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区域地理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初探区域对比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比东北三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初步掌握区域对比的基本方法;
3、能够将区域对比法运用到其他区域的对比当中。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年龄在14周岁左右,这是一个充满感性、矛盾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在知识结构上,经过快两年的学习,多数学生已经具备学习区域地理和区域中的典型代表区域的基础储备,也基本具备如何去分析自然条件特征及其影响的学习方法。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同学之间差距较大。
在能力结构上,初步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初中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但要在地图中能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甚至运用多幅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分析时,他们就有难度了,因此需要通过多读图,教师的引导培养来加强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在认知结构上,八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不稳定,且注意力易分散,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存在着差异,抽象的概念、空洞的数据对他们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
在心理状况上,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是非升学科目,不参加中考,学不学无所谓,导致学生上课态度不积极,只有少数爱好地理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而且我校位于贵阳市白云区龚家寨,属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知识基础较差,而且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八年级的学生维持注意力的时间不长,教师如讲授时间过长,学生容易分心,所以,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须特别注意将复杂的问题分步骤的进行化解,让学生能听懂,愿意听;能动脑动手,愿意动脑动手,可运用耳熟能详的故事、图片、地图设计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⑴读图说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东北三省和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⑵读图对比分析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农业特点;
⑶读图对比分析东北三省和长江三角洲农业特点;
⑷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区域对比方法并能够进行知识迁移
2、教学难点
学生能否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对比分析这两个地区学会分析其他区域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教学当中老师经常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对比学习是一种重要并且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样,在命题中也常常将两个区域进行对比。今天我们就将使用对比法进行我国区域地理的复习。
回想什么是对比法
直接说明本课主要内容使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复习旧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本学期我们首先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它们分别是?
在这四大区域中我们又选择了8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区域进行学习,其中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北京位于北方地区;长三角、香港和澳门、台湾省位于南方地区;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地区;三江源位于青藏地区。总体来看,南北方地区各选择了3个地区,而西北和青藏地区则只选择了一个。为什么这么安排呢,这主要和我们国家人口分布东多西少有关,南北方地区人口较多,青藏西北地区人口较少。
现在我们就先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进行对比,通过对这两个区域的农业进行对比来探讨区域对比的基本方法。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特征。
(提问)为什么它们有这样的自然特征呢?我们先来分析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
(活动)请同学们观察“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思考西北地区地理位置与它的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小结)通过地图可知,西北地区大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从其地理位置可知西北地区距海较远,且周边有高大山脉,因此该地区降水较少,少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可以通过地域分界线推测出来,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相重合,因此该区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有些地方甚至低于50毫米,属于非季风区,其自然特征为干旱。
(活动)我们再来分析青藏地区。请同学们观察“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思考青藏地区地理位置与它的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小结)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从地图可知,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第一阶梯,海拔高,海拔越高气温就越低,因此其自然特征为高寒。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区域的自然特征是由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所以在比较两个区域之前,我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决定其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又是其人文环境的基础。
(提问)掌握这两个区域的地理位置之后,我们就需要分析两个区域的对比点。根据要求,我们需要对比的是这两个地区的农业,请问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自然和人文)
(小结)是的,分析一个区域的农业既要分析它的自然条件,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人文条件。但是由于这两个地区人口较少,相对于南北方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它们的农业主要依托的是其自然因素,所以我们着重对比其自然条件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分析西北地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因此与其他区域相比,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水。因为天然降水总体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仅依赖天然降水只能发展畜牧业,而在局部可以提供灌溉用水的地方才能发展种植业。因此西北地区的农业主要是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而在青藏地区上,受其“高寒”影响,气候冷再加上土层较薄,不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只能发展高寒牧业,该地牧草多为耐寒的高山草甸,畜种也是能够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环境的牦牛、藏绵羊等。
