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工作综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is important education resource which is worth utilizing, a beneficial supplement toschool educa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of college students.However, the value of family education has not given adequate attention, the family education also has series problems in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change our minds; renew the educational ideas, to strengthen the links between the school and family,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家庭教育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famil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194-02
0引言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由于家庭教育向高等学校的延伸日益明显,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家长与家庭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位置十分重要。
1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1.1 家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家庭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的启蒙性,影响的长远性和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迫切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是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我国已将家庭教育列为我国儿童事业发展的十大目标之一;家庭教育是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影响是终身难忘的。[1]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家庭教育相结合,有利于避免教育的“真空”状态和“后教育”状态所谓真空状态是存在于学生和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误区。学生家长往往在孩子升入大学后就彻底放松了,一是认为孩子该懂事了;二是孩子一般上学离家较远且住校,对高校缺乏了解;三是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家长一般是孩子说什么信什么,缺乏同高校老师的主动沟通。[2]高校老师认为,大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行为能力,应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更人性化,更尊重学生,同学生家长联系是否是“无工作能力的”表现。以上误会会导致学生在上大学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处于真空状态和后教育状态。
1.3 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有利于一对一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行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自学生进校有专人管理。按规定1:150比例配备1名辅导员老师,但很多高校都达不到这一标准,有的甚至达到1:300以上,这导致辅导员不能关心到每一位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观察每个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家长有义务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及时向学校反映子女的情况,以便于老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同时,学校也应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与家长共享,便于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2.1 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庭教育与其子女思想觉悟提高的关系调查研究表明,86.2%的家长在学生的高中时期,为了达到让学生能够考上较理想高校的目的,能够主动保持与学校以及教师的沟通及联系,以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的表现;同时,93.1%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会异常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
2.2 家庭教育未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日程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家庭教育还未进入工作日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能够比较全面、准确、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状况的不足18%,一般只是从学生档案中简单看一下基本情况,很少有人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历史文化背景,学生与家庭亲友之间的关系状况,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期望等各种思想教育信息。在学校的思想政治计划中一般都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各级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业绩评估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2.3 学生忽视了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不主动或者不愿意接受家长指导是高校家庭教育缺失的又一原因。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使学生感受到家庭幸福带来的快乐,能为学生在受到挫折时提供一个必要的缓冲过程。对于远离家庭而在大学学习的学生,由于与外界交流的渠道不畅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显得极为单调。
3解决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现存问题的措施
3.1 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自身的素质如何,与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家长良好的修养、文明的习惯、健全的心理和人格、严谨务实的作风,往往是引导孩子积极进取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家长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对自己要严格要求。首先,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其次,要严于解剖自己,勇于自我批评。第三,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原则问题上,家长不能唯唯诺诺。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是非颠倒。第四,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切实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第一教师。父母要带头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带头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在言行举止方面为孩子起表率作用。通过言传身教,把社会道德准则,做人的道理及良好的品格和人格传给孩子,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2 家长教育孩子要用新的理念和科学为了使家庭教育收到好的效果,家长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首先,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氛围,有事与孩子多商量,充分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所选择的符合本人实际的成长目标。其次,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家长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孩子谈心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学习和心理状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第三,对孩子实施教育应有针对性。家长要在了解孩子思想道德、学习和心理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实施教育。针对性越强,教育的效果就越好。
