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理念 课堂趣味 教学手段
国家教育改革步伐一直在前进,随着教育改革,课程标准一直在修改。新课标的出台对各学科发展都提出指导性意见。高中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随着课标变化,地理课堂教学也得做一些调整适应课标变化,本文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1.新课标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一些要求,需要地理教师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同时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上新课标提出的建议就是在遵循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知道如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出一些调整以适应新课标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1教师教学理念的积极转变
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自己则扮演引导者角色。以往老师在课堂上主要采取填鸭式授课方式,不管学生接受能力如何,学习状态如何,只是把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这种授课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老师付出了很多,但在一堂课四十五分钟结束后,学生掌握得却很差,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所以老师的陈旧理念必须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需要老师不断学习,时常进修,把握最新教育动态,及时接受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把最新教学方法带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2.2增加课堂趣味性
中国自古就有“寓教于乐”的教育传统,这个传统之所以到现在还被我们认同和接受,是因为其符合学生心理特征,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处在游戏中的孩子总是快乐的,如果课堂中教师能使所授知识更有趣味性,那么课堂效率肯定会有很大提高。另外,地理这门学科本身很容易在课堂中实现知识的趣味性,地理与日常生活的结合非常紧密,课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比如,为什么冬天经过了大风雨雪天气后,第二天天气会特别晴朗,并且伴随气温降低?再如为什么“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些现象学生完全可以用高中地理知识予以解释。当把这些环节添加到课堂中以后,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了解得更透彻,而且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会有所提高。
2.3教师教学技能和方式的提高
如今,随着我国对教育领域投资的不断加大,学校中的教学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告别了以往纯粹依靠老师一张嘴和粉笔授课的年代,换成了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设备。用这些多媒体设施,不仅省去老师很多事情,而且使学生乐于接受,更愿意接受所学知识。现在课堂中多媒体设施都实现了网络覆盖,老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把一些地理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举一个例子,高中地理课本中有关地球自转公转的知识,很多学生学起来很头疼,尤其是那些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对这方面知识理解起来难度更大。针对这一点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找一些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的三维图片和视频,把这种现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4实现课堂内外互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体现的是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而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只看课堂上的掌握情况,还需要课下加以复习巩固。课上课下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课堂上有老师的约束,课下则更多地靠学生自律。如果学生自律能力差,则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约束力。对老师来讲,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课下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不过不宜过多,过多会引起学生反感,起到相反的作用。对家长而言,主要起到监督作用,在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可以和孩子互动,共同探讨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实现孩子和家长的共同提高。所以,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外的努力必不可少,二者实现互补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结语
新课标是国家为最终实现教育改革目标制定的各学科实施细则,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要想在新课标下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必定有一个探索的过程。以上分析给出了一些探索性建议,老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强化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手段和技能,同时结合课下同时进行,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更好地适应新课标要求,为我国教育改革实施和推进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魏春松.地理新课改杂谈[J].地理教学,2012(20):59-60.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导学案教学 模式建立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导学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起来。导学案的合理使用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激活学生思维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这也使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创新成为可能。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与方向,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需要地理教师仔细研究课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分解并细化课标,在导学案中将课程标准转变成学习目标,并且呈现在导学案中,这样,也便于学生更加明确学习方向,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地理知识的探究。这样,无疑会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加强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有效指导
“导学案”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会用。导学案的突出作用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这种引导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学案“导读”、“导问”、“导思”、“导练”实现的。因此,在“导学案”使用前,教师需提出如下使用要求。
首先,当拿到“导学案”后,要结合其内容认真预习。所有学生都要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题部分,再做提高题,遇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一定要做好标记,利用课下时间和同学交流或者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在使用“导学案”时也要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其次,课堂学习时也要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笔记,方便后面的复习使用。当学完一章节内容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第三,每隔一段时间,要把导学案归类管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以上这几点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不断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最终养成学习和使用导学案的好习惯。
三、增强情境导入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
从实践教学反馈的信息看,情境导入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首先需要整合教材的编排意义和背景,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的高中生大部分都是“00后”,这个年龄阶层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以往年龄阶层的学生有很大差异。从个人理解来说,他们对动漫、微电影、PC游戏、通俗小说更感兴趣。对这类东西,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合理使用,这些东西也能成为地理教学的有用材料。比如,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上,地震非常频繁,因此,日本动画片中经常会出现克赛、奥特曼等人物,这些动漫人物都拥有拯救世界的超能力,从这点也能看出日本本土民族的危机意识较强,此时,可利用视频导入的方式,将地理问题融入视频之中,以此帮助学生了解事物变化和地理区域的特征,使得教学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案例精选、问题设计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程度的高低对学习效果强弱产生较大影响。当学生学习地理学科时,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便会深入学习研究相关方面知识,并且有可能会涉猎与之相关的知识。而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等都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则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设计“大气受热过程”案例时,笔者选择了“四川和北京太阳伞销售情况统计表”,设计如下问题:
首先,请大家结合图标谈一谈北京和四川太阳伞销售情况有什么差异?
