当读者要对感兴趣的文章进行复印时,管理人员一般只对读者及复印期刊进行简单的登记,等读者将期刊归还后,就将登记信息划掉,没有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来深层次地挖掘读.者的阅读倾向和兴趣。
针对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现有管理状况,本文探讨了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采用该系统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实践
2. 1阅览室管理系统的功能
通过对期刊阅览室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功能:
2.1.1读者登记
读者只需扫描图书借阅证的条码就可以完成读者身份验证,读者详细信息的记录,使期刊阅览室的管理告别手工登记方式,并实现门禁管理,读者登到是阅览室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方面,可以对读者的图书借阅证进行验证,读者只能使用有效图书借阅证才能进人阅览室;另一方面,读者进人和离开阅览室时扫描图书借阅证的条码,记录读者进人和离开阅览室的时间,并将读者信息存人当日阅览读者库,便于日后统计分析。
2. 1. 2模拟阅览室大厅
在计算机上模拟阅览室大厅,当读者登记后,虚拟大厅中出现该读者的身份信息;当读者离开阅览室时,再次扫描图书借阅证上的条码,系统自动在虚拟大厅中删除该读者的信息,可以使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上就能对阅览室内部的读者情况一目了然。
2.1.3期刊复印、借还管理
期刊一般只供阅览而不外借,然而,一方面,待条件允许,或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某些特定人群(如急需科研资料的教师等),可以短时间内像流通图书一样正常借阅;另一方面,期刊阅览室一般会为读者提供复印服务,需要帮助工作人员管理和记录读者复印期刊的情况。阅览室管理系统的期刊复印、借还管理功能模仿流通图书的借还模式,记录读者借阅和复印期刊的情况。
2.1.4统计分析
天津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对于读者的统计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不便于对读者数量,分类及期刊利用率等进行统计,而且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对于这些统计数据的分析是阅览室进行科学管理,深化服务的依据,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的统计功能有:
(1)期刊阅览人次的日统计、周统计、月统计等,也可实现某个具体时间段的阅览人次统计。该项统计便于期刊部门研究读者在到馆时间上的规律性。
(2)按照读者系别进行统计,了解不同系别读者的期刊阅览次数,根据统计结果对阅览次数较少的院系加以分析,期刊部可以通过调整期刊种类、加强宣传,推荐、编制刊名目录、编制期刊论文主题目录索引等主动服务的方式加强服务。
(3)统计期刊被借阅和复印的频率,及时发现问题,对读者开展宣传、辅助和引导工作,有针对性地把期刊定领域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介绍给相关的读者;并可以根据各种期刊的利用情况,了解不同读者群的阅读兴趣,以指导期刊的订阅和采购,优化资源配置。
本系统通过统计功能模块对阅览读者和期刊利用情况进行多种方式的统计,全方位的了解阅览读者在来馆时间、系别、年级等方面的规律,了解不同的期刊被不同的读者阅览利用的情况,以指导期刊部门更有效地工作。
2. 2阅览室管理系统的实现
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独立于天津高校联合图书馆使用的unicorn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需要建立独立的读者数据库。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实现读者数据管理,采用c/s模型,服务器部署在图书馆主机房内;客户端使用visual basic 6. 0实现,进行可视化界面设计,运行于期刊阅览室内的客户计算机,通过网络存取远程数据库。
数据库的规划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中,需要构建以下几个数据表:
(1)读者表
利用unicorn联合系统客户端程序work-flows中导出报表的功能,以本校图书馆名称为关键字,导出本校读者数据,生成文本文件,将其转换成excel表格,利用系统的上载读者数据功能,将包含读者数据的excel表导人数据库。当读者扫描图书借阅证条码时,查询该数据库,将读者信息显示在期刊阅览室模拟大厅里。