3.3 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校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良好氛围高校在鼓励教学与科研的同时要大力开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学习讨论,牢固树立“大学生仍需要家庭教育”的观念,进一步认识高校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在帮助学生成才,促进学校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要明确高校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这项工作同样是光荣的有作为的。
4结束语
研究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一方面,希望引起高校的注意,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开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也提醒广大家长重视孩子在各个阶段的教育,发挥家庭教育的激励功能、示范功能和调控功能,不仅重视知识,更重要重视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员工都是企业发展、创新和壮大的最基本要素,而员工的行为是靠思想来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好的思路促工作,坏的思路误工作,没有思路乱工作”。但是正确的思想却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养成的,如何引导基层员工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企业各级管理者和政工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先了解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企业基层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
(一)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发展形势相比,显得有些滞后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面对企业不断发展的新思路、新群体、新矛盾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比如日渐增多的事件、员工情绪低落、员工不合理需求等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似乎插不上嘴、说不上话,拿不出什么能够配合行政的思想政治教育办法。在涉及急难险重问题时,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职能有时处于边缘化状态。
(二)造成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没有充分发挥。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思想观念仍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方法手段滞后,缺乏创新意识,往往造成“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使思想政治工作在部分基层单位“沙滩流水不到头”,难以落到实处,效果不佳。
二是政治理论缺乏指导性。基层单位对实际工作的总结归纳不具备指导性,缺乏权威性。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是基层最能出理论成果的地方,领导在实施某项计划之前,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拿不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理论支持和可供研究的观点综述。
三是群众基础不广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群众工作,工作主题应该是广大员工。但是目前思想政治工作指望的是各级政工干部,局限性很大。政工干部不是百科全书,应该广泛吸收基层各个层次的人员参加,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来源和实践经验。
四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我讲你听”的传统灌输方法,往往过于形式化,难以深入。教育视野比较狭窄,具有相对的封闭性。教育者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被教育者“讲什么就听什么,被动的接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具有不平等性,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员工的主体性,弱化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一)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注重实效
新时期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已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由静态的、狭隘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向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思想方式转变。面对这种变化了的新形势、新情况,传统型的“学文件”、“读报纸”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须向科学型的工作方法转化,多角度灵活地开展工作。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知识更新。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广大员工的思想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及时转变观念、多学习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心理知识,不断更新观念认识,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逐步由说教者、教育者向宣传者、引领者转变,才会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是树立指导思想,强化人文关怀。企业基层领导要树立抓思想政治工作像抓生产经营工作一样,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困难像解决生产经营工作中的困难一样的指导思想。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从严治企与从优善待职工的关系,通过对员工政治上多一份关心,工作上多一份支持,思想上多一点交流,生活上多一份照顾,努力解决基层员工后顾之忧,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改变教育方式,注重实际效果。在实践中,基层单位要改变“我讲你听”、“封闭施教”的陈规,树立“开放搞活”、“人人都是教育者”的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引导员工正确认识搞好政治理论学习与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关系;在认真学习掌握过硬的技术本领和工作性能的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各个生产环节中去,解决企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把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强化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
(二)善于沟通,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良好的沟通可以了解员工在想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疏导,即在理论上“解渴”,又在实际中“解难”,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员工的心坎上,通过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敞开心扉正面沟通,才能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干事创业的合力。
一是通过沟通拉近心灵的距离。深入到广大员工内心世界,建立员工信任的桥梁,让员工在内心接纳你,感情上依赖你,有困难找你。对员工的合理要求尽量予以满足,对提出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则加以引导。
二是通过沟通拉近利益距离。针对当前员工利益矛盾突出的实际,通过沟通着力解决利益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密切关注利益需求,在搞好思想疏导的同时尽力帮助解决员工家庭经济困难,家属子女就业难、夫妻不和,邻里纠纷,同志之间不团结等现实问题,实现和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
三是通过沟通拉近情感距离。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端正对员工的根本态度,注重换位思考,加强正面引导和人性关怀,以真诚、真心、真情理解人、尊重人、教育人,强化人的心理认同和情感体验,增强教育的人情味和亲和力。