其次,从四川太阳伞的销售情况看,四川和北京的太阳辐射量有何差异呢?
再者,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谈一谈四川为什么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呢?
最后,通过以上问题分析,总结大气对太阳辐射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设置以上问题,能较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
五、讲解、归纳总结学案,实现疑难释疑环节
新课改强调学习地理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否认教师讲解、归纳总结的作用。导学案教学将地理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学生的问题、疑难、矛盾等得到提前暴露、展现,使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在讲解地理知识时,一定要力求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言简意赅。比如,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讲解、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等重点强调。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充分了解自己,知晓哪些知识是掌握了的,哪些地方是不明白的,应该如何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这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和迁移运用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导学案模式的有效建立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出来,还拓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导学案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供可能,这样,也使得导学案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出应有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海,杨雪,仇素芳.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发挥思维导图优势[J].新课程(中学),2014(08).
[2]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07).
[3]刘振泉,姚智君.地理“导学案”追求课堂的感悟为先、思维为本[J].地理教育,2012(Z1).
[4]党为民.提升高中地理学案导学实效性的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
地理科学是中学一门基础课程,他主要以地理科学知识为重点,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思想情感价值观培育有机结合,是新课改下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初中生而言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地理学科较为陌生,此外由于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重视度不够,学习积极性较低,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已经成为地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全面构建地理高效课堂,应该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路和教育方法,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努力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1.排除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
信心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前提条件,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纬线这部分内容对于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学生常常感到困惑和畏惧,老师可以利用学生座位所在的行代表纬线和用列代表经线,随机选出一个学生确定他所在点的经度和纬度,再附加上每行纬度相差20度和每列经度相差30度的条件,让学生们根据上述要求报告自己所在位置的经纬度。通过把抽象的经纬线知识设计成学生容易理解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解开了疑惑,找到了规律,排除了畏惧心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要想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信心,关键在于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排除畏惧心理,进行教师角色转换,注重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自信,享受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努力挖掘教材,创设生活情境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并将教材与生活实例紧密相连,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实例,让学生摆脱对地理的恐惧和陌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地理来自生活”的新形象,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理科学的兴趣。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时,教师以学生们的生活体验夏天吹东南风而且经常下雨,冬天吹西北风而且天气很干燥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对季风气候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让学生用平常感受到的知识加深对我国季风气候变化的理解,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冬季风与夏季风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季风,夏天降水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冬天干燥主要由于冬季风造成的,从而达到课堂高效和有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实际结合,激励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开拓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探究性、合理性的问题情境。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主要应围绕两个方面:一方面,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具有趣味性、启发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的高效运转;另一方面,教师创设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把握好难易程度,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树立学习的信心。如:在学习长江时,教师可以设立以下问题:
(1)长江自源头至人海口,落差约多少?(2)长江自源头至宜宾,落差约多少?(3)长江水能集中在哪一河段?为什么?(4)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将把水电站建在长江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长江的“水能宝库”作用,为什么?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四个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长江上游主要流经山区,落差大。推理出河流的流速快;从降水量分布图中发现长江流经地区降水丰富,推理出河流的水量大,从而加深对长江是“水能宝库”的理解和掌握。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一方面,能够将图像、音频、声像有机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创设出丰富多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使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另一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教师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教案、板书等内容提前制作成课件,节省了熟悉板书的时间,增加了教学容量,教学进度变得紧凑有序,有利于大力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形象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有效地学习地理知识。如:在教授“我国的地势”这一章节时可以把我国的主要地势特征做成动画,在课堂上播放,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中国各地的地势特征,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探究,自己总结出中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教师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动画进行补充、评析。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选取地理趣味知识,拉近地理教学与生活距离
在初中教学工作中,地理属于一门知识面较广、学习枯燥乏味的学科,作为地理教师,不能回避这样的状况,但是一定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变被动为主动,将其中的有利因素发掘出来,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提高教学的生动性。纵观初中地理教材,其中有许多趣味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其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到快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拉近地理学科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例如,笔者在教学《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时,没有直接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传授,而是播放了事先准备好的专题片《走近神奇的宗教》,通过视频短片播放的形式,让学生对于世界上各种宗教流派及其关联内容具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在多媒体手段的引导下,获取了有关世界上宗教方面的丰富知识。笔者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寻找与宗教有关的知识,学生从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基督教方面入手,补充了许多宗教活动的趣味内容,许多方面内容还是学生家庭成员的具体行为,这样的趣味知识将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之间距离进一步拉近了,对于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兴趣等方面作用明显。