从联合系统unicorn中导出的读者数据包括9个字段:姓名、性别、用户标识、学号、图书馆、用户文档、系别、组标识和人学年。
(2)阅览读者表
每天进人期刊阅览室阅览的读者都存人阅览读者数据库,阅览读者信息除了包含读者数据表中的9个字段外,还包括阅览室标识字段,当前管理员身份字段,读者进人阅览室时间字段,读者离开阅览室时间字段;期刊借还信息表,还包括借阅期刊名字段,借阅时间字段;期刊复印信息表除含读者信息的部分字段外,还包括复印期刊名字段。
(3)管理员身份表
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实行分级管理,管理员身份表用于保存工作人员的用户名,密码和权限等信息。
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注重程序的简单易用和功能完备,集存储、分析、统计、打印于一身,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调用方便,统计快捷,准确性高。
3、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 1注册读者数据的及时更新
在每年7月和9月份毕业生离校和新生人学期间,需要注销、录人读者数据,将新生数据成批添加到读者库和将毕业生数据从读者库中移除。系统还具备修改用户功能,在某些读者信息出现错误的情况下修正读者信息,当读者单独办理图书借阅证并要求添加到读者库中时,使用添加用户功能进行个别添加,使注册读者数据得以及时地更新。
3. 2统计数据的分析与评价
期刊管理人员需要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思考、分析、研究问题,需要熟悉各种信息源,善于把握新动态,通过综合分析与研究,依据一定的科学原则,进行创造性的信息重组,挖掘信息源的各种价值,尤其是潜在价值,包括对信息的深度加工,提供专题目录、信息研究报告、综述评论等第二、三次文献信息服务。
3. 3统计数据的保存与利用
将阅览读者数据表、期刊借阅表和期刊复印表定期导出保存,这些数据是期刊部门管理的主要参考和工作调整的依据。
对读者各信息字段进行分别统计,如按专业统计、按年级统计,形成直观的统计报表,研究由于学生的专业年级所限,学习任务的不同,在阅读规律、阅读心理、阅读需求方面的差别。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其主观能动性较强,阅读目的明确,对于这样一类读者,应该充分利用参考咨询,数字文献检索等多种途径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其阅读目的大部分是休闲,趣味阅读,还有一部分读者属于被动盲目型,不善于利用图书馆学习,自学能力较差,不能充分的利用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对于这一类读者,应该加强人馆教育,培养其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和技能,积极引导,帮助建立较高的阅读水平。
对部分期刊的借还和复印情况进行统计,掌握读者对馆藏期刊的利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确定馆藏文献的调整方向,指导期刊的订阅和采购。
4、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甘理的意义
4. 1延伸管理的目标
系统对读者每天的实际借还、复印和阅览行为进行统计,记录每种期刊被哪些读者所利用,不同的读者分别利用了哪些期刊,并形成直观的统计报表,作为客观准确的数据来反映期刊的利用和读者的分布情况,因此,实行阅览室自动化管理可以为馆藏资源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4. 2提升服务效率与品质
实行阅览室自动化管理便于研究读者的分类和差别,为开展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依据,强化了服务的主动性与针对性。
4. 3促进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准确地记录各个阅览室接待读者的人数、期刊外借、复印册数,从而统计出各个阅览室工作量的大小、所接待读者的层次类型,实现阅览室工作人员的量化管理,提高了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
