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构建地理高效课堂

构建地理高效课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构建地理高效课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构建地理高效课堂

构建地理高效课堂范文第1篇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必须对课堂进行改革,减少教学中的低效行为,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减轻学生负担,将“减负”落实到实处。对此,身处教育一线的我陷入了深刻的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做了些探究工作,力求营造“快乐成长”的氛围。

一、减少低效行为,进行课堂改革的必要性

1.课堂生命力的需要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在过去,成绩更多的是靠“时间加汗水”换来的,学生学得紧张厌烦,老师教得身心疲倦。其实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传统模式的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活动,老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教授的知识,整个课堂一潭静水。这就要求老师走下讲坛,专做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让课堂充满活力。

2.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

素质教育更加重视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会学、乐学,做课堂的主人。过去的授课过程中,经常是不管内容或题目的难易,也不管还有几个学生没有掌握,老师就大讲特讲,滔滔不绝,以至于学生没有思考、讨论和整理的时间,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所以,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将讨论发言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省规范的落实,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增多,课时量大幅度减少,而教学内容没有减少,教材中还增添了大量探究活动的内容,如果不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实际上就对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学中低效行为的表现和成因

1.三维目标的割裂

第一,三维目标游离于知识、技能以外,为活动而活动,既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第二,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空洞、无力的;第三,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2.教学内容的泛化

课程资源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学科味不浓,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

3.教学活动的外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合作有形无实,学生应付式地进行“讨论”,缺乏深层的交流;探究徒有样子,学生只是机械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导致探究的形式化。

4.教学层次的低下

课堂教学的层次不分明,老师常常花很多时间解决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往往只是对课本内容的重复性总结,学生不能从老师那里摄入有效的能够生成能力的技巧。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

三、减少低效行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模式探索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1)老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3)教学的效益在课堂,要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做到“堂堂清”;

(4)把问题留在课后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由于对学生的不放心,课堂上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有时恨不得将知道的所有内容都告诉学生,往往在有限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经常出现前松后紧的状况,后半部分处理的仓促,就采取让学生课后弥补的办法,试想有多少学生能认真落实并能学会呢?)

(5)课堂绝不作假!要珍惜课堂上宝贵的45分钟。

(为了应付检查或听课,有时在课堂上作秀,力求追求课堂的新颖性、活动性,出现了假讨论、假合作、假问题的现象,一节课热热闹闹,真正所学内容却很少。应根据实际情况尤其是教学内容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环节。)

(二)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1)老师当好课堂的“导演”。坚决废除“师讲生听”,老师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还课堂给学生,运用启发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

(2)明确教学目标。每一节课要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教学中,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各知识点的深浅度,凡是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当堂完成。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师生交流,发现学生的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知识上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生生互动,让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学习成功的快乐。

(4)当堂训练,当堂达标。有利于防止老师一讲到底,要求老师精选习题, 防止题海战术。有利于保障学生用课余的时间,进行新课内容的预习,确保“先学后教”模式的课堂教学效果。重要的是当堂训练有利于老师及时掌握当堂的教学情况,便于堂堂达标。

(三)减少低效行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措施

1.学案导学,课前延伸

由于课时的相对减少,必须加大课堂容量,将原来要2、3节课解决的内容压缩为1节。为此,要适当进行课堂延伸,将部分教学内容放给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编制自主学案,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预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向学生提供学习的内容和提纲。自主学案一般提前一天发下,先由学生本人自学,然后由学习小组交流、研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录带到课堂上讨论解决。

2.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1)改变就座形式,利于合作交流

整齐划一、面向讲台的就座形式,学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同桌之间,前后位的交流需要回头,课堂显得比较混乱。将座位调整为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小组型就座形式(每小组6人左右,好差生合理搭配),互帮互学,互相促进。

(2)把握讨论的时机和内容,杜绝形式主义

合组讨论时,学生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坚决不能将老师的讲演变成了小组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讲;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并不是越多越好,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合作而合作,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度”。

3. 精讲点拨,画龙点睛

老师的点拨要精当,该讲的要坚决讲清、讲透。此环节贵在"精",老师要精讲抽查学生学案时发现的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学案中典型的例题、习题,启发学生寻求最佳解决方法,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4. 因材施教,分层发展

基础好的同学,要引导他们提高,可以毫不吝惜赞美的语言。基础一般的同学,应以鼓励为主,让他们认识自己在地理学习方面的优势和不足,鼓足信心,逐步提高。对成绩较差的同学关键是以开导为主,拉近师生距离。

5.关注细节,提高效

(1)要求具体,注重实效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语言:“这个问题课后回去讨论一下”、“下面的几分钟自己看一下书”,这实际上是一些套话,不会起到任何的作用,我们的要求其实成了废话。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应明确而具体,讨论的问题要将结论写在作业本上、看书要说明看哪一部分以及要完成的任务等等。

