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学科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科学素养 教学策略
鲁科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明确了在化学教育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以提升高中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品质。观察鲁科版高中化学学科教材,其学习内容涵盖面较大,因此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视角进行科学素养培养。但值得注意的是,化学老师是无法将科学素养像传授知识那样教给学生的,所以化学老师应以语言及行为为媒介,向学生传递自身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跟化学老师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会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产生影响
教师为人师表,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效仿的楷模。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将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及美好品质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受到感染。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严格的要求,针对部分涵盖科学素养的行为和习惯,化学教师应制定对应的规则,并用这些规则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约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讲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
例如,化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将桌面上的试管摔倒地上打碎。针对这一现状,教师不应保持视而不见的态度,而应该在实验做完之后,亲自将试管的碎片捡起并清扫周围,防止玻璃碴扎伤学生。这样的行为举止往往会在无形中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规范,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化学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行为习惯以及科学品质进行培养
实验是化学科目当中一种极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教师进行化学教育最重要的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重视训练学生严肃认真、科学论证的学习素养。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化学科目中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不能轻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应在化学学习中对以下几个要点加以重视。首先,教师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相关操作一定要规范严谨,并根据教学需求适当增加演示实验,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补充,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有关化学问题的思考。再有就是,化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凭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调动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化学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较简单的课外家庭小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做法不但能够让学生对书本上的有关化学知识进行很好的理解,而且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如教师在向学生演示铝热反应的过程中,需要告诫学生,此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实验操作,便很有可能造成危险。学生必须在这一实验的过程中,认识到教师严谨的实验态度,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的安全。同时,教师在实验完成之后,要让学生进行思考,造成实验最终结果的现象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现有的知识进行解释,以求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实验的独立思考。
三、同生活实际进行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素养
在鲁科版高中化学学科新课标中,倡导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从生活细节让学生了解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化学科目进行学习最主要的动机,自己身边发生的化学现象和学生之间有重要的联系。因此,化学老师要从学生熟知的身边现象开始进行化学教学,引导学生对这种常见现象进行思考,并开展专项探究。由此提升学生对化学科目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当中使用的能力。
如在进行煤与石油章节学习时,化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清洁能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发状况,当前世界范围内对新型能源开发所使用的相关措施等。而在对酸的性质进行学习时,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生活小实验如使用ph试纸判定洗洁精、纯净水、洗发水、酱油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液体的ph值,由此判定这些物质的酸碱性如何。
四、联系科学的前沿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能源学科及材料学科等都有极为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化学学科已经渗透融入多项学科中,并成为世界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在教师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将世界范围内的前沿化学知识同目前学习的化学知识相联系,便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学好化学是适应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科学素养。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让学生了解世界范围内的前沿化学知识,可以让课堂氛围拥有时代气息。
如在进行水的相关章节教学时,老师可以向学生简单描述纳米技术在水的净化中的使用,并搭配有关的现实情境进行讲解。如2004年,在重庆的某一化工厂发生严重的氯气泄漏事件并引起大规模的爆炸,由此引发当地极严重的环境污染,并直接导致在当地生活的超过十万余人紧急撤离。如兰州在2013年发生的自来水苯污染事件,在当地居民范围内发生较大规模的饮水困难。针对这样一个话题,老师可以让学生探讨环境污染的产生的原因,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了解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增强学生的思维广度。
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并非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老师应充分针对教材使用,并在此过程当中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生;科学素养;培养与提高;实现化学的可持续发展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对高中生来说,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科学素养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而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利于多层次、多渠道地实施“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学生的科学素养无法象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必须通过化学教学与学生自身的需要结合起来协调一致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素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水平
1.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道理。
3. 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
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密切结合能源、材料、资源等教学内容,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远大目标。
加里宁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化学也不应例外。
4. 环境保护意识水平。
