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粮油食品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粮油检验监督 食品安全 作用

粮油质量的检验和监督作为粮食工作中的基础部分,是一项极具政策性和社会性的工作。要知道,一旦粮食质量出了差错,不但会蒙受经济损失,更为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作为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粮油监督检验主要是通过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粮油以及它的制成品在物理特性、工艺品质、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储藏品质和卫生指标上进行分析与评价[1]。粮油监督检验通常都存在于粮油行业的整个运行环节以及市场流通的全过程,在整个粮油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目前,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元化的市场格局,滥竽充数的现象经常发生,针对这些现象,粮油监督检验工作在平时的行政执法中的作用就尤为重要,因而,突出粮油监督检验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就更具现实意义。

1 我国当前粮油监督检验的现状

随着粮改后,粮食经营呈现出的市场化、多元化等特点,涌现出一大批的粮食经营企业,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对粮食监督检验认识不足、认为执行标准不重要等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生产经营者根本就不了解粮油的监督检验、有的虽然设置了监督检验岗位,为其安排了相关的质检人员,但是却根本不具备粮油监督检验的工作经验,粮油监督检验岗位形同虚设。同时,设有粮食专业的众多中、高等院校都纷纷选择撤销或转轨,从而使得具有较高素质的粮油监督检验人员愈发短缺,所以在粮食生产经营流通中,使得粮食检验出现了相对薄弱的环节。而随着近年来日益深化的市场经济,粮油检验监督工作也随之变得愈渐复杂,逐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就更需要我们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通过利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粮食检验监督问题,要摒弃过去相对传统落后的工作观念,与市场经济观念接轨,提高相关标准,实现当前粮油检验监督的相关工作。

2 粮油监督检验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2.1 就个体而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每个消费者和以及全社会都在共同关注的话题,食品的质量安全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身心健康紧密相关。所以,粮油食品监督检验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觑。就拿这几年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红心鸭蛋等一系列事件来说,如果相关的检测机构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每一个送检产品都在紧密的仪器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之进行抽检,就能查出问题的所在,防止上述案例的发生,避免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2.2 就生产企业而言

粮油食品的监督检验在食品质量安全评价、市场监管和产品贸易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它保障着食品的质量安全,也促使整个食品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2]。检测机构在采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精密的仪器和规范的操作,能够对送检产品进行具体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公正客观的结论。相关企业在得到其反馈的结论后,能够及时对生产工艺进行调整,找出问题的所在,分析问题的成因,制定出相关的应对措施,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能够利用质量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最终收获可观的经济效益。检测机构不但具有反映客观检测结果的使命,让企业能够进一步的完善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把粮油食品的监督检验工作长此以往的开展下去,就会使食品市场的秩序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从而使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提升。

2.3 就社会而言

粮油监督检验是国家赋予的职能,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只有在食品质量上把好关,才能为其提供技术保障,才能在提高我国食品质量水平上发挥出积极有利的作用。食品卫生安全关乎民生,如果食品的安全卫生有所问题,势必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严重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就社会意义来说,提高粮油监督检验水平在食品安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粮食工作中的最基础的一环,同时其也是食品安全监管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现目前,加强粮食检验监督工作,尤其是针对县(市)级和基层粮食质量的检验监督工作更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为了进一步形成一个有序的流通环境,使粮油食品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且根据现阶段粮食质量检验工作的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2.3.1 进一步完善粮油质量检验体系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粮油质量检验监督工作的规章制度,使粮油监督检验过程中上至部门领导,下至基层员工的行为,都能够受到严格的规范。且从粮油购销市场化的需求中,探索建立起一系列的标准,使各级检化验机构的在规模和工作上都能够规范化。同时,对于县(市)级和基层粮食企业化验室也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工作,让其能够从工作需要以及结合当地粮情选择出必要的质量检测点,促使整个粮食质量的测报网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粮油质量监管工作上提供出更充分的科学依据[3]。

2.3.2 加强各级检化验机构建设

各级粮油检化验机构,在整个粮油监督检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对粮油检化验人员的选拔招收工作。我们都可以在设有粮油专业高效的应届毕业生进行选择,他们接受的知识较新,对粮油监督检验工作也有新的、不同的认识。我们在加强各级检化验机构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把现代科技成果积极运用到粮油监督检验工作中,注重对粮油监督检验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整个监督检验工作具有更高的科学水平。同时,我们要加大资金投入,对于老旧的设备仪器,要做到及时的更新换代,根据工作的需要,使各类化学试剂、药品完整配套,使之能够更好的满足粮油检验监督工作的开展。

2.3.3 逐步推进粮油质量检测法制化

在提高检测工作人员良好的法制意识的基础上,针对国家颁布的粮油质量标准首先要在工作中做到从充分的落实,公正客观的做好粮油质量检测,使其能够提供出真实可靠的数据供为粮食流通以及粮食执法打下基础。同时,在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力度,让它属于粮食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范围内。