(2)全面管理,不留空隙

课堂上,有时要找一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几十名同学,一听到没有被叫到,长长吁一口气,便事不关己,坐等时间的流失。其实,学生板演时老师应巡回督促并检查下面同学的练习情况,评讲时对下面同学的练习情况一并说明,保证每名同学都有训练的机会。

(3)规范板书,以身作则

构建地理高效课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 地理教学 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进入地理课堂,打破了“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图、文、声、像、情、境与看、思、读、写的有效结合,组成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优化组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密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地理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及优势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地理的求知欲。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中东》中,通过播放一段有关中东地区的新闻创设情境引入,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欲望,这样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 变静态为动态,便于学生形象感知

在进行地图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变静态为动态,形象生动地解释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便于学生的形象感知。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动感”很强的教学内容,如“地球的运动”“季风的形成”“雨带在我国的移动”等。而教材是以静态的插图来帮助解释其过程及原理,缺乏直观性和生动性,给学生的印象也不深刻。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就可以将这些静态插图变成动态画面,使学生获得连续、形象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也更直观理解地理插图的含义,更好地掌握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3. 打破地理时空界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打破地理时空界限,增加了教学的系统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地理教学内容包罗万象,纵横几大圈层,联系资源、工业、农业、人类、城市和环境。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张黑板”的教具很难把这样繁杂而大量的知识清楚、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往往为了清楚的板书而误了教学进度。运用电脑编写多媒体教案上课,就可以把跨越时空的知识连成一线,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和授课的系统性,而且还节省了板书所浪费的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4.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在进行授课小结和巩固练习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训练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例如在授课的尾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利用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巩固练习中把地图和问题一齐展现在屏幕上,“图”“文”配套练习,打破了传统上“图”“文”分开的练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重点,淡化难点,优化课堂教学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和生态环境问题时,将黄土高原的一系列变化逐个制成幻灯片放映给学生看。这样,学生既了解了黄土高原的成因,还明白了黄土易流失的原因。特别是在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情况,即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演示,教师利用静变动的放映,给学生一个动的感觉,使学生看了更加明白、清楚。这种教学集声音图像为一体,图文并茂,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和思维,也化解了教材的难点,既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能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达标的路径,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路径,能使学生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牢固,又可以保持较大的思维灵活度,自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地理知识点特别多,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接展现基础知识填空,便于学生巩固记忆基础知识;同时可以清楚的展现相关地图,并可以引导学生点击地图直接提出问题。这样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

构建地理高效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生本课堂

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相应教学方法,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时间,让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保证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老师要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运用能力,要了解和构建地理高效课堂。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要精心地对课前进行导学设计,因为课前的导入语教学就像给小提琴上弦,要给每一根弦进行精确的定位,通过精巧的课堂构思,对教学内容定位,让教学过程引人入胜。精心的课堂设计能够产生先声夺人,能够唤起学生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心灵的共鸣。比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这一课的时候,在开展导入课件的时候最好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火山喷发的视频片段,学生在视频的冲击之下,让自己对地球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产生欲望,这样在课程开展之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现在课堂的参与只是一个形式,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说成是参与课堂活动,这样是错误的,我们要让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变得有效率和有深度。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世界语言和宗教”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在课前开展预习,上课的时候学生用小组问答的方式来对预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可以让一个学生问,一个学生回答,通过层层的类推,老师能够把遗漏的知识点补充进去,在老师系统化链接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异常活跃。

地理教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要在改进中不断地推行,所以每一个老师要针对学生的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学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地理学习,还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地理学习,探索地理知识,使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稳步提高。

构建地理高效课堂范文第4篇

首先,教师只注重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在许多教师都会觉得课本知识量比较大,知识点比较多,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所以教师要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这样的想法就成了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自主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结果形成了学生两极化的局面。其次,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知识获得的过程以及方法,学生得不到情感激发,不能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能力培养自然成了空话,在无准备的情况下上课,自然也问不出来问题,不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课堂效率低下。最后教师只注重章节知识的复习,忽视知识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教师如果不能够深入的研究教学材料,对于中考的出题方向以及命题趋势就不能掌握,学生不能够掌握知识形成的规律以及地理的认知规律,自然不能够养成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明确考试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通过对近些年中考考试试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全面的看出中考试题主要考研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考试具体的方向为:

1).不同的试题要求以及目标。基础性、单一性以及典型性等几点可以充分的表现中考的主要特点,中考试题基本上都包含这几项特点,这些试题都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科运用能力进行测试,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授以及复习都要以这些特点为复习方向。