青藏地区农业除了有牧业之外,和西北地区一样也有种植业。其种植业只分布在河谷地区,形成河谷农业。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青藏地区的有些河谷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热量相对充足,土壤条件相对较好,能够发展种植业。但是种植的农作物的品种还是要收到青藏地区大环境的影响,只能是喜温凉的作物,如青稞、小麦等。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两个地区都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这是两个地区农业的共性,但是由于自然环境不同两个地区的牧业和种植业是有差别的。对于种植业来说青藏地区受制于它的“高寒”发展出了河谷农业,而西北地区则因其“干旱”发展出灌溉农业。就牧业来说,青藏地区则发展出其独特的高寒牧业。通过对这两个地区农业的比较,我们来总结一下比较不同区域的方法。
(小结)如何对比两个区域
1、读图分析需要对比区域的地理位置;
2、两个区域的对比点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3、综合分析两个地区的异同。
以上就是区域对比的基本方法。能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区域的对比中吗?我们再来试一试。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干旱;青藏地区-高寒
读图回答问题
思考分析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总结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对比掌握不同区域的方法
巩固练习
(活动)请同学们观察“东北三省地形图”、“哈尔滨气候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上海气候图”,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东北三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的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填入下表。
完成练习
将学习到的对比方法落到实处
总结语
同学们,我们今天通过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农业的对比总结了区域对比分析的一般方法,希望大家课后尝试用这种方法寻找更多的区域的对比点进行对比,深刻体会不同区域之间的异同。
由此可见,地理思想是指人们对地理学科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地理方法指某一地理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和手段。地理方法的灵魂是地理思想,思想是对方法的抽象认识,方法是思想的具体化形式,二者具有统一性。笔者通过对近五年来《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和相关专着中收集的有关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和实施中所取得的成绩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地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地理教育的价值实现做出一份贡献。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现状
1.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思想方法类型基本确定
根据文献分析,关于中学地理课程中地理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地理教育国际》中指出,地理学科围绕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了关于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相互作用、区域等核心概念的基本观念和法则,[1]包括:
空间观念。涵盖区位论,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着空间定位、空间相互作用与联系、将世界组成不同区域加以认识、地理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等思想方法。
系统综合的观念。涵盖系统观、全球观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地理环境整体性、人地关系等思想方法。
动态观念。涵盖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发展变化观,蕴含地理过程、时空关联等思想方法。
可持续发展观念。蕴含人地关系的思想方法,其中“人对地”的影响中包括环境观、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一些观点。
第二种观点,在《中学地理素养教育》一书中,袁孝亭教授从地理学家的倡导和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国际地理教育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认为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包含的地理思想方法有:[2]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应把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空间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作为地理观点教育的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内容应主要包括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第三种观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地理视角”即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3]
(1)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与“地理视角”有关的知识主要包括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念、因地制宜的观念、初步的环境伦理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全球化观念等。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地理事物“形成”、地理特征“归纳”、地理成因“分析”、地理规律“理解”的过程与方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方法,例如归纳地理特征,包括运用地图发现地理特征、运用比较法概括地理特征等。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观点基本上概括了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地理思想方法,只是需要概括得再全面些,重点突出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思想,特别强调地图法、野外考察法等传统地理方法,增添GIS、GPS、RS等新技术新方法,同时新的地理课程改革也特别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2.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初步展开
(1)理论研究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应当是基于地理学科的、以地理思想方法为主要依据的研究。并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如何基于地理思想方法进行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首先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提出具有基础意义的地理课程与教学问题;其次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探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再次是提出给予地理思想方法开展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技术路线”。[4]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地理思想方法体现研究
洪婷从目标体系、地理教材、学习方式、形成性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策略。[5]陈启洪提出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地理学思想,并把地理学思想划分为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关系、综合性、地域性、系统性等。[6]崔准依据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把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归纳为七个板块(定位问题、图像问题、区域分析方法、物质运动和分布、整体性和差异性、区位论、人地关系论)。[7]庞艳辉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人教版高中教材《地理1》的地理思想与方法,认为《地理1》中体现了四类12种地理思想和三类13种地理方法。[8]分析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的体现情况,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需要研究者的不断努力。
