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第1篇

一、教材内容详略的处理

新教材主要由大字正文、小字、阅读材料、课堂活动等几部分组成。在这些内容的处理上,各人的方法不一,但是绝不能一碗水端平,否则与使用老教材就没有区别了。在正常情况下,正文大字是核心,小字、阅读材料是补充,课堂活动为巩固(或者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所有的教学要围绕正文大字进行。如:欧洲西部的农业,都知道以畜牧业为主,那么欧洲的农业发展怎么样?大字没有说明,但是在P62①“阅读材料”有不错的补充。我在教学时,请全班学生朗读了这一段文字。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喜欢大声阅读文字),因而既起到了提神的作用,又使他们了解了欧洲西部国家发达的农业的表现(采用的主要模式、结构、市场化、专门化等),他们又是如何处理畜牧业和种植业发展的关系的,与我国在农业上的差异及原因。重点放在畜牧业发达上,这些作为重要的补充,学生最感兴趣了,因而增强了对发达国家农业和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的认识。在这里我建议各位教师根据所擅长的内容可以在不同的部分补充“正文”中没有的内容,“课程标准”是总指导,但也不能处处都补充,处理成老教材的翻版,既没有必要,又没有那么多课时来完成。既要突出重点,又要使选学内容对学生有用,使学生感兴趣,能作为“枯燥正文”的强力调剂,有利于“重点”的学习。

二、课堂活动的处理

之所以把课堂活动单独提出,因为它是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这里的活动题实际上是课堂研究,并不要求学生一一去亲身体验,大多数是模拟体验或者读图分析等。如:欧洲西部“繁荣的旅游业”活动题要求学生模拟一次暑假欧洲旅行,请你设计好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点(可以补充课本中没提到的景点)。这种活动题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三四个或各组学生合作完成,思考或讨论几分钟后请各组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从不同角度比较,如:路线最合理、景点最全、内容最丰富等。一方面增强对欧洲旅游业的认识,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实践的能力。那些真正需要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题,没有时间都搞,一学期有一两个就可以了,不宜太多。如:P108,活动2“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关于北极的报道、图片,举办一个有北极地区环境保护与利用的小型展览会”,通过全班或者全年级学生努力一学期搞两次很不错,相当于综合实践课,还可以分别把学生带出去体验参观、旅游等。它是增加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我的大学同学中有不少就是因为学习地理能够游山玩水才报考的地理系,中学学生同样会为此而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框架(体系)的处理

新教材的体系已经削弱了,但是还是存在的,“教师用书”的内容提示中都有比较详细的结构说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但是不要求按部就班把它教授给学生,许多内容已经弱化,过多了,学生似懂非懂,反而弱化了重点内容,因而务必在教学中重点突出,适当地体现框架。如“中东”的教学结构:

如果教师能吃透上面的结构(体系),在教学中就一定会得心应手,哪里是重点内容,哪里需要一般学习,一目了然。无论教材怎么改,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一本详细帐”。

四、开放性内容的处理

新教材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开放性试题的出现和比重的加大,各个学校学生的层次不同,应该因材施教,必要时提供范例作为参考,强化训练,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弥补个人能力有限的缺点。如:P11亚洲的“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请你把他们的因果关系填在框图中,并为亚洲的发展出谋划策。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可以通过全体讨论得出: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利用科学技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的产量;③退耕还林,保持水土;④植树造林,防治土地沙漠化;⑤政府适当调控,政策性迁移居民以保持生态;⑥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相似内容还有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以及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问题的解决,等等。我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发散性思维上较差,死记的掌握得很好,开放性试题只能靠平时的掌握,生搬硬套一些,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开放试题的讨论学习,有助于学生打开思维,培养思考的习惯。答题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只有回答的有道理,就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更积极地思维,该需要讨论的不能因为怕花时间或怕费事而省略,这种多花一节课,比他们背上好几节课都管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联系实际是解决他们缺乏能动性的最好出路。