2.3.4 强化粮油质量监测、仲裁的社会职能

对于粮油质量检测所具备的基础性作用,使其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对全社会的粮油及其制成品实施质量检测。在参照国家制定的粮油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对各种质检手段的大力运用,为政府执法部门针对粮油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大力打击,提供了充分有效的证据,使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遭受损失,使人民群众的饮食卫生安全得到保证,使粮食经营者之间存在的质量纠纷得到公平合理地解决,让粮油食品在一个正常、有序的环境中流通。

2.3.5 建立风险监测计划机制,提高食品质量风险研判能力

为了促使食品质量风险研判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加强食品质量的安全预警水平,应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加强风险监测工作,在充分尊重《风险监测计划》的前提下,按照其内容要求,集中精干力量,在检验结果科学准确的基础上,确保检验时限。同时,对于风险监测信息报告制度要严格执行,对于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风险监测的数据要如实记录在册并按时报送给相关单位。在对监测结果的分析总结进一步加强的基础上,撰写出质量分析报告,从而有利于对食品质量风险的研判。

3 结语

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民族的延续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4]。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食品安全是一条艰难漫长的道路,我们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检验监督关,逐步完善粮油检验体系,进一步加强各级检化验机构建设,使粮油质量检测走上法制化的正轨,使粮油质量检测、仲裁更具社会职能。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采取多种有力的手段,创造性地工作,为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晓明.建立健全粮油质检体系[J].中国粮食经济,2010(06):61.

[2]周葛彦.浅析粮油检验在监督粮油食品安全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2013(05):42.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范文第2篇

《财经》记者 王姗姗

“我从校门一出来就进了国企,蒙牛最初就是按照国企的模式做的。”7月9日下午,在北京东二环中粮集团新近落成的福临门大厦,面对数十家媒体的记者,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2319,下称蒙牛乳业或蒙牛)总裁牛根生表达了他对中粮入股的欢迎。

牛根生说的也许是实话,但这肯定不是他十年前的初衷。1998年,40岁的牛根生从同处一城的另一家乳业巨头伊利集团负气出走,次年创办了蒙牛。十年之后,蒙牛超越伊利,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乳制品企业。如今,他决定放弃企业的控股权。

对于认同竞争领域“国退民进”的市场人士来说,这桩“逆潮流而动”的交易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但对于饱受“三聚氰胺事件”困扰的牛根生来说,引入中国最大的国有食品企业――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粮集团或中粮),也许是让蒙牛摆脱经营风险、继续“生存发展壮大”的最好选择。

打造“乳业万科”

在7月9日的媒体见面会上,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列举了万科与大股东华润集团的例子,表明中粮无意介入蒙牛的日常管理,而愿意像华润一样,只当一个隐形战略投资者。

宁高宁本人曾担任华润集团董事长,万科董事长王石则是宁高宁与牛根生共同的朋友。

根据蒙牛乳业公告,中粮集团将通过其香港子公司――中国粮油食品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厚朴投资共同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二者分别持有70%和30%的股份。合资公司将以每股17.60港元,合计约30亿港元的价格,认购蒙牛乳业增发的1.738亿新股,相当于摊薄后约10.01%股份。

同时,蒙牛乳业主要股东Jinniu Milk Industry Limited(金牛)、Yinniu Milk Industry Limited(银牛)及内蒙古老牛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老牛促进会),同样以每股17.60港元的价格,向中粮与厚朴成立的合资公司合计出售10.02%的股份(摊薄后),合计套现逾30亿港元。

由此,中粮集团与厚朴投资共联合出资61.16亿港元,获得蒙牛乳业20.03%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包括牛根生在内的蒙牛原发起股东、管理团队的持股比例,则由原先的28%降至15.18%。

一些PE投资人士认为,中粮集团与厚朴投资选择17.60港元/股的市场价进入蒙牛乳业,对应的市盈率达到25倍, 其价位之高,有失PE投资常理。

厚朴投资对此回应称,对蒙牛的入股从未抱“抄底心态”。宁高宁则表示,中粮集团一直想发展成为“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而乳业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近交易的市场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中粮与蒙牛的谈判进行了约半年时间,双方首先在蒙牛放弃控股权的问题上达成了默契,但具体控股比例一直有分歧。“中粮始终坚持股权不能太少,否则当不了战略投资者;蒙牛则不希望失去公司控制权。”

最终,中粮联合厚朴获得了20%的股权,基于会计准则,中粮得以将其对蒙牛的投资合并到公司业绩报表中。蒙牛现有高管团队,则保持了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权。

蒙牛乳业在公告中表示,交易完成后,公司董事会人数将增至11人。知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未来中粮集团有望获得三个非执行董事席位,公司现有五个执行董事席位将减至三个,仍然由蒙牛现任高管担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有望出任蒙牛乳业副董事长,牛根生有望担任董事长,杨文俊将出任总裁。

