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途径

我国正出于经济转型时期,迫切需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专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任务。随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职学生素质和能力总体上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但是在某些方面,高职学生素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找出提高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高职素质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道德、科学技术、创新、身心素质等的人才为重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虽然涵盖了一些素质教育内容,然而现实开展状况仍存在不少问题,以下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1.1高职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不强,偏向自我意识。由于培养目标不同,高职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主要以课堂教育等形式进行,然而学生对这种方式并不感兴趣,对于老师的教育,学生不虚心接受,甚至不认同某些观念,从而高职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难以产生积极效果,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很多学生不能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偏重个人意识;不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缺乏,过于重视个人利益等。1.2高职学校轻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所谓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较高的职业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实的高职学生教育却偏离了这一目标。高职学校把学生的专业技能放在首位,重点安排课程,严格考试,职业素质教育往往放置不管,趋于形式。1.3高职学校忽视学生身心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即是身体和心理素质,旨在培养具有健康身体、顽强意志和强大心理等优秀品质的高职人才。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条件。但是,在目前来看,高职学生的身心素质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第一很多学生的体格较差,不能适应复杂工作环境的要求;第二高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困难和压力,不能积极自我调节,无法适应学生到社会的过度阶段。

2.关于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1加强对高职学校教师自身素质的管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动者、实施者。在学生健康发展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重要引导人。一位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甘于奉献的老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的提升。另外,教师应该主动加强自身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生课程中去,把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格局。2.2重视学生干部在素质中的表率作用。班级班长、团委、学生会干部在学生群体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联系学生和老师的纽带。应着重加强学生干部一下几个方面素质的培养:一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为同学考虑、从学生利益出发的精神;二培养学生干部的团结意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三培养他们处理个人和集体、社会与自我利益之间关系的能力;四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总而言之,依靠和信赖学生干部更好的开展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使他们成为学生素质的模范和榜样,发挥他们带动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作用,以局部带整体,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2.3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了解社会,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比如高职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进行调研、“三下乡”“支教”等,以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来适时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等。2.4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企业走入校园。现在的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重视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更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然而在高职教育中学校教育多与社会要求存在偏差,学生职业素质无法适应需要。高职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会的职业就业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比如邀请优秀企业家、人力资源专家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开展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讲座,为学生增加关于就业方面的知识。另外,高职学生应该建立相关实训基地,与一些企业建立实习合作机制,以方便学生实习。一方面学生可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提前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学习,可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就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2.5加强高职学生身心素质的教育。2.5.1改变教学目标,把提高学生体能、毅力和耐力摆在重要位置。针对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2.5.2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基本素质;2.5.3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关注高职学生心理问题。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校应该多关注他们在自我认知,兴趣、精神品质等方面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开展心理辅导、心理调查,促进高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是围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目标而进行的。人的生存和人的发展是高职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而这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专业应用技能、职业素质两个要素。因此,高职教育必须重视人才质量的培养。高职学校只有抓好素质教育,加大素质教育的培养力度,采取多种有效途径,才能真正实现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发展,打造适应社会潮流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教育做出贡献。

作者:邹春 刘楚晨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济南阳光100中学

参考文献:

[1]王丽颖.探索适应社会需求下的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6):253-254.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定义 内涵 实施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高职类院校要把 “十一五”期间当作是高职院校实践创业教育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创业教育。

一、创业教育的定义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随后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提出:高等教育应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教育被称为教育的 “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这种人应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1]。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创业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使学生通过创业教育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知识技能、创业能力及主动适应社会的创业心理品质[2]。

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活动,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为目标,使其具备从事创业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 创业教育是创业素质得以培养和提升的重要载体。

二、创业素质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焕发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创业活动。创业教育归根结底是创业素质教育。创业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创业意识:包括自主创业的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公关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与宣传意识。二是创业心理:创业者的心理品质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适应性等个性。三是创业精神: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的和独特的方式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这种理念应贯穿于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其内涵包括自信心、进取心 、责任心三个方面。四是创业必备知识:主要包括:(1)创业成功所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2)创业之后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知识,这类知识则是事业可持续性发展重要保障,应当日益重视;(3)在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综合性知识,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公关等。五是创业技能:主要包括:(1)就业和创业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2)对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的经营管理能力; (3)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公关能力。