五、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新教材只提供了“标准”,具体内容深浅的实施还是各个教师自己设计,由于此时的学生已经存在差异了,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讲究,力求从易到难,兼顾到各个阶段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就可以够到”,逐层推进,使每个人都有收获。如:P7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加纳进出口资料问题:①图显示加纳主要出口产品有哪些?②靠该类产品赚取外汇,对国家有利与否?为什么?③加纳主要的进口产品有哪些?④依赖其他国家供应该类产品的弊端是什么?⑤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可以说①、③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②、④的问题需要一点能力了,⑤的问题要求更高了。这就是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设计的,简单问题可以全班范围内抽查,要求高点的可以通过举手的同学完成。

六、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

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参与,中学正常情况下每班有50―60人,甚至更多,学生参与了,课堂秩序还能保持吗?这是对教师课堂管理的严峻挑战。我听了不少的公开课,多数课堂采用的是4―5人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由于是公开课,几乎每一节可都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没外来教师听课的情况下,恐怕没一人能保证(包括淮中)课堂能够顺利进行,所以教学中课堂管理尤为重要,可以说谁在注重学生参与过程中抓住了课堂管理,谁就是课堂教学的成功者。事实证明我所带的九个班级中,在教学管理比较好的,能够做到收放自如的几个班级一直是成绩最好的几个班级。

七、课堂的组织形式

新教材讲求的是实用性、参与性。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要能够体现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惯用形式:前5分钟请学生演讲(内容与本周所学地理知识相关),同时请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三、五分钟提问总结上节所学,重点的阅读材料请同学朗读(小组为单位、班级为单位等)、部分不耽误教学时间的内容可以通过相声、小品的形式学习。(如:美国的移民: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别代表、黑人、华人、印第安人和白人,让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文字描述设置情景,扮演不同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有色人种在美国受到种种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有了深刻的了解。)我一直使用多媒体教学(自己课余时间制作,但生动的画面不多,还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充分发挥其容量大、内容生动的特点。课堂活动安排在适当的地方教学,有时作为总结,有时作为内容的铺垫。最后使用部分重点试题作为结束。关于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样的,结合实际是最佳选择,检验的唯一标准当然就是效果。

注释: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地理;教学

【中国分类号】G623.45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新教材全面推广,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在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改革、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颇获裨益,通过新旧教材与教学方法的对比,发现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即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为了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教育观念的更新,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几点做法:

一、重视地图

“学习地理必须运用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地图的教学,重视利用地理图像。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地理图像,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的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具有自学地理的能力。怎样阅读地图?一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了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与老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更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图片分散在各章节中,且图片大量增加,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片,不然有可能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二看图表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三看图表内容,看时要细、要详。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二、精选教学挂图

教学挂图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直观教具。我们知道地图具有一览性、地理方位性、抽象概括性和几何精确性等特点以及信息传输、信息负载、图形模拟、图形认识等基本功能,它不仅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可以获得有关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质量特征和数量差异、地理原理和地理成因、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动态变化等信息。在多次的观摩课上,在和同行的交流中,我发现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挂图的使用上还存在着几大误区:1、乱用。教学挂图在悬挂时没有遵循“左图右书,兼顾全体”的原则,挂图不醒目不显眼,导致部分学生看不清,课堂纪律混乱。教师指图不准确,“东南西北”的地理图上方位用词不用,被随口称作“上下左右”。2、滥用。为配合全国各地的地理教学,教学挂图往往会兼顾南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地域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去选用挂图。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相关挂图就给挂上,一方面是黑板太小挂不了,另一方面是教学中难点也突破不了。太多太滥,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巧用地理简图

地理简图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去勾画地图图形。教学实践中用最简单的笔画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绘出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示意图、简图,或是结合教材边讲边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以前沉闷单调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所要引导的问题上。例如:我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就是采用地理简图来进行“全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边讲边在黑板左上角用圆圈绘出铁路干线交汇点,然后用直线条连接成为铁路干线;先标注全国铁路枢纽中心北京,再在相应位置标注全国最大城市上海,然后用直线相连,说明该线路名称;讲一条干线,画一条,画完南北铁路干线,再到东西铁路干线;最后,再熟悉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要求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而且根据铁路干线结合农民工的流向思考从本地区出发到北京、上海等都会的近便线路。整节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见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用处很大,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作用独特。