二、结合本地地理状况,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社会阅历浅,对社会与自然涉足不深,尤其是对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面貌等方面一知半解,地理学习中难以联系实际,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如果将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地理作为教学的重要素材,必定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产生重要作用。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调查分析,有86.9%的学生表示希望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面貌,有94.1%的学生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加入家乡地理内容,能够提高地理学科的吸引力。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将本地地理知识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与自己生活环境相联系的教学中激发兴趣,深入学习地理。如教学《地势和地形》时,笔者在初步讲解中国各地区地势地形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分析自己所在家乡的地形特点,并对不同的地形特点进行比较。接下来,教师进行地形分类、不同地区地形分布以及造成地形不同的原因等方面教学,并指导学生对本地区的地形地势进行分析。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地理知识,并且对本地区的地形地势等方面情况更加熟悉和了解,有效提高了地理学习兴趣。
三、紧扣社会发展热点,增强课堂学习的掌握效果
当前,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地理研究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讲一些社会关注的环保热点话题引入进来,与地理教学紧密融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同时让学生对社会与自然等方面增加了解,理论联系实际,深刻把握地理学习的知识要点。如教学《土地资源》一课时,笔者从课本讲开去,选取了近年来部分地区违法占用耕地开发违章建筑与小产权房的典型案例,作为课堂学习与讨论的素材。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1、这样的开发行为是否合法?具有什么样的破坏性?2、从土地资源保护角度分析这样的行为具有什么样的危害?3、应当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这样的社会热点话题也是许多学生所关心的,有了这样的引子作为契机,学生们思绪如同放飞的鸟儿,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对加深教材内容理解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笔者还经常选取群众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学素材,如气候的异常变化、长江流域保护等,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深刻程度。
四、开展课内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的意识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将学生所关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整合起来,通过课堂主题活动这样的形式融入进去,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的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水资源相关内容的时候,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仔细搜集全国水资源分布、地区性水资源矛盾以及本地区水源分布情况,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交流结束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上述资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应当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从水资源匮乏以及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是对我国当前水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指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工作刻不容缓,不仅要从水源整体保护方面着手,也应当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源,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组织课外实践拓展,巩固地理课内教学的成效
课外延伸拓展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学生掌握效果的有效方式。教师在抓好地理课内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当积极整合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拓展活动,构建“内外一体”的地理教学大课堂。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分析,实现突破难点、加深理解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结合本地区地理状况,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等方面的活动,如调查本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调查工业分布合理性等方面的内容,并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成为初中生地理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41-01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鉴于目前地理学科地位和特点,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要真正落实好课程目标,有赖于教师从教学实践的层面,认真探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充分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把学科教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等进行有效地优化整合,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改理念下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状况之分析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为教学的有效设计提出了五项基本理念:首先,高中地理课程要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其次,建立丰富多样有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第三,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及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地理学习的探索;第四,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最后,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合评价的结合。依据上述新理念不难发现现阶段的高中地理课堂存在许多问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令学生“只背不记”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难以吸引学生兴趣、传统的布置作业方式令地理学习的意义只停留于表面。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结合新课改理念实现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设计。
二、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1、课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备课
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近几年来,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其次是编好教学提纲。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通过钻研,教师耍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
2、结合学科特点丰富教学手段是重要途径
据文章上半部分所述,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以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丰富教学手段就成为这次改革中的重点。结合新课改我们的教学方式应逐步从“教材本位”像“标准本位”转变。
就这点来说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设计应秉承“科学原理与基础一认识与分析问题一自己的行动与情感态度”这条主线,以探究式及合作式的教学方法丰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既能围绕主题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同时又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有效课堂设计的定义。
3、充分运用各种图表,培养学生智能
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中,各种图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是一门趣味性、现实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模拟。通过这些多媒体方式可以让学生很形象地认识地理现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中的“口授”。有运用地图、图像、图解,变隐为显,形象地概括出来,才能讲授清楚。因为这些图像、图解概括性很强,又占有广阔空间,具有丰富的智力因素。通过对教材巾地图、示意图以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在今天强调培养学生智能的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图表,挖掘它在培养学生智能方面的潜在作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可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动”中获得知识,在“动”中培养智能。
4、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有效的地理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来进行,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注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对高中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设计具有一定理论和逻辑关系的问题.而且还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思维深度的问题。如果还问一些浅显明白、形象直观的问题,往往就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进而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选择》时, 为了使学生理解区位选择的因素这个重要的问题,提问的问题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上,而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思维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来分析和思考,进而理解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5、有效课后作业设计突出实践意义是保障
作业布置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工具同时也是检测课堂教学成果的普遍方式。课后作业应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后作业的检测功能并不在于区分学生好坏而在检验课堂教学的开展状况。片面的作业布置理念使得作业成为学生的一项负担,画洋流图、算时区、背地区经纬度的传统作业形式早已让学生感到厌倦。如果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将地理作业与实际结合将从根本上改变地理作业乏味枯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