三、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创新载体、分出层次。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开展创业教育。对大一学生进行创业启蒙教育,主要是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对大二进行创业品格教育、创业精神、创业技能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对大三进行创业市场及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对创业有更深层的思考,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二)构建“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在继续坚持传统的“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加上“政府扶持”,形成“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创业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市场运作规律。通过完善主渠道、发挥主阵地、建设主基地,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真正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创业素质教育的系统框架。

(三)重点突出“三抓”。

在创业素质教育过程要抓普及、抓层次、抓典型。一是抓普及,创业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创业教育的教育特色。二是抓层次,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这两个平台进行互补式教育,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创业教育;将普及教育、培育创业团队教育、创业精英教育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三是抓普及,通过抓典型人物、典型项目、在学生中树立创业典型,在学生中起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创业素质教育。

(四)培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育,关系到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选拔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尤其是自主创业成功的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总结创业案例;选聘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作为兼职老师。制定相关扶持政策,让一些教师和学生带着项目共同创业, 培育“教师型企业家”。

(五)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突出创业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必修课,而且有选修课,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同时要把理论课程、实训课程结合起来,处理好普及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关系,加强创业氛围的校园文化建设。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计划表

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一是创新创业课程。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可以构建以第一课堂为主的必修课程,以及以第二课堂为辅的选修课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渗透和贯穿创业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二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化教学,探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法。三是突出实践教学地位。高职院校应通过引进国外通行的创业教育模式,结合高职类院校的实际,推行“模拟公司”项目等形式,开展富有实践特色的创业教育。四是实行“双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行“双证书”教育,将毕业实践考核与创业证书相结合。如在毕业实践考核环节要求“SYB”证书、“KAB”等项目证书,可以抵扣相应的学分等形式,大力推进高职类院校的创业教育。

对高职院校来说,创业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热点课题,只有不断探索和研究其普遍性和规律性,积极采用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使创业教育更加深入、更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就业指导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赵忠兰.专业教育中应突出和渗透创业教育[J] .交通职业教育,2000,(4).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素质教育;校企合作;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精湛的职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在当前技工学校全面推进内涵建设的背景下,建立和完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技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品质和能力,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性。技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可分为基本职业素质和专业职业素质:基本职业素质指所有“职业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主要体现在责任心、敬业精神、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素质是相应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特有素质,即良好的职业技能,主要体现为掌握从业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技工学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加强技工学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加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着力推进职业道德教育,改进道德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综合评价办法,丰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载体和渠道,切实增强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将职业道德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在实践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道德素质教育模式。

(二)进一步丰富文化资源,强化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创新作用,建立“和谐职业人”培养机制。

(三)营造体现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的专业文化环境,在职业环境和专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技工学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的途径选择

(一)丰富道德素质教育内容

坚持以“思政”课教育为主渠道,以文化熏陶为主要形式,以教风促学风、以党建带团建、以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是要加强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可接受性。以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为中心,通过系统讲授有关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养成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敬业意识、纪律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熏陶;二是要结合社会、行业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加强就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主题活动和专家讲座;三是要实施技校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生活习惯和互助的团队精神;四是要建成道德素质教育精品课程,使课程建设的内容更贴近企业、贴近学生、贴近实践;五是要开展校园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和群防群治的工作局面,形成良好的校园行为规范。

(二)打造素质精良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队伍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有赖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职业素质教育工作队伍既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包括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等教职员工。为此,一是要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把校园建设与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校纪校规;二是要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大师德教育力度和深度,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三是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四是要加强外聘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聘请企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以德育辅导员的身份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推进“以学生为本”的“体验式”素质教育

营造健康高雅、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促进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土壤,提高技校学生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