四、妙用裁剪地图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第3篇

一、什么是地图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直观教具,又是知识来源,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地图类型很多,有景观图,如自然带这一节,课本给了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亚寒带针叶林三幅景观图,通过观察树木,学生就能认识不同的植被类型。分布图,如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分布图等,地形剖面图,还有各种等值线图,如等高线图、等温线图……它们或展示地理事物的具体面貌,或展现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建立空间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都需要以图像作为主要媒介。基于这一教学思想,在地理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学生观察识图―充分用图―自主创新。地图学习三部曲,重在体现识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怎样学好地图

1.仔细观察,准确获取地图信息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知识都要通过地图来表现,这就要求学生会观察、分析地图,通过观察分析这一过程综合归纳出有用的地理信息。以“等高线地形图”教学为例。教师给出简易的等高线地形图,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简单归纳出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根据图例认识图上的线条及文字分别表示什么,再结合板图设计问题,如学生要能读出等高线上某点的高度,判断两点的高度差,然后对照地理模型思考等高线为什么有的地方密集、有的地方稀疏。读图伊始,首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读图,在正确识图之后,依据题意要求,结合所学内容,合作分析、讨论,直至找出正确答案。此时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兴致正浓,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这些闭合的等值线表示气温分布,你又可以读出什么?经过学生各种思维的加工处理,层层探究、升化,得出闭合的等温线,中心数值大表示高温中心,反之为低温中心。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不仅能够读出信息、分析信息,还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达到知识的转化与迁移,充分培养学生掌握和活学活用所学知识的思维和能力。

2.充分用图,构建地理思维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所以在一些教学中常常要体现出各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合理用图,充分了解图中的信息并将知识进行综合加工,有利于地理思维的培养。如“新疆”一课中,先由“疆”字展开,提示“疆”字蕴含了新疆的地形及位置特点,然后让学生通过找图来验证这一说法。学生很快找到新疆地形图和中国地图,在地形图上学生指出新疆以山脉、盆地为主,而且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分布特点,和“疆”的右半部结构正好吻合,根据中国地图指出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疆,有深居内陆的位置特点,由此解释“疆”字左半部有“拔弓保卫边疆领土”之意。干旱的自然环境特点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图讨论分析“干”的原因、“干”的表现及“干”的影响。学生利用新疆景观图、地形图、绿洲分布图、交通图,将多图放在一起分析新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交通的关系,通过积极地讨论认识新疆沙漠广布、河流稀少、高山草场和绿洲分布这四个特点,而受其影响发展高山畜牧业、绿洲农业、交通呈环状连接各个绿洲等,更由此得出位置、地形影响气候,而气候又影响到当地的景观、农业生产、交通等方面。这节课让学生充分利用地图,通过读图、析图的过程使学生对新疆有了全面的认识,形成了清晰的地理思维,获得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3.设计地图,落实空间分布

在“黄河”一课中,我让学生以地图呈现的方式,把黄河“画”出来。首先,明确黄河的形状,将黄河的“几”字图形画下来,然后从源头到入海,从支流到省区,从地形到气候,再从自然环境到黄河问题及治理。学生自学、讨论,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内容,把黄河“画”出来,要求地图能够呈现出黄河的“全貌”,让人一眼读懂黄河,而且要清晰美观。在讲课前,我先设计好问题,问题引导逐步展开,要求学生将知识点落实到图上,逐步完善地图,也逐步完善系统知识,最后呈现出一个有省区、有分界点、有支流的信息全面的黄河地图。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讨论、分析,学生都完成了自己的地图,并且按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各小组又相互评价,完善自己的成果。最后,我展出了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要掌握的东西。通过这样一个画图的教学过程,学生对黄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今后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积极地画这样一幅图,并且设计将要点填充在合适的位置。精心设计的地图,空间感十足,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让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布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对系统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够很好地理解并记忆所学内容,让学生有美的感受,同时也增加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地图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绘图,是新课改下中学地理教学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素质教育在地理学科的具体体现,它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第4篇