牛根生进与退

一些行业分析师认为,一向对股权极为敏感的蒙牛“性格变了”;但在这桩交易的最初策划者厚朴投资看来,蒙牛接纳中粮顺理成章,而其推动力,则要追溯到去年秋天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9月,包括蒙牛在内,多家乳制品企业生产的若干批次奶粉及液态奶相继被查处。蒙牛累计下架存货及为患者支付的“医疗补偿基金”超过了7亿元,当年业绩报亏9.48亿元,公司股价由每股21港元一路下跌至低谷的每股6.65港元。

由于股价下跌,2008年10月初,牛根生一笔抵押的股权遭遇机构投资者平仓压力,其不得不向包括柳传志在内的多位知名企业家临时拆借数亿元应急。

2009年2月,“三聚氰胺事件”余波尚未平息,蒙牛盈利能力最强的产品特仑苏牛奶又陷入了“IGF-1物质”风波。中国卫生部指其进口使用OMP(Osteoblasts Milk Protein,造骨牛奶蛋白)事先未经批准,并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

一位接近蒙牛乳业的机构投资者向《财经》记者透露,在这一连串事件打击下,牛根生背负的“民营企业”危机感不断加重,曾经跟随他一同打天下的创业元老们也萌生了退意,因为“高风险下挣100个亿跟低风险下挣10个亿,没有任何区别”。

“牛根生自己心里很清楚,‘三聚氰胺事件’和‘特仑苏事件’,都是蒙牛在跳跃发展时期所犯的错误,现在到了还债的时候。”上述人士称。

不少机构分析师也表示,在食品行业,拥有国资背景的企业,经营风险要比民营企业更小。市场一度传言,PE弘毅投资计划联合KKR投资蒙牛,最终蒙牛选择了中粮――一家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

难以复制

一位与宁高宁、牛根生两人均交好的知名民营企业家对《财经》记者表示,中粮入股蒙牛,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宁高宁和牛根生的私人关系,这种“国进民退”的做法,很难在其他领域复制。

上述接近交易的市场人士也表示,对于厚朴这样的财务投资者来说,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两家合作的稳定期有多久,中粮不能有控制蒙牛的欲望。

对于中粮集团而言,联合厚朴投资入股蒙牛乳业,同时自动放弃对企业的管理控制权,亦承担了相当大的风险。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对媒体表示,目前乳业市场已经回暖,此时进入该行业“风险不是很大”。在他看来,目前投资蒙牛乳业,主要风险在于公司管理本身。

“在国企眼中,私企在企业公民责任方面总是做得稍差一些。”前述接近交易的市场人士向《财经》记者指出,中粮集团目前的最大顾虑在于,即使蒙牛乳业已经是行业内的领先者,但其管理团队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执行力和诚信度方面,仍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创业之初,蒙牛用了六年时间,从100万元初始资本做大至100亿元的年销售额。这样的扩张速度,铸就了蒙牛以销售能力拉动生产需求,继而带动上游奶源不断扩大的本末倒置的发展结构。

2009年5月末,蒙牛乳业副总裁杨文俊曾对外透露,蒙牛乳业每天的收奶量已经达到9000吨。其中只有少量原奶来自集约牧场,其余全部是奶农散养奶源。在供应链最上端,存在着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整顿现有上游奶源供应,加大自有牧场奶源供应量,已经成为蒙牛乳业的心头之患。不过,奶源建设资金投入量大,见效慢。业内人士多认为,以蒙牛乳业现有产能规模,凭一己之力实现奶源完全自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麦;副产品;综合利用;麦麸;麦胚

中图分类号 TS21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344-01

小麦加工的副产品有麦麸、麦胚等,其出品率一般为小麦的15%~25%。学者对小麦加工副产品的利用进行了长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膨化麸皮饲料、木糖醇、麦麸面筋生产等领域[1-2]。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兴起,研究人员先后开发了有关小麦加工副产品的新型利用途径,如制备低聚糖、麸皮膳食纤维、羟基肉桂酸低聚糖、戊聚糖等。实现对小麦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农副产品的产值,有利于维持人类的生产生活[3]。

1 小麦副产品的常规利用

1.1 小麦活性膳食纤维的制备

在没有加工处理前,小麦麸皮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矿物质等成分,颗粒粒径较大,口感粗糙有涩味。因此,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改善小麦麸皮的适用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活性,提高其感官质量和功能特性[4]。制备小麦活性膳食纤维的工艺流程:麦麸清理水洗酶解脱色浸泡冲洗离心脱水挤压蒸发干燥超微粉碎麦麸纤维粉。