计算机是现代化图书馆的一个基本工具,要求每个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技能,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使用,使新的工作方式和现代化的设备对阅览室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期刊管理人员需要调整心态,学习有关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因此,采用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提高馆员素质有很大帮助,达到了既科学管理又优质服务。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图书馆;虚拟化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1-0040-03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数字图书馆IT运营环境、图书馆用户服务模式、读者数字阅读活动需求与特点、图书馆运营效能与用户满意度评估等指标,与传统数字图书馆相比有较大的发展与变革。云计算的主要技术特点为虚拟化、分布式和动态可扩展,而虚拟化则是云图书馆有效提高云资源利用率和云系统管理与用户服务水平,降低云应用服务系统建设与运营成本的核心技术。
虚拟化技术将基础设施、系统、计算、存储、网络、硬件、软件等资源划分为一个大的资源池统一管理,实现了图书馆云系统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动态分配,在大幅度提高云资源管理效率的前提下简化了资源的表示、访问、配置和管理过程。在关系云图书馆虚拟化技术应用和读者云阅读体验的众多因素中,虚拟化应用安全始终是决定云图书馆读者服务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加强云图书馆虚拟化应用的细粒度管理,实现虚拟化安全管理过程可视、可管、可控和可量化,是云图书馆虚拟化安全管理与防护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云图书馆虚拟化环境特点与安全需求
1.1虚拟化环境下数据中心安全内容与安全边界发生变化云计算技术在提高数字图书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结构科学性和云资源管理、使用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拓朴结构复杂性和云系统管理难度,对数据中心运营效率、安全标准、经济性和可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随着云计算环境下数据中心拓朴结构复杂度和服务器运行效率的增长,数据中心内部网络流量呈现几何级增长,对数据中心网络传输承载力和安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其次,云图书馆会根据服务对象、内容和服务质量需求创建虚拟机,因此,虚拟机的创建、部署、迁移与撤销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使得虚拟机系统结构模型与安全管理策略更加复杂。第三,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传统的安全边界与防御系统有效性遭到破坏,安全系统防护的对象与内容数量大幅增加。并且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产生了许多虚拟化环境下特有的安全威胁与问题。第四,随着云图书馆运营方式与管理模式的改变,传统IT环境下数据中心监控系统、反馈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工作模式与管理策略,已不能适应虚拟化环境的安全管理与资源调控需求,需要对监控系统与管理策略进行升级与完善[1]。
1.2虚拟化网络可测量与可控性难度增加
云计算环境下,虚拟机可分别位于相同的物理服务器、不同的物理设备或者跨越不同的虚拟网络。因此,虚拟化数据流量可能会在同一物理服务器内部、不同物理设备和不同的虚拟网络之间传输,网络管理员无法通过IP地址、MAC地址或其它网络参数来识别虚拟化流量,导致虚拟数据监控、隔离和管理难度大。其次,云图书馆网络数据传输具有海量、突发性和难以预测的特点,可能造成数据中心网络负荷不均衡和局部网络传输阻塞,导致云图书馆系统整体服务性能下降。第三,虚拟化环境下,网络拓朴结构和工作机制与传统IT环境有很大不同,传统的防火墙、网关、路由器或负载均衡器对网络的管控能力减弱。为了提高虚拟化网络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云图书馆必须引进新的虚拟化网络管理工具和策略。
基于动态安全策略的云数字图书馆虚拟化安全管理研究.3虚拟服务器安全隐患增加
服务器虚拟化可将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同时运行在不同的虚拟机上,在大幅度提高物理服务器硬件资源利用效率和增加用户保障数量的同时,其安全威胁和问题更加突出。