1、要积极发展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并以此为载体,不断丰富校园文体生活,构筑健康高雅、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

2、是要开展实用技术创新活动,切实将早期科研训练纳入培养计划,打造以科技素质和专业素养熏陶为目标的专业文化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形成崇尚技术、重视技能的氛围;

3、要进一步开展普及性的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问题预警机制和危机干预机制,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学生之中,引导学生构建阳光向上的心理特质;

4、要实施技校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引导广大技校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增强技校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四、在技校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初步形成职业观念和意识。 使学生适应由中学生到技校学生的转变、学习方法与生活环境的转变等; 做到了解专业、 热爱专业、产生学习的源动力; 明确奋斗目标和做好职业规划。

2、明确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基础, 培养爱岗敬业合格人才。

3、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 形成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与导向作用。

4、结合实际制定相适应的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规划, 并能与时俱进, 按需调整, 保证职业素质教育的科学性、 系统性、完整性和适应性。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第4篇

信息素质指人们利用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1]。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信息素质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大学生是创新型人才的生力军,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为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与评价十分必要[2]。旨在论述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一、信息素质内涵的演变

信息素质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Zurkowski[1]在1974年提出,指人们的信息查询、获取能力,信息组织、加工、分析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McClure[3]认为信息素质是传统素质、网络素质、计算机素质与媒体素质的集合。我国的信息素质最初从图书馆素质演变而来,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利用图书馆的相关技能与知识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4]。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虚拟咨询机构、搜索引擎、电子数据库、网络信息充满互联网,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图书馆的唯一信息源地位被打破,单纯图书馆检索技能已不能满足需要[5],因此,信息素质被重新定义为狭义型和广义型[6],狭义信息素质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广义信息素质指检索、甄别、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素质概念的演变过程中,信息素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陈爱璞[7]将信息素质内涵分为二要素(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三要素(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要素(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六要素(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潜能、信息心理)。毛奕[8]认为信息素质的内涵体现在五个方面,即信息知识水平与信息行为能力、信息分析评价和利用能力、信息情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王锦贵[9]把信息素质与图书馆、计算机技术、教育界及终身学习相关联,使信息素质的概念和内涵更加完善。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现状

信息素质教育指通过有效的策略、途径和方法,增强个体信息意识,提高个体信息能力,丰富个体信息知识,树立个体信息观念,加强个体信息道德,从而使个体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教育[10]。国外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澳大利亚较早开展了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11]。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依托高校图书馆通过新生图书馆利用培训、开设文献检索课、各类信息利用培训及毕业设计(论文)专业文献信息利用等途径实施。

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进展:曾晓牧等[12]提出按照基础、通用和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组成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即对低年级学生实施基础信息素质教育,包括图书馆基础能力和信息技术基础能力教育,如介绍图书馆布局和联机目录、网络工具、浏览器、搜索引擎的使用等;对中年级学生实施通用信息素养教育,包括分析信息源的特点,选择恰当的信息源,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评价、交流,合法检索、利用信息等;对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实施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包括了解本学科信息的范畴、类型及常用信息资源,能正确判断信息资源,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完成学术论文或学位论文的写作。陈琳等[13]提出信息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为总体目标,全面构建包括基础类的平台课程、提高类的拓展课程和巩固类的实践课程等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信息素质教育方法、教学模式研究进展:严丽[14]把信息素质学习分为研究型和资源型,研究型学习指学生在一定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研究来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资源型学习是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来完成课程目标的学习,是一种自我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学习。曾晓牧等[12]提出,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等可由图书馆人员承担;培养基于学科的信息素质需要学科教师和图书馆人员合作完成;信息素质网络教育资源需要图书馆人员和电教人员共同开发建设;信息素质教学设计则需要图书馆人员与教师合作进行。杨小文[15]依据系统论提出建立一个文献检索课教学管理系统,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工作进行系统化管理,以获得最佳综合效应。许萍等[16]针对地方高校可供检索的数据库、电子资源少的现状,倡导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高校文献信息合作,宏观上,形成地区乃至全国联盟以实现网络培训的资源共享;中观上,实现校际及学校与数据商的合作;微观上,实施校园内部图书馆与院系、图书馆与教师、图书馆与学生的合作。此外,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新趋势[17],但国内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尚未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一些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网络培训内容简单,形式单调,侧重对信息资源的查找,忽视对用户评价信息资源能力的培养,缺乏个性化服务项目等,亟待改进。