1.2 麦胚制品

采用特定工艺提取的麦胚制品用途很广,用作食品添加剂可显著地改进谷物食品蛋白质有效比率(PER),麦胚经过处理后成为麦胚制品,主要有4种形式:一是全脂麦胚。将纯麦胚或与谷物类粮食搭配,处理后香甜可口,是很好的健康食品。或干燥粉碎后成为全脂粉状麦胚,按一定配比掺入到面粉中,可制作各种类型的焙烤食品。二是小麦胚芽油。小麦胚芽的脂肪含量较高,可采用机榨法或浸出法制取。三是脱脂干燥麦胚。提取油脂后的麦胚,经烘烤干燥即成。四是酸化麦胚。将未脱脂或脱脂麦胚与水按5∶4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40 ℃保温4 d,然后干燥粉碎即成。酸化后的麦胚利于储存,且具有良好的烘焙性能[5]。

1.3 小麦胚芽蛋白饮料

利用小麦胚芽,结合蛋白饮料的制作机理,采用萃取浸提技术提取蛋白液,经磨浆、均质、沉降分离等工艺制成一种口感清爽、香甜,且富有营养、易消化吸收的纯天然小麦胚芽蛋白饮料。拟解决的问题:萃取浸提的温度、时间、pH值及料水比对产品质量的影响[6-7]。拟达到的目标:确定生产小麦胚芽蛋白饮料的最佳条件,使小麦胚芽蛋白质和总固形物含量提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消除小麦胚芽中的“生腥味”。

1.4 小麦胚营养调和油胶丸

小麦胚营养调和油胶丸属于高级保健食品,具有抗疲劳、抗衰老等多种功能。其加工制作的主要原料是月见草油和小麦胚油,同时配合多种维生素即可。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 生物技术在小麦副产品深加工方面的应用

2.1 小麦麸皮低聚木糖的制备

戊聚糖的主要成分是阿拉伯木聚糖,另有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等,主要存在于小麦皮层中。因此,小麦麸皮是制备低聚糖的优质原料。我国对木聚糖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木聚糖酶的纯化和理化性质、产木聚糖酶优良菌株筛选和驯化、降解小麦麸皮蛋白质的综合利用等方面[9]。国际上则日益关注利用微生物代谢木聚糖的酶系研究木聚糖,主要集中在酶的提纯、鉴定,微生物木聚糖酶的诱导和调节机制,木聚糖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和表达等方面。

小麦麸皮是一种十分丰富的植物蛋白质资源,其蛋白质含量为12%~18%。植物性蛋白质含有一些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特性,在维持膳食营养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低聚木糖制备过程中,经蛋白酶处理后的麸皮蛋白质生成可溶性的肽及少量氨基酸,可进一步加工和利用[10]。将这些小麦麸皮活性蛋白肽加到糖果、糕点、膨化食品中,可起到改善食品感官特性的作用,添加到饮料中可制成麦麸香茶营养保健饮品,也可将其提纯用于医药领域。

2.2 小麦胚深加工

小麦胚是小麦的生命中枢,占小麦籽粒的2%左右,因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而被营养学家誉为“人类天然的营养宝库”,如矿物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脂肪等含量较高,另含一些尚未探明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11]。

小麦胚中的蛋白质含量为30%~35%,是全价蛋白质。据资料报道,小麦胚各种蛋白酶的水解物对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有抑制作用,只是抑制作用的大小不同,其中抑制作用最强的为碱性蛋白酶水解物。由此说明,麦胚蛋白经各种蛋白酶水解均可产生ACE活性的肽片段,只是每种酶的特异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种类和大小的肽片段,因而产生大小不同的抑制作用[12]。同时说明ACE是一种作用底物相对较宽的酶,通过对抑制效果较好的蛋白酶水解条件的优化,就可能生产出高活性的降压肽。

3 小结

麦胚和麦麸是主要的小麦加工副产品,富含多种营养活性成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如可开发出适销对路的系列健康产品麦胚油、麦胚蛋白饮料、VE、膳食纤维等。综合开发利用麦胚和麦麸,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副产品增值。

4 参考文献

[1] 胡永源.粮油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 刘英.谷物加工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 徐瑞,王晓曦,谭晓蓉.小麦加工副产品——麦麸的综合利用[J].现代面粉工业,2011,25(6):33-35.

[4] 刘晓军.丰富多彩的小麦加工副产品[J].农产品加工,2007(1):16-18.

[5] 李书国,李雪梅,刘妍春,等.麦胚与麦麸保健食品的研制开发[J].粮油食品科技,2004,12(5):22-23.

[6] 李书国,赵文华,李雪梅,等.小麦源生理活性成分及其功能性食品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4(z1):165-169.

[7] 陈凤莲,方桂珍.生物技术在小麦麸皮深加工方面的应用[J].粮食加工,2005,30(6):43-46.

[8] 辛志宏,吴守一,马海乐,等.从麦胚蛋白质中制备降血压肽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10):120-123.

[9] 于长青,王宪华,张平萍.麦胚抗疲劳作用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3,18(2):33-35.