(三)文化引领,以人为本,提升素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一种目标,一种沟通和认同,它既能规范企业和职工的行为,又能激励职工积极向上,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一是统一员工思想,引领员工行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所倡导的正确的主流意识上来,使员工在参与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与企业文化旋律认同,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营造出具有极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为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基础。
二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思想道德素质是员工最重要的素质,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开拓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增加经济效益。提升员工思想素质,使之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更好的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三个代表”的信仰者、宣传者、继承者和实践者,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更具体、更实在、更丰富、更有生命力。
三是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体现人本管理特色。有人说,“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其实,任何管理制度都有盲点,不可能完全将员工控制在管理者的视线之内。因此,在严格管理制度的同时,应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学习型团队,提高员工政治觉悟,最终把企业建成一个人人都有使命感和责任人感的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覃章梅,吕绍杰.对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经济师;2010年01期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有助于统一全党与全社会的思想,共同投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励志作用,调动全体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活力;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作用,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思想深入人心,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人文基础;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化作用,积极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转化成社会公众的集体意识与行为,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价值;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发作用,激发全体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中国特色。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作用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社会思想和文化领域出现了交融与分离的复杂局面,不只是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和思想得到发展,消极落后的非主流价值观和思想也一度流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优良的传统与政治优势,同时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推进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它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统一全党与全社会的思想,从而共同投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要求全面统一全党和全社会人民的思想到这项重大任务的建设中来,这就需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依靠启发、教育和监督等方式,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积极将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识和思想引导至正确的发展方向上去。这就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以目标为导向。即依靠长期的宣传和有效引导,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性、内容以及构建的方式等内容,认识到展开这项任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坚定广大干部群众为完成这项重大任务的信息与决心。其次,以舆论为导向。即充分利用奖惩、教育和监督等手段,在社会上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以规范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的行为,从而有效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最后,以自主为导向。即积极引导社会公众以自我反省和教育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因此,在展开思想政治工作中,应主动帮助社会公众提高对问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坚决抵制不良思想的渗透,积极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来。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励志作用
调动全体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活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充分依靠全体社会公众的力量,激发他们建设社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方面可通过科学化实施经济手段,另一方面则需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具有的励志功能,即通过奖惩和教育等方式,将个人利益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挂钩,从而激发人们积极的能动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可树立典型形象,发挥榜样形象的励志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积极挖掘积极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代表形象,并科学扩大宣传,丰富宣传形象人物的形式,让其深入人心。其次,合理利用奖惩方式发挥励志作用。可通过积极的方式颂扬先进人物和事迹,使其成为社会公众学习的榜样;此外,针对出现的偏激、错误事例,应给予适度惩罚,以起警示和教育作用。通过有机结合正面激励和反面惩罚的方式,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思想觉悟与认识判断能力。最后,将“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的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功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将“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的方式相结合,才能获得更好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作用
需要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从而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人文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得空前活跃,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观逐渐变得多元化。这需要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发挥其凝聚力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将人心共同凝聚在一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深入人心。首先,用马列主义凝聚人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加大马列主义的理论宣传,用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新成就凝聚社会人心,利用人们喜闻乐见和通俗易懂的形式,普及马列主义的思想。其次,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理想凝聚人心。加大社会主义社会关于共同理想的信念教育,将共同理想身入人心,使之成为国民为之奋斗的精神力量。最后,用时代和民族精神以凝聚人心。将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教育积极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提高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科学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的谨慎。