三、信息素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信息素质评价方法指评估用户运用信息能力的评价标准及方案。我国研究信息素质评价方法是从借鉴美国信息素质评价标准开始的。苏晶等[18]从我国不同类型学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参考国外评价标准,分别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以及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大学生信息素质进行了总体评价。杨林等[19]提出了按基本型、研究型、专业型和教育型分层次制定高校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建议,并给出了每种类型的定义和特点。曾晓牧等[20]从信息素质教育的效果方面进行分层评价,第一层次是满意度评价,第二层次是通用信息素质能力评价,第三层次是基于学科的信息素质能力评价,第四层次是反馈评价。吴平[21]提出了制定我国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七大原则,即导向性、完备性、科学性、可操作性、针对性、发展性、定性与定量结合性原则,并指出了制定信息素质标准应注意的问题。赵雅萍[22]等通过对大学生和专家的调查,确定了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信息知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吸纳能力和信息伦理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各条目的权重,并在大学生中进行了评价实践,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能客观评价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水平,指导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方向,激励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质。

在各种评价方法中,比较完善的是曾晓牧等人[23]根据北京地区信息设施、信息环境条件,利用德尔菲法设计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该体系由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构成,目前已应用于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能力评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存在问题:评价指标不够系统、全面,大多数标准仍局限在对国外相应标准的修改和补充上,未形成符合我国国情、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及方法;相关研究呈现零散、孤立、局部特性;实证性研究相对不足等。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第5篇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应从育人目标出发,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中重构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培育体系,尤其要注重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从素质教育的内容、保障措施、实施途径和评价标准四个方面,将素质教育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突出企业参与学生的素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质量评价,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四个计划、三个保障、两个途径、一个标准”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体系(简称“4321”素质培育体系)。[2]

二、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体系构建的途径和措施

(一)“四个计划”推进素质教育

高职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四个计划”从两课教学、职业发展、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四个方面推进了高职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1.校企合作,深化“两课”教学改革计划

“两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主课堂。高职院校要从校企合作切入,深化“两课”课程改革,聘请企业专家指导“两课”的实践教学,共同设计课题、项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积极思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两课”教师要结合各专业特点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动参与专业教研活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技能竞赛、科技创新和社会调查等活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聘请专家来学校作报告,加强学生个体的心理辅导,特别是要利用网络管理平台进行网络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2.企业文化熏陶,促进学生职业发展计划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素质教育,要把企业和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企业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以企业文化熏陶学生,通过校企文化交流,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同时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审美和创造等方面的综合素养;通过策划和组织企业家论坛、校企联谊会和企业文化进课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坚强毅力和团队精神。先进的企业文化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3.企业成功人士导航,助推学生职业成功计划

邀请企业成功人士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航,通过行业领军人物论坛、成功企业家演绎精彩职业人生、校友报告会、杰出人物访谈、专业风采show、facetoface(与企业家面对面)等活动,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进而根据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导航,并使之常规化、制度化。另外,由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组成团队对学生实施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专业、职业,确定目标,制订学业生涯规划,包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计划,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就业系列辅导活动(走进职场、职场应变、职业发展、自我保护和迈向成功),助推学生取得职业成功。