在云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数字图书馆通常采用从传统IT环境迁移到云计算环境的方式,实现应用服务系统和服务方式的云计算交付。因此,传统数字图书馆部分应用服务系统可能会存在与虚拟化环境不兼容的情况,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其次,虚拟化应用软件在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漏洞,此外,应用过程中虚拟化管理程序对不同用户隔离的有效性和对虚拟机的可控性,也是造成虚拟服务器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第三,虚拟化环境下,虚拟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结构的复杂性不断增强,黑客可能会发起针对虚拟化管理程序和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的攻击[2]。
1.4虚拟机面临虚拟化应用安全风险
虚拟机安全是图书馆云阅读应用服务有效性的保证。随着云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与模式的变革,虚拟机数量与管理复杂度不断增加,虚拟机管理程序对虚拟化系统的管理有效性,决定了虚拟机应用安全与用户服务质量的可靠性。因此,为了提高对虚拟化应用攻击的有效性,黑客通常会加强对虚拟化管理程序的攻击,来提高对云系统攻击的效率和获得虚拟化系统控制权。其次,虚拟机自身也存在漏洞和应用缺陷,会产生诸如虚拟机溢出、虚拟机跳跃、虚拟机被盗、虚拟机迁移攻击、虚拟机远程管理缺陷、拒绝服务(DoS)攻击等安全问题,降低了虚拟机的应用安全和可控性。第三,随着虚拟机频繁迁移和虚拟化网络拓朴结构的变化,虚拟机之间虚拟化流量的交换、管理、控制与传输效率,成为关系虚拟机应用效率和安全的重要问题。
1.5虚拟化安全管理的高效性需求
云图书馆虚拟化系统与应用安全管理中,要求不能以降低云系统管理效率、应用服务系统有效性和用户个性化阅读活动满意度为代价,来提高虚拟化管理效率、安全级别、可控性和安全防御系统性能。其次,在虚拟化系统的监控、反馈、处理与安全防御体系建设中,应保证不大幅度增加云计算系统和管理策略的复杂度,努力实现虚拟化系统的智能设置、自主配置、自动迁移、动态追踪功能,确保虚拟化安全具有较强的可管性。第三,应提高资源管理系统对虚拟化安全所需云资源分配的科学性。可根据云系统与资源管理、云应用服务、读者云阅读活动、虚拟化安全保障等应用的重要性,划分不同的云资源分配优先级别,实现云资源管理的科学、高效、合理、快速分配[3]。
2基于动态安全策略的云数字图书馆虚拟化安全管理2.1提高虚拟化系统安全设计的科学性
在云图书馆虚拟化系统安全设计与构建中,应结合云图书馆建设内容与服务保障对象实际,准确定义虚拟化安全所涉及的对象和内容(应包括云计算、云存储、虚拟化网络、云基础设施硬件设备、虚拟化资源管理、虚拟化应用、用户管理等方面内容)。其次,在云图书馆系统建设初期,应将负责云系统与应用安全管理的人员纳入项目组。此外,还应把涉及云管理系统安全、云应用服务系统安全、云虚拟化安全、用户管理安全等内容,融合到云系统安全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案中,确保设计方案安全、高效、简单、易操作。第三,设计方案应加强虚拟化安全系统漏洞检测、风险识别、安全评估和自动修复功能,确保云图书馆安全系统能够对虚拟化应用风险进行自动预测和等级评估,并根据安全预案实施报警、防御、补丁和自动修复[4]。
2.2确保虚拟机的应用安全
虚拟机在提高云图书馆硬件设施利用效率和云系统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大幅增加了云系统、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复杂度和管理难度,导致其安全边界模糊和安全问题扩散,可能导致云系统整体效率下降、虚拟化安全威胁增长、系统漏洞增加和安全防御有效性降低。
因此,在虚拟机创建初期应对服务对象、内容、容量和服务高峰期负荷进行预测,根据云应用服务和突发业务实际需求创建,并通过监视和反馈系统的自动调节,避免因服务器过载而导致系统崩溃。其次,应根据虚拟机应用安全需求,执行不同安全等级的安全策略和防御方法。可通过选择具有可信平台模块的虚拟服务器、虚拟机安全隔离、设置虚拟化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恶意软件防护、虚拟机之间数据传输加密和数据备份等方法,提高虚拟机应用安全性。第三,应根据虚拟机应用类别和安全需求,将虚拟机统一划分为具有不同安全级别的管理组,利用安全监控程序对虚拟机生存周期、虚拟化应用、虚拟数据传输过程实施监控,并根据监控数据对虚拟系机统和虚拟化安全管理策略进行修补和完善[5]。
2.3加强网络虚拟化的安全管理
加强对虚拟化网络数据流量的监控和管理,是准确预测虚拟化网络安全风险和黑客攻击方法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建设安全、高效的虚拟化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实现对虚拟机和虚拟化应用系统之间数据流量的安全审查。并通过对虚拟防火墙、虚拟交换机、虚拟网关的正确部署和制定有效的虚拟数据过滤策略,实现虚拟化数据的传输、交换、阻隔、分流管理。其次,应根据虚拟化网络拓朴结构特点、网络保障对象、虚拟数据安全需求、网络传输性能要求,实现虚拟化网络的分段管理和授权访问。并结合虚拟化数据传输安全与效率需求,实现不同类型数据、不同格式数据、不同功能数据和不同用户数据的网络传输安全隔离。第三,对虚拟化数据流量检测中,应通过深层包检测方法实现对所有虚拟端口、虚拟数据流量、信息内容和格式类别的监测,确保监测过程可视、可控、可靠和可扩展,能够为虚拟化网络安全管理提供可靠、可用和可评估的数值依据[6]。