(3)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研究
张素娟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观念性知识——原理性——事实性知识‘自上而下’梳理和解析教学内容,教学时再‘自下而上’帮助学生在事实和材料基础上提炼观念性认识,在具体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概括,构建学科观念和学科思想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两个案例:“高中地理必修模块‘洋流’”“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教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9]褚丽娟运用案例设计法,设计了地理科学方法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和地理观点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10]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还处于起始阶段,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
(4)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整合学科教学必须改变以往学科教学中“部分—部分—整体”的知识组建和建构方式,代之以“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是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感知和了解各册教材的内容,并以其中蕴含的学科思想方法作为核心归纳和概括各册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然后以学科教材的单元为基本单位实施整体性教学。[11]徐宝芳教授在“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也强调对学生进行地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12]“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思想中,强调地理思维方法,突出了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从学案和教案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无论两案中的地图,还是图表、景观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思想方法。教学有模,教无定模,至于哪种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有效教学,需要广大师生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5)地理思想方法的培养途径研究
有关地理思维方面的文章较多,尤其以空间思维培养方面的最多。如袁孝亭主张在教学有关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等内容时,可利用空间形状、空间大小、距离等空间要素发展其地理空间思维;[13]代泽斌强调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应通过区域[ lunwen.1KEJIAN.com]地图训练、区域对比训练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4]龚倩认为“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应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明确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特征、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5]。笔者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方法的文章较少,缺少系统介绍培养学生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常有必要将地理思想方法作为地理教学理论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并注重由地理思想方法推演开去,提出基于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总结提炼有关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策略、原理,以此构建地理教学的理论体系。[4]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起点,如何总结梳理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如何分析地理思想方法中所蕴含的地理教学原理;如何检验出地理教学原理的实际效果、运用策略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识和力量薄弱
由此可见,地理思想是指人们对地理学科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地理方法指某一地理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和手段。地理方法的灵魂是地理思想,思想是对方法的抽象认识,方法是思想的具体化形式,二者具有统一性。笔者通过对近五年来《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和相关专着中收集的有关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与方法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和实施中所取得的成绩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地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地理教育的价值实现做出一份贡献。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现状
1.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思想方法类型基本确定
根据文献分析,关于中学地理课程中地理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地理教育国际》中指出,地理学科围绕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了关于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相互作用、区域等核心概念的基本观念和法则,[1]包括:
空间观念。涵盖区位论,区域差异,因地制宜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着空间定位、空间相互作用与联系、将世界组成不同区域加以认识、地理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等思想方法。
系统综合的观念。涵盖系统观、全球观等基本原理、观点,蕴含地理环境整体性、人地关系等思想方法。
动态观念。涵盖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发展变化观,蕴含地理过程、时空关联等思想方法。
可持续发展观念。蕴含人地关系的思想方法,其中“人对地”的影响中包括环境观、全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一些观点。
第二种观点,在《中学地理素养教育》一书中,袁孝亭教授从地理学家的倡导和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国际地理教育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认为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包含的地理思想方法有:[2]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应把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空间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作为地理观点教育的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内容应主要包括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比较、地理分析与综合、地理归纳与演绎等方法。
第三种观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地理视角”即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3]