2).试题不同的结构以及特点。中考地理试卷一般分为一卷和二卷,一卷的测试形式为单项选择题,考察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乡土地理以及中国地理,还要包含世界地理的知识;二卷一般以综合题的测试形式呈现,试题主要有灵活性大、开放性强等特点,这一部分的试题主要将能力立意作为主要目的,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以及运用素质,所以评分标准也会显现较强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注重基础知识掌握能力。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掌握情况不仅决定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扎扎实实的进行地理课的复习工作,帮助学生准确扎实的记忆重要以及基本概念,让这些知识成为学生能够随时运用的知识。在复习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思想,其次教师还要向学生提出三个方面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1).学生所处的区域在全球的绝对位置在哪,它与相邻区域有什么样位置的关系。

2).通过对本区域内地的气候、地形等特点以及其分布信息的研究,推断出工农业以及自然情况都有什么特点。3.跨区域进行专题比较,例如选取中亚以及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区进行干旱成因,主要形成特点比较,最后分析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类似于这样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区域地理差异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开阔思路,用更符合地理科学研究要求的方法进行。

3).通过知识整合形成系统性知识。要想真正的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不能够满足于简单的记忆知识,还要学会挖掘知识与知识之间内在的必要联系,将每个知识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弄清楚,只有让学生懂得知识的主要内容以及衍生原因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掌握知识,全面理解区域地理的主要特点。在进行地理知识复习时,教师不仅可以采用小专题的方式进行复习,还可以根据课时的多少来整合教学内容。在整个初三的复习中一共包括两轮复习,首先按照章节顺序进行系统的复习,其次再用专题的方式进行详细复习。在复习时要注重大胆的进行取舍,选取中考试题的主要出题趋向以及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在第一轮复习中把握地理知识的复习主干进行,第二轮复习中要对重点难点进行着重复习。教师还要注意掌握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将这些联系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的主要线路,进而实现对整体知识的把握,这样才能够建立学生的知识掌握系统,达到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目的。

结语:

构建地理高效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 课堂教学 模式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仅意味着教师不独占课堂,更主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主动权、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学习。这对教师而言,也不仅仅是课堂管理难度加大,教师地位、尊严受到挑战这么简单。至关重要的是,教师如何理解、尊重、信任学生的自主与选择。对学生的天性有所理解,对学生给予了信任,这样教师才能感受到来自学生合作教学的乐趣。只要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教学情景就可以实现,就会在师生的合作互动中形成。理解与信任是师生合作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我们如何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呢?

一、学习理念,转变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教师则可以在教过两三年以后便轻车熟路了。课改后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只占50%,师生互动中产生的内容要占到40%,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生成的内容约占10%。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很自然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的列车所淘汰,如果不学习就适应不了新的教学。为此,我彻底的改变了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热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

到把地理课上新、上活,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摈弃中心主义,改变师生关系

新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中心主义的倾向。师生交往已经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叠加,现在的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师生关系的构建。当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之后就很容易把心里的困惑提出来,从而锻炼培养了自己的钻研精神和自信心。例如,在讲到《世界的人种》问题时,学生对种族优劣论的认识并不透彻,我没有将问题的实质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查找历史,得出了结论;认识到了种族优劣论是违反历史事实的,依据有:属于黄种人的中国人创造了长达5000年的人类文明的历史,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了辉煌的古玛雅文化和印加文化,而黑种人中世纪时曾在尼日尔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贝宁文化,这些都比所谓的欧洲文明要早很多年。同样的问题,以前学生即使是想到了也会因为害怕老师的批评而不敢说出来;现在,他们可以大胆的直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非常有利于教师及时洞察学生的所知所想,及早解决学生思想能力及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从行为到心理上的沟通,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这种交往使教师的角色定位取向发生了变化: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双方的平等,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三、开创新意,改变课堂组织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简称为教师的“一言堂”,它同现代的教育价值取向背道而驰,即:我们要逐渐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教学,使其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组织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角色体验式

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好一定的问题情境,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去体会和理解各种地理问题。例如,在学习《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时可以让他们扮演市民、农民、工人等不同的角色,到情境中去体验,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立场上解决相应的地理问题,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

2.小组合作式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协作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增强。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或抢答。形式从传统的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和组建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单向、双向交流与合作改变为多向交流与合作,并在合作中求得共同的发展。

3.人机对话式

逐步地将地理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借助鼠标参与教师设计的各种与课程有关的活动,并获得知识实现自主学习,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的整合。

四、保护学生的尊严,改变陈旧的评价方式

教学中我把学生的日常听课、发言情况都作为考核评定的一部分,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老师并不是真理的化身,所以我一直正确的对待学生对老师的质疑,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切身体验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研究、探讨、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是最宝贵的财富,老师要为最大限度的保留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努力。让他们去热爱地理,成为具备综合素质完整的社会人才。恰当的评价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

五、循循善诱,转变学生学习方式