2.4实现虚拟化安全的自动、精细化管理
云图书馆虚拟化安全的自动、精细化管理,是大幅度降低虚拟化系统安全管理复杂度和管理员工作负担,缓和虚拟化应用和虚拟化安全防范活动对云资源的争夺,减少虚拟化安全人为管理错误和提高管理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首先,应加强虚拟化安全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过程透明度,在基础设施硬件设备、云计算资源、数据管理、读者云服务业务、虚拟化配置管理、虚拟化应用管理、云系统性能等虚拟化安全管理中,实现统一平台、统一策略、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确保管理过程的统一、高效。其次,应加强虚拟化安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依据云资源损耗最小化和安全保障级别最高的原则,加强虚拟化安全管理对象、内容、过程和标准的制定,实现虚拟化安全服务的高效、可靠、低快、灵活交付。第三,应利用虚拟化安全策略管理、日志审计和报表等功能,结合虚拟化安全管理需求和云资源使用效率实际,实现管理策略的动态调控和完善,确保管理过程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2.5强化虚拟化软件的应用环境与运行过程安全
云图书馆在运行云系统管理与用户应用服务软件时,应重点加强虚拟化软件的应用环境安全,保证基础设施物理平台环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且不会将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因素扩展到虚拟化环境中。
首先,应加强用户对基础设施物理资源访问的权限管理,在用户访问权限分配时坚持适用和最低权限的原则。同时,可安装必要的杀毒软件、防火墙和主机入侵防护系统来强化系统安全。其次,在虚拟化管理、应用软件设计中,应坚持精简、够用的原则,减少程序代码数量和不需要的系统功能,并定期对软件系统配置进行检查和打补丁,保证不同功能、用户的应用软件,具有较高的虚拟化应用隔离度和使用安全性。第三,应加强虚拟化软件应用环境与运行过程安全评估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并对在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7]。
2.6全面、系统地实现云图书馆虚拟化安全管理
在云图书馆虚拟化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站在全局角度统筹考虑物理基础设施、虚拟化应用与管理、用户服务满意度和图书馆云服务投资收益率等因素,并制定符合云计算技术安全规范和云图书馆运营服务安全需求的虚拟化管理策略。其次,应对云图书馆虚拟化硬件系统、虚拟化服务系统、虚拟化网络、图书馆用户与服务管理等重要系统的安全需求实施整合,依据用户服务第一和云图书馆虚拟化系统整体安全的原则,确保云图书馆虚拟化安全管理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第三,应坚持云图书馆虚拟化安全管理智能、自动化的原则,实现安全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虚拟化安全威胁评估、控制信息反馈、系统控制的自动和智能化[8]。
3结束语
云计算环境下,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消除了长期存在于应用层与物理主机之间的障碍,使管理员在资源部署、分配和用户服务管理工作中更加轻松便捷,大幅提高了云图书馆基础设施资源管理、分配、调度的效率和灵活性,实现了云系统资源的高效整合和管理,保证云图书馆安全、高效、经济、低碳地为读者提供云个性化阅读服务。同时,虚拟化技术的引用,也改变了数字图书馆传统的安全环境、边界和规则,使云图书馆处于更复杂、多变和不稳定的应用环境中,严重影响了云图书馆读者服务平台建设和服务模式的变革。因此,只有认真分析云图书馆在虚拟化环境中所面临的新威胁与安全需求,结合云图书馆建设与读者云服务需求实际,制定并执行符合云计算技术协议和云图书馆建设、服务特点的虚拟化安全策略,才能提高云图书馆虚拟化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为读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满意的个性化云阅读服务。
参考文献
[1]钱文静,邓仲华.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J].图书与情报,2009,(4):47-52.