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化作用
积极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转化成社会公众的集体意识与行为,从而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价值。想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成为引领时代思潮,海纳百川的社会思想共识,就要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化作用。这需要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实现如下内容的转化:首先,认知的转化。主要充分依靠各种方式手段,营造积极活跃的社会舆论氛围,让广大群众正确认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来龙去脉,并以此形成全面的认知,进而使人们在思想上形成积极的转化。其次,态度的转化。这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既需要加大人民群众对国情和国家政策认识的教育力度,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互相结合,有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让人们在实践活动充分感受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中。最后,行为的转化。人们形成的思想认识一般不会自动外化成人们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提高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水平,并不断强化人们的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主动引导人们将正确的思想认识转化为实践的行为与习惯,并最终将自身的行为习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要求挂钩。
五、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发作用
激发全体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从而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中国特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和创新创造的过程,需要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马列主义相互结合,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方法,从而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而这些都需要人民群众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实现。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中,需要发挥其开发作用,主要做到如下方面:首先,以理想和信念教育为主。要求以理想和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不断提高人们的政治素养,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保障。其次,注重化解阻碍创新活动的矛盾。由于受到长期的保守文化的影响,人们缺乏创新教育,不利于培养人们的开拓创新精神,这就需要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充分引导和鼓舞人们勇于摆脱保守文化的桎梏,激发人们勇于创新的可贵精神。最后,提升社会公众的个性化总体水平,个性特点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个性不仅包括个人爱好、兴趣等,也包括理想和信念等。这些个性因素的培养需要依靠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重要性、方式方法和如何创新的问题进行了初浅的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积极转变观念,才能不断创新。创新就是要以变则变,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过程中,一定要贯穿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形势,从全局上、战略上谋划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重点是实现“四个拓展”:即由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由居高临下向深入基层拓展、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多侧面拓展。当前,特别要注意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导作用的同时,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处理加强和改进、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加强的基础上改进,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高职教育必须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正确转变由旧到新、由错误到正确、由此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的积极转变;从不适应到适应也是一种积极的转变;从墨守陈规到不断创新才是一种大的转变。
2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正确定位
在高等学校的培养人才过程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的塑造方面之一,是人最根本的素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迁。在这个变迁过程中,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等各种思潮不断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予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稳定、健康、向上。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所以要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确定位就是要摆正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当副业,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程,定期研究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经常研究和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状况,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部署,同时检查。高职院校各单位、各部门要明确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把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坚持和完善听课制度,深入到师生中了解思想动态,通报情况,指导工作,形成领导关心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益的良好氛围。
3 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由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关节点,其实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那就是方法的创新。