[10] 江生.小麦麸皮不同提取物的分析和抗氧化活性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9.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安徽淮北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和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连接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通过建立利益互补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1]。它包括农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和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竞争,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它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有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显著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2]。

1淮北市农业产业化现状

一是农业产业招商取得重大突破。淮北市成功引进江苏雨润、天津宝迪、山东六和、鲁王、湖南正虹、唐人神等6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以及新加坡幸运方便面、香港锦泰饼干、台湾望味谷脘粉、上海普豪生物科技、大润发、沃尔玛超市、南京润恒、浙江赛尔物流等一批技术装备先进、产业关联度大、外向度高的大型食品加工和农产品物流项目。二是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市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16家,过10亿元企业3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2家。2009年,安徽宝迪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9.8亿元,口子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三是基地建设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全市已建设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6个,标准化种植基地8万hm2,标准化养殖小区403个;已通过无公害种植基地认定面积2.67万hm2、无公害养殖规模303万头(只);通过绿色食品基地认定面积3万hm2。四是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化链条式发展。全市已初步建成濉溪县百善粮油食品工业园、淮北市口子工业园、相山区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烈山区宝迪食品工业园、杜集区六和肉鸭加工5大食品加工业集群。五是产业带动作用不断扩大。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认证安全农产品65个、绿色食品25个,有机食品1个,11种农产品成为安徽省名牌,15种农产品获得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已培育发展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560多家,带动农户23万户,龙头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深加工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在粮食和畜禽的初级加工上取得较快发展,全市已形成年加工粮食500万t、生猪300万头、禽类1.3亿只的能力,但产业链条仍不完善。2009年全市食品制造业的比重不足7%。二是社会化服务与产业配套体系不健全。食品加工业配套成本过高,产业配套、产业聚集等现代加工业发展模式尚未形成。金融、信息、物流等服务水平不高,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平台尚未形成。三是农业生产结构不优。传统粮食和猪禽的生产占主导,粮食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重高达88.9%,猪禽产值占牧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90.3%。规模高效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是淮北市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四是产业化利益机制不完善。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原料在品种、品质、规格等方面远不能适应食品行业的要求,食品企业与农业生产者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五是金融扶持力度不够。金融服务发展较为落后,贷款条件要求苛刻,数额较小,满足不了生产发展需求,严重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发展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现实选择,是促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农业从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的主要转换方式[3-4]。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转变政府角色,从自我完善、市场分析、组织建设、金融支持和信息服务等方面营造良好的产业化发展环境和氛围。

3.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农产品市场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特征,既有国内市场,又有国际市场;既有大中城市市场,又有乡镇和农村集贸市场;既有现实的和近期的市场,又有远期的和潜在的市场,故发展农业产业化要认真研究市场,收集大量的信息,分析市场需求与价格动态,并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准确选择主导产业,重点开发优势产品,确保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3.2以培植主导产业为重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拥有自己的优势产品或特色产品,并形成相当的规模,否则难于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故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围绕某一产品培植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的关键环节(加工、营销等)建立龙头企业,使其成为农民(农业)进入市场的载体或媒介,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3.3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

鉴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力量弱小,建议有关部门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在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的同时,还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以改变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远远低于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扶持的现状。

3.4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力度

一是发放农业产业化财政贴息贷款。制定统一的产业化贷款贴息标准,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给予同等的政策待遇。二是加大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户信用等级和生产经营情况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小额信贷的发放。充分依靠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入股社员参与信用社评估,实行农户信息公开和贷款信息公开,有效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

4参考文献

[1] 熊金水.龙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357-358,360.

[2] 冯春燕.探索我国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6):54-55.

粮油食品行业分析范文第5篇

这是一粒小麦在郑州的奇异旅程。

这粒可能来自滑县、延津县、浚县和温县等河南产粮大县的小麦,在以最低收购价卖给国家后,或以双方协商的价格卖给粮食经营企业和加工企业后,便开始了一段充满惊喜的旅程。

它也许会被送到郑州的粮食加工企业里,从原粮变成面粉,然后又卖给企业,变成郑州西萨面包、三全或者思念饺子、郑荣馒头、白象方便面……

或许,它也会结伴到郑州的金星啤酒厂旅行一次,走出啤酒厂时,它们已变成了小麦啤……

也许,它会来到了郑州雪燕制粉有限公司。1998年之前,市场上没有专供速冻行业使用的面粉,该厂携手速冻巨头思念等开始开发高附加值的速冻专用面粉。他们把四种以上的小麦搭配在一起,研制出10多个档次的速冻专用面粉以及其他专用面粉。如今,全国定位中档以上的速冻食品企业用的都是“布姆雪燕”的面粉。

在这一次次的旅行中,一粒小麦不断地“升值”,身价甚至可以增长10倍。这样的升级道路被称为农业产业化,郑州这个农业大省的省会正是因此开始做起了“国人厨房”。

省委书记“代言”的品牌

到白象的厂房里去看看,会让你感觉很奇怪: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24小时不停歇,但库房里竟然空空荡荡。不要说存货,就是周转也不过几小时完成,前面进原料,后面出完成品后就装车。