[2]房晶,吴昊,白松林.云计算的虚拟化安全问题[J].电信科学,2012,(4):56-61.
[3]温研,刘波,王怀民.基于本地虚拟化技术的安全虚拟执行环境[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4):32-37.
[4]杨宗博,郭玉东.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的存储虚拟化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12):1211-1216.
[5]马晓亭,陈臣.数字图书馆云计算资源调度与虚拟化资源管理机制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5):38-43.
[6](美)胡普斯,等虚拟安全一沙盒、灾备、高可用性、取证分析和蜜罐[M].杨谦,谢志强,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7-69.
一、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的概念与意义
公共图书馆自动化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公共图书馆馆内一切事物的自动化管理。互联网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硬件部分、软件部分、技术支持部分、网络安全维护部分等。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生活,成了衣食住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通过大大小小的公共网或单位内部的局域网,把各种资源联合起来,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与广度,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达到了新的高度。公共图书馆作为一项公众性辅助建筑,对一个城市的居民有着重要意义。图书馆是查阅资料、满足兴趣、提供安静的写作环境的地方。它的服务对象人数广、素质高,在社会良性发展的过程中期的作用相对较大,因而它的信息流通的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水平、专业素养的提高。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极速发展的社会,公共图书馆实现全面自动化不仅是基于时代要求不得不实现的目标,也是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主动进步要求。
二、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发展普及程度
目前我国省级及以上图书馆已全部实现自动化网络,并引进了较为先进的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地市级以上图书馆基本实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在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广州省及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实现了省-市-县(区)-乡(街道)三级互联的同一自动化系统的地区性网络。而在不发达地区,多数图书馆仍为手工管理的模式,馆与馆之间流通较少,管理效率低下,读者使用不便捷。
2.系统软件的开发流通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图书馆信息管理自动化以及图书馆信息检索自动化。这些应用的建设离不开相应的辅佐软件。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通过购买各种配套软件来组成自己馆内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不同的图书馆结合本馆的需求财力等,在各自地域的软件市场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因而,不同地区、级别的公共图书馆往往拥有专属于自己的系统,不与它馆流通。其次,少数图书馆自行研制专属系统进行自动化的推动与管理。这些图书馆通常具备完整的技术开发人员,能够根据本馆的独特特点研发适合于自身的运行系统。这样的自动化一般比较全面彻底,能覆盖图书馆管理的所有边边角角。并且,系统的维护、检修、调配与升级都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方便又高效。这种系统的使用效率取决于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存在问题
1.现行馆内系统的问题
目前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使用的系统软件多是各自从软件市场购买而来。繁多的软件种类造成了不同图书馆的系统各自不同。而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总分馆制,要实现通借通还等功能,因而一个地级市级图书馆要兼顾省级、县级的软件,所以这样的现状使得不同市地级图书馆实现系统统一化的难度增加。另外,当图书馆需要更换软件时,不同软件间的馆内数据转移也是一个消耗人力与时间的难题。
2.市场的不完整性
与图书馆自动化相关联的行业部门有很多,如计算机行业,互联网技术,软件信息公司,通讯公司及数据公司等。只有这些不同行业间的组织机构真正实现交流互动,才能辅助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得到高速有效的发展。然而目前,这样的市场链条并未真正形成。许多图书馆都是自己独立撑起自动化这一部门内容 -- 独立培养技术及管理人员、独立设计系统、独立构建数据库。这样的运作投资较高,但效率较低。技术的封闭使得不同技术之间得不到互动交流,设计出来的软件水平较低,且重复率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缺乏理论指导
图书馆自动化在我国才有20多年的起步,很多专业理论与实践都尚未形成。深入研究的理论匮乏,使得严格的系统分析、设计、维护等的实施缺乏系统整体性。比如图书馆硬件设施的购置缺乏计划性,购买计划有时并不能与实际需求所挂钩,系统建设不配套,长期以来对系统的维护更新工作远多于系统整体的部署建设,有的系统甚至因此被废弃。
4.缺乏全国性战略指导