一是教育队伍和管理方法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高职院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具体承担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学业引导和事务管理等任务,是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充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并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使他们的实际收入与相应教师的平均水平相当。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鼓励他们钻研本职业务,为他们在业务方面发展创造条件,选拔推荐工作成绩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骨干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成后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原来的辅导员、共青团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转向“三育人”,呈现为以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教师队伍、学校管理队伍和后勤服务人员组成的多维队伍体系,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共振效应”。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众所周知,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势必引起各种工作手段的变化,现在的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校企合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方法和手段,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信息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手段、方式、条件、效果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高职院校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这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要不断创新。宣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广大师生的科技意识和人文素质。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是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有体制、机制的创新相互支撑,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保障护航。
参考文献
[1] 张毅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综述[j].理论与改革,2007(5):158-162
关键词: Web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设计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深入,互联网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学生,占33.2%,大学生的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18.6小时,而博客(Blog)等Web2.0应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程度最高。互联网科技的深入发展对于具有长期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难得的机遇,又对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形成了挑战。利用Web2.0这个新平台做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 Web2.0的新时代
1.1 综述
Web2.0是相对于Web1.0而言的,概念最早由O’Reilly Media公司的Dale Dougherty和Medialive公司的Craig Cline在2004年的一次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头脑风暴会议上提出。
在Web1.0时代,互联网的资源只要由一些大型门户网站等少数资源控制者占有,用户通过浏览的方式单向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在Web2.0时代,通过博客(Blog)、标签(Tag)、聚合内容(RSS)、社会网络(SNS)、回溯引用(Trackback)、维基(Wiki)、点对点(P2P)等创新性技术应用的广泛使用,互联网将资源的创建权和使用权交给广大用户,互联网网络用户从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从受众转为主体,而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也由相互之间的独立个体转为社团化的群体。
1.2 代表性的应用
1.2.1 博客(Blog)
博客(Blog)的意思是网络日志,1997年由Jorn Barger提出,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是目前最受关注、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Web2.0应用。回溯引用(TrackBack)的使用使得博客和博客之间能够通信。
1.2.2 标签(Tag)
标签(Tag)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日志分类方式,可以为每篇日志添加一个或多个标签(Tag),也可以看到所有和使用了相同标签(Tag)的日志,并且由此和其他用户产生更多的联系和沟通。标签(Tag)体现了群体的力量,使得日志之间的相关性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强。
1.2.3 维基(Wiki)
维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的网络系统,我们可以在网页的基础上对维基(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这种创建、更改及的代价远比超文本语言(HTML)文本小;与此同时维基(Wiki)系统还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最后,维基(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维基(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了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维基(Wiki)有使用简便且开放的优点,所以维基(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个领域的知识。
1.2.4 社会网络(SNS)
社会网络(SNS)是依据六度分隔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的一种Web2.0应用。基于此,理论的社会网络(SNS)网站2003年3月在美国出现,经过极短的时间便风靡北美洲,被众多互联网企业和投资家所看作未来两年内增长最快的业务。
1.2.5 内容聚合(RSS)
内容聚合(RSS)是一种用于共享新闻和其他web内容的数据交换规范,起源于网景通讯公司的“推”技术,是一种简易供稿(Syndication)的技术。内容聚合(RSS)具有信息时效高、低成本的特点,秉承“推”信息的概念,当新内容在服务器数据库中出现后很快就被“推”到用户端阅读器中,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此外,服务器端内容的内容聚合(RSS)包装在技术实现上极为简单,而且是一次性的工作,使长期的信息边际成本几乎降为零,是传统的电子邮件、卫星传输、互联网浏览等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1.3 Web2.0时代的特点
1.3.1便捷化的阅读浏览方式
以RSS的应用为例,它能够按照用户的个人喜好,有选择地将来源不同的内容“聚合”到一个界面中,为他们提供多来源信息的“一站式”服务,并且使新内容在服务器数据中出现的第一时间就被“推”到客户端的阅读器中。
1.3.2个性化的传播方式
在Web2.0中,“人”的作用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Web2.0鼓励用户用最方便的工具(如博客、维基)内容,用最简便的手段(如标签)组织内容,用最快捷的方式(如RSS订阅) 获取内容;在Web2.0环境下,个人既是信息的阅读者,同时又是信息的者、组织者、传播者、修改者。
1.3.3社会化的联合方式
Web2.0强调用户参与,以人为中心,必然会产生参与者对于社会性的需求。Web2.0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这一需求,将“六度分隔”理论应用于信息传播,并通过社会网络(SNS)的方式实现,传统的人际关系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得以巩固和延伸。
1.3.4平民化、去中心化的内容生产方式
以维基(Wiki)和点对点(P2P)的应用为例,目前维基百科全书有超过1000万个条目,超过250种语言版本。维基百科全书中用英语编写的条目就有超过285万个,规模远远大于《2005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6.5万个条目,维基百科没有最终的正确条目,永远都处于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中,每个读者既是其中的创作者又是信息的共享者;P2P的出现改变了网络中内容所在位置,网络内容不再存在于几个主要的服务器上,而是存在于所有用户的个人电脑上。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充分佐证了:在Web2.0时代,技术从冰冷的机器语言回归开放、人性化和去中心化的属性,网民被动的、边缘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Web2.0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 Web2.0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
2.1.1思想政治教育迈入了个性化时代