(1)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与“地理视角”有关的知识主要包括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念、因地制宜的观念、初步的环境伦理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全球化观念等。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地理事物“形成”、地理特征“归纳”、地理成因“分析”、地理规律“理解”的过程与方法,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方法,例如归纳地理特征,包括运用地图发现地理特征、运用比较法概括地理特征等。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观点基本上概括了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地理思想方法,只是需要概括得再全面些,重点突出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思想,特别强调地图法、野外考察法等传统地理方法,增添GIS、GPS、RS等新技术新方法,同时新的地理课程改革也特别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2.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初步展开
(1)理论研究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应当是基于地理学科的、以地理思想方法为主要依据的研究。并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如何基于地理思想方法进行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首先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提出具有基础意义的地理课程与教学问题;其次是依据地理思想方法,探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再次是提出给予地理思想方法开展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技术路线”。[4]笔者通过分析发现,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地理思想方法体现研究
洪婷从目标体系、地理教材、学习方式、形成性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体现策略。[5]陈启洪提出高中地理教学要体现地理学思想,并把地理学思想划分为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关系、综合性、地域性、系统性等。[6]崔准依据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把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归纳为七个板块(定位问题、图像问题、区域分析方法、物质运动和分布、整体性和差异性、区位论、人地关系论)。[7]庞艳辉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人教版高中教材《地理1》的地理思想与方法,认为《地理1》中体现了四类12种地理思想和三类13种地理方法。[8]分析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的体现情况,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需要研究者的不断努力。
(3)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研究
张素娟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观念性知识——原理性——事实性知识‘自上而下’梳理和解析教学内容,教学时再‘自下而上’帮助学生在事实和材料基础上提炼观念性认识,在具体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升概括,构建学科观念和学科思想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两个案例:“高中地理必修模块‘洋流’”“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教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9]褚丽娟运用案例设计法,设计了地理科学方法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和地理观点培养的案例教学设计。[10]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还处于起始阶段,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
(4)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整合学科教学必须改变以往学科教学中“部分—部分—整体”的知识组建和建构方式,代之以“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是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感知和了解各册教材的内容,并以其中蕴含的学科思想方法作为核心归纳和概括各册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然后以学科教材的单元为基本单位实施整体性教学。[11]徐宝芳教授在“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中,也强调对学生进行地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12]“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思想中,强调地理思维方法,突出了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从学案和教案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无论两案中的地图,还是图表、景观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思想方法。教学有模, 教无定模,至于哪种教学模式才能促进有效教学,需要广大师生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5)地理思想方法的培养途径研究
有关地理思维方面的文章较多,尤其以空间思维培养方面的最多。如袁孝亭主张在教学有关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等内容时,可利用空间形状、空间大小、距离等空间要素发展其地理空间思维;[13]代泽斌强调在区域地理复习中,应通过区域[ ]地图训练、区域对比训练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4]龚倩认为“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应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明确地理空间思维的内涵、特征、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5]。笔者通过对文献分析发现: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方法的文章较少,缺少系统介绍培养学生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常有必要将地理思想方法作为地理教学理论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并注重由地理思想方法推演开去,提出基于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总结提炼有关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策略、原理,以此构建地理教学的理论体系。[4]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起点,如何总结梳理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如何分析地理思想方法中所蕴含的地理教学原理;如何检验出地理教学原理的实际效果、运用策略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识和力量薄弱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中学地理教师仍然坚持知识本位的思想,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其中所蕴含的地理思想方法却很少顾及。虽然地理教师和学生已潜移默化的运用着某些地理方法,但自觉地将地理研究方法转化为地理教学方法的意识还不强,有关地理学家思想与方法转化为地理教学思想方法的文章还凤毛麟角,仅发现高建军所作《赫特纳地理教育思想评介》一文。[16]通过文献查阅发现,研究中学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还比较少。笔者通过中国知网,采用“模糊搜索”方式,搜索关键词“地理思想方法”从1972~2012年的文章,仅发现20篇;而当通过中国知网,采用“精确搜索”方式,搜索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从1972~2012年的文章,却发现2265篇。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力量的薄弱。
3.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比例失调