公共图书馆自动化不仅是单独图书馆的事情,而也应从全国性发展眼光去对待。图书馆自动化的变革牵涉到许多行业的兴起与变革,如出版业的计算机化才能保证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更加统一快捷[1],如条形码的应用及电子书的数据库转移等。并且实现自动化所需的投资也很大。这就要求全国需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发展战略,如何投资才能获得良性的发展循环,如何均衡发展各个行业使其在发展过程中能互相帮助而非拖人后退。这些问题都需要国家进行深入思考,然后拿出统一指导方案并粉阶段一步一步实施。
四、相关解决方法
1.内部开放
图书馆应打破以往封闭式的自动化进程,而走向市场、走向开放。只有开放性的学习与研究,才能加强信息间的交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快速掌握和应用新型知识。而只有市场化的运作才能得到最高的资源人才利用率,获得最高的自动化运作效率。
而不同地区的图书馆也应互相开放资源,建立联合数据库,使得资源的流通更加快捷顺畅。
2.培养人才
我国目前的图书馆自动化人才数量小、质量低,极大的限制了自动化的普及。图书馆自动化作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后的日子中会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因而自动化专门性人才的培养也必须列入提纲,给予重视。在高校可以增设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专业,结合互联网技术与图书馆管理两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新式人才。在图书馆馆内,可以定期举办图书馆自动化专业培训,给在职员工输入最新的计算机及互联网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图书馆; 自动化;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 G258.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162-01
由于各高职院校在规模、人力、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差距,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发展很不平衡,因此,重视并尽快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应成为当前图书馆自动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落后的原因
高职院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落后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经费有限。由于图书馆规模小,经费预算也少,有的院校虽然也想尽快实现自动化,但在目前图书、报刊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连满足日常必须的资料补充和书刊订阅都有难度,很难拿出一笔进行自动化建设的经费。
2. 人才缺乏。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人员构成是难以与大型图书馆相比的,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少而结构不合理,特别缺少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要发展自动化管理,需要培养和调入相关人员,这往往不是图书馆单方面所能解决的问题。
3. 领导重视不够。图书馆的发展与院校领导重视和支持分不开,有些院校领导由于工作太忙或认识上的偏差,对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4. 思想上缺乏紧迫感。有些图书馆的负责人仍满足于现有的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虽然面对知识和文献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已认识到单个图书馆无法将文献资料搜集齐全,而单个图书馆对读者信息需求量的满足率越来越少。为此,他们也感到困惑,但又觉得无能为力。对开放办馆,走资源共享、自动化、网络化道路是现代图书馆的必由之路。
在上述几种原因中,观念的落后是关键原因。而现在领导已认识到图书馆自动化是院校走向现代化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图书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如图书馆负责人的认识上去了,那么就不会被困难所困扰,就会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争取领导和群众的支持,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促成本馆自动化建设。
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如果不搞自动化建设,将面临无法参与社会信息网络的运转而有被淘汰的危险。图书馆自动化可以说是图书馆的一场革命,是图书馆质的飞跃,是现代化所必须的。不搞自动化就不能提供快速、便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将难以担任信息传递的社会使命,图书馆的衰落将不可避免。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如何推进高职院校图书馆自动化进程
从我校和其它院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来看,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有利于推动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进程。