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而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却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新教材的有关章节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师应通过“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二、加强科学方法训练,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工具。在化学教学中,学习和应用科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初步学会化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许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科学家们从来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结论,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这种潜在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如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卤族元素好碱金属的学习,使学生充分领会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发挥实验教学特殊作用,培养科学求实的精神
1. 优化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演示实验具有鲜明、生动和真实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注意打破常规,创设有趣的实验情景,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实践表明,这种做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改进学生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师素养;培养
1 引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终身学习等现代教育观念逐渐变为我们的教育实践。
2 教师改变已有的形象,让学生乐意接受
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绝对地服从。但现在,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方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指导效果。
那个把“你抄,或者不抄,分数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写在黑板上的监考老师,还有那个把文言文改写成网络流行语的成都语文老师。就连幼儿园的潮人老师都开始用微博布置作业,用QQ群联系学生和家长,如果学生上博客和老师进行交流,还会得到小红花。大多数人都认为,老师们新潮的教学方式和开放的个性教学,改变了以前老师一本正经的面孔,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代沟减小了,学生们更喜欢这样新鲜有趣的教学方式,“太有意思了,创意无处不在啊,这样的学习有趣又有料!”“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同学们一般对这样的个性老师更乐于接受和真心喜爱。我们一定不要再做那个一脸严肃、八股死板的“先生”了,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2.1 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我们的老师上课要改变老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二段模式:①问题与情境:老师在上课时给学生尽可能提供一个真实情境,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增。例如联系现在汽车尾气的污染讲空气污染等。②活动与探究:每节课必须瞄准一个切入点,体现探究性,探究活动不能盲目,不能为探究而探究。尤其要重视课本上的活动探究。
2.2 言行表情恰当的运用,引领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一个友善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语,都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化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时常用赞许的语言鼓励学生,如“老师和你的想法相同”“老师觉得你的陈述很有道理”“虽然说得不是完全正确,但你能够积极踊跃发言,很好”,等等,使老师与学生的感情变得很融洽,学生也时刻感受到做课堂主人带来的满足感。
3 教师改变观念,变传授为引导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可能教给学生全部的知识,只能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在独立的情况下也能获取相应的知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创设问题情境。
3.1 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考方案对化学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怕吃苦、怕动脑”,大多数选择了逃避学习。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尽可能地将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心情轻松愉快。
如,在学习有机化学时,介绍汽油、柴油的提价与环境污染以及节能减排问题;在讲金属材料时,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世博会的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在讲重金属离子中毒的时候,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常用方法:牛奶、豆浆、鸡蛋清解毒等。让化学更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2 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将演示实验转变成学生自主实验,将课本结论实验变为探究实验,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在实验教学中,设置恰当的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如将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学生会根据已学的理论知识得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结论;当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后又褪色时,学生会感到奇怪。此时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回想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所产生的现象,从而分析SO2和C12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另外在讲到油脂的水解时,我们可以进行演示实验,向学生介绍肥皂的生产原理,学生既获得了求知和探索的满足,同时也在潜意识中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4 学习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
创造性教学在课堂中要常态化,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之中,让学生最充分地显露和发挥他的才能。教师前期备课应多收集和了解一些联系实际的生动素材,创设课堂活泼情景,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目的。在化学实际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可以激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化学2》在学习原电池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把3mol/l KOH溶液放在两只试管中,一只中放进去纯铝片,另一只放一片表面含有铁的铝片,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看哪一个出气泡快?接着我问:“活泼的金属一定不能作正极吗?不活泼的金属能否作原电池负极呢?”这和学生已掌握原电池知识“活泼金属做负极,相对不活泼金属做正极相差甚远”。所以,立刻有学生说,这样的原电池不可能设计出来。也有的学生展开了联想,创造性思维在联想中像星星之火一样不断蔓延,并给出了如下设计方案:
4.1 选镁、铝两个活泼性不同电极,浸入KOH溶液中,虽然镁比铝活泼,但镁不跟强碱KOH溶液反应,铝反应,因此活泼的金属镁作正极,相对不活泼的铝作负极。
也有学生想到铝遇到冷的浓HNO3会发生钝化的化学性质,又设计出另一种方案:
4.2 选铝、铜两个活泼性不同电极,浸入浓HNO3溶液中,铝比铜活泼,但铝被浓HNO3钝化,铜不断溶解作负极。接下来,学生用电流计验证,和预测的完全相符。通过上面化学实验学生突破了常规,摆脱条条框框束缚,使思维激活到最佳状态,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关键词:化学信息素养;高中生;微课;泰微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0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03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逐步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流媒体”的普及更犹如一剂“催化剂”加速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革。目前网络上兴起的可汗学院、慕课网、网易公开课等网站提供了涉及各个领域的视频学习资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也陆续将众多名师授课视频上传网络提供学习便利,中国微课网、中智微课网等则主要立足于中小学教育建立了微课资源库。这些网络学习资源的普及都是新型教育方式的体现,说明教育正向着多元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与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将新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育,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优势,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自主学习环境,优化认知过程,培养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寻找自己所需的化学信息并正确使用信息,将知识体系的形成、科学方法的学习、信息素养的培养统一于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要求相一致。