从研究力量来看,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北师范大学,而国内其他师范院校很少涉及这方面的研究。从中学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来看,只有庞艳辉系统研究了人教版高中《地理1》中的地理思想与方法[8],而《地理2》和《地理3》中的地理思想方法系统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显示出一种重自然地理学思想与方法,轻人文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的状况。这与当代地理学中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融合的发展趋势不符。从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研究来看,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人地关系思想、空间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等方面,其他地理学思想方法较少涉及。如在搜集近五年的文献中,有关地理计量思想方法的文章,仅发现了金光泽的《计量思想——高考地理试题所反映出的地学思维和方法》一文。[17]
4.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思想方法内容研究有待深化
关于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理思想,人们容易联想到人地关系、因地制宜、空间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关于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地理方法,人们也很容易想到地图法、野外考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但是具体到某一地理思想具体包含那些内容,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往往不得而知;在解决某一地理问题时,是仅用一种地理方法,还是多种地理方法的综合运用,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例如,蒋黎莉对人地关系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把人地关系的内容要点概括为客观关系、动态关系、辩证关系和区域性关系,提出了人地关系思想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改进策略[18],这对于准确把握人地关系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庞艳辉系统分析了人教版高中《地理1》的地理思想与方法[8]。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因为教材是“教”和“学”的主要工具,高质量的地理教材可以将地理思想方法巧妙地渗透其中。因此,要深入挖掘地理教材这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发挥地理教材的作用。
三、几点建议
1.提高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识,构建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理论体系
构建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理论体系是地理教学的需要,把地理最精髓的、最本质的思想通过教师的理解和设计让学生来感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地理学科思想的形成,对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解决地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三个要素,而学科思想是一个学科的灵魂。[19]通过培养学科思想和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新课标也非常重视学生地理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核心就是地理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地理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地理成果的表达与交流,而这正是地理研究方法的体现。地理思想方法教育可以满足这些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开展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和教学评价研究等工作。在研究的基础上,逐步重视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作用,发挥地理学科应有的教育价值。
2.准确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体现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学价值
地理思想方法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如何准确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内涵,注重地理思想方法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对于形成学生的地理思维非常重要。因此应准确把握地理思想方法内容,加强地理思想方法理论方面的研究,在教学中致力于贯[ ]彻地理思想与方法。比如,地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就是“根据其空间的差别性,根据空间划分为大陆、地区、地方和地点来理解地表”。[20]学生学习了地理,应该对区域的尺度的大小有一种敏感性,懂得划分不同的区域,是认识地球环境复杂性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应当教会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认识所学的地方。又如:关注地理事物和现象组成要素的分布、组合和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是一项重要的地理思想方法。[21]按照这一地理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地理事物和现象置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分析其中的地理要素的分布、组合及其普遍存在的空间关系,让学生区分主导因素,进而把握区域的地理特征。这些都是地理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准确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内容及其对地理教学的启发,是探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策略。
3.开展地理教材的专题分析,归纳教材中的地理思想方法
论文摘要:关于英语教学大纲设计的讨论在全国高校已经进行了多年,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们对于此问题都已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本文除了对学生需求的分析之外,还对影响课程设置的另一因素一社会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两份问卷的分析,根据所得结论从学习者和用人单位两方面进行需求调查,探讨需求、学习动机与课程设置的关系,从而对我校英语强化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引言
在教学大纲改革中,改什么(课程目标),怎么改(课程目标的实施),改的结果如何(课程评价)三个环节紧密联系,缺一不可(Numan, 2004)。而其中“改什么”是指引改革大方向的重要环节。随着2004年初“大学生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颁布和实施,在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己逐渐明朗:大学英语教学应完成从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当然这种转变不仅仅存在于大学芙语教学中,随着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注垂,如何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的多方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各高校一直探索的问题。