创新思维的调动首先就要通过提升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么的创新思维,而提问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素。精心准备的问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敏捷性。精心准备的问题相当于为学生制作的一个磁力场,以教师为导体,联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一种诱发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对地理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对学习地理的动性,启动他们的创新思维。然而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部分,只有新鲜、奇怪、具有悬念和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记忆变得活跃从那进行更好的学习。例如:在第八年级的初中地理上册中教学的《土地资源》,当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土地资源特征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提问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挥自己无穷的想象力,如:对于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人均相对较少的特点,请问该怎么做呢?那么在后备耕地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应该怎么提升农业生产等的问题呢?请同学们快速的思考,迅速的回答出来。待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迅速做出肯定或者是否定或者是及时的进行补充。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变得顺畅,也加快了思维的灵活度。通过自己的大脑对问题的分析,从而得出与书本上相似的结构,当学生在获得了喜悦感和成功感的同时还能不断的提升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便于增强雪上创新思维的敏捷性。

2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协调发展

曾经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和交流的过程平等[2]。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唯有关注和注重学生的情感,方能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念、行为”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方面,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知识的的传授以及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其实,学生在学习上以及实际生活中是渴望得到尊重、肯定、平等的,对于老师来说,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教师应该在教材中去挖掘能够培养和感染学生情感的部分内容,然后分别在情感和形象上进行加强润色,加强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情感,促使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从而获得体验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北京古老的故宫、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有雪域之称的青藏高原、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等等,这些对地方生动形象的描写,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那些地区产生崇敬、赞美喜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内容的以及我国的地理环境产生情趣和热爱。例如:在教学《长江》时,首先教师要结合长江三峡水利工程、葛洲坝的建设,并结合长江的水资源开发,从而积极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工程建设的资料,以开展主题为《长江知多少》的活动,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内心已燃起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便会在课后积极的找寻资料,或者是查看相关的硬碟、图书,精心的准备这次活动。实际上,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而且在活动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有趣、愉快的氛围里尽情的学习新知识和培养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清楚了有关于长江的任何故事,也对长江的过去和未来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展望。这样的学习过程,在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课堂和谐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

3结合地理学的特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1充分利用地理图册

形象的地理图册能更加直观的反应出地理事物以及地理规律,这也是地理知识的第二种语言。准确的利用地图册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例如让学生学习“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时候,根据其地形的颜色变化,找出三种颜色的分解以及相应的高度,通过自己的分析、联想、概括,在其中寻找出地形的本质特征、属性以及内外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东低西高的地势以及了解分三级阶梯的特省,而且还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

3.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地球上的万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气候、位置、河流以及工农业、资源等,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总而言之,地理具有综合性。老师咋教学中,善于使用比较的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相关的调整、梳理、提升,不断的解释现实生产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例如:黄河与常见之间的比较,气旋与反气旋之间的比较,通过找寻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不同概念的理解,以便于提升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范文第5篇

因此,作者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途径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教师的参与与水平的提高是前提。

1、转变教育观念

多年来,应试教育依旧如故,题海战术仍然风行,时至今日,基本上没有动摇教育观念,没有改变教育思想。教学仅注重基本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基本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忽视了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的培养。时代需要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高素质高就高在创造性上,也就是创新素质上。作为一名跨世纪的地理教师,要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由传授和记忆知识转变为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只有首先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才能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2、改革教学方法

为应试教育所广泛采用的满堂灌、填鸭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些教学方法的直接恶果是训练出了相当大一部分高分低能、机械照搬、唯书唯上的专门人才。教师应以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探索实践式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要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学生观和能力本位的教学观,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氛围,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充分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要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学生以否定的回答,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习惯于提供无可质疑、不容争议的现成结论,势必导致学习方法上的思维定势。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应高度重视学生思维中的独立自,鼓励他们自觉选择、矢志突破、发奋构建。

1、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或某一地理事象对其他地理因素产生的影响,是错综复杂、变化多样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寻找解决地理问题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一思维方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把握多种不确定因素,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束缚,从而漫游在一个开放的广阔的崭新的思维天地之中。

2、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例如经常要学生看地图说地理分布、看漫画讲地理含义、看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看景观联想地理特征等。通过这些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加强地图教学,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是中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所以,在地理复习中,必须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2、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中考考试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