如何使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已然成为当下教师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以上背景下,泰州市教育局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库,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于2012年起引领泰州市中小学段千余名骨干教师共同打造了“泰微课”工程,经过两年时间的打磨于2014年9月正式上线。所谓“泰微课”(Taizhou Microlecture),是泰州中小学微课程的简称,是泰州市基于微视频学习资源促进中小学学生数字化学习的一项信息化应用项目。
项目组织者经过前期阶段的摸索及对部分“泰微课”资源库试运行效果的跟踪反馈,为提高“泰微课”资源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微课选题、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习题配套等提出了统一明确的要求。
1. 微课选题应为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及学生的易错点问题。选题要明确具体、切口要小,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每个微视频只解决一个问题,相对独立,针对性强。
2. 教学内容要围绕课题精心设计,应注重思维分析和规律总结,重视通性通法,注重思维方法的传授,同时要具体生动,通俗易懂,实例典型、恰当。
3. 教学设计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授课流程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在展现思维过程。根据教学需求灵活选用适当的讲解方式,教学内容中要凸显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要求直观形象。
4. 配套习题以2-4题为宜,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并提供必要的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习题要求针对性强,难度适当,有层次性。能有效巩固对讲解内容的认识,测试掌握情况。
笔者参与了“泰微课”中初、高中化学板块的建设,下面以笔者录制的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一课为例,阐述笔者借助“泰微课”在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方面的一点尝试。
一、设计思想
以“微视频”为载体,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化学信息素养为目标,以“情境创设问题设置自主探究总结对比习题反馈”为主线,整体设计教学流程。
二、授课流程
1. 情境创设
展示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含有氧化铝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金属铝的性质时的方法(探究发现法),以便进行类比学习。
2. 问题设置
通过前面的回忆,调动了学生思维,提出本节课学习主题: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并提出以下问题形成问题链:
⑴初中阶段有没有学习过和氧化铝类似的物质?这种物质和氧化铝都属于哪类物质?它们有哪些通性?书写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氧化铝有哪些用途?含氧化铝的物品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⑶为什么含氧化铝的物品使用时有以上注意事项?说明氧化铝有什么性质?如何验证氧化铝具有这些性质?
3. 自主探究
在呈现以上问题链后,学生可将视频暂停并带着问题自主查阅课本、教参或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完成对以上问题的解答。学生在借助网络进行查询过程中,由于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学生必然需要对搜索得到的众多信息进行比较、筛选、提炼,最终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
4. 总结对比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利用课本及网络资源完成了以上问题的探究后,可继续播放微课视频,对比自主探究结论的正确与否,纠正并完善对问题的理解。视频中笔者就前面提出的问题链进行解答。
⑴从化学式及组成元素分析,初中学习的氧化铁与氧化铝类似,且都属于金属氧化物,应该具有金属氧化物的通性,即可以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推测是否正确呢?通过实验法进行验证。
⑵结合课前图片展示可知氧化铝可制作坩埚、装饰品等。利用“百度网”对“氧化铝坩埚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搜索,共搜索到相关结果489000条,其中“百度百科”中关于“坩埚”一词的解释中有对于“氧化铝坩埚使用注意事项”的最为简明的描述:
①由多孔熔融氧化铝组成,质坚而耐熔。
②适于用无水Na2CO3等一些弱碱性物质作熔剂熔融样品,不适于用Na2O2、NaOH等强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作熔剂熔融样品。
⑶从以上使用注意事项可推测氧化铝除了可以与酸反应外,还可能具备能与强碱反应的性质。事实如何呢?仍然使用实验法进行验证。观察实验后,展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介绍其中的重要产物偏铝酸钠,并继续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进一步说明偏铝酸钠的性质。
以上视频中教师指导了学生如何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探究,向学生展示教师对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探究的思路、方法及实验方案设计。最后对未知物性质探究的一般思路进行了提炼,总结出探究的一般方法:“类比-猜想-验证”三步探究法,即:
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对比学习完善学习结论的同时,观看到了教师对问题探究的思路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自主学习方法和对未知物探究的思路,这一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到了升华作用。
5. 习题反馈
视频结束后,编制与课题相关的2-4个配套习题,检验学生对所授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巩固强化对讲解内容的认识。
综观以上教学过程,笔者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信息化的环境,是借助“泰微课”这一以视频为载体的网络化教学形式来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的一次尝试。本节课培养了学生分析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查找所需信息,怎样筛选和组织信息,如何运用筛选的信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流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如何获取信息、获取什么信息、怎样利用信息的指导者,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是使得学生的自主研究向着预计目标方向进展的引导者。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和提出的问题链,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选择并运用信息工具主动学习,体现了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对比、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和习惯。在利用信息工具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得以提升,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什么问题可以用信息技术解决,逐步掌握如何筛选信息的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化学 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之所以成为现在科学课程和教育的根本理念,主要是源于现代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新课标的设计者们就是为了让科学素养潜移默化渗透在学校课程教育中,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慢慢积累的不仅是对化学这个学科的热爱,更多的是对科学的正确态度。作为化学教师更要把握住新课标的要求,参透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并结合教材,指导实际教学。