“白象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国内方便面市场的季军,紧跟康师傅和华龙,而它们都有外资背景,所以白象可以说是国内方便面最大的民族加工企业,”白象集团经营管理部部长詹涛开门见山的介绍让记者见识了这只“大象”的实力。也难怪这面河南面业的旗帜会得到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的青睐。

此前,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坐客中央电视台一档节目时,提到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如何发展的时候,徐光春谈到河南现在不仅是把小麦加工成面粉,还强调:“除了外资企业外,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就在我们河南,叫白象……”

省委书记为白象“代言”,一时成为业界的美谈。

“面制品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是微利行业,如果想将企业做好,没有强烈的市场意识,较高的管理素质、品牌意识,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很难形成竞争力,一句话,对传统产业不能用传统的观念来看待,传统产业但并不是传统的竞争,也不代表传统的需求。”白象董事长姚忠良对于白象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

姚和身后的白象一路走来充满艰辛。白象集团的前身是粮食厅粮油食品公司,后来变成正龙公司。由于体制、管理等诸多因素,企业一度经营困难,亏损严重。1996年,白象开始了全面的改革与创新。初期,在融资困难的情况下,白象决定与原材料供应商、产品销售商结成利益共同体“借钱生钱”,由其出钱来帮正龙公司上规模,正龙则以原材料用量的扩大和保证货源供应来回报他们。用此办法,他们顺利完成了6000多万元的投资,使生产方便面的能力增加了一倍。到了1999年,“白象”已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区)。由于产品需求量大、点多线长,运费增加,成本也不断增加。如果采取异地办厂的方式,虽然能解决运输问题,但是投资太大,风险也大。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姚忠良决定租厂生产,公司先后在河南的驻马店、武陟和吉林的四平、山东兖州等地租赁濒临倒闭的粮食加工企业进行生产,正龙公司用每年不足500万元的租金,盘活了1亿多元的闲置资产,使生产规模扩大了3倍,当年就见到了大效益。

对于同质化非常严重的方便面企业来说,拼的是管理。姚忠良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方便面又是一个极需创新能力的行业。“在一个替代品不断增加的行业,研发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姚忠良认为。白象集团每年投入2000万元做研发,还专门将新郑分公司一条15万包方便面生产线作为产品研发、新产品试车和相关技术改造的试验线。

白象便这样从一个100多人的机关小厂,成长为一个年销售收入将突破40亿元的国内知名方便面企业。目前,白象集团有11大生产基地,经营范围涵盖方便面、挂面、面粉、调味料,全国拥有2000多个一级批发商的庞大销售网络,在低价面的方便面市场中占据绝对份额,并领导了骨类营养型方便面市场的消费潮流,成为行业内中价面的第一品牌。

“与经济效益比较起来,我们更看重我们企业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姚忠良所言的社会效益有这样一些数据:

白象平均每天要消化小麦3000吨,相当于一个专列,也相当于5个行政村一年的产量,折合成方便面每天是2000万包。

白象一年要汇集50万人、上千家企业为之服务――“一包面,要有农民种粮,面粉加工,种菜、养牛、屠宰,包括运输,加工生产,一直到市场零售店销售。”

“白象集团每年转化小麦量占全国小麦年产量的1%,如果全国有100个像白象这样大的企业,就可以转化全国一年的小麦产量。”姚忠良形象地说,“我们这样的企业既不高污染,也不高能耗,每年还能大量转化农民的余粮。这是我们最有成就的事情。”

“拿捏”出来的速冻双子星

它们,一个是中国速冻食品的开创者,一个是后来居上的超越者;

它们同是行业龙头,既是竞争者,更是合作者。

三全和思念――同处郑州的中国两大冷冻食品巨头,在这个城市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双雄会。

作为速冻汤圆的发明人和中国速冻食品产业的开创者,在十多年时间里,陈泽民被视为行业“教父”,他所掌舵的三全被视为“龙头老大”。

在三全赫然崛起、全城盛行“速冻之风”时,一个叫李伟的年轻人也借来200万元在三全同一条街的斜对面建起了厂房。当年正值,他给自己的速冻汤圆命名为“思念”。

抓住三全产品线还不够丰富的缺陷,李伟决定专攻三全不备。

思念进行了一场汤圆的“瘦身运动”,将汤圆由大变小,从而在大汤圆一统天下的市场里撕开了一个缺口,“思念”大获全胜。随后“思念”又一掷千金,请来毛阿敏做起了广告。靠着名人效应,“思念”汤圆很快将自己同那些大路货产品彻底划清界限。紧接着,思念又买下河南当地有名的灌汤水饺秘方,推出了速冻水饺,同样一炮走红,并成为中国最大的水饺生产基地。