针对高校如何培养具有学习能力的多方面发展的人才,结合心理学中的需要层次理论(Maslow 1943),国内外很多研究者开始广泛关注教学大纲的改革。Nunan曾经提出课程设置的三个关键性联系,即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实施和课程评价下个环竹密不可分(Nunan 2004)。蔡慧萍,陆飞(2005)指出:教学改革应加大专业课程实践的力度,发挥校外实习草地的作用,建立校外导师制度;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课堂教学的方法应紧跟时一代的要求,不断改革创新;栗小兰(1994)初步探讨了学生需求与教学大纲设置关系,她认为: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因素起着决定作用,它们决定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的教学要求。对于专门的课程设置问题,如商务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研究则主张:原有的从课程性质维度划分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操作技能课程应按其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程度和运用的广泛性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吴亚,2004)。在学习动机与教学关系的研究方面,有英语学习动机强度对自我认同影响的研究表明:显示动机强度对六种自我认同变化均有显著影响。在自信、生产性、附加性变化方面,动机强度越高的学生变化越大;削减性变化显现出相同的趋势,而零变化的趋势则相反;在分裂性变化方面,动机强度中等的学生变化最大,动机强度最高的学生变化最小。(高一虹,2003)。上述研究对课程改革和学生需求的关系都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但是还不够完善,研究的着手点过于片面,不能满足新课程设置的要求。如蔡慧萍,陆国飞的研究只是对社会需求的研究,忽略学生个人需求与课程设置的关系。鉴于此,本论文同时兼顾以上两种需求及其与课程设置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探明学生个体需求、社会需求,从而为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的设计提供明晰的理论参考和改革依据。
1.研究方法
1. 1调查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250名大连理工大学英语强化专业年级学生和涉及大连30家跨国公司和中小型企业的200名人事主管部门人员。他们作为被试从两方面来调查分析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需求及社会对英语复合型人才的看法和需求情况。
1. 2调查工具
本研究调查工具为《学生个人需求问卷》和《社会需求调查问卷》两份自编问卷。其中《学生个人需求问卷》结合大连理工英语强化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需求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为参照编制。它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以明了学生需求与个体自然情况的关系。第二部分调查学生学习情况。第三部分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定法调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及强度;而《社会需求调查问卷》则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编制,由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和调查对象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两部分组成。
2.数据分析
2. 1个人需求
《学生个人需求问卷》共发放250份,收回246份。通过对回收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发现被测对象都是对英语有很强学习动机的学生,尤其注重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以下为该问卷后两部分的统计结果:
(1)英语学习目标
结果发现,66. 6%的同学表示最想提高的是听说技能,反映出针对语法,阅读,写作等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己经不能满足学生个人的学习需求,他们更希望能补充听说上的不足,从而达到应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问卷中58. 33%的同学希望大学毕业时能熟练准确地与外国人交流,20. 8%希望能与外国人进行一般的交谈。由此可见,英强专业的大部分学生练习口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不仅仅是通过考试,所以他们的学习目标是长期目标并非短期的。
(2)自我评价与英语学习中的困难
调查显示66. 7%的学生不认为他们的英语成绩很好,但都有一定的潜在动机。
在英语学习中,大部分学生们认为他们的词汇量小,语法规则搞不懂,而少数同学认为他们在听力和口语方面有很大困难。这个结果很有趣也令人深思,一方面,同学们想要提高口语和听力,也觉得提高并不困难;另一方面,较难的语法词汇方面却不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语法与词汇使学习英语的基础,同学们只有将这两方面学好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听力和口语的水平。
(3)学习环境和条件
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想要更灵活的学习环境,除课堂教学环境外,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学习已成为另外一个主要途径。75%的同学利用自己的电脑学习,8. 3%的学生用寝食同学或朋友的电脑,16. 7%的同学利用学校的计算机或到校外网吧进行英语学习。因此,学生有条件利用网络条件学习,且四分之三的同学表示喜欢通过网络学习英语。
(4)教学方法
对课堂上所用教具的看法:大部分同学喜欢他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使用电脑或视频来教授,他们都不喜欢老师用传统的教学用具如黑板等,这说明同学们喜欢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用具。同时也可看出,学生的需求也随着科技条件的进步而有所变化。
对课堂上用何种语言教授的看法:70. 8%的同学希望他们的老师主要用英语教授并辅助必要的汉语提示,29. 2%的同学希望老师用全英教学。反映出同学们希望能利用课堂环境提高口语和听力。
(5)教材
对于现行综合英语教材,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教材编纂不是很合理,难度设计不恰当,内容无趣,不能提高大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表现在:50%学生认为现用教材忽略了写作技巧的传授,29. 2%的同学认为教材忽略了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另外29. 2%的人认为教材忽略了翻译技能。
(6)课程设置
综合英语是同学们认为最最重要的课程,口语和听力其次。如55%同学从综合英语这门课程上收获最多,其次20%的学生认为是口语课而13%的同学认为收获最多的是听力课。
对课时安排的看法:83. 3%的同学认为英语课课时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是很合理的,而且有必要再延长英语课时,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英语。9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三,四年级设立英语课程是必要的,这样既可保持英语学习的延续性,也有利于他们通过专业八级考试。78. 1%的同学认为,为了提高他们的英语技能,发挥他们英语强化专业的特长,应用英语教授一些专业课程。
(7)学习方法与策略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很少学生喜欢通过教师讲授或家教的帮助来学习英语。因此,学生喜欢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学习英语,而且他们认为英语原著材料对于他们的英语学习很有帮助。而在学习过程中,有58. 3%的同学喜欢学习与英语国家有关的背景文化,20. 8%的同学认为他们更喜欢学习语音语调,只有 4. 2%的学生喜欢语法,另有16. 7%的学生选择了词汇。由此可见,如何计语法词汇与语音文化相互结合来帮助学生们提高英语技能是很必要的。
(8)学生的学习动机
①工具型动机
学习动机情况显示:8. 3%选择了为得到毕业证,45%的同学为了在出国考试,升学考试和求职考试中得到好成绩,30%的同学认为学好英语有助于学习其他学科,66. 7%的同学为了找到好工作,66. 7}’0的同学为了出国移民,37. 5%的人觉得学好英语能更好地掌握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②成就型动机
83. 3%的同学认为学好英语能让他们有成就感;66. 6%的同学觉得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是教育程度和修养的象征:50%的同学是为了很好的为中国的富强尽力;55%的同学认为学好英语才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③内在动机
除以上两种动机类型外,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学习英语的动机来自于兴趣,只是感兴趣的对象略有差异:4. 2%的同学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人感兴趣,23. 3%的同学对语言本身感兴趣,20. 8%对英国文学感兴趣,51. 7%的同学对英文歌曲和电影感兴趣。
对于内在动机的同学的教导比成就型与工具型动机更容易,因此如何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是教学大纲设计中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2. 2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163份,达到82%的回收率。其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1)人才学历和人才类型
6. 67% 的用人单位表示急需非相关专业但是有相关专业知识积累,英语水平较高的研究生,13. 33%最需要相关专业的研究生,20%的用人单位需要对多领域知识具有相当程度了解且英语水平较高的本科生,53. 33%的单位最需要相关专业知识扎实且英语水平较高的本科生。司以看出,大部分企业需要专业对口,知识面广,英语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传统的高学历单一型人才。