1. 大力宣传,争取支持。自动化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人和相关的技术力量,为此需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关心、帮助。因此,图书馆首先要做好宣传,提高大家的信息意识,要结合学校的实际需要进行宣传。学校图书馆落后的手工服务及文献信息量的局限满足不了广大师生的需求,如果学校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实现与社会联网,那么,教师就可以不出校门,甚至不出家门,坐在计算机前通过计算机网络即可检索并获取所要的信息。
结合实际的宣传更容易使大家对图书馆必须搞自动化、网络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共识,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也就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就会得到领导的支持,无论有资金的倾斜上,还是在计算机人员的分配上,都会给以考虑和照顾。同时,在我们进行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全校教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2. 做好规划,少走弯路。图书馆小,经不起反复、失败所带来的损失。因此预先做好规划加强组织是多快好省地顺利实现自动化建设所必须的。首先,图书馆自动化不是一个单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发展战略问题。自动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在拟定规划时,要从图书馆网络化、资源共享的视野来构筑自动化的框架而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其次,拟定规划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自动化起步晚,不等于跟在别人后面无所作为。要广泛借鉴国内外、馆内外,特别是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和闭门造车。第三,要和本馆的实际相结合,从校情馆情出发,无论从组织上、技术力量上还是从经费上都要全盘考虑,使自动化建设步步展开,健康发展。
3. 积极引进,避免浪费。在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中,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人力、物力及技术力量的不足,没有力量也没有必要全部自行开发和从头做起。要积极学习和利用社会上,特别是其他高校图书馆比较成熟和成功的经验和成果,并结合本校的实际进行选择、改造、配套,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自动化建设的模式。在引进中,一要注重调查研究,避免盲目购置,致使设备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而造成浪费。二要特别注意标准化、规范化问题。标准化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的必要条件,无论是硬件设备的配置还是管理软件的选择都要从最终实现网络化、资源共享的目标出发,选择那些先进、成熟、规范化程度较好,兼容性、通用性强的软硬件设备和技术,以保证发挥各种高新技术的优越性,保证自动化系统的实用、经济、高效和具有发展前途。
4. 建好馆藏书目数据库。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有5个要素即:硬件、软件、数据库、人员和管理。数据库是自动化管理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与核心,没有数据库的管理系统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计算机和管理软件等都可以从别处买到现成产品,唯独书目馆藏数据是没有现成的。无论哪一个图书馆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处理,使本馆的馆藏信息完整、准确地储存到计算机中,并通过公共检索服务充分的反映给读者。因此,建好馆藏书目数据库是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重要问题。
建库工作中一定要把质量控制放在第一位。图书馆系统中的数据非常复杂,不仅数据量大,数据种类繁多,处理复杂,而且数据的积累又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连续过程。
建库中要突出本馆的专业特色。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专业特色明显,重点学科的文献收集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机读书目数据库建设中,要注意突出自身专业特色,建好馆藏书目数据库,使每个馆不仅是数据源的输人者,又是数据源的输出者;不仅为本校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也可为其他的企业、厂矿提供服务,而且能为社会网络服务,确实做到资源共享。
5. 要注意积累经验,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图书馆自动化对多年从事手工作业的馆员来说是一个崭新的事物,是对他们长期工作习惯的一个冲击。因此,在计算机管理的新环境下,要优化业务流程,调整部分岗位工作内容以适应计算机的运作规律;注意使图书馆从管理书刊向管理信息转化,要通过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现代技术手段,使图书馆由对书刊藏与用的管理和研究,转变为对信息的寻求和对信息有效利用的管理和研究。培养和锻炼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计算机管理给工作带来了高效率和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会大大激发全馆人员进行自动化建设的积极性,为全面进行计算机管理做好准备。
6. 努力实践,推动自动化的整个进程。要结合本馆实际,认真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并以自动化推进各项业务工作和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在读者服务上见效益,使自动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