不安分的跳跃式发展,使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一跃成为了行业的老二。

陈泽民感受到了压力,但同时也有几分高兴,以前靠自己一个人“吆喝”,整个行业不温不火。“思念”的横空出世却像是为行业注入了兴奋剂,整个行业充满了活力……

2001年,思念推出“秀才”系列速冻水饺。在李伟看来,同样采用“江湖秘方”的水饺肯定会在业内再度呼风唤雨。

对李伟的“咄咄逼人”,陈泽民也开始见招拆招。

2002年7月,三全再次请来策划公司为企业量身定做了CI系统,重塑企业形象;与此同时,加大了产品线的创新力度,成立了十几个产品研究室,对产品线进行了细分,一举推出了汤圆、水饺、包子等数十个品种。特别是重拳推出了“状元”系列速冻水饺。甚至在思念引以为傲的小汤圆产品上,三全也一气推出7个品类。此时三全的营销人员急着报先前的一箭之仇,出征会上都贴上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的标语……

一场酣战让陈泽民稳住了阵脚,还收获了惊喜:三全的产品线在“运动战”中得以丰富。同时,陈泽民对李伟也抱以长辈的宽容。据说,其后三全有什么重大决策时,陈泽民甚至邀请相隔不远的李伟来“旁听”,并言称自己只想做大行业,不想与人结怨,“三全的大门永远对思念和李伟没有秘密”。

三全和思念由竞争者,变成了合作者。两家联合起来组成了采购联盟,降低采购成本,此外,在一些大卖场,两家企业又组成了临时性的战略联盟,同进共退。“河南军团”微妙的竞合关系使国内速冻食品行业得以健康地发展,并保持着少有的默契。同行10年,两家公司从来未爆发过价格战、口水战等恶性事件。

合作最终双赢。同时,思念无形之中成为三全发展中的警醒者。

2006年,思念在海外上市,并且联姻奥运,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速冻包馅食品独家供应商。

思念食品副董事长兼CEO王鹏表示,在扩大产能方面,思念在成都、上海、广东的项目基本都已启动,投产后,思念食品的年产量将会翻一番,达到60万吨,市场占比将得到稳步提高。

像思念一样,三全也同样在为其跨越式发展积累着力量,包括在郑州市惠济区征地建设年生产11万吨的速冻产品生产基地。这个规划中的基地的产能将比现有的年生产能力总和还要多出1万吨,项目预计投资3.2亿元。再加上三全在区域市场增加产能、完善冷链,都迫切需要资金投入,这让三全对资金的渴望日益强烈。

尽管此前,陈泽民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他原来是反对上市的,但两个儿子说服了他,“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圈钱,是为了现代化的管理,为招揽更多的现代化管理人才。”

这样的“对弈”其结果是双方的获利:通过明争暗斗的较量,促使双方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经营体系,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并因此,将其他竞争者远远地隔离在主要利润区之外。

据有关报道称,目前“三全”、“思念”两个品牌的销量已占到全国速冻食品市场份额的50%左右,继而造福的是整个河南的农业。

作为国内最早的速冻食品品牌,三全把中国的传统食品工艺带上了产业化道路。三全建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提供无公害蔬菜。它的物流网络可以保证将产品在一周内送到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

面粉240吨、糯米粉300吨、芝麻油类40吨到60吨、豆制品96吨、蔬菜240吨、肉类120吨――这是三全公司向记者提供的其每天主要原材料的平均用量。三全拥有约400种产品,需要的原料有上千种,仅其一家企业,每年就需要12.8万吨小麦和12万吨稻米。

思念每天的原材料用量和三全差不多。“生产最高峰时,每天有装着原材料的50多个车皮进厂,同时有装着成品的40多个车皮出厂。”思念常务副总经理王鹏说。

据介绍,思念每年在双汇采购冷鲜肉的金额就达到一两亿元,每年采购木耳、平菇、香菇等经济作物的金额就高达上千万元。

“豫”字军出征

安全、方便、营养,是食品行业追求的三大特点,郑州的食品工业整条产业链自然也在围绕这三点做文章,而在河南省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陈振杰看来,“河南的食品加工把‘方便’这个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正契合了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来自郑州的食品企业甚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1990年以前,中国人厨房里还鲜见速冻食品,继三全、思念,河南速冻食品产业迅速崛起,目前已发展成由“三全”、“思念”领军,拥有60多家规模企业的产销集群,产品种类达300多种,据权威部门统计,河南的速冻食品占据了全国速冻食品市场份额的60%,在全国速冻食品市场中,每10个汤圆中有6个、每10个水饺中有4个出自郑州。

长期以来,方便面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城市,但主打农村市场的白象集团却使之成为农村“大众食品”。目前,白象集团年产方便面50亿包,成为全国第三大方便面生产企业。以白象领头的河南面制品军团占全国32%以上的市场份额,产量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全国方便面20强中河南占了10个;中价面市场占有率高达30%,成为全国中价方便面的最大产地。

如今食品工业已成为河南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并步入“加速度”增长期。2006年,河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1970.1亿元,首次超越同为食品工业大省的广东,晋升全国亚军宝座。