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他们渴望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认同。Web2.0为大学生开创了一个平等参与、自由探索、创造的空间,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针对新时期、新环境、新特点、新情况,采取新手段、新途径、新办法,是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原则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作为Web2.0核心的个性化个人门户获取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行为、个性实际,以及影响其思想品德形成的诸方面的实际情况,把握思想脉搏,抓住个性特征,洞察行为表现,了解主客观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遵循针对性原则,才能体现它的规律性和科学性,进而增强它的实效性。
2.1.2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突出双向互动与平等
以博客(Blog)为代表的Web2.0服务的涌现,实质上是一种角色的转变,学生由单纯的信息接收者、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转变为信息的提供者、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意味着传统的按照教育者的思维方式进行信息传播的模式已不合时宜,Web2.0思想的新技术应用使教育信息的传播由单向变为双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可以从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和评论者。Web2.0点燃了分享知识与创造内容的热情,通过标签(Tag)、聚合内容(RSS)等技术应用将整个网络联为一体,极大地丰富学生与教师,以及各自内部的多边互动,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向互动平等的方向转变。
2.1.3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极大的拓展
Web2.0对数据的分发与聚合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恰好反映了思想的双向交流和意见的集中反馈,更加有利于弥补主客体时间的非同步性和空间分割性的不足,缩短主客体的时空距离,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灵活性和应变力。Web2.0存在着较强的显隐效果,在其框架下,每个参与者都是一个微中心,部分过去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有机会由于参与者的相互作用被强化和放大,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学生中存在着的比较微小的问题将通过这种放大作用显现出来,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更加深入,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2 Web2.0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
2.2.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Web2.0推动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变,学生由单纯的受教育者向教育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思想政治工作者从教育者向服务和引导者转变,这种转变既体现了发展运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转变。
2.2.2适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质上是人的工作,人的个体思想实际和层次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差异性,同时由于教育内容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时要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对象群体,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满足不同个体和具体情境的需要,达到方法与对象和环境的高度统一。
2.2.3开放的原则
任何一个方法体系都不能永恒地解决一切问题,新形势变化万千,新问题层出不穷,从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出发,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以海纳百川的气魄使每个思想教育工作者都能积极参与其中,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大胆创新,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个体系。
2.2.4监督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Web2.0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媒介之一是互联网,信息量的庞大和内容的多样,是这个新环境的特点。合理的监督与引导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加强对网络的有效监督,运用多种手段,做好有害信息的过滤与有益信息的补充工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
2.2.5服务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Web2.0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另一问题就是受教育者的网上信息获取具有自主选择性,显然,传统的说教教育在丰富的网络信息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使教育与服务相结合,以服务为中心,寓教育于服务之中。与学生切身相关的招生、学习、就业、勤工助学、心理咨询等多方面信息的网络内容的提供,是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2.6“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原则
Web2.0时代的网络应用具有互动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主动地走进网络世界,积极参与网上活动,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但是虚拟世界归根结底是现实世界的折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优良的现实传统,积累了很多优秀的针对现实世界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且现实世界中有着虚拟世界不曾有的
丰富教育资源,所以我们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时,应该注重“网上”与“网下”的结合,扬长避短。
3 Web2.0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设计
Web2.0的个性化形态顺应了“80后”、“90后”大学生们更加彰显的个性与自我需求,其技术的发展呼应了现实世界人文精神的发展。Web2.0提供的丰富技术应用和良好的互动性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舞台和展现形式,平等、开放、多样的交流渠道,给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渠道的多样化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和强大的技术动力。
综合考虑Web2.0的时代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发展目标,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说明:
层I:表示外部互联网环境与内部校园网环境的中间层,起到过滤外部不良信息、补充有益信息的作用。
层II:表示联结主体一和主体二的工具层,主要指Web2.0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平台。
主体一:表示教育主体,包括两课教师、共青团干部、学校相关领导、网络管理员等。
主体二:主要指高校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主体一与主体二不是相对立的,是在互动基础上的相互融合,主体二内部在Web2.0的应用平台上也是互为主客体的。
4 结语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技术的进步潮流和技术进步对于社会和人文精神的推动是不可否认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顺应这一潮流,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系列以Web2.0为基础的网络服务,诸如校园Blog、SNS学校社会网络、Wiki自主学习系统等,将出现在高校的校园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彭小瑜.基于Web2.0概念的网站及其商业模式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2]杨克平.Web2.0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理论界,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