一、“双基”教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基础
一直以来,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对“双基”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比较重视的,然而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部分教师开始放松对“双基”的教育。在观察中,我发现有的教师走向了科学素养培养的极端,要知道物极必反,我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对新课标科学素养狭隘的解读。尽管很多教师明白道理,可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论脱离实际,缺少实践环节;只重教书,不重育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气氛沉闷;教育教学观念陈旧。只有我们找到哪些因素导致了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找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积极因素,才能避免教师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双基”教学对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基础作用,只有认识到它的基础性作用,才能提高科学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构建“双基”教学的关键,结合实际教学,兴趣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式:①组织成立兴趣小组,在课前的教学中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教学中的内容,在课后让学生们对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展开讨论。②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将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内容衔接在一起,例如在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时,可以从初中化学的溶解平衡引入,在讲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概念时,可以从电离引入。③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现象,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拿出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在可乐里,让学生看到铁钉从可乐中拿出变成光亮的过程。
把握住化学的学科特点是构建“双基”的有效途径,可以从培养化学思维和把握教材结构着手。前者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正确的化学思维,还要指导学生形成化学思维。比如对化学语言的运用,尤其是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正确使用化学语言,才不会导致实验的无效。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们形成化学思维,新课标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后者指的是对新课标下教材的把握,高中必修化学课程内容是以物质结构理论和物质变化理论相联系构成的理论框架,以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作为初、高中知识的联结纽带。
二、科学探究是培养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应该看到“双基”教学和探究教学并不是矛盾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基于扎实的“双基”的教学,才能为探究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多样化探究活动的实行,有利于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国内外化学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就是对科学探究的重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基于探究教学的需要,允许学生就涉及科学探究过程方面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发展能力,学习知识”。这里我们看到,探究教学需要充分的时间,那么如何解决探究教学和“双基”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比例就成为影响探究教学的关键性问题。
首先,应该删除传统教学中那些“繁、难、旧”的知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探究教学活动的实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仍然难以完全打破旧的知识体系,可见传统教学对教师影响之深。既然已经成为教师,我相信每位教师是有打破旧知识建立新体系的能力的。再有就是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由于受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对学习的理解和掌握是有一定区别的,尤其是探究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学生之间差异的必然存在,这时教师就要起到指导作用,协调好不同能力学生之间的学习接受能力,做到有能力者多得多劳,能力较差者保持平均水平,兼顾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对硫酸工业的教学中,要让那些对此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延伸思维的长度,利于他们对今后更深更广的学习和研究,对那些平均水平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住教材要求的基本。
对以问题为中心的化学课程的探索是当下化学教学的一个别开生面的发现,我们传统的化学研究是以学科结构为主要特点,依次螺旋上升的。教学中一般是先介绍化学教学的原则、过程、方法,然后采用普遍性的教法传授基础知识,最后是理论的总结和归纳。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化学教学的目的、内容都变得有局限性,而方法上更关注的是陈述性知识的传授。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一方面使得化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更易获得学生的共鸣;另一方面使得化学教学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更有利于新课标的实现,对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更多视角、更大范围。
三、科学态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保障
由于“双基”教学的传统,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很好把握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正确全面看待新课标的论述,基础知识和过程方法的教学是培养科学态度的前提,科学态度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终目的。盲目看待三者的关系,或者是任意割裂三者之间的联系都是不可取的行为。科学态度的最终实现,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达到的。只有将科学的态度渗透在每一课、每一道题中,培养的科学素养才是稳固的,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我们知道,理论上的认识必须去实践,培养科学态度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我来谈谈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要求每个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目的是让每一个不同背景、不同经历、不同个性和不同智力类型的人都平等、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中掌握方法,构建知识系统,体验丰富的情感,形成能力,使教学过程呈现公平性,最终达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参与式教学的实施,对科学态度的培养意义重要,而且具有较明显的实践意义。
具体到教学实践中,科学态度的培养应该避免出现以下问题。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不确定,无法使教学呈现连贯性;对学生认知方式的不确定,往往导致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达到教学应有的效果。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对科学态度的培养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我们应该明确,科学态度的培养应该在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努力,然而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枯燥的教学,这样如何能达到想要的结果呢。培养科学的态度,要使学生的思想,在耕耘中收获:在教学操作中“做”出思想;在教学游戏中“玩”出思想;在教学质疑中“质”出思想;在教学辩论中“辩”出思想;在教学创作中“创”出思想;在教学暗示中“引”出思想;在教学留白中“留”出思想。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7)
[2]许士永.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学周刊,2012(36)
[3]裴新宁.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