在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看来,郑州及至河南农业产业化发展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得益于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青睐有加”。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河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做出了“围绕‘农’字做文章”、“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振兴河南经济”等一系列部署。现任省委书记徐光春则把食品工业看成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是永不衰败、潜力无穷的产业”,提出河南不仅要做国人的“大粮仓”,而且要做国人的“大厨房”。在连续3个五年规划中都把食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河南省建立了由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对涉及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协调。根据不同时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河南省政府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从资金投入、信贷服务、税收优惠、用地管理、电价优惠、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据魏仲生介绍,“近三年来,河南省财政安排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和基地建设的各类资金达1.2亿元,减免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所得税3400万元,经审批同意出口退税2400多万元。”

由于食品加工业的带动,河南的粮食越种越稳,越种越好。据了解,河南的粮食年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

目前,河南的一些食品加工企业正准备进一步拉长产业链,由厨房走向餐桌,并着手走出国门。

2004年11月,思念进军中式快餐,第一家“一江两岸”快餐店在上海开张。2005年2月,三全的第一家快餐店――“有知有味”开业。这两大速冻食品企业欲以“中式快餐”同“洋快餐”竞争。专家指出,由龙头企业引领的“原粮变快餐”之路,将为河南农产品加工增值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粮仓’已变成‘国人厨房’,在我看来,河南很快也会变成‘世界厨房’,因为越来越多的河南食品已走向了国际市场。”陈泽民预测。

思念产品一年能在香港销售七八千万元;三全在同行业中率先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产品出口到北美、欧洲、澳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白象将把方便面带到中欧甚至非洲……

当然,因为国际贸易的错综复杂和国际市场的变幻莫测,河南成为“世界厨房”的愿望还有赖于河南上下的共同努力。

“要将品牌打到国际市场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选择和外资合作,我们期望政府部门能多帮助企业与国外相关部门协调,使国内标准认证与国外逐步接轨。”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付伟也认为,中国食品品牌要想走向世界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从低端到高端

“河南食品企业的品牌建设与其强大阵容,现在还不成正比。”高盛管理顾问(郑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梓怛分析指出,一是河南区域品牌劣势拖累了企业品牌;二是品牌金字塔的短缺:企业销售规模起来以后,品牌形象一直相对落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谷建全博士也认为,河南食品工业尽管成绩卓著,但仍存在品牌定位不明确、品牌混乱、品牌战略意识不足、品牌培育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还够完善等问题。

河南现有131家食品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12家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但能够在某个单一市场上叫响全国的企业只有寥寥几家。

河南的小麦产量全国第一,但众多河南面粉企业里,还没有一个在全国市场占据先机。更多的河南食品企业,满足于地方性、区域性销售,知名度低、产品附加值也很低。

“越来越多的河南食品企业意识到,在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靠价格优势取胜,只能使自己的利润空间越压越低。而过低的利润则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小。不摆脱原有的发展战略,河南食品不仅无法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恐怕连现有的市场也要拱手让人。”河南食品工业协会一位负责人不无忧虑地说道。

三全食品董事长陈泽民不止在一个场合呼吁:“河南不仅需要几个像双汇那样的年产值百亿元的企业,更需要一批有自己独特定位的上十亿元、几十亿元规模的食品企业,这样整个食品大省的产业结构才算完整,河南在全国食品大省的地位才能不被撼动。”

河南各级政府也认识到这一点。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说,郑州近年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打造食品行业的自主知识品牌。2001年郑州市政府提出了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并成立了名牌产品推荐委员会。2005年6月,郑州市政府制定了《郑州市商标战略发展纲要》,对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和河南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予以重奖,集中培育三全、思念等一批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向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

另据了解,为做强河南食品工业,有关方面已将“河南食品工业与山东食品工业的比较研究”作为课题,并专门赴山东省进行了认真考察,形成了调研报告上报省政府。

“从山东省的实践看,培育有能力出来整合行业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大企业,吸引外来资本、品牌进入,是做强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位参加调研的人士透露。

对此,河南的企业开始反省,并已经行动了起来。

“为什么河南方便面的生命力强,说明河南在这方面有竞争优势,我们的市场低价面的比例高。但在竞争中,我们总是受到竞争对手的攻击,也是河南量大、企业多,但品牌不高的现状造成的,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白象集团董事长姚忠良分析说。

业内人士预测,2010年整个面制品行业销售总量会翻一番,市场总额会突破近600个亿,“竞争特征也正在发生变化,会由原来的局部竞争变为全面竞争,由原来单一产品的平面竞争变为立体的竞争”,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姚认为,企业要综合、健康地发展,“大企业未必健康,小企业未必不健康”。

在这场行业内“做大”与“做强”的运动中,河南的食品企业也在多方面努力。继2006年思念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后,三全、白象等郑州数家龙头食品企业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上市融资,为下一步的扩张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和以往不同的是,豫字号食品的此番冲击中不再以低价为利器,而是对准中高端市场,展示其优良的品质和丰富的品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