4.参与企业创新,开展学生创业教育计划

让学生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联合企业共同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赛促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通过与企业共同进行市场调查、开发项目、设计题目和挖掘创意等,让学生参与企业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全校性的专业技能竞赛、专业学术活动、数学建模竞赛、论坛和科普知识宣传等构建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专业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申报专利,以争当技术能手为荣,促进竞争力的提高;鼓励他们从“做好工作”到“做得更好”,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以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的,将“与人合作能力训练”、“与人交流能力训练”、“自学能力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等特色课程教学与大学生走进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实践实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联合企业共同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邀请企业人员来校举办创业之路学术讲座和创业论坛,加强与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用人单位的合作,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创业行动计划竞赛、创业精英访谈、创业政策咨询和针对专业特点开发适合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加强创业网站建设等,搭建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强化创业意识,丰富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技能,健全创业心理,提高创业能力。

(二)“三个保障”保证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组织与制度保障

成立企业专家参与的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该组织由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成员包括企业专家、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社科部、实训中心和各系(院)负责人。该组织负责制订《素质教育指导意见》、《素质教育实施办法》,指导全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加强调研,注重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制订《素质教育调研活动实施办法》,每年邀请500家以上的企业参加校园招聘会、开展校企合作联谊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会、产学合作大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和参加行业协会等活动,采取网络、电话、问卷调查、电子邮件和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经常性的校企对话,调查企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找准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素质教育活动。

2.素质教育师资队伍保障

建成“一专两兼、内外结合”的素质教育师资库。建立校内专职素质教育师资库、校内兼职素质教育师资库、校外兼职素质教育师资库等三个素质教育师资库,其中校外兼职素质教育教师主要由合作企业的杰出校友、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构成。通过素质教育教师指导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技能竞赛和专题报告等途径,拓宽素质教育中教师深度介入学生素质培养的渠道,充分发挥三支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在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工作中的优势作用。每年组织100人次校内素质教育教师外出参加专题进修和培训。定期开展素质教育教师的交流与研讨,使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素质教育平台保障

建立就业实践基地。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一批校外就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参加校外的顶岗实习,在真实的生产氛围中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素质教育网络。借助网络对青少年的强大吸引力,建设素质教育网络资源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如开通网上心理辅导和讲座,达到自助式心理引导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的目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规范学生社团的建立和日常管理,大力组建技能培养型、专业学习型社团,积极支持文体项目型、志愿服务型、兴趣拓展型社团。要引导学生参加本专业技能培养型和专业学习型社团,支持学生参加至少一项兴趣爱好拓展型社团。让学生社团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交流园地和社会能力锻炼提高的成长舞台。

(三)“两个途径”实施素质教育

1.教职工全员参与、教学过程全方位渗透实施素质教育

(1)教职工全员参与素质教育

教职工全员参与素质教育,并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制订并实施教职工培训计划,定期对教职工进行培训,尤其是对新进校的教职工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教职工自身素质和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及水平。把教师如何通过授课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之一,强化教师参与素质教育的意识。加强对素质教育的检查,既检查学生的表现,也检查教师教书育人的效果。学生通过网络评价、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对教职工参与素质教育的程度和效果进行测评和反馈。建立奖惩制度,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每年召开教书育人表彰大会,对在素质教育中有建树的集体与个人给予表彰,设“良师益友奖”,对表现差的,给予批评,必要时重新培训,达标后才能重新上岗。

(2)教学过程全方位渗透素质教育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职业道德为重点,教学过程全方位渗透素质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要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和实践活动,要有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课堂教学要体现教书育人,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每一位教师除了必须传授知识和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外,还必须加强学生课堂行为的养成管理,并将学习表现按比例纳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使成绩体现出学生的“综合智力”。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传授知识和培训技能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引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在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课程教学、顶岗实习、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就业指导、毕业教育和日常管理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强化学生素质培养,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专业,认识职业,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为顺利就业,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2.校企合作实施素质教育

制订《素质教育校企共建共管实施办法》,根据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校企共同设计学生素质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社会实践、“两课”实践教学、校企文化建设等方面,校外兼职素质教育教师参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使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符合企业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实践活动以及在校内参加生产性实训;采用双导师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和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老师,负责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和日常管理。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共同确定成绩,做出鉴定。以企业对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踏实干事、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