(2)英语复合型人才的素养
9. 7% 的用人单位认为他们需要通览各方面知识英语复合型人才,16. 1%的单位注重人才扎实的专业知识,38. 71%看重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6. 1%的单位认为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由此可见,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英语复合型人才最主要的是“复合”。与单纯的英语好相比,“复合”意味着全面的知识摄取,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健全的思想品德。至于哪个阶段是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阶段,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是高等教育阶段 (大专以上),少部分认为是工作之后的专业培训。}sJ见,高校对于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注意到的是,一部分用人单位认为中等教育阶段也是相当重要的。这说明现在中等教育阶段对于英语复合行人才的培养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3.讨论
通过对学生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初步了解当前学生个人对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方面的需求状况,也了解了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于英语复合型人才一的需求重点,有助于帮助我们优化现有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英语强化专业的培养机制。
在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方面,我们能了解到当前英语强化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还是具有一定兴趣的并且希望能多开设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例如与其专业知识有关的英语授课课程或是与英语国家文化比背景,科技前沿,最新动态有关的英语课程,而不仅仅是训练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知识的基础课。我们还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希望在三,四年级继续开设英语课程,特别是通过选修课的方式,有目的的进行专业性较强的培训内容,从而使他们的英语水平持续提高,知识面更加宽广,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语八级的通过率。
一、高中地理的特性
高中地理同时具有文理科的性质,而且与人们实际生活的联系较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与适用性。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往往只重视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不注意将生动的生活案例与地理理论知识相结合,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所学的地理理论知识很难运用于生活实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高中地理教学经验,针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提出一些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二、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的本质是交往"教学交往作为平等师生关系的一种形式,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师生思想交融,共同建构教学过程地理教学也应当遵循这一规律。长期以来,中学教育基本上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考试考的科目就是学校重点上的科目。其他科目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中学地理长期受到排挤,学校不重视,特别是在初中,虽然课表上排了地理课,但很多情况下都是被别的科目占据,或者老师干脆照本宣科,学生听课热情低,教学效果差,不利于高中地理教学,高中地理尽管有所改善,但迫于地理被划为文科考生科目,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考录取、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科生源呈现少而差的现象,甚至毫不避讳的说,如果继续文理分科,文科很有可能陷入生源危机。很多学生选择文科是出于理科没有办法弄清楚的无奈之举。此种情况,更是加重了教学难度,地理教学必须有耐性,一点一滴地弥补初中的知识漏洞,做好初高中教材衔接。
三、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1)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展开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模式教学不是一个单一的单方传授知识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要有反馈和创新。高中地理所讲授的知识都是与人们生活,与大自然紧密相关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例如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这一抽象难懂的地理规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讲解晦涩难懂的知识,仅在黑板上写写画画,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难以理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对地理知识的创新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可以将真实的生活案例融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地理并不遥远也不深奥,而是存在于和人类息息相关的事物之中。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知识,对地理学科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2)创造课外社会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地理专业素养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书本的知识进行讲解,而忽略了实践化教学在创新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课外活动具有:科学性、灵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所以教师要适时地开展一些课外的地理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放开自己进行创造活动。在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适当的实践教学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手段。例如组织学生到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到野外和农业基地进行地质地貌的考察,对河流和生态保护区进行考察,观察农作物的成长,到气象台进行气象观测等活动都是高中地理教师很好的选择,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另外,为了确保学生对所参加的地理实践活动真正有所收获,教师还可以在开展实践教学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总结活动,让学生对所参加的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并结合课本知识谈谈自己的收获。
(3)突出高中地理的学科特色,结合实例教学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把握好这些特点。虽然高中地理是系统地理,主要讲解的是一般性的概念,有许多是世界性、普遍性的规律,但也应该突出地理的空间性,揭示其空间规律。每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都是具有差异性的,因此教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应结合区域背景进行分析,例如同样是温带季风气候,在我国和在日本就有明显的不同,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更显著,而日本的温带季风气候则是海洋性更加显著。另外,地理的综合性也十分重要,我们在讨论一个地区的气候时,要综合地形、盛行风、洋流等各方面考虑;人文地理方面要综合资源、人口、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